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清当军阀-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正是因为这五千多台精工打造的火车头,才使得自治区的蒸汽机产业变得兴盛起来,也变得成熟起来,各部件也终于定下了型号,选择了最佳的一种,燃煤更少,转速更快,效率也更高。
工业用的蒸汽机还要考虑到环保这一关节,毕竟每年自治区的财政都会拔出环项资金给环保处充做环保资金,自治区抢先发展一步,而萧远,也意图跳过先污染发展,再治理的这一环节,真要是因为工业而弄得十河九污,那未免太不美了一点。
所以工业蒸汽机使用的是煤粉吹燃技术,使得煤炭的燃烧更加充分,而且在排烟系统上,还装有大型的去污室,使用水、纸、麻、布料等充做去污层,用引风鼓风两道吸引烟气,达到去污除尘的目的,效果还算不错,至少这样的蒸汽机排出的烟不再是那种浓黑的颜色,而是淡淡的白色,风一吹就散了,几次没有太多的异味。
而蒸汽机因为工业的需求,终于算是解密了,从兵工厂当中搬了出来,独立成了自治区第一重工机械厂,但是蒸汽机仍然属于战略重装备,属于官营,但是鉴于官营的工厂没有不赔钱的,除了必要的兵工之外,萧远打算在自治区不存在绝对的官营。
官营其实与现代的那些国营公司没什么区别,例子比比皆是,哪怕是垄断的行业都能赔得底掉,完全是面子不要里子,实际上就是社会上最大的蛀虫,肥了某一批人,却苦了大批人。
所以这种重工业也是允许私人参股的,但是私人却不能影响这种具有战略性的重工的建设方向,却有权查看财务状况,如果情况不对,所有的参股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换掉工厂的厂长,从某一方面也算是杜绝了官营的垄断。
蒸汽机定型的各部件一个个的生产出来,然后进行组装,测试,再走出流水线,进入了到各大工厂当中,替换掉了原本的畜力。
不过畜力自然无法与蒸汽机相比,蒸汽机的动力是畜力的几百甚至是上千倍,现在自治区最大的蒸汽机,就装在新区至新疆阿拉山口,直入中亚,如果不是还有很多人靠着来回运货吃饭的话,甚至可以一直修到中亚腹地去。
这种长途的蒸汽机足足有二十多米长,五米多宽,相当于两万匹马的力量,所以称之为两万匹马力,可以拖拽长达五十节的货运车厢,若是挂客运车厢的话,可以拽一百节,可以说自治区的蒸汽机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了,把发源地大明朝远远的甩到了身后,现在如果要用蒸汽机的话,还要返过来向自治区订购,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生产,比如一些特种合金钢他们就无法生产。
传动轴,汽缸这些东西,都是自治区独有的技术,都是从军工产品上衍生出来的。
蒸汽机巨大的动力是畜力无法比拟的,只要设置一个动力室,使用大量的地下传动轴,就可以带起整个工厂的动力来,甚至还有余力给摇转式的发电机供电,给工厂进行照明。
比如,自治区最大的纺织工厂就是呼和浩特的羊毛纺织厂,还有新疆乌鲁木齐的棉纺织厂,都是拥有长达两千米厂房的巨大纺织厂,原本每个工厂需要的牲口就有上千,可以现在,只要安装一个动力室,一溜传动轴组成的动力链就可以把整个工厂都带动起来。
这可就是真正的技术活了,相应的,各大工厂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装,所需人员减少三成,但是出产成品的数量却提高了整整三倍,这还是初期的摸索阶段。
''
分卷阅读 334 润物细无声
更新时间:2011…3…10 3:29:51 本章字数:2209
而且蒸汽机动力输出比畜力更加稳定,生产出来的布料也更加的密实,设立在山东日照的丝稠纺织厂,从日本和大明朝进口大量的生丝,纺出来的丝稠面料质量也有了飞跃的增长,第一批的蒸汽机动力安装完毕,使得自治区的产出一下子就变得多了起来。
从前还是供不应求,位于天津、新区、登州的几处自由大市场经常会断货,现在,至少在布料这一块,已经没有任何的短缺状态,这才仅仅是蒸汽动力安装不过三个月的时间而已。
虽然中国人口众多,但是在自治区地盘扩张,工业兴盛的状态下,仍然有大量的劳动力缺口,而且本身自治区的本身的人口出生增长也比较慢。
说来也怪,虽然中国一向重视传承,必须要有儿子,所以一家十几个孩子,穷得家里只有一条裤子的情况比比皆是,可是在自治区,生活好了,甚至各处茶馆、戏楼的生意好得不得好,而这出生竟然也减缓了起来,一家顶多三个孩子,这还嫌多。
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相反,富裕了以后,竟然把一切都看开了,孩子少了不要紧,只要精英教育就可以了,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更少的孩子身上,谁叫在自治区的法律当中,女儿也拥有家产继承的权力呢。
蒸汽机动力的效果立竿见影,使得自治区第一重机械厂的订单一下子就排到了五年以后,促使重工业不停的向扩张着,包括周边的配套设施,比如煤炭的粉碎,比如环保处所要推出的去污室等等。
重工业首选之地自然就是包头,这个目前为止自治区治下最大的铁矿,就连澳区都开设了新厂,澳大利亚在后世被称之为骑在羊背上和坐在放车上的国家也不是没有道理,而且都是最好的富矿,如此一来,大量的蒸汽机生产出来,同样也促使着澳区的铁路系统跟着完善。
而澳区本身又是比蒙古还要大的羊毛产地,新澳工业区安装了大量的蒸汽机动力再加上铁路的不断完善,运力的增强,便得澳出产的布料一下子就积压了起来,毕竟澳区要做生意,要从新澳半岛装船,运到吕宋或是运到马六甲海峡跟西方人交易,全靠船运,再加上从内陆运来的货物,不积压才有鬼了。
不过这种情况也使得自治区转变了贸易手段,呼和浩特的出产多是自产自销,或是直接向大明朝销售,而乌鲁木齐生产的棉布则在当地装上火车,一直送到阿拉山口,然后从自治区出钱出人,像冤大头一样修的公路一直进入到中亚和西亚,自治区陆地上的交易在原本的小规模,到现在的大规模,全是蒸汽工业革命引起的。
只是如此一来,或苦了那些西洋人,所谓的海上马车夫被自治区给挡到了马六甲海峡以外,商船倒是允许进入,只不过这贸易逆差实在是太大了,东方本身要什么有什么,而西方人送来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可以看得上眼的,就连大明朝都看不上眼,什么刀叉铁盘子,根本就不适合东方人的口味。
反之,东方的货物,自治区的布料、丝稠、军火,甚至是大批的食盐,大明朝的茶味,瓷器,都足以让那些西方人瞪红了眼睛。
所以他们最大的手段还是倒卖,从西方和中亚地区弄来香料,珠宝进入自治区的几大主要贸易口岸,然后交换后再倒卖到中亚,阿拉伯、波斯等地,充其量就是个二道贩子。
自治区的崛起,各大海峡要地的占领,使得东方财富与西方人再没有什么关系,反而使得西方人靠掠夺而积累起来的大量财富流向东方,这些西方人的心里能好受才怪了。
现在自治区从陆地上将大量的货物直接运送到了中亚地带,便宜了那些伊斯兰教徒,生生的从二道贩子的嘴里又切去了一大块蛋糕,只剩下海上的贸易还勉强维持着。
自治区横插了这么一脚,使得蒸汽革命提前的百年之久,就连大明朝都不停的向自治区订购着蒸汽机,西洋人也盯上了自治区的蒸汽机,想要下几笔大订单,不过自治区的二次工业革命也才刚刚开始,在十年之内,蒸汽机内部供应都跟不上,哪里来的余力向外输送,所以大明也只能得到有限的几百台而已,不过仍然有一部分流落到了西方,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重点研究目标。
随着蒸汽动力的布置,有大量的人手被空余了出来,自治区终于有了人手去开发北部地区,甚至一直深入到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的远东地区的原始森林,贝加湖的渔业,都是自治区的另一项重要的支柱。
这个时期,罗刹人的重心都放到在欧洲的西方世界,对远东地区的兴趣并不大,在这里讨生活的多是一些罪犯或是流徒之类,人数更少,而自治区的骑兵可以轻而易举的将整个西伯利亚占领,有计划的采伐着这些优质的寒带木材,不过这些采伐都是有计划的,绝不会将某一地的木材全部砍伐掉。
本来罗刹人对这地方的兴趣并不大,当自治区的两个山地骑兵师从满洲里一直向北,竟然直接插到了北部大洋,将罗刹的一小半都切了下来,而自治区也不再是仅仅是面临东海了,而是临北、东两海,而罗刹人这个时候还在经营欧洲,根本就没有回过神来,而且东部地区也没什么人,还处于蛮荒状态,大量的富余人口进了这里,进行着开发与种植作业。
这北地苦寒,本来也没有多人愿意来,而自治区一向都实行的是自愿政策,没有强行移民一说,不过各种政策给的却是相当的优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寒地的药材药效更好,价格也更高一些,来了的人多了,自然就形成了村,形成了镇,或是县城之类,几乎每个来的人都能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小地主。
苦寒之地没有愿意去,同样的,太热的地方也没人愿意去,南洋被华人经营百年之久还好点,可是到了马六甲一带就不成了,特别是海岛上,又潮又热,简直就是要了人的老命了。
''
分卷阅读 336 可能的战事
更新时间:2011…3…10 3:30:14 本章字数:2179
“重炮测距,距离十五,准备……开炮!”吴利大喝一声,反正喊破了嗓子也没人听见,耳朵上都扣着那种重型耳塞,不过手上红色的旗子一落,重炮的炮绳被拉动。
轰……粗大的炮口喷出十几米长的火焰,沉重的弹丸也被抛射了出去,这个小岛上只有他们两门重炮和一门多管火箭炮,而他们则首先执行的打击任务,稍后陆地上就会有飞机飞来,双翼飞机执行侦察和小型炸弹的投掷还是没有问题的。
两门重炮的炮弹落到了海水里,炸起一大片的雨雾,高空侦察热气球上的侦察兵也用旗语指示着他们弹的落点差距,得炮再次修正,再次开炮。
像这种重炮用来打集群目标还行,单个的船只飘在海上,想要一炮而中,在没有雷达、计算机辅助之前,只能靠碰运气,真的是碰运气。
不过当重炮的炮弹落到了距离船不过二十米远的地方,甚至爆炸的余威直接把船上的几个船员震到海里的时候,吴利的心中已经有数了。
多管火箭炮的角度被再一次调整,然后拉动了内部的引发绳,滋滋滋……一通怪响声,十二发火箭弹依次从炮管里飞射了出去,远远的向海面上落去。
多管火箭炮本来就是一种覆盖武器,而海军对战,靠的也是重炮覆盖,无论怎么算,十二发火箭弹的成本总要比造一艘船要低得多吧。
十二发火箭弹几乎是全部落空,只有两枚擦着对方的船舷落到了海水里,入水爆炸,直接就将船体炸破了两个根本就无法修复的大洞,而对方的船只也终于开始失速,缓缓的向海水里沉了下去。
战斗结束,空中响起了双翼飞机的嗡嗡响声,带着炸弹的双翼机跚跚来迟,已经失去了攻击目标,在空中转了两圈,又飞了回去。
“娘哩,这些飞行员,真是好命哈,拿高饷,只要在天上飞飞就完事!”吴利身边的一名上士眼馋的说道。
“哼,那你也当飞行员去啊,开着那个木头玩意飞在空中,真要是出点毛病,摔下来连一点活命的机会都没有,哪像咱们,还有个小岛可以当依靠,他们是一飞上天,就把小命交给老天爷喽!”吴利哼了一声说道。
确实,飞行员是个高危行业,自治区的两架预警飞艇已经不再起飞了,没有了补充的内部气体,氟气又不敢用,所以空中全靠飞机和热气球,再加上自治区地盘的不断括大,飞机也的装备也是越来越多,只不过双翼飞机的发动机自产,这东西可属于内燃机,比蒸汽机可以精密得多了,数量有限,而且还不敢保证质量。
所以经常有飞机坠毁,十年来,因为坠机而身亡的飞行员已经突破了三位数,直向四位数逼近,这个数字比起步兵和海军来,几乎小得可以忽略,可是飞行员的训练却要比步兵和水兵要难得多了。
吴利他们一帮人在岛上谈论着空军兄弟的危险性,而在海面上,海军派出了三艘高速侦察艇前往沉船地点,打捞上来十几个俘虏,这些俘虏直接交给宪兵,由宪兵进行审问。
根本就没有废多大的劲就审了出来,他们竟然是一伙罪犯,有荷兰的,有西班牙的,还有英国的,他们在被押往印度的时候逃了出来,偷了一艘船想要逃往东方,结果被马六甲的守军击沉。
不过几十个罪犯,能从西方的海军当中偷出一艘船来,谁信呐,再细细的审问,宪兵处已经得出了最终的结论,应该是对方故意把他们逼往马六甲海峡,属于一种军事试探。
消息通过远程电台,利用沿途设立的中转站,用最快的速度传回新区的总参谋部,这是西方世界上要宣战的一个信号,完全可以这么看。
别看现在的荷兰是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号称海上马车夫,纯军用战舰数量越过五百,英国、西班牙也在渐渐的崛起,可是自治区的海军真要是完全动员起来,还真就不惧他们的任何一个,就算是他们联合起来,也完全可以依靠陆地的防御打上一打。
自治区的海军现役的驱逐舰、巡洋舰和护卫舰加一块足有二百艘,其中最小的护卫舰与西方最大的战舰相当,这二百艘有一百五十艘都驻扎在南洋的吕宋、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一带的港口当中,只是海军一直都想不明白,为啥萧王爷执意要把这个海岛命成这么怪的名字,还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之类的,听着就别扭,不过念顺嘴了倒也不觉得什么。
还有五十艘战舰位于东海一带,在台湾与新区之间做巡航,保证东方海域的安全,行商自由,但是谁要黑吃黑当海盗,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自治区海军铺天盖地的炮火。
海军在接到了命令之后调动了起来,在海上组成了舰队向马六甲海峡开去,这里是目前已知航道当中,东西方最大的屏障,虽然一样可以从好望角直达澳区,但是在这个时代,没有哪个船只拥有长达数月不停靠岸的海上行进的能力。
海军在调动的时候,封存起来的战舰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检修,随时都准备启封投入使用,赶赴南方海域进行支持,当自治区的海军蠢蠢欲动,兵工厂的海军所用的炮弹、枪弹等武器也在加班加点的生产,大笔的战略资金投入进来的时候,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本来自治区军政上下一致认为,如果代表着东方的自治区与西方世界发生战争的话,那么无疑这一战将会从海上先开始,可是谁想到,真正的战事是从陆地上开始的,而且不是发生在南部,而是发生在北部。
罗刹,现在自治区叫正式的名字俄罗斯,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一向把自己当成欧洲人,似乎东方与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而西方世界的上层也一向混乱,牵牵扯扯的,你是我姨妈,我是你大伯你,他是我舅舅,谁要是想理清这关系,非要先把自己逼疯不成。
''
分卷阅读 337 北地
更新时间:2011…3…10 3:30:20 本章字数:2248
而俄罗斯在三年前,一位新的女王登上了俄罗斯的顶层,是德国嫁过来的女人,叶卡捷林娜女王,是一个超级具有进攻**的女人,再加上自治区一向北深入,甚至直接接触到了北冰洋,原属俄罗斯的东部山林和平原地区尽数入手,成为了自治区重要的寒带药材生产地,也是重要的玉米、大豆等耐寒农作物的生产地,家家都有十几匹马用来拖拉那种大型的农用机械,可以说生活在这里的人虽然环境冷了点,但是却个个都是不大不小的地主。
而叶卡捷林娜自然不甘心失去东部地区的统治,整合了一部分哥克萨骑兵,还有两万余名俄罗斯人,在欧洲力量的支持下,一路向东开进,意图收复失地。
欧洲各国在利益之下,已经将自治区视为敌人,可是这生意却不能不作,但是却又不甘心大并没有都被自治区拿走,这种贸易逆差让西方财富急剧流失,所以他们支援给俄罗斯帝国的并不仅仅是一大批罪犯组成的军队,还有俄罗斯人不具有的武器。
自治区一直以来没少向外卖军火,其中最大的几批就是大明朝的赵士祯发明的掣电铳,这种掣电铳首次采用了子弹与枪体分开的办法,有些像佛郎机炮的子母筒模式,子统装火药,从后部上膛,然后前部装子弹,用燧发来引燃,极大的增加了射速,不过却牺牲了一部分射程,大明朝原版的掣电铳,有效射程只能达到一百米,而且还无法洞穿重甲。
这种掣电统经过自治区的改装,还有工业的加工,增加了精度,虽然还是原本那副模样,但是漏气已经大大减弱,一百米内打穿普通的薄甲不成问题,甚至二百米对没有防护的目标仍然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一个熟手每分钟的射速可以达到六枪。
每分钟六枪这射速与自治区的民用单打一都不如,单打一若是用熟了的话,每分钟还能打上十七八枪呢,至于军用的制式98步枪更是能达到分钟二十到三十枪之间。
这种掣电铳的销量很大,朝鲜还好点,而日本处于乱战当中,他们那打起来,已经全员装备了掣电铳,大明朝那边就购进了超过十万支,可见销量有多大了,当初也没少往西方卖,着实让自治区挺过了最艰难的财政赤字阶段,随后这种掣电铳随着南洋的收复,只有少量外流,更多的是卖往日本还有大明等地,不过销量已经是一滑再滑了,现在年出口量也不过五万余支而已。
而西方人在得到了这种掣电铳,甚至挖门盗洞的弄了几支民用的单打一步枪一起带回了西方,受到单打一步枪的弹药一体的影响,英国的一名钟表匠对掣电铳做出了改装,把子弹直接装在了子铳上,达到了可以像单打一步枪那样直接装弹射击。
而且受到单打一步枪的膛线启发,他们在自己的枪里也刻上膛线,使得西方人的单兵武器有了质的飞跃。
不过他们还没有搞出来雷汞这种东西,所以无法进行直接引爆,而且主要还是以黑火药为主,所以只能还是采用燧发为主,不过比起从前的那种前膛枪来,已经进步得太多太多了。
这种枪已经可以突破每分钟十枪的大关,更重要的是由于使用了膛线,所以使得步枪的射速所有增加,可以达到二百米的有效杀伤距离,极大的拉进了东西方在单兵武器上的差距,甚至对炮也有所影响,毕竟所谓的炮,就是一个放大版的枪而已。
这回欧洲被自治区压得喘不气来,甚至一度靠贩卖黑奴来弥补一些逆差,所以这回也算是下了血本了,支援给俄罗斯足足五万支这种步枪。
自治区的主要防御部队都在西、北两地,北方更是蒙古骑兵师和山地骑兵师这两大精锐集团,而西部则是四个步兵师在驻防。
步兵师一般都拥有数量可观的火炮,俄罗斯人就算是再傻也不至于往炮口上撞,而是采取了他们更具有优势的北地陆地战。
这个时代还处于消息相对于闭塞的阶段,俄罗斯采取了军事行动的时候,自治区还没有得到消息,山地骑兵师还处于例行巡查阶段。
杜伦这个名听起来像个汉名,可实际上,杜伦原名叫玛哈,是个地地道道的鄂伦春族的小伙子,不过现在都流行起汉名,说汉话,写汉字,几乎每个少数民族的成员都有自己的汉名,而萧远也十分注意保存他们本族的文化,避免这个民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所以族中的老人有专门拿工资的,为的就是流传本族文化,寻找文化传承人。
而年青人多数都向往汉人的生活,山地骑兵师游骑队的上士杜伦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五骑为一组,在茫茫北地游走着,主要是以沿途各村镇为巡查路线,从南走到北,再从北走回南,一个来回要两个多月的时间,每隔两天出发一组,都有背式电台,一个小型的手摇发电机给电池充电,甚至遇到了河流,还可以做一个简易的水车让发电机转起来发电,很有意思的小玩意。
只要巡查一趟回去,就可以得到一个月的假期,如果紧着赶点,甚至能赶到北京、天津或是新区走上一圈长长见识,山地骑兵师干的是最艰苦的活,自然走到哪里都受到优待。
杜伦这名上士带着他的班一半成员,距离他们身后两天路程之外,是他们班的副班长带的另外一半成员,而杜伦的手下,有三名老兵,一名新兵,新兵是鄂伦春人,老兵有两个是鄂温克人,一个辽东蒙古人,班里倒是有两名汉人,不过在另一组里头。
新兵是个好猎手,猎了一只狍子,现在他们骑兵师的游骑部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