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并虎-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就在袁绍领着万余人抵达南宫城,成功逃出薄落津的包围之后,其余的散落在薄落津附近的渤海军,却仍旧处于随时可能丧命的惶恐中。
因为这个时候,并州的南北两路大军,已经彻底来到薄落津,并且把薄落津的各处要道全部堵住。
所以,这些散落在薄落津附近的渤海军,想要成功逃回信都城,却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本章完)
11/19 4:08:33|45737445
第617章 河北烽烟乱19
并州军将薄落津团团围住,并且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才把薄落津内散落的渤海军给歼灭。
除了两三万侥幸逃走的渤海军,其余的全部渤海军,几乎都在薄落津的这片土地上,或已经战死、或被俘虏捉拿。
毫无疑问,丁靖在薄落津以身为饵的举措,虽然是一件极为冒险的事情,但是取得的战果也是巨大的。
自此之后,袁绍的主力军队几乎被全歼,接近十万人马的渤海大军,能够成功逃撤走的,却绝对不到一半,可谓是真正的元气大伤。
就在丁靖打扫薄落津战场的这段日子里,返回信都城后的袁绍,也没有一丝松闲的心情。
他立即采取了郭图的建议,在信都城高举旌旗,将散落在各地的散兵游勇,又重新汇聚到了信都城,连文丑这个亲自引军断后的大将,都侥幸逃脱返回信都城。
一时间,袁绍身边的战兵,又重新聚集了四五万人。
然而,这四五万人的兵马,虽然让袁绍有了一定的自保之力,但是想要凭此反击取胜的并州军,却是一件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这天下午,袁绍终于从薄落津的失败中稍微缓了过来,便寻思着去城中各部军营逛一逛,视察一下将士的情况。
当袁绍走到各部军营中时,却听到每个军帐之内,皆隐隐传来哭泣之声。
听此声响,袁绍遂驻足倾听,却是闻听到败军相聚,各士卒彼此诉言丧失兄弟、弃伴亡亲之痛,弄得帐中各军卒忍不住捶胸大哭、哀伤不止。
甚至,有将士忧愁抱怨不止,言道:“若是袁公早听田别驾之言,何故引起薄落津之败!我等又何至于落得现今这般惨祸之境?”
袁绍闻听将士们的抱怨,亦是心中后悔不已,叹道:“我不听田丰之言,才落得这般结局,如今兵败将亡,又有何脸面再见田丰!”
听着袁绍后悔而又悲伤的叹息,一直跟随在袁绍身后陪同视察的郭图,却是趁机假言道:“袁公,我听说在牢狱之中的田丰,闻听袁公兵败薄落津的消息之后,不禁拍掌大笑道‘果不出我所料也’!”
听郭图如此描述,袁绍也不知事情真假,当即大怒骂道:“田丰一介竖儒也敢讥讽于我!我必杀之!”
当即,袁绍遂传令左右亲兵,持其手令与佩剑,去信都城牢狱诛杀田丰。
……
此刻,田丰已经在牢狱之中静坐,身上的衣服都已理得整齐,头上的乱发也梳理的干净,一副整洁清爽的敞快模样。
见田丰把自己打理的如此规整,牢中的狱吏当即前来向田丰道喜,笑道:“田别驾将自己收拾得如此整洁,想必已是准备好出狱重见天日了吧!”
田丰闻听狱吏的道贺,却是满脸消极,苦笑道:“我死期已至矣!”
狱吏顿时大惊,急忙问道:“田别驾此前劝袁公不要进兵薄落津,如今袁公果然在薄落津大败,可谓正中田别驾预料,袁公想来必定后悔当初未听您所劝言,别驾此刻又何言死期到来?”
田丰摇了摇头,叹息道:“大将军外宽内忌,不念旧情!若其胜而大喜,犹且能赦我罪责;今战败而羞耻,我不得望生也!”
狱吏听后不信,只觉得这是田丰多虑了,再三劝说田丰往好的地方想。
不一会儿,突有袁绍亲兵前来狱中,并携带袁绍的手令和佩剑,欲要取田丰性命。
田丰见亲兵到来,坦然一笑,对着狱吏言道:“看来我并未料错啊!”
狱吏见田丰慷慨坦然之状,顿时心中悲切痛惜,眼中流泪不止地劝说袁绍的亲兵,想要为田丰求得一条性命。
然而,袁绍的亲兵虽然也不希望田丰就此身死,但是这毕竟是袁绍的命令,他也不敢有任何的违背。
田丰却是态度毅然,一把拿过亲兵手中的袁绍佩剑,仰天大声苦笑,道:“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明主而事之,是乃无智也!”
“今日受死,不足为惜!”
言罢,田丰以佩剑抹脖,自刎于狱中。
……
却说田丰身死狱中之后,袁绍也是日渐心烦意乱,每日在府中沉闷呆坐,不理政事军事。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就在此时,渤海郡又传来消息,说是从河间郡的参户亭方向,突然杀来数千人的幽州骑兵,兵锋直指渤海郡的南皮城。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袁绍当即大惊,立即质问喝道:“河间麴义到底是干什么吃的!并州北路军他拖延不住,这区区数千幽州军,他还挡不住么?”
然而,无论袁绍如何斥责,在场却没有人敢替麴义作辩解。
忽然,谋士郭图又站了出来,向着袁绍提议道:“袁公,渤海乃我军根基,万万不得有失,必须引军回救才是!”
袁绍闻言却是连连摇头,说道:“并州军的兵力齐聚在巨鹿郡,随时可能东进攻来信都,此时我引军回救渤海,岂不是拆东墙、补西墙?”
“袁公,不然也!”
郭图摇了摇头,继续言道:“所谓轻重缓急,这信都和渤海相比,显然是渤海更加重要!”
“再说,我军薄落津初败,军心士气皆是消沉,绝不能再和并州军继续苦战。”
“因此,我军可留下万余精兵紧守信都城,其余的兵马则退守渤海,这样不但可以保住渤海不被幽州军袭扰,还能让疲惫的军力好好修整一番,以缓现今的疲乏之态。”郭图继续言道。
果然,听完郭图的提议之后,袁绍顿时眼前一亮,觉得郭图所言极善。
当即,袁绍拍手令道:“传令三军,让文丑、许攸领军一万驻守信都,袁熙领其本部兵马继续驻守在弓高为后备,二军彼此互为掎角之势,共防巨鹿郡的并州军东进!”
“除此二部之外,其余将士即刻随我返回渤海,待铲除作乱渤海的幽州军之后,再找并州军复仇!”
随着袁绍军令下达,各部将士立即纷纷按令而去,尽皆不敢有拖延之心。
(本章完)
第618章 河北烽烟乱20
袁绍统领大军后退回渤海郡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巨鹿郡,而此刻的丁靖正在巨鹿城内,依次面见战后被俘的渤海军文武,想要劝诫这些人认清形势,投降到他丁靖的麾下来。
其中,对于牵招、王门、逢纪和崔琰这几个重要人才,丁靖更是亲自设下了酒宴来招待。
“诸位也已和我并州军共同生活了许久,可觉得我并州军能否在半年内攻下渤海?”酒宴上,丁靖直言不讳地对着众人问道。
闻听丁靖略显嚣张的言语,逢纪第一个心怀不满,当即站起看向丁靖,指责道:“丁靖,你不过是取得一场小胜罢了,却妄谈半年内拿下我们渤海。”
“你丁靖既然敢如此目中无人,就不怕风大闪了舌头,来日兵败城下、追悔莫及么!”逢纪生气地言道。
然而,面对逢纪的诅咒,丁靖却是全然不在意,言道:“如今我手握十万胜兵,袁绍却如丧家之犬而逃,为何不敢言半年之内攻取渤海?!”
逢纪眉目一蹙,也有些无言以对,当即不服输地冷哼一声,坐下来只是饮酒解闷。
对于逢纪的顽固,丁靖也不多责怪,而是转目看向酒宴上的崔琰、牵招、王门等三人,继续问道:“我知三位皆是袁绍麾下骨干之才,如今袁绍败局已定,其退守渤海也不过是穷途末路、苟延残喘,继续为其尽忠卖命,也不过是徒劳的挣扎,何不来我丁靖麾下效力,我必厚待诸位!”
听着丁靖直白的招揽之言,王门的脸上没有一丝动容,当即言道:“镇北将军,我王门不过一莽夫耳,想来为将军效力,怕是还不够资格!”
“因此,我求将军放我归乡,我愿此生在家耕耘田亩、教育子孙,不想再在沙场行生死之事了。”王门恳切地向丁靖请求道。
见王门希望能够解甲归田,丁靖心中觉得有些惋惜,毕竟以王门之才,虽不是什么名将之辈,却也算得上一员不错的干将。
这样的人才不能为其所用,丁靖还是有些舍不得的。
但是,强扭的瓜不甜,对于王门绝然的请求,丁靖也不好强行拒绝,只能点头道:“好吧!既然王将军心意已决,我丁靖也不强人所难了!”
“来人,为王门将军收拾行囊、准备路资,护送王门回幽州家乡。”丁靖又对着左右嘱咐了一句。
王门立即向丁靖告谢,言道:“多谢镇北将军仁义!”
解决了王门的去向之后,丁靖又看向牵招和崔琰,问道:“你们也不愿为我效力么?”
丁靖话音一落,牵招却是摇头,肃然言道:“镇北将军礼贤下士,比之上古先贤也不遑多让,我牵招能得将军如此注重,实在倍感庆幸。”
“因此,我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望将军收留!”
言罢,牵招从筵席上站起,直接走到堂中,对着丁靖恭敬地参拜道。
丁靖见状顿时大喜,连忙上前扶起牵招,欣喜地言道:“能得子经(牵招字)投降,我丁靖如获强援,平定河北,也是指日可待也!”
随后,丁靖立即恢复牵招的兵权,并且还赏赐牵招锦衣宝弓,以此表示自己对牵招的亲善。
而牵招获得丁靖如此器重,亦是心中感激无比,当即以丁靖马首是瞻、肝脑涂地。
随后,丁靖又将目光望向崔琰,赞言道:“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婪的人听到你的名字就会变得清廉,年轻人听到你的夸赞就会奋发图强,毫无疑问,你就是当世领导时代潮流之人啊!”
听着丁靖如此浓重的夸赞,饶是崔琰一向以谦虚为本,却也不禁有些呼吸急促起来,显然被丁靖对他的赏识,弄得十分满足。
见崔琰似乎心情舒爽,丁靖立即趁热打铁,继续言道:“若君愿助我丁靖一臂之力,则雄图大业定可鼎成,青史必留你我之名!”
面对丁靖这样的招揽,崔琰差一点就直接答应了,然而崔琰毕竟是稳重之人,并未因此立即答应丁靖的招揽,而是准备考验丁靖一番,先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提高一下自己的价码。
当即,对于丁靖的招揽,崔琰并没有立即回应,而是低头思忖了起来。
良久之后,崔琰才缓缓问道:“将军,如今你取得薄落津之胜,可谓兵锋锐意正盛,因此我料将军必定会以趁胜之势东进,一举拿下信都,直接杀入渤海!”
听着崔琰的言语,丁靖却是有些不明所以,他不懂崔琰为何避开自己的招揽之言,而突然说出自己接下来军事行动的猜测。
不过,对于崔琰的断言,丁靖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崔先生,我虽有意速速拿下渤海,但是却终究不能太急。”
“如今袁绍退至渤海,其在信都、弓高一带只留下万余人马,可所谓哀兵必败,我若是急忙领军杀去,则渤海军必定绝地求生、背水一战。”
“因此,急忙向东进兵,并非一个好主意!”丁靖谨慎地言道。
听着丁靖的回答,崔琰也是吓了一跳,他想不到丁靖居然会如此回答。
原来,崔琰心中已经有了投效并州的想法了,而他刚才的一番话语,也不过是在考验丁靖罢了。
如果丁靖表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的确是要急兵东进的话,那么他崔琰就会立即出言相劝,向丁靖说明急兵东进的劣势,抬高自己在丁靖眼中的地位,如此投效之后也容易得到重用。
可是却不想,丁靖居然已经看透急兵东进的不妥,这让崔琰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说话。
良久之后,崔琰才对着丁靖赞叹道:“将军虽得一场惊天大胜,却未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如此稳重深远的心智,果真是当世难见啊!”
“毫无疑问,急兵东进并非良策,将军的当务之急,还是在河间和清河二郡。”
“若是能将河间和清河夺入麾下,则渤海在河北之地,将彻底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到时候将军再面临渤海,便可位于不败之地!”
崔琰的见解,自然和丁靖心中的谋划相同,丁靖接下来的战略目标,的确是出兵河间郡。
等占领河间郡之后,丁靖才会坐北朝南,从上而下的展开进攻,如此才是最稳妥的战略。
(本章完)
第619章 进攻河间
丁靖并非愚钝之人,在听完崔琰一席话语之后,岂能不明白崔琰心中的想法。
当即,丁靖看着崔琰,目光灼灼地言道:“崔先生,你我可谓志同道合,正是应该并力前行的搭档,现如今我帐下缺一录事长史,还请先生不吝官小,可否助我一臂之力?”
这一次,崔琰却是没有再继续矜持,而是直接了当的向丁靖一礼,拜见道:“能得镇北将军器重,琰深感荣幸,今后必尽心尽责,以报将军信任!”
而在招揽到崔琰、牵招之后,丁靖的实力算是又强了一分,再加上此前投降的郭援和马延,袁绍麾下的中层文武,可谓大半被丁靖收纳,着实令人极为意外。
此后,丁靖便在巨鹿整军休养,只令徐荣、荀攸的北路军返回河间,配合在河间滞留的幽州军,趁势将河间给夺取攻下。
……
当徐荣领军返回河间郡之后,却听闻张济、公孙续统领的幽州骑军,竟然已经突破了参户亭,直接杀入了渤海郡内。
而驻守在河间郡的麴义,更是领着主力大军向东追击,想要拖延幽州骑军突袭的脚步。
麴义领军一走,此刻的河间郡,完全就是一片空虚之地,各城守军只有数百人而已,就连河间的郡治乐成城,也不过堪堪留存三五千的守军罢了。
面对如此空虚的河间郡,徐荣岂会有任何心慈手软,在副军师荀攸的策划下,北路军直接分兵两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共同进攻河间,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河间郡内的所有城池。
果然,徐荣军的强烈攻势,的确是最为有效的,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不到,河间十五个县城,直接被攻下了十二个。
就连郡治乐成城,也被徐荣军南北夹攻,随时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好在乐成城毕竟是历史悠久的大城,不但城高墙厚,而且还有一条护城河。
因此,虽然只有三五千的守军,但是只要再强征一些民夫助守,想要保住乐成一两个月不被攻下,也并非什么困难的事情。
乐成城一时攻不下来,徐荣也不是十分焦急,而是传令大军一面攻打城池,一面又令探马急奔向东,和幽州骑军建立联系。
这一日,徐荣终于收到了东去的探马来报,言称他们已经取得了和幽州骑军的联系。
徐荣闻言一喜,当即急忙问道:“快说!幽州骑军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禀报将军,我等是在章武城附近遇到幽州骑军的,如今幽州骑军只剩下两千多骑,折损已经近半,正被麴义军和袁尚军堵截在章武一带,如今他们根本难以脱身撤走!”
徐荣闻言大惊,忙问道:“怎会落入这般境况?他们全是骑兵,想要安然退走应该不难吧!”
探马神色一暗,说道:“半个多月前,张济、公孙续将军统领幽州骑军,准备急袭渤海南皮城,想以兵临城下之势,迫使南皮城直接投降!”
“却不想袁绍已经挥师折返渤海,故而二位将军的幽州骑军,不小心中了袁绍在南皮设下的埋伏,损失实在不小!”
“因此,二位将军当机立断,立即带兵向北退撤,想要从文安返回河间郡。”
“可是,就在幽州军行至章武县境内之时,却突然遇到瓢泼大雨。”
“再加上章武县临近静海,道路土地便因为暴雨而变得泥泞不堪,战马难以在这样的地势中疾行,这才被尾随的麴义军和追击的袁尚军追上。”
听完探马的说明之后,徐荣的脸上也是铁青一片。
对身为西凉军出身的徐荣而言,他自然很清楚泥泞的土地,会对骑兵部队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
毫无疑问,有时候一片泥泞的土地,或许会成为葬送一支精锐骑军的埋骨地。
“不行!绝对不能让幽州骑军困在章武而不管,否则他们绝对没有突围生还的可能!”
忽然,徐荣忍不住拍案而起,随即又向左右传令,道:“来人,去把荀攸军师和赵云将军请来!”
不一会儿,赵云便先来到了徐荣的帐内,对着徐荣疑问道:“将军叫我前来,可是有军令要说?”
徐荣点了点头,立即把幽州骑军现在的不妙情况,向赵云详细地描述了一番。
而听完徐荣的描述之后,赵云的脸上也是一片诧然,当即言道:“将军,幽州骑军乃我等同袍,其身陷敌军之围,我等绝不能坐视不管啊!”
徐荣也点了点头,却是叹息地说道:“我也担心幽州骑军的情况,只是现在我军正在攻打乐成城,一时间我们的主力之军,恐怕不能轻易抽身去援救啊!”
赵云闻言后,当即提议道:“攻城之战并不太需要骑军参战,将军可把军中数千骑军拨派给我,我去渤海救援幽州骑军!”
听到赵云的提议,徐荣却是没有轻易答应,而是担忧地言道:“子龙勇气可嘉,但是渤海现今正值暴雨,章武一带更是不利骑军奔驰。”
“因此,我怕子龙领军前去救援,不但可能救不出幽州骑军,甚至可能将自己也陷在渤海之中!”
见徐荣心怀忧虑,赵云也不禁神色一愣,有些着急地言道:“将军,难道幽州骑军就这样放任不管了么?他们可也是主公的麾下,也是我们的同袍啊!”
“我也是因为不知该如何是好,所以才叫你过来和我商议,还请子龙先不要焦虑过甚,办法总是会有的!”
闻听赵云的焦急之言,徐荣虽然同样心中焦急,面上却始终保持着身为主将的沉着冷静,甚至还能够开导焦急的赵云。
“二位将军不要忧虑!这幽州骑军我们一定能够救得出来!”
就在徐荣对着赵云劝解了一句之后,帐门处却是传来一声高昂的言语,随后便见副军师荀攸步入了帐中,满脸自信地看着帐中二将。
二将见到荀攸到来,顿时觉得心中大为安定,连忙向着荀攸急问道:“荀军师有何良策?!”
(本章完)
第620章 解救幽州军1
看着徐荣、赵云二将的焦急模样,荀攸也不卖弄关子,当即直言道:“二位将军,想要救出幽州骑军,却不一定非要去土地泥泞的章武才行啊!”
“荀军师这是何意?幽州骑军被困在章武,我们不去章武救援,难道还去南皮救人不成?”赵云极为不解地疑问道。
荀攸闻言大笑,说道:“子龙还真的没有说错,想要救出幽州骑军,绝对不能去章武救,而是要去南皮救才是!”
听着荀攸的言语,徐荣、赵云顿时更加不解,又诧然地问道:“诶?这却是为什么啊?”
荀攸看着疑惑不解的二将,言道:“二位将军可听过围魏救赵的故事?”
忽然,随着荀攸的提醒,徐荣当即反应了过来,言道:“荀军师言中之意,可是想让用兵临南皮,来促使麴义军和袁尚军回救,以此解决幽州骑军在章武的围困之局!”
荀攸点了点头,对着徐荣赞道:“正是如此!”
这下子,赵云也彻底明白了荀攸的计策,连忙问道:“荀军师,现在我军麾下骑军不过数千,仅仅凭借这些兵马,如何才能逼迫南皮,促使麴义、袁尚二人撤出章武呢?”
荀攸连忙看向赵云,解释道:“逼迫南皮并非难事!只要子龙你领骑军抵达南皮之后,便立即整军于城外二十里,假装建营搭寨准备迎接大军抵达的样子。”
“如此,南皮城内的袁绍,必定以为子龙将军身后不远,便是我并州的浩浩大军。”
“而袁绍经过薄落津之败,想来已是惊弓之鸟,届时肯定要聚兵南皮、以保城池。”
“如此,章武之地的麴义军和袁尚军,想要不撤回南皮都不行了!”荀攸自信地言道。
果然,听完荀攸的说明之后,徐荣和赵云不禁对视了一眼,当即对着荀攸赞叹道:“荀军师良策啊!”
……
就这样,南北夹攻乐成城的北路军,顿时分出全部骑军给赵云,令其领兵东进而入渤海之地,去执行把身陷包围的幽州骑军救出来的任务。
而赵云渡过漳河、进入渤海之后,也是紧密按照荀攸的计策行事,并没有北上去章武救援,而是挥军直接南下,向着南皮城虎扑而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