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并虎-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鹿门学子听到这声音后,立即转首寻声望去,却见到一个黄毛丫头正走了过来。

    “阿丑,你怎么来了?”鹿门学子庞统看见走来的丫头后,当即不禁高声叫道。

    却不想庞统言语一出,那丫头的脸色顿时一黑,对着庞统怒叫道:“庞统,别人可以叫我‘阿丑’,唯独你这个更丑的不能叫!”

    原来这个黄毛丫头,正是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因为其头发的发质有些枯黄,与其他女子截然不同,所以她还有个小名叫“阿丑”。

    对于这个绰号,黄月英从小听到大,心里早已经习惯了。

    但是,黄月英唯独不愿意的,就是不准庞统唤她“阿丑”,因为庞统的相貌可谓更丑,被一个丑人呼唤“阿丑”,饶是黄月英这种直爽性子的女子,也实在是接受不了。

    此时,见黄月英心中有些不悦,庞统也知道自己说漏了嘴,连忙改口歉然道:“月英妹子,是我口误!是我口误!”

    “不跟你个丑人多计较!”

    对于庞统的道歉,黄月英只是对着庞统冷哼了一声,便走到诸葛亮身旁,向着众鹿门学子说道:“我跟父亲来到雒阳之后,就对雒阳民众使用的各种器具十分在意,便到雒阳城内仔细打听过了。”

    “你们刚才讨论的那个大圆轮,名字就叫作水车,其确实是并州学院的师生从毕岚的翻车改进而来的。”

    “不止是那个水车,像那些曲辕犁、水磨等等,都是并州学院的师生研制出来的新式农具哟!”黄月英继续笑着补充道。

    听完黄月英的解释,众鹿门学子又一次愣住了,他们实在想不到面前的这些新式农具,居然都是出自并州学院。

    “并州学院不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么?怎么还负责研究这些奇巧淫技呢?”

    “若将心思放在这些农具之上,如何有精力去修习学业?”

    “我想这些农具应该不是出自并州学院,而是其他的能工巧匠所研制的!”

    忽然,有一些鹿门学子高声言道,显然不相信黄月英的说法。

    对于这些学子的怀疑,黄月英的脸上却是极为不悦,忍不住对众人言道:“哼,你们这帮家伙还真是对并州学院一窍不通啊!就你们这个样子,还想着去并州学院论学,就不怕自取其辱么?”

    听到黄月英的讥讽,不少鹿门学子脸上一愣,皆是蕴怒不忿地言道:“阿丑,你也算是鹿门书院的一份子,何故如此大力称赞并州学院,这岂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对于这些鹿门学子的质问,黄月英却是一点也不惧怕,只是笑道:“总之,我只能提醒你们这些井底之蛙一句,趁着现在还有足够的时间,尽可能的去多了解下你们的对手吧!”

    言罢,黄月英便不再搭理这些鹿门学子,而是将目光放到了诸葛亮和庞统二人身上,言道:“孔明师兄、士元师兄,司马先生让我来通知你们,说镇北将军已经派了人马来雒阳,准备护送我们鹿门师生速速前往晋阳城,所以要你们抓紧时间游历雒阳,五日后便要出发北上了!”

    “诶?这镇北将军居然还专门派人马来护送我们,看来他对我们鹿门书院也很重视、很欢迎,那我们速速游历完雒阳后,就赶紧出发北上吧,别引得镇北将军不喜了!”

    有鹿门学子高声言道,尽皆立即放下了游玩的兴致,开始仔细地游历雒阳城。

    (本章完)


第695章 北上之路



    数日之后,鹿门师生终于从雒阳城继续出发,在徐晃和李儒的护送陪同之下,向着北面的并州晋阳城行进而去。

    当见到巍峨雄壮的丁靖军士卒陪同左右之后,饶是鹿门师生各个心理承受力巨大,也不禁感到有些惊心动魄、刺激异常。

    只因为丁靖军实在与众不同,其各个都是人高马大的北方男儿,而且各个身披精良甲胄、手执锋锐兵刃、下跨骏驰良驹,着实令人观之以后,会忍不住屏气凝神、心中禁然。

    遇到这样的精锐虎狼之师,寻常人等根本不敢靠近百步以内,唯恐被这份杀气腾腾的军势冲散了三魂六魄。

    然而,令众鹿门师生万万没想到的是,一路北上的行程中,无论是河东郡,还是上党郡,或者是太原郡,凡是丁靖统治下的区域内,所有的居民都不害怕这些精锐的虎狼之师,纷纷主动靠近上前行礼问好,甚至遇到年弱的幼童之时,还有幼童跟着军伍雀跃同行。

    “食箪浆壶,鱼水相融,不过如是也!”

    对于军民如此相谐的场景,饶是对丁靖含有偏见的鹿门学子,都不得不对丁靖的治军手段连连称赞。

    ……

    “士元、广元、公威,孔明又消失不见人影了,这已经是这些天里的第三次了!”

    此时,一辆鹿门学子的马车内,徐庶对着庞统、石韬和孟建三人言道。

    听着徐庶的话语,庞统也点了点头,说道:“孔明最近确实有些反常,总是突然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也不知道去干什么了。”

    石韬又言道:“这一路不停向北行走,孔明他也干不了什么吧?”

    “不对!”石韬话音一落,孟建却是当即叫道,“孔明他并非什么也干不了,他说不定是瞒着我们和别人私会去了!”

    “公威,你这是何说?”徐庶看着孟建好奇地问道。

    孟建当即分析道:“你们也知道阿丑很亲近孔明,孔明对阿丑也照顾有加,他们两个一男一女,彼此这般关切相照,你们就不觉得有问题么?”

    “公威,你是说孔明突然消失不见人影,其实是偷偷出去和阿丑幽会去了!”徐庶立即惊言道。

    孟建点了点头,言道:“对!十有八九就是这样!”

    “公威,阿丑是我妹子,你说这话有根据没?可不要污了我妹子的清白!”

    就在此时,庞统却是站了出来,对着孟建质问道。

    孟建摇了摇头,说道:“证据当然没有,毕竟都是猜测而已。”

    “我说要什么证据啊!找个机会我们去跟踪孔明,到时候眼见为实,他是不是在与阿丑幽会,可不就真相大白了么?”徐庶当即提议言道。

    然而,石韬却是有些忧虑,苦言道:“元直,这跟踪孔明之事,有些不太好吧?若被孔明发现了,他肯定会不高兴的!”

    “关心一下好兄弟的婚配大事,这有何不对的?而且如果我们够隐蔽,不让孔明发现不就行了!”徐庶态度凛然地言道。

    “我还是觉得这样不好!”石韬依旧不同意跟踪之举。

    见石韬不支持自己,徐庶又看向庞统和孟建,只见二人也是一致摇头,表示不支持跟踪之举。

    没能得到任何一个人的支持,徐庶也只能将跟踪之事放下。

    其实,徐庶、庞统等人都料错了,诸葛亮虽然和黄月英彼此心系,但他诸葛亮经常消失不见人影的原因,却并不是去和黄月英幽会了,而是去见一个更加令人惊骇的人物,那就是诸葛亮隐藏着的师父李儒。

    原来,得知李儒也随军护送鹿门师生之后,诸葛亮的内心就一直激动不已。

    教导自己的师父就在身周不远,诸葛亮又哪里按捺得住,于是诸葛亮就偷偷前去拜见车队旁的李儒。

    而李儒似乎早就料到诸葛亮会来拜见自己,因此他却没有任何的惊讶,而是极为欣慰地看着孔明到来。

    师生二人数年不见,所要交谈的话语,一时之间岂能说尽?

    因此,诸葛亮却是不得不经常前来与师父李儒交谈,这才造成了他时常不见人影的情况。

    ……

    大概又经过接近一个月的赶路之后,鹿门师生一行人终于在李儒和徐晃的护送下,抵达到了河北最繁荣的城池——晋阳城。

    如今的晋阳城,早已经扩大了十倍不止,其人口也达到了惊人的四五十万,比之昔日的大汉旧都长安、雒阳,也丝毫没有一点逊色之处。

    甚至,晋阳城的热闹程度,比之长安和雒阳更甚。

    面对如此繁盛的晋阳城,鹿门师生们可谓是再次目瞪口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在这个乱世之中,居然还有如此繁华安定的城池。

    而当鹿门师生进入晋阳城之后,李儒和徐晃的护送任务也结束了,并由丁靖的堂兄丁重来负责接引安排鹿门师生在晋阳城的起居食行。

    对于鹿门师生这样的客人,丁靖也表现出了足够的慷慨和重视,专门在驿站中划出了最上好的房间,供给鹿门师生居住。

    “镇北将军有令,十日之后的龙山校场,将举办一场并州学院和鹿门书院的论学活动,在论学到来之前,鹿门师生可在晋阳城自由活动。”

    将鹿门师生安排入住驿站之后,丁重立即向司马徽传达了丁靖的命令,以便鹿门书院有个准备。

    司马徽向着丁重一礼,不禁问道:“丁令丞,不止镇北将军将举办怎样的论学活动?”

    丁重似乎早就来哦到司马徽有此一问,当即言道:“君子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论学活动便是两院师生在六艺上的比试,至于具体是如何个比试法,镇北将军尚未明确传达,无论是我,还是并州学院,都尚且不知。”

    听丁重这么一说,司马徽也点了点头,当即拱手言道:“多谢丁令丞说明!”

    丁重也点了点头,言道:“司马先生不必如此,这都是我应该的做的,毕竟我家主公也说过,世人要交流才能进步,学识要交流才能提升,能见到并州学院和鹿门书院的论学交流,当是人生一大乐事、幸事!”

    (本章完)


第696章 晋阳六景1



    第一次来到晋阳城这样的超大城市,又有十天的空闲准备时间,鹿门师生们哪里还在驿站中待得住,纷纷结伴出门,去探索逛寻这繁华广大的晋阳城了。

    作为书院中最融洽的小团体,诸葛亮、庞统、徐庶、孟建和石韬等人,互相结伴同行在晋阳城中,共同观寻参详着晋阳城的繁盛景色。

    “诸位,晋阳城如此广大,如果我们漫无目的地闲逛,恐怕这十天里就算是走断这双腿脚,也不能参观得通透。”

    众人刚刚走出驿站,就被眼前车水马龙的晋阳城街道给震住了,因此庞统在左右顾盼了一会儿后,便向着众同窗提醒道。

    庞统话音一落,诸葛亮、石韬和孟建三人,便共同转目看向徐庶,齐声问道:“元直,我们这帮人里面,就你打听消息的本事最为拿手,你可知道这晋阳城中哪些地方值得参观游历?”

    徐庶嘿嘿一笑,当即言道:“早在北上晋阳的路上,我就向护送我们的丁靖军士卒打听过了,那些丁靖军士卒大部分都对晋阳城十分熟络。”

    “根据我的打听,这晋阳城在丁靖占据之后,便处于日新月异的扩建之中,其早就不是以前那座斑驳的边城了,而是一座全新之城。”

    “算了,我还是直接说重点吧!”徐庶轻咳了一声,当即继续言道,“这晋阳城值得参观游历的地方很多,不过其中最值得一览的地方,则总计有六处,其又有‘晋阳六景’之称。”

    “晋阳六景?是哪六景?!”众人急忙向徐庶探问道。

    此时提到晋阳六景,徐庶也有些口干舌燥,忍不住轻抿了下嘴唇,向众人解释道:“诸位,这晋阳六景么,分别名为晋水波声、晋堤烟柳、龙山雪霁、月桥繁梦、九天魂塔和农台春秋。”

    “元直,你说得这龙山雪霁中的龙山,是否就是并州学院所在的龙山?”

    徐庶话音一落,最为性急的石韬,却是忍不住问道。

    徐庶点了点头,说道:“没错,龙山雪霁的龙山,就是并州学院所在的龙山!”

    “那我们就先去看那龙山雪霁吧!”石韬当即提议道,“如此,还能顺道看一看并州学院的情况,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为一举两得!”

    徐庶却是猛然摇头,对着石韬说道:“广元,这龙山雪霁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冬日才能见到的盛景,现在时季正值春夏交替之刻,我们去那龙山看什么雪霁?你还指望五月飘雪不成?”

    被徐庶这么一提醒,石韬才猛然醒悟过来,当即苦笑道:“唉,是我糊涂了!是我糊涂了!”

    就在此时,孟建和诸葛亮皆走到石韬身旁,拍着石韬的肩膀安抚道:“广元,看来你对和并州学院论学之事,心中颇有些焦虑紧张啊!还是把心态放轻松点,否则容易乱了心神,这对论学更加不利。”

    石韬连连点头,应承道:“嗯,我会调整好的!”

    当即,二人也不再多言,纷纷看向徐庶,问道:“元直,现在你来给我们作向导,带我们游历参观晋阳城吧!”

    徐庶拍了拍自己的胸口,肃然自信地言道:“今天你们先在附近肆意闲逛下,等我好好打听打听、准备准备,明日再带大家去看看那晋阳六景!”

    ……

    第二天。

    徐庶带着众人直接东出晋阳城,来到了一座极为盛大的码头外。

    徐庶立即向众人介绍道:“这处码头名叫‘晋阳码头’,是晋阳城最大的码头,每日至少有上千条船只在此装卸,可谓是晋阳城内外交流的枢纽之一。”

    众人顺着徐庶的介绍,立即张目向晋阳码头望去,却见到这码头占地极大,其湾内停泊的船只足足数百条,其中不乏许多千石大船。

    并且,码头上还有无数担夫和车马,以此来装卸停泊的船只。

    甚至,众人还看到了十数根巨型吊杆,就宛如许多放大版的鱼竿一样。

    看这些吊杆的粗壮程度,恐怕什么百石重的物体,也能轻易吊起来吧!

    有了这些吊杆存在,整个晋阳码头的装卸速度,也加快了十数倍不止,对码头的货运进出,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诸位,在这里观望实在不够劲儿,且随我去那烟柳楼一座,保管你们大饱眼福!”

    见众人被巨型怪物一般的晋阳码头镇住,徐庶却是大声一笑,将众人的心神重新抓回,引领着众人向码头的北边行去。

    走了许久,众人才穿过巨大的晋阳码头,来到了码头北面不远的一座酒楼前。

    这酒楼足足有五层之高,其装潢精美程度令人不禁呆住,整双眼睛都被酒楼吸引,而不忍转移目光看向他处。

    “元直,这莫非就是晋阳城久负盛名的繁梦阁?!”

    看着面前高大的酒楼,石韬和孟建忍不住倒咽了口唾沫,向着徐庶探问道。

    徐庶立即摇了摇头,解释道:“错矣!此楼名为‘烟柳楼’,并非是‘繁梦阁’,至于繁梦阁到底是何样,不久后我们就能见到了!”

    “来,先随我进烟柳楼,这晋堤烟柳只有在烟柳楼中,才能看得真切!”徐庶继续言道。

    “元直,这烟柳楼恐怕花费不低,我们身上带得钱财可够?”孟建又有些担忧地问道。

    徐庶微微一笑,说道:“你们就放心吧!我们这十日游历参观晋阳城的花费,全部都是免费的,这是镇北将军对我们鹿门师生的特殊照顾!”

    有了徐庶这句话,孟建也彻底放心了,当即跟在徐庶身后进了烟柳楼。

    众人立即登上烟柳楼最顶层,点了一桌丰盛的酒食,然后在临近窗户的位置坐下。

    “诸位,请望窗外看看吧!”徐庶看着众人,指了指旁边的窗台,笑着请言道。

    众人得到徐庶提醒,立即侧目向窗外看去。

    这一看,众人的脸色神情,在这一刻全部凝固,宛如被万年冰寒兵锋了一般。

    从烟柳楼向外望去,整个晋阳码头进入眼底,其码头内的每一条船只、每一座吊杆、每一个泊位,都看得极为清晰。

    而因为距离有些远,那些在码头走动的船员和担夫,进入众人眼中之后,也只有蚂蚁般大小了。

    以至于整个晋阳码头,就宛如一座袖珍之城,比蚂蚁王国还要规整有序,令人忍不住屏气凝神、噤若寒蝉,唯恐自己的声息惊扰了这规整的场景。

    (本章完)


第697章 晋阳六景2



    这几年,丁靖不停令人疏通晋水和汾水,使晋水径直穿过整个晋阳城,提升了晋阳城内的水道流量,令晋阳城内多了许多水渠水沟,这也是晋阳城能够容纳数十万人居住的现实基础之一。

    也是随着将晋水改造之后,晋阳码头才会有今日这副光景,以至于晋阳这座内陆之城,居然有了江河城池才能修建的巨大码头。

    而有了晋阳码头,晋阳城的物运货流,也提升了数十上百倍不止,这为晋阳城内数十万百万的物资需求,创造了极为有效的供给条件。

    因为晋阳码头自身的重要性,以及晋阳码头惊人的人员和物资流通,所以晋阳码头也顺理成章的成了晋阳城的一处繁荣区域。

    因此,在晋阳码头的四周,到处都是商业店铺,到处都是酒肆茶楼。

    而这些酒楼中最高大的一座,正是徐庶带众人前来的烟柳楼,站在烟柳楼的顶层,不但能够尽览整个晋阳码头的盛景,还能看到晋水堤岸两侧的商铺楼肆的热闹景象。

    这站在烟柳楼上而遍观晋堤景象的乐事,又被晋阳民众称为“晋堤烟柳”,是真正独属于晋阳城的景色之一。

    毫无疑问,晋堤烟柳所能带来的震撼性,一时之间是常人绝不能消化的。

    就这样,众人站在烟柳楼顶层,俯瞰了整整一天,直到天色渐黑而晋阳码头闭门停入之后,众人才缓缓收拾好震撼的心神。

    ……

    第三日大早,徐庶带着诸葛亮和庞统等人,又一次来到了晋阳码头。

    “元直,怎么我们今天又来晋阳码头,是要再看一次‘晋堤烟柳’么?”

    见徐庶带大家又来晋阳码头,石韬当即激动地询问道,显然哪怕已经一夜过去了,他的内心依旧对“晋阳烟柳”感到震撼不减,还想再继续体验一天。

    只是,对于石韬带着激动语气的询问,徐庶却是毅然地摇了摇头,说道:“今天我们不是来体验‘晋堤烟柳’的,而是来体验‘晋水波声’的!”

    “晋水波声?”众人皆是一愣,忍不住言道,“昨日我们看了一天的码头,难道今天是要在码头又听上一天么?”

    “当然不是!”徐庶摇了摇头,立即说道,“你们也别瞎猜了,听我安排就是!”

    随后,徐庶带着众人来到晋阳码头旁,寻到了一条小木船前。

    “船老,我们是鹿门书院的学子,初次前来晋阳城,可否带我们体验一下‘晋水波声’?”徐庶看着小木船上的船夫,语气亲近地请问道。

    那船老看了看徐庶等人一眼,当即点头大笑道:“来吧!都上船来!这‘晋水波声’乃我晋阳六景之一,绝对不能错过!”

    得船老准许之后,徐庶等人纷纷踏上小船,只见船老已经在船上摆好了炭炉和杯壶。

    “小老儿已经温好茶水和糕点,几位公子在体验‘晋水波声’之时,也可边饮边聊。”

    船老向着徐庶等人说了一句,便直接掌船离岸,顺着晋水缓缓进入晋阳城。

    晋水横穿整个晋阳城,因此凡是晋水通过的区域,都可谓是晋阳城最繁盛的地方。

    因此,徐庶等人乘着小船,顺着晋水直流而行,便可遍观晋阳城所有的繁盛之景,切身而快速地体验晋阳城的繁盛。

    为了让徐庶等人可以更加清晰的体验晋阳城的繁华,船老摇船行进的速度并不快,甚至可以称得上有些缓慢了。

    而这也给徐庶等人足够的时间,去仔细观摩两岸的繁华景象。

    此时,印入徐庶等人眼中的,尽皆是数之不尽的楼宇画阁,甚至所乘小船身周的晋水上,不时还能看到华丽的画舫楼船。

    当行驶在晋水之上,除了这些近在眼前的楼阁画舫之外,徐庶等人还能听到一些悦耳之声。

    无论是船只行进的波浪涛声,还是两岸楼宇的丝竹礼乐声,或者是画舫中的银铃婉歌声,亦许是豪吟猛唤的琅琅叫唱声。

    总之,荻花瑟瑟、管弦琵琶,皆是不绝于耳;清歌絮谈、泉流冷弦,亦是此起彼伏;铁骑金戈、霓裳花语,都是纷至沓来。

    行船在晋水上顺流而下,便如同进入了走马灯和连环画中,各种景色与声音纷至沓来,尤其是那真切详尽的声音,更是直透入听者心中,令听着遐想不尽、浮想联翩。

    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欲拒还休的感觉,最是令人心中思绪难绝,以至于徐庶等人都忘了饮茶闲聊,只是木然地闭目养神,仔细倾听着四周各种声音的起伏跌宕,享受着这种灵魂上的多端变化。

    横穿晋阳城的晋水足足有二十多里,如此漫长的水道漂流,足足花费了一整个白天,徐庶等人才算彻底体验完毕。

    当走下小船而踏上岸堤之时,徐庶等人仍旧处于失神之中,恍然如灵魂尚未附体一般。

    也不知过了多久,诸葛亮和庞统二人率先反应过来,庞统不禁长叹道:“今日之事,宛如梦境也!”

    诸葛亮也点了点头,说道:“士元师兄所言准确,这的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