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赖帝师-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如果他做了推演,又为何没有把推演的结果告诉自己呢?

    站在这座天下之巅的灵台上,刘赫却再一次感到,自己和眼前那两个完全可以左右天下形势之人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曹操的眼神,变得犹如火一般炙热,“如果我们再这样一味的互相消耗下去,只会给那些异族入主中原铺平道路,一旦他们攻入中原腹地,他们对我们的百姓,可不会有丝毫的心慈手软,到时候生灵涂炭,在所难免,而百姓所承受的浩劫,更是比现在要惨烈百倍!”

    已是满头大汗的鲁肃,一下瘫坐在座位上,眼神也随之变得黯淡无光。

    他一直坚信,东吴虽缺少驰骋沙场的猛将,但运筹帷幄的谋士,绝对不逊于曹操的那些手下。

    早在周瑜还在世的时候,就曾经和鲁肃一起,与江东的许多谋士一起推演过。

    无论是三方集中全部兵力,来一场一决胜负的大会战,还是联合刘备,拉长曹操的战线,试图将其拖垮,最终的结果都一样,曹操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一统天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

    直到刚刚曹操给出了另一个答案,鲁肃这才意识到,东吴之前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曹操这个强敌身上,而那个几乎无法撼动的强敌,却能比他们想得更远,想得更多。

正文 第五百六十二章 许昌会谈

    这份深谋远虑,也许才是孙刘两家与曹操之间,真正的差距。

    东吴的策略,是由鲁肃当年亲手制定的。

    在这个被后世称为榻上策的谋略当中,无论是联合其他势力,还是仰仗长江天堑的优势,这些策略其实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要保存实力,等待机会。

    这个机会,曾经来过,赤壁之战,东吴一举击溃了曹操的大军。

    当时东吴上下,一片群情振奋,甚至有些人提出,借这个机会,大举北上,吞并曹操的地盘。

    可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曹操给东吴的所有人上了一课,教会了他们什么叫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虽然在赤壁受到重挫,曹操失去了在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可东吴仍是没有任何机会北上,甚至就连原来的边境线,也无法向北移动分毫。

    从此鲁肃明白了一个道理,曹操,是东吴根本无法撼动的强敌。

    这一切,在一个人出现之后,发生了转变。

    刘赫的横空出世,让鲁肃看到了一丝转机。

    那个行事从不循规蹈矩,性格分外张扬的天机先生,在鲁肃看来,绝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甚至有时还会做出毫无分寸的举动,连一个智者都算不上。

    但鲁肃总是有种感觉,这个人,或许可以让早已有了定数的天下格局,产生松动。

    哪怕这个松动只是很细小的,鲁肃也不愿放弃这微弱的机会。

    所以当他收到刘赫邀请时,鲁肃毫不犹豫的来到了许昌。

    鲁肃很明白,他代表的是谁,他的立场是什么,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当他听到刘赫那个几乎可以说是无稽之谈的想法时,他仍是想站在刘赫这一边,促成此事。

    在他的心目中,其他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为他达到最终目的工具,而他最终的目标,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曹操。

    然而就在刚刚,曹操的一席话,让鲁肃看到了双方之间,根本难以抹平的差距,也让这位东吴首席谋士,意识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东吴最大的敌人,不是曹操,更不是刘备,而是时间。

    这场三方旷日持久的战争,拖得越久,所有人的境地就更加危险,到最后,三方都将会是输家。

    鲁肃的眼中,突然闪过一丝光芒。

    他直起了身子,收起了刚才的颓废,坚定道:“我同意天机先生的想法,我们东吴愿意从此休兵。”

    曹操笑了笑,似乎很能体会鲁肃的心境,因为作为一方势力的真正掌权者,他比任何人,都更加深有感受。

    “我本来想回去商量一下,再做决定,现在看来,应该没这个必要了。既然子敬先生答应的如此果断,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曹操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的看了刘赫一眼,“不过有句话,我要说在前面,倘若有人想趁机浑水摸鱼,我和子敬先生,都不会放过他。”

    刘赫释然一笑,“曹公有什么话,不妨直说,既然咱们今天说到了这个份上,连大逆不道的话都说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曹操当即一拍桌案,“好!既然如此,那咱们就把规矩定一下。这件事,是你发起的,我们今天,只是同意你的想法,但所有的细则,都必须仔细商议之后,在三方都同意的前提下,才算生效,天机先生以为如何?”

    刘赫笑道:“看来曹公是想留我在许昌,再多住些日子了?”

    “先生放心,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直到咱们三家将一切敲定为止。”

    说罢,曹操大袖一挥,走下了灵台。

    目送曹操离开之后,守在门口的法捷和阿蒙马上回到了刘赫和鲁肃的身边。

    刘赫和鲁肃相视一笑,要来笔墨,各自写下了一份名单。

    法捷和阿蒙拿起名单,二话不说,当即上路,踏上了返回成都和建业的归途。

    十五日之后,两拨人马先后抵达了许昌。

    除了双方一批顶尖的谋士悉数到场之外,法捷还将那位天下第一读书人赵家家主也一并请到了许昌。

    整整一个月,三方都在日以继夜的商讨着所有的细则。

    这种场面,当然少不了一番唇枪舌战,那些名震天下的大谋士,甚至会为了一条看似是无关紧要的规则,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为了这次重要的会谈,曹操特意在许昌城内开辟出了一块地方,修建了两座阁楼,一座用来议事,另一座,则作为孙刘两家,那些远道而来的大谋士的住所。

    很快曹操就发现,修建两座阁楼,似乎是有些多余了。

    自从会谈开始,三方的大谋士们几乎就没离开过议事厅,不眠不休的争论着,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那座用作住所的阁楼,几乎已经被荒废,可却有一个人,一直赖在上面,始终没有下来。

    作为这次三方会谈的发起者,刘赫却置身事外,每日只是捧着一个酒坛,坐在阁楼顶层的扶栏边上,笑望着对面终日吵闹不停的议事厅。

    身后脚步声响起,刘赫回头望去,拿起手中的酒坛晃了晃,笑道:“你来的不巧,我这坛酒,刚刚喝完。”

    赵家家主走到刘赫身边,缓缓坐了下来,“你那坛酒,喝了三天都没喝完,怎么我一来,就喝完了?”

    刘赫笑了笑,没有说什么,直接越过扶栏,翻身而下,到楼下又拿了两坛酒上来。

    赵家家主接过刘赫递来的酒坛,二话不说撕开封泥就喝了一口,却是一脸的嫌弃。

    刘赫笑道:“知道我为什么一坛酒能喝三天了吧?”

    赵家家主将酒坛放到一边,冷哼了一声,“这还不是都因为你,当初在秣陵学宫的时候,你总是拿三仙醉给我喝,把我的嘴都给喝刁了。”

    刘赫望了望对面仍不停传来争吵声的议事厅,“他们都吵成那样了,你怎么一个人自己跑出来了?”

    赵家家主皱了皱眉头,“说起来也都是有些来头的读书人,可真吵起架来,一点也不比乡野村妇差,我也插不上嘴,听得也烦了,就跑到你这,来蹭酒喝了。”

正文 第五百六十三章 细则

    刘赫轻轻叹了口气,“那是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次的会谈,不容有丝毫的闪失,每一条细则的设立,不仅关系着他们各自所在势力的利益,更会对将来天下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赵家家主意味深长的一笑,“有些人什么道理都明白,可一到动真格的时候,还不是跑去偷懒?”

    刘赫仍望着对面,轻叹道:“我不是想偷懒,是没那个本事。”

    赵家家主拿起酒坛,又喝了一口,这一次,却是一脸的享受。

    “我倒是有那个本事,不是照样也跑出来偷懒?”

    刘赫愣了一下,转头看向了面带微笑的赵家家主,不禁也是会心的一笑。

    赵家家主望着对面的阁楼,轻声道:“你虽然只是在这里远远的看着,可我知道,你的心里,比他们任何人都要焦虑。他们争的,只是一时的得失。而你想要的,却是真正的天下大计。”

    刘赫坏笑道:“真是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刚喝了我几口酒,就开始夸上我了。”

    赵家家主没有回头,仍是看着对面的议事厅,一脸的平静,“他们所做的,也许你现在还做不到。可你做的,他们这辈子,连想都想不到,甚至都不敢去想。”

    刘赫神色一正,一抱拳道:“多谢前辈指教,刘赫谨记。”

    赵家家主摆了摆手,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不要谢我,反倒是我要替天下的读书人谢你一声才对。你也不要妄自菲薄,那些琐碎的小事,总会有人去做,而你,只需有一颗胸怀天下之心,就够了。”

    说罢,这位马上就要同时掌握天下官员任命权和财权的老人,起身正了正衣衫,向刘赫毕恭毕敬的施了一礼。

    刘赫急忙起身,诚惶诚恐的回了一礼,等他再抬起头时,却见仙风道骨的老人,已是拂袖而去。

    走到楼梯口,赵家家主突然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一本正经的说道:“你给我安排的这个差事,我接了,但我有个条件,你若不答应,就另请高明吧。”

    刘赫心里咯噔一下,却见赵家家主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不管我将来人在何处,也不管你今后身处何方,你都要每月给我送两坛三仙醉来!”

    说罢,一袭白衣的赵家家主飘然而去。

    刘赫回到扶栏边上,望着阁楼下那个迈着大步,脚步却愈发轻盈的背影,笑容灿烂。

    在经历了长达两个月之久的激烈争论之后,三方终于就所有的细则,达成了一致。

    当代表三方最高权力的大印,同时出现在那张密密麻麻的协议上,刘赫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经过商议,刘赫提出的大纲,并没有什么改动,但许多细节上,还是有了很大的变化。

    三方仍是三年举行一次会战,争夺那一百零八颗代表着地域归属的玉石。

    但在拿到玉石,也就是拿到地域所有权之后,官员的任命和税收,却因地域差异的不同,执行的政策也不同。

    一百零八个地域当中,三方分别两两相邻的边境上,各有八个地方,总共是二十四个地域,采取刘赫当时提出的集中任命官员和税收,而其余的地方,则仍是由各方的势力自行掌握官员的任命权和税收。

    这么做的目的,是在保证这份协定顺利实施的同时,也能确保不会发生由于权力的过分集中,而产生一家独大,局面失控的后果。

    而这二十四个地域中最中心的城池,也被命名为二十四明城。

    所谓明城,就代表着无论是官员任命还是税收,都一切透明,三方都可以随时调阅归属于己方势力的任何一座明城的卷宗,从而掌握一切的信息。

    随着三年一次的会战的结束,地域所有权也会发生变更,而三方之间的边境线,也会随之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将会重新在三方的边境线上划分出新的明城,而之前的明城,则会转由所属势力独自掌控。

    这样的做法,虽然杜绝了权力过分集中而导致的失衡局面,却也引发了新的问题。

    二十四明城每三年就会发生一轮调整,那些位于三方边境的地域,很有可能会出现经常易主的情况,而当地的建设和发展,也会因此受到很大的阻碍。

    为了弥补这一点,由鲁肃所代表的东吴,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

    一百零八颗玉石,每一颗都代表可以多投入一名上将和一百名士卒参与到会战之中。

    二十四明城,三方各掌握其中的八座,而代表着八座明城的玉石,必须要作为筹码,投入到会战当中去。

    除此之外,三方还可以用银两,来代替玉石,用来增加兵力,这种银两,被称为代玉。

    二十四座明城,都由赵家家主亲自出面打理,所有的代玉,也会悉数交到赵家家主的手中,作为发展二十四明城的费用。

    每多向赵家家主缴纳十万两的代玉,就相当于多投入一颗玉石,也就可以增加一名上将和一百士卒的兵力。

    由于大部分地域的税收,仍然掌握在三方各自的手中,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急于缴纳高额代玉而压榨百姓的情况,代玉的金额,并不是三方自行制定的。

    代玉的标准,是各方势力自行掌控的地域中,所有的税收加在一起的一成。

    换句话说,只要百姓富足,缴纳的税银够多,即使地盘不如其他两方多,也依然可以拉近兵力上的差距。

    这也就意味着,除了每三年一次的会战,三方都会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地方的建设中去,无形当中提升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为此,所有地方还特地统一了税率,三方势力只可下调,不许上浮。

    税率固定,收到的税银越多,也就表示百姓的生活越好,这也和刘赫的初衷,不谋而合。

    除了这些之外,三方中的任意两方,可以在会战结束后,地域重新划分之前的这一个月中,随意买卖手中的玉石。

    而买卖这些玉石所得费用的一半,也可计入代玉当中。

正文 第五百六十四章 孰强孰弱

    也就是说,如果出现有一方因为手中的玉石不够,而导致与其他两方兵力悬殊太大的情况,那么这方势力就可以通过出售手中的玉石,来换取高额的代玉,从而达到临时增加兵力的目的。

    虽然出售玉石,会让手中玉石的数量更加捉襟见肘,但反过来说,手中的玉石越少,就说明税收也越少,这种情况下,出售一枚玉石所换来的代玉金额,比例相较其他两家,反而会大大增加,不失为一个破釜沉舟的办法。

    当然,这种做法,犹如揠苗助长,不到万不得已,任何一方都不会贸然采取这样的对策。

    至于那位即将掌握二十四明城大权的赵家家主,也从此离开秣陵学宫,前往三方边境的交界处居住。

    随着三方边境发生变化,赵家家主的居所也会随之转移,而他所在的区域,也将会成为三方会战的主战场。

    除了任命二十四明城的官员和掌握当地的税收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需要赵家家主来处理。

    在双方可以任意决定投入玉石数量的前提下,将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一方输掉的地域,有可能不在边境线附近,甚至是位于这一方势力最后方的地域。

    因为这样的地方,紧邻异族的居所,常年受到外族的骚扰,人口稀薄,税收必定不如那些地处势力中心的地域。

    三方出于各种考虑,很有可能将这样的地方当做筹码,投入到会战中去。

    这些地方根本不能提供高额的税收,增加代玉的数量,倒不如拿来当做筹码,增加一些兵力,胜算也会提高,即便输掉了这些地方,对于任何一方来说,损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一旦一方输掉了自己后方地域,就会出现一种极为棘手的情况。

    得到这块地方的势力,很难实现向这些远离己方势力范围的地域派驻官员,更不可能大摇大摆的越过其他方势力,向那里派驻兵力。

    所以这样的情况下,由赵家家主所代表的中立势力来处理,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这其中还有个很严苛的条件,虽然这个地域的税收是由赵家家主来代收,但输掉这个地域的势力,必须保证派驻足够的兵力,用来抵御外族的骚扰。

    一旦出现这些地方被外族攻陷占领的情况,那么这个地域所在的势力,将会被受到极为严厉的处罚,在下次会战当中,无论投入了多少枚玉石,缴纳了多么高额的代玉,也只能增加原来数量一半的兵力。

    设立这样的惩罚措施,是为了杜绝某些势力,因为收不到税收而放弃保护这些地域,让当地的百姓惨遭屠戮。

    如此严厉的处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三方势力将这些弃子投入到战场上的可能。

    本来将这些地域作为筹码,还有些投机取巧的意味,但是一旦失去这些地方,就将会得不偿失,三方势力,也必定会量力而行。

    有了这些细则的约束,三方必定会在面临抉择时有所斟酌,至于如何取舍,那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从此三方之间的互相博弈,重心将会由军事转向经济,毕竟争取更多的税收,缴纳更高额的代玉,才是真正能提高兵力优势的方法。

    这也是赵家家主为何会毫不犹豫的就赶来许昌的原因。

    在这位天下第一读书人看来,这样的你争我夺,即便是要再继续延续几十年,也不会让战火波及到普通百姓的身上。

    第一次会战的日子,很快就定了下来。

    半年之后,也就是在赵家家主全面接管三方边境上的二十四座明城之时,第一次会战,将会如期到来。

    从许昌返回成都的路上,刘赫始终在马车中与庞统和钟离寻不分昼夜的商议着对策。

    按照现在三方势力的范围,曹操一人独得一百零八颗玉石当中的五十二颗。

    实力仅次于曹操的孙权,分得了三十六颗。

    而作为这场会战的发起方,刘赫所在的益州,却仅得到了二十颗玉石。

    而且这二十颗当中,还有八座明城,也就是说,刘赫手中真正的筹码,不过只有十二颗玉石而已。

    庞统算了笔账,三方手里的那八座明城,是必须投入到会战当中去的,也就意味着,三方至少会有八名上将和八百名士卒参战。

    刨去这八颗玉石,曹操手中还剩下四十四颗,而孙权,也有二十八颗。

    换句话讲,即使是跟自己难兄难弟的东吴,手中的筹码也比益州多出了一倍还多。

    “这场仗,不好打啊。”庞统长叹一声,倚靠在扶手上有气无力的说道。

    钟离寻盯着地图仔细看了一会,头也不抬的说道:“这些玉石既然是按势力范围划分的,那么就跟之前的形势一样,我们继续与东吴联手,即使胜算很小,也总不至于输的那么难看。”

    庞统连连摇头,“不然,按理来说,联吴抗曹确实是眼下最好的选择,但曹操很有可能借着这个机会,与东吴联手,瓜分咱们益州的地盘。”

    钟离寻一皱眉,“联弱抗强,这个道理,孙权会不懂?”

    “孙权当然明白联弱抗强的道理,而且他也一定会这么去做,”说着,庞统看向了在一旁始终笑而不语的刘赫,“关键现在孰强孰弱,谁也不好说啊。”

    钟离寻略微思量了一下,便明白了庞统的意思。

    三方原先的战争,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甚至数十万人,那个时候,兵力和军械的优势,是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关键。

    可这次会战的情况,却是不同往日。

    即便是实力最强的曹操,将手中的玉石全部投入到会战中去,不过才能有五千两百名士卒参战。

    如果益州同样投入全部的玉石,将会有两千的兵力,双方的差距,不过才三千而已。

    况且曹操也不可能一上来就孤注一掷的将五十二颗玉石全都压在赌桌上,估计他最多只会拿出四十颗,以保持对东吴的兵力优势。

    这样一来,双方的兵力差距就会更小。

正文 第五百六十五章 会战的关键

    “所以决定这场仗胜负的关键不是兵,而是将!”豁然开朗的钟离寻脱口而出道。

    庞统笑道:“说起这件事,我不得不佩服某些人,看来一早就将一切都设计好了。”

    刘赫故作姿态的一抱拳,恬不知耻道:“士元兄过奖了。”

    刘赫能如此的大言不惭,自然有他的道理,而且他也确实有这个资本。

    钟离寻刚才说了,这场战役的关键并不是兵力的多寡,而是上将的实力。

    在以往的战役中,一个领兵的将军,麾下至少几千人,而坐镇中军大帐的统帅,更是手握数万雄兵。

    有那些士兵在前面冲锋陷阵,他们也没必要非得在战场上与对方拼个你死我活,而且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个懂得保命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帅才。

    但按照会战的这个比例来看,每一名上将,手下只有一百名士卒,这些将军不仅要指挥调度,同时也要拿起兵器,亲自到战场上去厮杀。

    对于一个能够登堂入室的武人来说,一百个武功低微的士卒,根本不会放在眼里,真正能对其造成威胁的,是对方派来的那些高手。

    如果以地盘的范围和兵力的多寡来评定,那么无疑是曹操最强,刘备最弱。

    可若是以麾下武将的武功来论的话,却是截然相反的另一番光景。

    别的不提,光是五虎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