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胜利之钢蚁雄心-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鄙人此次来觐见蒋公,也是为了中日之间的和平”。

    看着虚伪自如的松岛,刘亦诚还是有些佩服的,面对如此的困境了,居然还不忘自己的使命。

    嗯,真是个有原则、有坚持的军人。

    他微笑的问道,“在下现任是蒋公的副官,对于某些事情,也勉强可以参议一二,不知贵方的条件如何?如果方便透露的话,我们不妨先谈一谈”。

    松岛佑木也是人精了,对某些事是一点就透,意思很明显了,若不通过刘亦诚这一关,他就别想见到老蒋。

    他端起杯子喝了一口,略作思考之后,决定单刀直入,“此次上海战事,我不想说太多,只说说驻沪司令官的意见,他希望能体面的撤出上海”。

    “体面,撤出,上海?”

    刘郧皱着眉头,语速故意说得很慢,字音却很沉重,看向松岛的眼光,就像看傻子一样。

    他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松岛君,不知我是否听错了?”

    “感情你们是来上海观光的?”

    “现在还要我们欢送不成?”

    松岛佑木也脸上一红,他们这些海军陆战队,可不是来上海观光的。

    在“七七事变”之前,驻沪的日军也就一千多人,自从七七事变之后,驻沪日军的人数几乎每天都在增长。

    尤其8月份之后,日军的运输舰队更为忙碌,频繁的从横滨、济州、台湾等地,运来了数千名陆战队,人数最多的一天,竟然高达二千多人。

    在8月13日之前,驻沪日军的总数,达到了七千多人,这才让老蒋下定决心开战,从而爆发了“八一三”事变。

    脸红归脸红,歉意归歉意。

    松岛中佐尽力将话题,扳回到主题上来,“阁下,请你谅解,你所说的这些问题,全是大本营和日本政府的决定”。

    “而我们这些军人,只是一些执行命令的人,现在我们也尽了全力,再这样僵持下去的话,我们也无法再坚守下去了,撤退才是唯一的选择”。

    “但是,战争的事情,从来都是一个未知数”。

    “大本营所新派出的援军,随时可以抵达上海,那时贵国的军人,将面临腹背受敌之局面,因此我们能够尽早的离开,对于贵国的下阶段作战,也是有利无害的”。

    刘副官的脸色一变,也不顾什么高雅与和蔼了,很粗暴的打断这厮的游说。

    他干脆一揭到底,“贵国曾提议双方空军休战七天,今天才第四天而已,而且贵国的第三舰队昨天又被重创,我很难想象你们还能支持三天”。

    任何谎言和谬论,都没有实话来的恐怖。

    这些恐怖的实话,让松岛佑木冷汗直流,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他有些哀求道,“阁下,我们海军陆战队全是军人,即使集体阵亡了,也没什么好说的,但在我们的工事之内,有很多的妇女与儿童,而贵国重炮的威力极大,最后必然会误伤很多的平民”。

    “妇女与儿童”。

    刘亦诚也沉默了。

    任何战争都会伤及无辜,但是像日军那样故意屠杀平民,也确实有违一个军人的底线,然而就这么放过日军的精锐,他又觉得有些不甘心。

    他真的很想提议日军,大可以先将妇女儿童放出来,大家再决一死战。

    然而,对方又怎么信得过敌人,即使是“仁义之邦”的华夏人,在战争中的历历暴行,日军是最有发言权。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刘副官想好了对策,决定下达最后通牒。

    “贵方的陆战队必须完全缴械”。

    “一应的受伤人员,可以交与上海的英美租界,不过他们与你们,都必须答应一个条件,即在中日大战期间,这些人将不得参与任何战事,否则我方不介意即刻攻占江湾路”。

    “这个,不太好吧?”

    松岛中佐也有些迟疑了,江湾路是驻沪日军的司令部所在地。

    刘亦诚的意思也很直白,因为驻沪的日军陆战队太过精锐,若是放任他们自行离开的话,今后会令华夏军队损失惨重,因此希望借此机会一劳永逸。

    松岛佑木经过一番挣扎后,决定透露一个绝密消息。

    “阁下,你我二人,虽是点头之交,但是就我个人而言,并不是什么狂热份子,相反更加希望和平相处,但是有些人却并不是这样,有些人已经准备与整个上海共存亡,在一秘密的地下仓库中,储存了几吨细菌战剂”。

    “细菌战剂,几吨?”

    “这不可能”。

    “哈尔滨的七三一部队,不是今年才开始正式投产么?”

    刘亦诚也傻眼了,不过他对于松岛中佐的话,倒是信了八成。

    因为在二战之后,盟军只公布出了日军的“七三一”部队,却并不等于这就是唯一的细菌研发基地,甚至与最血腥、最厉害、最先进完全不搭边,仅仅是日军细菌战剂的临时生产车间而已。

    看到黯然伤神的刘亦诚,松岛佑木也高兴不起来。

    他是日本贵族出身,而且现在海军部队供职,对于某些马鹿的卑劣罪行,也极为反感的。

    然而,他是日本的现役军人,即使不想与马鹿们同流合污,却也不能从中捣蛋,从而妨碍大东亚圣战,甚至还得从中为日军谋取最大的利益。

    刘少将也在暗暗盘算,就算他穿着幻影机甲,亲率川西特种兵,秘密偷袭江湾路的日军总部,也只是有七八成的胜算,但是想成功销毁日军的细菌战剂,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这玩意儿不同于炸弹,哪怕只有几公斤被释放,都意味着成千上万人的死亡。

    他实在是赌不起。

    眼前时间紧迫,也容不得刘副官仔细思考了。

    万一日军中的狂热分子暴动,则意味着无数条无辜的生命,从此就灰飞烟灭了。

    刘少将竖起了三根指头,说出了他的最后底线,“第一,驻沪的海军陆战队,应即刻缴械、停止一切抵抗”。

    “你们可以打着白旗,步行到吴淞口一带,乘坐贵国的轮船离开,而我部官兵可以承诺,在你们的撤退途中,进行全程戒严,以及秘密护送,但是一应的武器装备,必须保持完整”。

    还没等松岛佑木反对,刘亦诚又提出了新的条件。

    “第二,贵方的伤员,我方可以帮助治疗,但是在伤愈之后,将押送到川西集中营劳作,由中城宫清子郡主看管,但是贵方必须派人签署和平协议”。

    刘亦诚的话很绕,但是意思却很明白。

    华夏此次可以放过日军的陆战队,但是必须有人签署“投降书”,按日军的说法就是“和平协议”,不过签署协议的人,是可以商量的。

    目的很简单,主要方便华夏与日本人各持一词。

    华夏方面可以说“驻沪日军投降了”,而日军方面则说是“下级军官自作主张”,根本不能代表征日本政府的意思,至于谷川清和大川内传七早已回国了。

    在松井石根率军登陆淞沪之前,日军在上海的最高指挥官有三人,即谷川清中将、大川内传七少将与总领事冈本季政,谷川是第三舰队司令,大川而则是驻沪日军司令,兼第三舰队的副司令。

    冈本总领事,是日本官方派驻上海的最高官员。

    但这厮在表面是个文官,是不能签署投降协议的,因此要严格打表的话,也只有前面两个将军可以签字,而刘郧的隐含意思是,可以找一个大佐来签字。

    个中的玄机,松岛佑木也算听懂了。

    毕竟已经很为日军的颜面着想了,做人千万不要给脸不要脸,导致最后大家都难以做人。

    至于第三个条件,即使刘亦诚不说,松岛也心知肚明了,那就是交出细菌战剂,以及意图释放它的狂热官兵,这些人太过狂热而极端,是属于必须铲除的对象,如果日军觉得太丢脸,可以让他们自杀。
………………………………

第三百二十章 收复虹口

    一番讨价还价后,松岛中佐与刘亦诚两人,在三条和平协议上,初步达成一致。

    奇怪的是十五分钟早已过去,老蒋根本不见人影,而本该闲聊之中的两人,却浑然不在意,自说自唱的逐条谈判。

    松岛佑木拿着最后的条款,一脸的苦笑,不过刘副官的倡议还算是柔和,充分考虑了日军的颜面问题,而南京也确实要了“里子”。

    彼此不过点头之交,能这样给他面子,已经很不错了。

    松岛中佐即刻站起身来,向刘少将鞠了一躬,很感激的说,“谢谢阁下,鄙人是驻沪总领事的武官,还兼任驻沪海陆军联络之责”。

    “鄙人现受谷川清阁下,大川内传七阁下,以及冈本季政长官之委托,临时担任驻沪特别陆战队副司令,暂领大佐军衔,全权负责此次和平协议的谈判,当然最终的结果,还需要大本营的最终审批,如无意外的话,应该还是此次和平协议的签字人选”。

    “还望阁下按日内瓦条例给予优待,拜托了”。

    刘副官也是微微一笑,他完全心知肚明,这厮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提拔一个大佐,还需要大本营批准,那是将军的待遇好不好。

    他只好安慰的说,“历来好事多磨,只要此次大功告成,松岛君距离将军的位子,也就是一步之遥,今后中日秘密交换人员时,我保证将你的名字列在其中,只要再暗中运作一番,你就是贵国的英雄了”。

    松岛佑木脸色有些尴尬。

    日本海军虽然是一支全完西化的军队,与粗俗野蛮的陆军完全不同,但是对于军官被俘之事,还是有一定的偏见,今后能否消除此次被俘的负面影响,他自己也没什么底。

    就在此时,会议室的隔壁,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

    刘副官与松岛中佐都心照不宣,看来某一大人物就在隔壁,全程旁听此次“和平”谈判。

    果然不出所料,很快进来一位侍从,向刘副官敬礼之后,就递上一张文件,墨迹还有些湿润。

    文件上赫然写着,“手谕,此次与驻沪日军谈判一事,全权交由侍从室副主任,刘亦诚少将全权负责,所涉及此事的一应官兵,应予以方便与协助,不得有误。蒋中正,民国二十六年八月。”

    刘少将自己看完之后,却也不怎么说话,而是将老蒋的手谕,递给了对面的松岛佑木。

    目的是让他吃一个“定心丸”,以免再生事端。

    松岛中佐是日本驻沪总领事的武官,换而言之,也就是合法的间谍头子,对于南京大人物的手谕,有一套独特的鉴定办法,于是潜下心来,对这张墨迹未干的手谕,认认真真的看了好几遍。

    确定手谕没有任何问题,松岛才真正放下心中的石头。

    彼此心照不宣的点了点头,表示此事已经妥当,然而当刘副官认真的收好手谕后,却借口还有点小事要办,请松岛中佐在此稍等片刻。

    刘亦诚去干什么,松岛佑木自然心知肚明。

    老蒋之所以没有亲自出面接待他,那是因为他自己的级别不够,一个中佐或大佐,说到底,还仅仅是中级军官而已,想会见一国元首,也确实还不够资格。

    当然,如果松岛中佐是日本天皇的特使,老蒋自然会亲自接待他的。

    但是此次谈话,蒋委座也并没有轻视的意思,他本人应该也在附近旁听,因此松岛与刘少将的谈话,应该是一字不漏的,传到了委座的耳中,而且当即写出了手谕,也是表示他对此次和平协议的赞同。

    出了会议室之后,走过了一两个房间,刘副官就见到了老蒋本人。

    在蒋委座旁边除了一两位侍从外,还有何应钦这个日本问题的专家,他们一看到刘少将进来,就让其他的闲杂人等,即刻出去办事,没有命令不许再进。

    老蒋似乎很轻松,示意刘亦诚在他身边坐下。

    何部长却皱了皱眉头,也不顾老蒋在旁,看似轻描淡写的提问,“刘少将,你与松岛佑木似乎是旧识,在以前的档案之中,怎么没有这方面记录啊?”

    “对了,还有731部队,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下还真将刘亦诚问住了,不过这厮现在也是一方小诸侯了,一点点的通红嫌疑,是拿他没法的,只是看他如何应对和辩解了。

    他还是决定实话实说,“职部认识松岛佑木,是在1934年8月,因为从美国返回上海时,所搭乘的邮轮,正是日本的千代丸,当时还遇见了些小纠纷,嗯,几个华夏留学生,正被几个日本浪人欺负”。

    “其中刚好还有职部的旧识,比如贱内孔玉玲的表哥,张伯玉”。

    “至于第二次见松岛佑木,是在下船的几天之后,职部随四叔刘元庚等人一起,参观上海的军备展览,松岛是日本展区的负责人之一,因为四叔等人在谈生意,职部与此人闲聊了几句,也算是点头之交”。

    “至于731部队,是一支细菌战剂研发及生产的部队,原名是日本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位于哈尔滨市近郊区,而且细菌战剂的破坏力非常恐怖”。

    “职部能得知此事,还是源于船越义珍及其仆从丁九”。

    “亦诚是我的学生,自始自终都是忠心一片,还是信得过的,应钦啊,你就不要横生枝节了,还是说正事要紧”,老蒋早就看不过意了,若说日本朋友多,谁有何应钦最多,这不是故意吹毛求疵么。

    何应钦也脸色一变,立马就和蔼了起来。

    他一脸微笑的问道,“此次与驻沪日军,所签署的三项和平协议,我还是很欣赏的,不过我有一点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一边假装同意,一边下黑手呢?”

    “下黑手?”

    刘郧也苦笑不已。

    都说21世纪的人比较缺德,心眼也多一些,哪里知道民国时代的大佬,也都是些心黑手辣的角色,以前孔财神曾建议他黑吃黑,这次更好,连军政部何部长都建议他玩阴的。

    这都是些什么人嘛。

    “职部不是不想玩阴的,但是中日大战,已经打了六年,然而从七七事变之后,日本鬼子开始全面侵华,也不知又要打几年”。

    “不过职部想来,应该还不止六年,甚至还需要欧美盟国的及时援手”。

    “至于上海,只是我们预设的第一处战场,今后还有南京、徐州、太原、武汉,乃至长沙,即使此次玩阴玩成功了,难道日军就不会事后报复么,比如在南京屠城之类的”。

    “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职部认为我华夏泱泱大国,切不可因一时之利,丧失了我们自己的做人原则,既然今天数千陆战队能递交投降书,那么明天就有几百万日军,向我们递交投降书”。

    话语间掷地有声,让何部长与老蒋都为之动容,说实话,数百万日军向华夏投降的情境,他们还真不敢想。

    一时彼此面面相觑、怔然无语,胡想翩翩,仿佛真看到了那一天。

    不过某人也说出了实话,“拿上海无数老百姓的生命,去取日军几千陆战队,职部觉得不值,因为我们无法及时找到细菌战剂”。

    “好,说得好,日本鬼子的狗命,确实不值钱”。

    老蒋用手一拍,立刻做出了决断,很严肃的说道,“亦诚,此次驻沪日军投降之事,就全部拜托你了,至于张治中那里,我会亲自与他通话,嗯,倘若有任何疑难问题,都由你来处理,我相信你”。

    随后刘少将带着松岛,乘专机直飞上海临时机场。

    在张治中等人的帮助下,他让松岛佑木带着和平条款,回到了江湾路日军总部,然而时间已经不早了,天色已经逐渐偏西了,华夏军队正好暂停攻击。

    然而,刘亦诚却给出了最后的期限,即三个小时的缓冲。

    一旦超过晚上九点,将被视为拒绝接受该和平条款,到那时无论驻沪日军投降与否,华夏军队都将准时发起总攻,之前的所有协议将一律作废。

    松岛佑木带着张治中将军的亲笔函,悄悄的回到了日军总部。

    在这里有十多位中高级军官,连将军都有好几位,而驻沪日军的三巨头,谷川清中将,大川内传七少将,驻沪总领事冈本季政,全都一一在场。

    除了三巨头外,甚至还有带队增援上海的将军,比如其他几位陆战队少将,比如前任驻沪特别陆战队司令,近藤英次郎少将等等。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将军,被困在了驻沪日军的总部,才需要与南京秘密媾和。

    一旦被华夏军队攻破驻沪总部,这些人的下场可想而知,无论死亡还是被俘,对日本政府和大本营,都是一场大灾难,因此才默许这些人秘密投降,前提是这些将军们,能体面的撤退到军舰上。

    然而,此次的和平条款,比想象中还要宽松。

    日军的将军们都松了一口气,纷纷向松岛佑木保证,只要他们此次回到了日本,这厮此番的投降责任,将一笔抹杀,今后还会尽力将他推上将军的位置。

    8月21日凌晨1点,日军正式开始“突围”。

    虹桥一带的日军阵地,突然响起了一阵紧密的枪炮声,仿佛在为突围的勇士们送行。

    也不知怎的,防守在浦东的某段华夏阵地,突然出现了一个大缺口,让这些勇士越过了严密的壕沟,深一脚、浅一脚的跋涉到了淞沪海滩,随之就被恭候已久的日军军舰,一一的接走。

    日本鬼子对“和平”的追求,远比老蒋和刘亦诚之流更专业。

    生怕此次奋勇突围露馅,英勇的将军们只带走了五六名百亲信,其中还有一百多重伤员,不过是用担架抬走的,估计回到日本本土也是一个死。

    因为死人才不会乱说话。

    同时,这些奋勇转进的日军官兵,还注意到了各个细节。

    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一应的军服、武器和设备等等,都是久经硝烟熏陶的破烂货,让护送他们撤退的华夏官兵们,都大开了一次眼界。

    张治中、刘亦诚等华夏将领,连同日军代表松岛佑木一起,在暗中目送这支军队离开后,就该驻沪日军投降了,此时日军还剩下二千多人,其中一半是伤员,在部队长的带领下,一一走出工事投降。

    日军的伤员,自然要留在英美租界,接受红十字会的免费救治。

    至于其余的战俘,则被秘密转移到后方服劳役,直到二战结束才能回到日本本土,当然还有一获得自由的方法,就是加入琉球复国军。

    8月21日上午九点,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及时召开了收复虹口的新闻发布会。

    此战上海日租界正式收复,共歼灭驻沪日军七千余人。

    淞沪会战第一阶段,华夏军队出动了三、四个德械师,以及若干辅助性部队,比如警备团和炮兵团等等,伤亡总数为三千七百余人。
………………………………

第三百二十一章 形势突变

    政客的话历来不可靠,谁相信谁是傻子。

    张治中等前方指挥官,向南京军委所提交的报表如下,歼灭日军一万二千多人,其中现役海陆军七千六百余人,由日侨组建的义勇军五千余人,而华夏自身的损失极其惨重,军队伤亡为一万五千人。

    另外,百姓的伤亡为七千六百余人。

    老蒋等人看到这个数据,真是既喜欢又悲伤,九一八事变时,数千日军就能占领沈阳,数万日军就能吞并东三省,而在长城会战时,数十万华夏军队,打不赢数万精锐日军。

    真是无能之至,丧权辱国。

    现在终于扬眉吐气了,仅凭五六万华夏军队,就能歼灭了一万多日军,虽说是有些运气的成分,但无可非议的是,华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嗯,至少是阶段性的彻底胜利。

    看来距离抗战胜利并不太远了。

    当这份内部战报,传到刘少将手中时,他也激动不已,历史已经发生变化了,于是很慷概的拿出了大洋与法币,请芜湖机场内所有官兵喝酒,并扬言不醉不归,然而酒会还没正式开始,就被南京的宪兵们请去喝茶了。

    某人只好去禁闭室内醒酒了。

    将此战伤亡往小的说,南京也是有苦衷的,一则希望中日大战就此打止,不要继续再扩大了,哪怕真需要华夏牺牲一点国家利益,才能换取中日之间的和平,老蒋等人也愿意这么干,华夏实在是太弱了。

    第二,是给彼此一个下台阶,希望中日仇恨,不要越结越深。

    最后,才是给自己一个面子,因为只有将敌人的损失说小了,才能突出华夏损失较小,信不信就看智商了,反正老百姓又搞不懂。

    总的来说,此次收复日租界之战,中日双方都损失惨重,只是双方都不愿意挑破罢了。

    于是日军干脆再不要脸一点,声称此次虹口(驻沪日军所在地)战役,日军只有二千多士兵,外加千余义勇军,在十多万敌军的围攻下,直到弹尽粮绝,才不得不接受英美之和平建议。

    虹口战败的原因是,大川内传七少将玩忽职守,竟然私自丢下部队,在横滨的艺伎馆中买醉,而谷川清中将太过喜欢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