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4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了这两样东西,等到战役结束,不管是哪位清朝皇帝入驻京都,都要欠帝尘一个天大的人情。

    那样一来,一些事情就好运作了。

    到了这一步,不管这场战役最终结果如何,帝尘都已经达成目标。如此也就意味着,决战还没开始,他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这样的隐忍与算计,确实让人称叹。


………………………………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阴险算计(6/18)

    就算有帝尘部相助,多尔衮还得考虑一个问题:“面对明朝阵营的反攻,清军是主动迎击,还是选择一个合适地点来一场大决战。”

    这同样很难。

    主动迎击的话,由于明朝大军采取的是多点进攻战术,清军必须跟着分兵,无端增加了很多战争风险。

    盖因无论哪一路溃败,都不是清军能承受的。

    如果选择大决战的话,就有些孤注一掷的意味,到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问题是,清军选定好决战场地,明军会乖乖赶来吗?

    自然不会。

    北方疆域广阔,明军大可绕过目标城池,继续北上,直取燕京。真要那样的话,清军就将被置于一个尴尬境地,进退两难。

    “这也不成,那也不行。”

    多尔衮是真的犯难了,更让他头疼的是,随着清军在建业溃败的消息传播开来,北方地界已经有不稳态势,各地开始爆发小冲突。

    这也不难理解。

    历史上,清朝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除了跟大顺军、南明军以及大西军作战,还有一股力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那就是民间反抗势力。

    著名的嘉定三屠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即便在遭遇屠城之后,嘉定百姓依然无所畏惧,但凡有机会,就义无反顾地举起反抗大旗。

    这正是汉家风骨之体现。

    甚至在清朝一统天下之后,民间“反清复明”的火焰都一直没有熄灭。

    眼见清军在建业受挫,南方联军更是开始大举反攻,如何不让北方地界的汉族百姓心头火热,重新燃起反抗大清的熊熊火焰。

    尤其是在原大顺政权治下,反抗的浪潮更是此起彼伏。

    整个北方已经隐隐有不稳之势,倘若清军再在跟明军的对战中受挫,怕是立即就会引爆整个北方大地,彻底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

    用“风雨飘摇”来形容大清,那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而作为大清这艘巨轮的实际舵手,压力全部压在多尔衮的肩膀上。

    思来想去,多尔衮最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放弃抵抗,任凭明军长驱直入,直接在燕京城跟敌军决一死战。

    “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排除一切其他的可能之后,就只剩下这一种办法可行了。

    眼下的清军,既无多点作战的能力,也无一边跟明军对决,一边镇压地方叛乱的能力,惟其如此,不如悉数舍弃,孤注一掷。

    燕京一战,清军若败,自然一切皆休,技不如人,没什么好说的。可清军一旦取胜,自可携大胜之势,再次席卷天下。

    清军能扫荡一次中原,就能扫荡第两次。

    关键是击败眼中这支来势汹汹的南方联军,彻底击垮汉家希望。

    不得不说,多尔衮能在那个年代独领风骚,确实有其过人之处。此人不仅眼光独到,能于绝境之中,牢牢抓住扭转战局的关键点;更是胆略过人,深信自己的判断,敢于放弃到手的肥肉,有一种以天下为棋局的枭雄气概。

    可以想见,这一决定将在朝廷掀起怎样的波澜,要让那些刚尝到甜头的满洲贵族放弃刚入口的肥肉,多尔衮又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就算如此,多尔衮依旧会坚持。

    盖因选择在燕京决战,他还有一番其他考量。

    别看眼下的南方联军气势如虹,内部之错综复杂其实比清军还要更甚,异人军团、江北四镇、大顺军余部以及大西军,互相纠缠在一起。

    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一个共同的目标时,在异人军团的调度下,确实能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抗击清军。

    可一旦这个目标失去了呢?

    当北方广袤无垠的地盘,就这般毫无防备地,完全不设防地摆在他们面前时,张献忠他们就不会起私心?肯定会的。

    别人不说,张献忠这位起义军领袖之一,肯定就会忍不住抢着霸占地盘。

    如果张献忠动了,大顺军余部也一定会步张献忠的后尘,不服调令,疯狂地占地盘,企图收复大顺领土。

    这两股势力本就是推翻明朝统治的中坚力量,他们又怎会对北方领土无动于衷。说不定还没等到大决战,他们就互相打起来。

    甚至于说,到时连江北四镇都可能卷入其中。

    正所谓:“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从崇祯皇帝自缢的那一刻起,明朝就不再是天下正统。南明政权只是一个新生政权,并不能代表明朝,早已成为天下人的共识。

    闯王李自成攻占燕京,建立大顺国时,就已经以天下正统自居。

    要不然的话,在清军入关之后,大顺军也不会一路磨磨蹭蹭,撤退的很是不果断,跟他们此前推翻明朝统治时的表现大相径庭。

    那时的大顺军纵横整个明朝疆域,来去如风,毫不拖泥带水。

    张献忠也是如此。

    在建立大西国之后,这位起义军领袖的心态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立国之前,他只是明朝境内的一股“流寇”,自然无所顾忌。

    立国之后,那他张献忠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既是主人,自然就守土有责,因而在清军征讨大西国时,张献忠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反击,寸土不让。

    这就是心态跟身份地位的不同了。

    如果清朝主动放弃北方领土,那么无论是大西军,还是大顺军余部,他们有什么理由,不趁机将其纳入治下呢?!

    就算是坐镇建业的弘光帝,怕也不会无动于衷。

    “等到那时,就非常有趣了!”只要一想到那个场景,多尔衮就不会不自觉地露出笑意。

    不得不说,多尔衮的这一招“以退为进”,确实是神来之笔。

    如此一来,清军不仅能将军队合为一处,更能凭借燕京的坚城利炮,占据天时地利之便。更妙的是,还能借此分化南方联军,使其不战自溃。

    等到南方联军反目成仇,就是清军出击之时。

    整个计划环环相扣,把人心揣摩的无比透彻,不愧是多尔衮!

    此时的多尔衮远眺南方,喃喃自语:“说起来,还真是有些期待啊!”


………………………………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自我陶醉

    战役第十六天。

    按照约定,四十余万南方联军将兵分三路,同时挺进清朝境内。

    西路,由大西国皇帝张献忠亲率十二万大西军出川,过汉中,直取西安,继而北上,负责攻占陕西以及山西。

    张献忠比欧阳朔预计的还要猛,直接出动十二万大军,几乎是倾国而战。

    东路,由郭子仪率领九万烈焰军,会同三万大顺军以及六万南明军,合计十八万大军,由淮安北上,负责攻占山东。

    中路,由李靖率领六万大夏禁卫军,同样会同三万大顺军以及六万南明军,合计十五万大军,由扬州北上,负责攻占河南。

    三路大军约定,在京师会师。

    鉴于北方河流较少,不利于水师作战,周瑜统领的皇家舰队并未跟着北上。三千神武卫也暂且留在建业,护卫欧阳朔的安全。

    出发之前,李靖部跟郭子仪部在扬州城有过一次会面。

    两路大军会师之后,李靖对各部进行了一次调整,主要就是将分离出去的大夏禁卫军悉数收回,重新整编为一个军团。

    除此之外,就是对大顺军跟南明军来了一次调整与整编。

    多尔衮能看出南方联军的弱点,李靖又岂会不知。

    西路的大西军暂且不说,毕竟相隔太远,鞭长莫及。对归属江北四镇的十二万南明军,李靖在郭子仪的配合下,借着在扬州休整的机会,携建业大胜之威,来了一次打乱重组,还趁机安插了一批大夏跟落凤城军官,进入南明军。

    如此一来,大大提高了李靖对南明军的掌控力度。

    六万大顺军也被李靖一分为二,分配至中路军跟东路军。大顺军将领对此虽然颇有微词,可他们刚在欧阳朔面前表过态,自然不好立即反悔。

    就这样,李靖果断抓住建业大胜之后的有利时机,以异人军团为核心,重组东路军跟中路军,极大地削弱了内斗的可能。

    同时也将南明军跟大顺军“擅自行动,不服调令”的概率,大大降低。

    …………

    整编之后,三路大军即刻按原定目标一一进发。

    在此期间,分布在北方地界的四十万清军,在多尔衮的统一调度下,如潮水般悄然退去,迅速向燕京集结。

    一时间,北方官道上到处都是清军行进的身影,尘烟滚滚。

    清军的这一反常之举,很快就被各地百姓敏锐捕抓到,民间议论纷纷,有人说,“清军这是怕了,不战自退,准备灰溜溜滚回关外。”

    北伐的南方联军在百姓口耳相传中,也越传越离谱。

    上午还说是五十万大军,下午就变成七十万大军,到了傍晚,还没入夜呢,就已经被传成是百万大军。

    越说越夸张。

    偏偏百姓还就信这个。胆子大一点的,已经悄悄取出藏在家里的锄头、柴刀,向秘密地点集结。胆子小一点的则只敢悄悄议论,以观后效。

    不管是谁,他们看向满人的眼神已经跟之前大为不同,大家就那么死死地盯着,也不说什么狠话,却足以吓的满人屁滚尿流。

    尤其是平日里欺负百姓欺负的狠的满族贵族,更是吓的不敢出门,有的干脆收拾细软,跟在清军屁股后面,灰溜溜逃了。

    当天夜里,就有地方民兵武装冲击衙门,杀死清朝任命的官吏。

    比较讽刺的是,这些官吏九成以上都是汉人,在清军势大之后,他们或是贪恋权位,或是为了保住身家性命,或主动,或被动地当了满人的奴才。

    其中很大一部分,此前就是大明官吏。

    对这些官吏,地方民兵武装一律不手软,悉数杀死,就连他们的家人都无法幸免于难,被杀红了眼的民兵残忍杀害。

    真正的满人官吏反倒提前获得消息,在清军的护卫下悄悄撤离。

    暴动有时就是如此盲目与血腥,刚刚平静下来的北方大地,由最南面开始,被鲜血浸染出一个又一个鲜红的圆圈。

    这些圆圈串在一起,组成一条粗大的血线。

    血线由南及北,渐渐蔓延开来,渐成毁天灭地之势。

    “要变天了!”

    随着清军加速撤离,各地反抗起义也愈演愈烈,等到南方联军杀进北方时,遇到的不是想象中的激烈抵抗,而是百姓自发打开城门,夹道欢迎。

    人山人海。

    热闹的场面,一度让人产生错觉。

    “我们是不是走错地了?”有兵士喃喃自语,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就这样,三路大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沿着清军撤退的轨迹,奇迹般的,以常人无法想象的速度收复失地。

    汉中,西安,潼关

    归德,开封,钦州

    军队走到哪,哪里就宣布光复,因为太过顺利,反而显得有些不真实。

    开始的两三天,大军还能时刻保持警戒,生恐清军杀个回马枪,或是有什么埋伏,随着时间推移,将士们紧绷的神经渐渐松弛下来。

    等到细作传来确切消息,大军终于放下心来。

    “不用再怀疑了,清军确实撤退了!”

    印证情报之后,无论是中路军统帅李靖,还是东路军主将郭子仪,神情都有些复杂,脸上并无半分兴奋之意,反倒显得十分凝重。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倒是他们麾下的大顺军将领跟南明军将领,一个个兴高采烈,他们就像打了一场了不起的胜仗一般,腰板一个比一个挺的笔直。

    百姓的夹道欢呼,少女热切的眼神,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渐渐冲昏了他们的头脑,消磨了他们的意志,模糊了他们的判断。

    到了后面,他们已然真的将自己当成战无不胜的无敌之师了。

    一开始,面对欢呼,他们满心疑惑:“我们是英雄?”

    “不错,我们是英雄!”

    现在,他们已经回答的理所当然。

    因为太过顺利,也太过热闹,军中纪律开始松弛,将士们变得散漫起来,不但早操无动力,就连行军都不再那么迅速。

    他们已经自我陶醉起来。

    …………

    于此同时,独当一面的张献忠,心思就更加复杂了。


………………………………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张献忠的野望

    陕西,西安。

    为了保住大西国,出征之前,张献忠甚至做好了倾国一战的准备。真正开始北伐之后,事情的进展却跟张献忠预想的完全不一样,甚至南辕北辙。

    张献忠做梦也没想到,大西军近乎以急行军的方式,短短不过五天时间,就顺利拿下西安——这座前大顺国都城的古老城池。

    直到大西军进驻西安,张献忠都还有些迷迷糊糊。

    不过枭雄就是枭雄。

    等到住进西安金碧辉煌的皇宫,张献忠终于清醒过来,他立即意识到,一个绝佳的机会正摆在大西国面前。

    曾经一统天下的野心,不可遏制地再次涌上心头。

    “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张献忠坐在冰冷的龙椅上想了一夜,终于下定决心。次日一早,张献忠就下令,十二万大西军除三万留守西安之外,剩下的全部撒出去。

    “占地盘!”

    张献忠毫不讳言他对领土的渴望,直接对一众大西军将领交待:“放手去干吧,将一切能够得着的地盘,悉数纳入大西国治下。”

    “是!”

    大西将领得令,嗷嗷叫地率部出征。

    张献忠则坐镇西安,一边忙着安抚百姓,一边紧急跟国内联系,让朝廷安排官吏进驻西安,协助他治理这座古老都城。

    他已经打算,将大西国的都城迁到西安来了。

    “清军退却,北方无主,正是大西国崛起之时。”张献忠信心满满。

    …………

    河南,开封。

    就在西路军“拿下”西安的两天之后,中路军也顺利进驻开封。

    李靖没有率部进城,而是住进城外军营。恶来统领的六万大夏禁军,犹如最忠诚的卫士,牢牢地拱卫着中军营帐。

    夜色降临。

    中军营帐依然灯火通明,摇曳的烛光下,是李靖那张饱经沧桑的脸颊。

    李靖遇到难题了。

    自打军队进入河南,不好的苗头就开始渐渐凸显。

    一开始,大顺军跟南明军将士还只是不按时出操,或者在行军速度上耍耍无赖,尚不敢真的顶撞李靖这位联军统帅。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军士却是越发放肆了。

    有的夜不归营,沉醉在城内的灯红酒绿之中;有的手脚不干净,接受百姓,或者士绅豪族的馈赠,悄悄中饱私囊。

    甚至有那放肆的军官,直接将娼妓带进军营。

    军纪涣散。

    李靖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抽调禁卫军组成一个执法营,很是抓了一批典型,或是抽鞭子,或是吊打,或是直接处决。

    对不遵军规的将士,无论是谁,绝不姑息。

    作为军旅大将,李靖深知军法之重要,此时绝不能心慈手软。否则的话,任由其发展下去,整支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军队一旦涣散,再想聚合起来那就难如登天了。

    在打杀了一批“冒尖分子”之后,军中纪律确实得到改善,不好的苗头似乎真的被压了下去。

    可李靖不这么认为。

    “口服心不服啊!”

    到底不是大夏的兵,他们又怎会甘心受李靖摆布。

    尤其是大顺军,自始至终都是以援军自居,他们从不认为是李靖麾下的部队。管的太严了,说不定就会引起反弹。

    如果不是有六万大夏禁军坐镇,早就出乱子了。

    大顺军本就是一群农民起义军,上至将军,下至小兵,早就习惯了烧杀劫掠的日子,经不住金银珠宝、美酒佳肴的诱惑,没了一开始的慷慨激昂。

    眼下被李靖这般约束着,自然是浑身不自在。

    现在的军营就像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就差一根导火索,一点就炸。

    张献忠在陕西疯狂圈地的做法,就是这根导火索。当大顺军将领得知,张献忠竟然“恬不知耻”地占领西安时,他们彻底炸毛了。

    “混蛋,那是我们的地盘!”

    大顺军将领一个个眼色通红,就像被人夺取心中禁脔一般,似乎他们忘了,就在年前,大顺军还被清军追的满地图乱窜,狼狈不已呢。

    随着闯王李自成身死,陕西早就跟大顺无关。

    大顺军将领可不这么认为,“是可忍,孰不可忍!”当下就有大顺军将领向李靖反馈此事,希望由李靖出面,调停此事。

    “让张献忠滚出陕西!”

    李靖只是军中统帅,此事涉及地盘之争,他一个将军如何调停?

    再说大西军也只是配合南明政权北伐,可不是他李靖的下属,如果张献忠不乐意,大可将李靖的书信拿去擦屁股。

    “既然大帅解决不了,那我们自己去解决!”

    跟大西军一样,像大顺军这等农民起义军,一向信奉“谁的拳头大,谁就有理”的名言,既然说不通,那就只有诉诸武力了。

    大顺军立即请战,希望大军转战陕西,收回大顺国领土。

    李靖当然不同意。真要放大顺军离去,两路人马怕是立即就会在陕西厮杀起来。那样一来,还要不要北伐了?

    一个要走,一个强留。

    那天双方在中军营帐吵得不可开交,气氛一度紧张到极点。

    最终,或许是摄于禁卫军的锋芒,大顺军将领一个个气呼呼地离开了中军营帐。从那之后,他们再未提及此事,直到大军进驻开封。

    李靖知道,这事绝对没完。

    果不其然,当天晚上,李靖就得到噩耗。

    借着夜色,三万大顺军不顾军令,悄悄离开营地,消失在茫茫荒野之中。不用想也知道,他们肯定是向西安进发了。

    倘若不是有禁卫军压阵,整个军营就要炸了。得到消息的南明军营地,传来一阵阵骚动,很晚才渐渐平息下去。

    “大帅,要不要末将率部将他们追回来?”恶来问。

    烛光下,李靖的面容变得愈加模糊,沉默良久,方才摇了摇头,摆手说道:“罢了,罢了,强扭的瓜不甜,就算这次追回来,下次他们还是会逃。”

    “……”

    恶来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大顺军铁了心要走,是怎么都留不足的。与其强行留下,埋下巨大隐患,不若放任其离开,再想他法。

    “我要给王上修书一封。”

    李靖立即意识到,北伐之事,已经起了大波澜。


………………………………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圈地(7/18)

    就在中路军生变的同时,东路军郭子仪也遇到同样的麻烦。中路军大顺军前几天的偃旗息鼓,或许有了解释。

    两支大顺军就像互相约好的一样,同时撤离军营,消失在茫茫荒野之中。可以预见,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席卷陕西,甚至波及整个北方大地。

    一夜之间,十二万大西军“占山为王”,忙着在陕西圈地,全然置北伐大业于不顾。六万大顺军同样“目光短浅”,步了大西军的后尘。

    南方联军,近乎腰斩。

    受此影响,十二万南明军也有不稳之势。倘若不是李靖有先见之明,在扬州时就对江北四镇之兵打乱重组,兼且安插亲信,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多尔衮抛出的鱼饵,成功搅乱了南方联军。

    轰轰烈烈的北伐之路还没走到一半,被蒙上一层深深的阴影。

    ……………

    京师,燕京。

    多尔衮看罢线报,嘴角终于露出一丝微笑。

    一侧的阿济格见了,笑着说道:“王爷,是不是该我们登场了?”率部退回京师,阿济格很是感到屈辱,他迫不及待地想打回去。

    “不!”

    多尔衮收敛笑容,神情一下变得肃然,“现在还不是时候。等大西军跟大顺军真的交手之后,李靖无法收拾局面之时,才是我们出手的良机。”

    清军选择何时出击,是非常有讲究的。

    太早,容易暴露意图,让刚散开的南方联军重新聚合起来;太晚,满清贵族施加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一旦爆发出来,不可想象。

    其中时机的拿捏,很是考验指挥者的水平。

    多尔衮显然是清醒的,沉声说道:“传令下去,各部务必按兵不动,没有我的命令,不能出动一兵一卒,否则的话,别怪我翻脸无情。”

    “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