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神级奶爸-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畅继续喊道:“向右转,向前跑。”
动作整齐划一,即使在跑动中,也没有一个人脱节。
“立定,向后转。”
看着眼前一百人跑远,站出来的两千西凉兵,竟然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好了,接下来,就是你们比斗的时间了。”
“教官,我有问题,是我们两千人打他们吗?那一百人算不算?”
教官的称呼,是赵畅让西凉兵这样称呼自己的。
“不算,你们两千,对他们九百,有问题吗?”赵畅道。
“没问题。”
“很好,规则很简单,不许用武器,不许攻击要害,直到一方所有人都躺下为止。”赵畅道。
“明白吗?”
“明白。”九百战狼的声音直透云霄。
两千西凉兵回答的寥寥无几,在战狼的声音下,赵畅根本听不见他们的声音。
“那么,现在开始。”
赵畅话音一落,九百战狼就冲了过去,犹如虎入羊群。
接着就是成片的惨叫声。
九百战狼,训练有素,配合默契。
虽然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会武技,但是不管是力量,还是速度,他们都已经超越普通人太多。
这些年,他们的伙食,在所有军队中,绝对是最好的,每个人的身体都壮如牛。
没有使用武器,但徒手格斗,也是战狼大队,必须训练的一个科目。
他们不会武技,但是格斗擒拿搏击,样样精通。
战斗是一面倒的。
说是战斗,还不如说是一场游戏,大人欺负小朋友的游戏。
九百对两千,一个人也就只要负责两个人而已。
战狼士兵一拳打中西凉兵的肚子,在一个勾脚将之放倒,西凉兵基本就站不起来了。
这算是好的,一些运气不好的,直接脸上挨了一拳,直接晕了过去。
惨叫声很大,战斗结束的时间更快。
只是差不多十几分钟的时间,这一场战斗就结束了。
两千西凉兵哀嚎不断,没有一个人能站起来。
或许有,但是他们不敢,怕站起来,马上就会挨上一脚。
刚刚战斗的士兵,很多西凉兵倒下,还不服气的要站起来,但是刚站起来,打算报仇,马上就被后面跟上的战狼士兵给重新击倒。
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一个人,敢在站起来。
九百战狼,没有一个倒下的。
虽然有许多人身上也挨了拳脚,但是每个人面色平静,神情坚毅,站在西凉兵中,没有个人喊痛。
“谁中看不中用?”
“谁是银样镴枪头?”
赵畅走在西凉兵中,大声问道。
“是你们!”
“你以为你们已经是精锐了,我告诉你们,你们什么都不是,就是一群垃圾。”
“你们虽然是垃圾,但是你们很幸运,因为你们遇到了我,我会把你们改造成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兵。”
“我问你们,你们是想当垃圾,还是想当一个合格的士兵,以后建功立业,甚至封侯拜相。”
“我要向他们一样,我要封侯拜相。”躺在地上的一个士兵艰难的爬了起来,大声喊道。
“好,很好。你们想吗?”赵畅大声问道。
“想!”有人开始回答赵畅。
“我没听见。”
“想。”
“就你们这样,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还想建功立业?”
“想。”
终于,在赵畅的鼓动下,面前的西凉兵,高声喊了出来。
倒在地上的士兵,也是相互搀扶,站了起来,每个人都张着嘴,大声的喊着。
11/19 0:24:20|45723062
第234章 下一代
激发出这群西凉兵内心的渴望。
以后对他们的训练效果会更好,至少懈怠的人不会那么多。
赵畅不敢保证没有人懈怠,但是他可以将少数懈怠的人剔除队伍。
“我们是一个整体,从今天开始,将没有西凉兵,并州兵的区别,大家都一样,属于第一军团。”
赵畅不希望,这支军队中以后会出现以一个个以地域划分的团体。
几十万人,即使有军纪在,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斗殴的事情,绝对不会少。
赵畅可不希望,两个人的斗殴,最后演变成几万人的混战。
一口一个你们并州人,我们西凉人,太不利于军队的团结了。嘴上就已经把军队分成两半了。
“明白吗?”
“明白。”
作为教官,赵畅一个人是不可能完全训练到二十五万士兵的。
他现在军官集结,给这些军官训练,然后让在这些军官去训练他们各自统帅的士兵。
之后,赵畅将会在各个团、营检查训练成果。
训练效果的好奖赏,差的处罚。
随着赵畅接管第一军团,这些士兵原本的陋习,都在改变消失。
每天从早训练到晚,一个个筋疲力尽,训练结束后,恨不得马上躺到床上,哪里还有心思去街上惹是生非。
在加上,赵畅现在已经严令禁止士兵,私自离开军营。
因此,长安街上,以往随处可见的无赖士兵,现在已经很难看见了。
取代的是,身穿捕快衣服的战狼士兵。
是真正的在守卫百姓,没有一个捕快会欺压百姓。看到有人惹事,战狼士兵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经过董卓李傕后,长安城的治安再次得到直线上升。
赵畅每天有一半的时间待在军营,剩下一般的时间,基本都待在县衙。
虽然他是长安令,但是正常的治理,都交给王通来处理,他远比赵畅要做的好。
赵畅更多的是维护城内百姓生活稳定,防止骚乱。
提升百姓生活水平,这还是要靠王通。
赵畅待在县衙的半天时间,基本都是在处理民事纠纷。
长安令,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县令。
大的事情,轮不到他来管。
小的事情,也就只有百姓间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与达官贵人沾亲带故,就算是大事了。
其实普通百姓只见的纠纷,都还是很好解决的,就是那些仗势欺人的恶霸,非常讨厌。
今天霸占别人的田地,明天强抢别人的女儿老婆。
对于这类人,赵畅是绝不姑息的,只要知道一个,就要打一个,不管他身后的人是谁,只要触犯了法律,就要得到相应的惩罚。
同时,赵畅在空闲时间,开始构思大汉朝法律的空缺的地方。
虽然一直以来都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真正的实行的却没有。
不过很多法律,不是现在的赵畅说了能算的。
大汉的法律,其实很多就是为上层的人服务。
赵畅现在如果要推翻重来,会招到无数的人反对。
他们活了大半辈子,一直想着往上爬,就是为了享受财富,权利,为了与别人不同。
怎么甘心和平民是一个身份。
除了日常的治理外,赵畅开始大力建设长安城的学堂。
原本,只有一个太学,是大汉朝最高的学府。
其他都是一些老年生个人开的私塾。
做的小的,一间屋子,有那么几个学生。
做的大一点,一个院子,有几十个学生。
但是教的内容,也就只有四书五经,让赵畅很不满意。
长安经过李傕郭汜之乱后,现在还有六十多万人。
小孩有好几万,赵畅如果要保证这些小孩都有书念的话,怎么也要建立几百座学校。
赵畅也只能一步一步来。
先在县衙边上建立一个学校,方便他查看管理。
慢慢来,这长安城,终究也会像林城一样,每个小孩都有书读。
只有读书,将自己的智力思维释放出来,他们长大之后,才会懂得去争取自己的权益,而不是庸庸碌碌,以为被剥削是天经地义的。
赵畅教他们读书,不仅是认字,更是思想上的转变。
因为皇家禁锢思想,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打破,成为一代人杰。
人人平等,是赵畅的学校最重要的一个思想,赵畅时刻给他的学生灌输这些概念。
不让他们觉得,他们只是平民,生来低人一等。
学校的基础设施建立很简单,就是老师让赵畅为难。
长安城原本的那些私塾老师,赵畅是不打算要的。
他们只会四书五经,思想顽固老化。
许多人心中,读书就是为了以后可以被举荐,可以当官。
赵畅可不想自己学校的学生,以后也和他们一样。
读书的出入,并不是只有一个入仕这一条出入,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现在的职业没有那么多的细分。
很多事情就算没读过书,也可以做。
赵畅要让他们明白,读过书,学过知识,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更有条理。
老师的事情不好解决,赵畅最后只好让李芳王通上,赵畅自己也是一有时间,就过去上课。
他不是专业的老师,但是学生只是最基础的,赵畅完全可以胜任。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赵畅开始自己编辑教科书。
数学、语文是重点,但另外也有思想品德,物理、生物。
物理和生物,赵畅自己懂的也只是高中,但是足够了。
赵畅只要帮他们打开这一扇门,相信等这些学生长大之后,对物理生物有兴趣的,他们自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不要小看他们的智慧,只要将他们思考的**诱导出来。
在林城,赵畅只是提供了足够的粮食,让酿酒师去试验,他们没有让赵畅失望。
发明创造,要有闲的时间,要有闲的钱。
每天为了温饱而忙活,连坐下来思考一下明天吃什么都不行,何谈发明创造。
随着赵畅在长安立足,长安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每天来县衙的人越来越少,在县衙边上上学的人,越来越多。
教室坐不下,很多人就站在外面听着。
赵畅的学校,还是不用交学费,全部免费。
第235章 迷倒一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你念的是什么?我怎么从未听过,不会是你亲自写的吗?”
太学中,一个学子摇头晃脑的念着背着曹操写的短歌行。
当然这个时候的曹操,还没有写出来。
短歌行的出现,自然是因为赵畅。
赵畅将他摘录到了他,他编写的语文课本上。
这位太学的学子,无意中听到,就向赵畅的学生借了课本。
这一看,太学的学子近乎废寝忘食。
不仅是曹操的短歌行,还有更多的名篇。
赵畅能背出来的,自然品质都是非常好的,都属于以前学校必备古诗文,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
“我可写不出这样的绝句。”太学的学子自嘲道。
“哦,那李兄可知是何人所作?”
“不知,只是在一本书上见到,没有署名。”
“什么书,我倒要看看,竟然还有我没有读过的书?”
太学的学子道:“这是一本叫做语文的书上记载的。”
“还有这种书,我怎么从未听过?”
“我也是昨天才知道的,不过长安令边上有一座学堂,是那些学生读的书。”
“哦,我要去看看,你和我一起吗?”
“一起,我也想在看看他们还有什么书。”
随着赵畅将编辑好语文课本,并且发给学生后。
各种优美的诗歌,经常在学堂中出现。
不管是七八岁的小孩,还是十几岁二十岁的学子,每个人都能从课本上,找到自己喜欢的诗歌。
两人在太学中一吆喝,许多人都很有兴趣,一起跟了过来。
都是读书人,且还是大汉朝最高学府,可以说,这些人的前程都是远大的,每个人都自问自己的学问不比别人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一群太学的学子来到赵畅的学校外,就听到了一群孩子在被静夜思。
很简单的一首五言绝句,但是情感却是让人无法小瞧。
都是太学的学子,他们或许做不出这样的绝句,但是欣赏水平绝不低,特别是一些从异地而来的学子,听到后,细细一品味,眼中已经被泪水填满。
“我很好奇,这语文,到底是谁做出来的,为什么每一首都是经典。”
这群学子的好奇心越发的重了,一个个鱼贯而入,进入学校。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又是一首,不过虽然都是经典,但这有些简单了。”有人说道。
他更喜欢短歌行这类。
不过他们今天的运气并不是很好,今天上课的是李芳,而坐在下面的学生都是十岁以下的小孩。
李芳站在黑板前,一身淡绿色长裙,青丝系腰,手中拿着教科书。
开始为学生讲解春晓。
“这是谁家女?”太学的学子见到李芳,皆是诧异,没想到这里的教书先生,竟然是一个肤若凝雪的女子。
“不知道。”
这群太学的学子在教室我嘀嘀咕咕,显然影响到李芳。
李芳俏脸一沉,走出教室,道:“你们是什么人,来这里干嘛?”
“姑娘,我们都是太学的学子,就是听说这边开了一家新的学堂,过来看看。”
李芳道:“看看可以,但是请不要影响学生上课。”
“对不住了,我们绝不开口,还请姑娘继续授课。”
这些太学的学子又听了一会,就准备先出去,毕竟站得久了,也很难受。
不过,有的人走了,但还有几个人留了下来。
站在门口,痴痴的看着李芳。
走的人也没有走远,只是道院子中找个位子坐下来。
一坐下来,这些人就开始聊了起来。
话题基本都在李芳身上。
难得一见的女老师,还是一个大美女,这些学子都很年轻,这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年纪。
不过离开的人,对美女的抵抗力还是比较强的。
那几个留下来的,现在看着李芳,脚都不会动了。
很快,李芳的一节课上完。
这些太学的学子一个个都围了过来。
有的对李芳感兴趣,也有的是纯粹的想知道语文课本是谁弄出来的。
李芳受不了这些人,直接道:“要书的,可以去县衙,县衙有卖。”
说完李芳就跑了,她可是有武技在身的,这些太学的学子哪里拦得住。
“别看了,人都走了。”
“呜呜,我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啊。”
“我要回家,马上让媒人去她家提亲。”
“人家说不定已经有夫君了。”
“啊,千万不要啊。”
“她注定是我的,就算有夫君,我也要抢回来。”这是家中有实力的。
李芳走了,但是学生还在。
这些学子很快就从这些七八岁的小孩口中,知道了李芳的信息。
一群人结伴来到县衙。
有的人是真的来购买语文课本,有的人想在看李芳一面。
也有的人心里想着,可不可以把李芳抢回去。
太学的学子,注定没有几个身份时平凡的,绝大多数,都是朝中大臣的子孙,只有极个别才是普通家庭的孩子。
但所谓的普通,也只是家道中落,他们的祖上都是光辉过的。
真正的平头百姓的孩子,是绝不可能进入太学学习的。
赵畅此刻就在县衙中,将早已印刷好的语文课本全都卖给了这些太学学子。
有人买了语文课本,就开始向赵畅打听李芳的信息。
“县令大人,听说刚刚在学堂上课的是大人的夫人?”
“是。”赵畅点头,有人打听李芳,赵畅并不生气,看到李芳被这么多人爱慕,赵畅心中更加得意。
他一点都不担心,李芳会被人抢走。
现在谁敢强他的老婆?就算皇上都不行。
长安的军队,可都在自己的手中。
即使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但是心中的底气,可是比身为皇上的刘协还大。
和这些太学的学子聊了一会,这些学子就告辞离开了。
有的人拿着语文课本回去,要彻夜观摩,欣赏当中的美妙文字。
有的人,心情落寞,恨自己没有早点认识李芳。
极个别心里黑暗的,想着回家后,要怎么整垮赵畅,然后抱得美人归。
11/20 2:17:58|45810114
第236章 大汉的官
除了语文课本,赵畅编著的其他课本,并没有太大的反响。
这些人,现在看的主要还是。
物理是什么?生物是什么?这些人不知道,也没有兴趣去了解。
语文课本已经在长安风靡。
特别是那些文人,几乎是人手一本,与人聊起来,七八句,至少有三四句是关于语文课本的。
有的人说短歌行好,有的人喜欢蜀道难。
赵畅的名字,再一次深深的烙印在他们心中。
虽然赵畅说这些诗歌都不是他做的,但是没几个人会信。
因为,这些诗歌,他们在所有的已知的书籍上,从来没有见过,语文课本又是赵畅编著的,这些诗歌不是赵畅所创作的,还会有谁?
“长安令赵畅,我觉得是屈才了。”尚书仆射道。
“我觉得屈才,本以为他也只是一个武夫,没想到能将长安治理的仅仅有条,而且竟然还能写出这等文采,确实是一等人才。”尚书令道。
赵畅在长安的所作所为,皆是被人看在眼里。
不管是赵畅刺杀董卓,还是斩杀李傕郭汜,到之后一步成为长安令,想不引人注意都不行。
“能问能武,现在看来,他也没有什么野心,确实是在为长安的百姓做事。”尚书仆射道。
让赵畅当官,朝中的大臣都很警惕,一来希望赵畅能够压制吕布,二又担心赵畅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
走了一个董卓,来了李傕郭汜。
现在朝中还有一个吕布,如果在加上赵畅,这些终于大汉的大臣,很担心皇权又会被权臣抓在手中。
“他还是蔡邕的半个女婿。”尚书仆射道。
尚书令道:“既然如此,那明天我就启奏皇上,给他换个位置。”
尚书仆射:“大人要给他什么官位?”
尚书令:“既然他喜欢治理,升为京兆伊怎样?”
尚书仆射:“这会不会太高了?”
从长安令提升为京兆伊,相当于是从县令一步登上州牧的位置。
对于只在长安令待了几个月的赵畅,这样的提拔堪比是在坐火箭,眼红反对的人肯定有。
“京兆伊不行,那就推他为御史中丞。”尚书令说。
御史中丞的官衔是高于长安令的,不过俸禄却是和长安令一样,都是秩比一千石。
“那就如此,我明早先向皇上提议升他为京兆伊。”尚书仆射道。
尚书令点了点头,两人又说了一会话,尚书仆射就告辞了。
第二天,尚书台的人按照计划提出升迁赵畅的事情,但是遇到的阻碍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大。
百官并不是铁板一块,有他们各自的圈子。
赵畅是一个人才,他们都知道。
但是却不想赵畅升上来,或者说是不想由尚书台的人提议。
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赵畅很容易就成了尚书台的人。
朝中现在没有像之前董卓王允这样,可以一言决断的权臣,刘协又年幼。
效率非常慢,各方争执,意见无法统一。
在朝堂上,争吵了一个早上,最后连御史大夫都没有拿下。
这也和赵畅本身有一定关系,因为他上任的这几个月,完全没有和朝中大臣联系,跟别说和他们拉关系了。
如此一来,许多人都不想赵畅升上来,担心升上来的赵畅不是自己人,最后反而成了自己的绊脚石。
他们忠于大汉,但是在做事的时候,又总是想着自己的利益。
这是大汉朝官员的通病。
对朝廷有利,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这是铁定要做的。
不损害朝廷,但是可以让自己活得利益的事情,他们会看心情选择。
对朝廷有利,但是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他们会坚决反对。
一心为公,这样的人在大汉的朝廷上,几乎是没用的。
即使是蔡邕,也是将自己的著作汉书,摆在首要位置。
为了能够完成汉书,他可以向王允乞怜,可以为董卓做事。
赵畅还没有资格上朝议事,朝会上的事情,他是在之后才得知的。
赵畅当天就登门拜访尚书令感谢他。
“大人,千万不要为我的事情,而伤了同僚之情。现在已经让我很满意了,没有将长安城治理好,我也没有心思去其他地方。”
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