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寂静农场-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送女孩回去的时候,李晟和托马斯并没有接触土著人,将缇娅送到他们和土著人遭遇的地方附近,然后悄悄跟在缇娅身后直到她找到同族才回来。

    李晟笑了笑:“明天早上有什么事情要忙的吗?”

    “没有特别急的。有什么事要我做的吗?”

    “明天我们先开个会。”李晟打算将自己的想法说一下。看他们这些亚马逊的老人有什么建议。

    “好的,几点?”

    “八点。”

    “关于什么事情的?”安东尼顿了一下,问。

    李晟说:“我打算在丛林开发一片丘陵。另外我打算在农场修建公路,想看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安东尼听了,认真地说:“开发丘陵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修公路我很赞成。我会好好考虑,正确明天能给出一些建议。”

    李晟笑了说:“那我不打扰你和恰希的晚饭时间了。”

    “嘿,要不一起吃。”

    李晟摇头说:“谢谢,下次吧。”他们都是大肚汉,而安东尼肯定不会准备太多的食物。如果他留下来,可能两个人都吃不饱。

    。。。

第三十八章 寂静五巨头?

    第二天,天气很好。李晟吃过早饭就往农场的办公室走去、昨晚他已经通知了所有管理者,今天要开会。

    所有人都很准时,连恰希都准时坐在门口独自玩耍。

    李晟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我现在还没办法下决定的是,我们开发多大面积的丘陵合适?”

    “我想,修建公路非常必要。即便没有开发丘陵区的计划,我们也应修建一些硬化道路。”安东尼首先说。“寂静农场太大,如果是在美国或澳大利亚,这么大的土地并不需要修建公路。但是这里是亚马逊,每年有长达半年的雨季。雨季在这样的环境下行驶卡车,对地面破坏太大。”

    如今的寂静农场与之前不一样,大型车车辆在草地上行驶,会对草地造成很大的破坏。特别这是牧场。

    张峰也说:“我和安东尼的意见一样。不过我认为,我们更需要修建一些仓库。我们的农田面积很大。粮食收成后除非能立即卖掉,不然仓储是一个大问题。”

    他说的这个问题李晟还真的没想过。如果不是他提醒到时候就真的要抓瞎了。

    不过现在时间也非常紧张。如今正是雨季。而在雨季结束之前,农场的耕地肯定是要收获了的。而这段时间却根本不适合搞建筑。

    安东尼也皱眉说:“张的担心非常有道理。另外,我想我们应该为我们的粮食尽快找到客户。”

    李晟将他们两人的建议都记了起来,这两个事情确实都是要尽快做的。

    不过他也提出担心:“只是雨季修建仓库恐怕不容易。”

    “可以用模板化建筑。”安东尼想了一下说。“工期会缩短很多。在质量上也不用担心。”

    李晟点点头说:“那你和老张计算一下,大概需要多少得的仓储。”

    “没问题。”“好。”安东尼和老张点头应了下来。

    “我想,我们的码头也要扩建才行。”巴布尔这是提出一个建议。“农场的生产力非常大,对外运输必须要保障。而我们产品只能通过水路送出去。现在我们的码头太小,而且装卸能力太小。”他顿了顿,又说。“当然,码头的工程只能在旱季才能进行。但现在也许就应该考虑。”

    这确实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几寂静农场三面环水,另外一面是莽莽丛林,对外交通除了飞机,就只有船只。飞机运输量太小,用来运输粮食太不靠谱,所以唯一能依靠的也就是水路。

    而农场产出的粮食现在看来绝对不少,如果唯一一个港口吞吐量不足的话,对农场的经营肯定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当然这个码头也不需要太大。能满足两三千吨轮船停泊的需要就好。

    这个问题既然是巴布尔提出来的,李铭便将这个事情交给他:“那这个事情就交给你了。可以先找专门的勘探队和设计公司,先设计新的码头。”

    “ok。交给我好了。”这个事情算是一个大项目,对于能负责这个项目,巴布尔也很高兴。

    托马斯确实在考虑李晟要开发丘陵区的问题。

    他没想到李晟在丛林里说了那么一嘴,现在竟然就下定了决心。如果开发的面积不是很大的话,他也赞同。

    实际上,什么科学家和专家们说亚马逊林对地球有多重要、形式多严峻。但实际上到底如何,说也说不准。

    世界上很多国家,森林覆盖率都不超过30%,而巴西现在是60%以上。那些科学家却要求巴西不再砍伐森林。那完全是撑着没事做。

    而发出那些声音的科学家,无不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他们自己国家的开发得淋漓尽致,却要求一个发展中国家安守贫穷,只是坐着说话不腰疼。

    只要不是毁灭性开发,巴西只要留下40%的森林覆盖率,就算是世界尽其义务。而巴西也没有要求私人土地不得开发森林。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巴西并不完全认同那些西方国家的论调。

    不过他也不希望发太多。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如果开发太大的面积,官方可能会上门找麻烦。

    “李,如果要开发的丘陵区,计划需要谨慎。至少面积不能过大。不然环保署会拿寂静农产做出头鸟。另外,在开发的区域,我们也要考虑在丛林里的土著部落。”

    李晟沉吟了。良久他才说:“你的说没错。那些土著人的活动范围不小,半径可能有五十公里。”

    他不是害怕土著人。而是觉得他们才是这片土地原来的主人,他需要赚钱,但对方也需要生存。而现在双方之间的利益并不是完全无法调和的。

    他拿出地图,在属于他的林区西北部点了一下说:“他们的部落大概在这个位置。”他点的区域靠近尼亚蒙达河。

    他在靠近东边的马普艾拉河附近圈了一个圈:“我打算开发这里。面积三千平方公里。”

    “三千平方公里?”托马斯一惊。其他人也是一愣。这个面积是不是太大了点。

    李晟点头说:“不是说全部树木看光。我计划一些比较平缓的坡地种植咖啡、水果、和茶树。比较平坦的区域种植大豆。而不适合开垦耕地的区域种植巴西栗。我觉得能开垦的耕地最多也就是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应该主要使用种植水果树木。”

    托马斯听了他的规划,点头说:“如果是那样的话,我想应该没有问题。不过要开发那里,我们必须要重操旧业,需要请不少的伐木工人。”

    李晟笑着说:“这个事情就交给你了。不过我希望能多聘请对土著人不抱有恶意的工人。”

    托马斯笑着点头说:“我会主要聘请当地有印第安人血统的工人。不过我们的开发很可能会引起环保署的关注。”

    “这个事情我会处理。而且我们也不会违反任何法律。”

    他想了一会,又说:“还有市场的问题,我也会解决。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农场就交给你们了。”

    “你要离开?”安东尼楞了一下。“其实只要给那些粮食公司打电话,让对方来商谈就可以。”

    李晟却笑着摇头说:“第一批出产的粮食是大米。而大米的主要消费市场是在东亚和南亚。”

    “你要去亚洲?”

    李晟点头。确切地说,他是打算去华夏:“我找了旅行社办理去华夏的旅游签证。签证已经办好,明天我就去取。取到后就不会来了,会在巴西利亚直接去华夏。”

    “那去多久?”

    李晟想了想,华夏的外国人旅游签证通常是一个月。不过他也待不了那么久:“十天之内吧。”

    华夏是世界上大产量最高的国家,但众多的人口,让这个国家已经变成大米的纯进口国。这个国家每年谷物贸易逆差达到两百多万吨。当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小麦玉米——大豆不在其中。主要作为饲料原料的大豆的进口量至少也有五千万吨。

    李晟的目标就是华夏的大米市场。华夏东地区以大米为主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消费国。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华夏人食不厌精,只要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他们乐意消费更好的大米。

    他自信寂静农场里的水稻种源是极好的。他自己吃着空间里出产的大米,无论是口感还是香味都比之前他吃过的大米要好。不过寂静农场的种植面积太大,走高档路线不一定行得通。而且他的生产成本并算高,只要能按照普通大米销售他都能赚大钱。更重要的是,如果这边的市场能打开的话,以后种植的大豆,还有牛肉,都可能连带打开祖国的市场。

    他相信寂静农场生产的农产品绝对是算得上优质的,好东西当然不能外流。真要外流的话,那也是先满足了华夏这个市场之后的事情。

    当他乘坐的国际航班降落在临港国际机场。在成为外国人之后,时隔几个月再次回到祖国,他感觉就好像是昨天才离开似的。

    。。。

第三十九章 非【典】型业务员

    李晟的朋友不多,但并非没有。在临港念书的时候,他还是结识了一两个朋友的。其中陈博就是本地人。

    陈博家庭背景好像不小,出国留过学,但是在大学毕业之后才去的。如今他已经回国。

    他并没有打算参合到家族生意,而是自己出来创业。不过他的创业路子并不是很高大上。没有走什么高科技什么之类的,而是开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据说什么都做,但生意盘子现在还不是很大,毕竟他回国才不到一年多一些。

    不过这家伙据说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都有路子,生意正在越做越大。李晟第一个目标就是国内,其中也有这个朋友从事的生意有一定的关系。

    陈博和李晟的关系一开始并不是很好,甚至还因为女人问题有过不小的龌蹉,但最后也算是过命的交情。具体的事情过程就是陈博泡妞,不小心泡到了不该泡的,半夜时分被人追着砍。李晟碰巧从家里赶回学校,因为堵车只能在外面住酒店,去吃宵夜的时候无意撞见。

    当时李晟倒是没有转身就跑,而是先报了警,然后从一个小巷的垃圾桶里找到一把破椅子冲了上去。在警车来之前,他被砍了两刀,虽然不致命,但现在身上还留着疤痕。

    两人被送到医院,一起住院,几乎是同时出院,于是两人成了朋友。按照陈博的话说:“李晟算是我的救命恩人。”

    李晟却从来没那么想过。他觉得自己只是脑袋发热冲动了。不过要问他后不后悔,他会考虑良久会告诉你,既然没死就犯不着后悔。如果死了,也许会后悔的。

    这次他回来找陈博,主要是这也许是双利的事情。

    陈博亲自去机场接的人,他直接将李晟带到自己的家里,安顿好了才出去吃饭。在饭桌上,陈博问他这次回来呆多久,要什么事情要办?

    李晟就说了自己回来的目的,而且直言希望对方能帮自己一把。

    陈博听他那么说,抿了抿嘴说:“农业方面的业务之前我公司还没做过。不过我在国粮还是认识几个人的。明天我就让人去变更营业执照。到时候尽量弄一些配额。”

    李晟知道在在外贸方面,特别是某些垄断行业,无论是哪个国家都一样需要关系才能做的成。而粮食进口,几乎所有国家都是有进口配额的。如果不是有能耐的人,想要得到配额并不容易。

    “有你这话,我心里有底。如果配额不多的话,就走高档路线,如果量大的话,就按普通粮食销售。你看怎么样?”

    陈博虽然知道李晟去了巴西当大地主,但对于对方的事业,两人问的都不是很多。他这会不由好奇:“你不是说你那个农场挺大的吗?这大米年产大概有多少?主要种的是什么品种?”

    “是新品种的香米。产量比较大,总得有几十万吨吧。”

    几十万吨?还是新品种!陈博楞了一下,又问:“转基因?产量那么大,销路可不好整。”

    李晟苦笑说:“是我想岔了。一下子种的太多。不过那是野生的原种,绝对没有经过转基因处理,甚至杂交都没有。我可以提供检测报告。”

    “口感怎么样?”

    “是我吃过最好的大米。特别是制作米浆的话,非常细腻。米香非常浓郁。”

    “全是同一个品种?”陈博皱着眉头问。

    李晟点头,喝了一口啤酒说:“好不夸张地说,那可能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大米。甚至是有机的。在种植过程中,完全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

    “那你们有证书吗?”

    “这倒是还没申请认证。”

    “你傻啊。没有证明,你就算是不下种子种出来的,也是普通大米。”陈博一脸恨铁不成钢的。“快让农场的人准备申请。我听说那边的官更腐,应该不难办下来。”

    李晟点头说:“等下我就打电话。”

    “如果你有那样的证书的话,我这边说不定能运作到欧美去。虽然量可能不大,但如果真有你说的那么好,走高档路线就很好。”

    李晟想了一下,说:“那就走高档路线。如果实在卖不掉,我也不至于消耗不完。”他顿了顿,又说。“你先探探底,如果能做的开的话,虽然利润不是很大,但我们至少能长期合作。牛肉、咖啡、葡萄酒,还有大豆小麦玉米之类的。另外咖啡、可可和巴西栗那样的坚果也会有。”

    陈博心动了。在农业产业链,农夫的收益率是最低的,也是风险最大的。种植业需要好几个月才能收获,其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需要经历病虫害、自然灾害等风险。但他们只是整个产业链的生产者,是底层,利润最低,风险最大。

    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生产者是对低端的存在,供养着整条食物链。所以农夫在整条产业链中,发言权是最低的。收益率最低也无可避免。

    但那并不是说农业真的不赚钱。钱其实都被流通领域赚了。

    而现在陈博要做的就是流通方面的,而这这种跨国流通,只要操作的好,利润才是最高的。

    “没问题,不过你那农场地方足够大的,多弄些产业,特别是奢侈市场。”

    “奢侈市场?”李晟想了一下,问。“养殖皮草动物?”

    “那东西争议性太强了。”陈博可没想让自己这个好友陷入那样的麻烦。“我听说绿和组织在巴西的势力很强。就算是你自己养的动物,他们也能找到理由抗议。”

    “那你的意思是?”

    “像鹅肝、松露、松茸、鱼子酱、蜗牛等等这样东西也可以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整出来。这些东西虽然吃得起的人少,但传媒最喜欢传播的就是这些食物的信息。如果你的农场能弄出什么就品质好的原料,农场的名头就会打响,其他所有产品都能有一个了不起的身份。”

    他顿了顿,说:“这个世界是看脸的世界。也是看血统的世界。你得给自己的农产品弄一个好的血统出来。”

    李晟觉得陈博的话好像很偏激,但仔细一想还真的是那样。人都有小资情调,更喜欢了解能让自己更加小资的素材方面的信息。

    很多人都愿意了解红酒的来龙去脉,但不会有多少人会去看散装酒生产的过程。而实际上它们都是酒而已。

    不过那些东西不是想培育就能培育的。不过这话也提醒李晟,其实空间里的东西他可以试着拿出来在农场里捣弄。

    李晟沉吟着喝完一小碗汤,笑着说:“那些东西倒是可以看着试一下。不过这两年恐怕暂时还做不了。”

    “对了,你认不是认识做路桥工程的朋友。”

    “你有项目?”

    “农场需要建一些硬化路。长度一百八十公里左右。路宽有两车道,能并排同行两辆卡车就行。”李晟想了一下说。“不过我有个要求,尽快要在明年六月之前完工其中一段大概五六十公里的路段。”

    “这工期太夸张了吧。”陈博笑着说。“这公路仅仅是路基可能就要弄半年时间呢。”

    他这是经验之谈。当然,并不是他修建过公路,而是见过修建公路的进度。

    不过李晟也是没有办法,在他的农场里,可以施工的时间并不会很长,如果不抓紧的话,在雨季工程会停滞。如果修建一条公路就需要一两年时间,就有点太拖沓了。

    “如果有那样的朋友,帮我问问。”他只能这么说。

    陈博想了想,说:“这方面的朋友暂时还不认识。不过我帮你问一下。也许有朋友认识那样的人。不过你还有什么要求?”

    “正规的公司,不能层层下包。工期尽可能短。价钱好商量。”

    “好。两百多公里的公路,我想应该还是会有人感兴趣的。毕竟在巴西,基础建设方面我们国家还没有多少的投资。某些层面也许也会关注的。”

    陈博觉得李晟希望国内公司帮他修建公路是很不错的考虑。至少,以后如果想要从他的农场进口的时候,有这层关系,多少也能有一些便利。

    。。。

第四十章 神箭李?

    接下来的两天,李晟也不需要陈博带着玩。他才离开国内不到半年,熟悉着呢。他先是回了一趟老家。不过他在国内已经没有家。就连所有的房产在他离开之前就已经被卖掉。

    他回去只是拜祭了一下家人。城市里,冷漠成了主色调,特别是他这样多少算是内向的人,他发现根本除此之外,根本没有其他人可以需要拜访的。

    不过他依然在家乡呆了一天。在夜里,陈博给他打来电话,说是介绍一个朋友给他认识。第二天早上他就开着陈博借给他的车回到临港。

    见到陈博,陈博要带他去一个手工制作弓箭的工坊:“等下我们要去射箭。”原来他参加了一个弓箭俱乐部。而他约见的人是在那个俱乐部认识的。

    来到地方后,这是一个地下室,不过里面的面积不小。陈博介绍说:“这是合法经营的运动弓箭制作工场。他们制作的有传统的弓,也有运动弓,也有狩猎用的弓弩。”

    老板也是个年轻人,和陈博好像很熟悉,见到他们来就迎了上来:“陈总,你可有一段时间没来了。今天来有什么提携的?”

    陈博笑着说:“这是我兄弟李晟。这是这里的老板荣柏,荣总。”

    李晟伸出手和对方握了一会,说:“荣总你好。”

    “李先生你好!”荣柏看李晟一身休闲装,精神很是内敛,加上又是陈博带来的,很是热情。“李先生也喜欢射箭运动?”

    李晟之前还真的没有接触过弓弩射击,不过之前玩过枪,对于远程攻击的武器,他还真有点兴趣:“有兴趣,不过从未玩过。”

    陈博这时说:“荣总,你帮李晟挑一把合适的。下午我们要用。”

    荣总明白李晟是新手,不过像他这样的生意来说,多一个对射箭这个运动感兴趣的人,市场就大一分,对于新手,做他们这一行的最欢迎不过:“没问题。李先生是喜欢弩还是弓?”

    弩和弓的分别,李晟还是知道的:“你们做的有什么样弓弩?”

    “弩有传统的十字弩,也有威力更强大的组合努。材料都是高强度的塑钢。配合专用的弩箭,射程一百到一百五十米不等。适用于与狩猎。弓也有传统的弓,有长弓短弓,也有组合弓,组合弓主要是短弓。弓身材料主要是塑钢,弦也是高强度的人造纤维。还有专用的运动弓。”

    李晟却想着是能狩猎的,那才能在他的农场里用:“有传统样式的吗?能用于狩猎的。”

    “当然有。”荣总笑着说。“不知道你有什么要求。我们可以精确制作出不同张力的长短弓。如果没有趁手的,我们按照你的要求定做。”

    李晟想了一下,觉得自己的臂力还是很强的,便问:“你们现有的最强的是多少的张力?”

    荣柏笑得有些傲然:“我带你去看。”他带着李晟两人来到一个单独的房间里,里面挂满了成品弓弩。这些弓弩做的都很精致,弓身上有的有不少花纹。不过更多的是弩。

    不过李晟要的是弓,荣总拿起一张一米左右长的弓。这张弓的弓身非常厚,足有三公分。而中间一段更有十公分左右的关节。

    “这是一把折叠弓。”荣柏说着在弓身中部动了一个拨梢,用力一掰,弓身就折叠了起来。而弓弦也可以挂在弓身折叠处。

    他一边说一边将弓身回复原样:“这张虽然是一张短弓,长度只有一米零五,但弓身用的是超重卡车弹簧钢板经过防锈处理后制作出来的,外面大部分包裹了一层很薄的塑钢。弓弦用的是桥用钢索,直径有三毫米。”

    他弹了一下弓弦,发出嗡嗡的震动声:“我们做过极限测试,这张弓需要360公斤的重物才能拉满。这样的弓弦能连续拉满五千次。用我们专门为这弓制作的重箭能在一百二十米外射穿五毫米厚的白铁皮。”

    李晟来了兴趣,问:“能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