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宋-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才特么是最倒霉的好不好!”范纯礼坐过来叫道。“你们特么的晚上睡觉连个脚都不洗,老子白天被曹阎王折磨,晚上还要受你们的折磨。”
贱纯礼原本是和老爹范仲淹住一块儿的,可是书院这么一改,他,还有苏轼、苏辙这些人,连点内部待遇也没了,强行搬到大学舍,和宋楷他们一起住。
曹觉扫了他们几个一眼,“这才哪儿到哪儿?小爷刚进邓州营的时候,可比你们苦多了。”
宋楷眼睛一立,“跟你能比吗!?”
这货一言不合就敢往自己脸上烙金印,绝逼狠人。
庞玉也附和道:“曹家老二算是彻底出名儿了,开封谁不知道曹觉南疆浴血,涅面小将军的名号?”
曹觉咧嘴一笑,“别扯蛋了!”
嘴上虽这么说着,其实心里还是十分受用的。他出走邓州,面刺金印,为的不就是这份“看得起”吗?
又笑着看向唐奕,“来找你,是有正事儿的。”
“什么正事儿?”
“我听说,新邓州营不进内城?”
“嗯!”唐奕点头。
京中禁军的大营设在皇城左右,但是邓州营,也就是以后的阎王营,却不入城,营地设在城外,这是唐奕特意向赵祯觐言的。
毕竟阎王营和禁军的训练、管理方式都不一样,而且,禁军大营现在也早没了开国之初的勇武严纪,乌烟瘴气的,暗流汹涌。
唐奕不想阎王营这样一个试点队伍,受到禁军恶习的沾染。所以向赵祯请求,把阎王营放到城外,和禁军区分开。
“新营设在后山炭厂边儿上。”
“哦?”曹觉眼前一亮。“怎么放在这儿了?”
“朝廷的铸币监、冶铁司在后山都有重要的设施,把新营建在那儿,也有护卫之职。”
银币铸造和炼钢小高炉的核心研发技术都在后山,包括水泥的实验窑,这些都是要命的东西,放一厢禁军护卫,也说的过去。
“那我求你个事儿呗?”曹觉终于说到正题。
“你说。”
“想个招,把我的神威营也调到回山来呗?”
唐奕闻言,一翻白眼儿,“你当枢密院和三衙都是我家开的啊!?”
宋楷也插话道:“换营这种事儿,不是应该你们家更在行吗?”
唐奕抢白道:“这事儿曹家也办不成啊!神威营是神威军下属的行营,而且还是殿直管辖,有御前守卫之职。是说调就能调的?”
曹觉嘿嘿直乐,“正因为没招儿了,才来找你嘛!你不是主意多吗?”
“这特么换谁也不行啊,神威营可是殿直……”
说到一半儿,唐奕顿住了,低头沉思起来,“还真有个招儿。”
曹觉一看,不由笑了,与潘越对视一眼,“我就说他有办法吧,快说说!”
唐奕抬起头,“办成了,可就算我不欠你的了。”
“你本来就不欠我的!办成了,算我欠你的。”
唐奕抿然一笑,“观澜上院有休政殿,有官家行在,既然有皇家设施,派一营御前禁军来守卫,应该不过分吧?”
大伙儿一听,愣了一下,随即曹觉忍不住竖起一个大拇指,“高,确实高!换了谁也没这花花肠子。”
“去你的!”唐奕一声笑骂。
……
几人在唐奕屋里又闲聊了一会儿,下午唐奕有课,众人也就不再多呆。
送曹觉出去的时候,唐奕边走边道:“有个事儿得让你知道。”
“什么事儿?”
“董惜琴要嫁人了……”
曹觉略微一顿,随即道:“嫁就嫁吧,反正我也娶不了!”
……
唐奕默然不语,看来,曹老二是真的成熟了,知道什么事儿可为,什么事儿不可为。
娶董惜琴对曹觉来说,真的不太可能。
“不过,她嫁的谁啊?”曹觉拧着眉毛问道。
“干嘛?”
曹觉一笑,“虽然阻止不了,但是,怎么着也是抢了我曹老二的女人,不暴捶那幸运的家伙一顿,也说不过去啊!”
“……”
“还是算了。”
“为啥?”
“为你好。”
“为我好?”
“嗯,你打不过!”
第346章 放大招
唐奕知道,观澜改制必定会受人诟病。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势头会这么猛,这么大!
起初,太学直讲胡瑷一纸奏折直接告上了金銮殿,历声喝斥观澜书院废学叛道,以军伍之礼应教,弃儒毁德。
胡瑷可以说是一上来直接就开大招了。
废学叛道、弃儒毁德?
这顶大帽子扣下来,谁敢接?胡瑷这是想一下子打死观澜。
当然了,观澜要是真被这一棒子打死了,那太学也就可以堂而璜之的接收观澜的学霸们了。
这几年,太学让观澜压得死死的,胡瑷这回连老脸都不要了,也要争回这口气。
这顶大帽子观澜还没来得及反应,第二波攻势就已经到了。
第二天,言官王拱辰、三司使韩琦、宰相曾公亮等便联名上奏,请求官家查办观澜书院废学弃道、叛儒毁道之实。
吴育知道,这件事情上,富弼肯定是站在观澜一边的,忍不住出班噎了一句,“人家观澜是民办之学,如何授业,还轮不到朝议这么隆重吧?”
可惜,吴育那点本事哪是王拱辰、韩琦等人的对手,这一句不要紧,反到让他们抓住其缺,把吴育好顿羞辱。
赵祯实在看不下去了,提前退了朝。
赵祯打的还是和稀泥的主意,观澜的改制他是首肯了的,虽有失礼法,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远没到什么废学弃道的地步。
只不过,观澜这么一改,就踩到了文臣的麻筋儿,那是肯定的。
不说别的,狄青把手伸到了西府,就已经让文臣们如鲠在喉了。如今,观澜把武人之治用到了书院里,这分明就是挖士大夫的墙角,这是要从根儿上坏了文臣的根基,怎么可能不闹?
而且,赵祯心里很清楚,这只不过是个开始。
果然,之后几天,查办观澜,勒令观澜停止军制,甚至问罪观澜山长范仲淹的折子,雪片儿一样往赵祯的案头飞。
朝中百官,除了富弼、吴育、狄青没有发声,连包拯都觉得范仲淹这次弄的有点过了,亦上表参了他一本。
赵祯是依旧怡然不动。
他们爱闹就让他们闹好了,皇帝不搭理不就得了,最多把参上来的折子留中不发,总有闹够的时候吧?
但是,他还是想简单了,或者说,观澜和赵祯这次有些轻敌了。
此事出来之后,已经低调了很久的贾昌朝,终于动了。
而且,这一动,就是惊天动地。
四月十五,事逢大朝会,贾昌朝当着文武百官、各国使节的面儿出班上奏:唐子浩意图谋反!
……
大庆殿内,有一个算一个,都听傻了。
唐子浩……
谋反??
这个帽子扣得可比胡瑷那个大多了,“谋反”这两个字儿,就不能往出说。只要一说,不管是多大的官儿,不管是真是假,就算不见血,也得是倾巢捣卵的大场面。
可是,唐奕谋反?别说赵祯那里过不去,殿上绝大多数文官那里也过不去啊!
你说那小子狂点儿,这个可以有,但你说他谋反?知道这里面的牵扯有多大吗?
范仲淹、杜衍、欧阳修、狄青肯定脱不了干系;将门的曹、潘、杨、王四大家子也不得脱身;皇族的南平郡王亦是没跑儿,甚至大宋兵粮和开封三分之一的民生财路都要牵连进来。
要是坐实了,都不用说杀光,就算往出贬,开封城也得空一半儿!
这一次……
赵祯终于动容了,冷冷地看着贾昌朝足足有一盏茶的工夫,然后,一言不发甩袖而去,连退朝都没吩咐就气走了。
……
“他凭什么说我谋反?证据呢?”
此时,唐奕和范仲淹、王德用、杜衍等几位师父,还有曹佾、潘丰聚于一处,脸色阴的吓人。
曹佾摇头道:“引儒生废学弃道、叛儒毁德、尚武尚兵,聚禁军一厢军士于回山,这还不够吗?”
潘丰接道:“而且,城内风传,你休政殿上掌掴张尧佐、胁迫三相的事迹,更加座实了目无朝纲、意图谋反的动机。”
曹佾又道:“且,你带着儒生闯入张尧佐府,打残张俊臣的事情又被翻了出来。”
唐奕瞪着眼睛,“这特么他们也能连在一块儿?”
这得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把这些都串到一起啊?连邓州营都被算计进来了。
“还不止这些呢!”
“你是不是曾戏耍过曾公亮和韩琦?”
“耍过啊!”唐奕大方承认。
当初,为了通济渠朝廷占股的事,确实没给他们好脸色。
“那私交禁宫贵妃的事情也是真的了?”
唐奕不说话了。
……
过了半天,唐奕突然笑了,“这是那老不死的要借题发挥啊?”
范仲淹冷然一哼,“大郎终于看懂了?”
“懂了点儿。”唐奕摊手道。
“一个观澜书院人家看不上眼,只想把火力往我身上引,好一举废了我这个大患呗?”
这事儿难懂,也不难懂。
开始,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在观澜用军制教化儒生上,矛头对准的也是观澜书院,最多把屎盆子扣到老师范仲淹身上。
可是,贾昌朝这么一动,所有的祸水就都引到了唐奕身上。
谋反!!
这个大锅甩过来,唐奕就算不死,也得去层皮,说是一招儿废了唐子浩,也不为过。
按说,明知弄不死唐奕;明知这里面方方面面都有官家的影子;明知这话一出,不是唐奕死,就是他贾昌朝被赶出京,而且,唐奕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那贾昌朝为什么还要这么弄呢?
“赵允让这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啊!”
第347章 反常
宁可牺牲一个贾昌朝,也要把唐子浩摁下去。
这一手够狠,尤其是对自己够狠。
这个谋反的帽子,即使压不死唐奕,但也有十足把握毁了唐奕的一生。
唐奕都可以想得到整个事态的进程。
“谋反”是肯定坐不实的,贾昌朝甚至以后都不用再提这个茬儿,他只要把这颗雷扔出来,之后怎么样,就全看唐奕如何接招了。
而且,不论唐奕怎么接招,多少人帮他摇旗呐喊,最后的结局都绝对不是唐奕、范仲淹等人希望看到的。
大宋是文人政治,亦或者说是君子政治。别说是谋反的罪名,就是小罪被弹劾,当事人不管有无罪责,为了避嫌自证都要自请贬黜。
当年,夏竦和章得象以一封伪造的书信诬告庆历党人意图谋反,谁都知道是假的,赵祯更是连信都不信,可还是将整个庆历集团一网打尽。
若是没有唐奕,范仲淹、尹洙会因此客死异乡,杜衍结束政治生涯几年即猝。而当时还属小官旁末的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也是下放近十年才得以回京,足见其威力有多大。
这个帽子一扣下来,不论真假,对当事人的政治生涯来说,都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坎。
可是,唐奕是个白身,贾昌朝这一本又能把他怎样呢?
要知道,唐奕可不用自证清白的贬官出京,因为他没得贬。长脑袋的也都知道,赵祯也不可能治唐奕的罪。
但,没得贬,又治不了罪,却不代表就没了杀伤力。
事实上,这一本的杀伤力,比唐奕是官身还大。
可以说,因为这一本,唐奕的政治生涯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朝堂之上,长眼睛的人都知道,唐奕未来必是朝中要员。赵祯对唐奕的依仗,几乎就是明着告诉大伙儿,这是大宋未来的宰相,国之重器。
可是,谋反的言论一出,不但唐奕自己要保名节远离官途,而且,走科举入官身这条路,他也不用想了。
即使赵祯再偏帮他,也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主考会录用于他,谁也不会把自己的名节和这么一个有谋反之嫌的人绑到一块儿。
就算唐奕不要脸,用别的办法厚着面皮入了官身,也必遭人诟病,时不时就能让人把这段老底儿掀出来晾一晾,这其中的恶评将伴随他一生。
……
此时屋中众人一片哀怨,贾昌朝这是又重玩儿了一次庆历新政时的把戏,想一棒子把唐奕敲死。
潘丰就纳了闷儿,“贾昌朝跟大郎可没这么大的仇怨,多半是背后有人指使,那个人也必定是汝南王!”
“可是,以贾昌朝的能力和地位,在汝南王一系之中也是个重中之重的人物了,为了一个白衣书生,值得吗?”
范仲淹道:“值得!因为你们观澜商合所运作的事情,赵允让几乎都知道。”
杜衍接道:“阻止一个掌握这般惊人实力的政敌步入官场,别说一个贾昌朝,就是十个贾昌朝也是值得的。”
曹佾则道:“汝南王不光是要阻止大郎入朝,而且是要借这个势,把大郎彻底搞臭。”
这段时间,关于唐奕那些不好的言论,已经在开封疯传,不明真像的百姓们自然对这个目无法礼的狂徒有所偏颇。
掌掴朝臣、顶撞宰相、勾结内苑、至人伤残……哪一件放出来,都是个大屎盆子。
这么多恶名加到唐奕一人身上,那名声得坏到什么地步,想想就知道了。
“咱们可不能坐以待毙啊!”潘丰已经急了。
“唐奕的恶名要是作实了,不但书院要受到影响,连商合,还有邓州那边都要受到牵连。”
可不要小看了悠悠众口的威力,大宋的言论自由,文人对名节的看重程度,是后世都无法理解的。
别说一个唐奕,几十年后那个权倾天下、只手遮天的蔡京,都被开封的老百姓骂得门儿都不敢出,亦要有所收敛。
……
众人分析了半天,唐奕始终一言不发,凝眉沉思。
尹洙见他久不言语,十分反常,遂出言问道:“大郎,在想什么?”
“啊,啊?”唐奕抬起头,愣愣地看着大伙儿。
显然,大家刚才说的,他根本就没听。
范仲淹道:“如今以到了这般境地,大郎可有什么应对之法?”
唐奕展开眉头,“老师安心便是,伤不到根本。”
“还伤不到根本?”潘丰一翻白眼,这位的心可真够大的。
唐奕笑道:“官不官的,老师最清楚,奕根本就不在乎。”。
杜衍急道:“官还是要当的。”
这个世道就是这样儿,读书不当官,那还读什么书?
所以,入朝这个事儿,由不得唐奕,就算他不想也没用,赵祯和几位师父也不会同意。
唐奕也不和杜师父争辩,继续道:“入朝之事且先放下,要是我想,谁也拦不住。”
转头对潘丰道:“生意上也可放心,观澜商合不是他们把我一个人弄脏了就能怎么样的。商合已经上了正轨,开始发力,这一旦动起来了,就谁也不能让它停下来了。”
范仲淹奇道:“那你在想什么?”
既然什么都不担心,何苦这般久不见笑容呢?
“我在想……”唐奕略一沉吟。
“老师就不觉得奇怪吗?”
“奇怪什么?”
“贾昌朝这一本,毁我官运是肯定的。但是,他自己的政治生涯也就基本宣告结束啊?”
范仲淹一怔,与杜衍、王德用对视一眼,亦从二人眼中看出了震惊。
大家都是久在官场之人,唐奕一点就透。
唐奕一摊手,“就算贾昌朝是赵允让在朝中的棋子,可是,这个棋子也未免太听话了吧?”
“全无私心?赵允让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都不计后果的?他有什么好处?”
“对啊!”
曹佾也想到了关键,此事对贾昌朝可以说是一点点好处都没有,这个老家伙怎么会这么听话,甘愿牺牲自己,也要保住赵允让的大局!?
“赵允让凭什么能把贾昌朝这般死心塌地的绑在自己的船上?”
第348章 示敌以弱
贾昌朝这次玩的有点儿太无私了……
不说别的,庆历之时,夏竦和章得象那是二人连举,且捏造了证据,一众保守派也都是站在他们一边摇旗呐喊。
就算如此,夏竦也是险死还生,只比范仲淹等人在朝里多呆了不到两年,就被赵祯赶了出去再也没回来。而章得象更是当时就被下放,死在了任上。
这次,贾昌朝明显得不到任何支援,就算把唐奕搞臭了,他自己也绝不会比唐奕好到哪里去。
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要说是吴育干出来的,大伙儿绝不稀奇,但要说是贾昌朝这条老狐狸,就没人会信了吧?
“而且!?”唐奕凝重地扫视众人。
“照理说,陛下一连得了两个儿子,赵允让想把他家老十三送回宫的计划已经是没有可能了。”
“那……为什么不见其偃旗息鼓,反而更加迫切地要除掉我。或者说,要除掉我手中掌握的筹码呢?”
“……”
“……”
这的确又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
赵允让不退反进,就说明他还没死心,还有后招。
而这个后招是什么,大家并不知道,这才是最可怕的!
敌暗我明,盲入敌阵,这才是最就该担心的。
潘丰急道:“那现在怎么办?”
他到底还是个粗人,再细也没文人那些弯弯绕。
唐奕与范仲淹对视一眼,“将计就计!”
范仲淹接道:“示敌以弱?”
“示敌以弱!”
“既然你要把我打下去,那我就下去好了,总比身居高处给他当靶子来得舒服。”
而且,唐奕很想看看,赵允让的后招到底是什么。
也只有明白了赵允让的意图,他才好有应对之法。
“正好借这个机会,把观澜的压力引到我身上来。”
范仲淹拦道:“不用,观澜这点儿事儿,老夫还顶得住!”
唐奕接下来要面对的态势已经是不可预测了,不能再往他身上压担子。
“那咱们就商量一下,应该怎么被他们压下去吧!”
被他们压下去很容易,难的是,怎么被压下去,还不能让人看出破绽……
……
近几日,自贾昌朝一本炸下去之后,朝中为之一静,连事关观澜废学弃道的弹劾也都一并失声,谁也不敢再提。
这个时候是最敏感的时候,谁都吃不准大局走势,还有赵祯的态度。任何小的涟漪都可能掀起惊天之浪,所以,谁也不敢触这个霉头,谁都不敢再跳出来立旗。
大家只等贾相公和唐子浩两边哪边先沉不住气,出来发声,到时候再见机行事也不迟。
而赵祯也像忘了贾昌朝有此一奏,一连三天都跟没事儿人一样,朝议之上连提都不提一嘴。
终于,贾相之奏过后的第四天,唐子浩托付范仲淹代呈一表,为自己辩解。
直言在观澜所行这事都是拳拳为国之心,绝无反叛之意,且邓州军营驻扎回山,虽是他请谏而成,但确有必驻一厢的理由。
唐奕这一本就像扔到池塘里的一块石头,果然起了涟漪,朝臣们暗道:看来,唐子浩这是沉不住气了,想要把自己撇清。
可是,这事儿你撇得清吗?
想撇清,可不是几句话就行的,你得有实际行动啊!
于是,有自视刚正的言官开始把炮口对准了唐奕,进奏唐子浩辩驳苍白无力,不足以服众。
唐子浩一看一本效果不大,只得再上一本,这一本也终于有了点干货。
唐奕为了避嫌,自请脱离观澜书院,卸去一切教课、学务之职。
而且说动就动,当天就停了课,搬出了观澜书院。奏本呈到朝堂之上的时候,人已经住进了开封城中的桃花庵。
文臣们一看,这还差不多,总算有了点儿自辨的样子。
而这次自辨也确实为唐奕挽回了一点儿劣势,朝臣们不禁惋惜,唐子浩人狂了点不假,但也是真有本事,就这么被排出中枢之外,着实可惜。
……
下朝之后。
贾昌朝没回政事堂,而是称病回府修养。
下午的时候,换了便装,从后门乘小轿出府,在城里绕了一圈儿,进了相国寺。又趁人不注意,到了相国寺后门的小巷子,那里一墙之隔的,正是汝南王府。
“王爷可安心的,唐子浩自离书院,住进狗窝,已经再无翻身的可能了!”
在贾昌朝看来,唐奕这根本就是自己轻贱自己,为了撇清关系,已经连桃花庵这种地方都可以住下了。
汝南王赵允让暗暗点头,“贾相,受委屈了!”
贾昌朝一苦,“王爷只要忘了那……”
“放心,以前的事都过去了,贾相安心出朝,不出十年,本王定让贾相再临卿相!”
贾昌朝暗道:十年……老夫还有几个十年?
“不说这些,王爷下一步可有打算?”
“贾相且安心回去,下面的事情就不需贾相操心了,也好少些麻烦。”
“谢王爷体贴了!”
……
送走贾昌朝,长子赵宗懿和十三子赵宗实从里间闪了出来。
赵宗懿看着院中走出去的贾昌朝,“父王为了一个唐子浩,就舍了贾昌朝,真的值得吗?”
赵允让没说话,正如范仲淹等人所说,为了一个唐子浩,十个贾昌朝也值得!
转头看向一直闷声不语的十三子宗实,柔声道:“你要沉得住气,咱们父子两代几十年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