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惜什么?”
  “可惜,邓州营英雄无双,曹觉九死沙场,刚一回朝之时,却有人看不得曹家将星再起,不但没得着功,还被下了狱!”
  “谁人这般颠倒事非?”一众吃瓜群众已是情绪激荡,拍案而起。
  忠良获陷,哪有不怒之理?
  尖脸儿汉子道:“还能有谁?正是贾昌朝、曾公亮、张尧佐为首的一众文臣呗。”
  大伙儿一滞,原来那些所谓良相还有这般龌龊之事?
  “奸相!”有人猛然怒道。“此等奸相,我大宋之祸也!”
  尖脸的撇嘴附和,“可不,当时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为曹觉说话,唯独一人尔!”
  “谁?”
  “邓州唐子浩!”尖脸的声形并貌。
  “传说,邓州营当年就是唐子浩帮着独臂阎王训出来的。那一营都是他的兄弟旧识,如今无功不说,反而获罪,唐疯子哪忍得了?当然要为邓州营出头。”
  众人一听,知道高潮之处来了,都屏住呼吸,认真听那汉子细讲。
  “唐子浩当时为了救曹觉,带着邓州营一十九位壮子殿外请见,官家准了。”
  “上殿之后,二话不说,你们猜怎么着?”
  “再卖关子,某家撕了你这鸟厮的巧嘴!”
  “别别,别急嘛!”
  “唐子浩二话不说,直接让邓州营将士脱衣服。”
  “脱衣服?这倒是新奇!”
  “除衣卸甲,一十九条猛武大汉赤膊相见,登时满堂皆惊。”
  “就见他们人人前胸之上,就没一块好地方,一道疤捋着一道疤。”。
  此时“听书”的众人,有感性一点儿的,眼睛已经湿润了。
  “那哪还能有好?五百战五千,只活十九,想都想不出得是多么惨烈。”
  “这还没完呢!”尖脸汉子就好像当时就在朝上一般,说的绘声绘色。
  “只闻唐疯子一声令下,向后转!”
  “你们猜又怎么着?”
  “怎么着?”有人已经急的不行了。“后背亦是疤痕密布?”
  “错!”
  “一十九人后背未着寸疤,光鲜如常。”
  所有人为之一滞,半晌才反应过来……
  “好!”
  “好!”
  有人带头,紧接着秦家瓦子里就沸腾了,大伙儿都跟着高声叫好。
  “这些个才是真汉子!”
  “男子汉大丈夫,有去无回,一往无前,这才是咱汉家的英雄!”
  尖脸儿的又道:“你们说,就这样铁骨铮铮的好汉,张尧佐等人还要构陷,以唐子浩重情重义的性子能容得下他们?当时就大耳刮子招呼了。”
  “打的好!”
  “对,打的好!……”
  “也就唐疯子有这般胆量,这般气势!这种陷害忠良的奸佞,就应该大耳刮子猛扇。”
  ……
  群情激愤也不过如此了,秦家瓦子已经炸锅了,连台上演杂剧的都演不下去了,因为根本没人看了。
  台下角落里的一个短须中年人向台上使了个眼色,台上的戏把式们会意,悄无声息地退到了后台。
  至此,整个瓦子都成了那尖脸汉子的主场,所有人都听他一人讲述。
  而那短须中年人看了一眼那尖脸儿汉子,对同桌而坐的另一虬髯大汉道:“你们从哪儿找来这么一个‘宝’?得亏没在我秦家对面儿开场子,要不,非让他挤兑死!”
  若有熟人一眼就能认出,短须中年人同桌的正是潘丰。
  潘丰低头抿着茶汤,“以前是个跑江湖的说书匠,后来到了邓州走不下去了,认几个字儿,就投了咱们的酒坊。”
  “啧啧,端是一张巧嘴啊!让给我怎样?某专门给他开个场子说书。”
  潘丰一笑,“行啊,但要等过了这阵风。”
  中年人闻之一笑,“那就说定了。这几天也别让他挪窝儿了,就在我秦家场子呆着吧!回头我再物色两个说书的,跟他换着班儿来。”
  潘丰一拱手,“那就先谢过秦兄了!”
  “客气了不是?唐大郎那是咱商户的脸面,哪能就这么让他们压下去?”
  潘丰抿然一笑,没有说话,又看向那尖脸儿汉子。
  要问大宋朝掌握舆论走向的是谁,那应该就是这帮说书的,还有各大酒楼、瓦子、勾栏场子。
  而唐奕他们手里什么最多?当然是酒楼、瓦子。
  别忘了,唐奕他们还有个酒业协会呢。开封城里只要有酒的地方,就有自己人,想跟咱们玩舆论?
  分分钟让玩臭你!
  ……
  场中那尖脸儿的还在继续。
  而有人听到唐子浩为曹觉鸣不平,不禁不解道:“可是,我怎么听说,曹老二和唐疯子关系并不好吧?前几年,曹老二没出京的时候,两人还在桃花庵前差点打起来。”
  “你知道个屁!”这回都没用尖脸儿汉子出声,就有人反驳道。
  “那曹家和唐疯子都好成什么样儿了,那时候两人还都是半大小子,顶两句嘴,能算得什么数?”
  “这么说来,唐疯子别看人狂一点,但是对兄弟、手下还真是够意思!”
  “切~!何止够意思?”有人道。“随便拉一个华联铺或者酒行的伙计问问,在唐子浩手底下做工,哪一个亏着了?”
  有人深以为意地点头,“这倒是真的,出来卖力气的,谁不想进唐子浩的买卖?给钱多不说,年节还有额外福利。”
  “要说,这帮官面儿上的人也真不是东西,把唐疯子都逼成什么样儿了?”
  “可不,这么一个忠义之士,愣说人家谋反结党,把人都逼到住窑子了!”
  “不管怎么说,唐疯子还真是个人物,若换了别人,怕早被压趴下了。看看人家那心境,此等逆境还能作出《桃花庵歌》这样的洒脱之句!”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第356章 不是想过就过得去的
  像尖脸儿汉子这种霸场子说八卦,揭露唐子浩被构陷事情始末的情况,可不只秦家瓦子一家。
  开封七十二家正店、千余家脚店、大小瓦子、勾栏百余处,更别说青楼、妓寨、粉头儿窝子,几乎处处都在上演这样的戏码!
  与此同时,那首《桃花庵歌》亦传到了宫里。
  赵祯看后,吓了一跳,这句诗可不像是随便写写就能写出来的。
  这得有心境,也得有决心啊!
  唐大郎不会真的但愿老死花酒间了吧?
  而在汝南王府中。
  赵宗懿拿着下人抄回的《桃花庵歌》,摇头轻笑。
  “这唐子浩还真是个混不吝的狂人,都这般境地了,却还有心诗酒风流、花下醉醒!”
  赵允让看了一眼那诗,“可惜了,一代奇才,却不能为我所用。”
  赵宗懿则道:“即不能用,就要除之以防后患。下一步,父王要如何打算?是否借此良机,一举将这个唐子浩……”
  说到这儿,赵宗懿顿了一顿。他当然忘不了唐奕那一巴掌,只想除之后快。
  “大理寺和刑部,咱们还是能说得上话的。只要堂审之时,留堂晚一点,让唐疯子在衙门里住上一晚,出点状况,死的不明不白,还是不难的。”
  ……
  赵允让略一沉吟,缓缓摇头,“急不得!”
  “此事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不能逼得太急。”
  赵宗懿不解道:“这是为何?”
  赵允让一叹,“因为那个位子毕竟还没到咱们手上啊!”
  纵然除掉唐子浩意义重大,但是,赵祯毕竟还是大宋的皇帝,朝中耿直中正之臣还是大有人在的。若是做得太过,把赵祯压得太死,逼其反噬,对谁都没好处。
  “物极必反、月满则亏,此事不能再折腾下去了。”
  “包拯等人的反弹已是先兆,且近几日坊间对唐子浩的风评也开始扭转,为防有变,这件事就此作罢吧!”
  赵宗懿不死心地的急道:“就这么便宜了那个唐疯子?”
  赵允让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要学会忍耐!老十三的事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得势的。此番已是大胜,不但断了唐子浩的前程,更是把他的观澜商合拆的七零八落,够了……”
  赵宗懿面色一暗,知道父亲心意已决,亦不再废话。
  “那接下来?”
  “卖官家个好儿,让贾昌朝自请外放吧!”
  说完,行至窗前,默然远望。
  “但愿……只折一个贾昌朝!”
  赵祯的反弹在所难免,只看凶猛与否了。
  如果只走一个贾昌朝,当然是最好的结果。
  ……
  弹劾唐子浩的事情折腾了这么长时间,闹了这么大的动静,汝南王已经想着该如何收拴残局了。
  可是,在桃花庵的唐奕,又怎么可能让他就这么轻松地把这关给过了呢?
  “唐家哥哥是故意的!”
  萧巧歌虽只有十六岁,但从小生活在权贵之家,对唐奕的那首《桃花庵歌》又怎能不看得通透呢?
  唐奕歪着身子半躺在塌上,端着茶碗横了萧巧歌一眼。
  “就你心眼多!你看君姐姐,即使知道,也不拆穿的。”
  君欣卓白了他一眼,“别拿我说事。”
  萧巧哥则抿嘴道:“小妹开始只当是面子大,求了唐哥哥,才有了下阙桃花诗。可是,想明白之后才晓得,就算没有小妹,唐哥哥也会补上那诗的,自然心里有些气闷吗!”
  唐奕哼的一声笑了,不承认道:“这可是冤枉我了,本来就是让他们压着的,何必要弄首诗出来呻吟叫屈?你可以在宋辽两朝打听打听,除了你们两个,谁还能从我唐奕嘴里抠出下阙来?”
  他不这么说还好,这么一说,反倒君欣卓和萧巧哥脸色一下就拉了下来。
  “还好意思说,一首词送了两个人,当真无耻呢!”
  呃……
  唐奕一窘,当初一首《玉青案元夕》先送了君欣卓,说是给她写的。结果,从大辽临走之时,又送了萧巧哥。
  如今,二人朝夕相处,又怎会不知道他一词两用的丑事?
  唐奕尴尬地咧着嘴,“这次真的是看你的面子才写的,你要相信我!”
  萧巧哥低头调茶,嘴角上扬,露出一排贝齿。
  “狡辩!”
  唐奕不接,显然心虚。
  “不过,话说回来,你怎么知道我一定有下阙?就不怕我真的就只有那三句,对不下去,下不来台?”
  萧巧哥笑的更是灿烂,歪着脑袋得意道:“我就是知道!”
  “一个连大辽朝王爷的亏都不肯吃的人,怎么会让一个酸秀才比下去呢?”
  唐奕深以为意地点头,“这倒是真的。”
  君欣卓闻言又白了他一眼,插话道:“所以,大宋王爷的亏,你也肯定不会吃喽?那首《桃花庵歌》亦只是个开始吧?”
  好吧,唐奕让这两个女人给绕进去了。
  “君姐姐,你要注意了,可千万别跟巧哥学出个玲珑心思,女人还是笨一点儿比较好!”
  萧巧哥和君欣卓不接他的玩笑,反而凝重道:“我们是想劝唐哥哥的。”
  “劝我什么?”
  “不是来人传信了吗,那个贾昌朝已经上表认错,明言报你谋反之事有失偏颇。朝廷的调查现在也只是走个形势,贾昌朝更是请求自贬谢罪。这一劫没伤筋骨已经是万幸,唐哥哥为何不就此隐匿,静待时机呢?何必与那些龌龊之人斗气?”
  萧巧哥很清楚,唐奕是不能就这么就算了的。但是,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现在就暴起反击,都不是最好的时机。
  借着《桃花庵歌》扭转的名声,养精蓄锐,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姥姥!”
  唐奕瞪着牛眼,差点没蹦起来。
  “把我踩的狗屁不是,他说过去了,就过去了?做梦吧!”
  “既然他们已经开了头儿,那就别怪我玩的脏。小爷不说停,这事儿就没完!”
  ……
  唐奕现在别看被压的挺惨,但是,正应了那句老话,光脚不怕穿鞋的。
  心里这股邪火不撒出去,唐奕连觉都睡不好。
  就算不把赵允让烧成灰,也得把那些枝枝蔓蔓给他燎光。


第357章 民愤
  这几日,政事堂人心惶惶,谁都知道,刚回来没多久的贾相公应该是呆不长了,而何人继承这个副相的位子,才是各方所关心的。
  贾昌朝倒也看得开,整件事上,他就是个牺牲品,现在只不过是到了该走的时候了。
  罪己请放的折子已经递上去了,赵祯虽然还没批复,但也不过是在等刑部和大理寺那边出个结果,将整件事情定性之后,方能名正言顺地把他踢出中枢。
  那日与汝南王一会之后,他曾与汝南王又见过一面。
  对于这个即将失势的宰相,汝南王不但并无疏离,还特意询问他的意见,何人可接其职?
  贾昌朝沉吟良久,“韩琦吧!曾公亮太软,需要一个凌厉之人佐之。”
  汝南王暗暗点头,把韩琦这个三司使扶到参知政事的位子,其实并不难。放眼朝堂,文彦博下去只一年,庞籍还在西北主军,有资格接此高位的,也就一个韩琦了。
  ……
  富弼主理的三衙会审,此时却是不急了。
  还唐奕一个清白只是时间问题,只不过,这个“清白”无论怎么挽回,也是打了折扣的。
  民间风评倒还好说,唐奕此番最大的损失是官途自行封闭。就算谁都知道他是冤枉的,但是,官场法则如此,这个污点算是蹭上了,这辈子也洗不掉了。
  此时,不论赵祯也好,富弼也罢,亦或是赵允让、贾昌朝,所有人都以为这阵邪风算是过去了,所有人都在暗中较劲,安排“后事”。
  只有唐奕压着邪火,默然冷笑。
  “这事儿想就这么过去了?”
  “还真过不去!”
  就算满朝文武想过去,开封百姓也不能让他们就这么过去!
  一连十天的舆论引导,生生把唐疯子这个狂逆之徒,掰成了忠义两全、仗义疏财、为国为民的大宋良心。
  而一向在人们心中是贤臣良相的曾公亮、贾昌朝、韩琦、张尧佐等人,瞬间成了祸害忠良、扰乱朝纲、藏污纲垢的过街老鼠。
  百姓们可不管什么礼法、政治,百姓只认一个“理”字,而且还是情理的“理”。
  唐疯子纵然有逾越、狂妄之嫌,但这是事出有因,人家是为了救忠臣、护家将、鸣不平!
  这哪里有错?
  大宋不缺“愤青儿”,而且大宋的愤青儿们可不是后世那些只会当“键盘侠”的货色,他们发起疯来,那也不叫愤青儿,叫——民愤!
  ……
  富弼那边还没出结果,开封百姓们的舆论风潮就已经起来了。
  而且,谁也没想到,这阵风会这么大,这么猛!
  这一日,贾昌朝像往常一样,天不亮就起来,准备早朝列班。只不过,还没出家门,就差点被熏死过去。
  贾府门前臭气熏天,也不知是哪个泼皮无赖半夜在老贾门前泼了粪,门上更是让人大字涂刷:“奸佞小人、陷害忠良!”
  贾昌朝差点没晕过去,气的破口大骂:“谁?谁人坑害于人!?”
  “巡夜禁军是干什么吃的!?竟然有人在宰相门前生事?”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这是赤、裸、裸的羞辱!
  贾昌朝哪里忍得了?连误了早朝都不管了,派家仆直接去把当夜负责巡街的禁军管事叫来。
  贾相公就算不查出是谁干的,也要禁军给他个说法。
  可是,本以为叫来的最多是个禁军的营指挥,没想到,来的是王守忠这个殿直。
  而且,王守忠来了之后一点都不慌,还没等贾昌朝质问,自己就先开口了。
  “相公,急也没用,我殿前侍卫负责巡夜不假,可也做不到面面具到。总不能在各家朝官门前专门蹲守吧?”
  贾昌朝鼻子都气歪了,“你这是推卸责任,与我上殿找官家说理!”
  王守忠冷笑一声,“说理?贾相公还知道说理啊?不过,您要与某说理也得排队,现在还轮不到相公。”
  “你,你这是何意?”
  “唉!”王守忠一叹。“这可问不着某家了,倒要问问贾相公、曾相公、韩相公,还有张宣徽使,到底是哪里触到了民怨,一夜之间,竟都门前恶臭!”
  贾昌朝瞪着眼睛,满眼的不可置信。
  “曾、韩几家也被泼了粪?”
  “所以说,贾相要找我理论也得排队吗!”
  正说着,街面儿上早起的百姓越来越多,几个总角小童由门前蹦蹦跳跳地跑过去,一边跑,一边口中歌谣成诵,声闻街巷:
  假(贾)相公,黑心肠,陷害忠良命不长。
  真疯子,侠义郎,气死奸臣保朝堂!
  ……
  嘎~!
  贾昌朝眼前一黑,一头载倒在地上。
  这下,事情可大条了。
  若只是他一家被个泼皮恶心到了,抓来问罪就是。可,若是开封百姓自发而为之,那可就不是谁敢在他家门前泼粪,谁就要倒霉了,而是民怨已起,必有灾祸啊!
  贾昌朝在朝上玩的再脏,那也只限于朝堂。
  当今大宋,名节比官位、权势都要来得重要,这个时代的文人们还是“要脸的”。
  唐奕因一个“莫须有”的谋反之名,为什么就铁定进不了官场了?还不就是因为名节这个东西。
  至少在仁宗朝之前的大宋,名节是高于一切的,甚至是凌驾于理想、礼法之上的。
  想想杨业为了保住名节,宁愿赴死;想想寇准为了能以中书令置仕,宁愿低声下气地去求人;想想庆历君子党们为了洗刷一个谋逆之名,不得不放下理想,放下高位,被推入深渊……
  你就知道,名声这个东西,对于一个大宋朝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了。
  被人在门前泼了粪,还大骂奸佞小人,这要是传出去,贾昌朝就不用做人了。
  好吧,连总角小童都编出了歌谣,说明,已经传出去了。
  事实上,不光是贾昌朝、曾公亮、韩琦、张尧佐,凡是与这次倒唐之事有关的朝臣,那是一个都没跑了。
  一夜之间,开封民声四起、怨声载道,几位当朝宰相恶评如潮。
  别小看了百姓的力量,百姓不拥护宰相,这是“失德”、“失节”的大事,即使没有什么过错,也要自贬以证清白的。
  何况,这几位都不是什么干净的主儿呢?
  曾公亮首先坐不住了,民怨四起之后的第三天,就在早朝之上自辨清白,并上奏请求出朝。
  此时,贾昌朝已经从慌乱之中缓了过来,暗自庆幸自己跑的快,在民情有变之前就上请下放,也算挽回一点尊严。
  而韩琦一看,曾公亮都自请了,自己也就别做什么宰相的梦了,早点表态,兴许官家还能有所怜惜,留下他不贬。
  可惜……
  韩琦想多了!


第358章 体面
  汝南王府。
  此时赵允让和他的一众儿子们聚于一处,气氛凝重。
  “这个唐疯子是想抱着咱们同归于尽!”
  赵宗懿盛怒咆哮,“他这是不甘前程尽毁,想拉上贾昌朝等人垫背。”
  赵宗楚则阴森冷笑,“看来,还是记吃不记打,就该弄死这鸟厮,好一了百了!”
  “行了~~!”
  赵允让凝眉喝止。
  “临死反噬也属正常,只不过,咱们还是低估了唐子浩的手段。”
  赵允让万万没想到,唐奕玩了这么一手儿。
  本想走一个贾昌朝也就算了,可现在看来,曾公亮、韩琦等人也是留不住了。
  “无须慌张!”赵允让安抚几个儿子道。“让他一时之盛又能如何?”
  他还是坚信,只要折了唐奕,就算把曾、贾、韩、张等人都搭进去了,那也是值得的。
  久未出声的赵宗实闻言,语带埋怨地叹道:“早知有此一失,当初父王就不应心慈手软,一举除了唐子浩这后患,最坏也不过就是失了这几个重臣吧?”
  “唉!”赵允让也是一叹。
  谁能想到,这个唐疯子最后会来个“以彼之道,还之彼身”,把这盆脏水又泼了回来。
  说到底,还是赵允让看错了唐奕。
  大宋的文臣们输得起,恪守着君子言行,远谗修身,即使吃了亏,也就自认倒霉了。
  说句不好听的,狗咬你一口,你还能咬回去吗?
  可是他忘了,唐奕根本就不是一个君子。
  这货睚眦必报,整个儿就一泼皮无赖。狗咬他一口,他不但要咬回去,而且要多咬一口。
  “且让曾、韩等人也一并出京吧……”
  但愿保住最后一点名声,将来也有回来的一天。若是真跟着唐奕一起被彻底踩死,那才真的是损失惨重。
  ……
  赵允让想的挺好,各位涉及此事的相公们也是积极响应。
  能不响应吗?
  京城他们真是一天都呆不下去了。换了谁也受不住,天天有人往门前泼粪,上街听得满耳皆是骂声。
  大宋朝开国八十余载,还没有谁当宰相当到这个地步,让百姓骂的门都不敢出。可能,也就几十年后的蔡京可以和曾、贾几人拼一拼了。
  可是,想走?
  哪那么容易?
  唐奕的事儿把赵祯恶心得够呛,现在你们想拍拍屁股就走?
  等着吧!
  什么罪已、请辞、请出、下放的折子,赵祯是一律留中不发。
  在京中遭几天罪,当几天过街老鼠不是挺好?
  贾昌朝、曾公亮、韩琦等人的折子在赵祯那儿这一压就是半个多月,贾昌朝都快哭了。
  皇帝就算不乐意,起码做做样子,大家几驳几请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