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对辽使,不无轻蔑道:“我朝天家乃不世仁君,纵有无敌神军,却无穷兵奢武之意。”
  “去岁古北关下,若挥师北去,辽帝可堪一战乎?”
  言下之意更是露骨,意思是,我们仁慈,不但没打你,而且没急着再建神军,这是大宋仁慈,你别登鼻子上脸。
  辽使恭敬一礼,却是无话可说。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自然得给宋帝一个脸面。
  说白了,宋辽各驻使臣,大辽知道阎王营一直没重建不假。可是,大辽会不知道亲手打败他们的那一军阎王到底有多厉害?
  表面上看,辽使是在找事儿,是想给大宋难堪。实际上,这一场不光是大宋要给各国使臣看,大辽也需要这么一场阅兵来给各国使臣看。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大宋需要彰显军力,震慑四方。
  而大辽,也需要大宋彰显军力,来给自己找个理由——一个败的理由。
  ……
  其中道理不难理解。
  古北关那一战,大辽确实是败了。可是,被五千宋军打的二十万大军毫无还手之力,这事儿说出去就太丢人了。
  谁不得琢磨琢磨,当世武力第一的二十万契丹铁骑被五千人打蒙了,难道大辽已经腐朽如斯?
  ……
  要知道,辽朝也是大国,除了大宋,也有一堆的番属国和邻国,也需要国际地位和处理国际关系的。
  虽然丢了燕云国力有所减弱,可是契丹人终究是草原民族,根基尤在。耶律洪基也是一下子被唐奕给打醒了,卯着劲要报仇雪恨。
  所以,不光大宋需要安稳来推行国内改革,大辽也需要空间来积蓄力量。
  这个时候,就更不能被西夏、回纥、黑汗这些邻国看轻。
  他可以败给大宋,这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但是,却不能比其他小国再弱。
  这个事实却是需要重新证明的,否则大辽将永无宁日,就此沉沦。
  所以,辽使特意请求大宋安排这场阅兵。
  挑刺是假,真正的目的是让各国使臣也看看,大辽的二十万大军是怎么败的。
  不是我军太无能,而是敌人太凶残。
  在无力用武力与诸国证明这一点的现在,大辽只能退而求其次,借着大宋的强,来给自己找一个败的理由。
  而阎王营果然没让辽使失望,就这精气神儿,激动得辽使就差没大吼一声:
  你行你上,不行别逼逼!
  甚是恭敬地朝赵祯一礼,“南朝陛下实乃千古仁君,外臣明感五内!”
  “治下之军,更是海内无敌,我朝败的心悦诚服!”
  得,就这么一句话,不管是宋,还是辽,里子面子就都有了。
  ……
  赵祯甚为满意,这是一种默契,大家心照不宣。
  笑着令辽使平身,又转向一众使臣。
  “诸使可还满意?”
  西夏使节闻之,立马一个大礼及地,“大宋军威震天,实非我西夏小邦所能及也。”
  他也是有求大宋,哪敢说个不字?
  一众使臣也是躬身下拜:
  “天朝威仪,震慑海内!”
  赵祯闻呼更是激动,再看辽使。
  “辽臣既已满意,那请转告辽帝,宋辽两朝为兄弟之邦,虽有摩擦,然澶渊盟约尤在!”
  “当年,先帝能以渡世胸怀放辽军北归;今天,朕也可以不记前嫌,与辽朝再叙百年太平!”
  赵祯使了个心眼儿,特意提了一下澶渊之盟,后面还加了一句,那是先帝的胸怀广大,放了你们一马,可不是城下之盟。
  辽使听罢,满头黑线。
  这话他要是接了,那就等于把澶渊之盟重新定性了。
  这事说起来,根本就不怪大辽,是特么你们南朝自己人内斗。一句“城下之盟,岂可为荣”不但干掉了寇准,也让本来是赢了的一场战争,弄的好像很丢人一样。
  大辽自然是乐见其实,大加宣扬。
  现在又要我们辽朝帮你往回找补,真有种日了狗的感觉。
  可是,不答又能怎样?行势比人强,你卖了我们一个脸面,那就得还回去一个脸面。
  “宋皇仁达,外臣感激涕零。”
  “必将原话转达我朝陛下,想来我朝陛下也是认同的。”
  “不过……”
  辽使故意顿了一顿,这么大个事儿让宋人扯回去了,也得让大辽也捞点实惠吧?
  “不过,外臣尚有一请,不知道陛下能否成全?”
  赵祯微微一怔,心道,这辽使也不简单,开始谈条件了。
  “但说无妨。”
  辽使大喜,遂道:“我朝陛下自去岁亲见阎王营之威,甚是钦佩,回朝之后,常常忆起,哀叹恐无缘再见真容。”
  “所以……”
  “外臣斗胆,向陛下请一道旨意,准许我朝画师入阎王营一观。好做阎王军威图若干带回我朝,好一解我朝陛下思念之苦。”
  “这……”
  赵祯心说,让你看看也就算了,你还想画下来?
  辽使一见宋皇犹豫,立时急道:“陛下适才还说,两朝兄弟之邦,难道这么一点小小的心愿也不能满足我皇吗?”
  “好,好吧!”
  赵祯被架在那下不来,只得应下。
  一买一卖哪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想画就画吧,又无大碍。
  辽使闻之,狂喜过望:
  “谢陛下隆恩!”
  ……


第789章 猪队友文扒皮
  唐奕要是在这儿,又非得骂娘不可。
  这就是他说什么也不给大宋造炮的原因。
  什么好玩意到了他们手里,那也没有面子重要,反手就给你卖出去。
  还作阎王百态图若干,以解辽帝的思念之情?耶律洪基有那么骚情吗?
  画画是假,偷你的技术才是真的。
  阎王营那是大宋的杀手锏,放到后世,就是核武器一样的重要威慑力量。
  这不但拉出来给人看,还要拆开了给人看。
  拆开了看还不过瘾,怕人家忘了,还得画下来。
  脑残啊!
  得亏啊,得亏黑骑营至今没有重建,要是让辽人把铁甲重骑也学了去……
  以耶律洪基亲眼见识过黑骑营的威力,还有大辽马匹的供应量,就算砸锅卖铁,耶律洪基也得弄出几万铁浮屠,冲到古北关下和大宋再试吧试吧。
  ……
  ……
  阅兵结束,各国使臣散去。
  赵祯带着一众文武朝臣下了宣德楼,文扒皮这才逮到机会儿与赵祯低语。
  “陛下,不应该答应辽使的要求!”
  赵祯眉头微皱,“文爱卿的意思是,怕辽人窃取阎王营的战法,反过来对付大宋?”
  文彦博一听,嘿,你还知道啊!?
  “陛下既然知道,为何还答应他!?”
  “诶……”赵祯长叹一声。“朕自然是知道的。可是,与为澶渊正名相比,一个阎王营……”
  “陛下糊涂啊!”文扒皮一着急,连大不敬的话都冒出来了。
  “辽朝势弱,今日阅兵之请,本就有借势之意,可见辽人此时处境之艰!”
  “就算陛下不答应他的请求,臣料定他们也不敢再多生事端。”
  “这……”赵祯愣住了。
  仔细一想,好像真是这么个理儿。宣德楼上他一激动,竟一时不查,百秘一疏。
  “这可如何是好!?”
  本来,赵祯是认为,阎王营那点东西就算给辽人,他们也不一定学得去。毕竟阎王营厉害之处不在表面,主要还是唐奕那套独特的练兵之法,加上精良的装备。
  不说别的,单是锰钢这东西,辽朝是绝对炼不出来的。
  用一个营换澶渊正名,赵祯以为是赚了。
  可是,经文扒皮这么一说,又好像是赔了。
  赵祯有点纠结了。
  ……
  ……
  其实,这里不得不说,赵祯的心态变了,可惜视角却没跟上。
  他已经年近五十,不再年轻。
  人老了,不但要考虑生前,身后之事也越想越多。
  所谓心态,可能赵祯当了近三十年的皇帝,又经历了庆历大败。在他的内心,能守住祖宗基业不倒,就已经是万幸了。
  可是,突然冒出一个唐奕,突然再次点燃了大宋的改革之火,突然燕云回归宋土……
  一个守成之君,突然间功盖祖先,成了建功立业、开疆扩土的不世明君。
  单收复燕云这一条,就足以让赵祯在青史上位列宋皇之首。要是改革再成,中兴大宋,与唐宗汉武这种千古一帝比肩,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赵祯至少在内心,已经不把自己当成一个守成之君。
  他想要更多!
  说白了,有点开始好大喜功。
  今天在宣德楼上,要是他能借此一举为澶渊正名,那又必是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得不说,辽使也会挑时候,趁着老头儿一激动,还真就答应了。
  那又为什么说视角没跟上呢?
  因为,赵祯说到底还是那个赵祯。心态再变,但是骨子里还是个仁慈、谦虚的皇帝。
  再加上,多少年了,一直是辽强宋弱,突然变成了宋强辽弱,赵祯还没回过味来,下意识觉得占了便宜,总得给人家点好处,不然没法交待。
  他就没有强盗思维,压根就没想过不用给好处,强摘果子的事。
  “这……”赵祯一阵气短。“朕已经答应了,总不能……”
  意思是,我都说出去了,你总不能让我这个当皇帝的再收回来吧?
  “左右就是画几张画,随他去吧!”
  文彦博一听,登时脸色一拉。
  “陛下别忘了,这事儿要是癫王知道,可能又要想多了。”
  之前,派石全海、石全安护送唐奕那个庶子,文扒皮就是极力反对的。
  明明许多原本的汝南王系的官员已经开始摇摆不定,包括石家最近正是规规矩矩未有半点不妥。从那次魏国公逼宫就不难看出,石进武和贾昌朝一样,连面儿都没露。
  假以时日,慢慢争取,必然会有转机,何必呢?
  那个疯子唯一看重的就是一个“情”字,你何必使这种小手段招他烦?
  好嘛,这回又来!?
  要是让那疯子知道把阎王营又给卖了,你们这关系可就好不了喽。
  “陛下还是慎重些吧,癫王毕竟是陛下视若亲子的晚辈。”
  “呃……”赵祯还真听进去了。
  想起那个小疯子,赵祯心里还是有亏欠的。
  “爱卿有何高见?”
  赵祯知道,文彦博肯定有办法。不然光是反对,却要皇帝食言而肥,文扒皮才没那么笨,给自己找不自在。
  “依臣之见,陛下既然旨意已经下达,却是万难收回的。”
  一句话让赵祯安心不少,文卿果然是为朕着想的。
  “把阎王营送出京!”
  反正阎王营现在不是重建的时机,找个理由调出京去,让辽人摸不着,那就不算我们食言了吧?
  “送哪儿去!?”
  “哪儿都行,就是不能让辽人如愿!”文彦博越来越笃定。
  “阎王营的兵法绝不能让辽人学去!不然,以大辽的情况,必成我朝大患。”
  赵祯脸色一白,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诏百官福宁殿议事!”
  ……
  ……
  说起来,文彦博真是好心,可是好心却办了个坏事儿。
  一时心急,只想到把阎王营调走。可是,文相公也没想想,调哪儿去!?这才是一个大问题。
  而且,观澜系的官员对阎王营另眼相看不假,可是,汝南王系、魏国公一脉,包括满朝的中立文官,对阎王营可是没什么好感的。
  ……
  大宋朝还是文官的天下,代表着武人抬头的阎王营怎么可能被他们所喜?
  万民敬仰那是文臣的特权,他们恨不得阎王营永远消失在所有人眼前,还能让一帮军汉独得恩宠?
  所以,这回文扒皮学了一把欧阳永叔,做了一回猪队友。
  此事拿到百官面前一议,正中下怀。
  文扒皮哪里想到会捅了马蜂窝,恨不得抽自己的大嘴巴。
  这回倒好,赵祯没把癫王得罪到,不是全特么揽到自己身上来了?
  阎王营被派到了一个既是最前线,看上去绝对不会弱了威名,又是天高皇帝远,辽使就算拿着大宋的圣旨去也没用;还是有仗打,能彰显大宋军威,而且又能养老、躲清闲的绝佳去处——
  辽河口殖民营。
  ……


第790章 殿下回吧
  起初,文彦博是想以番戍的名义把阎王派出去转一圈。等辽使一走,再回来便是。
  但是,文彦博忽略了一点。或者说,他没想到这个官家一时失言,自己急心补救引出来的“小事儿”会有那么多人,有那么多的反应。
  说白了,多少人正眼巴巴盼着,找个由头把这群军汉轰出京去,省得碍眼。出去转一圈儿,显然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于是,一场汝南王系、魏国公一脉、观澜系,还有中立文官之间的乱战就此展开。
  出京,这是各方共识,无需多说。
  可是,去哪儿却是大有学问了。
  文彦博本意是寻防诸州,这样随时都可听调回京。
  可是,后来都不用别人反对,他自己都没好意思提。
  别说是声名大振的阎王营了,就算是普通禁军,如果没有平乱、戍边之职,也没有去各州寻守的,那是厢军干的事儿。
  听上去挺威风,可是这就和文官犯错被贬出京去是一个道理。
  阎王营功绩卓著,以贬黜的方式出京,是肯定不合适的。
  而赵祯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提出的方案是南下涯州。
  好吧,也是贬,不过唐奕那里正需人手,暂且过去帮忙,用时再召回来,也不失一个良策。
  可惜,除了观澜系的官员,没有一个同意的。
  汝王南系和魏国公自不用说,他们是必然反对,中立文官也不同意。
  一个异姓王,你给他那么多兵做甚?
  ……
  剩下的几个去处,一是西北边境,拒守西夏。
  这个方案,文官没意见,够远就行。
  观澜系也没意见,西夏现在老实的很,边境根本没有战事。若有召唤,随时可归。
  可是,魏国公一脉却是打死也不干了。
  西北是他的老巢,岂可让阎王营进驻?况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魏国公已经吃过一次阎王营的亏了,抵死不愿。
  那没办法了,赵祯也不想通济渠的事刚将了魏国公一军,紧接着再触动魏国公敏感的神经。
  况且,赵祯心里有一个更好的去处没说,只等朝臣们自己提出来。
  而大伙儿想来想去,也就只剩一个入燕云守备大辽了。
  其实,这才是赵祯乐见其成的。
  燕云有狄青的二十万精兵,正好借此时机,从中选拔优秀勇士,补充阎王营的兵源。
  对此,魏国公没意见,只要不去他的西北,爱去哪儿去哪儿;文官们也没意见,反正是出京,哪儿都一样,别回来就行。
  观澜系更没意见。
  可是,有一个人却提出了反对。
  王安石。
  王介甫只说了一句话:
  “宋辽边境陈兵二十万,如果再把大辽视作洪水猛兽的阎王营派去燕云边境。辽朝会怎么想?到时,燕云可能再无宁日!”
  赵祯吓了一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以阎王营对大辽的威慑力,把他们派到燕云,效果无异于再向燕云增兵二十万,大辽势必有所防范,很可能引起一轮军备竞赛。
  这是大宋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
  好好看了王安石一眼,对其的印象登时又好了不少。
  “可是……”赵祯也是一阵为难。“那当把阎王营派去何处?”
  总不能真让辽使里里外外把阎王营研究个遍吧?
  ……
  “启禀陛下,臣有两个去处。必无非议!”
  “……”
  不但赵祯无语,连一众朝臣也是无语。
  看把这位狂的,大伙儿这吵了这么半天一个去处也没定下来,你倒好,一下两个好去处。
  文彦博面子有点挂不住,把阎王营弄出京这个馊主意毕竟是他出的,他也没想出一个可以得到所有人认同的去处,这位一下就有两个去处,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介甫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他倒听听,到底是哪两个地方。
  王安石闻声恭敬答道:“莱州、辽河口!”
  嘎……
  文扒皮一下子噎住了,心说,还真他妈让他答上来了。
  只要略一思索,就知道,这两个地方还真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首先,莱州和辽河口这两个租界都是在大辽,够远,文臣、魏国公等人一定满意。
  其次,这两地的互市贸易都在观澜商合手里,观澜自己人当然欢迎自己人。
  再者,这里虽然深入辽地,却没有燕云这么敏感。毕竟是孤城,大辽可以放松很多。
  ……
  赵祯沉吟片刻,“那还是辽河口吧。”
  莱州的地理位置还是太突出,辽朝就算不疑有它,赵祯还不放心呢。
  说白了,宋辽可不是真兄弟,和平是当下两国都需要的。可是,谁也说不准哪天就打起来了。到那时候,阎王营孤军在外,会很危险。
  而辽河口则不同,那里就算宋辽开战,大辽都不一定能把手伸过去。
  这个地儿,名义上是大辽的领土,当年耶律洪基也是以大辽官方的名义把这块地租给了大宋。
  可是,实际上,辽河的入海口是在金五国部,也就是后世东北三省的正下方,周边也都是金五国的掌控之下。
  只不过,金五国名义上又是大辽的疆域,耶律洪基才有这个底气把人家的地许给了大宋。
  实际上,辽朝在这边儿根本就说不上话。敢越界一步,五国部的金蛮可不管是你是谁,就是干。
  他们默许了辽朝租借他们土地的事实,也不是因为附属大辽,完全是因为大宋贸易的直接受益人是他们金人。
  阎王营去了这里,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辽人想怎么着也不可能,实在是最好不过了。
  “那就这么定了吧。”赵祯最后拍板。“令阎王营权且调防辽河口。”
  “震慑金蛮,戍卫宋商!”
  ……
  ……
  海南,涯州。
  唐奕还不知道杨怀玉已被派去给他守商贸口岸去了。
  此时,咱们的癫王殿下正是野猪岛上。
  密林之中,一片树木藤蔓被砍伐的七零八落。显然是要开荒在此建设房舍。
  天近黄昏,黎族工人们正在收拾工具,准备下工吃饭。
  路过工地边缘,但见一雨布搭起的临时棚子里蹲着一青年汉子,眼巴巴地看着众人离去。
  这青年汉子衣着倒是不算寒酸,可是卖相可不太好。
  锦缎的褂子本是光鲜亮丽,可是由于多日没换洗的缘故,又是在野外,尽是泥污油垢。
  脸洗的挺干净,可是发髻却一看就是许多天没拆开过了,跟打了发油一样,都成坨了。
  炎达见了,不由靠了过去。
  “殿下,下工了,回吧。”
  心里还由衷地佩服这位王爷殿下,干起事儿来比他们黎人还卖力,自打上岛之后,就日夜守在工地,都没回过家。


第791章 无耻的家伙
  没错,窝棚里这个邋遢大王一般的青年汉子,正是咱们的癫王唐奕,唐子浩。
  他已经在岛上窝了六七天了,别说换衣服洗澡了,这位爷就根本没下过岛,那叫一个凄惨。
  对于炎达的好心提醒,唐奕吃味地抽了抽鼻子。
  “那什么,这岛上的工程不比新城,重要的紧,我得自己盯着点儿。”
  炎达闻声哭笑不得,天天盯着我们伐树开荒?
  “这还没开始建呢,殿下盯不盯有啥区别?”
  “还是回家好好洗个澡,歇息几日,等建出个模样,殿下再来盯着也不迟。”
  老汉就差没说,您这都有味儿了,还不回家啊。
  唐奕瞪时眼睛一立,“走走走,少管本王的闲事!”
  特么的,我不知道自己都臭了?我不想回家?
  可是,想到这里,唐奕登时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脚。
  老子也想回家,可是……
  可是特么的玩大了啊!
  ……
  ……
  这事儿一点都不难猜,这货用一段台词忽悠了三个洞房。
  你要是万无一失还好,结果被抓了个正着,那三位娘子不和他翻脸才怪?
  苦了堂堂癫王,在这孤岛上窝了六七天,特么都快生虱子了。
  骂走了炎达,唐奕又有点后悔了。
  这老汉憨了一点,可是他一走,连个憨的都没了,只留自己一人在岛上望着夕阳苦叹。
  “诶,人生啊,都是坎坷!”
  起身在窝棚边儿上抱过一捆柴火引燃,今夜吃饭、取暖可就都只望这一堆火了。
  “哟!!”
  “咱们癫王殿下怎么混的这么惨?身边儿怎么连个使唤的婢子都没有啊?”
  “可不?”又一个声音附和响起。“生个火都得自己动手。”
  唐奕回身一瞧,登时气不打一处来。
  “滚!”
  只一个字,就再不理会徐徐而来的两个人。
  “哟哟哟!”曹觉一阵怪叫。“瞅给癫王气的。”
  一旁的范纯礼则对唐奕道:“这你可怪不着我们兄弟,是吴相公发的话。”
  “清官难断家务事,让你自己处理,我们谁也不能收留你。”
  “呸!”唐奕狠淬了一口。“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少在我这儿晃荡!”
  要是没这帮贱人落井下石,他也不至于一堵气跑岛上来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