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观澜商合。
  如今的大宋,观澜商合已经算是锋芒毕露。魏国公也终于知道了这个看似给唐奕拉拢了将门,给他带来财富的商业巨擎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以商入政,这是前人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可是这个疯子居然办到了。华联仓储几乎控制着大宋一半以上的民生百货,观澜运力则是把大宋十成十的航运握在了手中。
  更不可思议的是,观澜商合居然拿到了大宋钱币发行的权力。
  这个近乎可怕的组织就像是悬在所有北方士族头上的鬼头刀,动一动就一定有人掉脑袋。
  ……
  第三,民学。
  这也是魏国公先于所有人认识到的一个可怕之处。
  民学,这个看似“大逆不道”,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东西,却在唐疯子几乎所有的方面默默地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观澜书院里,民学的学生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是上院儒生的老师。
  唐奕不在京中,则是由民学的两个叫胡林、马阳的童生教谕代替唐奕给儒生们上财税课、战略课,那是在唐奕身边熏陶了十年之下的铁杆。
  而观澜商合之中,从统筹数百家华联分铺的管事,到支配大宋应该印多少纸钞的高级账房,都是从民学里出来的神人。
  这些人虽然无官无职,可是手里的权力却是比绝大多数官员还大,掌管的力量更是让人无法想象。
  还有,远洋海外,带回玉米、番薯的海员是民学一手教出来的。
  当初把汝南王府打入深渊,变成一窝瘸子的根源,更是民学的孩子用半天时间查了三司十年的账簿才引出的祸根。
  而现在,魏国公手里的那堆有炮无药的废铁,也是民学的人在海南的一个叫野猪岛的小岛上鼓捣出来的。
  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民学,才是唐奕最厉害的一大杀器!
  ……
  ……
  观澜书院、观澜商合,还有观澜民学,能看清这三点,说明魏国公也算是个人物,最起码对付唐子浩,他知道从哪里下手了。
  不过,他首先想到的不是破坏,而是学习。
  事实上,他就算想破坏也破坏不了,你就说他能动哪一个吧?
  观澜书院?
  呵呵,先别说赵祯、范仲淹、王德用这些人他惹不惹得起,他要是敢对观澜书院下手,整个大宋的文士儒生都不能放过他。
  以观澜书院的仇恨值和威望,别说现在是赵祯当权,就算有朝一日他把赵祯弄下去,由他来执掌天下大权,他都不一定敢动观澜书院。
  那想办法把观澜商合搅合黄了?
  更是扯淡!观澜商合不来动他就不错了。
  远的不说,在他的老家西北,那是华联铺布署最薄弱的地方。可是华联的可怕依然不容小觑,分分钟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破坏就别想了,学习、模仿才是第一出路。用唐疯子的手段打败唐疯子,那才是唯一可行。
  那么问题又来了,学什么啊?
  学观澜书院?
  他没有范仲淹这批名儒重臣给他摇旗呐喊,况且观澜的名声那是实打实经过科举闯出来的,天下间不可能再有第二家书院能达到观澜的高度。
  学商合?
  魏国公自认没有唐奕赚钱的本事,更没有他在商业上那么多疯狂的想法。
  算来算去,只有一个民学尚有可为。
  这东西又花不了多少钱,况且民学所教授的东西并不是什么秘密,只不过在当下不被认可罢了。
  唐奕教什么,我就教什么呗,教材都可以从观澜民学里弄出来,那还有什么难的?
  所以,魏国公先所有人一步,在西北“悄悄的”办起了观澜民学之外大宋的第一家民学。
  老货的想法很正确,一切照着观澜民学来。
  就算培养不出能查三司账目的牛叉账房,那我培养点给我魏国公府管理财务的人才总行吧?
  就算培养不出能管观澜商合财权的大管事,那我放两个在身边防着观澜商合来坑我也可以吧?
  就算造不出火炮,那造点雷火也行……
  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定了,“西北反动民学”正式开门迎客。
  ……
  ……
  西北办民学的事情,在唐奕远征罗马走后不久就发生了。大约一年之后,也就是涯州玉米丰收的消息传回京师的时候,才被赵祯察觉。
  其实,作为官家在宋内唯一需要提防的人物,赵祯怎么可能不盯着他,魏国公这个事情做下了一年才被发现,已经算是晚的了。
  结果……也多亏了发现的晚,或者说叫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要是提前发现,这事可能还没什么,毕竟大家对民学都不重视,你爱办不办,与朝廷何干?
  可惜,也活该魏国公倒霉,正赶上贾相爷拿着涯州丰收的玉米、番薯专程跑到京城来显摆。
  于是,魏老国公……悲剧了,让贾相爷撞个正着。
  以贾相爷的德行,那还能放过魏国公?
  这老货不但一肚子坏水儿,不但深深地知道民学的重要性,而且他最恨的人就是魏国公和韩瘸子!!
  当初他老贾虎落平阳是谁踩的最狠?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既然遇上了,那就来一刀吧!
  ……
  ……
  经过是这样的:
  赵祯得知魏国公在西北开办民学,确实没当回事儿,但是心里还是有点拿不准,毕竟这两年魏国公很是老实,一直没起什么幺蛾子,突然学唐子浩弄什么民学……
  为保险起见,把富弼和文彦博叫到福宁殿来,议上一议。
  结果……
  富弼的看法是,有教无类。魏国公能办民学,不管怎么说对西北百姓都是有益无害的,没什么大不了。
  而文彦博则是从朝局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在大宋国内一片大好,可也尚需时日缓口气,四边虽无战事,但也是警钟高悬,这个时候没必要因为一个民学去撩拨魏国公。
  他既然挺老实,那就让他老实下去岂不更好?
  ……
  有这两位肱骨重臣表态,赵祯放心不少,提笔就在西北民学的密奏上面作了批注——留中待办。
  什么叫留中待办?
  就是,先放着,以后再说。
  可能会处理,但是更多的,可能是不处理。
  反正就是一个没有漏洞的废话,你怎么理解都行。
  ……
  办完了正事儿,赵祯也不能马上就赶文扒皮和富弼出去,把密奏放到一边,揉了揉眉心,有一句没一句的道:
  “那小子……来信了吗?”


第884章 挡刀
  “那小子来信了吗?”
  二人当然知道赵祯说的是谁,文彦博回奏道:“暂无。”
  “不过,两个月前癫王的奏报陛下也是看过的,一切都好,陛下不用替他多操心神。”
  赵祯点点头,算是认可文彦博的话,随之又摇了摇头。
  “大宋万里河山还不够他折腾,非去什么罗马……”
  文彦博接话,“其实……也挺好。”
  唐奕不在,大宋反倒挺顺溜,文扒皮巴不得唐奕不回来给他添堵呢。
  富弼听了文扒皮的话,却是一挑眉头。
  他可不是文彦博,和唐奕有那么多不愉快。他在燕云呆了好几年,太知道唐奕对大宋的重要性了。
  而且以富弼的德行,是不允许文相公用这种暗示性的语言来诋毁唐奕的。
  正要帮唐奕说几句公道话,这时,阎康躬身进到殿中,富弼只好把话又咽了回去。
  “启奏陛下,涯州知州贾昌朝求见。”
  赵祉闻听,面容一展,“快请贾卿进来。”
  那小子临走干的最大的一件好事就是拉拢了贾昌朝,这家伙一到涯州就像打了鸡血一般,捷报喜讯一个接一个,都快成赵祯的开心果儿了。
  这次回京,更是把玉米这等神奇农物带到了京城,赵祯怎么可能不喜欢。
  老贾一进来,先是行君臣之礼,之后,下巴一扬,都快够着房梁了。
  傲气冲冲的从怀里掏出札子,给文彦博气的啊,你特么牛什么啊!?就是仗着唐奕留下的好家底儿呗?
  特么就是把一头猪放到涯州,也不一定比你老贾干的差!
  ……
  可惜也只能是心里想想,贾相爷现在风头正盛,文相公也得暂避锋芒。
  只闻贾昌朝托着札子,语气欢快的能蹦起来。
  “启奏陛下!这是臣综合岭南各地的地理实情,包括涯州农垦兵团几年来的成效,拟的一份关于垦荒岭外、军制重组的奏折。”
  “请陛下过目!”
  嘎!!!
  文彦博差点没气晕过去,特么你也是当过相公的人啊!!你不知道奏折要先呈到政事堂,让我这个宰相过过目这种流程吗?
  当着老子的面面呈陛下,这是赤裸裸的“贪独!”
  ……
  那不废话吗!?
  贾相爷是什么善男信女吗?要走流程还有他老贾什么事儿,不全都是文富的功劳了?
  趁着这次进京,不搞点事情,他就不是贾昌朝了。
  ……
  而且,文相公在乎,赵祯不在乎啊,他巴不得贾和文顶牛呢!
  笑呵呵地看着老贾,客气道:“贾卿万里劳顿,怎么还如此操劳?”
  那边老贾可是一点不客气,“操劳是操劳了些,可是也属应当。”
  “据臣实测,岭外多荒,禁军多冗,单此一项,便可为朝廷补田千万亩,减军数十万,节费千万贯!!”
  “不可不操劳啊……”
  “哦!!!?”赵祯来了兴致。“快快呈上来,与朕一观!”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赵祯当然高兴。
  老贾也不迟疑,不等大监代劳,亲自托着札子上到近前,亲自交到赵祯手里,然后就站到那儿不回来了,一副伺候在圣侧的架势。
  如此一来,贾相爷在近,文彦博和富弼在远……
  孰亲孰疏,高下立判!
  ……
  富弼还好些,本就不争的性子,可文彦博哪受得了这个?
  这老货故意的,特么狗仗人势说的就是他!!要不是唐奕脑袋进水,把他弄涯州去,他有今天!?
  “贾相公……”强压怒火,皮笑肉不笑的开口。
  “陛下案头可都是机要密疏,相公还是避嫌的好!!!即使相公恪守臣德,不看不碰,可万一哪项泄露出……可是说不清的啊。”
  文扒皮这是在给老贾上眼药呢,他也近过官家的身,也到过御案之侧,谁脑袋有包啊,偷瞄不该瞄的密奏?
  那不是好奇心过重,那是好奇自己死的不够快!
  可是,有些话说和没说,做和没做,区别可是很大的。
  不说,谁也不当回事儿,可是说了,那就尴尬了。
  ……
  只是,文扒皮太高估贾相爷的节操了,这货不但看了,而且看了之后还不打算装在心里就算了!!!
  赵祯那边正在看老贾呈上来的札子,不想,猛然间,案边的贾相爷阴森森的突兀开口:
  “陛下要把西北民学之事留中待办?”
  ……
  赵祯拧着眉头看向贾昌朝,这老东西……讨厌呢?
  你还真看啊?
  ……
  可不真看吗?老贾自己都不当自己是什么好人,既然都站这儿了,既然御案上有现成的、展开的,都不用他刻意偷看的东西,那就不看白不看呗。
  只不过,原本老贾也打算看看就算了,有病才看完了还要发表意见呢。
  可是,好死不死奏报是说民学的,最后赵祯的批示还是什么“留中待办”……
  那贾相爷就忍不了了。
  ……
  作为一个吃过民学的亏,又尝过民学甜头的人,贾相爷应该是大宋除了唐奕之外,对民学最有发言权的人了吧!
  他太知道唐奕这个妖孽鼓捣出来的另一群妖孽有多大的能耐了。
  他们可以用半天的时间把三司十年的账簿刷了一个遍,更可以铸造火神炮这种无往不利的神兵。
  可以把民学里的东西活用到农事之中去,为玉米丰收出一把大力;还可以把涯州大小事务用他这个宰相都没见过的新方法做到最好、最效率。
  ……
  可以说,唐奕通过民学为贾昌朝打开了一扇门,一扇他从未见过,从未想过的,甚到可以称之为奇迹的未来之门。
  原来,当一个人摒弃旁支末节,放弃官欲的专攻一项学问,会迸发出那么大的能量。
  原来,这个世界可以是涯州那个样子。
  他甚至觉得,唐奕不是通过民学的手再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他是在通过民学颠覆这个世界!
  “陛下要把西北民学的事情留中待办?”
  贾相爷觉得这个时候他不能装傻了,得说点什么。
  只见赵祯皱着眉头,“贾卿这是……意欲……”
  后半句没说,可以理解为,“有不同意见?”;或者是,“意欲掺合你不该掺合的密奏?”
  贾昌朝当然听出赵祯语气之中的不悦,可是民学太重要了,他不能不管。
  “陛下,且恕臣直言,此事不可留中。”
  “哦?”到了这一步,赵祯也明白了,贾昌朝不打算退缩。
  只有两个可能让他如此反常:
  第一,贾昌朝这次回京就是来表现的。他太想表现了,连密奏之事也想掺一脚;
  第二,则是这个民学确实不应该被魏国公所得。
  放下手里的札子,缓缓靠回椅背。
  “贾卿不妨直言。”
  只见贾昌朝闻言,施以大礼告罪,随之肃然开口。
  出乎赵祯的意料,贾子明没有直入主题,而是绕到另一个问题上。
  “陛下留中不理,当是为有恐触动魏国公的敏感神经吧?”
  赵祯下意识看了看殿上的文彦博和富弼,随之一阵沉默。
  良久方道:“确有此意。”
  “那臣以为,陛下没有必要顾虑此事。”
  “为何?”
  “因为臣比陛下更了解魏国公,这个人……要是想阻挠朝廷,是不会因为陛下的留中不发而心存感激的。”
  贾昌朝言下之意,给魏国公留面子没用,他该给你使绊子还是会使绊子。
  这时,身后的文彦博发话了,“贾相公久不在京,可能不太了解,如今内外局势微妙,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小小民学与魏国公计较。”
  ……
  贾昌朝心中冷笑,“小小民学?那里面随便出来一个人都不比你这个宰相的分量轻,还小小?”
  可惜,这些话老贾只能放在心里,不能说出来。
  面上淡淡扬起嘴角,一改之前的傲然,恭敬的回身给文彦博作了个揖。
  “多谢宽夫提醒,老夫在涯州还真是不太清楚。”
  “不过……”话锋一转。
  “纵使有此掣肘,但也无妨吧?”
  文彦博眉头一皱,“什么意思?”老贾明显在吊大家的味口。
  “既然是掣肘,自然要小心为上。”
  “不对!!”贾昌朝摇头。“掣肘是因为怕魏国公反弹,进而生事。”
  “可是,要是能借此给予重重一击,那他就没有精力反弹,生事了……”
  “嗯???”殿上三人皆是一震,无不细思贾昌朝言下之意。
  赵祯则道:“贾卿似有妙计了吧?”
  “确有小计。”
  “说来听听。”
  “回禀陛下,民学在文官之中的名声可并不好啊!”
  “……”
  “!!!!”
  老贾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无论赵祯,还是文彦博皆是眼前一亮。
  之前,他们都在想是不是要阻止魏国公,倒是忽略了这一点,其实根本不用阻止啊!!
  只要把他密办民学的事儿散出去,那满朝文官还不骂死他?
  要知道,唐奕办民学文官们不敢吭声,可是魏国公要是敢办,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西北和河北两路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魏国公掌握着士族豪门!
  要是因为民学能让他们内部产生嫌隙,自是极好。
  ……
  此时此刻,连文彦博都不得不佩服贾相爷的阴险。
  “臣这就是去办!!”说着就要出殿行事。能给魏国公以重击,文彦博都恨不得亲自下场了。
  不想,老贾这边话还没说完呢,怎么能让文扒皮走?
  “文相公,等等。”
  叫住文彦博,老贾一回身,拱手弯腰。
  “老臣还想向陛下讨一道旨意。”
  “什么旨意?”
  贾昌朝诡异一笑,“魏国公倡学兴教,其心至忠……不管怎样,陛下也要封赏一二,才不失君慈圣德吧?”
  ……
  “噗!!!”
  文彦博那边直接喷了,这个贾昌朝太特么损了!!
  要是照着他这个路子来,那魏国公就算是黄泥掉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本来他私办民学,教些歪门邪道的东西就已经伤害了文官们的利益……
  到时候,文官们会把在唐奕那么压下来的怒气都撒在他那边,他就算想好好办民学都办不成,自有文官帮着收拾他。
  要是想闭门补救?
  呵呵……有官家圣赐在那摆着,他敢关门?
  只能硬挺着!!
  高,太特么高!
  ……
  ……
  此时,赵祯则是眯眼偷偷地看着贾昌朝……
  所以……他是想表现。
  这个判断让赵祯有些索然无味,原本应该因贾昌朝出得妙计而应有的喜悦也显得意致缺缺。
  贾昌朝能力是有的,可终究逃不开“功利”二字,已落下乘。
  ……
  而一案之隔的老贾自始至终脸上都挂着傲然与肃穆交织的神情,自始至终都刻意地避开着赵祯的眼神。
  那眼神……
  让他刺痛!
  让他……无地自容!!!
  ……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在赵祯的玩味,文彦博的错愕,还有贾相爷的沉默之中,富弼的高声唱喝把所有人都从自己的世界里拉了回来。
  赵祯有些意外,“富爱卿何奏?”
  这是皇帝与宰相之间的内议,可从来不需要这么正式的。
  只见富弼再施一礼,“启奏陛下,臣突发其想……”
  “何不……”
  “何不借此良机,把民学普及开来呢?”
  “普及!?”众人一惊,没想到一向老成的富彦国想法如此激进。
  “对!普及!!”
  富弼重重点头,“有魏国公在前面挡风挡雨,何不借机让民学遍地开花呢?”
  “用癫王的话说,哪怕是教出几个账房,那也是有用的,不是吗?”
  “……”
  “这,这不太可能吧?”赵祯有点不确定。“能教化百姓自然是好的,可是魏国公一家民学都是问题,普及全宋?有人还不闹出花来?”
  “可徐徐图之嘛!”
  富弼淡笑,“可令各州拣选儒生任教,教的还是大道学问,稍重数术,让百姓识字还是没人反对的。”
  “至于以后民学向何处去,则可慢慢谋划,先把框架立起来,总不是坏事。”
  ……
  赵祯沉默了,富弼的提议很有道理。
  “不妨一试?”
  下首三人齐齐施礼回话:
  “不妨一试!”
  “不妨一试!”
  “不妨一试!”
  ……
  ……
  文富贾三人从福宁殿出来,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
  文彦博心急火燎的要去给魏国公使坏,脚下也是急了点。
  借着这个机会,贾昌朝开口道:“富相公,请留步!”
  富弼顿身回首,脸上还是挂着温和的笑意,“怎么?子明兄,有事?”
  贾昌朝没说话,无声看向文彦博。
  文扒皮当然听见二人的说话,只不过这点眼力见儿文扒皮还是有的,显然老贾不想他在场。识趣的脚下再紧几步,转眼消失在廊道之内。
  此时,青砖亮瓦的宫道上就剩下贾昌朝和富弼二人,面对慈眉善目的富弼,老贾猛的一抖衣袖,躬身大礼。
  “请受昌朝一拜!!”
  富弼见状,既无客气,也无得意,只是嘴角笑意更浓。
  同样抖袖大礼一揖到地,“子明当受弼一拜才对。”
  礼罢起身,却见同时直腰的贾昌朝老目微红,隐有泪意。
  “想不到,在这京师之中,朝堂之上,还有人知道老夫非奸猾小人!”
  富弼长叹:“子明不容易……”
  此句一出,老贾瞬间控制不住,抿唇仰头,不让泪水流下。
  有些哽咽道:“老夫领这盆脏水,总比癫王来领要好些……”
  ……
  ……
  此时此刻,若有旁人在场,一定被这两个老头儿弄的迷迷糊糊:
  这是干嘛呢?一句也听不懂不说,还哭上了。
  ……
  也只有唐奕在这里才会明白,老贾这一次……
  够义气!
  够爷们!
  ……
  自打贾昌朝看到那封密奏,他就决定要做点什么,他知道民学的重要性,他必须开口不让那封密奏留中。
  可是,自始至终,贾相爷没说民学一个字的好,也没说一句民学重要不可以让魏国公染指。
  为什么?
  可以说,贾相爷选了一条最最欠妥的谈话方式。民学的问题虽然解决了,可是同时也让赵祯对他生出了反感,以为贾昌朝在极力表现。
  这对老贾个人来说有点得不偿失,甚至综合老贾从前是汝南王旧臣的身,还有他现在远发涯州的处境,这份反感几乎可以说是致命的。
  那他为什么还这么做?
  因为他在保唐奕,在保唐奕和赵祯刚刚回暖的父子之情!
  如果他实话实说,列举一堆民学的重要性,力劝官家阻止魏国公办民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