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特么就算吴育不亲自来接,也得派个人来吧?
  礼数何在??
  情义何在??
  富相公面上有点挂不住了……
  让人家给无视了。
  ……


第932章 涯州你好
  看在上个月苍十万更了十四万的分儿上,这个月就别催更了。
  让我缓缓!保持一天四千可好?
  知道你们急,我看着也急!!
  还有就是,明天可能……
  唉!
  ……
  堂堂大宋宰相,虽说是贬到涯州来的,但是特么也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啊!
  富弼确实为人忠厚,可是连个接船的人都没有,有点说不过去。
  富相公涨红着脸又等了半天,连个穿官袍的都没看见,倒是有几个衙门里的差役从身边走来走去。
  可显然也不是来接富相公的,而是在码头维持秩序的。
  得……
  看来是没戏了。
  富弼心说,吴春卿不来接他,那他就自己去呗,倒要看看,吴老头儿见了他是怎样的说辞!
  逮过一个衙差,富弼还算客气,“敢问差官,府衙怎么走?”
  差役正忙着,不过见问路的老人家面相不俗,不是读书人,就是大贵之家出身,且问的是府衙,也不敢怠慢。
  恭敬回道:“进城沿主街一直走到头,即是府衙所在。”
  “不过,老伯赶的不巧,今日府衙那边应该是没什么人。”
  “若是报案,或者找人,怕是要落空了。”
  “嗯?”富弼眉头一皱,心说,这么大个城池府衙居然没什么人??
  登时责任感就往上涌,暗责一声:吴春卿到底是怎么干事的!?
  立马板起脸色,“吴育现在何处?”
  衙差一怔,更加确信这位爷来头不小,竟可直呼吴相公的名讳。
  “吴相公此时正在码头东面。”
  好吧,一听吴育也在码头,还特么不来接人,富弼更是恼火,不等衙差说完,调身就走,摸准方向,朝东面行去。
  ……
  ……
  还好,码头虽然人多,可是吴育所在并不难找。
  因为,前面码头已经被官兵给围起来了,一看就知道吴相公在此。
  富弼先是远远看着,冷哼一声,吴老头儿架子还挺大,见带着官兵维持秩序之人他也认识,便背起双手,四平八稳的行了过去。
  “咳咳!!”到了近前,清咳两声。“吴育何在?”
  领头那人正在指挥官兵别让百姓靠近东码头,本就焦头烂额,耳边突兀的一声,令其更是烦躁。
  “吴相公忙着呢,没空搭……”
  话只说了一半儿,就见富相公一脸严肃的站在他跟前。
  “哎呦喂,您老来了啊!”
  范纯礼一声怪叫,转的那叫一个快。
  “您瞅瞅这事儿弄的,还说一会儿这边完了,就派船去外海接您呢。”
  富弼脸色一黑,心中吐槽,你们还知道老夫要来啊!
  嘴上也不忘揶揄,“臭小子,越来越没规矩,回头告与汝父,看范公如何收拾你!”
  “嘿嘿……”范纯礼贱贱的笑着。“富相公哪是那种人呢?从小到大,就您老最善,最疼咱了。”
  富弼闻之也是笑了起了。
  许是自己太过刻板,就偏爱那些活泼的孩子,这批小辈之中,富弼最喜欢的还真就是范纯礼。
  笑骂一声,“端是贫嘴。”
  随之又转入正题,“吴育人呢?你们这是……”
  “哦……”范纯礼这才想起还没通知吴相公,富相公到了。
  “吴相公在那边正忙,您……”
  话没说完,却是跑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人没到,脆生生的声音却是先到了。
  “三哥快来,要开始了!”
  好像根本没主意到范纯礼身边的富弼,玉手一探,很自然的拉起范纯礼就走,根本不顾什么男女有别。
  范老三促不及防,只得顺着少女的劲头儿往前走。
  “秀秀,你慢点。”
  又觉怠慢了富弼,回头招呼,“您老随我来。”
  玩味的看着二人,富弼心说,这应该就是贾子明的女儿贾秀秀了吧?
  看着二人如胶似漆,竟生出一股恶趣味来……
  这要是传回京城……
  估计范老爷和贾相爷,有得吵喽。
  ……
  也不觉不妥,迈步跟着二人朝里走。
  虽然刚到,可是所见所闻让富弼也看出来了,涯州遍地黎侬,民风开放,与中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没走多远,就见一大群人围在一处,尽是熟人。
  有老贾家里的六公子,有观澜民学的一众面孔,还有治河功臣沈存中。
  当然……还有吴育。
  此时,吴春卿正撅在一张桌案之前,一门心思的盯着面前的一个怪东西。
  不等,范纯礼开口,富弼己因怠慢之气而清咳两声,只等吴育回头,看看这老货是何表情。
  可是……
  富相公又被无视了。
  吴育根本没听见,还盯着民学的年轻人们摆弄着桌上的东西。
  富弼这个臊啊,连范纯礼都看不下了,凑到吴育身边,“吴相公……富相公到了。”
  “嗯……”
  嗯……??富弼心说,什么叫“嗯”!?
  范纯礼又道:“已经上岸了……”
  “先送富相公回宅歇息……”
  “……”
  “就在您身后呢。”
  “哦??”吴育终于回魂儿了,回头一看,真是富弼。
  结果蹦出一句:“且先等会儿,忙着呢。”
  “……”
  “……”
  富弼这个气啊,心说,吴春卿啊,吴春卿,越活越回去了!
  他哪里知道,吴育现在别说是接富弼了,如若把富弼扔海里眼前这物件就能成功,吴老头儿会毫不犹豫的一脚把富彦国踹下海。
  因为,正如唐奕所说,眼前的这个东西,不但倾注了观澜民学相当一部分人的十几年心血。而且真的是能改变时代的好东西。
  它叫……
  有线电报!!
  ……
  ……
  没错。
  就是这么个说难不难,说简单,却也难之又难的东西!!
  有唐奕的理论基础,有线电报就不难,无外乎,电能、铜线、电磁感应器,三样儿东西就能造出有线电报。
  但是,就是这看似最简单的三样东西,整整难了民学的人十几年的时间。
  电能。
  好说,后世的人几乎都知道,切割磁力线可以产生电子流动。
  可是,要说明白这个道理,要搞懂正负极,甚至直流还是交流,就浪费了唐奕相当长的时间。
  铜线。
  也好说,大宋解放了金属货币,发行纸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铜金属的稀有程度。
  而用铜来拉丝制线,自古就有,且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规模的制造也非难事。
  但是,绝缘又成了问题。在橡胶没有应用之前,根本没有适合应用的绝缘外皮。
  其实橡胶也不行,因为其特性不耐高温,且易老化,但是作为导线的基本要求还是够了。民学的人只能是先用着,以后再继续寻找替代品。
  还有就是电磁感应器。
  名字听起来高大尚,其实就是最最基本的电阻继电器。
  在后世,只要是见过实物,有资源,连初中生都成造出有线电台,而且是声波接收的那种“高级货”。
  但是,这里是大宋。
  唐奕懂原理,但也不是专业。他把基础教下去,之后的事就只能靠民学的人自己一点点去摸索,去创造。
  唐奕只是一个“1”,后面一直到“10”都是民学的孩子们没日没夜的一点一点累积出来的。
  ……
  ……
  此时此刻,摆在吴育面前的,就是一个最最简陋、最最低级的“接收机”。而一根五里长,裹着橡胶外皮的铜线,则是连接着大海深处的野猪岛。
  在那里,同样是最简陋、最低级的一台单点、单向发报机正在待命。
  几个观澜民学出身的年轻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阳光地里的日晷,只等约定的时辰一到……
  “可以了……开机……”
  “发报!!”
  当阴影正好指向申时之时,韩久久娇躯一振,下令开机。
  滴……
  滴滴滴……
  十一世纪,人类的第一道电波向大海对面的涯州城,传播开去!!
  电报很简单……
  只有四个字:
  涯州……你好。
  ……
  ……
  “来了!!!”
  海对面的吴育,看见接收机上的划针剧烈的晃动起来,忍不住失态大叫。
  “快!!快!!”
  “快记录!!”
  不用吴相公提醒,沈括已经等不及的按照划针在纸面上划下的轨迹奋笔疾书,记录下每一个细节。
  “点……划……划……点。”
  整个人专注至极!!
  ……
  旁边的富弼都看傻了,这帮人疯了不成?
  一时之间也忘了与吴育计较,靠到其身旁。
  “这是做甚??”
  “别添乱!!”吴老头一点都不客气。
  现在哪有心思管富弼?接收机确实动了,可是在沈括没有彻底破译之前,谁也拿不准那律动的划针之下到底是乱码,还是野猪岛上的人为发报。
  “且等存中的结果。”
  富弼不说话了,心里却打定主意,要和吴育绝交!
  另一边。
  划针终于停了下来,沈括又把记录下来的简单“点划”,按顺序,几个一组,翻译成数字。
  数字又是四数一组……记录下来,随后便开始翻找身边的《广韵》。
  富弼好奇又撇了一眼,鼓捣到现在,只剩四组,十六个数字……
  而吴育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儿,抢前两步:
  “是什么??”
  沈括缓缓抬头,全身都在颤抖。
  “涯州!!!你、好!”
  “当真?”
  吴育亦是激动莫名。
  “真的是……涯州你好??”
  “千真万确!!”沈括大吼。“我们成功了!!”
  “好!!好!!好!!”
  吴育握着拳头,重挥三下连叫三好。
  “快!!速将喜讯报知京师!!”
  “让唐子浩出钱,老夫这回要扯一条从涯州到琼州的线路,看看两百里外能不能有此效果。”
  富弼在一旁,不但听的呆呆傻傻,看也看傻了。
  看着沈括手里那四个字,老相公脑袋里冒出一堆问号。
  “这……这是何物??”
  特么大铁盒子会说话了?
  吴育心情大好,终于有工夫搭理搭理富相公了。
  一脸得瑟,指着桌上之物道:“此为‘电报’,神奇无比!”
  “电报?”富弼不懂。“何为电报?”
  只见吴育一脸的嫌弃,“电就是电,报就是报!!什么叫何为电报?”
  “电??什么是电?天雷闪电??”
  “对!!”吴育点头。“就是闪电!不过……”
  “电报所用之闪电乃人力所及,非是天赠。”
  人力都能造出闪电了?富相公一脸的发懵。
  只闻吴育继续道:“不是这铁盒会说话。”
  “而是……”
  神密一笑,凑到富弼耳边,“知道这声‘涯州你好’是从哪里来的吗?”
  “哪里?”
  “那里!!”吴育一指海面,远处隐约可见的野猪岛。“从数里之外,由同样这么一个铁盒子而来!”
  “啊!?真的假的?”
  富相公此时就如同一个好奇宝宝,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
  这也太荒诞了吧??
  在这个出门靠走,治安靠狗,通信靠吼的时代,纵使富相公满腹经纶,也无法理解吴育口中那玄之又玄的东西。
  不过,等富弼终于听明白,电报到底是何物之后。他也震惊了。
  千里传讯,瞬息而至!!
  这是只有神怪故事里才有仙法,居然被大宋弄出来了。
  老相公简直无法想象,民学的年轻人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涯州你好……
  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四个字,却重于万斤,绝对不辜负改变天下这个名头。
  很简单的道理,且不说这千里传讯在别处会是何应用。
  单单是国防政务,联通诸州,就已经足够改变大宋的很多东西。
  打个比方。
  如果早有电报,那么……
  军事的指挥周期将变得无限短,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王安石那份假旨刚出京,唐奕就可通过电报知晓一切,他可以从容的一路北上。
  如果早有电报,大辽资助五国部的情报一经得到,大宋就可以急电辽河口加以防范,可能阎王营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如果早有电报,狄汉臣可以就坐在开封的枢密院里指挥燕云之战,甚至南疆军务亦可由他一人掌控。
  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之中,把通讯周期从几天,十几天,甚至几个月,缩短到一瞬间……这种优势将是颠覆性的!!
  包括大宋政务,各州各府有何急务,一封电报,马上朝廷就能作出反应。
  那是什么效果?
  富相公终于明白吴育为什么撇下他了……
  ……
  “涯州……你好!!”
  这四字之重,确实比他富弼要重得多得多。


第933章 亲爹见后娘
  其实,富弼只想到了一小部分。
  电报的出现,除了其本身的应用会给大宋带来好处之外,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
  如果换了唐奕在此,让他亲眼看见大宋的有线电报问世,他可能比富弼、吴育还要激动,还要兴奋。
  因为他知道什么是蝴蝶效应,知道什么是科技爆炸,今天的一小步,可能带动的就是文明的一大步。
  或许,在后世人的眼中,一个小小的有线电报不但落后了,且弊端重重,但是……
  唐奕清楚的记得,人类从有线电报到有了无线电报的概念,只是转瞬之间的事情。无线电报的问世,也只比有线晚了一点点而已。
  而从有线电报到电话,也只用了不到三十年的光景。
  科学一旦被撬开了口子,那谁也不知道它到底能跑多快。
  这就好像纺织业,一旦引入资本,那纺织业的发展就是不可逆转的了。
  从原始的单槌纺车到多槌纺机,从人力到水利,直到电力,也只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
  科技的爆发,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天才、一个契机。
  如今,基础唐奕已经打下来了,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契机。
  这就好像,一台发动机只需要一个火花就可爆发澎湃的动力,而唐奕,则是那闪出火花的一个小小火花塞。
  他只需要引导,做出一个“1”,后面的10、100,甚至是一万,自然而然就会有人去做。
  ……
  有线电报的问世就是这个“1”,这和火炮不同。
  直到现在,唐奕也不敢把火炮配发全军,只应用于涯州军。
  但是,电报,他可以大大方方的拿出来与人分享。
  当世人享受到了它的便利,不满足于它的功能,那么……
  进一步的发展更先进便捷的电报,乃至电话、广播、电视,也就随之而来了。
  ……
  只可惜,唐奕现在不在涯州,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得知这个喜讯。而他错过的好消息,还远不止这一个。
  就在富弼抵达涯州的几乎同一时间,大宋第一位宣政使王韶也到了辽河口。
  而王韶受到的待遇,好巧不巧,几乎和富相公如出一辄。
  王大宣政使此时怔怔的站在辽河口的码头上,也是一脸懵逼。
  同样的,王大宣政也被晾在这儿了……
  没人接船!
  王韶也是日了狗了,心里面把杨怀玉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个遍。
  他娘的,怎么说也是认识,一起喝过酒,一起嫖过娼……
  好歹你来接接我,是不是?
  就算你对朝廷给你派监军再不满意,那也别拿老子撒气不是?
  这个下马威……
  端是恶心!!
  ……
  ……
  没办法,吐槽归吐槽,既然没人来接,那王宣政自己腿儿去总行了吧?
  辽河口此时百废待兴,到处都在重建,到处长的都一个样儿,王韶问了八回路,绕了三四圈,终于找到了军营所在。
  正想着见了杨怀玉怎么奚落一番这个小心眼的憨货,迈步进营……
  空的!!
  王韶傻眼了。
  特么人呢?
  把厢营翻了个遍,终于在火房里找到几个新兵蛋子。
  “阎王营呢?杨怀玉呢?”
  这些新兵都是从民间选上来的,见了王韶还是一脸的不待见。
  “你谁啊?是你该问的吗?”
  王韶也不磨叽,把任命文牒往众人面前一拍。
  “说!人呢!?”
  大伙儿一看,得,遇上硬茬子了。
  言语一个急转弯,要多恭敬有多恭敬。
  “回宣政的话,杨将军他……”
  “他带军出征了……”
  “什么?”王韶心跳都漏了一拍。
  新的阎王营成军不过三个月,这其中还有一个月是在往辽河口赶路,他就敢带兵出征?这不是胡闹吗??
  “去哪儿了??”
  “打……打辽阳。”
  嗡!!王韶脑袋一下就炸了。
  杨怀玉胆子是真大,还不是小打小闹,居然是辽阳。
  也顾不得问到底是打辽阳的辽人,还是围困辽阳的金人。
  “营中可还有马匹?”
  “有!!”
  “备马!”
  说着话,扔下行囊,三尺青锋一背,骑上快马就要去辽阳。
  可是,出了营门,王韶就抓瞎了,特么辽阳在哪儿啊?
  没办法,回营又要了一匹马,然后到城里转了半天,终于寻到一个认得路,又懂骑术的脚夫。重金相请,直奔辽阳的方向杀了过去。
  ……
  ……
  辽阳说远不远,两百六十里路,王韶不惜马力,全力急奔,一日便达。
  还算幸运,这一路之上未遇险情。
  到了距离辽阳尚有二十里的野地,就远远的看见大宋旌旗烈烈招展,却是一头扎到阎王营的营阵里来了。
  多给向导银钱,打发其回辽河口,王韶这才解下背后长剑,抓在手里,一夹马腹,向营门行去。
  守营的官兵见单骑而来且是个宋人,稍有松懈,但也不忘拦下盘查。
  一听是新来的宣政使,立马报于营帅。
  不多时,杨怀玉、曹觉,还有曹满江等人齐齐迎了出来,见真的是王子纯,皆是大喜相迎,唯独杨怀玉不见笑脸。
  “子纯初入北境,不在辽河口好好呆着,跑这里来做甚?”
  王韶眼神一眯,心中怒气更盛。
  但是,这是在外面,兵将皆在身侧,他得给杨怀玉留个面子。
  难压火气,缓声道:“韶为阎王营的宣政使,自然要与将军同进退。”
  “嗯。”杨怀玉点了点头。不得不说,王韶这话听着顺耳。
  也不好再多刁难,让出位置。
  “请……”
  “帐中说话!!”
  王韶不动声色,随众人入帐。
  到了帐中,只剩曹觉、曹满江这些自己人,王韶终于不用装了,眼睛一立,直接就炸了。
  一声暴喝:
  “你个狗日的杨老二,装他妈什么大尾巴狼!!”
  杨怀玉一愣,这才明白,王子纯在外面是有意给他留面子,可是嘴上却不肯认怂。
  “吼他妈什么吼!?怎地?老子怠慢你了?”
  “怠慢??”王韶冷哼一声。“你记住了,我王韶不是来给你当小媳妇的!受不得你那鸟气!!”
  曹觉和曹满江对视一眼,皆是一脸的无奈。
  这才刚见面儿两人就掐起来了,以后还有好?
  “都少说两句!”曹满江出声劝慰。“都是七尺汉子,有话说,有屁放!”
  “真有不慕,当面锣对面鼓的说清楚便是。”
  言下之意,曹满江觉得杨怀玉这回有点小心眼儿了。
  而王韶这边闻之,虽然曹满江的话说到他心里去了,可是老曹毕竟是他书院时的教谕,不好拨了面子,只得把狠话都咽了下去,只恶狠狠地瞪着杨怀玉。
  而另一边的杨怀玉,其实也知道自己有点混蛋,起码营门前说的话就不太合适,况且……
  是个人都知道,他这是故意挑这个时间出兵,想把王韶晾一边儿。
  可是……
  他也是没办法,这涉及到将来谁在阎王营里说了算的问题,容不得杨二哥不小心眼儿。
  略有局促,可是嘴上还不认怂。
  “咱们丑话说在前面,老子管军事,宣政使管生活。”
  “各干各的,谁也别耽误谁!”
  “你当我愿意管你!?”
  王韶不屑一顾,“但是,你不能为了报仇瞎搞!”
  指着帐外,“这是怎么回事?”
  “杨老二,你行了啊!刚拉起来两个多月的阎王营就敢打辽阳城?”
  “万一出事儿了怎么办?”
  “你输得起吗?阎王营输得起吗?”
  哪成想,杨怀玉不听还好,听完之后,跟逮着什么大把柄似的,指着王韶,却是看向曹满江。
  “瞅瞅,瞅瞅!!”
  “我说什么来着??”
  “这帮喝墨水的,有一头算一头,都特么得指手画脚!”
  “杨怀玉!!”王韶暴喝一声。“你别混淆视听!”
  “平时我可以听你的,但是,这关系到阎王营的生死,绝不能由着你的性子来!”
  杨怀玉烦躁的一甩胳膊,“老子是营头,你管不着。”
  “行了行了……”曹满江被这两人吵的脑仁疼。
  这回却是看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