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宋-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自范希文的手笔?
第123章 观澜书院(二)
文圣石上的铭文着实惊到了一众朝臣,更有甚者看的通身大汗,好不畅快!
寥寥几言,不但道出了观澜书院治学之本,也道出了范希文立志之远,更道出了天下仕子尊圣学儒之志!
陈执中凝视文圣石,良久方道:“观澜书院,凭此四句,名垂千古矣!”
范仲淹飒然一笑:
“昭誉过讲了,四句狂心之言,当不起如此高的评价。”
“不过,此石立于此,纵使希文罹于当下,若有后来人观此石而继其志,希文九泉之下,亦能含笑矣。”
范仲淹明为谦虚,但言语之间也不难看出,他对这铭文还是极为满意的。
陈执中郑重道:“范公要好好活着,为大宋活着,纵不在朝,亦为大宋之福也。”
人生最大的光荣,不是追随者的崇拜,而是敌对者的赞美!
能让陈执中说出这样的话,即使范仲淹也有些脸色潮红,心潮激荡。
……
赵祯此时插话道:“范卿此句,可为天下仕人之楷模。”
不想,范仲淹闻言一乐,“陛下误会了,此四言却非希文之作。”
“哦?”
不光赵祯,所有人都是一疑,不是范希文?难道是尹洙,又或是杜衍?
但见,范仲淹转身一指,众人随着范仲淹所指看去……
“这四句乃劣徒唐子浩碰巧偶得之作,让诸位见笑了。”
“……”
唐奕被大伙盯着,脸红得像猴屁股。
心中默念:小张同志啊,不是兄弟不仗义,实在是这四句太特么合适了,不拿来用一下真对不起观澜书院,更对不起那块文圣石啊……大不了将来若有缘得见,兄弟补偿于你就是!
陈执中愣愣地看了唐奕半晌,又转头再看文圣石……
心道:这就是那个狂生半阙郎?这就是那个唐疯子?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少年?可以让京上巨富低头,也可以建出这样一所别致书院。可以当街如泼皮大骂,又可以写出这等豪迈千古的句子……
只见文圣石上赫然写着:
观澜院训——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往这里一立,只要观澜书院不出大的偏差,不难想像,必成为大宋一处文教圣地。
陈执中冥思之时,吴育却在暗暗撇嘴。
扫了一眼唐子浩和他身边站的那几位不禁暗笑。
纵使范希文志比天高,观澜书院名儒云集,目前来看,也只能教一教这帮纨绔了,看看唐子浩身边站的都是什么人……
丁度家的那个混蛋小子,庞籍家的惹祸精,唐介家的老幺,还有范希文自己的那个不学无术的范纯礼,再加上一个‘唐疯子’,也够范希文头疼的了。
而且他还知道,宋庠今天特意把他儿子带过来,显然是另有所图的。
呵呵,在成为文教圣地之前,先成了纨绔窝子却是真的。
……
赵祯在文圣石前驻足良久,连连称赞,最后还是李秉臣低声提醒,才恍然一悟,在范仲淹的引领之下,迈步向望河坡上行去。
望河坡本来就是曹家避暑之地,便道、林木都还算讲究,赵祯看得颇为赏心悦目,一边走,一边听范仲淹介绍。
一进山门,就能看见掩映在林间的一片屋舍,是为‘观澜民学’。
再往上走,有观澜亭、寒学廊道、鸟语林、洗笔书斋等景致散落道边,靠近观澜书院主体建筑群的地方,则是学舍和食舍。
范仲淹解释道,此为书院学子住宿、餐食所设,以后观澜主旨还要面向寒门弟子招生,书院会为他们创造最好的治学环境。
赵祯连连点头,却不由心中苦笑,朝廷也不是没有免费的义学,范仲淹年轻时就读的应天书院就是义学,不收学费。但朝廷也只能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和学习需要,可不敢把一所义学建得如此繁花似锦。
这事儿也就范希文玩得起,只因他有一个运财童子的学生。
上到山腰,眼前就满是别致楼阁,错落景致。
这回不光是赵祯,连随驾众臣都暗暗吃惊,这哪里有什么义学?当真是大宋第一的园林啊!
赵祯缓步前行,吃味地咂巴着嘴,“范卿……端是福气……”
呃……范仲淹当然听出,皇帝陛下这话里可是酸气十足。
但他也没办法,谁让这片园子太拉仇恨了呢?就连一向不喜享乐的自己,在第一次看到园子落成之时,也是着实心里美了好几天。
尹洙看到观澜建成之时说过一句话,正好适合赵祯现在的心情。
尹洙说:“观澜之美,就算当今官家见了,也得妒嫉呢!”
呵呵……
赵祯确实有点妒嫉……
为什么呢?
因为号称中国古代最富有的大宋,却拥有中国古代最寒酸的皇宫。
大家都知道,秦朝有咸阳宫、阿房宫;汉有长乐宫;唐有大明宫;明清有紫禁城,这些都是统治者的皇家内苑,即使是今天,也依然被世人熟知。
那谁知道大宋的皇宫叫什么呢?
没人知道。
因为压根就没名字,只用一个‘大内’概称。
北宋的皇宫是唐代宣武节度使府改建的,虽然还算过得去,但实在是太紧巴了,以至于根本装不下内苑和所有政府机构,尚书六部都挤到宫外去了。
赵大想当万古明君,对自己那叫一个狠。
等到了赵二登基,他没他哥那么伟大,想改善一下居住环境,于是,命人去找皇城外的居民商量。意思是,你看我住得不舒服,你们能不能腾个地方?给你们钱!
可是,皇城根的百姓嫌他给钱少,死活不搬,赵二只得作罢。
到了真宗朝,真宗也想扩建皇宫,又去找百姓商量。这回给钱不少,但是百姓还没说同不同意,大臣们却不干了,你爹想扩建都没成,你就老实住着吧。于是,真宗也没扩成。
到了赵祯这儿,就更别想了。
一来,他比他爹和他爷爷还要老实,出来放个风都得机关算尽,要是提扩建……呵呵,一朝的喷子能淹死他!
二来,赵祯连吃食用度,两季常服都舍不得浪费,更别说建皇宫了……自是能省则省。
但是,不建不代表赵祯不羡慕啊!心说,范希文看上去挺惨,政治上受到排挤,官都辞了,可这老货比我过得都舒服啊……这么好的书院……朕也想住……
接下来,还要拜过孔孟二圣,观澜开院典礼才算完成,趁着范仲淹带着赵祯拜圣、参观的空当,曹佾从人群之中退了出来,摸到唐奕身边。
还没等他开口,却闻唐奕没好气的道:“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潘丰怎么来了?”
曹佾一窘,自知理亏,急忙扯开话头儿,“先别管潘丰,都准备好了吗?”
唐奕白了他一眼,也没过多计较,毕竟事有轻重缓急。
“一会儿,你把官家带到老师房中休息,有人已经等在那儿了。”
第124章 蹊跷
唐奕进京一年多,最忙的肯定是他和张晋文。不说他瘦成什么样,张晋文也是憔悴得不行。
最闲的是马老三夫妇。这老两口儿本来是来照顾唐奕的,但到了京城才知道,大户人家的生活根本不是他们这等小民可以理解的,不但唐奕用不着他们照顾,连他们自己也被照顾起来了。
而最风光的……
却是孙郎中。
说起来,孙郎中虽然岁数不小了,却是个闲不住的人,跟着唐奕进京之后,整个窝在范宅和马老三大眼瞪小眼,着实憋闷。唐奕见他熬得苦,就在范宅附近租了个铺面,开起了医馆,让他打发时间。
这下可好……
火了!
倒不是孙郎中名气有多大,一下子震住了开封百姓,你一个邓州名医在京城谁认识你啊?
但孙郎中有一独门秘技乃是京中一绝!
医外伤!
别管是京中哪位神医说治不了的外伤,也别管伤得多重,只要及时送到孙氏伤药馆,十之六七能救得回来。
简直神了!
其实,老孙外伤治得好,还是因为在邓州治过曹满江,孙郎中对唐奕那一套外伤处治之道生出了兴趣,研究了一段日子,再加上唐奕时不时拿一点后世的卫生知识刺激他,还真让这老头儿鼓捣出一整套全新的外伤疗法。
所以,现在的孙郎中在京中名声极大,绰号——‘孙不夺’。
意为:孙神医经手的伤者,阎王不夺!
……
“大郎,孙先生善治外伤,内科……能行吗?”
此时,曹佾追着唐奕直奔厨房,一边走,一边絮叨。
“放心吧,肯定没问题。”
曹佾苦着脸道:“滋事体大,我怎能放心?”
唐奕一顿,不耐烦地回头,“你当老孙头儿只会治刀疮?”
“难道不是?”
“切!”唐奕嫌弃地一撇嘴。
“孙老头‘儿’‘内’两科在邓州闻名几十年了,一点不比开封的那些名医差。外伤治法,只不过是到京里糊弄你们玩的!”
“真的假的?”曹佾一喜。“如此甚好!此事容不得一点差池!”
“知道孙思藐吗?”
“药王之名怎会不知?!”
“孙老头是药王第十三代孙,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说到这里,唐奕凑到曹佾耳边,微不可闻地道:“他手里还有《伤寒杂病论》……原本!”
嘶!!!曹佾倒吸一口凉气。
“医圣原本?!”
“原本!”
“我的老天!你是从哪儿挖出这么一尊神的啊?”
药王之后……
手里还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原本!
要知道,医圣绝学自汉代就已经无处觅踪,就连整理出《伤寒论》的东晋王叔和,也是从民间对《伤寒杂病论》的一些流传中整理出来的。
王叔和都没看过原本,孙先生竟然有原本!
唐奕拍拍曹佾的肩膀。
“放心吧,要是老孙查不出什么,那别人更查不出来。”
……
孙郎中现在七分郁闷,三分忐忑。
昨天被唐大郎带到了回山,今天一早就把他关在范公房中,不让出门。在屋里憋了一个上午,脑袋里全是唐奕交待他的那两句话。
“一会儿有人进来,让你诊脉就诊脉,别管那人是谁,不应问的,也一句别问。”
孙郎中就纳闷了,这是哪个朝中大员患了隐疾?也不用这般神秘吧?
呵呵……
他哪知道,这位可比什么朝中大员尊贵得多……乃是当今官家!
话说皇帝要看个病,还用这么偷偷摸摸的?
用!
因为事情不是疾患这么简单……
如今大宋国泰民安,朝局稳定,边境之地与辽夏亦算和睦,自赵祯继位以来,算是少有的轻松年景,但是,赵祯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为什么?因为有一根刺扎在他心里怎么也拔不出来!
没有子嗣!
自庆历三年,雍王赵昕早夭之后,赵祯膝下再无男丁。
准确的说,自庆历三年雍王、邓国公主、镇国公主接连夭折之后,整整五年,宫中妃嫔的肚子好像集体哑火了,不但没儿子,连闺女也没有了……
起初,赵祯未觉有异,毕竟那几年西夏乱局加上庆历新政的烂帐,让他无心多想宫闱之事。
但是,正月的一桩怪事却让赵祯不得不操心了。
说是怪事,其实算是大事!
宫中侍卫谋逆!
此事极为蹊跷,那夜赵祯睡的颇晚,刚躺下准备与曹皇后做点夫妻之间爱做的事,就听见外面乱作一团,有李秉臣跑进来说有守宫侍卫谋乱!正杀向宫城!
这可把赵祯吓了一跳!好端端的谁会谋反?而且还是在宫城之内,一个不好必成大祸!
然而雷声大雨点小,等赵祯穿好衣服出去准备主持大局,却不想曹皇后先他一步,指挥若定已经平息了……
事后,御前都知王守忠查明来报,说意图谋逆的只是十来个守城兵丁,杀到内苑之内的不过三人,想放火都没放起来,已经全部被诛杀了。
十几个守兵既无主使,又无计略,竟然胡乱冲宫,想要杀皇帝?
赵祯就算脑袋进水了也知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而这次冲宫没冲进来,放火也没烧到内苑禁地,却把内侍省给烧了。
赵祯一下子警觉起来,着令内侍总管李秉臣详报宫城损毁。
等李秉臣统计完毕,赵祯一看……
果然!
十余侍卫谋乱,三个死在内苑,其余之人皆在内侍省内被诛杀,而内侍省烧毁的屋舍之中,尤以尚药局为重,几乎夷为平地。死的宫人、医官、侍女之中,也以尚药局的太医居多。
而其中就有一个名叫董云华的太医死于非命!
看到这里,赵祯什么都明白了……
这些侍卫目的根本不是他这个皇帝,是尚药局,而那个死了的太医才是关键!
赵祯为何一见董云华之名就立刻明白了呢?
皆因两日前,越祯的一道内旨。
五年没孩子,放在寻常百姓家都是大事,何况把子嗣视为国本的大宋皇帝?
所以,一过上元节,赵祯就令尚药局的太医为宫中所有妃嫔,外加自己做了个全身‘体检’,看看是不是哪出了毛病。而主持这次体检的,正是这位董云华。此人是年前才招进宫来的,专攻妇科、胎孕之疾。是李秉臣特意从扬州招入京的一代名医。
皇帝体检除了自身疾患,还有日常餐饮、用药、进补,所有入口、近身的东西都要排查一遍,极为繁琐。
前一天,董云华才完成排查,准备连夜整理成册,上奏官家,可当天晚上就死于非命……
你说,赵祯能不怀疑吗?
第125章 又出馊主意
起初,赵祯第一个怀疑的人是曹皇后!
因为太巧了……
正好那晚曹皇后侍寝,而曹皇后表现得又太过镇定。且曹氏入宫十几年一直未有身孕,虽未查出是何原因,但多半生子无望。宫闱之中,最不想别的嫔妃生育龙种,动摇皇后地位的人就是她。
可是,回想十几年的夫妻情份,又觉不太像曹皇后所为,要是想稳固皇后地位,也不用等现在才动手。
很快,赵祯就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令他不疑曹氏的人,正是曹皇后自己。
曹氏当晚指挥平乱,对其中细节最是清楚,她第一个提出疑问,向赵祯进言“其中定有蹊跷!”
赵祯此时也不知是她贼喊捉贼,还是清者自清,准备彻查此事。
却不想,曹皇后出了一个主意,而且是让赵祯再不疑她的主意。
曹皇后说:“谋乱侍卫皆已服法,尚药局太医死伤大半,陛下就算查,多半也是查不出什么,反而打草惊蛇。不如大事化小,弄成一笔糊涂账,让谋事者认为过了这一关,日后早晚露出马脚!”
赵祯冷着脸:“如何大事化小?”若这是曹氏做下的,那不正合了她的意?
曹皇后咬牙道:“废后!”
“让宫闱内外,都以为是臣妾故意在陛下面前表现争功,此事必可不了了之!”
赵祯都听傻了,曹后疯了?要自己废自己?
不是……
曹皇后也是被逼得没招了。这事一出,她就知道不好,若不出狠招,就算赵祯没把她怎样,也得在夫妻之间生出嫌隙。所以曹皇后迫不得已,只能用废后来表忠心。
赵祯回过劲儿来,也觉曹氏所言有理,遂采用曹氏之谏,扬言要废后,把这件事糊弄了过去。
当然,曹皇后敢拿废后来帮赵祯蒙混过关,赵祯怎能真的废了曹氏?
所以朝臣稍一反对,赵祯就顺坡下驴,再不提废后之事。
另一方面,则命李秉臣引亲信内臣暗查此事。目前虽还没有结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有人在宫中做了手脚。
而赵祯首要面对的就是,必须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当务之急当然是找出症结,看看谋事之人是不是在自己身上做了手脚。
大内的太医不能用了,这才有了这次回山之行……
赵祯是借回山之行,假为潘丰说和,行问诊之实!
……
此时,赵祯入范仲淹的居所歇息已有半个时辰。
临近晌午,宫里带出来的御厨送来午膳,赵祯却言,难得与众臣一同出行,想与众官员同食。李秉臣劝之不动,只得留下一桌御食,引驾观澜食舍和众官一起吃大锅饭。
赵祯走了之后,又过了一刻钟的工夫,才见孙郎中从后门闪了出来,四下观望之后,方一溜烟儿的跑了。
孙郎中直接跑到唐奕住所附近才慢下来,喘着粗气暗骂,“这个小崽子,尽给老夫惹麻烦!皇帝的病是随便能看的吗?!”
进了唐奕的屋,就见曹佾迎了上来。屋里除了唐奕、范仲淹,还有一个白面老者未曾见过。
“怎样?可有何发现?”曹佾劈头就问。
孙郎中先看了一眼那面生老者,不答反问:“这位是?”
范仲淹道:“此为昭文馆大学士,陈相公,并非闲人,孙先生不妨直言。”
孙郎中一听是个宰相,想冲唐奕发火的心思也就压了下来,深沉地摇摇头道:“官家身体除了血燥气呃,肝胃紊乱之外,并无那方面的隐疾。”
“先生可查清楚了?”曹佾一急,怎么会没问题?
范仲淹则沉声道:“不出所料,果然非是官家之疾。”
陈执中点头,“范公所料非虚,看来,董云华多半也是没查出什么毛病。”
“可是,董云华若是什么都没查出来,为何会被灭口?”曹佾深为不解地问。
范仲淹道:“他若是当时就查出来问题,哪还会有什么整理成册,明日再报的道理,早就面呈官家了!”
“多半是谋事之人怕他查出什么,不想冒这个风险才动的手。”
陈执中深以为意,缓声对孙郎中道:“官家的膳食先生看过了吗,可有不妥?”
孙郎中苦笑道:“若真如诸位所担心那般,有人动了手脚,哪会带出宫来落下疑柄?那御食一点问题都没有。”
曹佾面色一苦,“这该如何是好?岂不是白费了一翻周章?”
现在最想查出真相的就是曹家。曹皇后虽用废后打消了赵祯的疑虑,但是说到底,这些年曹氏无子,赵祯的儿女又接连早夭,难免有些涎言涎语把这些问题都归就到她这个后宫之母身上。
孙郎中道:“若小老儿早知道有今日之情,绝对会劝诸位相公省了这周章。”
“何意?”
“民间若要人不育,花样千奇百怪,根本没法查。而且,有些药石用一次就可保十天半月无法授孕。官家只在此呆上半天,就算是神仙也查不出来啊,根本就是白跑一趟。”
“若连孙先生都查不出,那别人恐怕更难了。”陈执中摇头苦叹。他刚刚已经知道孙郎中家学之厚,乃药王后人,而且还看过医圣绝学,这世上绝难再找出第二人了。
“想靠这半日就查出问题,是千难万难的。”孙老头低头凝眉。
“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小老儿可以进宫一段时日,仔细排查陛下的日常起居。”
“这有何难?”曹佾急道:“让陛下降一道旨,招孙先生入尚药局即可。”
“不行!”
一直未发声的唐奕还没等孙郎中开口,就断然回绝!
曹景休是猪吗?都已经死了一批太医了,他这是送孙老头儿去宫里送死!
见众人一阵错愕,唐奕只好勉强解释道:
“能在官家手边动手脚,必有大内权柄相助,孙先生去了可能也是白费。”
“……”曹佾一阵无语,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怎么才行?
“不过,孙先生进不去,却可以让官家出来嘛!”唐奕又开始出馊主意。
“什么意思?”范仲淹拧眉问道。
“让官家生场病,在观澜书院住下不就得了!?”
嘶!!
几人倒吸一口凉气!
陈执中暗道:唐疯子……
老夫算是见识了……
他是真够疯的……官家也是说生病就生病的?
而曹佾则恨不得把唐奕踹出去……
奶奶的,你这是没事找事啊!万一在这出点什么事儿,咱们谁也别想好!
第126章 值得
唐奕出的这个主意,主要还得看范仲淹……
因为,一旦官家在观澜病了,那范仲淹可就摊上事儿了!就算不问罪,也得让言官的唾沫腥子淹死!
但是,范大神是怕事儿的人吗?
显然不是……
唐奕提出这个法子,范仲淹第一时间脑子里想的是可行不可行,而不是什么受不受牵连。
“若是官家在回山病了,宫中必派太医前来诊治,能瞒得过去吗?”
孙老头一撇嘴,“不是问题,只需一副汤剂,保准陛下脉象虚浮,谁来了也号不出来!”
唐奕插话道:“太医来了,殿前司也得来,孙老头儿想近官家的身就难了,如何查验?”
范仲淹却是不怕,“无妨!在咱们的地盘,还怕咱们的人进不去?!”
孙郎中低头沉思……
“问问陛下可有什么旧疾,若是做得像旧疾发作,那就更好了。这样官家以前用过什么药,食过什么东西就都能查验,找出事因的几率更大几分。”
“那就这么定了!”范仲淹当众拍板。
“……”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