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宋-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奕乐得清闲,只不过,有些心神不宁罢了。
正在踌躇之时,乎闻扣门之声响起,唐奕猛然起身,眼中充满希冀。
“谁?!”
“唐公子在吗?小女子董惜琴,若是公子得空,还望赐见。”
门外传来的是柔柔女声,让唐奕不禁有些失望。
“董惜琴?她来做什么?”
不容多想,唐奕起身来到门前,开门一看,正是董惜琴那似云间仙子一般的面庞。
“不知董大家前来,小生有失远迎了!”
董惜琴轻轻一拂,“公子倒是客气了,惜琴还没谢过公子收留之恩呢!”
“汴京水起,桃园居首当其冲,若不是公子预先知会,还不知道我桃园居上下几十口人要往何处安身呢!”
唐奕笑道:“董大家过誉了,里面请!”说着,就把董惜琴让进了屋内。
二人落坐之后,唐奕直接问道:“不知董大家此来何事?”
“此来实在有些唐突,小女子确有一事要请公子帮忙……”
“哦?”唐奕一挑眉毛,找他帮忙?
“董大家不会是为了那半阙诗而来吧?”
董惜琴面容一窘,“正是……倒是让公子猜了个正着。”
果然……唐奕心中苦笑。就说这位天仙似的花魁没事不会来找他这个‘唐疯子’吗,除了那半阙诗,还能有什么事?
第153章 可恨还是可怜
近期,开封发大水,把那半阙诗的事情压下去了。要知道,这事闹得可一点不小,在文人当中,几乎比华联与樊楼的那段旧事影响还大。
为什么呢?因为唐奕给京中文人雅士出了一道大大的难题……
那三句诗,太难了。
这事,还要谢谢桃园夫人。
一直以来,唐奕给人唐疯子的印象尤胜过其是范公门生的名声。
那日,桃园夫人回来之后,看过唐奕的三句诗,以她的文学素养自然看出这诗的不俗,但也是苦思下句而不得。不过,桃园夫人灵机一动,觉得这是个机会,一个扭转唐子浩在开封名声的机会。
再怎么说,唐奕也算是尹洙的半个弟子,老花魁当然希望情郎的弟子别这么声名狼藉。
于是,桃园夫人把桃园埠和桃园居的名字给改了。
一曰:桃花坞,
另曰:桃花庵。
正应了唐奕诗中之名,对外宣称也颇为喜欢唐子浩诗中对桃园居的称谓。
而且,桃园夫人还把唐奕这三句诗刻在桃花庵门前,另立下了彩头,引开封仕子文人前来添诗。用意很明显,添的出,必是声名大噪,要是添不出……说明你们都不如那个‘唐疯子’。
不得不说,桃园夫人这一手可谓是用心良苦,一下子,唐奕和那三句诗就成了舆论焦点,所有人都在谈论那首三句诗后面会是什么句子。
只不过……
唐寅的诗是那么容易添出来的吗?
大宋不缺风流人物不假,但是,却没有一个能达到唐伯虎那种‘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的心境!
不论那些人在唐奕那三句后面添什么,都有些不合意境,倒是有个太学仕子叫刘几刘之道的,添上一句: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岁过三秋染明前。”
添得还算工整,也略合意境。但是,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也让前三句描绘出来的脱俗之感落了下乘。
越是想不出,就越让人心痒痒。不光是京中文士,就连桃园居内的人也是被这三句诗弄得不上不下的。桃园夫人虽然帮了唐奕,那块牌子立在外头,时间越长,对唐奕好处越多。但,这不代表她不好奇呀?
今天,董惜琴来,就是为了那三句诗的后面几句。
“还望公子不吝赐教,到底那三句之后是怎样的佳句。”
董惜琴也是爱诗、爱词之人,当然十分迫切地想知道后面几句是什么,要不也不会冒然来求见唐奕。
唐奕闻言,一阵苦笑,“只是随手写了三句而已,后面是什么句子,有那么重要吗?”
“那公子还真是才学过人呢!随手写了三句,就难住了开封所有的文生仕子。”
显然,董惜琴是不信的,那三句可不是‘随手’就能写出来的。
“实不相瞒……”唐奕觉得还是说‘实话’吧。
“那确是一整首的长诗不假,但是,也是依着小生当时的心境,随心而作的几句牢骚罢了,就算是全写出来,也不会有人信的。”
“所以……还是让它只有三句吧……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
残缺也是一种美……
董惜琴神情一暗,“看来,公子……还是心有余怒的。”
唐奕被她弄得一愣,“余怒?什么余怒?”
董惜琴不接他的话头儿,自顾自的道:“其实,那日桃园之内的事情,干娘回来之后就知道了,还重重地罚了靖瑶,公子大人大量,不必与她一般见识的。”
唐奕心说,怎么又扯到那个柴火妞儿身上了?不过,一听那小丫头被桃园夫人罚了,不由心中暗爽。
“小生不得不说一句……”既然董惜琴提到了,唐奕也没必要装什么大度。
“公子但说无妨……”
“初到京城之时,就闻桃园夫人大名,一代花王守贞如玉,着实让小生佩服得紧。且夫人御下有方,培养出几代花魁,更是人间佳话。起初,小生还不太信,但是见了惜琴姑娘,当真是水一样的人儿,小生要是再长几岁,说不准也要成了姑娘的簇拥呢!”
董惜琴脸色微红,面露羞色。谁不喜欢被人夸奖呢?
“只不过……”唐奕话风一转。
“只不过,小生想不明白,夫人与姑娘这样的温婉之姿,为何那董靖瑶没学到半分?”
说着,不禁想起那天的憋曲,苦笑摇头,“倒像是个惯坏的千金小姐。”
董惜琴缓缓起身……
“靖瑶妹子确实轻慢了公子,惜琴代妹子给公子赔礼了!”
说完,董惜深深一拂,态度诚恳至极。
唐奕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
“姑娘这是做甚?小生没有责备的意思,只是好奇,观其在桃园的地位也不算低,当是夫人为以后花评所培养的名伶,为何这般刁蛮?”
董惜琴起身道:“公子莫怪,靖瑶确实被我们给宠坏了。”
唐奕摊手道:“难道桃园的花魁都是宠出来的?”
“靖瑶……是个苦命的孩子,干娘只是把她养大,却从未想过要她榜上有名,为桃居增色。”
呃……唐奕心说,老媬子养闺女不为了做生意?干嘛?开善堂啊?
董惜琴解释道:“公子应该听得出来,靖瑶天生嗓音脆亮,声似金铃。”
“这怎么了?不正常吗?”
“放在普通女子身上没什么不妥,但是像我们这些吃唱艺这碗饭的,却是不行了。”
“时下的词风清冷,曲牌温婉,所以好的歌妓,大多声似温玉,柔中藏丝。”
唐奕恍然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大宋的那些歌妓舞女,个个柔声细语,唱出的词也是慢中有情。这么说来,那恬燥丫头原来是先天不足啊!
董惜琴继续道:“从靖瑶开声说话之时,干娘就知道她吃不了这碗饭,所以从未强求她学什么,时间久了,自然养成一些恶习。”
“对她,桃居上下也是多有骄纵,毕竟……等她成人之后,可能就再没有幼年这般痛快了……”
唐奕不解问道:“为什么?”
董惜琴凄然一笑,“像我们这些风尘女子,若无歌艺傍身,又非清白之身,空有一身皮囊,将来又能有什么出路呢……”
“……”
唐奕说不出话了,董惜琴说的话他懂……
像董靖瑶这种,唱词不行,空有一身皮囊的风尘中人,成人之后,就只剩下两个选择:
要么被哪个大户人家看中,进门做妾,可是大宅门里的‘红尘妾’有几个能得善终呢?
而且,这还得算你命好,才有做妾的机会。
运气不好,就只能像樊楼、瓦子里的那些粉头儿一样,挣些陪酒、卖肉的辛苦钱了……
第154章 应对
唉……
唐奕悠然一叹,他向来是吃软不吃硬的性子。
董惜琴帮那柴火妞这么一通辩白,他还就真的不好再说什么了。
正要说几句劝慰之言,不想门外一串脚步声起,转眼间曹佾和潘丰推门而入。
“京里来信儿了!”曹佾根本没顾得上唐奕这儿有没有人,直接锁眉开口。
唐奕瞬间清空脑袋里所有的无用之事,腾然起身,“怎么样?官家什么意思?”
董惜瑟何等聪慧,一听二人提到‘京里’、‘官家’,知道这些东西不是自己应该听的,连忙起身。
“公子既然还有要事,小女子就先行告退了,改日再来求诗。”
曹佾一怔,这才注意到董惜琴,有些尴尬地道:“原来惜琴姑娘也在啊……”
董惜琴暗暗好笑,这位国舅爷,给她的印象从来都是沉稳之人,今天怎会如此失态?当下更不敢再多留,轻轻施礼,飘然而去。
唐奕可不管什么董惜琴,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宫里是什么意思。
潘丰这时显然也不平静,董惜琴还没出门,他就急道:“文相公派人传话过来,说是……”
“是什么?”
“说是,没能说动陛下。”
唐奕碰的一声砸在椅子上,“看来,终还是不行啊!”
二人见他的样子,更是心里直发凉。
曹佾开口道:“你别这么吓人行不行,陛下已经亲下御令,命各州严守河防,兴许咱们想多了,大河或许可安然度过此劫,也是说不定的。”
唐奕颓然摇头,看来,老师说得没错,朝廷不敢冒这个险。
唉……
算了,可能这就是大宋的命数吧!
“但愿守得住……”
潘丰问道:“那咱们怎么办?”
唐奕沉吟良久,“传令各州,装船!”
潘国为莫名一震,眼中神彩乍现,“终于到咱们一显身手的时候了!”
他现在有种莫名的兴奋,因为此次若是观澜商合可以一炮而响,那么拿下开封粮运,甚至是全宋官粮转运的生意,就很可能变为现实。
潘丰真的是万分庆幸,拿身家性命赌这一把,入股了观澜商合。等他真正进到这里面来,才知道这是多么骇人的一股力量。唐子浩描绘出来的蓝图让他这个以为是大宋最顶尖商人的人,都为之汗颜。
曹佾却不似潘丰那般兴奋,因为他进来的比潘丰早,对于唐奕这盘大棋的了解程度比潘丰也要深。
“然后呢?装了船原地待命,还是运进京?”
唐奕摇头,“一百船进京,剩下的全部集结到登州、海州两地。”
曹佾眉头一皱,心中暗道:“唐大郎就这么肯定?”
不过,现在不是他生疑的时候,既然已经决定和唐奕一起赌上这一把,那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二人当下急行而走,去分派传讯之事了。
二人刚走,唐奕只觉一阵憋闷,这次文彦博上书掘堤北流,多多少少有些唐奕的影子在其中。
自从今春大雨不断开始,唐奕就密切地注意着朝廷邸报之中关于各地水情的报告。汴河水位刚刚开始上涨,他就找到范仲淹和杜师父详细地分析了今年各地水情,并引导二人得出黄河大患的结论。
又借着文彦博来拜访恩师孙复的机会,由范仲淹向文彦博提出了预警,并制订出了开石州河堤的方案。
只不过,唐奕机关算尽,最后还是过不了赵祯这一关。
那这事为什么不由唐奕或者范仲淹直接向赵祯提出来呢?还要费这么大的周张?
范仲淹在赵祯心中的份量,确实比文宽夫重得多,由他来说,说不准能有一丝成的可能。之所以没这么做,是因为赵祯送给唐奕的那两个字:
“藏匿!”
这两个字不光说的是唐奕,也包括观澜书院。
这一年多,不光唐奕出尽风头,就连观澜也是声名大燥。一个云集了两位退休宰相、诸多大儒的书院,过多的因一些不是文教之事出风头,可不是什么好事。
为免遭人诟病,赵祯隐晦地让观澜闷头发展。毕竟赵祯知道,这个书院将来可是有大用的。
正在烦恼之时,忽觉敞开的门外黑影一遮,唐奕茫然抬头,不由一怔,只见门外俏生生地站着一个瓷娃娃,正是董靖瑶。
柴火妞儿正掐着小腰,鼓着子腮帮子冷冷地看着他。
“你来做什么?”
董靖瑶也不说话,迈过门槛直接进来了。
唐奕就奇了怪了,自他来到大宋之后,掰着手指头算,一共也没结下几个冤家……
第一个是钱文豪,让他打成了猪头;
第二个是周四海,现在已经给他打工了;
第三、第四个是曹觉和潘越。这两位就算还没打服,但他也从来没吃过亏。
唯独这个小丫头片子……
说她可恨吧,确实太招人烦了,但是董惜琴的一番话,让唐奕又有点恨不起来,挺可怜的……
……
不管心里怎么纠结,面上却一点好脸色都没有,像模像样地把二郎脚一翘。
“让你进来了吗?”
不想,董靖瑶来到唐奕身前,深深一拂,低眉顺眼的轻声道:“公子大人大量,小女子知错了!”
嘎……唐奕又有点没闹明白。
“喂……这里没别人,不用装了。”
和桃园夫人来回山那天,这柴火妞也装得挺像的,但是没道理装啊?这里就他和她两人,没必要装吧?
“公子说的哪里话,小女子是来诚心认错的!”
“你等等,等等……”唐奕觉得自己得缕一缕。
“小女子真的……”
“你你……你先把‘小女子’这个称呼换了。”唐奕听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还没长开呢,就什么小女子……
“民女……”
“再换一个!”
“奴奴……”
“再换!”
董靖瑶抬眼看了唐奕一眼,暗暗运气。
“那公子说应该叫什么,就叫什么吧!”
“我想想啊……”唐奕沉吟道:“就叫‘稚女’吧!”
“稚……”哪有自己管自己叫“稚女”的。
“那稚女靖瑶,请公子原谅那日鲁莽……多有得罪!”
“行了,你都是个小孩儿了,我能和你一般见识吗?”唐奕心里这个痛快啊!
董靖瑶一喜,“那公子是原谅靖瑶了?”
第155章 不出所料
唐奕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好人,一个有度量的人,一个尊老爱幼的善良的人。
所以,对于这个柴火妞儿,最多算是有点窝火,谈不上原谅不原谅,要是真和一个十二三岁的娃娃叫真儿,那才真叫白活了呢?
只不过,他太高佑自己了。
“其实,靖瑶平时还是很乖的,真的!不信,你可以去问干娘和惜琴姐姐。”董靖瑶摆出一副乖巧的样子,扑闪着大眼睛生怕唐奕不信。
唐奕看得直腻歪,心说,你一个小娃娃玩什么秋波暗渡啊?
“你你,有事儿说事儿……”
董靖瑶闻言急忙上前一步,“刚刚惜琴姐姐回去又训斥靖瑶了,说靖瑶不懂事,惹恼了公子。说公子还说靖瑶跟着姐姐和干娘什么都没学到,却养成一身恶习。”
唐奕真的有点不习惯这小丫头这样。
“我就那么随口一说,别当真。”
“虽然公子告了靖瑶的状,但靖瑶一点都不怪公子的。”
“……”
“公子要是还生靖瑶的气,就骂靖瑶几句,要不,打我几下出出气也行。”
“你你……你好好说话就行了。”唐奕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她。
“没必要靠这么近吧?”这丫头越说越往前,都快贴上了,唐奕对幼童可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董靖瑶却好像没听见一般,“公子真的能原谅靖瑶吗?”
“能能能!”
“那公子原谅了靖瑶,能不能……”
“能不能把那首诗的后面几句告诉靖瑶,靖瑶真的好想知道,公子的佳作全诗是何等高绝呢!”
……
“不能!”
唐奕就知道这丫头没安什么好心,装得这么像样,原来是为了套那首诗。
“为什么?”董靖瑶一副极为委屈的样子。
“不为什么,不能,就是不能!”唐奕一口回绝,一副没商量的样子。
幸好是个没长开的黄毛丫头,要是个二八年华的妙龄少女,说不准唐奕就把什么都漏出去了。
董靖瑶闻言,瞬间脸色一滞,冷冷地道:
“你、说、不、说!”
“不说……”
砰!
……
嗷!!!!
一声杀猪般的惨叫从唐奕房里传出来。
黑子在自己屋里都听得真真切切,急忙跑出来,就见董靖瑶气鼓鼓地从唐奕房里出来,嘴上还嘟嘟囔囔地怒道:“浪费本姑娘的表情,唐疯子,你给我等着!”
黑子不明所以,呆愣地目送小丫头离开,然后急忙跑进唐奕屋里一看,只见唐奕正抱着小腿胫骨在地上打滚。
嘴里也嘟嘟囔囔地怒道:“我就知道,这熊孩子就没安什么好心!”
黑子哭笑不得地把唐奕从地方拉起来,扶到墩凳上,正要看看唐奕伤没伤着,却见董靖瑶去而复返。
唐奕一激灵,“你要干嘛?!”
董靖瑶大步来到唐奕身前,“不许告状!”说着,还恶狠狠地一比划小拳头,然后转身离去,只留给唐奕一个大大的背影。
“我就日了!”唐奕恨恨地骂着。
……
等腿上的痛感消失,唐奕恨不得马上就去找这疯丫头算账,但是好像老天也帮她,范仲淹派人来报,说是宫里来人了,而来的这位还不是一般人物,是内侍大监李秉臣。
李大官见到唐奕,也不废话,直入主题。
“陛下遣咱家来就是想问问大郎,一旦河痪肆虐,可否把观澜布于各州的运力暂归朝廷调配。”
赵祯还是不糊涂的,他虽然没有准文彦博掘堤之请,但却做出了最坏的打算。令李秉臣来,也是想借观澜的运力为救灾做好准备。
唐奕暗道:“归了朝廷调配,我还玩个屁?”
不过,嘴上却一口应下,并保证立刻传讯各地,令船只原地待命。
李秉臣没想到唐奕答应得这么痛快,毕竟一旦观澜的船只被朝廷调用,对唐奕的生意必定影响极大。
他哪知道,唐奕从三月开始就一船一船地往京中屯货,如今,华联仓储的仓库已经被塞满了,三个月内确保基本供应根本不是问题。
而且,观澜商合在各地聚拢了大批粮食,就等唐奕的命令一到,就立马装船发往登州、海州。
送走了李秉臣,唐奕面色凝重,能不能一炮打响,就看这次黄河水患观澜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了。
……
从五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六月初,十多天的时间,各地水情奏报如雪片一般不断飞递京师。不难看出,西北各州水情有所缓解,渭水、洛水、汾水河防之事日渐减轻。
但是,无论是文彦博,还是赵祯,亦或是回山的唐奕,谁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开封的大水至今没有退去之象。
不但开封大水迟迟不退,就连黄河也是不退反涨,流量逐日激增,已经超过了景佑年的那次巨灾。
不过,好再朝廷早有预警,各段河防要地都有专人严盯死守,几十万民夫厢勇几乎就睡在河堤上。所以,虽然比往年水大,但至今还未出现险情。
正当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之时,六月初九……
唐奕一早起来,和宋楷、庞玉等人跟着黑子和君欣卓晨练完毕,正在食舍用早饭,就听外面憨牛急匆匆地跑进来,兴奋大叫:
“大郎!退了!退了!”
唐奕手里的馒头正送到嘴边,“什么退了?水退了?”
憨牛用力点头,“退了!水退了!只一个时辰就退了近两尺!”
啪嗒!
唐奕全身一颤,馒头一下掉在了地上,整上人僵在了那里。
“大郎这是怎了?”憨牛不明所以。大水退去,这是好事啊!但看唐奕的表情,似乎不太像高兴的样子。
唐奕颓然地把手耷拉下来。
“完了……”
“到底还是溃堤了……”
用力甩了甩头,强让自己镇定下来。
“去把国舅和潘国为叫出来,咱们即刻进京!”
唐奕蹭的蹿出去,就往食舍外面跑,却迎头撞上了曹佾。
根本就不用叫,那二人早就得了信儿,主动跑来找唐奕了。
曹佾劈头就问:“大郎,汴河顷刻而退,说明有地方开口子了,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唐奕一边往外走,一边急道。“进城,等奏报,先确定是哪里溃堤再说!”
第156章 黄龙起舞
庆历八年六月初九,黄河于大名府胡商口段溃堤。
次日,消息传到开封,赵祯急令各州上报灾情,以筹应对之法。等各州把详细灾情报上来之后,即使经历过景佑年大灾的大宋君臣也彻底懵了!
黄龙起舞!那条横陈大宋的黄龙……彻底飞了!
依奏报所言,胡商段河道溃处二里有余,浊浪夺岸而出,弥漫天际,吞噬京东西路,河北东西两路数十州县,一路向北肆虐。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不论是文彦博,还是赵祯早就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真正让赵祯无法接受的是,黄河决口,一路北上,大有一往无前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