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就这样的要求,朝廷也不同意。
  一来,是怕拉拢侬人破坏了与交趾之间的平衡;二来,是怕侬人得到休养,积蓄实力反宋。
  朝廷的算盘打的叮当响,想法是极美的。意思就是,让侬族夹在大宋与交趾之间,给大宋当缓冲带。
  连广源州大宋都没打算要,何况是几个夷民?
  反正死的都不是汉儿,与我何干?
  只不过,他们没想过,狗急了还跳墙呢,何况是活人!?
  侬智高活不下去了,除了反,就没别的活路。
  可是,反谁呢?
  交趾他打不过,他爹侬全福就是被交趾给杀的,他自己也被交趾俘虏过。
  那就只有攻宋一途。
  且西南军政多年息战,不是空城,就是爷爷兵,防御和纸糊的一样,一捅就破。
  是以,四月,侬智高率领五千侬人从郁江顺流东下,迅速攻破横山寨,守将张日新、高士安、吴香皆战死殉国。
  五月,进围邕州城。
  知州陈珙措手不及,急忙下令通判王乾祜防守来远门,权邕州都监李肃防守大安门,武吉守卫朝天门。
  只是,宋将防御准备尚未完毕,且仅老弱之兵千人。准备不足而仓促应战。唯败一途。
  但,邕州守军却也打出了大宋军人的血性,虽败,然无一人怯阵,尽数战死!
  侬智高率兵攻破州城,俘虏了陈珙、张立、王乾祐、陈辅尧、孔宗旦等宋朝文武官吏。
  其后,侬智高将这些官吏诛杀殆尽。
  李肃、武吉、梅微之等数人,因与侬智高的军师黄师宓有过交情,幸免一死。
  侬智高破邕州而后立国,国号大南,自称仁惠皇帝。改年号为启历,并大封文武百官。
  皇祐四年五月,侬智高继续突进,迅速向康州推进,广南诸州皆是不敌。短短三个月,竟被其连克九州之地,举朝哗然!
  目前,朝廷终于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赵祯急令余靖为宣徽使,统领广南(是广西南路)军政,剿灭侬智高叛乱。
  事情走到这一步,你说怨谁吧?
  怨侬智高?
  不客观。以唐奕后世民族大一统观念来看,侬族虽是异族,但怎么说也是大宋子民,你不给人活路,不反你才怪!
  那怨大宋?
  也不对。大宋要考虑的问题更多,更复杂。
  说到底,就是汉夷关系的大命题。若是早早地解决了这个大问题,侬族不可能反,甚至更根源的交趾也不会自立一国。
  可是,这话唐奕不能说,只听几位师父一口一个“侬贼”,就知道他们对夷狄的态度。
  名儒重臣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汉人这种汉夷之别的观念有多深固。
  “大郎,怎么不说话?”
  “啊?”唐奕回过神来。
  “没啥说的,反了就打呗。如何治夷,那是打服之后的事情!”
  这一点不用琢磨,既然反了,不管出发点是什么,都必须灭之!
  范仲淹点头,现在要考虑的是如果平乱。
  “余靖上任也有月余,却无寸进。估计官家是要等不急了,很可能从西北调兵南下。”
  调用西军吗?唐奕眉头一凝,看向狄青。
  果然,狄青眼睛发亮,“若要遣军南下,青自当请战!”
  范仲淹点头,“此存亡之机,亦只有汉臣可解此危局了。”
  话锋一转,范仲淹看向唐奕。
  “且先不说侬贼之乱,正好,我们几位师父有件事要与你商量。”
  唐奕愣愣道:“什么事儿?起学舍?直接去张晋文那支钱就是。”
  杜衍被他说笑了,“你呀,现在都快成土财主了,除了钱,还是钱!”
  唐奕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那别的事儿,您几位也用不着我吗?”
  范仲淹也不绕弯子,“书院近来学风不正,想听听你的意见。”
  学风不正……?
  原来,书院的规模越来越大,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背离创院之初的本心。
  这也是范、杜等人一直担心的。
  观澜治学的初衷,是想让天下寒门学子有书读,有一展才华报复的平台。
  但是,观澜这几年名声大了,引来各路学子纷踵而来,却是越来越杂。
  范仲淹也是人,有些是无法拒绝,有些则是太出彩,舍不得放手。
  所以,除了真正的寒门学子,像宋楷、庞玉这样走后门的;像二苏、二章、二程这般学冠群生的,也都进到了观澜。
  这样的后果就是,贫富混杂,攀比成性。
  现在,书院之中奢靡成风,连朴素的寒门弟子也开始跟着攀比,这是范仲淹说什么也不想见到的。
  而且,不同阶级的儒生拉帮结伙严重,相互看不上眼更是寻常。
  范仲淹是想培养辅国之材,而不是还没出书院就开始贪图享乐、拉帮结派的浪荡子!
  这要是养成了习惯,放到朝堂上那还得了!?
  忧心此事已久,唐奕一向点子不少。今天范仲淹也是问问,他有什么意见。
  唐奕一听老师说的,忍不住笑了。
  “还真有个法子。”
  “什么法子?”
  唐奕贼溜溜地扫了几位师父一眼,“先说好了,法子有,但是有点失体统,听了可不能骂人!”
  “少卖关子,直说!”
  “那您老先管官家要个人。”
  “谁?”
  “邓州厢营曹满江。”


第299章 给观澜儒生加点料
  对于上院这帮二世祖,唐奕早就看不顺眼了。
  奶奶的,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拉帮结派不说,还成天牛的不行。
  关键是,程颢、程颐这两个货还公开传道,让唐奕更是十分的不爽。
  你自己想当圣人就算了,还鼓动别人,还特么在观澜书院里鼓动,必须灭掉!
  而且,范仲淹担心的那些什么攀比啊,扎堆啊的问题,也太好解决了。
  贫富不一?奢靡成风?
  好办!
  统一标准,统一配给,吃一样的,用一样的,谁也别带书童、使女,谁也别搞特殊化,都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上,不就得了吗!
  老子连内裤都让你们穿一个料子的,我看你还怎么比?
  拉帮结派,相互挤兑?
  更好办了,军事化管理,让他们抱成团儿,都来恨我一个啊!
  好吧,其实这里面唐奕是有私心的,或者说,有他自己的考虑。
  观澜的这批学子,就算唐奕不了解历史,用眼睛去看,也看得出,这都是大宋未来的希望之星。
  不说别的,这里面能当上宰相的就不下十个,能开派立说的也是一片一片的,更有的可以挥军千里,封疆阔土,可以奠定古华夏千年的科学基础。
  不论你穿越到哪个时代,不论你怎么使劲,都很难聚拢像这样的一群人才了。
  这些学生,不但是大宋今后几十年的顶梁柱,更是唐奕实现他的终极目标的一大助力。
  唐奕十分庆幸可以聚拢这样一群人,十分庆幸在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之前,把他们改造成最好的样子。
  那如何改造呢?
  任由他们自行发展吗?
  那肯定是不行的。
  先不说二程的理学比原子弹的杀伤力还大,按原来的历史:
  章惇会把苏轼往死里弄;张载会被王安王送回老家当教书匠;沈括混成了贪污犯;王韶打下的千里江山让司马光还了回去。
  一场熙宁变法,让这些学子之中的绝大多数人站了队,成了党争的中坚力量。
  说不好听点,一个个都成了只会吵骂、构陷的,没篮子的伪君子。
  当然,如今有了唐奕,这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但是,唐奕觉得还不够。
  将来,他要干的事情,不是依附于原本的历史轨迹,而是要超脱历史,把华夏民族推上一个全新的高度!
  文人、君子之臣,是玩不转的。
  唐奕想趁着他们还年轻,趁着还处在“被灌输”的年纪,在他们的生命中添点料。
  在不失本心的同时,添一点血性,加一点儿狼性。
  所以,唐奕现在需要曹满江!
  ……
  唐奕把他的想法一说,欧阳修直接就炸了。
  “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这怎么能行!?大宋第一书院、文教圣地之中,怎么能把武人的粗鄙沾染进来!?”
  杜衍和尹洙此时也沉默了。
  他们知道唐奕的本心在哪儿,但是,这种法子,作为学儒尊礼了一辈子的他们,也有些无法接受。
  只是范仲淹!
  范希文盯着唐奕的眼睛,一字一顿道:
  “大郎可知,若稍有不慎,书院百多号学子的前程和命运就都毁了。”
  为人师者,这是他不得不去担负的责任!
  唐奕闻言,冷然一笑,“与大宋的前程和命运相比,百多人的命运又算得了什么呢?”
  !!!
  “好!”范仲淹猛一拍桌子。
  “你放手为之!老夫挡在你前面!”
  ……
  有范仲淹这一句话,唐奕心里就有了底。
  只不过,想招曹满江来回山,不是说说就行的。
  毕竟观澜书院是民学,曹满江就算再不得志也是官身。让他放弃军籍,以武人之身到一个民学来,听着就不靠谱。
  所以,基于朋友之间的尊重,唐奕不能直接让赵祯退了曹满江的军籍。他礼貌性地给曹营头写了一封信,先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正是这番犹豫,让他晚了一步。
  ……
  九月,侬智高叛乱进一步扩大。
  在围困广州五十七天久攻不下之后,侬军暂时退去,转攻贺州、昭州,连下两城。
  广西钤辖王正伦以身殉国,王从政、徐守一等一批文武官员也相继战死。
  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广西南路诸州战死的战死,出逃的出逃,竟无一人可阻侬人兵锋。
  赵祯一面令许余靖引交趾军兵入境一同平乱,一面从庆兴军路调兵南下。
  关键时刻,狄青终于站了出来,上表请战。
  他说:“臣行伍出身,除了战场杀敌,没有什么可以报效国家。希望能带得数百个蕃落骑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将叛贼的头砍下送回京城。”
  赵祯自是高兴。
  但却仍有不放心,便把王德用和庞籍两位精通战事的重臣叫到身边,让他们说一说,狄青南下平叛可行与否?
  庞籍道:“值此危局,非汉臣不可!”
  这是在肯定狄青的能力。
  “但是……”好吧,王德用和赵祯让他这个但是弄的直腻歪。
  文人说话就是不痛快,总带着个恼人的“但是……”
  “但是,仍需派一文臣辅佐。”
  赵祯闻言点头,“卿家所言极是。”
  不废话吗?大宋军人出去,什么时候不都得跟个文官监视着。
  但是,王德用却不干了。
  妈了个巴子,都火燎腚毛了,还特么想防着俺们?
  遂语出声,“若派监军,不如不用狄青!”
  王德用的言下之意,信不过就不要用。
  赵祯一窘,自觉有点过份了,都这个时候了,还监什么军?
  “那就……不派。”
  第二天早朝,赵祯便任命狄青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负责处理广南叛乱之事。
  赵祯也算够意思,既然都不派监军了,那干脆彻底放权,把将荆湖两路、广南诸路的军政大权全交给了狄汉臣。
  不过,朝臣们不干了。
  本来,狄青以军功入西府参与论政之事,就是大宋开国以来绝无仅有的,现在赵祯又要把整个西南的军政两务交于狄汉臣一人手中。
  这怎么能行!?让我们文官去给一个武将行下属之礼?
  坚决不能干!
  但是,赵祯心意已决,谁说也没用。
  最后,只得在用兵上给狄青打了个折扣。
  原来是让他带两万西军、一厢禁军南下,现在只给了三千西军,一营禁军护卫,余者各地厢勇丁补,以此来安抚朝臣。
  王德用气的差点没归了天。
  奶奶的!这真是又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三千西军你特么折腾什么去?
  厢勇丁补!?
  各地的厢军连军械都配不全,除了搬石头,就是扛土包,基本上就没拿过刀。
  让他们去干嘛!?


第300章 锰钢板甲
  赵祯这都不算是打个折扣了,简直就是把大头儿都切了,给狄青留了个尾巴。
  两万西军,那是大宋战力最强的军队。可想而知,西军一到,侬贼必亡。
  但现在缩到了三千,一厢禁军,也直接减到了一个营,这特么就是坑爹!
  但是,你还不能说什么,不然朝臣们又该有话说了。
  你狄汉臣不是牛吗?
  当初上本,可是说夷兵百骑,禁军几百就能取侬智高项上人头的。
  所以,狄青只得打掉牙往肚子里咽,硬着头皮领旨。
  回去之过,把几个主要的武官叫到一处,商量这仗要怎么打。什么时候出兵。
  这其中,有西军统帅杨文广,亦有其子杨怀玉。
  没错,那一营禁军,就是杨怀玉的神威营。
  一番讨论,狄青任命杨文广为先锋官,引三千西军先行驰援广南,自己在后队聚拢各州厢勇。随后杀到。
  并嘱咐杨文广传令余靖、孙沔等人,在大队人马到来之前,不得妄动。
  而一提到厢勇,杨怀玉不由插了一句嘴,“唐子浩曾在使辽时说过,邓州有一营厢兵,军纪严明,是为可用之兵!”
  狄青一凝眉,随即道:“那就给京西南路军政官发涵,令邓州厢营开跋广南,不用与大队会合,且去待命!”
  他现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管那一营兵是不是真的军纪严明,用了再说吧。
  这时候,唐奕给曹满江去的信还在路上,而令其驰援广南的军令也已经发出了。
  ……
  狄青挂帅南征,赵祯特意设宴为其送行!
  与会朝臣心情复杂,既希望狄汉臣平定南患,保国安家,又不想这个涅面粗汉太出风头。
  此时唐奕就是不在,在的话,非得把他们祖宗十八代的祖坟都骂冒烟儿不可。
  自古文人相轻,真是一点不冤枉他们,什么东西?就见不得别人好!
  待宴后,一众文臣都退了下去,只剩王德用、赵祯,和几个出师武将。
  赵祯总算说了几句体已贴心的话。听的狄青和杨文广心里暖哄哄的,就差没哭一鼻子了。
  这时,外面的内侍来传,说是唐子浩求见。
  赵祯了然,听说,唐奕有礼物要送给狄青,应该就是这个事儿。
  “让他进来吧!”
  ……
  唐奕确实是来送礼的。
  等他带着人把礼物搬进来,赵祯、王德用等人的眼珠子就挪不开了,紧盯着侍卫抬进来的一套锃亮铠甲。
  等到侍卫把两个长条锦盒和一套铠甲放在众人面前的时候,王德用已经开骂了。
  “好你个混小子,老夫算是白疼你了!有这么好的东西,不说先给老夫来一套!”
  唐奕憨然一笑,“时间仓促,工匠就打出这么一套,先让狄将军用着,改日人人有份!”
  “明光铠?”赵祯也围着那铠甲转了一圈。
  这甲也太漂亮了!
  锃明哇亮,几乎可以照出人来。甲身是一整块的锃亮钢板,顺着腰身的线条,勾勒出胸肌肋条。两肩是吞天虎口,腰间有云纹战裙。
  像是明光宝甲却比明光甲的防护面更全,就是一件铁皮战衣!
  王德用在甲上轻轻一弹,登时金鸣龙吟不绝于耳。
  “不是明光铠,倒像是骑兵重甲,可又没重甲厚实,不会就是个样子货吧?”
  唐奕一撇嘴,“您老拿剑砍砍试试,出道印子,都算我没说。”
  “真的假的?”王德用不信,提起来一试,这甲太薄了,也就只有十多斤重,跟兵士穿的鳞甲差不多。怎么可能像唐奕说的那么玄乎?
  “这是用新弄出的锰钢打出去的,薄是薄,但是别说刀剑,就算你拿大锤砸,最多也就出个潜坑。”
  这就是唐奕之前一直说的锰钢板甲。
  由于冲压技术还没弄出来,这件甲是工匠手工打出来的,专门赶在狄青出征之前完工。
  将来,按唐奕的意思,是要把这种甲普及到全军的。
  大宋军队装备的是鳞甲,由于经费的问题,有的连鳞甲都穿不上,只有极高级的将领才配得起明光铠。
  有人说,明光铠就是华夏的板甲,其实不然。
  明光凯也是鳞甲的一种,只不过鳞铁的面积大一点,看上去像铁板,也是镶在皮衬或者棉衬之上的,防御局部。与板板的整体防御是不一样的。
  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善用钝器,也就是狼牙棒、铁骨朵之类,靠冲击力伤人的武器,鳞甲的防御就变的极为有限。
  要不然,宋金对抗之时,大宋军队也不会有“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的戏虐之言。
  大棒砸下来,鳞甲根本就防不了!
  要是宋军可以装备防冲击力更强的锰钢板甲……
  只要冲压技术到位,把板甲做的薄而轻便,且成本低……
  那画面一定很美,让北方蛮子大棒槌一砸一个响儿,连坑都打不出来。
  一说这甲的性能,大伙儿都不淡定了。
  王德用甚至想当场试一试,让赵祯拦住了。
  “这可是送给狄卿的出征之礼,砸坏了,狄卿怕是要心疼了。”
  狄青尴尬一笑,还真会心疼。
  杨怀玉在后面使劲捅了唐奕一下,压低声音道:“我的呢!”
  唐奕一翻白眼儿,“且先走吧,打出来让粮船给你稍过去。”
  杨怀玉这才满意地暗暗竖起一个大拇指,“这才像兄弟吗!”
  看了半天铠甲,王德用又盯着另两个盒子。
  “这里面是啥?”
  “一把配剑,一把唐刀!”
  哦!
  王德用点头,这是一送就配一套啊!从甲胄到配剑,外加冲阵战刃一样不少。
  随手打开短一点的盒子。
  王德用只看了一眼,眼珠子就差点没突出来,还不待别人看见里面的东西,砰的一声合上剑匣,一把抱在怀里。
  “汉臣啊!你不用剑,拿去也是摆样子,这剑且给老夫吧!”
  噗!
  这不是耍无赖吗?为将帅者,谁不是拿剑去摆个样子?其公用与令旗无异!
  再说了,您老要也行,也让我先看看啊!
  狄青僵在那里,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
  王德用要,当然得给。但是作为武人,又是为将者,谁不爱配剑?他真怕那盒子里是什么好剑,给了就会后悔。
  赵祯笑了,“到底是什么好东西,卿家,总要让大家看上一眼吗!”
  “不给……”王德用七十多岁的老头耍起了无赖,把脑袋摇的人眼花。
  但他越是如此,赵祯越是好奇,“与朕看一眼总行吧?”
  陛下要看,那能不给吗?王德用只得把剑匣交到赵祯手里。
  赵祯打开也是一愣,随即伸手把剑取了出来。
  登时,除了唐奕,满屋子的人都一眨不眨地盯着赵祯手中的长剑,再也挪不开眼睛。
  “这……这……这花纹是怎么刻上去的?”


第301章 绝世好剑
  古人对剑的喜爱,几乎上升到了信仰的地步。不光武人爱剑,连文人也以配剑为饰。
  不论是君王将相,还是游侠浪儿,谁也抵不住一把好剑的诱惑。
  单是那些仗剑天涯、弹剑而歌的诗词句子,就数都数不过来,足以让人心醉。
  ……
  看着众人的表情,唐奕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哼!
  别说是爱剑如命的古人,就算是在后世,又有几人能敌得住“大马仕革钢纹”的魅力?
  现在赵祯手中擎着的,是一把三尺长剑,不是现今流行的“薄格剑”,而仿秋春古风的敦厚造型。
  当然了,大家现在关心的根本不是剑的造型,而是剑身上,让人看一眼就为之沉迷的黑白花纹。
  杨文广愣愣地发问:“这……这剑纹是怎么刻上去的?”
  赵祯手握宝剑,看得真切,“不是刻上去的,而是剑身自带云纹!”
  “怎么可能!?”杨文广有些不信。
  百炼神兵,也有钢纹,但极潜,且不明显。
  而这把剑,剑身黑白分明,黑处暗不折光,白处亮可照人。密密麻麻的黑白花纹好像要从剑中涌出来一般,活灵活现,煞是好看。
  唐奕接话道:“这确实是剑身自带的焊纹,而且在碳钢之中,应当是最强的制剑钢了。”
  “碳钢?”
  大伙儿可不懂唐奕那些稀奇古怪的名词,他们只想知道,这剑是怎么锻造出来的。
  至于怎么锻造,说心里话,这把剑花费的心思,可是多了去了。
  这把剑所用的材料,在后世叫作“大马仕革钢”,原产自印度,因贩运到大马仕革制成世界三大名刃‘大马仕革剑’,而闻名于世。
  不过,在后世,最原始的炼钢工艺已经失传,于是大马仕革钢也就成了花纹钢的统称,轮为一种装饰用钢,性能也无法和原始的大马仕革钢相比。
  后世,唐奕在读硕的时候,认识一位专攻金属冶炼的导师,这位导师对传说中的大马仕革钢十分痴迷。
  他用现代工艺虽没有复制原来印度的原始炼钢工艺,却通过其他手段炼制出与原始大马仕革钢性成相近的钢材。
  唐奕之前就想过,去印度抓两个铁匠回来。但是,就算有了工艺也无法复制。
  因为印度的原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