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者无敌-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把这只部队在以后的战斗中全歼。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军部队一般在大胜后都不会随便向公众透露是哪只参战部队立的功,这使得参战部队很多功劳旺旺被善于打嘴仗的军友冒领了去。孟翔出名了,那180师以后肯定会成为日军的重点打击对象,这已经避免不了了。除此之外,由于孟翔声称自己是扬州人,因此很多流亡到国统区内的扬州籍民众纷纷抢着和孟翔拉上关系,甚至有人驴头不对马嘴的自称是孟翔的亲戚,这简直让孟翔哭笑不得。至于全国各地那些愿意和孟翔携手并进、结为伉俪的现代女性或大家闺秀的来信,则更加要把孟翔给淹没了。
孟翔虽然不愿出名,但也不排斥自己成为全国青年们的偶像。原因很简单,此时的国家和民族都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中,战场上屡战屡败让国人更加需要一个心里寄托的英雄偶像了。如果自己能够激励更多的青年投身军旅,为国效力,也未尝不是好事。只不过和这些虚名比起来,孟翔更在乎的还是那些结结实实的好处。
此时,这场武汉会战的余波已经平息了。南昌失守后,薛上将曾指挥部队反攻南昌,结果不但没有收复国土,反而损兵折将,第二十六军军长陈安宝在激战中以身殉国,这也断绝了中国军队收复南昌的信心和客观可能性。日军终于如愿以偿的在武汉南北夺取了南昌和信阳这两个军事重镇,稳固了其在长江腹地的势力。当然了,日军付出的代价也及其高昂,这是的冈村中将被撤除了第十一军司令官的职务,打道回府坐冷板凳去了。第十一司令官由能力平庸的园部和一郎中将接替。此时,长江两岸的战火暂时熄灭了。
是的一提的是,在这同时,日本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在诺门罕地区爆发了又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在中国战场上耀武扬威惯了的日军遭到了苏军的迎头痛击并承受了巨大的死伤,这场局部的高强度战役既让骄横的日本陆军狠狠的领教到了什么叫现代化作战,也把日本帝国妄图北进的野心彻底埋葬在了蒙古的戈壁里。由于随时可能会和苏联再爆发大规模战争,再加上日本的盟友德国为了发动欧洲战争而和苏联缔结了和平条约,因此关东军不得不全面北站,日本国内原本调往中国战场的预备师团也源源不断抽调向满洲,使得日本陆军分手乏术,这也是东京大本营在南昌会战和信阳会战后迅速建好就收的原因。
斗得都已经筋疲力尽的中日双发暂时了军事斗争,日本人一边舔伤口一边忙着组建“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这个全国性的傀儡政权,而重庆方面也抓紧时间积蓄力量,同时紧锣密鼓地进行1938年夏的中国军队第二期整训,参训的不对总计有40个军。此次整训,国民政府一方面是为了精简机构、缩编臃肿的指挥系统,提高军队的整体战斗力,一方面也是成绩削减地方军的番号编制。因此这场整训对中央军来说是好事,对于地方军来说则是灾难。
张中将是个宅心仁厚的人,尽管这场鄂北大捷确实是场大功,但他丝毫没有揽功推过,在上报给战区长官部和军政部的作战有功将领名单里,第一个就是孟翔。并且张中将还专门写了一个报告,请求对孟翔这样的优秀青年将领要提拔重用,就差上面直接写要吧孟翔升为军长了。
此时的重庆,早已是各路神仙齐聚集了。众多地方派系和出身地方派系的杂牌军们那里不知道这次“下集整训”与自己切身利益的关系,世界上,在国府中央里,各方派系都有自己的耳目眼线,因此都消息灵通,并且国府那些中央大员们和这些地方派系也有这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汇成了一张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在这个身价利益的关键时刻,各方军头们无不都鼓足马力地开动自己的关系网,化解自己不对在这次整训时面临的“血光之灾”。孟翔自然也不会免俗,他先是鼓动张中将去吧冯老将军这尊大神给搬出来,然后自己又去找蒋百里将军,同时还和杜聿明、宋希濂等中央军里的古人们扯关系,另外又大撒金钱地喂饱了一些高层的官员们。
实际上,孟翔确实有些杞人忧天了。第三十三集团军是地方军不假,但这场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巨大战功也是结结实实的摆在那里的,就冲着给委员长即将被一串败仗搞的颜面扫地时挽回不少面子的份上,军政部那些大员们也不敢太怠慢第三十三集团军,况且,那位陈上讲早就代表委员长给第三十三集团军颁发了免死牌了,孟翔的这番卖力活动倒也算锦上添花。
在提心吊胆的等待中,军政部对参见整训的各部队的最终编制和番号的改编结果开始陆续发布。一时间,参加整训的上百万军队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孟翔感觉这种场面十分熟悉,就好像后世高考结束后,阅卷老师开始公布分数时一样令人心惊胆战。足足折腾到了七月中旬,军政部对第三十三集团军的整训方案总算姗姗来迟。得知结果后,全军上下都略微送了一口气。
按照之前国府公布的1938年陆军师编制方案,各师几本都要撤销旅级编制,每个师下辖三个步兵团和一个补充团,这样一来,那些原本是二旅四团制的师没什么影响,但孟翔这样的编制超标的部队就倒霉了。看在第三十三集团军这次立大功的份上,军政部也不好意思“亏待”有功部队,因此这次总算手下留情。按照公布的方案,第三十三集团军里原先就是二旅四团制的步兵师全部撤销旅级编制,每个师重新改为下辖4个步兵团和1个补充团。这样的话,这些师不但没有缩编,反而增加了一个团。而原先就是四团制的师啧维持不变。整训结束后,第三十三剧团军各部队的作战序列改变为“
全集团军下辖第59军、第77军、集总直属骑兵9师、集总直属特务团;
骑兵第9师编制不变,仍然下辖3个独立骑兵团;
特务团变质不变,仍然下辖5个特务营;
第38师,撤销原先三个旅的番号,改为下辖4个步兵团和一个补充团;
第88师,撤销原先两个旅的番号,改为下辖4个步兵团和一个补充团;
第128师,撤销原先两个旅的番号,改为下辖4个步兵团和一个补充团;
第132师,维持不变,下辖3个步兵团和一个补充团;
第201师,维持不变,下辖3个步兵团和一个补充团;
第37师,维持不变,下辖3个步兵团和一个补充团;
第179师,维持不变,下辖3个步兵团和一个补充团;
至于第180师,根据张中将、李上将、蒋中将、冯上将等人的据理力争,再加上孟翔的卖力活动和大洒金钱,因此虽然遭到了削弱,但保留的番号编制仍然是全集团军独树一帜。张中将是孟翔的上司,蒋中将是孟翔的未来岳父,冯上将是孟翔的上司的上司,李上将则是再次代表桂系拉拢第33集团军,自然都会给孟翔说好话,有了这四尊大神的庇佑,因此180师仍然当之无愧是四三十三集团军的核心部队。军政部也男的大发慈悲一次,由于第365旅是多次立下战功的英雄部队。因此军政部允许保留滴365旅的番号,但撤销掉独立的26旅(第676团、第678团)和独立39旅(第715团、第717团)的番号。整训后的第180师的编制改为师下辖:
第365旅(下辖第801团、第802团、第803团);
第804团(独立第26旅缩编而来);
第805团(独立第39旅缩编而来);
原先180师直属的部队也进行了一定的缩编和裁减,此时的180师直属部队包括:补充团、工兵团、炮兵团、装甲营、骑兵营、特务营、侦察营、狙击营、精卫营等。之前孟翔搞的不少师部直属部队都是黑户口,比如机动团。但眼下,由于部队损失惨重,孟翔也只好顺水推舟地老老实实取消了那些黑户口部队,但不管怎么说,180师的师部直属部队还是比较多的。
整训的事情尘埃落定后,第三十三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正式驻守在南阳。由于日军已经攻占信阳和鄂北,自然对豫南和豫中地区形成了威逼之势,国军肯定要留有重兵在当地进行抗拒。因此第三十三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既是在南阳进行修整,也是在南阳进行驻防。另外,那位汤中将自第三十一集团军从信阳溃败后,也带部队进入了确山(驻马店)地区与梦想等人做邻居。
集团军内部的人事调动也忙了好一阵子。军委会的委任状同时也倒了,张中将毫无疑问地从中将加上将军衔正式晋升为了陆军二级上将,担任集团军的上将司令,同时张中将不再兼任第59军的军长,原77军军长冯中将调任59军军长,孟翔这个副军长水涨船高地跟着升了官,成为77君的少将军长,同时兼任180师的师长。对于这个年轻的上司,77君的几个师长都表示心服口服,毕竟他们和孟翔的关系本来就很好。另外,由于180师的副师长张宗衡阵亡了,参谋长李兴武又在养伤,因此赵海军这个孟翔的头号死党自然当仁不让地成为副师长兼365旅的旅长。之所以孟翔能够年纪轻轻便当上军长,这也是军政部耍的老把戏。按照道理,鄂北大捷这么一场胜仗,国府肯定要种种嘉赏有功之臣的。但孟翔是在太特殊了,他虽然战功卓越,但年纪太轻,资历太浅,肯定不可能把他晋升为中将,同样也不可能给他增加部队什么的,正好,第三十三集团军的张司令盛情给孟翔升官,军政部便顺水推舟,让孟翔在第三十三集团军这篇一亩三分地里继续步步高升,反正他是第三十三集团军的人,在自家地盘里怎么折腾都不会给中央造成舍呢么损失。在军政部的大佬们看来,孟翔就是做了第三十三集团军的副司令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给他增加实权就可以了。按照这个逻辑,最终孟翔得到的嘉赏仅仅是十万大洋、一枚青天白日勋章,以及升为军长的一张委任状。
另外,第38师的师长黄维纲中将由于受伤严重,再加上长期积劳成疾,不得不退居后方长期静养,副师长何德修少将也在襄阳战役中阵亡,因此第38师是去了一号和二号长官,在孟翔等人的推荐下,第88师副师长凌兆尧少将担任38师的新师长。
忙忘了这些最关键的事情后,孟翔便开始一心一意带着部队在南阳进行修整。按照他的请求,180师的驻扎位置安排在了南阳境内最西北的伏牛山地区。孟翔这样做,一方面是让部队继续生活在野地里,保持野战军应有的野性,总所周知,再怎么骁勇的部队,在城市里呆的时间长了也会被安逸生活的灯红酒绿给泡软骨头;另一方面,啧是因为伏牛山靠近商洛山,这样,孟翔料理他的那些“生意”也比较方便。
从七月底开始,孟翔总算又能过上一段安稳日子了。由于李兴武不在,再加上又升官做了军长,全师和全军浩如烟海的事情外加那些见不得人的生意都让孟翔忙得够呛。好早七月中旬的时候,李兴武总算伤愈回来了。有这么一头尽忠职守的老黄牛去干活,总算把孟翔从那些汗牛充栋的军务杂事里给解放了出来。眼看各项事务都走上正轨并且都料理的井井有条,孟翔闲的没事做,便重新返回了重庆,住到了蒋百里将军家里。人嘛,都对家有着强烈的归属感的,孟翔在这个时空可谓是了然一身,虽然已经有了一群死党朋友和铁杆新服,但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亲人,蒋百里将军一家算是他最亲密的人了。
在蒋百里将军的家里,孟翔可以和蒋中将彻夜畅谈世界大局和军事理论,可以品尝到百里夫人那一首令人称绝的初一,顺便还可以和蒋雍享受“二人世界”。要不是万恶的法西斯即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孟翔都有点乐不思蜀了。
八月初的一天,一张请柬的到来给孟翔幸福的生活掀起了一丝波澜。
这是一张做功想到考究的镀金请柬,上面没有署名,只有两排龙飞凤舞的小字:孟尝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半边天。
“终于来了!”见到这张请柬后,孟翔的脸上都泛起了一阵阵喜色。
这也难怪他这么暗喜,因为这张请柬的主人绝非等闲之辈,是这个时代的有一位传奇人物。如果能和他展开合作,带来的好吃是不言而喻的。此时孟翔已经深深融入这个时代,他也清楚,做什么事情都要靠人脉关系网,正所谓朋友多了好办事。孟翔之所以不想靠近“中央”,是因为他对政治这潭浑得不能再浑的水没有丝毫的兴趣,而在这同时,孟翔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朝着“军阀思想”靠拢。很显然,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手里必须要有实力,加入中央派系虽然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但中央里面那些党同伐异、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又是孟翔所避之不及的,因此扩张自己的私人势力就势在必行了,自然而然,多多认识一些这个时代的三教九流就是必不可免的。况且,这位孟翔即将要见到的人可是一位神通广大的大亨级人物。有了他的帮助,干走私这种勾当真可是如鱼得水了。
第一百五十一节 黑道大亨
其实在很早以前,孟翔就想结识这位“中国黑帮老大”、“中国黑社会教父”了,不为别的,就因为对方还是赫赫有名的走私大王。孟翔的部队是地方军,而国际列强对中国的外援渠道基本都掌握在国府中央的手里,地方军想要从其中分一杯羹是绝无可能的,因此想要让自己的部队装备上强大的进口装备,除了走私没有其他办法。另外,孟翔也很清楚,二战即将爆发了,一旦这场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美等西方列强对华援助都会加大力度,在这源源不断的肥水中,走私活动必然会更加猖獗,能够和这位走私大王搭上关系,带来的好处是不需多言的。当初孟翔曾托关系送了一封信给这位大人物,但后来一场战役接着一场战役地忙活,这事便拖了下来,没想到现在重庆机缘巧合地遇上了。
虽然孟翔已经是堂堂的少将军长,但深知这位大亨在骨子里还是一个江湖人物,而江湖人物最看中的就是面子,因此当天晚上,孟翔来到那位大亨所在的重庆范庄时,一直都表示得客客气气、毕恭毕敬。实际上,这座内部设置堪称顶级豪华的范庄也是重庆有名的交际场所,没有那张分量十足的请柬,孟翔这个小小的少将还真没有什么资格进来。
在那位同样也是名声响当当的万总管的引路下,孟翔在二楼的偏厅里见到了这位叱咤中国地下世界并游刃军政商三界的当代春申君。
按照一般人的印象,混黑道的人都应该是虎背熊腰、满脸横肉,赤裸的身上到处都是吓人的纹身,有的脖子上还带着狗链粗的金链,但实际上,呈现在孟翔眼前的这位杜先生却是一身文人雅士的斯文气息,身着长衫、温文尔雅,打扮看上去和天桥下的说书先生差不多。要不是对方手上拿着标志性的水果刀以及身上隐隐散发出的“绝非善类”的气息,孟翔还真难以把眼前这个年约五旬、容貌清瘦的中年人和那位从水果贩子起家并一步一步打拼成上海滩头号流氓的大亨人物联想起来。
客观来讲,这位杜先生虽然谈不上什么好人,但也并非十恶不赦的坏人。抗战爆发后,这位杜先生从民族大义上从未动摇,不但慷慨解囊地为抗日大业出钱出力,并且还担任了包括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在内的多个抗日救国组织的领导人。八一三事变后,这位恒社的祖师爷还组织手下的徒子徒孙们成立“苏浙别动队”参加了抗战,当然了,他的那些弟子们虽说在黑帮火拼、争夺地盘上是好手,但不是打仗的料,因此战绩不佳并且死伤惨重。综合而言,这位杜先生在抗日大局上确实是一位爱国人士。用后世著名经典剧《上海滩》里一位就是以他为原型的主角的话来说,“我什么都敢做,就是不敢做汉奸”,大概这句话也是这位杜先生为人处世的最好概括了。
“杜先生您好,晚辈孟翔有礼了。”孟翔很礼貌地开口道。
“孟将军,你是屡挫日寇锋芒的抗日英雄,又是炙手可热的国军精英将领,此次鄂北大捷也是出自你的手笔,我对你也是仰慕的很。来,请坐。”杜先生微笑颔首道。当然了,他的这句话基本上也是客气话,毕竟他可不是坐井观天的土包子,见过的军政大员多了去了。
两人寒暄着,手下人已经斟上了上好的碧螺春。杜先生平时排场很大,但实际上过了四十岁后他的身体健康已经一落千丈,平时吃饭很少沾油腻荤腥,也从不抽烟喝酒,即便见一些达官贵人,也都是以茶代酒,今天当然也不例外。
“孟将军,你上次的来信我已经看了。你部队的情况我也略知一二,贵军长期驻守或转战于中原地区,豫省之地也大半被贵军所掌控。你在信里说,希望能和我搭个线,在上海、南京、广州、北平、天津等沦陷区大城市开设商号,购买后方急需的紧要物资,运往后方以支援抗战,同时把国统区内无关军政民生的特产通过这些商号销往沦陷区。这个主意很不错,但也有几分弊端。一来有资敌之嫌,二来是日本人对从国统区和日占区之间来往贸易的物资控制得比较严格,这事恐怕不太容易办吧?”半盏茶下去后,杜先生开始言归正传。
“杜先生,河南的特产很多,但像杜康酒、仰韶酒、汝瓷、钧瓷、汴绣、宋绣、信阳毛尖、木材、特产花卉、特产水果之类的东西,都无关军政民生,把这些东西运到日占区去换武器弹药和医药被服之类的紧俏物资,一方面可以说是变废为宝,一方面也解决了这些特产的销路问题,可以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和资敌完全是背道而驰,因此我们的这个行为也绝不是乘机发国难财。至于日本人的封锁嘛,这也好办,我手上有一些投诚过来的日本人,在加上杜先生您的照应,只要不高出太大的动静来,应该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孟将军,日本人向来奸诈狡猾,怕是不能轻信。”
“杜先生请放心,这些日本人的手上早已经沾上了同胞的血,又都有把柄在我的手里,因此只要不被捕,是不会出卖我们的。当然了,为防万一,我和杜先生您在一起抽调一批精明强干的手下看在他们身边,那就更万无一失了。我的意思是,我们联合开的这些商号,表面上是这些日本人做老板,实际上他们手下的店员都是我们的人,谅他们也不敢三心二意。”
“孟将军考虑的真是巨细无遗啊!我杜某人虽然平素营生方式惹人非议,但在这抗日大局上,我杜某人还算是做到了问心无愧。这件事既利国利民,又有利润可图,那我自然不会再摇摆不定了。好,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杜先生微微点头,“孟将军你部队所在地,不仅仅是河南,就是周边的晋陕鄂皖川等省,只要有货,我都来者不拒。商号的开办由你我共同负责,货源和货物由你负责,运货渠道和销货出路都由我负责。你看怎么样?”
“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孟翔喜不自禁。能够再开辟一条新财源,自然是令人兴奋的。
“至于这收入分成嘛……”杜先生话锋一转,提到了很容易令人产生争执的这个问题。
“这件事基本都是杜先生您鼎力打理,晚辈不敢贪得无厌,分个二三成便心满意足了。”孟翔显得很老实。
“呵呵呵……”杜先生微笑着,“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就是活着的时候要靠它。孟将军,我现在也没有什么大的开销,家里的余粮还算能糊口,要太多的钱也没什么意义,而你带兵打仗,养军的耗资可谓是花钱如流水,这一点我是很清楚的。再说了,你我相交,你一口一个晚辈,那我这个前辈还能和你这个晚辈抢饭吃?我也不倚老卖老了,就五五分成吧!”
“谢谢您,杜先生。”孟翔真的很感动。这件事对于孟翔来说,基本是无本买卖,国统区内那些不紧俏的特产,在这种兵荒马乱的时代,肯定是价格低廉,自己只需要花点钱购买那些低价特产,就能转手到日占区内,不但能换来大笔的金钱,还能顺便走私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能够在这杯羹里分一半,确实让孟翔心满意足了。而对于杜先生来说,这笔生意只是他手上无数生意里的不算太大的一笔,赚多赚少无所谓,能够借机结识这个炙手可热的“国军精英将领”,获得新的人脉关系网,才是杜先生真正在乎的事情,让点利润自然也无所谓。
谈妥了这笔生意后,杜先生以为孟翔的目的已经达成,但实际上,孟翔还要乘机再卖个大人情给这位走私大王,从而能捞取更多的好处。“杜先生,听说您已经把您旗下的大部分生意和人手都转到了香港?”
“哦,是啊。虽说上海是我打拼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又是我老家所在,但毕竟已沦陷于日寇铁蹄,继续留在上海,不但行动做事不方便,就连我这条命也不保险了。香港是英国人的地盘,日本人不敢放肆,而且香港又毗邻大陆,做事和以前在上海一样方便。”
“杜先生,晚辈在这里建议您最好未雨绸缪,早作准备。香港其实也不安全了,您的那些生意和人手最好都尽快撤离香港。”孟翔不紧不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