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者无敌-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舒国生摇摇头:“第31集团军的说法是,鲍刚将军在被汤恩伯任命为鳄豫皖边区游击总指挥后,率部前往随县附近的大洪山地区展开游击战,在山道上行军的时候遭到土匪袭击,结果不幸中弹而亡。我们通过第31集团军里几个很早之前被我们收买的中基层官员的渠道,获得的内幕是,鲍刚其实是被预先埋伏好的机枪手给射死的,幕后主使十有八九就是汤恩伯。因为鲍刚素来和汤恩伯不和,并且他在政治上有些亲共,又和我们有一丝联系,自然引起了汤恩伯的猜疑和忌恨,而且汤恩伯任命他去担任边区游击总指挥,明显是明升暗降的把戏。”
孟翔伤感地叹息一声:“以我个人的名义给鲍刚将军的家人送一千大洋。下一个消息。”
舒国生道:“国际消息,我们从纽约时报内部获悉,在华盛顿举行的美日会谈陷入僵局。美国政府坚持要求日本全面退出七七事变后所占领的所有中国领土并限制日本军队的数量,使得日方极为不满,同时日方坚决要求美国恢复《美日航海通商协议》并解除日本在美银行存款的冻结,双方的分歧非常大,使得会谈进展极度缓慢。另据某位和白宫关系密切的资深政治评论家透露的情报显示,美国和英国极有可能在近期内对日本实施战略物资的全方面禁运,以压迫本土资源匮乏的日本在谈判中让步;法国刚刚恢复国家主权,也已经向日本方面提出交涉,要求日本进入越南的军队立刻撤离;荷兰本土被德国占领,荷兰政府和荷兰女王都已经流亡英国,虽然德国不承认荷兰流亡政府的地位,但荷兰流亡政府实际上仍然控制着印尼殖民地,印尼地区的荷兰军队也仍然效忠荷兰女王。这四个国家正在美国的组织下联合起来对日本展开物资封锁。一九四一年七月二十五日。”在汇报这份情报时,舒国生停顿了好几次,语气中掩饰不住兴奋。拥有高学历的舒国生不是政治白痴,他通过这个情报判断出美英列强终于开始强力干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在亚洲的扩张了,这个消息对于在这场战争里孤立无援支撑了四年多的中国来说,无异于胜利的曙光。
而孟翔,早已经听得目光如炬了。两眼精光四射的他霍然起身,大步走出办公室大门。仰望着外面璀璨的星河,实在按捺不住心头狂喜的孟翔意气风发地大吼:“干你妹的小日本!老子等了四年了!你们自掘坟墓的这一天终于来了!”
孟翔如此情绪失控的举动,把在门外站岗的武书源等卫兵们吓了一跳。
“是啊!副座,一旦美国对日开战,我们就彻底稳操胜券了!”舒国生也激动地道。
“但我们也不能把胜利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美国人的身上。”孟翔迅速恢复平静,他望着舒国生,“老舒,这场战争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国内外的局势也会越来越错综复杂,你们情报机构的扩大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这样吧,你们从现在起脱离第33集团军,不再单纯地为第33集团军工作了,要为我们的整个根据地工作,机构就改名叫‘豫西情报处’。我允许你再动用五十万元的资金,用以扩大我们情报机构的规模。记住,扩充实力的原则仍然是…”
“宁缺毋滥!”舒国生踌躇满志地点点头,“我懂。”
“老舒。”孟翔盯着舒国生,“你是我的心腹之一,你应该知道,我们在豫西大力发展我们的势力,在政治上是非常敏感的事情,虽然我们一直低调行事,但肯定会走漏一些风声,我敢肯定,重庆方面、日本人方面都已经觉察到我们在豫西的动静了,军统、中统、特高科,都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我们的豫西根据地,渗透到我们的军队里。老舒,你肩上的担子很重。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舒国生肃然立正:“明白!”
孟翔点点头:“我相信你,好好干吧!”
“是!”舒国生向孟翔庄肃地敬礼。
送走了舒国生后,激动难抑的孟翔简直是精神抖擞、容光焕发,被这个好消息刺激得重新充满电的他活力四射地坐回办公桌前,继续工作起来。也难怪孟翔会这么激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以来,中日战场上虽然打打停停,但整体战线基本原地踏步,这充分说明了在这段战略僵持期间,中国还没有力量独自打破这种对峙局面。如此一来,强大的美国能不能早日参战,对中国获得最终胜利而言,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美英法荷四国联手封锁日本,必定会逼得国内战略物资储备只能撑半年的日本悍然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也难怪孟翔已经大半年没有参加大规模地战役了,毕竟现在是中日战略僵持期,而中国的获胜希望就是美国的参战。为了等来这一天,在这大半年相对清闲的日子里,孟翔不但没有偷懒,反而比战事频繁时更加地忙碌。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孟翔除了潜心经营豫西外,还建立了豫西根据地的兵役制度,充实了部队的兵员,组编期人数达两万余人的预备役部队,同时在司徒公、陈嘉庚先生为首的海外侨胞们的帮助下,得到他们援助的资金以及提供的采购渠道等方面的帮助,开始对手上部队进行了大规模换装。通过司徒公的渠道,越来越多的美式装备开始进入第33集团军内,极大提高了第33集团军的战斗力。此时在孟翔的部队里,主力部队已经开始普及德式装备和美式装备,辅助部队才使用日式装备和国产装备。
毫不夸张地说,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和实战磨砺后,再加上精良的装备,第33集团军的综合战斗力已经大大地提升一个台阶,以前那种单凭勇气和血肉之躯去打仗的日子已是一去不复返,第33集团军在坦克和重炮这两样上已经完全不逊于日军,除飞机外,第33集团军哪怕对抗日军两个甲等师团,也能不落下风。当然,孟翔搞了这么多擅自扩张势力的行为,就算保密工作再到家,也肯定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此时此刻,孟翔和他的第33集团军在鞭长莫及的重庆统帅部的眼中,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半个军阀了。既然孟翔成了地方军阀,那重庆方面对第33集团军在装备、粮秣、经费等方面的补充上,自然是越来越少。但可惜,孟翔已经掌握了好几个地下财源,所以完全不会因为缺少钱粮而被困死。另一方面,军委会也知道如果对孟翔来硬的,肯定会把孟翔彻底推入桂系的怀抱,毕竟李上将跟孟翔的关系早就不是死门秘密了,因此孟翔的豫西根据地才能在夹缝里生存下来。
孟翔其实也很清楚,豫西的地下世界早已经是龙蛇混杂,各方势力的特工人员正在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豫西。光是被舒国生的情报处所挫败的针对孟翔的刺杀行动,就多达十余起。但由于这些不速之客暂时没有翻起什么大浪来,孟翔也睁只眼闭只眼。
此时孟翔最烦恼的事情是:自己的根据地没有出海口。
希特勒的援助、南洋侨胞的援助、北美侨胞的援助、跟杜先生搞的走私勾当…都是需要出海口的。每当孟翔从海外弄来人员、军火、机器后,都不得不先要通过日占区,然后再慢慢地运到豫西地区,这其中的风险自然是很大的,长期以往肯定会出事,而且也限制了孟翔走私军火、运送人员、运输机器的数量和规模。可是,豫西距离大海相隔数千公里,最近的出海口都在山东和江苏,那里早就是日军占领区,此时还属于中国的出海口只有在福建一带,但福建距离豫西太远,路程一长极容易节外生枝。没有出海口,这个缺陷无疑极大地限制了孟翔根据地的发展,因此成了孟翔最头疼的问题。
如果时机成熟,必须要拿下山东,获得宝贵的出海口。孟翔暗暗打定主意。
舒国生提供的情报很正确,九月中旬,日军第11军再度大举进攻第九战区,第二次长沙会战爆发了。这场双方投入了四十万军队的会战,在规模上不算小了,但跟接下来在万里之外的欧洲大陆上爆发的新战争相比,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规模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
东欧时间十月一日上午,苏德战争爆发!霎那间,石破天惊,举世震撼。但最令人意外的是,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并不是德国挑起的。
第二百一十三节 全面大战
苏德爆发全面战争的消息送到孟翔面前时,他正忙着接收一批来自德国的新式军火以及一批机械设备。这批军火主要是德国著名的Flak型88mm防空炮和40mm四联高射机枪。这批高射炮和防空机枪全部是拆解成零件从德国用潜艇和货轮运来的,进入日占区在分批走私到了豫西。数量很大,八八炮共四十门,高射机枪共二百挺。之所以弄来这么多防空武器,主要是因为豫西在这一年半里已经被孟翔建设得有声有色,孟翔不愿意自己的辖区再遭到日军飞机肆无忌惮的狂轰滥炸,特别是平顶山工业基地,更加是孟翔的掌上明珠,这个基地要是被日军飞机发现,那孟翔就血本无归了。虽然在中日战略对峙期间,侵华日军的空中强盗都是重点轰炸重庆、昆明等几个具有政治意义的城市以及长沙、宜昌、常德等前线军事重镇,但日军飞机也经常会跑到豫西来丢几个炸弹。孟翔早就受够这些红头苍蝇那不可一世的嘴脸了,但他目前没有自己的空军部队,对付日军的飞机也只能用防空炮和高射机枪了。这批防空武器一半以上被布置在平顶山工业基地,剩下的则布置在洛阳、南阳等豫西几个为数不多的大城市里。另外,德国的这种八八防空炮性能很优异,既有牵引式,也有自动式,射程远、威力大、打得准,最重要的是这种火炮不但能用来做高射炮进行防空,还能用来做重型反坦克炮使用。在中国战场上,德国的37mm战防炮向来是日军战车的克星,打击日军九四式战车这种只有几吨重的坦克可谓轻轻松松,但打击日军八九式战车那样超过十吨重的坦克,37mm战防炮便有些力不从心了,就需要八八炮来弥补了。八八炮的威力之大,不但日军的任何一款战车都会被直接轰成碎渣,就是西方列强此时的主战坦克也绝对是一炮干掉一个。孟翔搞来这么多八八炮也是为以后的战事做准备。
随着防空武器一起运来的,还有孟翔向德国奔驰公司订购的三套汽车生产线以及从德国重金聘请的上百名汽车工程师。孟翔最近忙着成立一家“平顶山汽车公司”,这家公司是豫西唯一的一家汽车公司,也是中国此时为数不多的几家能生产汽车的机构之一。毕竟军队对汽车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运输兵力、运输物资,都需要大量的汽车、既有坦克,又有汽车,部队才能实现机械化,毕竟实战里总不能让士兵们挤在坦克上行军吧。按照孟翔的规划构思,平顶山汽车公司不生成小汽车(吉普车是美国人在1940年下半年刚发明的,当然没法生产),专门致力于生产一种运载量达5吨、时速超过60公里的军用大卡车,并优先供应军队使用。
有了坦克和汽车后,还要有石油。没有石油,再多的坦克汽车都不过是废铁。豫西虽然有平顶山煤矿,但几乎没有油矿,并且孟翔此时也没有条件去勘探和开采,这让孟翔愁得焦头烂额。幸好张钫在关键时候牵桥引线,把他的两位好朋友、中国此时最著名的工业能源专家孙越崎博士和中国此时最著名的地质资源专家翁文灏博士介绍给了孟翔。孙博士和翁博士服务于国民政府,由于中国在战略物资上极度依赖国际列强的援助,并且对外贸易通道即将被日军全面封锁,因此两位博士此时正在西北地区勘探和寻找石油,最终在甘肃玉门地区发现了一处较大规模的油矿,并于今年(1941年)三月份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石油开采基地:玉门油矿。在张钫的介绍下,孟翔和孙越崎博士、翁文灏博士互相认识后,三人迅速一拍即合地展开合作。原因很简单,孙翁二位博士此时掌管的玉门油矿是中国国民政府手里唯一的一座油矿,产出的时候全部供应给国民政府,但此时的国民政府已经穷得揭不开锅,因此拨给孙翁二博士的经费自然是少得可怜。财政经费的入不敷出,不但让孙翁二博士无法继续扩大玉门油矿的生产规模和开拓中国本土的油矿产业,甚至就连孙翁二博士以及玉门油矿的众工程师、工作人员应得的工资都再三拖欠。换句话说,孙翁二博士虽然拥有一座油矿,但开采和生产出的油料基本是无偿供应给国民政府的。可以说,孙翁二博士有油却没钱,孟翔正好相反,有钱却没油。在张钫的竭力撮合下,孟翔和孙翁二博士展开了“倒卖石油”的合作,玉门油矿每月生产出的成品油里抽调出10%私下卖给孟翔,孟翔则付给孙翁二博士高于市场价位的价钱。虽然孙翁二博士都是高风亮节的科研工作者,打心眼里厌恶这种“倒卖公物、中饱私囊”的勾当,但毕竟玉门油矿的几百名工作者都是要吃饭的,再加上孟翔的口碑和声誉也不错,开出的价格也很吸引人,因此孙翁二博士才勉强同意这种合作。除此之外,孟翔还特地邀请孙翁二位博士以后在“方便的时候”来到他自己的地盘里帮孟翔勘探和开采油矿。
就在孟翔沉浸在幸福的忙碌里并且忙得四脚朝天时,这个石破天惊的消息被送到了他的面前。
“苏德开战了?”孟翔大吃一惊,他感到措手不及。
“是的,开战了。”送来情报的舒国生也同样是一脸震撼的表情。
孟翔急忙看时间,此时是1941年10月1日中午时分。可以想象,明天全世界的报纸头条将会怎样疯狂地报道这场规模几乎史无前例的庞大战争。舒国生情报处的工作效率还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在苏德开战后几个小时内就把情报送到了孟翔面前了。就在孟翔发愣的同时,万里之外的东欧战场上,数以百万计的苏德士兵正在浴血搏杀中。新的战火已经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熊熊燃烧了。虽然孟翔早就有心理准备,但此时真的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有些难以置信。因为他估计希特勒应该会准备到明年春夏时节才会正式进攻苏联,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是德国主动进攻苏联的吧?”
“不!”舒国生的回答让孟翔再次大吃一惊,“是苏联主动进攻德国的!”
“什么?”孟翔差点跳起来,“没有搞错吧?”
“没有搞错!”舒国生坚定地道,“根据我们在欧洲工作组提供的情报以及德国方面透露出的资料,都显示这场战争是苏联挑起的!”
“这究竟怎么回事?”孟翔瞠目结舌。他心里暗暗震惊,历史不应该是这样发展的啊?
“副座,确实是苏联首先进攻德国的。”舒国生从随身皮包里取出一叠厚厚的资料,“副座您看,这是之前苏德两国长期对峙期间我们陆续搜集到的资料。在苏德边境,其实就是波兰原先的国土,当初苏德瓜分了波兰,因此此时的苏德边境基本就是波兰原先的国土,在苏德边境,苏联军队的规模和实力都大大超过德国。在军队人数方面,苏军共175个师,德军才100个师,苏军人数是德军人数的1。6倍;坦克数量方面,苏军在苏德边境共布置了约1。2万辆坦克,是德军坦克数量的3倍;火炮数量方面,苏军共2万门,德军共1。1万门,苏军仍然占据优势;飞机数量方面,苏军共5000余架飞机,德军大概只有300余架,还是苏军占据优势。副座,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认为,苏联把这么强大的军队布置在苏德边境很有可能在一开始是为了防备德国,但现在德国已经征服了西欧,因此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德国下一步必定是进攻苏联,因此苏联便先下手为强了。”
孟翔点起一根烟,反复思索着这前所未有的历史格局,然后问道:“目前的战况如何?”
“苏联不宣而战,德国猝不及防之下损失惨重。德国在苏德边境的机场、兵营、仓库、工事、桥梁等重要军事设施都遭到苏军机群的狂轰滥炸,使得前线超过五十个师的德军陷入瘫痪和无序中。根据我们的分析,在苏联如此强大的攻势和抢占先机的有利条件下,德国原先占领的波兰西部地区很有可能保不住了,但苏军会不会一鼓作气地攻入德国本土东部的普鲁士,就很难说了。毕竟德国也不是软柿子。”
孟翔点点头,挥手让舒国生离开,然后一个人陷入沉思中。
历史上的苏德战争确实是德国先挑起的,整个战争起源于德国对苏作战的“巴巴罗萨”计划。但战后有一部分历史学家揭露一个内幕,其实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也准备对德国来一个不宣而战和全面进攻,这个苏联对德作战的计划叫做“大雷雨计划”。但由于德国抢先下手并且苏联是最终的胜利者,使得苏联赢得了道义上的优势,所以苏联这个不怎么光彩的庞大计划便在战后被刻意地隐瞒和否定掉了。但孟翔则是相信“大雷雨计划”是真实存在的。没有其他的理由,就因为苏联并不是什么“战争受害者”,苏联在二战中也不是无辜的角色。孟翔仔细地在脑中分析着:苏联是一个斯大林独裁专政的“红色帝国”,并且在对外扩张和领土野心上丝毫不逊于以前的沙俄帝国,斯大林本人比希特勒好不到那里去,都是大屠夫和大独裁者,甚至斯大林还不如希特勒,在治国能力上,斯大林就不如希特勒,在屠杀暴政上,希特勒屠杀的基本都是外国人,而斯大林屠杀的则是本国人。苏联在苏德战争前,就已经多次发动对外的侵略战争了,比如侵略芬兰而发起的“冬季战争”,强行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侵略战争,在德国闪击波兰后悍然联合德国瓜分波兰并且制造了“卡廷森林惨案”等等,这些斑斑劣迹让苏联在二战前和二战初期声名狼藉,就连同盟国内的美英中三国都十分厌恶和反感苏联。对于苏联,可以盖棺定论地断定,这个红色帝国并不是什么爱好和平的国家,它也是战争的发动者。要不是它是德国的敌人,同盟国是不可能接受苏联加入己方阵营的。苏联对芬兰、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的入侵,都是为了自身利益,由此可以肯定,当德国已经严重威胁到苏联安全的时候,苏联照样会主动发动对德国的战争。
苏联和德国虽然很早就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实际上两国各怀鬼胎,都知道对方将是自己最大的敌人。由于苏联要抓紧时间发展自身的国力和军力,同时也不愿意陷入德日两国的前后夹击中,所以才对德国虚以委蛇;而德国也一样,德国同样一方面抓紧时间发展自身的国力和军力,同时也不愿意陷入苏联和美英国家的前后夹击中,所以也对苏联假装和平。斯大林和希特勒都对彼此的打算心知肚明。但是,眼下欧洲的战局已经全面有利于德国,德国征服了西欧、南欧、北非,迫使英法两国屈膝媾和,并且和美国保持良好关系,德国和没有不会再开战了,这让战争已开始非常希望“德国祸水西流”的斯大林大为意外和不安。斯大林原先希望德国和美英法打个两败俱伤,没想到德国很巧妙地摆平了美英法三国。德国既然已经和美英法握手言和,不会陷入两线作战,那么德国接下来会对谁下手?这已经是呼之欲出了,首先,德国对苏联本来就充满领土野心,其次,美英法三国也非常希望德国去消灭苏联这个“共产主义的老巢”,自然而然,美英法三国是怂恿和支持德国进攻苏联的。
这么多必然性加在一起,苏联在巨大的危机下选择先发制人、抢先下手已是注定的了。
除此之外,再从斯大林本人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这个野心勃勃的独裁者一心希望“布尔什维克的光芒笼罩全欧洲和全世界”,因此已经拥有东欧的斯大林并不满足,他非常想要让苏联称霸整个欧洲。打垮了德国,不但能彻底消除苏联的这个心腹大患,还能乘机让苏联的版图覆盖西欧、南欧、北欧,乃至整个欧洲,实现斯大林暗藏这的那“红色欧洲”的梦想。
由此可见,苏联抢先对德国下手虽然看上去不合常理,但却是必然的事情。斯大林很清楚,德国进攻苏联已经拥有了天时地利等多项优势,并且时间再拖下去,德国的准备工作就会越来越充分,苏联的胜算也会越来越少。因此,苏德之战是必定的事情,但谁抢先下手,就能赢得胜利的希望。在这样背水一战的处境下,斯大林选择对德国先下手为强是必然的事。
另外,苏联选择进攻德国的时间也非常高明。此时是十月初,距离西欧的冬天还有三个月,距离苏联的冬天还有两个月,一旦苏联在这三个月内打不垮德国,那么苏军撤回东欧,在东欧严寒的庇护下,德军也无法对苏联本土发动反击,苏联仍然会立于不败之地并得到喘息的宝贵时间。实际上,德波战争开始后,苏联就在苏德边境囤积了大量兵力以防德国东侵,随后受到德国在西线的胜利刺激,苏联迅速往苏德边境继续增兵,使得苏联超过三分之二的国防力量都集结在苏德边境。
历史,彻底地面目全非了。
随着脑中思路越来越明显,孟翔嘴角洋溢出的笑意也越来越浓密,最后,他真恨不得跳起来:好!太好了!斯大林啊斯大林,你抢先一步下手,虽然让你赢得了不少胜利概率,但可惜,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只要你没办法速战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