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者无敌-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看打回老家的机会就在眼前,第三集团军的东北军官兵们又怎么不奋勇争先。仅仅两天,第三集团军便横穿过平津之间,踏上了属于热河省的遵化县境内。延绵的崇山峻岭间,万里长城犹如古老的巨龙般蜿蜒在山峦峰岭间。
长城,是中国关内地区和关外地区的分界线。此时从关内地区通往关外地区的各个长城关隘大道上,飞沙走石、尘土冲天,军队的人山人海犹如决堤的洪水般,排山倒海地涌过长城。长城以北的原野上硝烟袅袅,继而突然间哭声震天。汪洋大海般的军队内,出现了一阵躁动,犹如滚滚的雷声般由远而近,转眼就汇成了一股惊天动地、排山倒海般的巨大声浪。第三集团军内,成千上万阔别故土十三年后终于重返家乡了的东北籍官兵们情难自抑,纷纷放声大哭。原东北军的官兵们齐刷刷地跪在家乡的黑土地上,拼命地抓着捧着地面上的泥土,齐齐泪如雨下、泣不成声。想家已经想疯了的东北军官兵们情绪几乎失去了控制,又蹦又跳、又哭又笑,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直冲云霄:
“东北啊东北,我们终于回来了!”
“爹啊!娘啊!儿子回来了!你们在哪里啊!”
很多东北籍的官兵再次唱起了那首悲苦的《松花江上》,凄苦的歌声让唱歌和听到的官兵纷纷抱头痛哭、泪如泉涌:“我家在那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悲惨的时候,就脱离了我的家乡……流浪!流浪!爹娘啊,爹娘,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大批的东北军官兵在路边搭起了案台,点起香烛和纸钱,然后小心翼翼地取出背包里、怀里的一个个骨灰盒,平平稳稳地放在了东北的黑土地上。冰冷的盒子里,都是那些壮志未酬、没有等到这一天却战死在关内战场上的一个个未能瞑目的英魂。事实上,当初随张学良一起撤出东北、转入关内的三十多万东北军此时已经不足十万,部分亡于“剿共”和内战,其余则都战死在抗日战场上。如今,打回老家的这一天终于来了,但却足足等了十三年,又见袍泽弟兄们陆续凋零,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痛惜,音容笑貌犹在,这怎么不让睹物伤情的官兵们嚎啕大哭呢!神鬼动容的哭声中,一声声痛彻心扉的哭喊声更加是催人泪下:“弟兄们啊!我们回家啦!我们终于回家啦!我们回到东北了!你们可以安息,可以入土为安了……”
行军的队伍中,那些不是东北籍的官兵们也无不被感染得热泪纵横。第三集团军司令于学忠更加不顾身份地扑倒在地,扒拉着地上的土地,整个人哭得死去活来。他面前层层叠叠地码放着一百多个骨灰盒。当初“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于学忠就成了关内东北军的实质领导人,而眼下抗战快七年了,他身边的原先东北军的袍泽们已经死了一批又一批。雁行忽折翼,形单伤影只。如今回到东北,但一想到那些曾在战场上同甘共苦、同生共死但至死也没有完成心愿的袍泽手足,怎么不让人悲痛欲绝。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更何况在命如朝露、出生入死的战场上所积下的战友之情,那更加深厚无比。一想到无数的弟兄如今已是阴阳相隔、生离死别,因此这个头一开,摧肝裂胆的悲伤立刻在部队里迅速蔓延,越过长城的东北军官兵们无不悲戚丛生、泪如雨下。一时间,长城脚下,哭声如雷!令人肝肠寸断的哭喊声直震九霄!场面几乎是天地动容!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于学忠站起身,抹掉眼泪,大吼一声:“弟兄们!全体向南跪下!”说完,他首先面朝长城以南的地方跪下了。
“噗通!”几万双宁折不弯的男儿膝一起朝着身后的南方推金山倒玉柱般跪下了。
“那些在关内先走一步的东北军弟兄们!你们回来吧!回到故乡吧!我们终于打回东北老家了!”于学忠热泪滚滚地大喊道。
“弟兄们,回来吧!我们回家了!”东北军官兵们声嘶力竭地哭喊道。
“点起狼烟!”于学忠大吼。
登上长城后的官兵们在狼烟台里点燃了堆在里面的狼粪、蒿艾草、牛粪、狼草等燃料,随后又往里面浇了几桶水。顿时,一股股粗大的狼烟如龙卷风在长城上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延绵数十公里的长城上的各个要塞碉堡也纷纷点起狼烟,以此遥相呼应。一时间,万里长城,狼烟遍地。
狼烟,这是古代中华民族在边疆发现敌情时的军事报警信号。沧海桑田,如今这一幕再次出现,不同的是,此时的中华民族抵御的不再是北方游牧民族,而是踏上中国国土的东瀛倭寇。苍茫的长城上,一道道狼烟冲天而起,悲壮而激昂。长城内外,豪气干云、气吞山河的歌声伴随着狼烟一起直冲云霄: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息,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
“收复东北!打回老家!”于学忠振臂大喊。
“收复东北!打回老家!”
惊天动地的喊声中,化悲痛为力量的官兵们奋勇朝着热河省腹地势不可挡地挺进着。
第二百九十节 进军关外
四月底,华北军血战半月后终于攻克天津,歼灭守城的日伪军十万余人,取得华北战场上的又一场大捷。随后,华北军根据孟翔的命令,从山西调来第八集团军,连同第四集团军共同完成对北平城的包围,三十万大军将北平城包围得水泄不通,但围而不打、全面封锁。华北军主力则通过天津,源源不断地奔赴关外战场,进入冀东和热河南部。
在通电全国宣布“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即将联合反攻东北”时,孟翔又号召原先东北军旧部官兵们与一战区、二战区共同投身光复东北的战役。这个声明顿时在关内的中国军队里掀起了轩然大波。王树常、李杜、邹作华、马占山、冯占海、刘多荃、沈鸿烈、何柱国、苏炳文、高鹏云、赵毅、周光烈、周福成、朱鸿勋、常恩多、霍守义、牟中珩等大批原先东北军的将领们纷纷向重庆发去请战书,要求调入第一战区或第二战区,投身光复东北的战役。孟翔在一开始还想联系东北的抗日部队的,但实际上,此时东北的抗日力量已经非常弱小了,基本都化整为零或转入地下,因为日军占领东北已经十三年,对东北抗日力量的扫荡也持续了十三年,在得不到外界援助的情况下,这些东北的抗日部队自然陆续被剿灭了;另一方面,随着苏日关系的缓和,当初退入苏联境内的东北抗日部队纷纷被驱逐出境,苏联当局的做法在客观上等于配合日军绞杀东北的抗日力量。至此,东北境内的抗日力量基本没有了,原先滞留关外的东北抗日部队的将领要么为国捐躯,要么通过各种途径到了关内。
一时间,蒋委员长面前的请战报告犹如雪片般纷至沓来。
蒋委员长不得不承认,孟翔这一手玩得很高明,占尽了道义和人心的上风。蒋委员长要是拒绝那些东北军旧部将领的请战要求,肯定会遭到社会舆论的批评;蒋委员长要是同意了那些东北军旧部将领,就等于把大批的部队送到孟翔那里去。虽然蒋委员长对此不太愿意,但他由于当初跟孟翔有约在先,再加上眼下也不能逆流而动,只好勉强同意,允许关内东北军旧部将领调往第一战区。
孟翔随后又得寸进尺,向蒋委员长提出两个请求:第一,再次增加不少于三个集团军的部队番号;第二、建立以东北四省为作战辖区的第十战区。【注:国民政府此时共建立了九个战区。第一战区,河南、山东,华北军的领地;第二战区,山西、河北,华北军的领地;第三战区,江苏、浙江,中央军何上将的势力范围;第四战区,云南、广西,云南被中央军控制,广西被桂系控制;第五战区,安徽,桂系的新地盘;第六战区,湖北、重庆,中央军陈上将的势力范围;第七战区,福建、广东,中央军的领地;第八战区,绥远、陕西、内蒙、西北,中央军胡宗南部、马家军、绥军的混合地盘;第九战区,湖南、江西,中央军的地盘。】
蒋委员长虽然很不情愿,但也只得答应,给了孟翔第13、第15、第24集团军这三个新的番号,同时建立第十战区,任命于学忠为第十战区司令长官,任命万福麟为副司令长官,同时批准关内的数万名东北军旧部将领官兵前往第十战区就职。毋庸置疑,第十战区肯定也是华北军的领地,东北也会成为华北军的新地盘。
新的番号和源源不断从关内各地赶来的旧东北军官兵让于学忠干劲十足。孟翔在同于学忠商议后,决定将原先的第三集团军分开,因为第三集团军属于东北军和鲁军的混编部队,让鲁军官兵们离开山东去东北作战,显然是不合情理的。第三集团军内的东北籍官兵们全部调离,该部返回山东,空缺的兵员都从山东招募,使得第三集团军彻底成为山东子弟兵并长期驻守山东;从第三集团军内调出的东北籍官兵和从关内各地赶回来的东北军旧部官兵将领都调入新建的第13、第15、第24集团军,三个集团军仍然按照“三三加一”的原则进行建设扩编,清一色是东北军旧部官兵。由王树常、何柱国、霍守义三人担任三个集团军的司令,暂时驻扎在热河南部和冀东天津一带,整军经武、厉兵秣马,准备反攻东北。除了这三个集团军外,第36集团军、第39集团军、第77军等部也都投入作战。截至此时,华北军已经拥有13个集团军,满额兵员可达到200万人,雄踞中国北方。
五月初,伪满洲国,大连机场。
天空中阴霾密布、雨幕笼罩,整个机场都被春夏时节的迷蒙雨雾给遮盖住了。三辆黑色小汽车从雨中驶来,直到机场上的一辆运输机前。日本关东军新任总司令官小畑敏四郎大将从汽车上下来,急匆匆地头也不回便登上了飞机。在他身后,大批高级军官默然无言地目送着长官的离开,此时的天气就像众人此时的情绪一样低迷。由于没能有效地阻止河南军的全面北上,接替梅津美治郎大将成为关东军总司令官区区几个月的小矶国昭大将被勒令回朝鲜继续做朝鲜总督,由日本军界元老小畑敏四郎大将担任新的关东军总司令官。小畑大将几天前抵达新京(长春,被定为伪满洲国国都后改名为新京)就职后,立刻巡视满洲各地防务,前天刚来到大连视察陆海军基地,但却在昨天上午接到了关东军总参谋长獭岛龙三大佐的电话。电话里传来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噩耗,河南军正在热河和冀东集结近百万大军,准备进玫满洲。小畑大将不敢懈怠,立刻在第一时间乘坐专机返回长春,但无奈天气实在是太恶劣,只能在他的心急如焚中推迟了一天。
飞机缓缓起飞。机舱里,小畑大将紧锁眉头,陷入了忐忑不安的沉思中,他心乱如麻。满洲对于日本的重要性,那根本不需要多说的。此时,日本帝国手里的殖民地正在日益减少,大致还掌控着半个东南亚、台湾、琉球、朝鲜等传统占领区,满洲无疑是日本此时手中最大、最靠近日本本土、最肥沃富饶、也是最重要的一块殖民地。满洲的“皇民”足有4300多万,是日本本土人口的三分之二;满洲面积110万平方公里,是日本本土面积的三倍;而满洲的粮食产量、资源能源储量、自然矿物等各方面,则更加是资源匮乏、土地贫瘠的日本本土所望尘莫及的。别的不说,光是满洲的工业总产值,就已经超过了日本本土。如果真的把满洲当成一个国家,那满洲的工业总产值是世界第七的。满洲蕴藏的铁矿达到40亿吨,煤炭达到30亿吨,毫不夸张地讲,此时日本帝国的轻工业、重工业、军工业等设施工厂,一半以上都在满洲;满洲一年还能生产粮食2000万吨,又是日本本土最为依赖的粮食基地;另外,满洲的中心新京(长春),不管是规模还是人口,也已超过了东京,雄踞亚洲的第一大都市。满洲的富饶和日本本土的贫瘠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简单地说,日本60%的工业、90%的矿业资源、70%的农业,都在满洲。日本人苦心经营满洲已经十多年了,使得这片中国土地对于日本人来说,不是日本却胜是日本。
丢了满洲,日本就彻底万劫不复了。
小畑大将忍不住一阵苦笑。十三年前,区区两万关东军兵不血刃地征服了满洲,这根本就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简直是如梦如幻,关东军这一仗赢得实在是太侥幸了,赢得太轻松了,赢得甚至有点莫名其妙;中国东北军不放一枪一弹就放弃了满洲,软弱得不可思议,也几乎是不可理喻的事情。中国人几乎就是把满洲白送给了日本人,一切简直是鬼使神差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根本就是一场胜算极小的赌博,没人抱以成功的希望,但却赢得了满堂彩。对此,关东军只能认为,那是天照大神在庇佑大日本帝国。但现在,天照大神还会继续庇佑日本吗?关东军现在是什么样子,小畑大将比任何人都清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尤其是中途岛大战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全线溃败,为了维持战线,大量的老兵从关东军里被抽调往太平洋战场以补充守岛部队。此时的关东军早已不复当年。眼下的关东军共计下辖第1方面军、第2方面军、第3方面军、第17方面军(驻朝鲜半岛),共拥有25个师团、10个独立混成旅团、2个独立战车旅团,表面上拥兵60余万,仍然号称“百万大军”。但小畑大将心如明镜,这百万大军里倒有一半以上都是新补充的侨民和新兵,其战斗素质和战斗意志根本就比不上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和战争初期的日本军队相比,更加是不可同日而语。至于协助关东军守卫满洲的伪满洲国军队,虽然装备还不错,但军心混乱,战斗力无从谈起。
遐想中,飞机摇晃了几下并开始缓缓降低高度,飞行员报告道:“总司令官阁下,飞机已经抵达新京上空。”
“降落吧。”小畑大将点头道。
新京机场上不但雨雾迷蒙,更加是硝烟冲天。小畑大将的座机穿过硝烟降落后又在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跑道上左拐右拐,一连颠簸了好几分钟才停了下来。小畑大将走出机舱,他原本想继续保持着镇定自若的神情以激励士气、稳定军心的,但映入眼帘的场景仍然让他一阵张口结舌。机场和机场附近一片混乱狼藉,几十架四分五裂的飞机残骸正堆积在一起熊熊燃烧,地面上到处是星罗棋布的弹坑,大量的房屋建筑被炸毁炸塌,浓烟滚滚,几个油库和弹药库也早已被炸得天翻地覆,地勤人员和医护人员川流不息地奔跑着,疲于奔命地忙着清理机场和抢救伤员,一具具血迹斑斑的尸体触目惊心地排列在机场边。“这是怎么回事?”大将目瞪口呆。
驻扎新京的关东军第2航空师团师团长原田宇一郎中将气喘吁吁地大步走上前,向小畑大将敬礼:“总司令官阁下,您终于回来了。河南军的轰炸机群今天上午突然间对新京以及满洲南部的一些大城市和皇军的很多重要军事目标进行着大规模的狂轰滥炸,河南军拥有大量B…17重型轰炸机,以致我方损失很大。卑职指挥不力,请您降罪……”
小畑大将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他摆摆手:“现在不是谈这个的时候,赶紧回总司令部。”
紧急召开的会议上,关东军的各个高级将领基本都已经到齐,就等着小畑大将。小畑大将朝众人点点头:“真是抱歉,让诸君久等了。獭岛君,请你来讲解一下河南军的情况吧。”
关东军总参谋长獭岛龙三大佐站起身道:“总司令官阁下、诸位,半个月前,河南军攻占了天津和冀东,同时包围了北平,但没有对北平展开进攻。根据我们的判断,北平是著名的文化古城,城内拥有大量文化古迹,河南军投鼠忌器,所以才不敢对北平展开大规模进攻,但北平地区的华北皇军已经全面被包围,陆海路通道都被切断了。同时,河南军正在冀东和热河南部集结部队,根据情报,河南军准备进攻满洲的部队总数超过五个集团军、五十个师,并且基本都是美式或德式装备。另外,在河南军所盘踞的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境内,已建成超过十个大型的航空兵基地,基本都是美军飞机和美军航空兵,飞机总数量超过1000架,包括大量的B…17轰炸机。这些飞机不但严重地威胁到了帝国本土,并且在接下来的战役里肯定会协助河南军攻击满洲。除了飞机,河南军还拥有大量的美式德式战车、火炮等重武器,战车上千辆、重炮上千门。可以肯定,河南军不但获得美国的大力援助,同时他们自身也应该拥有兵工厂和自制重武器的能力。根据我们的估计,最迟三个月后,河南军就会对满洲展开全面进玫。”
参会的众关东军将领无不神色凝重。战争进行到了这个时候,再怎么狂妄的日本将军,也绝不敢小看几十万美械德械并且拥有大量坦克飞机重炮的中国军队。
小畑大将点点头,然后站起身,他的语气和神色一样沉重:“诸位,丢了满洲,帝国就真的要输掉这场战争了。所以,满洲绝不能丢。帝国生死存亡的战事,就要开始了。”
第二百九十一节 新的敌人
苏联,莫斯科。
这座始建于多尔格鲁基时代并且是苏联心脏的城市早已在德国空军和德国远程炮群铺天盖地的狂轰滥炸中化为废墟,连克里姆林宫的建筑也基本都在德军的航空炸弹和炮火中坍塌殆尽。为了捍卫住莫斯科,苏联当局投入了所能够使用的一切物力、人力、财力,而中亚地区、西伯利亚地区、远东地区等苏联大后方各个军区的百万大军也都被斯大林孤注一掷地调遣到了东欧前线,与实力远比当年拿破仑大军更加雄厚的德军展开了规模可谓史无前例的大厮杀。在战争的初期,德国和德军曾被苏联打得措手不及,但现在,缓过气来的德国爆发出丝毫不逊于苏联的强大国力,并且德国在这场战争里已经占据道义上的优势,这更加使得德军士气高昂、愈战愈勇,而苏联则在战事和道义上都陷入了很不利的境地里。鏖战至此时,德军已经全面推进至莫斯科城下了,鸟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波兰东部地区……五分之四的东欧已尽皆被德军攻陷,连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这三座城市也都已经有部分城区被德军攻陷,顿河地区、伏尔加河地区、奥涅加湖地区等辽阔的俄罗斯本土地区也陆续被德军占领,整个战事对于苏联来说正在急剧的恶化中。
苏联的国力已经濒临枯竭,整个国家已经岌岌可危。这一点,没有谁比斯大林本人更加清楚了。希特勒没有犯拿破仑的错误,他没有把全部的获胜希望都寄托在要通过“闪击战”速战速决地一举击溃苏联,而是铁了心要和苏联打一场持久战。斯大林非常清楚,再这样死拼下去,苏联距离灭亡已经为时不远。而苏联的大后方,也开始不稳定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苏联陷入两线作战,那就必死无疑了。斯大林狠狠抽了一口烟。
化为瓦砾的莫斯科某个绝密的地堡里,斯大林正在狭小而整洁的办公室里苦苦沉思着。他是苏维埃的领袖,是苏联这艘万吨巨轮的总舵手,负责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他必须要万无一失地引导着苏联驶出眼前的险恶局势。远东该怎么办?这是此时盘绕在斯大林心头上最为焦躁的问题。
东亚中日交战的大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中国越战越强,日本接连遭受中美两国来自陆地和海洋的猛烈打击而节节败退并且全面转攻为守。尽管很不愿意,但斯大林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东亚大陆上彻底击败日本已经为时不远。最新战报显示,中国的河南军队正在高歌猛进地向中国东北地区进军,而日本关东军则陷入苦战中。是的,中国军队已经在东北取得了战略主动权。日本军队一旦被赶出东亚大陆,日本就必输无疑了,而苏联也要迎来一场巨大的危机,因为中国的百万陆军必然会成为苏联大后方的巨大威胁。从表面上看,苏联此时必须要当机立断地抛弃日本,转而和中国、美国结盟,这样,苏联的大后方才转危为安,而苏联和德国的战争也很有可能在中美两国的斡旋下和平解决。可是,这根本行不通!
苏联和中国的关系,那不用说了,两国从沙俄满清时期就已经积下了无数的深仇大恨,沙俄和苏联都掠夺了中国大片的北方领土,如果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东亚陆上霸主,那就难保中国不会对苏联产生报复心理,毕竟,中国的国民政府是顽固的反共政府。在解决了日本后,中国极有可能伙同德国一起左右夹击苏联,而美国也肯定会趁火打劫。说到底,以美英法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素来是憎恨苏联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在这一点上,美英法和德国意大利确实是沆瀣一气。美国人巴不得苏联和德国打得同归于尽,哪里会援助苏联。
难道苏联注定要在这场战争中失败了吗?斯大林捏紧了手中的烟斗。美、德、中、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