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者无敌-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ぃ蔷褪实闷浞戳恕R虼诵‘x大将忍住怒火,给第四师团发了一份连他自己都恶心不已的勉励电报,希望“第四师团的大阪健儿们能够在锦州战事里力挽狂澜,创建不辜负第四师团先辈们的辉煌战绩”。
在众望所归中,集结完毕的第四师团精神抖擞地挺向锦州前线,并于六月二十六日抵达锦州北部五十公里处的义县。小畑大将给第四师团的任务是“夺回义县,打通锦州的北部通道,确保锦州皇军的后勤运输线重新建立”。
守卫义县的,是刚刚从锦州前线撤下来休整的华北军第171师。第171师是华北军的老部队,在锦州战事中充当主力攻坚部队,拼杀五天后,全师伤亡近半,师长张翼带着剩下的八千多官兵奉命撤到义县进行休整,结果碰到了开来的第四师团。
举起望远镜,凝视着远处浩浩荡荡的日军,张翼毫无惧色。他怒视部下的官兵们:“弟兄们!忘了九一八了吗?”
“不敢忘!”山呼海啸的怒吼声响彻原野。
“杀尽倭寇!雪我国耻!”张翼振臂大吼。
“杀尽倭寇!雪我国耻!”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中,171师的八千官兵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无畏勇气硬生生地与扑过来的第四师团两万余日军展开了气吞山河的血战。171师的兵员人数虽然是第四师团的一半都不到,但却硬生生地将气势汹汹扑过来的第四师团撞得头破血流。援助地面部队的美军B…17机群不断呼啸而来,往日军头上狂扔炸弹,炸得日军狼奔豕突、抱头乱窜。面对冲上阵地的日军,官兵们在震天的喊杀声中以冲锋枪、步枪、机枪、迫击炮迅猛还击,整个防线上不断飘起一圈圈炽烈炫目的白光,被射杀击毙和被炸得血肉横飞的日军交相枕藉、狼藉遍野。人数远比日军少的官兵们在师长张翼的率领下,无不奋勇死战,官兵们子弹打光后,齐齐挥舞刺刀与日军浴血搏杀,每一处阵地都杀得白刃尽赤、血流漂杵。
获知日军一个齐装满员的甲等师团猛攻义县后,指挥锦州战事的王树常、何柱国等将领们都吃了一惊。就在第15集团军和第24集团军准备调遣援军赶赴义县时,义县战场却出规了一个让人大惑不解的情况:身为日本陆军甲等师团的第四师团居然攻击势头大减。
两万日军居然没有啃得动八千中国军队,别说日方了,中方也不相信。
其实这并不奇怪。第四师团虽然在“名分”上是甲等师团,但也已经跟整个关东军一样外强中干了。太平洋战争后,第四师团虽然没有全面投入南方战场,但师团内的老兵却也不停地被抽调去补充其他损失惨重的部队,今天一个大队,明天两个中队,时间一长,全师团也被抽空了,富有经验的老兵一批接一批地被刚刚从国内送来的新兵取代,使得第四师团彻底不复昔日了。
小畑大将对第四师团草包枕头的本质其实了如指掌,但在关东军眼下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不得不把赌注押在了第四师团身上。当然了,装备精良、训练充足、建制齐整的第四师团刚刚上战场竟然会软弱得自行停止攻击,这确实大大地出乎了小畑大将的意料。说白了,小畑大将知道第四师团很烂,但他没想到第四师团会烂到这个地步。
第四师团这种严重贻误战机的行为,理所当然的招致了关东军高层的严厉训斥和锦州前线日军部队的抗议。在急红了眼的马场师团长的再三催逼下,第四师团被迫又挪动了下身躯。次日上午,面对决堤洪水般再度翻卷涌上来的日军,像钢钉一样死死钉在义县的第171师的官兵们仍然毫无俱色地与之展开了血战。
“九一八!不敢忘!杀倭寇!雪国耻!”
“为了胜利,请指示美军轰炸机向我部阵地进行无差别轰炸!祖国必胜!”
“弟兄们!不要忘了九一八!不要忘了南京大屠杀!”
狼烟冲天的义县战场上,处处都回荡着第171师官兵们那震天撼地的口号上。各个阵地前,被击毙的日军横尸遍地,日军每攻占一处阵地、一条战壕、一道工事,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即便守军阵地即将被日军攻占,残余的守军官兵们也会呼叫轰炸机群或己方炮群对阵地进行无差别的轰炸和炮击,使得攻占阵地的日军继续付出惨重的代价。至于守军敢死队抱着炸药包向日军发动自杀性逆袭的行为,更加是数不胜数。苦战一天,第四师团勉强攻占了义县的部分城区,但却有两个联队被打残了。义县的当地居民也爆发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壮年学会开枪后直接冲向前线和日军搏杀,妇孺老幼则为守军搬运弹药、抬运伤员,整个义县一片军民一心、同仇敌忾的伟大场面。
血战一天后,马场中将看着自己部队的死伤报告,哀叹道“第四师团在太平洋初期曾参加了菲律宾战役,光是巴丹一战,第四师团以区区几百人的伤亡便迫使美菲联军五万人投降,但是现在,第四师团进攻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城市,却付出了巴丹战役十倍以上的代价。”
第四师团的这些常年在满洲的灯红酒绿中被泡软了骨头并且只顾赚钱发财的大阪日本兵们从灵魂深处战栗了、发抖了、害怕了。天一黑,斗志早已经荡然无存的第四师团各部都停止了进攻,马场中将再怎么暴跳如雷也无力驱动他的部队了。实际上,不仅仅是第四师团的基层士兵,就是那些中队长、大队长等中层军官也已经都胆寒了。
次日凌晨,敏锐地感觉到第四师团军心不稳的张翼冒险集结起残余的部队和城内的几千青壮年,在美军轰炸机群的掩护下,向日军猛然间发动了逆袭反击。好歹还保佑六七成战斗力的第四师团居然被兵力落下风的中国军队打得狼狈逃窜,不但把已经占领了的部分城区丢得干干净净,而且向后败逃了足足几十公里。
二十八日,一直作为机动预备力量的第77军急匆匆地从承德赶到了义县。孟翔给赵海军发来电报:“你准备怎么增援义县?”
赵海军回复道:“当然是联合171师击溃第四师团了!”
孟翔道:“不!你立刻兵分三路,一路支援义县,另外两路给我包抄第四师团两翼!”
赵海军问道:“全歼第四师团?”
孟翔道:“不!迫降第四师团!在这个时候,歼灭日军一个师团不足为奇了,如果有日军一个师团集体投降,那才真正的有意义!”
第二百九十四节 势不可当(3)
锦州,素有连通关内和关外的“咽喉要道”之称,扼守辽西走廊东端,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交通枢纽,有“四省通锦”之说。华北军一旦攻陷了锦州,那沈阳和整个辽东半岛对于日军来说将彻底无险可守。如此至关重要的地方,在战略上已是华北军必攻、日军必守之地。自然而然,锦州战事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即便在战后几十年,锦州当地曾亲身经历这场战事的老人回想起这场恶战时仍然是心有余悸。“烈火滔天”、“死人如麻”,是当地老人们回忆这场恶战时最频频使用的词语。
上百架B…17轰炸机在数十架P…51野马战斗机的护航下,伴随着雷鸣般的呼啸,不断地飞临锦州上空,凌厉的落弹声响彻云霄,数以千吨计的炸弹滚滚不断从天而落,飘扬着太阳旗的锦州城区霎那间地裂山崩、天昏地暗,冲天的烈火和飞扬的尘土间电闪雷鸣,惊天动地的爆炸冲击披震撼得全城地动山摇,一排排房屋建筑在巨大的轰鸣倒塌声中犹如瀑布般轰然倒地,掀腾起沙尘暴般的尘埃灰土。被航空炸弹炸成肉泥、被冲击波震碎内脏、被倒塌的房屋所活埋的日军和城内居民不计其数,日语的怪叫声和平民的哭喊声此起彼伏。滚雷般的轰炸机群引擎声中,一种特别尖锐刺耳的呼啸声极其摄人心魄,那是华北军装备的德式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在肆无忌惮地攻击地面上的日军目标。斯图卡所到之处,日军的一座座碉堡火力点、弹药库、连环工事……尽皆在流星暴雨般的航炮中灰飞烟灭,里面的日军被炸得尸骨无存。
锦州的居民们被这一幕吓傻了。数以千吨计的航空炸弹和轰炸机群的巨大轰鸣声让整个城市天塌地陷,日月无光般的雾霭尘土中,全城大量的建筑被夷为平地,没有被攻击到的城区内的建筑的窗户玻璃也都被强烈的空气震波给震得粉碎,躲在家里的居民们痛苦地捂住耳朵。
郊区的华北军阵地上,锦州战事的前敌总指挥官、原东北军元老、第15集团军司令王树常中将举起了望远镜。在他的视野里,锦州全城黑烟冲天,建筑房屋成片成片被夷为平地,部分城区燃起冲天大火。王树常是土生土长的东北辽宁人,此时眼看家乡的城市遭到这场巨大的灾难,城内百姓肯定也会大批地死于战火,这让他的脸上浮现出阵阵不忍之色,但他还是果断地一挥手,下达了加大火力攻击和准备进攻的命令。陈列在华北军阵地后方的重炮群开始咆哮出一道道刺眼的白光,一波波大口径的炮弹撕裂空气飞向城区,在天空中划开蛛网般的橘红色弹道尾迹,随后在已经满目疮痍的城区内再度炸起了遍地开花的巨大火球,猛烈的炮击迅速使得天空犹如火烧云般一片赤红。
震天的喊杀声中,集结起来的十余万华北军像涨潮的洪水般扑向已经被轰炸机群和重炮群摧毁得支离破碎的日军防线,上百辆谢尔曼坦克一马当先。日军防线上响起一阵阵怪叫声,衣衫槛褛、蓬头垢面的日军从遍地的尸骸中跳起来并疯狂投入反击。打头的十几辆谢尔曼在巨大的爆炸中燃起熊熊大火,冲杀在一起的华北军和日军殊死搏杀,人群在毫无遮拦的对射中成片成片倒下,迫击炮弹和手榴弹漫天飞舞,被炸飞上天的双方士兵四分五裂地摔了一地。野兽般的嚎叫声中,跃上日军阵地的华北军和日军短兵相接,迸溅开一股股滚滚的腥风血雨。
战争就是把人变成野兽并互相展开最原始的暴力残杀,死于锦州战场的华北军和日军数以万计,但实际上,死得更多的则是锦州的平民。由于时间紧迫,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日军援兵正在迅速赶来,再加上守卫锦州的日军达到六万多,城内日军密度极高,因此为了加速战事进度和更大限度地杀伤日军,王树常忍痛命令协同作战的美军轰炸机群大规模地向城内投掷白磷燃烧弹和凝固汽油弹,全城随后烈火如洪。美军飞虎队累计向锦州投掷了五千多吨燃烧弹和汽油弹,造成了人为无法控制的大火,使得锦州那几天的夜晚都亮如白昼,近万日军葬身于火海,极大地加速了锦州战事的进度,但也导致人数更多的锦州平民一起化为焦炭。苦战两天后,华北军开始攻入城区,与日军展开残酷的巷战,而在这个过程中,大批的锦州平民再度遭到无妄之灾,惨死于双方士兵的枪林弹雨。
巷战爆发后,王树常等高级军官下达命令,要求部队“在战斗中必须全力避免造成平民的伤亡”。实际上,连王树常本人都知道这个命令不过是自欺欺人。混乱的激战中,士兵们根本不可能真正地保护平民。参加过这场战役的很多华北军老兵在事后是这样说的:
“那时候都他妈的杀红眼了,不是鬼子死,就是我们死,神经都绷得快断了,睡觉都要睁着眼睛,看到穿黄军装的日军就要拼命,每天都在死人堆里爬进爬出,过了今天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哪里还有心思去保护老百姓啊!司令军长师长他们下的那个狗屁命令,其实连他们自己也知道根本做不到,下这个自己骗自己的命令不过是让他们得到一点心理安慰。他们要是真的想保护老百姓,那怎么还命令美国人的飞机投掷燃烧弹?燃烧弹一落下去后,整条街都着起大火,那些躲在家里的老百姓可怜得根本就来不及跑,都被烧死在了自己家里,有的一家七八口就抱成一团,被烧得都分不清谁是谁。事后集团军司令部对外宣布说共有八千多名平民丧生,屁!真实的数字起码是八万,甚至都不止,反正在战后我看到锦州已经没多少活人了。整个战役打了九天九夜,但善后的工作却持续了九个月都不止,光是清理废墟、搬运尸体,我们就花了两个多月。锦州是个大城市,城市人口就达到四十万,辽东半岛最繁华的地方,原先全城到处都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但打完这一仗,全城就剩下一片废墟和焦土,两层以上的房子都看不到。再怎么繁华的城市,也经不起飞机大炮的轰炸呀!还扔了那么多燃烧弹,没炸毁的城区也被烧得差不多了。没有十年时间,锦州根本就重建不起来,为什么?不但全城毁光了,连人都死得差不多了,还怎么重建?战后,我们在郊区挖了几十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坑,日本人的尸体和我们自家老百姓的尸体分开来被扔进去,不是埋掉,而是烧掉。那时候是夏天,那么多死人不立刻处理掉,很容易引发瘟疫的。每一个大坑里,密密麻麻地堆满了成千上万具尸体,然后浇上汽油烧起来,那真是连阴曹地府都不如的场面,看得人头皮发麻。锦州的郊区不知道多少这样的万人坑和乱葬岗。前段时间,锦州市政府要扩建城区,那些挖土机结果在郊区挖出了好几个大坑,里面都是白花花的骨头,肯定都是锦州战役时死的。那些万人坑都没有立碑,立碑是给后人凭吊的,当初死在锦州城内的那些老百姓,大多数都全家满门死光了,都没有后人了,立碑给谁看?我们的王司令事后带着我们一批批地去那些万人坑前面下跪默哀献花圈,悼念无辜丧命的老百姓。看得出,王司令那些长官们也很不好受,但没办法,这是战争啊!当时,德国人和苏联人也打得你死我活,有一个苏联城市被德军包围得水泄不通,城内的苏联军队准备死战到底,那个苏军指挥官对城里的苏联老百姓命令道‘为了胜利,为了国家,我命令你们全部出城向德军投降’。那个苏军指挥官为什么下达这个命令?很简单啊,因为这个城市就要彻底被毁灭了,老百姓再留在城里就必死无疑了,命令老百姓去投降也能给军队节省粮食。唉!打起仗来,最遭殃最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其实,很多老兵在事后都不愿意谈这种事,大家都选择忘掉,那么多的冤魂,我们也难受啊!”
“鬼子在城内步步为营、处处抵抗,把老百姓的房子作为碉堡进行顽抗,你不打,鬼子就躲在里面肆无忌惮地开火打你,在这样的情况下,看到身边的弟兄一个接一个地倒了下去,谁还管那房子里有没有老百姓啊,直接上火焰喷射器把房子烧掉,或者用掷弹筒把房子炸塌。人哪,一旦起了杀心,就彻底六亲不认了。事后我们清理战场,确实在很多废墟里发现和鬼子一起被烧死或被炸死的老百姓,可当时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也没办法啊!”
“小鬼子逼急了,各种损招都用上了。很多小鬼子都故意用我们的老百姓做人质,要是我们不打或者畏手畏脚,那锦州就别想拿下了。打仗,就是要心狠手辣。有好几次,我们看到大批的平民跑向我们的阵地,本来我们是去迎接的,但没想到那些平民里混了很多的鬼子,跑过来后直接拉响身上的手榴弹,炸死了我们很多弟兄。后来我们怎么办呢?我们还能怎么办呢?看到不明身份的人群跑过来,特别是青壮年很多的人群,我们先开枪示警,要是再继续跑过来,那只能用机枪去扫射了,被我们白白打死的冤魂不知道有多少。当然,看到妇女和孩子跑过来,我们是不会这么做的。”
“三营有个东北的排长,就是锦州的本地人。打下锦州后,他急匆匆地跑回家里,结果整个人差点疯了。他家的房子被烧掉了,爹娘和老婆孩子都被烧死了,可怜啊,那孩子才六个月大,抱在娘的怀里,被烧得跟娘粘在了一起。这弟兄认出这房子是被火焰喷射器烧掉的,然后他就发了疯地去找当时负责进攻这里的部队,找那个用火焰喷射器烧死他全家的弟兄算账,最后用冲锋枪打死了好几个人。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的,很多记者都抢着报道了这件事。唉,上了战场,就不能把自己当人了,要把自己当成一头六亲不认的畜生。”
惨死于战火中的不但有中国的平民,也有日本的平民。东北作为日本第一块占领的中国殖民地和日本政府最重视、建设经营时间最长的地区,拥有中国境内各地人数最多、密度最高的日本移民。十多年来,东北境内的日本移民已经达到170万,锦州作为辽宁省的大城市,自然也拥有近万日本移民,同时还有上千名开战前被送到这里的日军守城部队中高级军官的家眷。战事过程中,杀红眼了的华北军上下官兵对待城内的日籍居民无一例外地执行了格杀勿论的虐杀态度,惨死在锦州的日籍居民超过五千名。血战一星期后,攻入城内的华北军十余万部队已经全面地把日军的控制区压缩到了城区中心部位。从承德赶来督战的孟翔在接到士兵的报告后,看到了很令人心情复杂的一幕。
日军此时在锦州的控制区只有城区中心的一片,并且被横穿锦州城区的小凌河分为了南岸和北岸两部分。当孟翔举起望远镜后,看到河边大批的日军伤兵正在集体拉响手榴弹自杀,只见一团又一团火球绽放而起,一圈又一圈日军伤兵在群魔乱舞般的呼号声中不断地炸成了支离破碎的尸体碎片,除此之外,还有数以千计的日籍居民和日军中高层军官的家眷也在一批批地跳河自杀。在战后,锦州的幸存居民在回忆起这幕时都感到不可理喻:“那些日本人就像中了邪一样,一批接一批地自杀或跳河,河边到处都是用手榴弹把自己炸死的日本兵的骨骸尸块,河里也漂满了死人,也不知道多少日本人跳河淹死了。后来的好几个月内,随便用渔网在小凌河里一捞,都能捞起一副副惨白惨白的骨头。真是活该!这些日本人当初在我们的土地上耀武扬威,现在却都做了孤魂野鬼了。”
对于日本入这种在濒临失败时的疯狂行为,孟翔很不以为然,甚至看得还有点解气和求之不得的感觉,日本入既然自己去自杀了,那自己的士兵们也节省了不少子弹和力气,又何乐不为呢?身为一个中国人,看到日本人一批接一批地自杀,怎么说都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但孟翔身边的司徒雷登则看不下去了。这个美国人长期担任孟翔和史迪威以及美国政府之间的传话筒。虽然司徒雷登长期生活在东亚,对东方民族那“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传统思维也不是不清楚,并且他也知道孟翔是个极度崇尚“血债血还”的铁血式军人,但他骨子里毕竟还是喜欢把“人权”挂在嘴上的美国人,因此实在做不到跟孟翔一样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这幕残酷的画面。
“孟将军!您的军队现在已经稳操胜券了,按照国际惯例和人道主义精神,您和您的军队此时是有义务去阻止那些日本士兵和日本平民去自杀的!您不能袖手旁观”,司徒雷登语气急促地道。
孟翔耸耸肩:“尊敬的司徒雷登先生,我的士兵们可没有逼迫那些日本人去自杀,他们的自杀行为完全是自发和自愿的,关我什么事?守城的日军并没有宣布投降,那我们自然也没有义务去阻扰他们自己去主动下地狱嘛。我觉得我此时的袖手旁观既没有违背日内瓦公约和国际战争法,也没有违背人道主义精神。是他们自己要自杀,关我屁事?”
司徒雷登被噎住了。他只好气哼哼地道:“孟将军,请您看在上帝的份上,做点什么吧!要知道,那些自杀的日本人里,很多人都是平民,很多人都是妇女和孩子!如果您这样置之不理,那我会考虑把这件事报告给美国政府,到时候说不定会导致美国政府对您的良好印象大打折扣。”
孟翔被司徒雷登的反击给搞得很恼火。他知道司徒雷登的意思,如果自己不去管那些日本人的死活,那他就要在华盛顿打自己的小报告。客观上讲,孟翔绝不是像蒋委员长那样极度依赖西方列强的人,孟翔所秉承的信念就是中华民族必须要自强自立,绝不能永远地仰人鼻息,但孟翔也知道,此时中国的抗日战争确实是离不开美国的援助的。要是这个司徒雷登在华盛顿乱说话,害得自己得到的美援打折扣,那就不利于抗日大局了。想到这里,孟翔不得不恼火地命令道:“弄几个高音喇叭来!再找几个日语翻译来!”
在司徒雷登的操办下,一阵日语广播声响起了:
“日军官兵们!日本平民们!我以美利坚合众国的名义向你们郑重承诺,只要你们停止抵抗、停止自杀,并向我们缴械投降,那我们会给予你们食物和安全!我们绝不会屠杀你们或虐待你们,我们会按照国际战争法的准则和用人道主义精神来对待你们!”
任凭司徒雷登忙得热火朝天,那些正在自杀的日军士兵和日本平民根本就置若罔闻。通过望远镜,孟翔清清楚楚地看见,一批又一批穿着日本传统和服的日本女子仍然在跳河自尽,并且这其中不少年轻妇女的怀里还抱着几岁大的小孩或只有几个月大、还在吃奶的婴儿。虽然孟翔一开始看这一幕看得可谓是兴致盎然,但在这一刻,自认为对日本人已经心如铁石的孟翔还是在心里涌起了一丝不是滋味的滋味。
“怎么搞的?为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