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者无敌-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座,真对不起!”孟翔深深地自责道,“当初是我提议部队增援豫东的。如果我当初不提出那个请求,二十七军团的弟兄们也不会。。。”
“这不怪你!”张中将坚决地摇摇头,神情凛然正色,“恰恰相反,眼前的事实说明你做的很对!守卫兰封的桂永清跑了,守卫商丘的黄杰也跑了,要不是我们事先赶来并在关键时候填住了这两个漏洞,那豫东的局势早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地恶化了。困龙,你确实做得很对,我们来的非常有价值!阵亡的那些弟兄们也死得非常有价值!其实,我看到那么多患难与共的弟兄们前赴后继地倒在战场上,我的内心也是如同油煎汤煮哪!但我始终坚信,我带着他们走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他们的死都重于泰山!军人报国,虽死犹荣,杀敌保家,此其时也!”
“那我们还要在商丘坚持多久?”孟翔不安地问道。
“放心吧!援军已经来了。”张中将宽怀地笑了笑,“李长官已经命令刚刚从徐州突围出来的桂军廖磊部第二十一集团军以及东北军于学忠部第三集团军全速赶赴商丘,接替我部的防务。其实,要不是昨天王劲哉带着他的一个旅赶来,我们也撑不到现在的。唉!对亏他了!”
随后从副军团长李文田中将的手里看到二十七军团的伤亡名单后,孟翔才知道商丘的这场恶战有多么惨烈。全军团(59军)参战前一万三千多兵力,短短两天恶战下来,59军阵亡的就有五千多人,受伤的也有四千多人,高级军官伤亡者更加不计其数。毕竟,进攻商丘的是日军整整一个甲等师团,59军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都处于绝对的劣势,能够受到现在而不丢失城市,张中将和59军确实已拼尽全力了。阵亡名单里,光是旅长和团长都有八人,连190师副师长李树人少将、参谋长金子烈少将都先后阵亡了,师长刘振三中将也身负重伤、命悬一线。实际上,孟翔和这些59军的高级军官不是很熟,毕竟在一起共事的时间并不长,顶多算是点头之交,但想到这些人都是因为自己“干涉”历史而死在本来不会死的这个战场,自己对他们的阵亡也有间接的责任,这使得孟翔的内心更加痛苦万分、愧疚交加。
下午的时候,廖中将和于上将分别率领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第三集团军同时赶到商丘,并对攻城的第十六师团的侧翼展开猛攻。日军支持不住,对商丘的包围圈被撕裂开一道口子,廖于二部顺利入城并开始接管二十七军团的防务,使得油尽灯枯的第二十七军团原本已奄奄一息的处境总算转危为安。晚上的时候,第二十七军团、第200师、新编第35师同时接到了第一战区长官部和军委会的命令:第二十七军团和新编第35师撤往豫中许昌休整,第200师经过许昌后直接前往武汉休整。
此时,豫东战局的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了中国军队的手里。当然,豫东的局势之所以和历史上的发展产生了如此截然不同的变化,完全是第二十七军团的力挽狂澜,以及孟翔对历史的再度“干涉”。当然了,第二十七军团的功绩是全国有目共睹的,而孟翔对历史的“改动”自然是无人知晓。
八天后,第二十七军团和新编第35师、第200师抵达“汉魏故都”许昌。此时全城已经是张灯结彩、人声鼎沸,鞭炮爆竹声震耳欲聋,锣鼓喧嚣声响彻云霄,大街小巷万人空巷、欢声雷动,到处都是在欢呼雀跃、竞相庆祝的人群。不为别的,就是为刚刚已经尘埃落定的豫东大捷而欢欣鼓舞。许昌的居民们也很清楚,如果豫东守不住,位于豫中地区的许昌必然唇亡齿寒,早晚被日寇铁蹄践踏。而如今,国军在豫东取得大捷,意味着豫中可以高枕无忧,百姓们可以继续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了,自然要好好庆祝一下。在这样充满胜利喜悦的氛围里,听说豫东大捷的首功部队即将来到许昌,这还得了!许昌民众爱国热情的灸热温度简直堪比日军的燃烧弹。全城十几万百姓扶老携幼围聚在街道边夹道欢迎第二十七军团、新编第35师、第200师,鲜花像雨点般地飞向官兵们的头上,香烟、水果以及各种土特产被许昌居民们争先恐后地塞入官兵们的手里,当地政府的官兵们也纷纷前来点头哈腰、满脸堆笑地欢迎。怎么说,第二十七军团、新编第35师、第200师也算是许昌城的“救命恩人”,自然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
在半路时,兰封会战的结局就已经随着国民政府的大肆宣传而让张中将、杜聿明、孟翔、王劲哉等人知晓了。这场会战最终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告终,土肥原师团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原先拥兵两万八千余人的第十四师团最终只有六七千人在最后关头逃回了黄河北岸,其余的都在国军的包围圈内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土肥原中将本人和第十四师团的军旗自然也逃出生天,因此第十四师团没有被全歼。不过,国军一口气消灭两万余日军,也算是很大的胜利了。再加上这场大捷还是蒋委员长的心腹爱将薛中将打的,因此就更加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了。
在这场豫东会战中,日军主要投入了两个师团(第14师团和第16师团),五万余兵力,分别进攻兰封和商丘。结果第14师团被消灭了十之七八,而第16师团也在商丘城下铩羽而归。这意味着日军试图合围徐州以及侵占河南的两项战略计划都宣告搁浅。日军方面,在兰封战役失败后,进攻商丘的第十六师团等日军也放弃了进攻。侵华日军暂时放弃了对河南的侵略,转而一心一意地开始为进攻临时首都武汉而积蓄力量。
豫东会战(兰封战役和商丘战役)的捷报传来后,武汉方面马上举行了由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主持的宣传周活动,这个活动让武汉三镇都沸腾了起来。自从徐州突围后,武汉便人心惶惶。明眼人都知道,鬼子占领南京并打通徐州津浦线后,下一步肯定进攻临时陪都武汉,这怎么不让武汉居民心惊肉跳。而眼下,国军居然又打了一个大捷,这自然大大地振奋了武汉居民的人心。全国其他城市也纷纷举行了各种各样的庆祝“豫东大捷”的活动何群众集会,一时间,举国再次沸腾,全国民众对抗战必胜的信心再次大涨。当初台儿庄大捷这场抗战以来第一场大捷的消息传来后,全国欢欣鼓舞,各界都认为国军会在徐州彻底挡住日军并展开反击,最终结果却是几十万大军放弃徐州并全面撤退,这让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情挫伤了不少,而这场紧随其后的豫东大捷则起到了亡羊补牢的作用,给稍微有点低迷的全国抗日激情又恰到好处地鼓了一把劲。
孟翔一方面为自己成功改变兰封战役的结局而激动不已,因为这场战役带来的“正面影响”实在太重要了,河南基本没有沦落日寇之手,黄河大坝也没有被炸开。换句话说,孟翔这次的干涉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国军一场败仗转为了胜仗,而且还间接地挽救了上百万同胞的性命,避免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上千万人民流落失所的悲惨命运,消除了豫皖苏三省的一场大灾难。如果说孟翔一开始对徐州会战的改变只能算是锦上添花,那么他这次对豫东会战的改变那就真正就算是扭转乾坤了,甚至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激动之余,孟翔更加关心的还是切身利益和自己所在的部队能从这次大胜里得到什么实惠,军委会和蒋委员长对第二十七军团会有什么样的封赏。但令孟翔郁闷的是,国民政府明明已经在用最大的嗓门宣传这场豫东大捷了,但对这场会战里各个有功部队和各个有功之士的嘉奖令却一直迟迟杳无音讯。这让他在心里对武汉方面那些大小官僚们的工作效率埋怨了一次又一次。
孟翔不知道,这件事完全是因为有人在针对他这个小小的上校副旅长。孟翔还浑然不知,自己这个小人物已经落入军政部长何上将那帮子的“法眼”里了。
6月10日上午,在许昌暂住三天的第200师重新启程,前往武汉。临走前,第二十七军团和第200师的军官们集结一堂,举行了一场丰盛的欢送宴。在这次的豫东会战中,由于孟翔这个关键人物的穿针引线,两部合作得很不错。孟翔和杜聿明、邱清泉、廖耀湘等人也结下了不算浅的友谊。杜聿明和廖耀湘看孟翔的眼神都是敬佩和欣赏,邱清泉虽然心高气傲,但也对孟翔露出了难得的笑脸。再加上毕竟刚刚在豫东打了个胜仗,因此两部军官们的心情都很不错,宴会上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孟兄弟,我敬你一杯!”杜聿明微笑着举杯走向孟翔。
“不敢当,杜师座,我也敬你。”孟翔也举杯。
两人在友好的气氛中互相碰杯。
杜聿明放下酒杯,显得很推心置腹地望向孟翔,眼神很诚恳:“孟兄弟,经过兰封一战,我对你可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孟兄弟虽然是川军出身,但无论是御敌智谋,还是临阵魄力,很多地方都让我自叹不如啊!面对上万日军却还能挥洒自如并指挥若定、屡挫敌锋,孟兄弟你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桂永清率部临阵脱逃,如果换做其他人,怕是也跟着脚底抹油了,而孟兄弟你却毅然率部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明知凶多吉少,却照样无怨无悔,这份为国而战的赤诚之心和七尺男儿的坦荡胸怀,就足以让那些高权重但因私废公、尸位素餐的大员们望尘莫及了。我杜聿明也是惭愧得很,当初我其实也萌生了退却之心,要不是孟兄弟你一番振聋发聩的当头棒喝,我就要在我的军人生涯上添上了不光彩的一笔了。孟兄弟,枉我是黄埔一期生,但在这方面和你比起来也是自惭形秽啊。”
孟翔急忙谦虚道:“杜师座,您的这些话真是折煞我了!我那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聪明罢了,又何足挂齿呢?杜师座您是堂堂黄埔生,是接收过高等教育的真正的国军精英,我那些旁门左道岂敢与您相提并论。杜师座风华正茂、年富力强,手握国军第一机械化精锐,您以后必然会大鹏展翅、一鸣惊人。我哪比得上您呀!呵呵呵。。。”这个时代混得时间长了,孟翔也学会了这时代的官场客套话。
对孟翔的这番吹捧,杜聿明也不以为然地笑了笑。他显得很认真地盯着孟翔:“孟兄弟,我已经得到可靠的内部消息,我们200师即将要扩编为新编第11军,下辖第200师、第77师、新编第22师,三个师都是机械化师,新编第11军将会是国军的第一个机械化军。徐庭瑶将军担任军长,我本人担任副军长兼200师师长,邱清泉担任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担任军部参谋长,但第77师的师长和军部参谋长的人选暂时未定,怎么样,你有兴趣吗?孟兄弟,我不妨说一句心里话。不管是做个运筹帷幄的副参谋长,还是做个独当一面的师长,我都认为你的能力足以胜任。孟兄弟,你有兴趣来这个新编第11军吗?”杜聿明微笑着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孟翔(徐庭瑶,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主要创始人和作战理念奠基人)。
新编第11军!孟翔心头一惊,这个新编第11军可是以后赫赫有名的“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的前身呀!而第五军就是中国唯一的机械化军,是堪称独步全国的第一精锐军,即便比起那个大名鼎鼎的“御林军”第74军也毫不逊色。杜聿明居然要请自己去新编第11军里担任军部副参谋长或第77师的师长,这么突然且这么优厚的邀请顿时让孟翔措手不及。随着杜聿明的这句话,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宴会也陡然间变得鸦雀无声。第二十七军团和200师的军官们都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在了孟翔的身上。而张中将也不动声色地看着孟翔。
公然在别的部队挖人才,这明显是非常敏感的事情。而杜聿明却冠冕堂皇地这么做了。孟翔脑子不慢,迅速猜出了杜聿明此举的内在含义:通过兰封一战,杜聿明确实很欣赏孟翔这个杂牌军里的新秀人才,是真心诚意要把这个人才挖到自己身边作为左膀右臂的,并且开出的筹码也堪称是极具诱惑。孟翔此时只是杂牌军里一个旅的上校副旅长,即便这次能荣升,也差不多是做个少将正旅长;杜聿明则邀请孟翔去当77师的师长或新编第11军的副参谋长,让孟翔摇身一变,成为中央军嫡系精锐里部队的骨干。杂牌军旅长、中央嫡系精锐的师长,这两个职位之间的差距自然不是一两步的距离。孟翔也估计得出来,杜聿明为了给自己争取到这两个职务,肯定也在他那边费了不少力气。至于杜聿明为什么会在如此公开的场合问这么敏感的问题,则是为了让孟翔当着张中将等二十七军团高层们的面做出决定,从而“迫使”孟翔公开承认自己脱离二十七军团,和张中将等人一刀两断。毕竟,杜聿明是中央军的骨干,不希望自己的左右手和地方军藕断丝连或是一只脚踩两条船。让孟翔当面点头,便能让孟翔彻底和二十七军团断绝关系。这个方式虽然令人尴尬和强人所难,但却非常有效和干脆利索。只要孟翔此时点头,中央军那边会有一条阳关大道等着他,而二十七军团就彻底把他视为“叛徒”了,孟翔自然就没有了回头路,只能从此死心塌地跟着杜聿明。
孟翔一方面猜测杜聿明的用心,一方面也未杜聿明的消息灵通而深感嫉妒。参加豫东会战的各部队的嘉奖令还没有下来,大家都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封赏,而杜聿明居然已经轻松地搞到如此详细的内部消息,真是神通广大。没办法,这就是“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道理。
现场的气氛有些微妙。所有人都不说话,都把目光望向孟翔这个焦点。不管是第二十七军团的军官还是200师的军官,望向孟翔的目光都是期盼的。
第九十一节 少将师长(1)
孟翔友善地笑了笑,然后向杜聿明敬礼:“光亭兄,恭喜你了!”
张中将等第二十七军团的军官们都会心而欣慰地笑了。邱清泉则稍微有点恼怒地看着孟翔,眼神里的意思很明显,不识抬举。廖耀湘的目光里也露出了可惜之色。杜聿明眼中先掠过一丝失望的目光,但很快恢复正常,他向孟翔回礼:“孟兄弟,我愈发敬重你了。”看得出,杜聿明是很真诚的。尽管孟翔婉拒了杜聿明的邀请,但杜聿明在心里对他打的分反而更高了。毕竟,人的才华是一方面,而人品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孟翔真的投靠过来,杜聿明虽然高兴,但暗暗对孟翔的人品打分就要打个折扣了。毕竟没人喜欢吕布那样的人,虽然能力无与伦比,但三姓家奴的人品则足以让他的能力黯然无光。
孟翔微微一笑。
杜聿明等人又向张中将等人敬礼:“诸位,那我们就不打搅了。我们该上路了。”
“请诸位保重!”张中将等人心怀舒畅地一起回礼。
杜聿明又望向孟翔:“孟兄弟,贵部装甲营的弟兄们可以说是我们的同行,我们对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非常钦佩。想必,你们装甲营原先的那几辆日制坦克都已经损失得差不多了吧?这样吧,我马上留两辆三号坦克、四辆二号坦克以及十辆装甲汽车和一批相配套的零件油料给你们的装甲营。你们都是好样的!你们是真正的中国军人!我们非常敬佩!”
“这。。。这份礼物真是太贵重了!”孟翔又惊又喜道,“可是你们这样做,武汉方面会不会。。。”
“放心吧,不会出问题的。”杜聿明释然地笑了笑,“200师在兰封一战中已经损失惨重,再少几辆坦克和几辆汽车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我们在战斗报告上多写点战斗损失就行了。反正已经损失惨重了,也不在乎再多这么一点。我们是中央军嘛,国府有什么好东西都会优先补充给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你们是地方军,你们确实很不容易,这些也是我们应该做的,就当我们200师给贵部的一份心意,毕竟我们刚刚在同一个战场上并肩作战过。”
“谢谢!”孟翔感动地向杜聿明伸出手。
“后会有期。”杜聿明微笑着和孟翔紧紧握手。
等200师的军官们走后,张中将走到孟翔身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重重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其余的二十七军团的军官们也纷纷向孟翔露出真诚的笑意。孟翔感觉得到,从这一刻起,他和365旅,都已经彻底融入第二十七军团了,是真正的一家人了。
送别杜聿明和200师后,第二十七军团继续驻守在许昌并休养生息,此时孟翔烦恼的仍然是嘉奖令怎么还没有下来。勋章军衔什么的,孟翔不感兴趣,可是没有那些白花花的大洋,第二十七军团总不能靠“自力更生”去恢复元气吧?
孟翔不知道,因为他这个小人物,国府里的两位上将巨头已经为了他而对掐起来了。
实际上,孟翔此时也不算小人物了。当初藤县战役,他崭露头角,但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中级军官,没有引起各方势力的注意。因此军政部瓦解第22集团军的时候没有殃及到他。但是兰陵镇一战后,孟翔就彻底成为公众人物了,因为那次规模不大但战果辉煌的战役是他亲手指挥的,而军政部的那些大员们也第一次注意到了这个小小的上校副旅长。此时第二十七军团在豫东战场上,无论是兰封战役还是商丘战役,都表现出色。孟翔虽然不是一号主官,但此时想低调也不可能了。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个屡试不爽的箴言还真在孟翔的身上印证了。孟翔就是因为慢慢地出了名而惹来了这场麻烦。
第一战区的司令官程上将和第一兵团司令薛中将也都是仁厚之人,两人在各自发送给军委会的战报里都不约而同地把第二十七军团列为了全战区和全兵团的头号有功部队,桂永清和黄杰先后率部临阵脱逃后,正是因为第二十七军团的两支部队分别在兰封和商丘浴血奋战,才使得原本已经濒临失控的战局转危为安,这个功劳怎么高估都不过分。特别是薛中将,这位性格直爽的广东人更加是直言不讳地要求中央重重地嘉奖第二十七军团,毕竟桂永清和黄杰的行为让薛中将一直耿耿于怀甚至是恨得牙痒痒。要不是第二十七军团力挽狂澜,他的作战计划和所投入的心血就全盘付诸东流了。自然而然,薛中将对第二十七军团非常有好感,甚至还有不少的感动和感激的成分在这个情绪里。
但这样一来,军政部就不干了。何上将也是神通广大、消息灵通之人,他在知道坚守兰封的第二十七军团第365旅的副旅长就是那个有点耳熟的“孟翔”后,立刻想起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家伙上次在徐州搞得那一出。那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追悼会”让军政部上上下下都丢尽了脸,不但遭到全国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甚至就连何上将本人都挨了委员长的一顿臭骂。何上将事后也通过军统里的几个熟人,知道那场追悼会就是这个孟翔的主意,虽然何上将也不算数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人,但肯定也要敲打敲打这个叫孟翔的胆大妄为的小子。另一方面,守卫兰封本来是桂永清的事情,而桂永清是何上将的外侄女婿。桂永清临阵脱逃,这个孟翔则死守兰封并大放异彩、一战成名,要是军政部重奖这个孟翔,那岂不是更加衬托得桂永清无能了?何上将的面子也更加挂不住了。本来何上将就在动用人脉关系给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外侄女婿减轻罪名以及美化他的行为,若是让这个孟翔做了兰封战役的头号有功之臣,那岂不是与何上将正在做的事情背道而驰?
参加兰封战役的各个中央军部队或半中央的部队,只要有功的,都已经拟定好了嘉奖令。比如亲自指挥这场豫东战役的薛中将,已经拟定晋升为中将加上将军衔了,并且授予一枚“国光”勋章。当然了,薛中将取得的这场豫东大捷,在战果上比起李上将取得的台儿庄大捷其实还稍逊一筹,但能够得到和李上将一样的嘉奖,自然是因为薛中将是委员长的心腹爱将和中央军嫡系。通过这一仗,薛中将结结实实打出了中央军的威风,让此时正志得意满、威名远扬的桂系方面被打压了不少,这个效果正是委员长最想看到的,自然获得了委员长的垂青。但偏偏头号有功部队第二十七军团的嘉奖方案一直迟迟没有拟定好。另一方面,200师这次表现得也很不错,虽然200师故意关闭电台、自愿留下来守卫兰封的行为属于不折不扣的“违抗军令”,但蒋委员长对这支部队其实也是两分不悦八分暗喜。虽然杜聿明抗令了,但客观上讲,他的决定和做法确实也无愧于中国军人的本色,并且打得还很不错,大大给委员长脸上添光了,让刚刚因为桂永清和黄杰的丑行而丢了不少脸的委员长非常及时地重新挽回了颜面。同样是中央军嫡系部队,桂永清和黄杰先后脚底抹油,在这两朵让委员长气急败坏的奇葩绿叶的衬托下,200师的行为自然显得光辉伟大了。因此200师的嘉奖方案也已被拟好,升级为新编第11军,下辖三个机械化师,具体人事安排任职当然也一起已经弄好了,所以杜聿明才会通过“内部朋友”得知了自己部队的嘉奖内容。
至于如何“嘉奖”第二十七军团,则让军政部大感头疼了。毕竟第二十七军团的战功是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的,先是及时地填补住了第27军和第8军擅自逃脱战场后的两个危险漏洞,然后就是奋勇血战,365旅和骑兵13旅在兰封起码消灭了4000以上的日军并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