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乱世出枭雄-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给人所需,才能得己所需。若先生是无功不受禄之人倒也无妨。”说着,周弘从床底取出一卷地图,摊在地上道:“此中原河北之图,我欲用骑兵同时袭击两方的粮草,只是对于袁军的动向还不清楚,还望先生指点。”

“以骑兵袭击?”司马懿虽然心中好奇,却还是先看了看地图,却见周弘取袁军粮仓的路线是由虎牢关出发,向北奔袭绕过可能布置在官渡西北方向的守军后,直袭乌巢,再袭后方的延津,平丘。

看来周弘已经把乌巢当做了袁绍最可能屯放粮草的地方,司马懿惊愕道:“周军师安知袁绍已将粮草屯于乌巢?”

周弘笑道:“只是觉得可能性最大,自从曹操向我军借粮后,袁绍自负胜券在握,乌巢向官渡供应粮草最近,袁绍自不想舍近求远。而且换一种想法,乌巢最接近袁军大营,袁绍自侍士兵骁勇善战,料定曹操必不敢到离其大营如此之近的乌巢偷袭。除此之外,还有一条,袁绍此人,常听郭图,逢纪小人之言,而不听田丰,沮授逆耳忠言。我料定以田丰,沮授二人之才,必让袁绍稳扎稳打,把粮草屯于后方。他们这些忠言,反而会使袁绍自大,坚持把粮草屯放于乌巢。”

一番话,说得头头是道,就连司马懿也觉得,袁绍就该把粮草屯放于乌巢,他说道:“周军师智慧过人,懿自愧不如。”

“先生并非之前并非我军中人,能考虑到我身在南阳已实属不易。”周弘笑道:“不管怎么说,知道乌巢必屯放粮草还是让我的计划稳了许多。却不知袁绍军是否有防备我军来袭?”

“有是有,但袁绍似乎并不认为秦军会干扰战局,先生安排的路线又剑走偏锋,并不会受到袁军拦截。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条情报,恐怕就算是周军师也想不到。”

“请先生名言。”

“实际上,在下虽心向秦国,兄长却得曹公赏识,一心为曹。他与我共同入袁军大营,意在找时机离间许攸与袁绍,从而得知袁绍的屯粮所在。”

“先生的兄长真是煞费苦心,而先生却不用离间计便轻易得到了袁军粮草的情报。可见先生之胜兄长远矣。”

“军师谬赞了,只是还望军师尽早行动,若曹军在许昌的粮草耗尽之前许攸便投降,让曹操先烧掉了袁绍的粮草,若袁绍救援不及,他必取袁绍之粮以充其军,到时就算烧了曹操之粮也是无用。”

周弘想了想,道:“我常年为司州牧,若想及时从洛阳得到许攸的动向实属不易,这个任务便交给你了。若许攸真的去投曹,你带两千五百骑兵即克出发,烧掉袁军粮草,同时派轻骑前往南阳向我汇报。我即刻发兵至徐州,烧徐州之粮。”

当日,周弘给司马懿演示了骑兵攻城的方法,让他与赵云带走两千五百骑兵秘密屯于虎牢关。同时,又向董枫写信,叙述司马懿之才,表其为军师祭酒,征东将军,司州牧。这在秦国是属于相当大的官了。因为要说秦国现在虽为一国,却并不是帝国,还没有设三公九卿。而且也没什么禁卫军,羽林军之类的特设军队,常用军由各位将军,中郎将以及君主按官职大小分派人数,都自成一军。而守卫的地方军由州牧,太守这些地方官职掌管,必要时也可受将军调动。地方政务由州牧,太守管理,并没有尚书令,御史大夫之类的中央官员,这也是董枫对汉室的最后一点尊重。正因为如此,像荀攸虽然替董枫掌管粮草,俸禄也比其他郡太守高很多,却并没有实际上的官职。

因为没有设立中央官职,所以将军和州牧就是秦国最大的官,只是随着地盘从司州和雍州,扩大到凉州,再到益州。四州之地仅随董枫一人之力运转,一旦董枫出了意外,必会引起大乱。而且没有中央集团,对地方的压力就小了很多,若手下不够忠诚,就很容易引起叛乱。

平定益州后,董枫不必再碍于大汉的余威。到那时,他大可自设一套中央机构,其他诸侯就算会指责他篡汉,却也不会主动对其发兵,以卵击石。

对于周弘的智慧,就连司马懿也不得不佩服,他虽得到了权力,却也受他人制约。赵云与他一起前往洛阳。作为别驾的赵云在名义上是他的下属,但军权却在他之上。司马懿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一时半刻就被信任。在决定秦军命运的大战上,若周弘对司马懿毫无防备,让他独自一人去执行这个任务,司马懿反倒会看不起他。而如今周弘已经把计划安排妥当,那司马懿也理应表一下决心。

随着几个护卫回到太守府,甄宓还在荀攸那等他。甄宓一见到司马懿便凑了上去,对着他的耳朵轻声问道:“仲达,事情还顺利吗。”

“顺利,还真是立刻就得到了重用啊,秦公得军师如周弘,我也算没跟错人。”

“太好了!”甄宓面露喜色,若非荀攸在场,他恐怕就抱上去了。

可司马懿却转而走到荀攸面前,将周弘带的文书交给荀攸,又道:“荀先生,袁绍与曹操之争,事关我军命运。在下背曹投秦,古人虽有鸟择良木而栖之言,得不到足够的信任却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说到这里,他从背后拍了拍甄宓道。“在下此次来投除财务外并无甚血亲,这位甄姑娘是在下宁可装死也要从邺城带出来的。待打败袁绍之后,在下便向甄家提亲。现在在下把她托付给荀先生,一是军营不宜住女眷,二是向荀先生与周军师保证,在下定全力完成任务。”

荀攸瞟了甄宓一眼,见她红着脸沉默不语,便知此事不假。没想到这司马懿深知自己上司的心思,主动将亲人奉上以得到信任,他不禁笑道:“扬泽说得不错,仲达能为我军所用,实乃我军大幸。放心去吧,你现在已是秦国官员,这位姑娘我会单独安排房间和护卫,不会有事。”

“在下谢过荀先生。”

第五十三章 许攸被污叛袁绍 大兵未出烈火

董枫自从攻破绵竹关,不光收降了大量益州人马,还得到了益州为数不多的军事人才,如李严,严颜。刘璋生性多疑,见张任败北又独自逃回,心中顾虑,果然将其贬为庶民。如此,刘璋的武将严重不足,仅剩吴兰,高沛,雷铜三人。其中吴兰是梓潼守将,高沛在永安把手通往荆州的要道,雷铜则在西部提防南蛮。董枫军至梓潼城下,刘璋怕成都有失,不敢调黄权于前线。

就在这时,法正又站出来道:“吴兰勇猛,但智计有所不足,正愿前去辅之,必不让秦军前进一步。”

“孝直真乃吾之心腹,准了!”

“诺。”

结果法正到了梓潼,非但没鼓励吴兰守城,反而陈明利害,将意志本就不坚定的吴兰直接说得举城投降了董枫。

破城后,董枫又得到了一位看不起刘璋而想另投他处的年轻人王平,兵马也从一开始带来的十万一直打到了十八万。只不过,新降的西川军素质太低,基本只是为董枫军壮大声势罢了。

听说吴兰降于秦国,刘璋大惊,可他一看自己的部下,只有秦宓,庞羲,费诗,邓芝,儿子刘循以及黄权。除了黄权外全是文官,统兵必被董枫所破。

无奈之下,刘璋问道:“我军还有什么能打仗的将领吗?”

法正不在,黄权总算能说句话了,他说道:“回主公,还有广汉太守吴懿及其弟吴班。但广汉守军不到一万人,若主公不派成都守军支援,在下恐怕此人非降了秦军不可。”

刘璋听罢顿时拍案骂道:“是啊,秦军势大,你们都想降是不是!”

“主公息怒!”文官齐声道。

邓芝站出来道:“如今分兵已不可守,在下建议调回吴懿及其守军,集西川仅剩的四万守军,防守巴郡。”

“事到如今,唯有如此了!”

刘璋在最后总算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本来决定投降秦军的吴懿碍于军令,回到成都。秦军占据广汉后,又连下数郡。于公元二百年,四月,十八万大军将刘璋围困于成都,看着城下茫茫如海的秦军,就连刘璋也惧怕不已。

董枫让这十八万大军围城扎营,但就是不攻城。乔雨不禁问董枫道:“夫君兵马远高于敌军,不数日便破城,可为何围而不攻?”

董枫笑道:“我在等周弘获胜的消息。若我围困刘璋于成都,则袁绍会加速南下。但若我已取成都率军而回,恐怕袁绍也会回军河北。说到底,是因为有张松,法正,孟达他们,我们攻略益州太快了。”

而中原战场也已有了进展,因为曹操的粮草又不足了。曹操与袁绍在官渡鏖战许久,曹操退无可退,全力阻击袁军,袁军虽占优势,却始终没再前进一步。不过曹操集中了所有兵马,军屯无人开垦,又要连年征战,刚到四月,粮草便已见底。心力交瘁的曹操,看着粮草加急的文件,却也不知如何是好。

曹操在营中踱着步子,荀攸已经说不会借他第二次粮草了,他该怎么办?“这样下去不行。”他写信给许都荀彧,想要退军于许都。

荀彧却回道:“现在正是最艰难的时刻,主公可还记得袁军中的司马朗吗?危难之际,最是出奇计之时。若主公退缩,则他功亏一篑。”

曹操拿着荀彧的来信,站在营门上,远望着袁军大营,突然哈哈大笑道:“我曹孟德何许人也?竟被那袁本初困于如此境地?若后人知道我曹某人败在此地,只会笑我无能,才不会管我剩下多少粮草。”

曹操一抖披风道:“我曹操要问鼎天下,安能退军以图苟延残喘?”随后他便对身旁文官道:“徐州产量大城,那里的粮草是我留下以备不测之用,如今我把三州的命运赌上,也要打赢这一战!”

“是!”

当晚,一骑从曹军大营驶出,直奔徐州而去。然而这一骑却没有顺利抵达徐州,而是在半路上被许攸派出的探马截获。许攸从探马上搜到了粮草告急的消息,他笑道:“胜负已定,此战我当立首功!”

然而就在许攸走后,一书生带着几骑出现在了黑暗之中,此人正是郭嘉。他看着地上的探马,笑道:“我就知道这一路肯定没这么顺利,却是苍天不让主公从徐州调粮啊。”

旁边一骑兵问道:“军师,这信使已经被劫了,我们当务之急是再派一骑向徐州传达情况啊。在下请求代替这位壮士前往徐州讨粮。”

“你去有什么用?”郭嘉笑道。“没有主公的亲笔信件和曹军大印,徐州难道会因为你一个人调粮?”

“可曹军只有十日之粮,我们一来一回,士兵岂不是要饿肚子?”

“罢了,主公对我最是信任,若我去徐州一趟说明情况,陈登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应该会通融的。”随后,郭嘉便与几骑一起向徐州驶去。而这一切,也被董枫军的密探看在眼里。

却说许攸跑回袁军大营,便找到袁绍道:“曹军粮草不足,现在进攻,袁军必败!”

袁绍问道:“你安知曹军粮草不足?”

许攸得意地笑道:“在下昨夜出巡,见一探马从曹营而出,便尾随其后,截得此信。”他恭敬地把密信呈上,袁绍打开密信,果然是曹操的字,而且还有大印。

可袁绍却道:“曹操狡猾多端,说不定他是故意暴露出粮草不足的消息,吸引我军主动进攻呢!”

“主公!”许攸急道:“机不可失啊,董枫已围困刘璋于成都,若不速战速决,我军此次南下便要无果而回啊。”

袁绍大惊道:“你说什么,西川险要之地,董枫安能如此迅速?”

“据说孟达,张松,法正都是董枫的内应!孟达献剑阁,法正献梓潼,秦军一路高歌猛进,实力大涨啊。”

这下,袁绍急了,好不容易败了董枫一次,自己必须速战速决才行。而旁边的司马朗看在眼里,却也知道时机到了。他上前一步道:“主公,我也有重要的文件要呈上!”

“哦?伯达啊,拿来我看看。”

袁绍接过司马朗的文件,仔细一看,竟是许攸贪污的账薄,还有一张通敌的密信。袁绍顿时大怒道:“许攸,看看你做的好事!”

许攸一看,自己虽然贪污不假,但却没有通敌啊,他赶忙道:“冤枉啊,是司马朗他陷害我!”

“哼,府库少了多少我怎么会不知道?”袁绍怒道。“许攸勿要血口喷人,此次进攻的事情,还是要稳妥为上,你们都下去吧!”

结果,许攸非但没得到封赏,反而被没收了大量财产。他心中气不过,便投了曹操。殊不知,一个冒充成袁军的秦军探马,把许攸入曹营的举动尽收眼底。

周弘得知曹军粮草已尽,司马懿也得知了许攸投曹的计划已经成功。两人同时向对方送信,并沿预定路线率骑兵分别奔向乌巢和徐州。

不知道董枫军动向的曹操得知许攸前来,大喜过望。他连鞋都忘了穿,跑出中军大营,拉着许攸的手道:“许攸,我军等你好久了!”

听曹操这么说,许攸顿时明白过来,他郁闷道:“司马朗可是曹公派来的人?”

“正是,我让他们找机会让你投奔我军,凭借你的情报,攻破袁绍。”

两人坐在中军大帐中,许攸未说他事,便先问道:“曹公有多少军粮?”

曹操哈哈大笑道:“我军的粮草还很充裕啊!完全没有问题。”

许攸冷眼看着曹操道:“可惜攸弃暗投明,却也得不到信任,罢了,攸还是辞官回家,做一庶民吧。”

曹操大惊,立刻做出一副客气的样子道:“不瞒先生,我军只有不到十天的粮草,只是怕军心涣散,不敢散布这样的消息。还望先生告知破敌之策。”

许攸笑道:“这才像话,曹公您的心思,我许攸岂能不知?袁绍将粮草屯于乌巢,守将郭于琼是个无能之辈,曹公可趁夜绕后烧之。以袁绍的性格,必会反袭曹公您的大营,曹公只需趁此机会再占领袁军的大营,便可让袁绍死无葬身之地!”

“好,”曹操大喜道。“那我们今晚就行动!可许攸安知我军粮草不足?”

于是许攸便对曹操说了自己是因为得知曹军粮草吃紧,劝袁绍进攻不利,才被司马朗诬陷的。曹操不禁笑道:“真是苍天弄人,非我被逼入绝路,则计不可成也。”

当晚,曹军便调集军队,换上袁军的衣服打算夜袭乌巢,却见乌巢已然火起,曹操大惊,问许攸道:“袁绍可是自己烧了自己的粮草吗?”

许攸亦是大惊道:“本初不应如此!”

曹操又向袁军大营望去,却又惊呆了,原来他看到袁军亲率大军扑向他的大营,敌军近在咫尺,曹操连忙大喝道:“情况有变,众将快快随我迎敌!”

却说乌巢方面,司马懿与赵云共领两千五百轻骑绕过袁绍守军,前往乌巢,却见城上并无守军。原来郭于琼喝得烂醉,懈怠得不能再懈怠。守军都打着瞌睡,一个个横七竖八地倒在大营的木墙上,听马蹄声方才醒来,却也都手忙脚乱。找他们到了弓却丢了箭矢,亦或连环首刀都弄丢了。

“掘土攻营!”司马懿一声令下,骑兵们按照训练,一队掘土,两队填城,迅速将麻袋填到了大营上面,形成一条土坡。

“烧营!”司马懿拔刀向前一指,赵云大喝一声,领骑兵率先冲上大营。大营木墙上的士兵被这种攻城方法吓呆了,连箭矢都没射出来,便已被马蹄踏平。骑兵进入大营内部,四处放火,乌巢粮仓瞬间沦为一片火海。

“主公!主公!!主公!!!”沮授慌忙冲进中军大帐,袁绍迷迷糊糊地起身,问沮授道:“何事如此着急?”

“主公不好啦,乌巢起火了!”

袁绍一听,本来昏昏沉沉的眼神顿时目露精光,随后胸口便是一凉。他怒道:“乌巢屯粮之所。乌巢没了我军还吃什么!?”他急忙披挂出营,却见乌巢方向火光冲天,好似把黑夜染成了白天。

“谁干的!是谁烧了我的粮草!?”

沮授分析道:“主公,许攸那家伙很可能已经投敌了。他必把我军机密告诉了曹操!”

“可恶,许攸,你不得好死!”袁绍大骂道。

“主公,当务之急是抢救乌巢的粮草啊!”沮授谏言道。

袁绍却说道:“不,现在曹军的大营定然空虚,我决定,突袭曹军大营!”

当晚,袁绍亲自领兵,直扑曹军大营。曹操还没出营门,便遇上了袁军,结果两军又是一番鏖战。

“报告,曹军的兵马很多,我军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张郃汇报道。

“不可能,曹操的大营应该会很空虚,怎么可能这么坚固!?”

这时沮授放眼一看,拉着袁绍的衣服大惊道:“主公,那个矮个子蓝披风的不是曹操吗!?”

“曹操?”袁绍向沮授指的方向望去,他和曹操从小长大都在一起,怎能不知道曹操的模样?“曹操没走,那我大营怎么烧起来的?难道是,董枫?”

第五十四章 袁绍大败归河北 周弘郭嘉再对

事出巧合,袁绍没有派大军去救助乌巢,而是发兵征讨曹操。而碰巧,曹操又已经枕戈待旦,做好了打仗的准备。袁绍兵虽多,却不精,这也是他在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一直没能在官渡拿下曹操的原因。况且他们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遭到了曹军的强烈反扑,一交战就陷入了被动。

而曹操则趾高气昂,他爬到营寨上方,冒着箭雨挥剑大喝道:“乌巢起火,击退袁绍,我军胜了!”他也不管这火是郭于琼喝多酒自己点着的,还是董枫用某种方法点着的,总之袁绍此战必败退,而他也可以从这漫长的鏖战中解脱出来了。

曹操击鼓诸位,营中夏侯渊,乐进,于禁等将带领营中士兵奋力拼杀。交战直到天明,曹操虽有损失,但袁绍损失明显更加惨重。

沮授无奈劝袁绍道:“我军失策,已经不得不退军,乌巢已损,我们只能退居河北,拮据粮食,另作打算了!”

“不行,我不退兵!”袁绍大喝着,近乎咆哮地喊道:“给我冲,冲!后退者斩!”

“主公!”沮授心急之下,朝前面正在与敌军厮杀的张郃喊道:“张将军,主公神志不清了,快!”

“主公,得罪了!”张郃回身一击将袁绍打晕,大呼撤退,将袁绍驾着向北方逃去。此时乌巢的火仍未扑灭,司马懿却也不急着走。他见袁绍见自己乌巢着火,只派小股部队营救,本人反倒去捣曹军大营,便剿灭反抗力量,趁机将没烧着的粮食运出了好几车。运走了能运的粮食,又去袁军的大营劫掠辎重,直到袁绍被曹操打得溃退而回,丢盔弃甲,方才回军。其沉稳,随机应变,颇让随行的赵云赞赏。

司马懿这面大获成功,周弘的行动比司马懿更早,但他的路程更长,所以到达徐州的时候,已经是司马懿回军后那天的中午了。根据探马带来的情报,周弘已经料到那奔向徐州的就是郭嘉。但纵使郭嘉是神,也必不会算到自己会突然出现在徐州的。

骑兵放慢脚步,悄然接近了徐州城(彭城)。此时,郭嘉也正好在彭城之中,他在太守府内对陈登道:“如今主公粮草不足,本欲从徐州调粮,可无奈探马被袁军截获,主公的亲笔信被截走。可主公只有十日之粮,时间不足再书信一封,不知陈刺史能否看在我的薄面上,调些粮草到许都?”

陈登也毫不含糊,当即就写了份文书道:“郭先生深受主公器重,如今为主公大计,我愿认擅调粮草之罪。”说罢,他拿出了一份徐州给郭嘉道:“徐州城四角各有一军用粮仓,其内存量基本相等。皆够战时半月之用,只是保险起见,请郭先生先带走半数,若还有需,再持主公信件来取也不迟。”

“郭某谢过元龙理解,军务大事,郭某片刻不敢耽搁,我即刻启程,在天黑时,应该可以赶到小沛。”

“在下明白。”陈登微笑道:“奉孝今天连酒都没喝,事情可是严重得紧。”

“正如元龙所言,郭某告辞了。”郭嘉也不行礼,便迅速出府,调集徐州城内粮草,即刻启程。

“报!”一探马冲入远方的树林中下马汇报道:“郭嘉已经借得粮草,往小沛方向出发!”

周弘冷哼一声道:“郭嘉真是急了,一天也不等就开始运粮,只是以郭奉孝之才,应该不会趁夜运粮,否则就算我们不劫粮,九里山的山贼也不会放过他们。悄悄跟上去,我们今天看来不是袭彭城,而是袭小沛了。”

果如周弘所料,郭嘉算准黄昏时到达小沛,于是把粮食屯放于城中,待天明后再运送。在此之前,屯居于汝南的刘备也曾欲拦截曹军的粮道。虽然他行动过于明显,每次都被曹仁拦截,但可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刘备还是截到了曹军的少量粮草,这让曹操前线本来就吃紧的粮食雪上加霜。

本来,周弘打算天黑后趁夜攻城劫粮,却见远远飘起一阵烟尘,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喊杀声。

“这里怎么还有仗打?”周弘心中有惑,但马上就想到。“该不会是刘备也惦记上了徐州的粮草?他要真烧了还好,只是看样子他不但烧不到粮草,还会把曹仁引到小沛。虽然自己的计策绝不会让人知道,但多了个曹仁就多了很多变数。”

不过一会儿,喊杀声渐渐减小,一位曹军将领果然带兵向小沛而来。经探马来报,这队兵马全是骑兵,而且军旗上有个曹字。不用问,这就是曹仁的虎豹骑。周弘不禁流下冷汗,却见身旁初上战场的黄忠之子黄叙问道:“军师为何如此紧张?我们此次行动并没暴露,理应成功啊。”

“不,郭嘉鬼才,小沛城就有了头脑,曹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