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营帐!
随着夜的深邃,众兵士也都各自进入梦乡,唯独王玄策辗转反则,夜不能寐。这一年的深秋,北方的天气的确很是反常,后半夜这风说起就起,乎乎的北风刮的只让人心里发毛。闻听营帐外乱哄哄嘈杂的声响,和衣而眠的王玄策一骨碌的从军床上跳将起来。出帐一看,原来几个未曾固定好的帐篷,瞬间被大风吹翻。鬼哭狼嚎的寒风直往脖子里钻,让人瑟瑟发抖!他一方面协助大家固定好帐篷,另一方面亲自安抚,这骚乱的部分军心。
随着风大风急,也就一炷香的功夫,这瓢泼大雨就随风打来!噼里啪啦的雨点敲击这营帐,李景恒也已被这急切而紧促的声音吵醒。浑身被雨水打湿的陈雷急急忙忙的冲入李景恒的大帐,看着已经惊醒的李景恒,将刚才发生的一幕一一禀明。但见李景恒披着披风,望着在大雨和狂风中惊慌失措的兵士,以及被雨水浇灭的篝火,随即说道:“传令下去,让大家都回帐避雨,这样的雨来的快,也走的急!”须臾之间,军营中除了雨声,风声也显得些许安静!
这后半夜,飞沙走石,狂风大雨,不停的下,不停的刮;下的让人心里发毛,刮的让李景恒焦躁不安。第二日,雨依旧如此。此时,站在这驿站的屋檐下,看着这样的雨,李景恒苍凉了很多。不过倔强的心,依旧在告诉他,这雨总会停的。是呀雨是会停的,可是行军的日程可是怎么办呢?
随着天气的突变,经过这一夜的暴雨侵蚀,有的兵士突发伤寒,甚是虚弱;而部分战马,也已染病!早已预知这一切的王玄策,看着错失时间的机遇,忍不住叹了几口气。虽说没有好的办法,但是责任依旧带动了他的脚步!
望着正在屋檐下发呆的李景恒,王玄策披着蓑衣走了过来。默默的给他说道:将军,面对这样的天气,末将感觉我们应该执行这样的预案了:“第一,责令行军司铠尽快置办蓑衣。第二:责令检校病儿官,尽快救治染病的兵士与马匹,熬煮御寒药物。第三:尽快清查粮草,速想对策。第四:做好雨天行军的准备,防止陈家河浮桥被大雨冲毁。
听王玄策这详细的阐述,李景恒态度稍显缓和,不过依旧镇定的说到:“这刚已安排陈雷着手准备了!”看着李景恒的态度,王玄策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小小的队正,也是人微言轻!以后的路很长很长,面对如此霸道的将军,受尽了委屈的王玄策,很想一走了之,然转念一想,这样岂不成懦夫,成了逃兵了吗?想想雪雁曾经说过的话,再想想师父,也只能就此忍字当头!
随着时间的年轮,历史就这样发展。王玄策不动声色的走出了驿站,回到了自己的营帐,雨还是这样噼里啪啦的下着,虽然很是惆怅,虽然幸运之神似乎没有笼罩在他的身边!但是不服输的性格,在内心深处告诉他,其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想好应对的策略!
望着王玄策远去的身影,再看看表面平静,内心慌乱的李景恒,他明白王玄策所述的都是上善之策,为今之计,只有依靠他的计策,以不变应万变!刚才的随口一句,正是他的诳语,于是乎,赶忙传来陈雷,将王玄策的建议随即分配于他。好在离镇子不远,这第一件事,行军司铠很容易满足,五千人的蓑衣,只要草料具备,也就是一个时辰的事情。这第二件事情,也是不难!
紧接着,只见粮秣官来到了其大帐禀道:“原计划还有三日就可以到达下一个取粮点,为了保证行军速度,当时仅只备了恰好够用的粮食,按照现在的用量可以支撑到后日晚上!”李景恒明白,这场大雨已经拖延了行军日程!如若缺粮,必定士气低落,这帮饿肚子的兵丁指不定能干出什么事情…面对着艰难的处境,其内心也是焦躁的!
粮秣官刚走,李景恒就想起了挡在面前的陈家河的确是一个不小的问题。离此五里的陈家河宽有三十来丈,蜿蜒四百余里,面对如此雨势,如若浮桥被毁,这五千骑兵将会被彻底阻隔。想到这些,赶快又传令陈雷派人速速加固陈家河浮桥。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陈雷带着兵士,赶到这陈家河浮桥的时候,发现浮桥已经被暴涨的河水冲的无影无踪。吓得浑身哆嗦的陈雷赶忙回报李景恒。听到这惊天一击,顿时慌乱无措,心头为之一颤,瘫坐在椅子之上:要明白,这雨要是这样下下去,不仅会延误军情,还会掉了脑袋!
雨就这样噼里啪啦的又是两日,大军不仅被阻隔在陈桥驿。大雨更是让道路颇为泥泞,即使雨中行军也变成了不可能!
面对被毁的浮桥,告急的军粮,时不时病倒的兵士,染病的战马,士气愈发显得低落!看着如此困境,王玄策只能带着三个伙长,冒雨前出这陈家河查看水情。望着不停上涨的陈家河河水,再看看止不住的大雨;不仅让他感到无奈,更是让对大雨颇为期盼的老农,也显得惆怅无比!
不大一会,一条大船,沿着上涨的河水,由远及近缓缓驶来。也就一顿饭的功夫,船已经驶进码头。只见一船民夫,有的穿着蓑衣,有的撑着雨伞,一个个从船上跳下。观此一幕,王玄策立马冒着雨迎上来问到:“敢问各位老哥,这是从哪里来,上面水情如何呀?”
望着这个军士模样的人,这些民夫也将实情相告。原本他们正在服徭役;因为轮换,就从上面退了下来;虽说普降大雨,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这乘船之轮换!
经过一番追问与索问,王玄策顿时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正是因为朝廷在这陈家河上游的塞北之地筑城,才会征调他们这些民夫,按照惯例定期轮换。这不,他们这一船人,正好轮换掉了;这艘官船,这两天还会从这里再拉走这么多服徭役的民夫。想到这里王玄策顿时计上心来。
就这样,带着喜悦的心情准备打马回去。可是事情就是这么巧,只见远处,几匹马,几个人,穿着蓑衣,在泥泞的道路上缓缓而来;再定睛一瞧,正是李景恒和几个校尉。而在远处,陈雷也提早看见了王玄策他们,用马鞭指着对李景恒说道:“将军快看,前方不正是王玄策吗,他们怎么来了这里?”
原来这李景恒在军营实在是了无头绪,就在陈雷和几个校尉的蛊惑下出来走走,看看能否遇到解决问题之办法。李景恒顺着陈雷手指的方向,发现正是他们,心想这小子冒着大雨跑这干啥?再转念一想,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王玄策可能有了计策!于是乎计上心来,连忙踩着甚是烦躁的泥泞之路,打马向前!
不大一会,这两方人马,已在大雨中汇合。简单的行过礼节之后,王玄策随即说道:“禀将军,听闻浮桥已被冲毁,也是颇为担忧,就带着兄弟们出来看看,以求过河之法。”
李景恒听闻王玄策这么一说,带着些许谦卑的口吻,和颜悦色的说道:“悔不听贤弟当日之语,方有今日之祸患;这都是我的失职呀”!说着给王玄策深深地拱手施了一礼,以表歉意!其实,在他听闻王玄策说这样话语的时候,心中已经有了一丝感觉,这小子儿八成有了办法,于是也就就坡下驴的放下了高傲的姿态!
话说这人,特别是好人,即使你给予他再大的伤害;说上这几句体己的话,温馨的话,经常容易心软。这不听着李景恒这么一说,王玄策前些日子憋屈在内心深处的怨言,顿时消散的无影无踪。既然李景恒都这么说了,为了国家之利益,为了师父的重托,他还能说什么呢!于是王玄策也在马上拱手对李景恒回了一礼,也算是接纳了他的歉意!
生活中,有的人实诚,有的人奸诈。实诚的人处处真心相待;奸诈之人遇事时求之,无事时弃之!但是,请明白,人均不傻,坑一次可以,骗一次亦行;然两次三番,三番两次则会让人失信,落人口实!
………………………………
第十七回:巧计谋轻松渡河 强行军再生事端
马有垂缰之义,犬有施草之恩。看着如此谦卑的李景恒,王玄策就动了这恻隐之心,准备将刚才所见,以及心中所想悉数说于众人!但见其用手指着不远处码头对众人说道:“列位可看到河岸边的官船了吗”。随着其手指指向,众人正看到停放在码头的官船。恰好在此时,远方水天相接之处,又一个官船么样的黑点,随水而来!
只见其接着又说道:“如不出意外,这大雨一两日就会恍开;只等雨停,大军即可渡河而去!而这官船正是来接送前往上游筑城的民夫,一时半会也走不开。在此期间,我们可以强行征调。据民夫所讲,这一艘官船连人带马可载八十余人,并且还是五艘;如此算来也就十几趟,小半日光景,大军既可以渡过这洪水滔滔的陈家河”!
听王玄策这么一说!众人大喜,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李景恒拉着王玄策的手,紧紧相握!无声胜有声,此时在这大雨之中,他的眼睛湿润了,可能是雨水的缘由,也可能是泪水的使然;这份紧握不仅是内心的使然,更是绝处逢生的喜悦。随之,就吩咐陈雷速去协调此事;没多大一会,陈雷已经打马回来复命:找到对方主事官员,说明来意之后,已经协调妥当。
看着事情办得如此顺利,李景恒吊着的心终于落地!可是面对五千人之军粮供应,已经显得捉襟见肘。故而,面对这块难啃的骨头,他想了想依旧试探性的向王玄策问到:“大军被阻这陈清驿,军粮已显不足,不知贤弟可知”。
“通过这几日粮秣之供应,已感觉到一些”。
“不知贤弟,可有破解此困局之良方,以解大军之燃眉之急!”只见这李景恒眼神中带着恳请,实心实意的向其问到。
王玄策观此一幕,为大军计,为凉州之危计,为国家为百姓之利益计,就谦虚的回到:“不才思索一二,不知可行与否,既将军问起,就一起参详参详!这大船既然是为运送民夫而来,依往例他们服徭役之期限也就一个月。这周遭几个村庄每家均有出丁之民夫,更有不少存粮。我想我们借用一斤粮食,用一斤半的粮食还于他们,这如此划算的买卖,不愁他们不干呀!”
这一点说的李景恒似乎很不明白,就又疑惑的问起:“我明白贤弟之意思,可是就给这么多的粮食,他们如何肯去据此二百多里的清平仓取粮呢!”
王玄策还想再做进一步解释;不过就被听明白的陈雷,抢先插话道:“将军,这一批征调的民夫有四百余口,恰好陈家河上游就有一粮仓,只需让粮秣官协调一下,而不用去咱们行军的清平仓取粮。当他们服完徭役归来,顺带用船把粮食捎带回来即可,对他们不仅没有丝毫损失,还赚了五成呢!”听陈雷这么一补充,王玄策面带笑意的连连点头,而李景恒至此时才恍然大悟!随即瞪了一眼陈雷,乐呵呵的说道“就你能!
于是,众人欣欣然打马回营!虽然是在大雨磅礴,泥泞不堪的道路上行走,但是这一行人,心情似乎轻松了不少!
回到这陈清驿,李景恒随即就吩咐手下之校尉,依计速去办差。
也就小半晌的功夫,已经得到回禀:周遭几个村庄的里正,已经发动了民夫,均表示愿尊军令,事情正在有条不紊展开!听闻这样的消息,李景恒紧张的心境顿时释然了。这些天他实在是太累了,焦头烂额的事情终于有了一个了结,为今之事只等雨停!
闲下来的李景恒,瘫坐在这椅子上,仰着头又开始了他的“未雨绸缪”。这个王玄策,在这些小事上都能都如此的上心,在大事上自然是不会含糊。如此机瑾之人,要武功有武功,要谋略有谋略,照此发展下去,此人将来肯定是前途不可限量。不曾想挡在自己面前的绊脚石竟是如此之坚硬!
李景恒原本也想心平气和的对待王玄策,将其收于麾下。可是自小就嫉贤妒能的性格,已经彻彻底底的在其内心深处烙下了不可更改的脉络!面上虽被其折服,但是内心深处则是五味杂陈!
历史长河滚滚,好像七色彩虹。大雨果真如王玄策预料的那样,在次日一大早就已停歇;不仅迎来了初升的朝阳,更让大地沐浴了久违的阳光。一片片红色的朝霞,在暖阳的映衬下不仅灿烂,更显美丽。
金色的阳光伴随着微风洒向水面,刹那间波光粼粼,醉美迷人。也就一盏茶的功夫,太阳已经恍开了整个天空,云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通体洁白,蓝蓝的天空中,鸟儿也赶着热闹出来溜达;躲在洞中多日的小动物,也终于探出了脑袋。泛黄的树叶早已被狂风大雨打落,光秃秃的树干屹立在秋日的光影之中,也算唯美。经过这一场大雨的洗礼,北方的冬天更加寒冷,虽然让人瑟瑟发抖,但是面对绝处逢生的大军,热情亦是高涨!
服徭役的民夫,在里正的安排下,也肩扛背挑的送来了粮食。李景恒随即命令恢军粮之充足供应,赶忙安排埋锅造饭!每天吃不饱的兵士与马匹,饱餐之后,又恢复了昔日的荣光与士气。随着一声令下,大军立即拔寨出发。迎着蓝天,迈着矫健的步伐,在阳光的映衬下,在河水的邀请下,一个个井然有序浩浩荡荡的过了这陈家河;而李景恒与王玄策等人勒马河边,甚是雄壮伟岸!
天空虽说晴朗了,可是人生的路上却是另一番景象,越是平静的表面,越是暗流涌动……
悠悠兮而天人怨恨,呜呜兮而大地哀鸣。纵观历史的发展规律,虽然每个时代都不缺少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却时常会被埋没。归根到底,就是缺少善于发现人才的一双慧眼,只能让他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而这就是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的道理!
人生天地之间,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是自私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亘古不变的定理,已经在华夏大地流传了上千年,这也揭示了人性的自私!就是因为人性自私,就是因为人性为我,当人才出现在他的眼前之时,往往很少人能够将他们举荐。古时候是这个样子,现实生活亦是如此。
面对功劳,面对荣誉,只要和自己挂上这么一点关系,只要你是领导,这一切永远都是你的!当然,在中国的社会中,也很少人能够指责这样的事情;正是因为权力,因为欲望,让很多人都忘记了本心!就是因为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多人被利益,被纷争,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忘记了本心,忘记了目标,忘记了一切;事物就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不忘初心,真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李景恒的本心,应该是尽快的赶去凉州,帮助父王打败吐谷浑;而王玄策的本心,应该是建功立业,为了这个国家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同时成就自己的一世英名!因为刚刚雨过天晴,道路还很是泥泞,再加上部分战马经受这大雨的侵蚀,也是大病初愈;故而这行军速度也快不到哪去!
离了这陈清驿,王玄策一直在思量这一路而来的遭遇,行军打仗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前都是倾听师父言传身教,实践甚少,好在在这里可以一一磨练。从一个底层的军官做起,自己的才干总有展现出来的一天。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他最终的目标。
李景恒,一个五千人团队的头目、将军,也就丁点大的思想格局。虽然一波已平,可是一波又起,依照这样的行军速度,是很难如期抵达这凉州城;没办法,就只能紧赶慢赶催促兵士速速前行!嫉贤妒能的他没有心思考虑行军的苦闷,更没有心情欣赏这难得的美景,这一切在他眼中都是浮云!
一连两日的催促,大军终于到了这清平仓;稍事休整,带足了粮食,就这样又在李景恒的督促下,急匆匆继续行军。面对着兵困马乏,此刻他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唯独考量的就是如何不延误军机!
斗转星移,日月两分,西北的夜晚,异常的寒冷。李景恒的不停鞭策又是两日,面对这如此艰难的行军,至此时他们已成了标准的疲惫之师。一个个耷拉着脑袋,甚是不满与抱怨,而部分战马也已经撂了挑子,躺在地下动弹不得!刚开始还没有感觉的王玄策,此刻也有些许的吃不消。如此下去,这帮当兵的也会渐渐的离心离德,怨气冲天!
只见一帮兵士在寒夜中围坐于篝火旁,其中一个面容憔悴的老兵抱怨道:“这他妈是当兵的事吗,老子辛辛苦苦的出来打仗,结果连日的催促这行军,马都受不了了,更别提人了!”这一席话,引起了众多初次参军兵士的响应。一个个都像憋着的劲的皮球一般,很想出来打抱不平!听闻这些抱怨的王玄策,只能好言抚慰他们受伤的心!虽然这只队伍,仅仅只组建二十来天,但是王玄策在这些兵士之中,威信还是可以的。经过其耐心的劝说,这帮当兵的也不好说什么,就渐渐地平复了一颗躁动的心!
此时的李景恒正在大帐中和陈雷等一众校尉商议这此事,亦是颇为恼火;如此行军何时才能够赶到凉州。可是一个个面带难色的校尉也丝毫想不出对策!面对如此之困局,只见一个校尉壮着胆子说道:“实在是走不动了,就这已经伤了不少马了,再走不仅马儿,连人也会出事!”听此一说,几个校尉也窃窃私语的附和这!李景恒犹如霜打了的茄子一般,他亦明了他们说的都是实情。故而权衡再三之后,也只能颇为无奈的说道:“既如此,那就停留一日,稍作休整,让马儿也缓缓劲吧”。毫无应对之策的他,也只能随之长叹一声,以舒缓心中之闷气!
而王玄策,看着一个个疲惫不堪的马匹和军士,听着满是怨言的话语,此刻真的很是为这只军队担忧。虽说他们是骑兵,但是这帮骑兵此时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要是这时候真要有一支敌军来袭,他们可都是抵挡不住的!想到敌军,突然脑海一闪,想起了行军地图上的一个备注,赶忙起身回营,一看的确如此。于是乎计上心来!
面对困局的李景恒正孤独的在大帐中饮酒,只听一个兵卒报道“队正王玄策求见”妒忌归妒忌,厌烦归厌烦,此刻的李景恒虽然有一些醉意,但是想了想还是见见他吧,就说到:“传”!看着进入大帐的王玄策,他就带着几分醉意问到:“有什么事吗”王玄策望着此时的李景恒,竟然有一丝失望。失望的则是国家怎么能够把这五千精兵交给这样的酒鬼;高傲、自大、搞事情、听不进去意见这些蔑视的词汇瞬间都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但是转念一想,在这样的军队中,上不达天子与元帅,只有他掌握着生杀大权,掌握着一切。目前来说,也只有他暂时有统御这五千军队的能力,于是,就强忍着心头的怒火,带着一丝厌恶的的心态问到:“不知将军,可有计策解此困局!”
李景恒听他这么一问,就带着吊儿郎当的气息回到:“不是已经传令下去了吗,让大军休整一天!延误军机之事都有我一人担责吧!”虽说其很是无礼,但是无礼之中,稍显男子汉的的大度与担当。王玄策回了回神,就随着他的话说道:“既然将军明日让大家休息,末将有一计策,虽不知可行与否,但是愿意前往一试!”
李景恒此刻,真真切切的听明白了王玄策的话语。顿时酒醒了一半。立马从主帅座塌之上,一轱辘的站了起来,走到王玄策面前欣慰的问到:“贤弟有何妙计,快快说来我听”
只见王玄策把李景恒让于行军图旁,指着上面的备注给其说到:“将军请看,这是我们此时的位置;将军再看,离我们五十里的地方正是两国边境,而边境一侧则是突厥的马场。这里每年产良马数万匹,源源不断的供给西域诸国,要是能够借得五千匹良马,再稍加赏赐这帮略显疲态的将士们;每人两匹马轮换,快马加鞭向凉州进发,这样的行军速度不愁不按期到达!”
经过王玄策这一点醒,李景恒顿时酒意全无,连呼:“甚好,甚好”。可是依旧半信半疑的问着他:“这可是军马,这突厥肯借吗?”
王玄策紧接着又分析到:“这突厥归顺我大唐已经多年,这些年虽然咱们时长戒备这突厥人,但是两国边境还算安定,了无战事;我想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他们应该会满足的,即使不能悉数满足,答应一部分也是有可能的。与其在这里毫无办法,何不一试呢?”
听王玄策这样一说,李景恒须臾之间,感觉到自己又获得了一线生机;带着无尽的感激之情,又一次紧紧的握住他的手:“既如此,就有请贤弟,快去快回;如若成功,必禀告父王,再为贤弟记上一功”
就这样,王玄策带着两个随从。三个人,快马加鞭的朝着突厥马场的方向奔去……
………………………………
第十八回:王玄策突厥借马 李道宗深陷谜团
自贞观四年大唐名将李靖,一战而定者阴山,俘虏东突厥颉利可汗,自此东突厥彻底覆灭。归顺大唐以来,李世民采用众臣之意见,在这突厥故地实行郡县制,多年来年双方相安无事!虽说两国合成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