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带再观瞻一些其他的地方,这样算来,我们也基本会走遍这整个五印度。你们意下如何?”

    却见这陈茂材,眉头一锁之后,回复这他的话语到:“如此看来,也是不错的,从舆图上看,这乌苌国离咱们比较远,且在西北的方向,我看不如我们暂且先到这乌苌国和拘尸那揭国取得这佛足迹拓片,这样心里则会多少安生一些。然后再游历这婆罗尼斯国,吠舍厘国和古摩揭陀国,这样恰好顺路。待游历完成之后,沿着来时的路,从桑及多国入泥婆罗再返回咱们大唐,你们看如何?”

    “这条线路,也正和我的心意,小六和周曾你们可有什么看法?”王玄策抬起头,张口就向他们二人征求意见到。

    “我听你们的,没有意见”周曾随口答复到。

    “我也是,你们说怎么走,我就跟着你们怎么走”小六依旧傻兮兮的面带笑意答复这。于是,他们四人,就在这路线之上,做了一些细节性的推敲与商榷,就此制定下了具体的路线图。

    一日之后,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时间。一行三十来人,均是身着崭新干净的大唐官服,骑着健硕的青海骢,伴随着鸟语花香,沿着林荫大道,朝着这心目中的圣地那烂陀寺而来。

    这那烂陀寺如今的境况,他们也都知道,虽说在这第二次出使五印度的时候,阿罗那顺行梵灭释,这那烂陀寺首当其冲,萧条的甚是迅速。但是自从利罗阇继位以后,也多加扶持,再加上这戒贤法师当时依旧健在,故而也渐渐的兴盛了起来。

    尽管后来,戒贤法师将这佛牙舍利赠送给了王玄策,但是这里依旧是佛教徒心目中的圣地。可惜的则是,自从戒贤法师圆寂之后,鸠摩利罗多次前往这里挑战,面对着次次的失利,这那烂陀寺,如今不比目前的大珈蓝寺好到哪里。

    当他们到了这寺院山门之时,如今的寺主,明净法师已经带着几个徒弟,在这山门外等候。看着众人的到来,随即就迎了上来,双手合十施了一礼道:“老僧明净,恭候王长史大驾光临”

    王玄策等人,随即翻身下马,颇为虔诚的回了一礼:“多谢大师的盛情相接,我等此次而来,一方面是为了礼敬佛陀,另一方明面则是为了吊唁这戒贤法师”

    于是,众人一番寒暄之后,王玄策等人就被明净法师引入了这那烂陀寺内。望着这很是冷清的那烂陀寺,也是让他们百感交集,不曾想,这一别十载,竟然经历了如此大的起起伏伏。不过好在有一些心理准备,所以他们也渐渐的融入了这萧瑟的环境之中。

    礼敬这佛陀的仪式,依旧如先前一样隆重与正式,伴随着梵音佛乐,在这明净法师的解说之下,依旧是王玄策率先撵起三炷清香,恭恭敬敬的对着正殿之中的佛陀塑像,诚心的礼拜了一番,接着就是周陈二人引着众人的一番诚心礼拜。

    这那烂陀寺虽然没有佛陀的足迹,但是作为曾经的佛教圣地,王玄策依旧决定向这里敬献紫衣袈裟和七宝戒刀。于是,待众人尽数礼敬完毕之后。王玄策恭恭敬敬的对明净法师说道:“我大唐皇帝陛下以及皇后娘娘,为了诚心供佛,因此才让我等再次前往咱们五印度,多加礼敬,这紫衣袈裟以及七宝戒刀,是我陛下和皇后娘娘为了显示诚意,特意赠送于那烂陀寺的。恳请法师可以代为收下。”

    望着如此的浓浓情意,这明净法师,在一番致谢的话语之下,就收下了这来自大唐国的两件宝物……

    接下里会发生什么呢?请看下回……

    (本章完)


………………………………

第三十五回:诚心礼敬戒贤师 直抒胸臆谈邪路(上)

    历史的脉络总是这样,作为中华文化的一名普普通通的继承者与传承者,再加上身为帝国认可的官方使节,王玄策面对着对玄奘法师有恩,对大唐有惠的戒贤法师也是颇为尊敬。作为曾经的一代高僧大德,他不仅功德圆满,更是在这五印度大地之上弘扬佛法将近一个世纪,在戒日王的带领之下,又一次将佛法发扬光大。

    纵观这七世纪以后的历史,不得不说,这不仅是时间构成的一个机遇,更注定了佛法将会东传。如若没有玄奘法师,佛法可能就不会这么顺利的在大唐佛光普照。如若没有戒贤法师,玄奘法师的造诣也不可能提升的这么快。世间万物,相生相克,环环相扣。历史的脉络,总是这样的精彩,也是这样的有意思。

    当然,礼敬完佛陀之后,自然是要拜谒一番这戒贤法师的灵位。出了这正殿之后,在明空法师的指引之下,众人一边观瞻这那烂陀寺的盛景,一边畅聊这。只听王玄策这样问道:“不知法师是否可以告知,这戒贤法师当时是如何圆寂的?”

    “在你们走后的四年内,师父为了让这佛教能够继续在我五印度大兴,就在利罗阇大王的支持下,不顾体弱多病,依旧凭借自己的号召力,让这那烂陀寺恢复到先前一半的水平。就在这第四个年头,有一日早上,我亲自前往师父的禅堂问安,当推开房门之时,发现师父已经坐化。也算是无疾而终”明净法师也是带着对师父不少的思念之情说道。

    “这么说来,法师这一生也算是善始善终,这后半生为了和我大唐国之间的交流,也是穷尽了一生之力呀”王玄策也是带着不少的惋惜之情答复到。

    “是呀,师父在临终前的几天,也时常的念叨玄奘法师和长史你,说起你们二人,一个宽厚仁慈,一个正义正直,言语之中不住的流露出夸奖之色。不知玄奘法师如今在你们大唐如何?”明净法师话风一转,就继续问道。

    “一切都好,正是因为玄奘法师在贵寺学得精湛的方法,才在我大唐又一次将佛法发扬光大,让佛光光芒四射。”王玄策一边走着,一边回复这他的话语。

    “唉,这可真是比我五印度强了太多太多了,长史这一路而来,也应该知晓,我们这五印度这佛光可是蒙尘了,至今日,日渐凋零的让人心寒呀”明净法师言语之中,不住的流露出甚多的惋惜之色。

    这样惋惜的话语,自从王玄策等人入了五印度之后,已经听了太多太多了。虽说他跟随玄奘法师也不少时日,但是对佛法自是没有太高的悟性,所以,对这辩论,对这婆罗门教在理论上压制佛教之事,也是无能为力。尽管他也是颇为痛心目前五印度佛教之遭遇,但是也晓得这种理论之上的败北,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除非再有玄奘法师这样精通佛法,或者悟道的高僧大德出现,否则一切都是不容乐观的。

    “这一路走来,我等也已多多少少听闻这些事情;虽说如此,大师一定不要气馁,要在这培养下一代僧侣的基础上,多做考虑,多做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够继续将佛法发扬光大。”王玄策也是一本正经的对他说道。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这戒贤法师的禅堂。这座禅堂的布置和十年以前,没有大的差别。唯独有一丝不同的地方则是这禅堂之中,多了一座阿育王堂。这座阿育王塔,里面供奉的则是这戒贤法师圆寂之后,遗留下来的一些舍利。

    只听这明净法师这样说道:“当年师父圆寂之后,我等遵照师父先前的遗嘱,将其火化之后,就得到了这七七四十九颗五彩舍利,最大的黄豆般大小,最小的则有芝麻粒一般,后来就特地建造了这座阿育王塔,供奉这师父的真身舍利。”

    在明净法师的带领之下,王玄策率先观瞻了一番这阿育王塔里面安奉的戒贤法师的舍利,只见这舍利正如明净法师所述的一般让人心生欢喜。当王玄策,细细观瞻之时,不少舍利,均在灯光的映衬之下,一闪闪的散发出淡淡的光芒。似乎在诉说着欢迎故人的到访,也似乎在感谢这故人还能够记下这位曾经的老僧。

    王玄策细细的拈起几案之上的三炷清香,在旁边的酥油灯点燃之后,恭恭敬敬的拜了三拜,然后将这清香插入阿育王塔面前的香炉之中。随即满心欢喜的跪在这阿育王塔,面前的黄色蒲团之上,双手合十的祷告了一番之后,当着众人的面,开口说道:“法师,老友这次即使来看您,也是向您汇报这些年大唐和五天竺的变化。自从玄奘法师归唐之后,佛教就深受我陛下的喜爱,故而佛教在我大唐皇室以及王公大臣之间日渐传开。自从十年前,您将佛牙舍利赠送于我之后,我已将这至高无上的宝物,安全的带回到了大唐,如今安然供奉在我大兴宫的佛塔之内,以万丈佛光保佑着我大唐百姓的平安吉祥,庇佑这我大唐皇室的兴旺发达,这一切都是法师您的功劳。自从这唐番道开通这十年以来,两国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增多,不仅促进了贸易之交流,更是带动了两国僧人之间的互访。祈求法师在天之灵,可以保佑两国百姓平安,健康!”

    这是王玄策自从进入这五印度以来,第一次当着众人的面,诉说这两国如今的现状,并且诚心实意的对曾经的故人做的一番法子内内的祈求。虽说以前的诚心礼敬,不外乎保佑大唐的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但是这一切却显得坦然,显得亲切。他不仅仅是将戒贤法师当做自己的亲人,知己,更多的也是为了这一片至诚,一份感念……于是,这参拜那烂陀寺,礼敬佛陀,吊唁戒贤法师之事,就随着众人的尽数参拜而结束。

    编者说:历史的脉络始终是清晰的,七世纪太多的雄才大略的君主,也造就了不一样的辉煌……

    (本章完)


………………………………

第三十五回:诚心礼敬戒贤师 直抒胸臆谈邪路(下)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在佛教兴亡的交替历史之中,在佛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得不说的两个人,就是戒贤法师与玄奘法师。他们是佛法在发源地,即将暗淡消失前的最后一抹光亮,这对师徒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值得我们铭记,更值得佛教界铭记。因为是他们将佛法在这最危急的关头,倾尽全力传入了大唐,传入了华夏,再后来传入日本,传入韩国与朝鲜。进而影响整个东亚的价值观与格局观。历史不容假设,如若没有他们,真的不敢想象,这佛教在大唐,在中国会是什么样子的一个结局……

    当然,王玄策这位政治上的使者,也应该让历史铭记。算下来,这次的出使之路,他们才仅仅走了一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跟着他们商量好的行程继续往下走……

    按照这原有的计划,他们辞别这利罗阇和薇迪娜之后,经过这一路的爬山涉水,走走停停,在两个月之后,就到达了这北印度西北部的一个国家…………乌苌国。

    因为位置靠北,这乌苌国的气候,自然与大唐的环境大同小异,并且还呈现出明显的四季分明。算下来他们这次到达乌苌国的时间已经是,大唐显庆三年(公元678年的)三月。当然了,这时,这里的气候依旧如大唐一般,杨柳依依,鸟语花香,一派春意盎然。

    “和玄奘法师在一起的时候,时常听他讲述这佛教的兴亡史,这乌苌国以前可是一个佛教之大国,拥有佛寺一千四百多所,僧徒一万八千余人,可惜的则是,在玄奘法师到来的时候,已经萧条的不成样子了,不仅寺院荒芜,僧众更是减少了很多,也不知道咱们这次前来,还会是什么样子?”王玄策带着稍稍的忧虑对他们说道……

    “大哥,这乌苌国的佛教,我感觉就如咱们这次到这五印度看到的大致情况相似,或者更惨。五印度其他的国家之佛教先前颇为繁华,现如今日渐凋零,这也就一二十年之光影,差别可真是够大的。就如玄奘法师所说的,当时他看到是已经荒芜的不成了样子,更别说咱们如今看到的。”陈茂材也是随着他的话语说道。

    “对,不管怎样,毕竟曾经也是一个佛陀的圣地,是应该值得咱们好好观瞻一番……也就当是游山玩水了。”周曾依旧是这样放肆的说道。

    他们自从入了这乌苌国之后,发现正如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上面的讲述:方圆五千余里,山峰谷地相连,河流湖泊相接,虽然也种植庄稼,但是土地并不如那些在殑伽河畔的国家那样肥沃;不过虽说如此,但是却盛产葡萄。他们来的时候,虽说见不到成熟的葡萄,但是这片片果园,不少辛苦的百姓,却展现着这个国家之不同……

    伴随着成片的葡萄园,以及郁郁葱葱的树木,则点缀这不少郁金香,微风轻轻拂过,顿时让人心旷神怡。伴随着优美的环境,一行人就往前走着。只见这陈茂材不住的在马背上翻看这大唐西域记。

    突然,只见他大声说道:“呀哈,这个国家好生奇怪。”这一句话,顿时,就勾起了大家的好奇之态。

    “说说,有啥奇怪的”周曾扭着脖子,随口就问到。

    “你看哈,这玄奘法师,在这乌苌国这一节中,为何对这的百姓是这样的评价呢:百姓生性怯懦,世俗崇尚诡诈,好学而不刻苦钻研,虽说有部分百姓研习佛教,但是却以念咒为业,虽说甚是喜爱经文,但是却不讲究义理,虽说恪守戒律的操行,洁净无尘,但是特别的擅长念咒。”陈茂材深感诧异的对他们说道。

    这一番讲述,让王玄策也是好生奇怪,看着地里劳作的百姓,也不像这懦弱之人呀,不过转念一想道:“从这份话语之中,似乎能多多少少的读懂一些东西,我感觉玄奘法师说的在理,不过暂时没有说清楚而已。”

    “大哥,你说说,这说明了什么呢”周曾随口就说出了这句话来……

    “不管哪个宗教,其发源的根本目的都是教人向善。在这五印度大地,佛教如此,婆罗门教也是这样;在我们华夏大地,儒家如此,道家也是这样。从根本上来看,这都是一种信仰,一种寄托罢了。这种信仰与寄托,不仅是对人的一种精神慰藉,更是维护生存秩序的一种释然。在我们大唐也有很多不学无术之人,天天之乎者也,追求这表面文章,而不解这儒家的真谛;也有不少披着道家的外衣,以神灵为幌子,天天坑蒙拐骗百姓,而不知道到这清静无为的思想精髓。再加上这么多年来,对婆罗门教的理解与认知,不用多说,你们也应该感觉到,他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的。从刚开始咱们入了这五印度之后,顿感这婆罗门教是颇为残忍之宗教,可是后来经过一番了解之后,深知其实并不是这样,那仅仅只是因为这阿罗那顺和阿尔米塔误入歧途,让他们自己走歪了路罢了。依照玄奘法师的这种说法,这乌苌国的百姓,虽然信奉佛教,但是擅长这念咒之术。所以,给我的第一感觉,定是这的百姓,将这学佛之路,走歪了,走偏了罢了,再加上对教义的不甚明了,就误入了邪路……”王玄策冷静的给他们分析道。

    其实,他的这番话语,不仅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也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不管何种宗教,仅仅只是一种信仰罢了。当然对这种信仰,一定要秉承这善念,来认真的对待,严谨的对待,千万不要误入歧途,走向歪路。如若此,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社会,对国家,对周围的人的一种不负责……

    果不其然,虽说这的百姓都在这田地里辛勤劳作,但是行走在这集镇之间,穿梭于人群聚集的部落村中之时,的确发现不少僧侣,以画符念咒为业。

    只见在这一个小镇子之上。一个四十来岁的僧侣,虽然看起来面容清秀,慈眉善目。但是却在这街道两旁摆了这么一个摊位,这摊位犹如这大唐街头之上,抽签算命的一模一样。当然,为了这招揽生意,一个画符念咒的旗节却是显得别样的显眼,不少围拢在他周围的百姓,则是殷切的盼望着他赐予的吉祥与法力……而且这不仅仅只是一个个例,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编者说:乌苌国,北印度一佛教大国,可惜的则是已经凋零了很久……

    (本章完)


………………………………

第三十六回:至王城又遇逢迎 迫威胁缔结盟员(上)

    自从入了这乌苌国之后。他们也不由的感受到,正如玄奘法师对这里的百姓之评价一样,他们崇尚诡诈,生性懦弱。其实这一切,也如王玄策解释的那样,佛教在这里大起大落之后,就带动了心浮气躁的教义观念,再加上没有著名的大师,引领这教义观念之改良,故而佛教就在这里就走偏了……

    既然走偏了,通过这念咒画符,自然就会带动着百姓,误入歧途,引起这性格变化。虽说如此,但是对着些骨子里的根本性变化,他们也知道,他们是无能为力的……

    因为这乌苌国的著名佛教遗迹,尽数都在这都城毗舍离城周围;所以,他们这次的目的地就是暂时到达这毗舍离城。只见这毗舍离城方圆十六七里,在这北印度看来,也算是一个相当大的都城,都城均是砖石造成,高约三丈。看起来也是颇为威武雄壮,坚固异常。

    经过这几日安然惬意的行走,就到了这都城毗舍离城城下。既然来了,自然是要拜会一下这乌苌国的国王,以修两国之好。望尽毗舍离城内,尽管佛教在这里已经削弱很多,但是这城市之间的繁华却丝毫未曾减弱。只见这走货的,赶集的,以及不少身着白色毛布衣服的百姓与商贩,时常穿梭在这城门口,人来人往,甚是热闹。

    这一队浩浩荡荡的大唐使团,就这样展现着大国威严,来到了这城门口。其实守门兵士已经远远望见了这一行三十来人的队伍,不仅威武齐整,更显庄严庄重,再加上他们这一身华丽的丝绸衣服以及清秀的东方面孔。顿时,就让这些颇为懒散的兵士,打起了精神。因此看着他们到了城门口之后,赶忙客客气气的迎了上来,阿谀奉承的问到:“各位爷,你们这是从哪里来,到我毗舍离城所谓何事?”

    王玄策一看他们如此殷勤的状态,也是内心之中无奈一笑。虽说也甚是鄙夷,但是依旧展现出大国使节应有的风度,客客气气的回复到:“我等乃是来自东土大唐国的使节,我名唤王玄策,特奉我大唐皇帝陛下之命令,出使咱们乌苌国,恳请代为通禀一声。”

    这些懒散的兵士,一听是来自大唐国的使节,再听闻王玄策这三个字,顿时为之一愣。赶忙喊醒了在这城门口一桌子旁安睡的守门官。这守门官一听是来自大唐的人员,随即一轱辘就从凳子上站了起来,一甩头,立马清醒了不少。

    只见这守门官,也就三十来岁将近四十的样子。赶忙在兵士的引领之下就到了这王玄策等人的跟前,恭恭敬敬,小心翼翼的问到:“你们可是在十年前,策马殑伽河畔,带领八千铁骑,剿灭这阿罗那顺的大唐使节王玄策王长史?”

    听此一说,王玄策和这周陈二人,相识一看,也是一愣。于是这王玄策依旧颇为有礼的回到:“正是,我等这次初到贵国,还望将军帮忙引荐一番,就说我等要拜见大王。”

    待得到这肯定的答复之后,这守门官立马面带笑意的回到:“王长史的威名可是在我们五印度大地之上,传送了甚久呀,小的早已仰慕长史多年,不曾想,今日在我乌苌国竟然能够见到长史。请长史在这凉亭之下,稍等,我这就差人宫禀告我大王。”

    “如此,多谢将军啦”王玄策拱手致谢道。

    “王长史见外啦”话语之间,这守门官,一方面就赶忙命令一个腿脚利索的兵士,速去王宫禀告,一方面又殷勤的将王玄策以及周陈等人,礼让到这凉亭之下安坐。

    待他们安坐之后,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的,好一番家奴的作风与气派。这一幕,也让在桌子边安坐的王玄策与周陈二人,又是一次宛然而笑。

    只听这陈茂材这样问道:“将军,你也座吧,不用对我们这么客气,弄的我们也很是不好意思?”

    “唉,这是应该的,像你们这种贵客,我们大王也是羡慕的紧呀,这好不容易来我们乌苌国一次,一定要好好的招待才是!”

    “你们大王还时常提起我们吗?”陈茂材也是随着他的话语接话到。

    “是呀,想当年,这戒日王遗留给阿罗那顺的军队是何等的强悍,你们愣是将他们打的心服口服,特别是这大破象军的一战,足矣名垂青史呀。”这守门官就这样依旧阿谀奉承般的说道。

    中国有句谚语,就是好汉不提当年勇,虽说这守门官说的都是实情;但是看着他如此容貌以及样子,以及阿谀奉承的言语,顿时让王玄策等人也是颇为反感。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这玄奘法师在这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述:人性怯懦,俗情奸猾。

    也就一顿饭的功夫,伴随着城门口两边百姓的纷纷避让。只见刚才那个腿脚利索的兵士,风驰电掣般的跑了过来,大声吼道:“大王驾到”。

    听闻此声,王玄策等人出于礼节性的需要,就赶忙理了理衣冠,起身站立了起来。却见这城门口,一队队兵士就这样鱼贯而出,随着秩序的安静。在这绫罗华盖装饰的御撵之上,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身着华丽的丝质衣服,在侍从的搀扶之下,就下了这御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