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衣服,仅仅只是为了保暖而已,只要得体即可。”圆融法师欣喜的回复之后,接着话锋一转,又说道:“以前这石头并无名号,刚王长史将这石头赐名悟禅石,却是雅致的紧呀,既如此,那以后就唤做悟禅石好了。”一句话,说的众人也是颇为欣喜,乐呵呵的氛围,以及轻松的神态,始终映衬在众人心头。
一番观瞻之后,众人就在这圆融法师的带领之下,来到了这佛影寺东边崖壁面前。只见这块崖壁的面积也就五丈见方,在正中的部分有一人多高,两尺来宽的洞**,在这洞穴两侧则有不少簪刻上去的佛龛。
却见这圆融法师对他们介绍道:“这就是我佛影寺得名的由来,这里名唤佛影壁,而这佛影正在这中间的洞穴之中。算下来,这佛影至如今已有千年。在先前佛教在我乌苌国大兴之时,这里时常能够看到佛影,这佛影不仅栩栩如生,更容光焕发,犹如佛陀的真身一般,形态佳妙之极,仿佛真人在场一般。可惜的则是这些年来,随着佛教在我乌苌国的凋零,佛影并不是人人都能够看的见,即使偶尔有人能够看见,也是隐隐约约罢了。如若实心实意,真诚礼佛,并且在足矣感动佛陀的情况之下,才能够暂时看清楚佛影,但是并不能长久。”
“这事情,我等也都深深理解,心诚则灵,只要心心相印,我想佛陀自会保佑”王玄策看着这众多的佛龛,也是不由得心生敬意的说道。
“的确如此,老僧自从主政这佛影寺以来,也时常看到过几次,不过这佛影最清晰,最光亮的一次,则是当年玄奘法师游历到此之时,见到的那次佛影。当时老僧也是深感诧异,至今日依旧历历在目,当时不仅佛光普照,并且清晰的犹如真人一般。”圆融法师回味着当年的盛景,对他们解释到。
“和玄奘法师在一起这么久,还未曾听他提起过此时”王玄策看了看周陈二人,于是转过脸去,对圆融法师说道。
“玄奘法师,这种高僧大德,是我等常人所不能比拟的,他能够看到,也是理所当然”陈茂材随着他的话语,也是带着欣喜之情回话道。
“不知法师,这佛影窟,可有什么来历吗”周曾带着虔诚之心,若有所思的向圆融法师问起此事。
“周居士所问,也是老僧想给你们解释的,这佛影窟的来历也甚是精彩”只见也圆融法师顿了顿神之后,稍稍停顿一下,就接着给他们说道:
“很久很久以前,在我乌苌国,有一个勤劳的放牛之人,这人年纪也并不是太大,大概也就三十来岁,因为颇为勤劳与善于钻研,所以,他的牛儿也都长的膘肥体健,挤出的牛奶也甚是鲜美。因为牛奶的产量过大,后来他就研制出了乳酪,因为品质的甚佳,就成了百姓争相购买的物品,当然这样的美食,自然也会被官府知晓,后来就被作为宫廷的进贡食品。这放牛之人的日子也日渐好了很多”
“可惜的则是,有一天,他带着刚刚制作好的乳酪,入宫进奉,恰好那一天大王心情不好,再加上他有失礼仪,就让大王很是恼火,狠狠的责骂了他一番,自此以后,这放牛之心,就心怀怨恨。最后他就想了一个方法,用这些年挣来的所有金钱,购买了鲜花,供养佛塔,并且发下誓愿:要变成一头啊恶龙,破坏国家之安定,让当时的乌苌国国将不国”
“好恶毒的年头呀”周曾话音刚落之后,就听到这圆融法师继续说道。
“于是,在其诚心礼敬了很久之后,随即,就来到了目前咱们所在的石壁跟前,进入里面的山洞,撞壁而死。因为他当初的诚心礼敬,果不其然,就变成了一条大龙王,当看到自己死亡之后真的变成了龙,于是他恶念再升,就准备走出这洞穴,实现当初的恶愿。结果,在他刚刚有了这个想法的时候,佛陀已经了解了事情的因果,甚是怜悯乌苌国即将遭受到的恶龙之伤害,随即就运用神力,从中印度赶到了这里。这大龙王,因为诸信佛教,当看到佛陀到来之时,顿时,恶毒的心念就这样消失了,随后在佛陀的感化之下,答应了接受不杀生,愿意保护正法的旨意。”
听至此,众人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
“因此他就请求佛陀:希望佛陀能够常住在这个洞穴之中,并且他也很希望各位圣贤弟子也留在这里,他愿意永久的供养佛陀。听闻他已经改过自新,于是佛陀就告诉他:我将要涅槃,为你留下身影在这洞穴之中,同时会派遣五个罗汉,接受你的供养,即使正法消亡,这件事情也不会改变,如果你毒心再起,应该看看我留下的身影,因为慈善的缘故,你的毒心就会停止。在这一贤劫之中,将来的世尊,也会怜悯你,都会留下身影。于是这大龙王就同意了佛陀的如此安排,从此以后,就在这洞穴之中得以解脱”
福利色色漫画,各种言情!你懂的!(记得自备纸巾)长按复制 xlmanhua 搜索》阅读网址:m。
………………………………
第三十八回:圆融寺亲讲佛影 众使节丈量足迹(下)
听得圆融法师解读这佛影窟的来历,听得起起伏伏的众人也算是明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只见王玄策若有所思的指着这佛窟两边的不少佛龛说道:“这里面供奉的是否就是这这列位罗汉?”
“王长史好眼力,的确如此,自从这大龙王改过自新之后,就在这崖壁之上一刀刀凿刻出了这一个个佛龛,这佛龛里面的佛像正是列位罗汉禅定是后的姿势。”圆融法师,话语之间,就将他们引向了这一个个佛龛跟前。
只见在这一尺见方的佛龛里面,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罗汉,有的呈现坐姿,有的呈现卧态,有的则是站立,有的呈现这飞升,姿态各不相同,面容各有差别。从细节上来看,不仅巧夺天工,更是神采飞扬。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其实善与恶均在人的一念之间”王玄策随口就说出了自己心中之感觉。
“大哥所言甚善,这罗汉像,看的人真是心生欢喜”陈茂材也是随着他的话语说道。
此时的周曾,则是诚心的礼敬这,佛龛之中一个个罗汉像。虽说小六向来是一个无神论的主义者,但是面对着精雕细刻的罗汉像,也不由得萌生了甚多之敬意,随着众人也就静心的礼敬了一番。
看着众人也都在静心的赏析这精湛的石刻艺术。这圆融法师随着他的三个弟子,也是满心欢意的对着大唐使团,投来了无尽的仰慕之情。待他们诚心的一番礼敬之后,圆融法师就引着弟子,将他们引向了这佛窟前的一块半丈见方的石头跟前。
“王长史请看,这块石头之上,则是我佛影寺的佛足迹石。这佛足迹,是当年佛陀感化这大龙王之后,在离去之时,经过这石头,所踩出的足迹。这佛足迹石,说也奇怪,根据每个人的福力大小,丈量出来的尺寸,则是有大有小,各不相同。”圆融法师指着这清晰的一行佛足迹对他们说道。
只见这行佛足迹石刻:大脚趾有莲花纹,其余四脚趾则有“卐”字纹,每趾第二趾节部位则有眼状纹,大趾下留有三钴,二趾下呈现着双鱼,四趾下则是宝瓶,五趾下事一颗宝螺,足掌心出呈现这千辐轮纹,千辐轮上方则有月牙纹,下方则是象牙纹。轮下有三株并蒂莲及小千辐轮组成的“梵王顶”相图案。这如此多彩之一幕,不由得让人眼睛为之一亮。
只见这王玄策双手合十的施了一礼之后,对这圆融法师虔诚的问起:“自玄奘法师归唐以后,也带回了一个佛足迹石刻,但是和这个有着明显的差异,不知大师,这处佛足迹石,这些图案都代表这什么呢?”
但见这圆融法师,看着大唐使团列位使节,都如王玄策一样投来了疑惑的目光,于是,就说到:“这莲花象征圣洁,这“卐”字符象征火与光明,双鱼象征解脱,宝瓶象征聪慧,海螺象征布道,看一眼就心生智慧,萌生善念,见足迹,如见佛陀一般。”
听得他的这一番话语,王玄策等人,也就随即明了这佛足迹的寓意,于是也就诚心的礼敬了一番。只听这圆融法师,又接着说道:“自从当年,佛陀感化这大龙王之后,留下了这对佛足迹,不少佛教徒以及僧众就争相前来礼敬。当然,看着佛教日渐兴盛的一幕,其他外道教徒也是非常的忌恨和仇视。为了消除佛陀的影响力,他们就趁着夜色,用斧子,凿子把足印石毁坏掉。
可是在第二日,佛足印记又完好无缺,恢复原来的样子。看着不能够破坏的一幕,他们又心生恶念,又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们就来了很多人,将这块大石,推向这旁边的悬崖下面。刚开始再怎么搬也搬不动,后来就来了更多的人,好不容易,将这块大石推向了悬崖。可是到了第二日,这块大石又神奇般的回到了这个地方。自此以后,这外道的人士,也感念到这佛陀力量的庞大,就不再破坏这佛足迹石了。因此,这佛教不仅在我乌苌国,更在这五印度大地流传了起来。”
听得这圆融法师如此的一番神话般的介绍,王玄策等人再一次心生欢喜,毕竟这次到这乌苌国的一个目的,一方面就是观瞻这佛足迹石刻,以及佛影窟,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可以将这佛足迹石头的拓片能够带回大唐,到时候簪刻成石刻,以供信众观瞻。
所以,这王玄策等人,面对这上面一行清晰的佛足迹印记,也是实心实意的礼拜了一番。看着虔诚的众人,这圆融法师接着又欣喜道:“看诸位如此之虔诚,不如用尺子,丈量一番这佛足迹脚印之长短,看看列位的福报如何?”
面对这难得的一幕,王玄策等人就欣然的接受了圆融法师的邀请。只见他身后一年轻的沙弥随即,就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把尺子,恭恭敬敬的开口问到:“不知那位居士先来?”
因为这周曾性格的使然,所以,他自然是率先走了出来,接过这年轻沙弥手中的尺子。在圆融法师的带领之下,量起了这佛足迹的尺寸。待其仔仔细细的量过之后,欣喜的对对众人说道:“长一尺六寸五分,广五寸一分”。
没有对比,就没有差别,于是这陈茂材也随手接过了年轻沙弥手中的尺子,依照刚才的方法,仔仔细细的量了起来,万万没有想到的则是,在众人的众目睽睽之下,这尺寸竟然真的发生了差别:“长一尺六寸四分,广五寸三分”
面对着莫名其妙的差别,众人也都很是好奇,看来这真是福报的力量,因人而异。小六也随即接过了这年轻沙弥手中的尺子,得到的结果是:长一尺六寸,广五寸一分。
于是,众人也都一一量了量这佛足迹的尺寸,每个人得到基本都是不一样的。看着众人也都尽数测量完毕,这王玄策也端端正正的接过了这年轻沙弥手中的尺子,准备测量一番……他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下回……
(本章完)
………………………………
第三十九回:王玄策拓印佛足迹 众使节看到佛影像(上)
当王玄策接过这尺子之后,也是按照这先前的方式,仔细的测量了一番。这番测量,也让众人尽数都瞪大了眼睛,盯着他测量的结果,只见这周曾围拢在他的身旁,大声的读出了这测量的数据:“长一尺六寸八分,广五寸七分”
听得此番结果,众人又一次的瞪大了眼睛,投来了欣喜之情。通过这测量的足迹长度比对,简言之,也就是说着王玄策的福报是最大的。
“王长史,果真是一个善人呀,这福报也是所有人中最大的”圆融法师面带喜色的对他们说道。
“大师过奖了,这一切自有天注定,我等此次正是为了礼敬佛陀而来,所以才会有这等功绩,多谢大师赐福”王玄策谦卑的施了一礼。随即双方人员又是一番温情的寒暄。
这时候,只听王玄策这样请求道:“虽说玄奘法师东归之后,也带入了这佛足迹的印记,可是和咱们这组大不相同,不知我等能否做下一拓片,将这佛足迹带入我大唐,供信众观瞻礼敬”
“王长史能有如此之弘扬佛法的善念,也是欢喜的紧,这佛足迹自是供信众观瞻的,当然可以。”圆融法师欣然间,就同意了这王玄策等人的提议。
于是,这周陈二人,随即就找来了这宣纸,棕刷,墨汁,拓包等物品。说起这拓片工艺,在华夏大地之上可谓历史悠久,当时只要略通笔墨的文人,基本上都会这拓印技术。
只见这周曾在陈茂材的协助之下,一番诚心的礼敬之后,用清水将这其中最为清晰的一对佛足迹擦洗干净。然后将一张完整的宣纸,放在了这佛足迹印记之上。紧接着又用一把软毛刷,将这宣纸,在这佛足迹印记之上刷平。一边赶走纸张下面的气泡,另一方面又让纸张与佛足迹印记密切的吻合。
随后,就用了一把鬃刷,轻轻地敲打这宣纸,使部分纸张洼陷,呈现出这清晰的佛足迹印记。然后,只见这陈茂材随手拿过一个拓包,轻轻的沾上了墨汁,将这纸张均匀的涂抹清晰,于是,待纸张七八成干的时候,就取下了这张拓片,顿时清晰的佛足迹印记就在这纸张之上完美的呈现。
虽说玄奘法师以前也来到这佛影寺,但是不曾在这里取得拓片,况且这五印度未曾有过纸张,因此对圆融法师来说,不仅不知道这拓印技术为何物,更感觉到这一些都是新鲜的。当他们看到王玄策等人如此神奇的将这佛足迹印记轻松的拓印到这纸张上以后,也是颇为惊喜。再后来,在他们的请求之下,这周陈二人,就将这拓片技术留在了这佛影寺……
自此这佛影寺的佛足迹,就这样被王玄策等人带回了大唐……
随着这佛足迹的印记拓印完毕。只听这圆融法师微笑着开口说道:“王长史,既如此,就有老僧引领这你们进入这佛影窟观瞻一番,如何?”
“如此甚好,我等就等待着这番礼敬与观瞻。”王玄策也是颇为欣喜的接受者圆融法师的邀请。
待众人随着圆融法师的带领,依次进入了这佛影窟之后,发现尽管这洞口不大,但是这窟内却是不小,面积大概有三丈见方。这在石窟之内,也有不少的小佛龛,这佛龛里面自然也填满了佛像,细细揣摩起来和外面的雕刻工艺基本一致,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这就是佛影窟了,这里面的甚多佛像均是大龙王当时雕刻而成的。”圆融法师一边给他们解释这,一边引领着他们来到了这佛影窟最北侧为之的一块石头旁边。
这块石头说也奇怪,在这佛影窟内,其他得放均是平平展展,光光滑滑,而唯独在这一块不太规则的石头,则独特的矗立在这北方中央的位置。随着圆融法师的的指引与引导,众人也都尽数来到这石头跟前。
“这块石头,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小的缝隙,这个缝隙一直通往这山涧的里面。当然,闭上一只眼睛,通过这缝隙,如若诚心的礼敬,或者佛愿的力量甚大,就可以看到这佛影,心越诚,看到的佛影就会越清晰。”随着圆融法师诉说与手指的方向,众人也都尽数看到了这个缝隙。这个缝隙也不大,仅仅只有二十来公分长,半指来宽。
于是,这首先观瞻这佛影的自然就是福报最大的王玄策,只见他在圆融法师的指引之下,诚心的礼敬了一番之后,就缓缓的闭上了眼睛。当他通过这细小的缝隙,往里面望去之时。顿时大吃一惊,随即一甩头,揉了揉眼睛,以求自己更加清醒一些。
当然,他这一幕,也让所有人愣住了,只听周曾带着惊讶的表情的问到:“大哥,怎么了?看到了没?”
王玄策也顾不得回复他的话语,继续闭上了一只眼睛,通过这细小的缝隙往里面望去,果不其然,只见在这细小的缝隙之中,看到了里面大概有一个一尺见方的小佛龛,在这佛龛之中,有一个泛着金光的佛陀,正端坐在这佛龛之中,犹如真人一般,清晰自然,栩栩如生。随即惊喜的对众人说道:“看到了,看到了,很是清晰”
于是,这周曾也赶忙挤了过去,也如他的方法一想,顺着缝隙,往里面望去,随即带着大喜的心情,高声喊道:“看到了,看到了,里面的佛陀影像,甚是清晰,犹如真人一般”
而陈茂材,听闻他们两个也都尽数看到这清晰的佛陀影像,顿时也赶忙凑了过去朝里望去。的确犹如他们看到的一模一样,随即也是大喜。
听他如此之说,这圆融法师也是吃惊不已,自己身在这佛影寺,虽说也时常前来观瞻,但是能看到这清晰佛影的次数很少很少,不曾想这大唐的使团第一次前来,就能看到这佛影。于是也赶忙凑拢了过来,通过这缝隙往里面一看,还真是如此。随即就带领弟子,跪在了地上,对着佛陀做了这三跪九叩的大礼。许下了弘法布道的愿望……
(本章完)
………………………………
第三十九回:王玄策拓印佛足迹 众使节看到佛影像(下)
而王玄策看到如此虔诚的圆融法师,也随即带领大唐使团的所有使节,也学这他们的样子,行了这三叩首的大礼。待礼节完毕之后,这未曾看到的大唐使节,也尽数通过这缝隙,观瞻到了这佛陀的清晰影像。待他们观瞻完毕没多久,再往里面看去之时,这佛陀的影像,渐渐的就变的模糊,以至于消失不见了……
只听这圆融法师随着三位弟子端端正正的对王玄策行了一大礼道,王玄策赶忙欠身还礼道:“法师这是作何,玄策担当不起?”
圆融法师眼中泛着泪花道:“自从老僧入了这佛影寺,至今日已经五十多载,这五十多年来,虽说与这佛影朝夕相处,但是像如今这般清晰的影像,这是第二次见到。第一次就是当年玄奘法师前来之时。在以后的这些年,虽说也断断续续观瞻到了几次,但是均是模糊不清,万万没有想到,王长史身为普通居士,能有如此的愿力,这不仅是我佛教的大幸,更是王长史你们的修为所致。”
这一番话语,说的让王玄策等人受宠若惊,至于这修为实在是担当不起,因为在接触玄奘法师之前,说句实在话,这王玄策对佛法也是不太了解。自从玄奘法师归唐,以及出使了这五印度之后,才多多少少对着宗教有了一番认识与理解。
至于是何原因,让他丈量这佛足迹以及能够观瞻到这清晰的佛影像,他也是未曾可知,但是既然面对着大师的一番好意,他也不好再有什么过多的推辞。于是,就随着他的话语,一番礼节性的寒暄之后。就听着王玄策这样对圆融法师说道:“我等此次出使五印度,其中的一个方面正是秉承一颗至诚之心,礼敬佛陀,祈求我大唐风调雨顺,百姓安康幸福;既然我等在这佛影寺,观瞻到如此的这番盛景,就应该按照陛下的旨意,将这紫衣袈裟以及七宝戒刀赐予贵寺,以供养佛陀。”
话语之间,就示意两个兄弟,前去取出了这两件至宝,呈送了过来。
王玄策随即从两个兄弟手中,端端正正的接过这两件宝物,亲手递到了圆融法师的手中。面对着佛教在这乌苌国的凋零,能看到这大唐皇帝亲自派遣使者前往这佛影寺,敬献袈裟与戒刀。圆融法师自然也是颇为欣喜,针对如此的这番恩宠,于是,他就端庄隆重的代为收下了这两件至宝。
待众人又在这佛影窟观瞻礼敬了一番之后,就随着圆融法师出了这佛影窟。
“王长史,听闻在你第二次出使我五印度之时,戒贤法师将这佛牙舍利,赠予你大唐,可有此事?”圆融法师依旧和善的向他问起了此事。
这事情自从他们归唐以后,这戒贤法师已经将此事,告知了不少高僧大德,所以也不算什么秘密,况且这佛牙舍利也是正大光明的流入大唐。于是这王玄策就堂堂正正的回复到:“的确如此,当时我再三推脱,可是戒贤法师始终诉说,这佛教将在东方大兴,这佛牙舍利理应传入东土,故而在其再三恳请之下,我就将其带回了我大唐,如今在我大唐国皇宫之中,安然供奉,庇佑着大唐的千万百姓。”
“这佛宝,最怕的就是蒙尘,既然能在这大唐国享受如此之待遇,老僧也是知足了。不知王长史可否知道,这佛牙舍利也曾在我这佛影寺**奉过百年呢?”圆融法师,一边走着,一边对他们说道。
听此一说,王玄策也是大吃一惊,万万没想到,这佛牙舍利竟然和这佛影寺如此有缘。随即赶忙说道:“当年这戒贤法师也未曾提及此事,玄策实在不知,请法师莫怪”
“唉,这事怎么会怪你呢,就算这佛牙舍利如今还在这里,就目前我乌苌国不能将佛法发扬光大状况,留下也是无意,如若次,老僧也会像戒贤法师那般,将其赠送大唐更为妥当。走,就有老僧带着你们,前去这以前供奉这佛牙舍利的地方观瞻一番”利索的一番话语,一出口,随即就引着王玄策等人,去往这先前供奉这佛牙舍利的地方。
过了这大雄宝殿,来到这正殿西北角,百十来步的地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