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瑶王犹如一只拨浪鼓一般,连连摇头;内心之中带着无比的幸福之感斩钉截铁回到:“不曾,不曾”。

    按照预先之设计,陈茂材以甚是宽松的语气,试探性的说道:“既如此,不才看二位又甚是有缘,若能连成佳偶以结秦晋之好,倒也是一对良缘。如若二位愿意,不如让明府从中一番撮合,岂不是一段美谈!”

    陈茂材在叙说之时,幺小妹就低这头,听完之后不知如何接话,既不拒绝,也不说同意。一颗萌发这爱恋之情的心砰砰砰直跳!

    在周曾的起哄吆喝之下,场面瞬间兴奋到了极点。瑶王更是带着酒劲红着脸装着胆子说道:“我当然没意见了,就是不知小妹意下如何!”

    得到瑶王如此肯定之话语,场面瞬间安静了下来,他们都在等待这小妹最后的判决。只见这幺小妹羞涩的说道:“婚嫁之事,这一切得爹爹做主。”

    他们一听这个,也算是明了了她内心之真实想法,于是大喜。

    “好,只要你二位心意相通,这苗王的工作就有我来争取了”王玄策带着无比的欣慰,情真意切的给他们说道。

    经过这此相聚,瑶王和小妹聊了很多很多,似乎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完的事。回家之路,瑶王亦将小妹送到了这苗寨深处。两颗沉这的心,终于凝结在了一起。

    几日之后,正是一黄道吉日,王玄策带着周陈二人向苗寨走去。此刻的幺小妹已深知他们三位的来意,不过老苗王则依旧被蒙在鼓里。分宾主落座之后,苗王吩咐侍从煮茶。

    “不知道明府这次上山,可否想到了化解这两家恩怨之办法?”老苗王依旧旧事重提!

    “办法暂时没有,但是有一件事情,万望苗王成全”王玄策带着几分诚恳与敬意回到。

    老苗王一听这个“嘿”你没办法,来我这折腾啥呢。不过面对如此至诚的王玄策,也不好说些什么,随即回到:“成,你就先说说吧,看看啥需要我成全的!”

    于是王玄策就打开天窗直白道来:“这瑶王看起来亦是仪表堂堂,前段更救过小妹一命,再加上小妹也到了婚配的年龄,进而我想撮合这一门婚事,不知道苗王和小妹意下如何。”

    老苗王一听这个,心中怒想:好你个王玄策呀,正事没干,却关心起来这档子事了!

    但见这时候,幺小妹就抢先一步怒而开口道:“他仅仅就是救过我一命,此事我感谢他,苗寨人也甚是感激他。介于两家这百年来的世仇,我是不可能接受这门婚事的!”

    这老苗王一听这个,顿感闺女长大了,也明事理了,更能独当一面了。于是,就带着笑意调侃到:“明府你操心操错地了,这两家百年世仇,如何能够婚配呢,这岂不是对不起列祖列宗。何况这婚嫁之事,虽说也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归根到底还得双方你情我愿,这事还得小妹拿主意,我这当父亲的也不好干涉不是!”

    王玄策一听这个,就接着老苗王的话问到:“苗王之意思,要是小妹没有意见,这婚事就这么成了,您也不加干涉?”

    因有了前面的铺垫,这老苗王不知是计;于是乎顺势而应承到:“是这么个礼儿,只要小妹愿意,我这当父亲的也不会干涉,毕竟事关她的终身幸福吗!”

    小妹听闻父亲这样的话语,随即就带着笑意,甚是利索的回道:“多谢爹爹成全!”

    结果这一说,还没等到王玄策继续说下去,老苗王已经察觉到了不对,带着吃惊与诧异的神情转过头向小妹问到:“什么,什么,你……同意?”

    三人顿感要坏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老苗王随即就明了了:这是你们提前串通好的呀,就这破计策,就让我女儿嫁给瑶王,这什么狗屁主意呀。顿时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出来的对他们一番斥责与责骂。

    于是这王玄策只能随机应变的解释到:“苗王,您先消消气,你听玄策这么一说,看看在不在理!”原本听不进去的苗王,在众人的安抚之下,稍稍平静的听着他的解释!

    “这两寨人,已经和平共处几百年,可是因为一百年前那档子事,让两家人结上了梁子,这么多年打打杀杀的,也死了不少兄弟族人,你杀我的,我杀你的,何时才能是个头呀!何况在前几日,你也看到了,这瑶王也不是个十恶不赦之人。事情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他已经同意了将王家岭给交出来,当然这地就是你苗王的领地了。不过,您老也得换位思考一下,也得为了人家的担忧考虑考虑不是,双方各让这么一步,化解这百年恩怨岂不美哉!何况在以前,这苗寨人身体里流淌的也有这瑶寨人的血,瑶寨人身体里更是充斥这苗寨人的血呀!”

    老苗王听王玄策这一番讲述,也冷静了不少,虽说句句在理,但是愤怒之气依旧难消!

    看着稍安的老苗王,王玄策又接着说道:“您看,这小妹和瑶王也都到了婚嫁的年龄,您也想着给她找一个好的夫婿。可是纵观这黄水,能超过这瑶王的青年才俊似乎还未曾见到。更何况这瑶王也是仪表堂堂,这两家要是喜结连理,这百年的恩怨不是彻底化解了吗!”

    至此时,这老苗王的愤怒之气才渐渐平息。但见其思索了一会之后,语重心长的说道:“这嫁出去的闺女就如泼出去的水,小妹她娘也走的早,这些年我把她拉扯大也不容易,啥事都顺着她来。她要是同意,只要她感觉到幸福,那我也没啥说的!”

    一句话说的小妹眼泪丝丝,顿时抱住了苗王,哇哇大哭起来。他没想到爹爹这么爽快的就答应了,早知如此,也不用那么多弯弯绕了。

    安抚过小妹之后,老苗王对他们三人说道:“这事还真得谢谢你们的撮合,如若两家能结秦晋之好,我愿意将这王家岭当做嫁妆,送给瑶寨,从此了结这百年恩怨”!小妹不曾想到爹爹竟然如此的通情达理。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又带着激动的泪花笑了。

    这也是王玄策等人万万没有料到的!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当遇到通情达理之人的时候,很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当遇到了胡搅蛮缠的时候,很多事情就难上加难了。

    经过王玄策中间这个媒介,经过陈茂材的一番说和。一些时日之后,这瑶王就挑取了一个黄道吉日,在王玄策等人的陪伴下,准备三牲六畜,华红礼表,前来苗寨提亲。因为彼此已经知晓,更是了解,事情甚是顺利,两家交换了名帖,只为以后选一个好日子,就给这婚事办了。

    就这样,存在了百年的恩怨,因为两个年轻人的相恋,也就烟消云散的化解了。可是面对土匪,又该是怎么样的情怀呢,跟着文字往下走……
………………………………

第三十四回:免赋税百姓安居 募寨兵为民除害

    虽说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开了一个好头,遇到了一些好人,弄清楚了事情的脉络;顺着脉络往下走,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马有垂缰之意,犬有施草之恩。上回说到,提亲当日,老苗王亦是宽宏大度,将王家岭作为小妹之嫁妆送于瑶王,瑶王更是置办丰厚的彩礼,两家融为一家,百年恩怨相泯一笑,彻底了结。

    虽说王玄策深感欣慰,但是这份欣慰之中流露着一丝隐忧。这份隐忧正是这均田令:已经颁布有了些日子,如今依旧毫无进展,让人颇为头疼。

    酒过三巡,菜已五味,聊完正事,就是闲话的家长里短。但听这老苗王颇为豪爽的给王玄策说道:“王明府可是我们两寨之恩人,以后在这黄水县,有小老儿需要协助的,明府请尽管说。”

    瑶王对王玄策等人这一番化解恩怨的努力,也甚是感激,故而随着老苗王的话语接到:“吾随岳父泰山大人马首是瞻,如若有需要我瑶寨出面的,定义不容辞!”听闻二人如此之言语,王玄策亦是大喜!

    于是,就家长里短的向他们拉呱起了这赋税之问题:“关于本县的赋税问题,我已详细的勘验,在以前确实是多收了很多,让百姓受苦了。既然我王玄策署理黄水,从今以后定不负百姓之所托,照章办事!”

    听此一说,众人也是大喜。

    接着,王玄策又趁着他们这份欣喜之情,无奈的说道:“可惜的则是,虽说针对这土地荒芜一事,已有明发之告示,将全县所有无主之地,按照均田制的要求悉数分配于百姓,但是这小满将至,百姓依旧藏于深山,丝毫不予理会,甚是无奈!”

    说到这里老苗王随即回到:“明府此政好是好,但是问题就出在这无主之地!”

    “不知此作何解?”王玄策带着疑惑之情诚恳的请教到。

    “无主之地正是因为名义上属于官府,百姓才深感担忧。这些年来,特别是咱们黄水地处偏远,造成了吏治败坏,官府的横征暴敛。百姓才避之深山,虽然条件恶劣,但也算清静与安定。如若回来耕种还和以前一样,朝令夕改,岂不更不合算。其实吧,百姓要的就是一个稳定之期限而已!”老苗王句句戳中要害,只是些许隐晦了一些罢了!

    听闻此言,王玄策幡然顿悟,原来此政还有诸多之不完善,些许思索之后,敞亮的回到:“既然如此,就以三年为期,三年内官府不会收走土地,我也自当禀明上峰,免百姓两年赋税。且在开荒耕种的过程中,县府免费提供耕牛和种子等一应农具,只要想种地,想劳动,都给其分配!不知这样如何?”

    老苗王一听这个就乐了:“好,既如此,我愿意用我的名义,召集这些百姓下山耕种!”

    瑶王听到岳父这么一说,也肯定的回复:“我亦愿用瑶寨之名义召集这些百姓回来”。

    就这样次日一早,王玄策就按部就班的,将具体律令以及实施细则,详细的制定出来,然后让衙役重新张贴各寨,以示全民。老苗王和瑶王也按照自己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号召这些百姓都下山种地!

    正是因为有苗瑶二族首领的担保,这些在山上的百姓,于是就带着试探性的心理回乡开荒耕种。经过几天的量地,分地,再加上官府给予这么大的支撑。终于在小满左右,将所有的荒地都开垦完毕,插上秧苗。切实做到了耕者有其田,让均田制也彻彻底底的在黄水县暂时得到执行与贯彻!

    王玄策看着已经插上秧苗的田地,很是欣慰,随之而来的几场大雨,预示这又是一个收获的年份。而这一切,也让一个虎视眈眈的恶人看在眼中……

    转眼间,就到了秋收的季节。经过王玄策的摆事实讲依据,据理力争朝廷明发的旨意已经下来了,着即免去黄水县百姓两年之赋税。听闻此信的百姓甚是欣慰,看着殷实的粮仓不仅笑的合不拢嘴,更感觉到终于等来了一个好官!

    百姓就是一切问题的基石,只要有百姓拥护,依托百姓,依靠百姓,藏富于民,藏兵于民,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如今的王玄策不仅得到百姓之拥护,更得百姓之爱戴,威望如日中天!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来到黄水已经两年多了,随着苗瑶两寨以及百姓赋税问题的解决,王玄策也欣慰了不少。接着不仅办乡学,行教化,更推广新式农具以及技术,让整个黄水县的面貌焕然一新。

    摆在他们面前的三个问题,唯独留下的就是这这靳家岭的匪患。在他的意识中原本以为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万万没想到竟然一耽搁就是这么久。其实不是他不想剿,而是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头没兵。

    虽说这两年多来没有剿匪,可是这王玄策在剿匪问题上丝毫没有闲下来,经常性的让陈茂材、周曾以及众衙役轮流打探土匪的具体动向以及所做之恶事,再有蒋县丞整理成卷宗,以备后用!

    忽一日,一衙役急匆匆来报:“小沙河镇粮仓被土匪给抢了,一万多斤粮食损失殆尽”。

    正在正堂理事的众人,闻之大惊!当弄明白细节之后,气不打一处来的王玄策随即质问周陈二人:“你俩怎么打探的,人家给咱们抢劫了,咱们不仅丝毫不知,还让他们这样大摇大摆,堂而皇之的溜达了一圈,不紧不慢的给粮食运走了!这传扬出去,咱们面子往哪搁?”

    这一顿劈头盖脸的责备,弄的二人也是面面相觑:派出去的人也一直在监视这,怎能就生出了这个幺蛾子呢!

    原来这的土匪头子,早年在隋末乱世之中,依附过不同山头,南征北闯,也熏陶到一些兵法。自从陈周二人严密监控他们的动向之后,每次他们的出动总有衙役提前戒备,故而总是无功而返。可是随着山上粮食的减少,也得为了这帮兄弟们的吃食着想不是。趁着县衙的严密监视,于是乎土匪头子将计就计,在一个月黑风高夜,来了这么一个声东击西,猛虎掏心之策。就把这小沙河镇官府的粮仓给劫了。

    好在今年粮食丰收,这小沙河镇粮仓虽说历来是黄水县重要的官粮存放地,但是,朝廷免征黄水两年赋税,故而损失不重!虽说损失不重,但是却寓意深远,因为这是靳家岭之土匪第一次胆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抢劫官粮。何况因为县里衙役短缺,要是如此,泗贯镇,当口镇等几个粮仓更是危矣!

    面对空无一物的小沙河镇粮仓,王玄策狠得咬牙切齿。于是他再次决定,再给融州刺史黄昱吉,上呈一道公文:请兵一千,剿灭这帮土匪,以除后患。

    这融州刺史黄昱吉,原本就是李道宗手下的一个小卒,凭借军功一步步升上了这融州刺史。因在王玄策流放黄水令之时,李道宗已给黄昱吉打过招呼,目的就是为了历练这王玄策,所以要做到:不闻,不问,不帮。只要不干什么出格的事情,就随他去吧!果不其然,王玄策这次借兵之计划就这样又被黄昱吉给驳回了。

    这两年多来,王玄策在这里所做的一切,已都被黄昱吉私下禀明李道宗,和解这苗瑶两寨百年恩怨,恢复生产,奖励农耕,新办乡学,这事做得很是漂亮。当李道宗得知这一件件政绩之时,很是欣慰这小子的这么一股干劲。而这时的雪雁,虽很是想念他,但是因为家人看的甚紧,也只能在深闺之中读书习字,百无聊赖的打发这每天的日子!

    三尺龙泉万卷书,上天生我亦何如?不能治国安天下,妄称男儿大丈夫!不几日,王玄策就收到了这融州刺史黄昱吉,这样的一封回书:“因天下初定,朝廷严控调兵,故而无兵可调;然,黄水之一切均属尔之调遣,如能除此匪患,保黄水一方之安宁,汝乃大功一件也!

    看到这样一封杂七杂八的回书,王玄策又气又恨,一次次请兵,均是没兵,这仗如何打!正与众人郁闷之时,这蒋咏德蒋县丞眼珠子一转,随即说到:“明府,既然我们借不来兵,何不征兵呢?前些日子清点府库,还有一千多副刀枪铠甲,都在泗贯仓放着呢”

    “此话当真?”王玄策激动的问到。在得到确切回复之后,众人顿时欣喜。

    他们三人虽亦经历过刀枪剑雨,不过经陈茂材一提醒,也只高兴了一半,随即陷入了犹豫之中。因按照唐初律令,征兵须得到朝廷的首肯,否则无权征调一切兵丁。如若未得到朝廷敕令,单这私募兵丁之罪就是重罪,要是再来个拥兵自重更是说不清道不明了!

    他们经历过凉州之无奈,深明官场之凶险,这该如何是好。此时的王玄策也变的些许老练了一些。转念一想,于是就让蒋县丞给黄刺史回复了这样一封公文,大意如下:既然州里提供不了兵士,为了剿匪,保黄水百姓之安宁,那么我就要开始征兵了,希望黄刺史多多支持,剿灭土匪之后,这些兵丁自然会就地解散的,请黄刺史放心,请朝廷放心。

    当老成持重的黄昱吉接到这封公文之后,顿时乐了:这小子还真有他的啊!不过这样也好,最起码不用朝廷出什么东西了,只要能剿灭土匪自是好事;如若不能,也得把这事的责任给推卸干净了。于是,仅仅只回复了三个字:知道了。

    嘿!这事给王玄策三人整得又迷茫了,这到底要闹那样,一方面想让自己干事,一方面又不给权利,这“知道了”三个字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

    要说这蒋县丞以前虽然损了点,但是在此事上丝毫不含糊。于是,带着老学究的气息给他们三人说道:“这仨字,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这次剿匪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成功了一切好说。失败了,那明府可就得承担一连串的责任了。”

    “失败就失败了呗,这话说的,还能承担什么责任”周曾大大咧咧的抢话道!不过陈茂材和王玄策若有所思的继续听着蒋县丞讲述。

    “明府你看,这黄使君就回复这三个字,说明他既想占功又想撇清责任。如若失败,朝廷必定会知晓,这时候咱们私自征兵,征用国家粮食,这可是大罪。因为没功劳,这时候黄使君定会洗刷干净,说我当时没同意呀,仅仅只是知道罢了。如若明府取胜,这黄使君定会说,这是让你见机行事呀!”

    嘿,经过这狗头县丞这么一分析,还真是这种情况。虽说在凉州吃了一亏,但为了百姓之安宁,王玄策依旧当场拍板,那就干吧!

    这蒋县丞,看他如此为百姓之安危考虑!心有所感,于是眼珠子一转,又进一计:“既是征兵,定会全县告知。到那时候,这帮土匪必会知晓。他们亦会多加防备,全县百姓均是至亲子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减少伤亡,更是为全县百姓谋取福利!如若强攻,死伤惨重,似有愧对百姓父老之意!”

    王玄策听闻此言,甚感为之善,这一爱民之举,惜民之命,竟与李道宗之生死论不谋而合,为之钦佩,为之动容。于是深施一礼说道:“先生居黄水多年,不知有何高见,玄策求教于先生”

    从当初的不屑,到后来的欣慰,一步步到今日之感念,王玄策对蒋县丞的改变,让这个半百之人深感动容。看着他如此之诚恳,蒋县丞亦是带着激动的神情回到:“明府都是为了全县百姓,我怎敢不尽职用命!”

    互生敬意之后。凭借对黄水县情之深解,只听蒋县丞娓娓道来:“正因为我们只需招募一千兵士,与其明目张胆,不如找几个大的寨子,以训练寨兵之名练兵,这样不仅可以迷惑土匪,更可以出其不意!”

    一语点醒梦中人。这正是兵法之所云:藏兵于民,练兵于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将练兵的之事分散开来,每个寨子多则一百,少则五十,虽以寨子的名义进行,看起来是保卫家园,但实则为了打击土匪,想到这里,王玄策顿时开了窍!如此一来更是将私自征兵一事,洗刷的干干净净!

    经此一事,玄策三人甚是感激这蒋县丞!

    接着又是一番合计之后,王玄策带着蒋县丞和陈茂材就向两个寨子出发了。些许讲述,苗王已深知三人之来意,欣然同意,随即传下命令:“每个寨子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组织起来,多加操练,严保寨子”。瑶王一听这个,这是为民请命,保一方百姓平安之策,也断没有拒绝。

    不几日功夫,苗瑶两族就这样招募到一千多精壮寨兵,虽然分散在各个寨子,但一切都是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周曾和陈茂材,因为都有上阵杀敌之履历,更知如何练兵,如何排兵布阵。也就俩仨月之光景,就将这帮寨兵训练的个个精神抖擞,器宇轩昂。

    面对着刀枪剑雨的阵仗,就这样开始了不一样的对决,面对如此之精密筹划,真的能够消灭这帮土匪吗……请看下回:恰偶遇四榜归顺,月圆日玄策攻寨。
………………………………

第三十五回:恰偶遇四榜归顺 月圆日玄策攻寨

    远望红轮西坠,不久月打东发,行路君子奔店家,野鸟林中宿下。土匪,每个时代的公敌。有的土匪讲义气就应该给收编了;但有的土匪坏事干尽,这个就应该强力铲除,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上回说到,这王玄策已令周陈二人秘练精壮寨兵一千余人。虽然隐秘,但是这事也逃脱不了这帮土匪的法眼。小半月光景,他们就已得知不少寨子都在训练寨兵;不过看了看都是很分散,且打出的旗号就是守寨护民,土匪头子自然也就没太在意。不过却愈发感觉打家劫舍的日子不好过了,好在有了上次劫回来的粮食,这也够他们吃上一阵子的!

    这一日,王玄策正在和周陈二人以及蒋县丞商量这如何来攻取靳家岭,一举剿灭这帮土匪!兵也精了,粮也足了,强攻虽然可行,但是面对靳家岭易守难攻之地形,必会伤亡惨重。正如蒋县丞先前所述,这些弟兄们可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汉子;如若此不好给父老交代。因此达成的统一方案就是智取为上,其次方为强攻!

    虽然王玄策等人久经战阵,但是对如何智取靳家岭却是伤透了脑筋。如若有一人能里应外合甚是妥当,可是想归想,现实总是这么无情!与其了无头绪的干想,还不如去瑶寨走走,毕竟他们对这一带很是熟悉,因此就带着陈茂材往瑶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