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野老人的举荐,魏征也很是感激李世民的知遇之恩。看着路边田地里辛勤劳作的百姓,望着路上人来人往的行人,再看看长安城的繁华与盛世,以及络绎不绝的各地商旅,随着弘福寺的钟声响起,贞观盛世就此拉开帷幕……
………………………………

第四回:东行路巧遇玄奘 八年后奉命下山

    时间来到了贞观七年冬月,虽然寒风凛冽,然阳光亦是温暖。只见在这八百里太行山坳,一条小溪静静流淌;一束束暖阳,洒在水面如鱼鳞般呈现道道白光,甚是悦目。而在一处不是很高的平地上坐落着一处茅屋宅院,篱笆围满居所,各种不知名的草药晾晒于院子之间;而柿子早已挂满枝头,红彤彤似灯笼一般,煞是鲜艳。一条半结着冰的小溪随房舍蜿蜒而过,留下东北方的出口,甚是清静自然。

    纵观院子深处,一小伙子正在一白发苍苍的老者指引之下,勤加习武。只见这年轻人,时而梨花带雨,时而棍棒飞舞,时而轻点枝头随风而起,时而刀枪剑雨甚是威严,这一身本事看起来很是不错。只见老者时而点头,时而注视,颇有一番满意之色。

    这个小伙子就是本书的主人公…………王玄策,此时已近弱冠之年。

    “好,很好!徒儿,休息一下,你随为师过来,”说着老者背着手往后方的茅屋走去。而王玄策借势而收剑,一溜小跑跟随其后入了房舍。

    老者于正堂坐定,王玄策则矗立于老者之前。只听老者娓娓而语:“徒儿,你跟随为师已经七载,这七年来教你读书习武,今天看来,你的武功已经有些小成;日后勤加练习,必定能够称雄武林,为国杀敌立功;也不枉培养你这一程。为师也渐日薄西山,但一脑子智慧与想法,需要流传于后世找到传人,故而决定再将毕生之思想韬略讲解于你,以流传后世”。

    听老者如此之说,王玄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师父,你这是要赶徒儿走吗?”接着又噙泪说到:“师父七年前于路上收留下我,让无依无靠的我终于有了一个归宿,我怎忍就此离开师父呢,请让徒儿为师父尽忠尽孝!”

    老者听完这些,就嘱咐其:“男子汉大丈夫,该当立业的时候,就应该出去闯荡闯荡,在这山里终归没有前途,只有建功立业才能完成你该有之使命“!说着就从塌下的方格中取出一鎏金的楠木匣子,这个匣子看起来古朴大方,端庄典雅。老者细致的打开木匣,只见里面有一本颇有年头的古书,上书五个篆体大字《鬼谷子兵书》。

    这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东野老人!

    思绪回到七年前的一天。

    还记得当时,东野老人离开长安之后,向东而行,后出函谷关,奔河北而来。因为前些年战乱纷争不断,百姓早已流离失所,一个村子竟然十室九空,人烟稀少。好在这两年休养生息,百姓多多少少又回来了一些,但也已疲惫不堪,生活甚是艰难,故而盗匪四起。这时候经过的一个小村庄,恰巧于昨日又过了一帮土匪,将村子洗劫一空。些微反抗的则被尽数屠杀,看着这一幕,东野老人很是为这些百姓惋惜,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这盛世明主李世民身上。

    面对着残破寂静的小村庄,缓步行走在荒芜破落之间。突然由远及近的传出丝丝木鱼声,没多久,伴随着敲击声,迎面走出来一个年轻的僧人。这僧人看起来也就二十五六岁,一身土黄色僧衣,手持木鱼,身背行李架,足登罗汉鞋。目睹这横七竖八的死者,忍不住的敲这木鱼,念起了超度的金刚经。

    随着僧人的身影渐渐走近,东野老人也停下了脚步,这时候只见这个僧人双手合十给东野老人施了一礼口吐:阿弥陀佛!伴随着木鱼敲击的停止,隐隐约约的听到一孩童的哭泣之音。两人相识一看,随着细微的哭声寻去,竟在一荒芜房舍旁的麦秸垛边觅到一十来岁的孩童。

    看着饿的不成样子的孩子,僧人从背篓里拿出一个馒头递了过去,接这递过来的馒头,孩子瞪着大眼望着这二人,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看着稍稍安稳的孩子,东野老人转而望向了这个僧人,又上下打量一番之后,深深的感觉到这个僧人,有一股似乎不同于其他僧人的坚毅与执着。于是就随口问到:“不知小师父,从哪里来,到何处去?”

    僧人看着已经渐渐停止哭泣的孩子,就答道:“贫僧原是净土寺一和尚,这次往西而去,是准备远赴西域,以求佛法!”

    当东野老人听到这些的时候,很是诧异:“此去西域,足足有上万里的路程,小师父真的能坚持下去?”

    “路虽远,行者必至”说着就双手合十,默念着阿弥陀佛!

    这个僧人不是别人,正是玄奘法师,此刻因为大唐的出关禁令,他只能孤身一人前去西域求法。祈求佛法之根源,重新翻译,以正华夏佛学思想的统一。听此番答复,东野老人也被这个小师父正本溯源的精神所折服!而这个目前只有十来岁的孩子,听僧人这么一说:也将玄奘,西域这两个词汇,深深的映衬在脑海之中。

    说完玄奘,再回过头来说说这个孩子,这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王玄策。因为昨日又过土匪,对村庄又是一通打劫,早已失去双亲的他,只能藏身于麦秸垛中。当他在麦秸垛中目睹土匪一幕幕邪恶的罪行时,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因为肚子实在过于饥饿,加上又对亡故双亲的思念,忍不住的哭了起来,这一声哭泣,就引来了恰好路过的二位!

    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两个人都动了恻隐之心。鉴于玄奘法师西出阳关,远赴西域,也是吉凶难料,两个人一商量,王玄策就跟随这东野老人继续东行!相聚总是短暂的,分别总是难舍的,当东野老人和玄奘法师一个往东,一个往西,两人的背影竟是如此的相似,只是抱负不同罢了。

    王玄策随着东野老人,一路东行,走到了这太行山腹地,原本想云游四海的他,此刻也被这美景吸引,因此就在此地定居了下来。转眼间,七年已经过去了,王玄策早已从那个充满仇恨的小孩,变成了沉稳的大小伙儿;再加上自己心结的解开,东野老人才愿意将兵法传授于他。以求为天下计,为后来人计。

    时光又回到七年后的今天,只听东野老人对跪在面前的王玄策推心置腹的讲到:“话说鸟儿在小的时候都是有母亲不停的喂食,当渐渐长大的时候就有母亲狠心的将其踢出鸟巢,自行觅食,只有这样小鸟才会长大,更会成长。而你也终有长大的一天,也终究会有离开为师的时候,这七年来,为师看着你一天天进步,一天天成长甚是欣慰。你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只有学惯古今,才能兼济天下,青史留名。所以,为师今天就将毕生所学传授于你,你学成之后,即可下山闯荡一番事业了。”

    王玄策稍稍平静了一下心境,静心的听着师父的忠告,再三叩谢之后,跟随他尽心尽力的学习这《鬼谷子兵书》。很多人都以为这本兵书已经失传,其实不然,只是得到者为了减少纷争,暗地里有序传承罢了。话说这《鬼谷子兵书》不知不觉竟然也有一番奇缘。

    还记得当年,鬼谷子收张仪、苏秦、庞涓、孙膑四位徒弟。前两位自然不必说了,战国有名的辨士,这后两位也是大名鼎鼎的战将,鬼谷子因材施教,就将兵法传于这二位,庞涓这一支,因为马嵬坡战败,就此失传。而孙膑这一支,因为看透世事的炎凉事故,与兔死狗烹的道理。故而告诫后人永不做官,只将兵书代代相传,这也就是孙膑后人没有做官,仅仅都是一些隐士的原因,而这东野老人正是孙膑后人一高雅隐士的徒弟。

    东野老人这一生,也算得上颇为坎坷。年轻时立志匡扶社稷,扶危济困,兼济天下,可是终生郁郁而不得志。遇到了太子建成,以为可以大展宏图,结果又出现了玄武门之变。自此之后,看透世态炎凉,也深深明了师父之教诲,故而决定归隐山林,著书立说,过一番清净日子。

    刚开始其也担心王玄策再走自己的老路,故而也未将毕生所学传授与他;但是渐渐地被李世民治国理政的实效所感动,再加上亦担忧自己这一世之学说就此失传,故而再三思量之后,也慢慢改变了原有之观念!

    经过几个月的刻苦用功,王玄策也熟透了兵书之要旨,在不懂的地方时常请教师父,师父都细心指教,一一做答。不知不觉又是几个月过去了,时间来到了次年的夏末秋初。此刻的王玄策早已将师父的毕生学说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一日,天刚蒙蒙亮,只见在一高石之上,东野老人已经舒展着拳脚,看山崖耸立,听林木鸟鸣,悟泉水叮咚,闻野草花香,品清静自然。在这样一块静谧之地,的确很适合隐居与修身。清静的环境,清静的山林,一条小路通向外界,时不时的信息交换,偶尔的友人相聚,让这一副秀美的山水画卷,别有一番情趣。

    随着昏暗的灯光,将目光引向了隐藏在一片青翠竹林之中的房舍,这里早已改变了冬日的气息。五六间房舍都是竹木山石结构,透气且保暖;只见院内错落有致,水车、石磨,花花草草,一应俱全。一个青色的石槽后面几批健硕的牛马,与不远处一片开垦好的田地交相辉映,细细品读别有一番韵味。

    随着灯光的指向,来到了厨房,只见王玄策正在生火做饭。不大一会,饭菜已经收拾停当,静等师父下来,开启一天的大美时光。每天重复这样的生活虽然无趣,但却很是充实;因为安静,因为坦然,因为心归自然,因为没有了世事的尔无我诈;所以拥有的只是随心,随静。

    不大一会,东野老人从高处走下,王玄策已在院中的石桌之上,摆好了当日之早膳。看起来很是不错,一份鸡蛋,一个馒头,一叠咸菜,外加一份熬的不错的白粥,简约而不失简单。二人用过早膳,收拾完毕,天已大亮。此刻东野老人,缓缓的对王玄策喊到:“徒儿,你过来,为师有话对你说”

    当听闻师父召唤自己,王玄策赶忙走了过来,静静的站立在师父面前,准备聆听其教诲。东野老人看其如此谦恭有礼,就对其说道:“不用这样拘泥与礼数,坐吧!”于是,王玄策就坐在了他对面一个低矮的刻花石凳之上。

    东野老人看着已经安心落座的王玄策,诚恳的嘱咐到:“徒儿呀,不知不觉又过了多半年,纵观你这段光景,早已将师父毕生所学融会贯通;以为师看来,你足矣下山闯荡一番事业了。”说着从怀中掏出了两封书信,两封书信的署名均是东野老人”

    王玄策也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没想却来得这么快!就带着伤感的神情,端端正正的接过了师父递过来的两封书信!

    接着东野老人又缓缓的叮嘱到:“这两封书信,一封是写给当朝铮臣魏征的,事关你的前途与命运!另一封是有他代呈当今陛下的。希望你下山之后好好为大唐盛世出谋划策,干出一番报国为民的事业。也不枉为师我这几年对你的栽培!今天,你就下山去吧,前去长安为国效力”。

    听东野老人如此之说,王玄策赶忙跪了下来,泪如泉涌,痛哭流涕,带着千般不舍,答谢师父!

    目睹这一切,东野老人强忍着内心深处分别的伤感,又语重心长的嘱咐到:“世事难料,官场亦是复杂,当你闯荡天下的时候,要胸怀坦荡,秉承正义之念,一心为百姓做好事,做善事;要明白百姓才是基石,口碑才是你立身之本。当所有人都说你好的时候,你才是一个好人,否则说再多都是没用的。面对官场的嘈杂,为师也是一个失败者,故而官场上的事师父也教授不了你什么,只希望你可以秉承本性,一往无前,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为师父争光,更为你自己立身立命!为师能帮你的也就是这两封书信罢了,一定要收好,其他的都得靠你自己闯荡了。”听完师父的又一番嘱托,王玄策强忍着泪水,庄重的给东野老人叩下三个响头,以答谢这么多年来的孜孜教诲!

    虽有千般不舍,万般不忍,但终究拗不过师命!在师父的催促下,缓慢的收拾好东西,带着师父赠予的两件兵器,三步一回头,五步一望首,沿着山间小路往长安方向走去。只听东野老人在后面又一次叮嘱道:“徒儿一定要记住为师的话呀,好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只听远去的王玄策大声回到:“师父,徒儿一定铭记在心!”

    相聚总是短暂的,离别却是伤感的,望着远去的背景,东野老人也希望这个徒弟经过这么一番闯荡,终可成才!话说王玄策走了之后,东野老人没有了授徒的艰辛,依旧奉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静心修心,别有一番韵味,关于东野老人的故事,咱们就暂且按下不表。

    纵观中国历史,很多事情都是机缘与巧合。自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天下豪杰群雄并起,才有了刘邦项羽争天下。而纵观西汉之开国功臣,萧何曹参夏侯婴,灌婴周勃燕王馆,哪一个不是刘邦的酒肉朋友,一个村里爬出来的,这就是机缘与巧合。回首东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布衣,依旧是一帮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帮衬着,才打下东汉王朝的二百年之江山。再回到三国,曹操、孙策、刘备哪一个不是在起家的时候有几个兄弟依靠着,照应着;这仍旧是机缘与巧合。

    换个角度来考虑,历史上要没有这些人的帮衬,这些开国帝王会是怎样的结局!虽然发生过的历史,不容假设。但这由此说明,机缘对一个人真的很重要。而王玄策,这个引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狂人,一代战将,这次下山也会有这样的机缘与巧合吗?那就跟着文字,咱们一一说来!
………………………………

第五回:魏玄成巧言善辩 李世民悉心纳谏

    这八年来,经过李世民君臣精心治理,天下纷争的局面也在几年前彻底结束,大唐帝国也终归四海升平。王玄策自辞别东野老人之后,一路向长安而来。只见沿路的风光,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荒芜与萧瑟,更多的则是阡陌之间辛苦劳作的百姓,与市井间安然有序的商贩。熙熙攘攘的人群,伴随着点点滴滴的笑容,点缀这整个华夏国土,也使大唐展现出一派政通人和,海晏河清之相!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话分两头,书说两回。随着时光的飞逝,李世民也在贞观三年末从曾经的东宫搬入今天的大兴宫中皇帝的居所太极宫。太上皇李渊则有太极宫移驾到弘义宫养老,后改弘义宫为大安宫,这就是后来的大明宫之前身。而这大兴宫之正殿则是太极殿,算下来,其已搬进来恰好五年。只见今日的太极殿,依旧巍峨雄壮,经过这几年的修缮,更具王者气派。在这气势磅礴的广场之上,仰望巍峨壮丽的太极殿,任何人都会为之耸然动容,心潮澎湃。随着这些年平定东突厥,安定西域列国,万邦来朝的景象也渐渐的有了雏形,真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只见这太极殿的一间偏殿内,李世民正在与魏征等几位臣工讨论这国家政务。此时的李世民,三十五六岁的年纪,正值春秋鼎盛年富力强。头戴黑色幞头,身穿明黄色的五抓龙袍,腰缠金镶玉带,外加一块吉祥如意的玉佩垂于腰间,端坐于黄花梨的镶金龙椅之上,显得更加神采奕奕,气度不凡!御案之上不少未批阅的奏疏有序的放着,几位臣工端坐红木镂空秀墩之上,时而提议,时而思索,只见其根据他们的建言,拿着狼毫朱笔,一番思索之后,也写下自己的批语!不一会就处理完了这些奏疏,颇显君臣齐心,合力治国!

    看着处理完的奏疏,众人也都稍稍松了一口气,只听户部尚书长孙无忌率先说到:启禀陛下,如今四海升平,百姓都忙于耕作,均田令也在有条不紊的执行,荒芜之土地已经按照陛下的旨意基本开垦完毕。再加上今年雨水丰沛,秋粮又一次获得了大丰收,今年的赋税足够支撑国库三年之用!

    李世民听到这样的话语,放下手中的狼毫朱笔,面带几分悦色的鼓励到:“好呀,朕的治国决策终于略显成效了,这都是众爱卿的功劳呀。”

    只见几位臣工,听此一语,赶忙拱手施礼答曰:“这都是陛下的功劳,臣等岂敢贪功”。

    仅仅两句对话,李世民满意,将功劳悉数归功于臣工的实干,简明扼要的夸奖到众位臣工工作做得好。列位臣工也满意,不仅明了到皇上认可此等政绩,更明了这样谦让的和谐对话,定会被史官写下君臣关系之君安、臣欣的溢美之词,得以青史留名!

    所以,这自古明君圣主,始终明了如何驾驭群臣,如何唯才是用;这一点是昏君庸君万万比不了的。这也就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道理!李世民仅仅这一句话,功劳都是你们的。将整个国家的兴盛转化成了文人的内心深处青史留名的痛点;他明白什么金银珠宝都是假象,文人要的就是皇帝的肯定,要的就是国家的认可。而臣工,也很满意现在的结果。李世民的直白,让他们明白辛苦付出没有白费,不仅取得了成效,更得到了陛下的认可;才智有所发挥,价值有所展现!故而,双方各取所需,均是皆大欢喜,一片祥和的氛围笼罩这朝堂内外。而这就是李世民最普通的驭人之术!

    “好了,众卿如若无事,暂且退下安歇,就留玄成在这里陪朕下盘棋”于是,列位臣工缓缓告退。紧接着,但见一小黄门抱出一副棋盘,放与软塌之上。

    “玄成,请吧。”李世民看着已经摆好的棋具,欣然的对魏征说到!

    这魏征看着李世民有如此雅兴,自然也是当仁不让,安坐于软塌之上,展现一番对弈的阵势。

    也就一盏茶的功夫,已见李世民皱着眉头看着这一盘似是死局又不像死局的棋局;面对自己暗藏无数的杀机,似乎都被魏征一一化解,瞬间就不知道如何落子,弄的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故而带着笑意的夸奖到:“我大唐第一棋手,果然名不虚传呀,这才这么大一回,朕竟然不知道如何落子了”。

    这魏征听李世民如此之夸奖,赶忙带着诚恳的语气缓缓答曰:“陛下胸怀天下,每日考量的都是军国大事,为这大唐江山指明方向;而微臣,每日想的就是如何下棋,如何混日子,自然不可比拟”

    听魏征这一通解释,李世民很是受用哈哈笑道:“这话还真不假,这些年朕时常考虑的还真是百姓富庶,安居乐业,四海升平,万邦来朝的事情!”紧接着,只见其放下手中的棋子,一本正经的问起:“对了玄成,既然说到帝王的思考方向,咱们就来聊聊这前朝之炀帝,据我所知其也是如此,可他为何会亡国呢?”

    这魏征些加思索之后,有条不紊的给其解释到:“这炀帝的确是一个颇有想法的帝王,其亡国,微臣以为在于他夜郎自大,自认为自己的聪明才智高于任何人,以至于拒谏杀谏;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可惜的则是其丝毫听不进去,没有自我约束,更不想自我约束,以至于如此!换一个角度,不仅仅炀帝,自盘古开天辟地传至尧舜禹汤,各代帝王算下来亦有二百余位。纵观他们的聪明才智,应该是相差无几,可为什么到头来差别这么大呢?微臣以为最大的原因就是未曾斧正,未曾自我约束!

    “自我约束,这倒是个新鲜的词,具体说来听听”李世民耐心追问到。

    “臣听闻,老农时常说起,要让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必须用斧头时时修正旁枝末节,只有此才可以笔直参天,成为栋梁!其实每一个帝王,除了开国之君,自诞生之日起,基本就是锦衣玉食,不知百姓辛苦,更不知饥饿的滋味。虽有一颗让国家安定,百姓富庶的本心;但是因为不了解,故而对很多事物,不知珍惜肆意挥霍。当帝王如此的时候,必将上行下效;帝王奢侈一分,大臣就敢奢华一寸;如此一来,朝堂必将乌烟瘴气!更有甚者,有的大臣将帝王的衣食住行,兴趣爱好揣摩的头头是道,造成了安逸之假象!如若没有大臣的斧正与帝王的自我约束,骄奢淫逸安于享乐就此形成。再加上大臣之斧正风险甚高,遇到不纳谏,不愿谏的帝王,一不小心就掉了脑袋;故而也让不少大臣三缄其口,不愿陈述!到这个时候,小树自然也就长歪了,故而要想树木成才,国家安定,帝王只能够不忘本心,时时正衣冠,规言行,方可不走偏差!”

    听魏征这一番论述,李世民如梦初醒,作为帝王只有坚持本心,不忘初心,方能够成为贤明的君主。是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悠悠几千年华夏史,能有几个做到的呢?思索之后,其心有所属的对魏征说道:“玄成此言甚善;你这一番高论,让朕颇为受用!朕亦感觉到治国之道也在于用人,在于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只有唯才是举,方能展现臣工最大之能量;比方说玄成你,就是一不二之铮臣,朕留你在身边,时时提醒自己,亦正偏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