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草头王-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⒂∧崂土纯螅蛘哂质窍蛭夜隹谀切├私兄Ц叮縨d,再这么下去,我华夏大地几年之后岂不是到处都是咖喱和生鱼片?就好像现在地黑人在美国一样!这不是变相侵略嘛!
此前。吴克对英、美、德、俄等国,飞机、坦克、重炮以及各种已经公开的弹yao供给都基本一视同仁,独独为防备日本,仅仅供给他们一些弹yao枪支、最多也只供应一些重炮和过时的飞机。而日本也因为自己国力问题,对此没有多少异议,只是他们也千方百计试图从德军中搞来一些中国武器进行研制,不过最终结果确是他们因受限于资源,根本无法进行批量生产,因此没有生产线也没有进行改进。
不过,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日军这种武器上地缺陷已经越来越明显,然而其自身却因为战局铺开过大,东南亚、印度等地随着日军剥削日益严重。一些小规模的抵抗运动也此起彼伏,让日军虽取得一些成绩,却被消耗所抵消。国力非但没有变强反而越来越弱,军工生产研制几乎被迫陷入停顿状态。
日军参谋部为增强本国生产力。很想将那些流入中国的物资以及人力全部留给本土工业使用,可惜,因距离大陆架较远交通不方便。同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军火工厂,现在将原材料转化为工业产品的能力和速度远远超过日本。
战争地紧迫性迫使日本方面不得不默许军方各支部队,就近以物资直接购换中国武器的行为无限扩大,直至后来,南北两线日军对中**火供应的依赖程度竟超过其本土很多,甚至在南太平洋作战的日本战舰,有时都直接在福建船坞补给修理,这形成一种让石原莞尔非常尴尬的局面。
这简直就是中国出武器,让整个日本帮中国在进行殖民战争。可惜,紧迫的战局让已经看到危机的石原莞尔也无可奈何。难道现在停止一切战争,埋头发展经济?就算他可以说服国内那些因目前战绩而极端狂热的家伙,美英两国以及俄国也不会答应停战。
因此,彬山元此时有所要求,既是意料之外又算在情理之中。“不给!只卖给他们步兵武器,不能让老毛子轻松,也绝不能养鬼为患!”
等等……
想到刚刚自己的难题,吴克眉头一展,终于有了主意。
“告诉洪少烈,将他们军团中那批即将换装下来的苏式坦克给日本人,另外再给他们一些轻装甲车,帮他们打造两个装甲师,作为交换条件,日军如果突破俄军防线,南北会师,我国为保证新疆安全,必须要拥有对哈萨克地区地控制权。”
美军要来就来好了!你来了,我就大力扶植日军,坦克、飞机、远程火炮、燃烧弹要什么我给什么,我就不信,凭日本人不怕死的精神,再有我这些武器的支援,会整不死这些美国佬?历史上地小鬼子不是打不过你美国佬,实在是武器装备与国力相差太大了。
阿拉斯加是吧!真要打起来,我就损失点,帮小鬼子再装备几只部队,给他们壮壮胆,让他们到阿拉斯加抢劫一番。nnd,我不信小鬼子已经与美国开战,会对距离他们近在咫尺的阿拉斯加金矿没有野心。当务之急应该是对那座岛屿所有地面目标都要进行隐蔽。
日本此时虽然占据很多殖民地,但其自身人员死伤也极为惨重,兵员极度缺乏,部分战斗甚至不得不以占领区地伪军代替。尤其再北线战场上,为在德军到来之前,尽快占领整个西西伯利亚,获取更多利益,日军参谋本部将大量兵力、物资都优先向彬山元部供应,彬山元几乎不计损失的投入本国精锐发动猛攻,导致本国兵员伤亡极为惨重。
俄军东西两线现在都处于全面劣势,列宁格勒失陷后,士气也进入前所未有的低迷时期,大批军人叛逃地叛逃、溜号的溜号,让朱可夫极为被动。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斯大林以欧洲为主。朱可夫集团将近一半兵力被调入欧洲部分作战。
伊尔库兹克随即陷入日军围困,最终朱可夫在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后,根据局势不得不率部突围,退回西西伯利亚。在叶尼塞河依托天险重新建立阻击阵地。
然而朱可夫毕竟是朱可夫,这位二战中的传奇人物,此时终于发挥了他应有地军事能力。追击日军一个师团强渡叶尼塞河,朱可夫将计就计。将其诱入预设阵地,随即集中装甲力量在平坦的西伯利亚平原上,全歼这股日军,让彬山元大伤元气,愤恨不已。
事实也确如吴克猜测那般,日军参谋部在朱可夫撤离伊尔库兹克之后,立刻制定进一步战略计划,指示彬山元部沿西伯利亚铁路追击,突破叶尼塞河后折转向南,与正在阿富汗作战的南线军团会师哈萨克。随后向里海进击并与德军会师。
在彬山元心中,却不仅仅如此,他认为石原莞尔以及参谋部的战略虽然很好。却有些保守。根据情报,俄国再与德军作战之前。许多重工业设备转移在乌拉尔山以东地西西伯利亚地区,彬山元暗自决定突破叶尼塞河立刻率部横扫西西伯利亚,全面占领鄂毕河流域接收这些设备。为日军北亚军团获得一个战略补给点,从此摆脱对中国方面的依赖。
然而一个师团被歼灭的事实,确实对彬山元打击很大,事后,彬山元分析叶尼塞河西侧平原地貌,认为装甲战车更适合这种平原作战,因此强烈要求日军参谋本部为其北亚军团再组建一支装甲师团。在此之前,其第23师团作为北亚第一支全机械化部队,在对中国作战中被击溃,彬山元曾一度极为抵制机械化部队,然而此时事实却不得不让他转变思路。
不过,显然日式坦克与俄军坦克有很大差距,而与此同时日军装甲部门还没有很好的制作方案,因此彬山元在求告无门地情况下,将目光转移至中国坦克身上。中国坦克当初不仅在中国战场将日军坦克完全压制,现在也正在欧洲战场被广泛使用。
随着41年,中国中型、重型装甲出现,俄军在损失众多坦克,且本国坦克故障极多的情况下,率先自美国贷款购买500辆中国重型坦克投入西线战场,给德军第十九装甲集团造成重大损失。可惜,因俄军装甲兵技术素质以及军官指挥素质的欠缺,俄军未能充分发挥这批重型坦克的作用,最终仅仅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发挥着防御作用。
随后德军不甘落后,为加快“胜利”进程,制作一些正面装甲超过120毫米的超重型装甲进行反击,同时,为减少中国对俄出口,也被迫以巨大代价向中国进口500辆重型坦克。随着战斗的升级,两国不断加大订单,至此时中国已经向两国出售总计超过8个重型坦克师的装备。
这些中国坦克虽然没有德军那种超重型坦克那么变态,但相应在灵活度上要比德军超重坦克强很多,并且超过德军普通坦克,这使得中国坦克成了俄国西线战争的一大亮点。这些情报同样也落入日军参谋部手中,彬山元在面对朱可夫那些老式坦克时,对中国重型坦克向往程度几乎超过了对本国研制坦克的应有期待。
同时,他也对西西伯利亚俄军转移来的那些重工业设备垂涎不已,有了那些生产线和物资,苏式坦克立刻就会在他地军团中被快速装备,届时再与德军会师,也能在日德两国瓜分俄国的谈判中,给日本带来更好的谈判条件。
其实,这些重约40吨地普通重型装甲在吴克眼中并不是最好的,中国三军总装备部正在给一些装甲试验添加钨合金夹层,同时,因此举对钨合金浪费过大,根据吴克指示,三军总装备部也正在研制爆炸反应装甲以及陶瓷装甲,且已经取得成果。
当然,吴克有所耳闻地贫铀装甲,也被吴克不知天高地厚的列入计划之中,只不过此时生产技术难度过大,这种研制被暂时搁置。与此同时,随着装甲厚度增加,对于穿甲弹的研究也积极进行。一种500米内可以轻松撕裂120毫米均质钢板地合金弹头几经波折产生,这给中**队提供保证。
因此,即使对德军那种超级坦克,吴克也并不怎么担心。依旧放心大胆的使劲为两**队装备添砖加瓦,加大两国战争的惨烈程度,并一点一滴的剥削着他们地人力物力甚至技术。
“小王,帮我草拟一份电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我国对他们即将采取的行动没有任何异议,并对他们为和平而做出的努力感到非常敬佩,祝他们能在上帝的指引下,获得完美胜利!我国政府和我国人民都非常愿意看到那一天到来!”
说到这,吴克顿了一下,接着又指示侍从长王参谋起草另一份电文。
“电告马怀仁,让他将0号目标表面所有痕迹都清理干净,同时,以商船活动为掩护。在目标周围密布水雷,阻止一切可能发生地意外。另外,将美国方面的电报电传一份给他。让他在适当时机将之透露给日军情报人员!”
把罗斯福的电文透露给日本人?
为什么?难道司令不想日本人输?希望美国佬不介入亚洲?卑鄙!真的很卑鄙!难道这就是我敬仰的司令?侍从参谋一边记录,一边在心中对吴克进行评价。不过。当他想到吴克将在国内所有资产都无私捐给国家时,他不禁为自己对吴克人品的怀疑感到非常愧疚。
md,司令品德那么高尚。所做一切都是为国为民,我怎么能有这些不敬的想法。即使是卑鄙,司令那也是为了国家不得以的卑鄙!
吴克这里没有任何问题,电文发出后,马怀仁立刻开始布置。此前那座岛本身就很隐蔽,表面也没有任何建筑物,后来一个直接连着大海的山洞被发掘、扩大,物资进出不再需要登岛转运,连那地面的上地出口都被封死,此时需要处理的仅仅是清理一些痕迹,并布置水雷罢了。
吴克没有问题,罗斯福却丝毫高兴不起来。当他将设想电传至斯大l和丘吉尔手中后,斯大l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回电拒绝。同时,斯大l告诉罗斯福:俄国需要英美联军在西欧开辟战场,俄军需要更多的贷款以自中国购买战机、轰炸机、装甲、特种弹yao,但是,俄国不同意任何盟军军队登陆俄国不承认地叛军区域作战。
斯大l在电文中,向罗斯福建议,俄国最多只能同意将堪察加半岛最南端暂借美军舰队使用,美军太平洋舰队可以以此为根据地对日本本土进行直接打击,但必须在从日军手中夺取此处后,立刻由俄国派遣一支部队在此维持治安,这是俄国方面唯一能做的让步。
得到西方国家以及美国承认地“远东共和国”是斯大l心中的一道逆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提醒他与英美合作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再有意识形态上地不同,使斯大l对罗斯福、丘吉尔不得不防。此后随着德军进攻,更多的地方不断宣布独立,并转而配合德军对俄军进行进攻,这让斯大l更加愤怒。
他认为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是来自英法美等国,支持沙皇时代潜伏下来的特务所造成的结果。因此他在不得不接受英美战争物资援助的同时,对英美的防备心理却几乎有增无减。对于罗斯福此次提出的要求,他直接理解为美国自从沙俄手中卑鄙获取阿拉斯加后,又要趁机图谋远东。
“哼!帮助我们?如果没有他们姑息德国,又怎么会有今天这种局面?如果没有德军,日本算什么!要帮助我们也不必非要在远东作战,攻击日本本土、收复英国本土、在地中海登陆作战都能帮助我们,为什么偏偏要从白令海开始?难道他们还幻想着阿拉斯加的历史重演?那是做梦!除非我倒下,否则根本没有可能!”
“噢!上帝,看看我们的朋友在想些什么?堪察加半岛最南端?这与我们海军在太平洋与日本海军激战有什么区别吗?赫尔,这个蛮横的家伙让我非常生气,非常生气!如果不是行动不便,我一定会亲自飞往俄国劝说这家伙!”
罗斯福接到斯大l的电报,满腔热忱化为乌有,心情立刻坏到极点。不仅如此,在随后的时间内,丘吉尔也对罗斯福此举不赞同。被仇恨刺激的丘吉尔为尽快收复英国本土,极力要求罗斯福开辟欧洲战场。至于俄国,丘吉尔认为可以再加大对俄国的支援力度,使俄军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将战争拖到冬季,届时德军大量兵力困于俄国,对开辟西线战场光复欧洲将极为有利。
这些让罗斯福感到前所未有的郁闷,似乎这些国家都只是考虑自己的需要,完全忘记了美国其实是在不计报酬的帮助他们。
第四卷 大战 第五卷 博弈 第288章 经济战
其实丘吉尔也有他的苦衷,英伦三岛被德军占领后,爱尔兰岛立刻宣布独立,成立附属于德国的爱尔兰民主共和国,而英格兰、苏格兰则在德军强势控制下,分别成为伪政府,部分被俘英军竟开始配合德军清剿岛上游击队,这让丘吉尔的焦虑越来越重。
他知道,长此以往英伦三岛民心必将处于分裂状态,丘吉尔认为只有让民众看到希望民心才不容易涣散,因此,即使现在无法真正反攻本土,也必须不惜代价尝试登陆,并利用漫长的海岸线取得与本土游击队联系对其进行支援。
不过,罗斯福最终认为登陆时机还不成熟,仓促进行西线反攻必将使战争时间无限延长。其中尤其是德军坦克师团的恐怖攻击能力让罗斯福非常担心,根据非洲战场情报显示,美国坦克根本无法与德军坦克交锋,同样英国坦克、俄国坦克也与德军坦克有很大差距。
美国国防部人员认为,如果不能在技术上超过德军,就必须以绝对多的数量取得战场控制权,而这如同兵员征召一样,都需要时间去筹备。当然,花费巨大代价也可以自中国购买那种性能不错的重型坦克,但是这遭到美**火装甲制造商的一致反对。
唯一让罗斯福有点开心的是来自中国方面的答复,这次中国的吴克与他取得了一致,没有在远东问题上给他任何干扰。可惜。受斯大l、丘吉尔反对,很显然他的计划已经无法实施。
“赫尔,计划无法实行了!唉!如果中国愿意出兵,那该多好。中国收复原来就属于中国地远东土地。那个蛮横的家伙也不能说些什么?我甚至愿意为中国出兵远东支付军费!可惜啊!”
感慨归感慨,随后,在罗斯福的主持下,英美俄三国再次进行电波协调。最终以再次加大对俄支援力度,并于九、十月间在英格兰岛、法国南部海岸同时尝试登陆作战,以图吸引德军兵力,减轻斯大l的压力。
与此同时,在英、美、俄地交流中,另一项战略措施被无限放大。英、美军方分析,随着德军在东西两线战场的巨大消耗,德国战略物资储备应该已经出现危机,而能够为德国供应物资的地区除了德大后方匈牙利、奥地利之外,在欧洲地区有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这5大中立国。在亚洲则有资源大国中国。
英美根据这一推断,列出目前德军最需要的主要战略物资应该是钨、铁、铬、石油这几大类。两国分析,德军占据法国后。对铁矿地需求内部基本可以满足,唯有一些优质铁矿砂必须从瑞士进口;对石油的需求。德军主要在中东地区进行合作开发,而这些地区英国的控制能力急速下降,不能给德军构成压力。同时,作为中立国的土耳其,将其从美国购买的一些石油高价转让给德军,也相应缓解了德军油料供应压力。对于枪械、火炮、穿甲弹以及机械制造所需的高强度钻头、车刀等最重要的合金材料“钨”,参战各国都非常缺乏,因德军控制区域内钨产量极为稀少,德国不得不在西班牙、葡萄牙、以及中国大量购买,同样美英两国也在这葡萄牙、西班牙、中国购买。
由上述这些推断,英美两国决定以争夺钨矿资源为主要方向,无限制扩大战略物资抢购战,并迫使欧洲五大中立国以及中国断绝与德军的交易。
受罗斯福委任,国务卿赫尔全权负责此事,并开始对德国钨资源消耗总量作详细调查,经过众多资料推算,赫尔得出德国对钨的消耗每年至少在3500吨左右。为确保己方钨供应,减少德军军工供应,赫尔当即采取非常措施,开始大量抢购葡萄牙、西班牙已经中国的钨砂矿,同时,为配合原材料市场地抢购,在中**火市场的抢购行动也被继续放大。
在赫尔的计算中,因与德国所属区域与位置地不同,对西葡两国的钨矿抢购行动被作为重点进行关注,不过抢购开始,赫尔很快发现一个让他非常郁闷地问题,那就是西葡两国的大部分钨矿竟然掌握在中国公司手中。
原来,自从美国资本市场大捞一笔后,充足的资金让吴克在支持本国建设地同时,还做了一些战略物资上投资。作为“过来人”,吴克当然比赫尔等人更知道二战其实打的就是一场资源战争,记忆中德军的失败,不仅是因为希特勒犯下一些列错误,更多的是因为战略资源被美英等国控制,迫使其机械化部队最终因得不到补充,逐渐被消耗干净。
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吴克不仅在本国对钨砂进行囤积,在中东地区使用武器、粮食以及其他物资和贷款控制大量油田,对土耳其的铬矿以及西葡两国的钨矿也没有放过。“财大气粗”的吴克派出代表一手拿着金块,另一手则带着军火供应单,很快在西葡两国政府手中购买了几个大型钨矿并大肆开采,同时,吴克还在西葡两国资源市场上对钨砂率先抢购囤积。
当赫尔采取同样措施时,钨矿价格被迅速提升,抢购的钨砂却没有想像中的多。就在赫尔得知众多钨砂和钨矿在吴克控制之中,正准备通过罗斯福与吴克进行协调时,得到消息的吴克,命令自己手中控制的那些钨矿率先以5倍价格的大幅度提价,同时紧缩钨砂供应量,迫使英美德等国不得不以更高价格进行采购。
吴克这一行动,立刻让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都极为不满。这不摆明了又要讹诈几国的钱财吗?罗斯福、丘吉尔当即致电吴克,要求吴克停止涨价行动。并将手中钨砂以及掌握地钨矿全部供应英美,与此同时,希特勒也致电吴克提出同样要求。
“停止涨价?呵呵!真是做梦!自己发不了战争财还不准别人发?有本事别打仗啊!老子就是要发战争财,等着吧。你们!”
对于三国元首的“无理”要求,吴克甚至连回电这种应有的礼貌都被取消,相反,在这三国元首来电后。西、葡两国以及中国钨砂价格又被抬高一倍,这让主持抢购行动的赫尔脸色瞬间铁青。
然而,气愤归气愤,抢购行动还是必须进行,现在地中国几乎所有出口物资都是交战国必须进行抢购的物资,即使想要通过制裁逼迫中国压价都不可能。无可奈何之下,赫尔只能眼看着钨矿价格飞速攀升,却不得不与德国开展一番你死我活的抢购行动,让美国财富不断被吴克那个“贪婪”的吸血鬼掠夺。
当然,英美两国为尽量减少自身损失。由丘吉尔提议,经罗斯福、斯大l同意,赫尔展开行动。针对中国地铁矿、钢材、石油等物资出口价格也开始大幅度提升。英美两国准备将财富的损失部分转嫁到中国身上,当然。已经离不开中国供应的俄国也相应要付出一些代价。
不过,斯大l虽然同意了英美的做法,但吴克却并不答应。此时中国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的迅速。不仅是世界工厂、物资转运地,同时自身发展也消耗巨大的物资量。这种伴随工业发展而来的巨大消耗,如果单纯依靠自身发展或者自身资源开采,虽可以节约一些消耗,但必将制约整个经济发展。因此,对于很多物资的进口已经成为必须。
同时,吴克知道,钨、铬矿价虽然攀升异常迅速,但相对于铁矿来说,其基数小了不知多少倍。钨矿作为合金材料,不仅使用量少,其产量也很少,以现有钨砂囤积以及开采速度,吴克每年只能对外保证万吨左右的供应量,而铁矿以及钢材消耗就大不一样,万吨铁矿在铁矿一年地消耗量中简直连零头都算不上,这就是巨大的基数差距。由此可知,铁矿、钢材总体价格上升几倍,钨矿带来的效益就将被消耗干净。
因此,当美国钢铁、澳大利亚铁矿价格刚一上涨,吴克立刻就利用手中资源进行反击。首先,在钨矿地供应上,同等价格情况下,吴克将钨砂优先向德国供应;其次,为进一步警告英美,吴克命令加大对德的军火、汽车供应数量,削减俄、英、美地采购数额并以钢铁价格上扬为借口2北提升出口价,同时,为展示中国实力,更为先进的步话通讯设备开始向德军部队批量供应。
吴克此举立刻给英美俄迎头一棒,希特勒却大为欢喜。希特勒知道这是一场贸易战,中国随时都可能重新调整计划,为此生怕出现未知变数的希特勒,立刻让运送军火地中**舰带回大量黄金,决定趁此机会多多抢购一些军火、通讯设备、钨砂,同时,他向吴克保证,德国保证以低价向中国出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