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舅子-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李渊都哭的差一点背过气去。

    亲王级的葬礼可不是普通的,这个需要一个很复杂的流程,而且还要选日子。

    李世民下旨,特赐长安素三日,禁乐三日,陪葬献陵,加封司马……

    三天后,原太子府,现柳木的总舶使司。中院。

    总舶司前院是办公的地方,事实上只占了整个太子府的五分之一,这里主要的是密库、账册库、机密资料库,以及总账房。

    原太子朝堂,那里才是总舶司的工作人员办公的地点。

    眼下总舶司的人越来越多,仅是整理资料就需要几十人每天不断的抄写,整理,入档。

    中院,是一处小花园,以及太子府嘉德殿。这里现在改为柳木的会客区域,取名闻天阁。后院占了一半以上的地方,是柳木在长安的家。

    这次跟着柳木回来的就抱琴一人。

    闻天阁内有资格坐在这里的基本上可以说是大唐的决策者集团与几位当事人。




第0630节 内阁的雏形

    大唐的决策集团也从原先的八人增加为九人,增加了一个内书令高俭,事实上就是大唐皇帝的秘书处。

    额外让参加的是李神符、李道彦、长孙无忌。

    特殊获利参加资格的是柳如雨、李道宗。

    文书记载为什么把柳如雨写在前面,因为柳如雨是总舶司总账房,这个身份高于新任宗正卿李道宗。

    那份文书是长孙无忌起草,柳木、裴世清、李神通、刘仁轨一同修订的。

    年龄最小,爵位最低的柳如雨负责朗读。

    能参加这样级别的会议,柳如雨感觉自己回家后应该祭祀父母,祭祀先祖,这是柳氏一门最大的荣光,自古女子参政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更别说这样级别的会议。

    柳如雨的声音很好听,念的也是极好。

    太上皇李渊在刚开始的时候甚至还提出,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女官,也要给优秀的女子一些机会。

    可当柳如雨正式开始读公文的时候,李渊的神情变的越的严肃。

    公文念到一半的时候,这闻天阁内甚至可以听到许多人粗重的呼吸声。

    突然,萧瑀起身:“太上皇、圣人,请暂停片刻,臣有些不适。”

    “那停一刻钟。”李世民说完后抓起水杯猛灌几口水,他有种口干舌燥的感觉。而萧瑀却是将医圣馆的护心丹抓了一把就塞进了嘴里。

    这一暂停的一刻钟没有人说话,除了喝水、吃药之外,也没有一个人乱动。

    沙漏到底之时,柳如雨重新站了起来,继续读那份公文,她念的很满,额头上渗出的汗水也一直没有擦掉。

    终于,公文念完,柳如雨这才看了自己的双胞胎弟弟柳木一眼。

    柳如雨感觉自己的能都要从胸口跳出来了。

    长孙无忌起身:“谢过总舶司账房柳首席的朗读。”柳如雨这才回过神来,赶紧施礼后会回自己的座位上。

    长孙无忌离席:“太上皇、圣人、各位同僚。十三队勘察队我一一询问过,也亲眼看过挖到的矿石样本,其中仅仅在浮土之下的银矿就多到无法估算其数量,虽然不敢相信,但事实摆在眼前。我也不得不相信柳驸马所说,其银总量怕是可以替换整个长安的砖石。”

    李世民这时转过头:“父皇,儿准备明年以举国之力灭颉利。”

    “朕以为,可以再等一年。先挖回来值一百万贯的银子,让华原县为我大唐军士换一次装,纵然没有神策卫的神策装,怎么也要有点好东西。大唐的军士都是大唐的子民,少一人为大唐战死,就少一个家庭落泪。”

    李世民听完这话立即起身:“儿谢父皇指点,是儿太心急。”

    李渊又转头看向坐在自己右手边的柳木:“小木,朕明年决定亲征,一夜下高昌。你以为是否可行?”

    这里如果不是正式的会议,柳木肯定要逗一逗李渊,但此时不行。

    此时是大唐最高级别,关系到国运的正式会议,柳木只能严肃又严谨的说每一句话。

    柳木说道:“父皇,您亲征这件事情,朝堂之上若是允许了。我可以助程将军一夜下高昌城,但高昌周边大小城池,部落还有不少。需要多长时间拿下来,这要看李药师的统兵方略,儿臣无法回答。”

    李世民接口说道:“木,不如你直接说,你怎么想的。”

    “圣人,我真心想的是,父皇辛苦一下去银矿区住上几个月,连大唐太上皇都亲至这里,而且与外界不联系,派到那里的人会心怀大唐,心怀荣耀。他们会十年如一日,安心守护那里,将一船又一船的银矿石运到莱州。但……”

    柳木说到但字停下了。

    没有人催,也没有人提问,包括李渊都在等柳木接下来的话。

    柳木拉过自己那连小轮子的铁皮箱子,在李道宗的帮助下拉开一副巨大的海图。

    “但这里,对马岛。这里是倭与半岛争了上百年的地方,咱们的船队从这里经过有可能会被百济、新罗发现。北上辽东回来,我不怎么放心,靺鞨人的投靠还没有可靠到可以让他们知道银矿的秘密。”

    柳木又画了一个大圈:“绕整个倭岛这一大圈回来,先不说时间浪费的多,海上不怎么安全,船遇到风浪之后,损失的不仅仅是咱们的银子,还有大唐忠心的,训练有素的,可靠的船员们。”

    柳木把人命看的很重,这一点已经开始影响到大唐顶尖贵族。

    否则大唐太上皇李渊也不会说出,先增加好的装备,然后让士兵们减少死亡等等。

    众人讨论一番之后,都认为从对马岛这边回来最合适,福冈那边已经控制在手,这样等同于控制倭岛出海的船只。

    柳如雨低声对李道宗说了几句话,李道宗不住点头。

    李道宗起身说道:“贱……”李道宗想说贱内,可话到嘴边改口:“柳首席有一个建议,给新罗送一份大好处,告诉他们大唐要大量采购许多商品,东港舶司在新罗建一些低等货物的工坊,对马岛那里为了减少新罗与倭人的冲突,大唐暂管,控制、管理倭与新罗的船只。”

    “低等货物,大唐采购有何用?”萧瑀追问了一句。

    柳如雨这次直接开口:“萧公,倾销倭岛。”

    萧瑀听完后侧头看了一眼柳木,柳木轻轻的摇了摇头:“萧公,这样不好。让倭人知道是新罗产出的货物,而倭岛却无产出,这纯贸易逆差会让倭人怀疑我们的用心。”

    房玄龄问道:“若是也让倭岛生产一些货物,反销新罗呢?”

    “这个……,问题是倭岛生产什么呢?”柳木倒想不出来让倭人生产什么。

    长孙无忌问道:“若是从大唐运麻过去,倭人加工麻布呢?”

    “好办法,倭人生产的所有的一切,原料都是咱们提供,他们加工之后卖给新罗,当然质量好的大量也会采购。但不能违反之前对倭战略。”

    柳木只是提了一个想法。

    这里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萧瑀……




第0631节 第一次准内阁会议

    大唐贞观年前房、杜、萧、高、唐等等……

    那一个都是独挡一面的大能人,他们相互一交流就拿出一个可实施的草案来。

    然后……

    大唐太上皇李渊又一次成为了柳木的苦力,这一次去倭岛负责安抚选征兵士、矿工的民心,让这些人加倍努力给大唐挖银子。

    “父皇,您还需要先去鹿儿岛,亲自册封隼人,赐姓礼,封郡公什么的。”柳木低声提醒着。

    李渊没给柳木半点好脸色,柳木又开始哄了:“父皇,你肯定没有亲眼看过火山喷发,没有尝试过砂蒸,没有吃过五尺长的大鱼。鹿儿岛都有。”

    李渊很清楚的知道柳木又在忽悠自己,可自己身为大唐的太上皇,大唐就是自己的大唐。有些个事情虽然麻烦,但还是可以去作的。所以李渊反问道:“真的有五尺长的大鱼?”

    “绝对有!”柳木很肯定的点点头。

    “好吧,朕去看看。”李渊一副很勉强的表情答应了下来。

    众臣子也是松了一口气,那倭岛怎么也比高昌那边安全,亲征绝对不是好事情。

    房玄龄这时说道:“臣提议,李神符为扬州大总管、李孝恭为杭州大总管。扬州管江南长江以北,杭州管江南长江以南、调李道彦为东港舶司熊本大总管,领舶司副使衔,调李孝察为石见山都督,任期三年。”

    唐俭问道:“调李孝察去熊本没问题,刘仁轨作什么?”

    “海上安全还是很重要的,我以为东港舶司重之中重依然还是在战船上,东港舶司若没有几十上百条战船,眼下或许没事,将来呢?”

    房玄龄的话引起得众人纷纷赞许。

    绝对要为长远打算,有战船才可以控制海上,东港舶司的最高武官自然要操心武备,既然已经作出了仗剑行商的基本战略,那么战船就是不可少的。

    李世民看向柳木,柳木微微点头,他也是支持组建舰队的。

    “那么,对马岛的事情,还是让柳驸马去最好。”房玄龄又把柳木推了出来。

    柳木没反对,这件事情也只能自己去作。

    就挖银矿的事情,讨论了两天,依然没有拿出完整的方案来,这件事情正如长孙无忌说的,关乎大唐国运,不可轻率。

    到了第二天下午,萧瑀建议暂时中止会议:“有几项难点要再考虑考虑。突然这么多银子进入大唐,好事肯定是好事,若是变的银贱而钱贵,这就是麻烦。就这件事情,户部还是应该挑选几个可靠的人先拿一个方案出来。”

    崔君肃起身很严肃的说道:“左仆射放心,此事当为第一要务。我以为银多必贱,但若是有一个花销之地,国富民富银未必就会贱。以一钱小银币而论,二十二枚银币可买一匹上等丝绸,帛不代替钱币,那么大唐五年内须银十万万两。”

    “那银矿远不止十万万银。但五年挖出十万万两银子,怕是不能。纵然此时带兵杀平倭岛,全力去挖也不可能五年挖足到十万万两银子。”

    十万万两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按大唐一两三十七点五克计算,这也是三万七千吨的银子。

    以大唐眼下的挖矿能力,冶炼能力,三万七千吨银子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更何况,石见银山只能偷偷去挖。

    崔君肃不用翻户部的记录,有些数据是记在脑海之中的:“大唐眼下四大银矿,分别是饶州、宣州、信州、衢州。四大银矿总产出一年是五万两左右,全大唐一年银为七万两。”

    “那你说要十万万两。”长孙无忌心说,大唐一万年才能够存下十万万两银子,你要这五年提供出来。

    崔君肃对长孙无忌一抱拳:“我的意思是,银、铜双币,替换以帛代币,这有多少银子也不担心用不完。唯一需要考量的是,这些银子要有一个合理流入市面的途经,否则会毁了大唐的商、市、民。”

    “这是户部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东港舶司只负责把银矿石运回来。”

    没等长孙无忌说完,高俭就抢先一步说道:“这银矿不能属于东港舶司,舶司只能在其中挣一份运费。”

    “舶司愿意交重税,极重税。那银矿单独给户部交一份极极重税。”柳木这时必须开口了,他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利益,但不能不管股东们的利益,否则将来大唐有需要超大对外投资的时候,天下间就没有人愿意出资了。

    “极重是多重?”崔君肃身为户部尚书,同时他也是清河崔氏的嫡子,清河崔氏是东港舶司除皇家之外十四大股东之一。

    但此时,崔君肃完全是处于户部尚书的身份,丝毫也没有因为自己崔家身为东港股东而有一丝的退让。这就是名士的风骨,身在其位立其身谋其政。

    “这个……”柳木也是只说愿意交重税,但数量他没想过。

    被崔君肃追问之下,柳木迟疑不决。

    “不如先计算一下成本,挖矿的成本,人员的工钱,运费。”柳如雨作为总舶司总账房,她有说话的资格。

    “无须计算,就说纯利几成上交国库,大唐律,天下各矿为国有……”崔君肃说完这句话之后,自己愣住了,而后哈哈大笑:“错了,这矿在倭岛。”

    “崔公没错,这矿就是大唐的矿,应依唐律。”在柳如雨的暗示下,李道宗赶紧帮着崔君肃圆了刚才那句话。

    这石见银子是否应该依唐律,朝堂之上吵了几句之后,柳木突然开口说道:“倭奴王及倭奴贵族残暴,这帮家伙不懂礼仪,与畜生没两样。他们视领民如牛羊,任意宰割。这一点,国舅可作证。”

    长孙无忌不明白柳木为什么说这个,不过他确实可以作证。

    长孙无忌把苏我虾夷发动叛乱的事情讲了,其中有些个细节,特别是发生在倭王宫里苏我虾夷父子的恶行等等。

    听完长孙无忌讲的各种细节后,萧瑀气的跳起来直骂:“这等畜生,何必与之为伍,当杀之。”




第0632节 挖银子计划

    看到萧瑀火冒三丈,柳木赶紧说道:“萧公息怒,这父子一定会死,再等等。我想说的是,我大唐正在拯救倭民于水火,带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教他们学会人伦五常。这个,我大唐是倭民的救世主。”

    “讲的好,那么石见银山……不对。整个倭岛就是大唐之地,一切依唐律。但念其远在海外,运输不便,劳作辛苦。那么就扣六成吧。”萧瑀替户部作了主。

    长孙无忌一下就跳了起来:“萧老头,你也太贪心了,六成。东港舶司上上下下这不等同于白辛苦了。”

    “炼制好的纯银六成。”萧瑀也感觉扣的太狠,立即改口。

    “四成半。”长孙无忌已经吼上了。

    “停!”李世民叫停了两人的争吵,对所有人说道:“在场每人就四成半至六成,每相差千分之二十五成各写一个数字,以示公平。”

    五点二五,这是投票的最终结果。

    “炼制银子放在那里?”长孙无忌这会才问道。

    “青州。”李世民早就想好的位置,那里有着无数的煤矿,找一个运输方便,而且隐密的地点然后开炉炼制,这个很可靠。

    “圣人,此地谁来管。”长孙无忌又问。

    “调神策卫镇守,守将……独孤修罗。”李世民说到独孤修罗,众人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此人是谁?

    李渊却在此时开口支持:“好,就是他,朕信得过他。”

    吏部尚书崔敦礼上前:“圣人,此人现何官何职何爵何勋?曾有何功绩,是否独孤氏族人。”

    这样的一个银炼坊,众臣估算一年至少几十万两银子,不可能让一个没一点来历的人担任总管,神策卫镇守可以理解,但神策卫这些人寻常的人怕是难以服众。

    李世民要开口,李渊却示意自己来说。

    李渊说完:“独孤修罗之前叫独孤平,兵部有过备案。八百丁第一役,他就是副将之一。而后立下功勋不少。但朕却没让他恢复身份,他平时负责训练三原训练营的兵卒,以及负责守备华原县。朕信得过他。”

    提到独孤平,在场的人谁也不问了。

    独孤平曾经与平阳昭公主意外身死的事件有联系,而后又与秦王府与太子府之争似乎也有关系,怕是独孤平隐藏身份会牵扯到皇家秘闻,朝臣们谁也不打算再多问。

    更何况,独孤平父子早年就是李渊的绝对亲信亲将。

    而且眼下,独孤平的亲妹妹独孤兰若又受封公主,这事独孤平确实是一个可靠的人选。

    年产几十万两银子的炼银坊,派去的大总管可不仅仅是管这一个坊,应该是连所属的州也要管上好方便隐藏。

    柳木却说道:“其实,李弼也合适。”

    “李弼身份资历不够。”崔敦礼直接就否定了柳木的提议。

    “那,派个副手。李德謇可行?”柳木再问。

    “作副手,李德謇也不够,但可以让他去作一任别驾,历练历练。”崔敦礼也算是给了柳木一个面子。

    很快,另外几位副官的人选也挑了出来。

    正式的会议暂时结束,还有些事情需要各部回去研究之后,再来统一讨论。

    这时,柳木又说道:“还有一件小事,再耽误各位几句话的时间。”

    “小事?”李世民笑了,萧瑀一愣之后也笑了,所有人都笑了。

    偷偷去打颉利这种事情柳木都敢干,这会却有事要商量,大唐皇帝李世民都不相信不是小事,众臣回过神来之后自然也是不信的。

    柳木清咳一声:“总舶司这边想卖出几份行商的商号资格。我准备了第一份,这个商号的组成人员,主要是神策隐卫为大唐立过功受了伤致残的人。而后是受训没过关,但依然还有那么一点才能的人。”

    “这个可以有,毕竟是为大唐出过力,流过血的人。”李世民开口表示支持。

    “圣人,从海上西去八万里,有一个叫东罗马帝国的国度,他们紫色丝绸的价格是黄金的两倍,也就是咱们一千四百文钱左右一匹的普通丝绸。他们那里有许多东西对大唐有用,比如果子。”

    “果子?”

    没有人相信柳木只为吃点几万里之外的果子。

    柳木继续说道:“两种果子都是榨油的果子,采购这两种果子回来之后,只要数量巨大,可以让大唐的菜油价格低至原价的三成,有助于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

    崔君肃问道:“你刚才说,一匹丝绸多少钱币?”

    “丝绸两倍重的黄金。这是基础价,可能是十倍,最低也是黄金等重。之前波斯人从咱们这里买丝绸,然后再卖过去。这个差价很疯狂!”

    柳木用了疯狂一词。

    确实是疯狂,黄金等重,这对于大唐来说不是织丝绸,而是织黄金。

    “朕改主意了,此事暂不准。”李世民竟然反对,柳木完全不明白其原因。

    “圣人?”柳木打算再请求,李世民却说道:“礼部、户部、工部、兵部。这事你们拿个意见出来,朕不会寒了为大唐流血之忠勇之心。但这么大的事情,绝对不能是一时兴起,凡事要有一个规矩。”

    柳木有点懵。

    房玄龄这时说道:“臣以为,这商队的关税可以扣货值的八成。”

    “若是这么扣,户部以为可以办。”

    “礼部认为,每个船员都要学习些时日,总不能到了域外有损我大唐声誉。”

    “朕以为,一匹丝绸加价一倍,这个可以有。”

    柳木听出来了,这个和银矿一样,国库要有好处,才会允许这样的远洋商队出行。一匹丝绸最常见的标准是一百尺长,三点三尺宽,差不多每尺重一两。

    这样的丝绸就是柳木所说的一千四百文一匹的。

    一千四百文才一两四钱银子,折一钱四分黄金。

    而放在东罗马帝国。这一匹就是一百两黄金至少,你路上的运费再贵,能贵到什么程度去。丝绸卖到东罗马帝国再多,这价位往下砸十倍,也有十两黄金的纯利。

    大唐一匹丝绸才扣丝绸同等价位的税,也就是一钱四分黄金。




第0633节 柳木的远洋船队筹备

    柳木心说,你扣五倍这边也是暴利。那怕半年跑一个来回,这利润也非常的惊人。

    不过另一层意思,柳木就不太明白了。

    礼部的意思明显就是李世民的意思,怕这些人出去丢了大唐的脸面,所以要先学习。可商人就是商人,这些人又不是去作使节的。

    这一点柳木说不过任何人,只能认可。

    而且兵部还特别要求,非功勋致残者不得从业,不得参股,不得分利。

    当众人散去之后,柳木突然反应过来了,大唐皇帝李世民不是在限制自己的派出商队,也不是为了扣那么一点税。

    真正的原因应该是,断了世家走商队的路子。

    杜如晦不愧是李世民的绝对心腹,李世民一开口他就明白李世民话中的意思,果真是高明。

    柳木出了太极宫,没想到杜如晦正在宫门外等自己。

    两人并肩走着,杜如晦对柳木说道:“关于远行商队的事情,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古籍记载西去的商队,总是许多大小商号结伴而行,很少有单独出行的。西行的商队人数最少的也在三千人以上。”

    “恩。”柳木还不怎么明白杜如晦的意思。

    杜如晦又说道:“今天你没错,眼下不是圣人作秦王的时候,现在有什么事说到明面上,说到朝堂上,无法是行与不行,总会有一个说法,私下作任何事都会出乱子。好不容易,皇家与门阀达到了一种平衡,这个平衡不能被破坏。”

    柳木问道:“今天杜公您的意思,难道不是让世家放弃商队之事。”

    “不,我相信我与圣人想的是一样的。这商队用你的话说就是一笔买卖,这个买卖要大用,你用的简单了。这用法就是,出力流血的可以当作赏赐、世家豪门他们需要出资买船号,唯一让我不解的是,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