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舅子-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息,就这点出息,不就是一座银山嘛。”李世民笑骂着,可他却很欢喜的这样的结果。

    姚思廉突然说道:“圣人,我们或可以把银山的消息放出去一些。”

    “好处?”

    “百姓自然相信大唐的国力强盛,而倭人也会认为,是被发现的这座银山引起了倭岛贵族们的无尽杀戮。高句丽人或许也会用他们的矿区和大唐换其余的物品。”

    李世民思考了好半天后,摇了摇头:“朕没感觉这些好处大过坏处,你们议一议。”

    会议开到了晚上,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倭岛占领。

    李世民是在疲惫之中享受着快乐,大唐的领土又一次的扩大,人口又一次的增加。

    只要弄死颉利,大唐在未来的三五年内肯定不会再有对外的战争,要开始进入修养期,稳住高句丽确实需要花些心思。

    有一点李世民还是有自信的,高句丽也不敢轻易开战。

    若是高句丽敢打,那么卑沙城此时已经被血染红。

    夜晚,李世民坐在小几家扶着下巴在沉思,他在思考是不是有必要亲自见一下高句丽的使节,一旁命人摆好夜宵的阴妃默默的看着李世民。

    当宫女们退离,李世民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之时阴妃才敢上前。

    李世民想通了,再与高句丽使节会面一次也没什么,只是银矿的消息还应该继续封锁起来,那里暂时不应该让人知道。

    这时,阴妃坐在李世民身旁:“圣人,要喝杯酒吗?”

    “来一杯,那葡萄酒。”

    阴妃立即拿着酒瓶为李世民倒上了一杯,同时说道:“臣妾一直想请示圣人,此事不知道是对是错,如果有错请圣人责罚。”

    “何事?”

    “佑儿已经十岁,妾想送他去天工院读书。”

    听完阴妃的话李世民整个人都呆了。

    天工院是寻常百姓内心所向往的一处神殿,长安城早就有传闻没在那里读过书的人,此生若想成为鬼工要难十倍。

    或想再进一步,成为天工更是绝无可能。

    就是大唐皇帝李世民每年都会亲自去一次天工院对众千学子以示鼓励。

    但那里终究就是平民之学。

    李世民知道,今年有几十个下等小贵族家的子弟前去学习,但没听说过有大贵族家子弟入学。

    “怎么会突然有这样的想法?”李世民虽然不理解,但还是很和气的和阴妃在说话。

    无论如何,作为父亲他也要了解孩子母亲是怎么想的。

    “圣人,有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臣妾听闻,准安王之子孝锐被免爵,靠着几位兄长的资助才得以有日常的花销。其子无爵、类同平民,每年春秋两季两次县考,其子三次都没有考入县学,怕再有一代,连生计都成问题,总不能靠救济而活。”

    李孝锐,李世民的堂弟,宗室。

    李世民听完这话开始思考。

    阴妃又说道:“想那三国演义,所谓刘皇叔若不是汉末大乱,怕终生以编草鞋为生。”

    “好一个所谓!”李世民听到这话很是赞赏。

    李世民问道:“大唐的官学,分为六大院。大学院、国子院、崇文院、医圣院、天工院、神策院。你偏偏选了天工院,确实是让朕不解。”

    李世民说的六院,并不是六所学院,而是一套教育体系下六种不同的教育路线。

    大学,为大唐最顶级学院,首学经义,辅以人文、地理、管理学等内容。可以说就是为培养官员而成立的一个高等学院,可以说什么知识都多少要懂一点,比如铁驴,肯定学不会制造,但要也知道这东西是什么,能发挥什么作用。

    大学的入学学生,是优秀的进阶官员,比如七品县令进阶之前,必须在大学至少再读两年,然后才能进升。

    没有经过大学的官员,正五品就是人生的极限。

    国子院,也是为培养官而准备。但授课内容与大学有小偏差,内容要浅一些,只招收少年贵族,日后若需要再大学再读,只须半年。

    崇文院无论真实历史上是什么样,现在是培养技术形官员的地方。

    算学,会计,工程,水文等等,技术官员的学院,这里都是小贵族,庶民的学校。

    医圣院很特别,五姓之家也有送子弟入学的,还有许多资质超凡的佃户子弟,这里学的不仅是医学,还有道门的天文、太历、地理等学科。

    天工院,就是匠师学校,从铁匠到木匠什么的,全都有。

    资质低的学技工类的活,资质高的学技师类的活,天才这类学的是真正的机械学科。华原禁区就从这里挑选了数人前去半工半读。

    最后神策院,不招收平民,有资格进入这里的靠的军功与家世。

    比如秦琼的儿子,只要年龄到了不需要考核就可以直接入内就学,而且读的肯定是高级武官的班级,这就是大唐的军校。

    寻常人想来这里就读,要么是百战豪军,要么是杀场勇兵、或是军功推成山的伙长、低级校尉等。

    正因为这种已经成体系的教育系统,李世民才不明白为什么阴妃要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天工院去。

    阴妃解释道:“佑不喜欢打杀,读文书写也没有什么兴趣。臣妾还听到一个传闻,这是韦氏告诉我的,说长安城韦氏、杜氏、裴氏、柳氏等几家,她都听说家中正在清理好吃懒作的族人,她猜测有那么一天,大唐有可能不会给闲散宗室平白的发粮食。”




第0788节 母亲的心

    “怎么有这样的传闻?”李世民从来听说过,闻月阁也没有类似的汇报。

    不过阴妃说的韦氏李世民知道是谁,是韦妃的堂姐。

    李佑结了一门亲,要娶的就是长安韦氏,所以阴妃与韦家来往亲密在情理之中。

    只是这个古怪的传闻,让李世民很意外。

    但就算是这样,也不至于去天工院读书,这其中肯定有别的原因。

    阴妃并没有立即回答传闻如何产生,而又如何以飞快的速度席卷整个长安的高等贵族圈,而是说了另一件事情。

    “圣人可能有所不知,长孙国舅的长子,放弃了大学、国子院,换到了两院并修的一个名额,首修律法、次修会计,辅修纵横术、天文。而律法之中他选了大唐律、律中商律、律中人文律。”

    阴妃说的很慢,李世民却越听越是吃惊。

    这件事情他竟然不知道。

    或许是自己太忙,忙的没时间关注这些事情。

    李世民因为阴妃的话而陷入了沉思,他现在都搞不清大唐的律法体系有多复杂。其中有大唐律作为根本,然后还有各种辅助的律法与规矩。

    商贩、工坊、等人的纠纷也有详细的一套规矩去约束。

    而柳木的那个股市,似乎也有人正在编写相应的律条,李世民只记得,股市似乎准备放开交易,就因为相关的律条没有正式被刑部与尚书省审核过关,所以一直拖着。

    看李世民在沉思,阴妃又暴出了一件惊天的消息。

    “圣人,您可知道,恪此时在何处?”

    李世民眼睛都瞪圆了,差一点跳了起来,一种不好的感觉从心底升起,立即问道:“他在何处?”

    “杨妃许了他去洛阳求学数月,在洛阳码头验证其所学。而事实上,佑告诉我恪决定秘密前往西受降城,他自认可以作一任优秀的押粮官,可以为大军的粮食节省……

    阴妃还没有说完李世民一巴掌就拍在桌子:“胡闹,胡闹。来……”李世民正准备喊人,却听阴妃高声说道:“圣人请听臣妾再一言。”

    “你讲,若是无理仅凭你欺瞒之罪,降你为嫔。”

    阴妃却很是淡然:“妃如何,嫔如何。作娘的只愿自己的儿子成材,李药师之子当初随一些让贵人看不起的铁匠去学打铁,不知有多少人嘲笑?三年不归家、三年沉寂、三年不鸣。鸣则一鸣惊人,时至今日长安城还有谁说,李府出了一个铁匠?”

    李世民默默的点了点头。

    当年李德謇三年不归家,也确实是受了些不好听的话。

    但此事李药师支持了,其母张初尘也支持了,确实是一鸣惊天下。

    “程将军的夫人有一个侄子,虽说是远房但也是清河崔氏子弟,却作了厨子。圣人可记得那道凤戏游龙?那一道七宝玲珑、那一道翠竹报春。长安城他已经是第二名厨,可惜这第一他无法去挑战。”

    李世民听到这里,已经忘记了原先自己生气的原因,十分好奇的问道:“长安第一名厨为何不能挑战?”

    “炒、煎这两种厨艺、各种配料,刀功之祖,拼盘之祖,各种食物、各种香料。都是第一名厨所创造,谁能挑战。”

    听完这话后李世民大笑:“这吃货,他纯粹就是图自己吃的高兴。也不知道这会身在何处,估计正在逍遥自在。”

    吃货与长安第一厨自然就是柳木了。

    阴妃语气一变:“圣人,孙神仙也说过,七十二、七十二道,极致为圣。那位老酒匠,不是被长安许多贵族尊称为酒圣,若真有一日长江天堑之上架起一座架,那桥工李春是无数桥匠鬼工的祖师,是桥圣。”

    李世民默默的点了点头:“在理,这些话在理。你说的好,朕决定亲自送佑去天工院入学。不以帝皇这尊,只如一寻常的父亲送自己的儿子前去求学。这天工院也不简单,千万莫小看了。”

    “臣妾正因为没有丝毫的小看,这才送佑前去幼童班先学基础。”

    “恩,你讲的在理。朕与李药师之字德謇就铁驴之事讨论过,他说他只是初窥门径,这其中的学问非常的深,集数百鬼工能在十年内,造出一架真正的火龙来,就已经是极快的,此道的极致……”

    李世民没再讲下去,因为这些话柳木给他讲了,连李德謇都没有提及过。

    那就是二十万石的巨轮在海上破浪而行。

    李世民只希望自己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这种钢铁巨轮要求太多,钢铁的质量、铆接的技术、船身船体的结构等等。

    李世民轻轻的摇了摇头,他感觉自己想的远了,眼下的事情他还没有解决。所以开口准备问,阴妃可否知道其他的皇子有何打算。

    话到嘴边李世民停下了。

    他作为父亲,没有亲自去关心已经不对,所以这个问题他认为自己不能问阴妃,应该亲自去过问当事人。

    话题就这么停止了,李世民没打算再问,阴妃也不会再说其他的。

    次日,大唐皇帝李世民召见了高句丽使节团,就卑沙城的问题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让步,而后进入了一些细节性谈判之中。

    大唐皇帝李世民每天工作接近五个时辰,他可以说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

    柳木在渡假,他教会了抱琴冲浪、教会了萧灵儿玩小帆板、教会了谢星儿游泳、教会了独孤兰若堆沙堡。甚至还教会了沙滩排球……

    这个时候,远在数万里之外。

    以敦孝恪带队的大唐远洋船队,走穿了麻六甲,走过了整个天竺洋,然后穿了红海,又走过了一段湖,然后停船,换上小船继续往北,再次以马队走了三百多里之后,到达一处海港换上了罗马帝国的巨桨式帆船。

    然后船队穿越海琴海,历时四个月的时间,终于达到了东罗马帝国的新罗马城,伊斯坦丁城。

    码头上的一位官员提前已经接到了汇报,毕竟这船队是从埃及换上当地驻军的船队。

    船一靠近码头,立即就有一队罗马士兵将闲杂人等排挤开。




第0789节 一板车钱币的重演

    船上,随敦孝恪同行的罗马神官这一路上已经和他成为了朋友,下船之前开口提醒道:“在我们罗马,财富决定地位,财富来决定贵族的等级。”

    “如何展示财富?总不能把金子堆在码头上?”

    “用丝绸,紫色的丝绸。我保证皇宫的大门立即就会打开,皇帝的禁军会从皇宫门前一直排列到这里,为你护卫出一条通道。”

    很让郭孝恪不理解的举动。

    不过让他想起了柳木,记得柳木忽悠右领军卫的时候,就是一板车又一板车的铜钱推在校场内。

    突然间郭孝恪有一种感觉,若是柳木来,肯定会折磨死这里的人。

    想到这里,郭孝恪让随从找来一人。

    柳平,曾经北四县一位很寻常的小人物,却因为其机灵,又聪明好学。短短几年时间就从普通的工役变成了管工,再升为管事。

    这一次,作为柳木在长安北四县工坊管事的身份,负责路上照看货物。

    很快,这位叫柳平的就被找了过来。

    “将军!”

    施礼之后柳平退到一旁。

    郭孝恪说道:“就可靠消息,这些罗马上有一个规矩,就是谁钱多谁就是大贵族。想必对商人或者友邦也一样,咱们代表大唐而来,可不能失了面子。听闻你在北四县的才能不俗,可否为本将献一策,如何让这里的人莫小看我大唐。”

    “这事好办,船只入港是要交停泊费的。刚才已经有码头上前来告之,要交纳一些第纳尔,想来就是钱币的意思。咱们没有这里的钱币,在那边码头上租用这几条船,也是借用,这次咱们就在码头上出售一些货物。”

    “继续!”

    柳平低语几句,郭孝恪那表情很古怪,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很快,柳平就到了码头上找到那位官员,用勉强还行的古希腊语说道:“我们没有你们的钱币,所以准备在码头上卖一些货物来换取钱币。

    那小官思考片刻,答应了下来。

    毕竟这船队拿着奥斯卡巴迪主教的推荐信,还有其学生随行,这个方便可以给。

    当下,这官员就派人将码头上,还有周边几位货物量还算不错的商人找来。

    罗马人并没有亲自与唐人交易过,对于唐普通的商人是陌生的,听说自东方来,仅凭这个位置就吸引了无数的人。

    东方,充满着神秘。

    很快,码头上一处临时围起来了交易场就开张了。

    二十一只由白麻布包起来,高一尺,长九寸、宽六寸的布包就被拿出来放在码头上。

    柳平站了出来,身旁是他认识长达一年,也是教他古希腊语的好友,路乌斯…格拉古。

    奥斯卡巴迪的名字一直被柳木叫老奥,事实上他的名是奥斯,姓是卡巴迪。

    “各位,这次虽然是换取钱币,不过货物价高者得。若不认识货物的价值,请不会让自己蒙羞。”路乌斯高喊着。

    他相信自己回到之后,立即就会提升一个贵族等级。

    因为尊贵的大唐皇帝赏赐给他了七十匹丝绸,就凭这七十匹丝绸他就足以从低等小贵族变成中等贵族。

    白麻布。

    在罗马已经是高级品,罗马对所有人有着严格的衣料规定。平民的衣服是深灰、浅灰、褐色。议会人员才是纯白色,贵族们多为深红、鲜红、乳白。真正的高等贵族才可以使用紫色镶边,元老才有资格使用紫、红双色。

    纯紫,只有皇帝。

    罗马的皇族也被称为紫色幔帐下的贵族。

    君士坦丁的商人,还有一些贵族们在围观,对于来自神秘东方的商品,他们有兴趣。他们也看出来这纯白色的布只是保护里面的商品。

    这时,开始有人依次解开那些白麻布。

    一只只木制的高托出现,而后上面摆着的,却是纯白色丝绸包着的物品。

    但却有九包没有打开。

    商人们开始后退,因为在东罗马帝国有严格的规矩,没有达到足够级别的商人是不允许交易丝绸的,低级的商人甚至不允许触碰。

    而这里,这些丝绸看起来却比元老院的元老身上穿的还好。

    一队码头上的护卫士兵被调来,码头上的官员感觉呼吸都变的不顺畅,胸口压的难受。

    就在这时,最后九只高托的外包白麻布被解开。

    一声尖叫之后,当场有一位罗马贵妇晕倒在地。

    所有人,齐齐的退后了五步。

    那高托盘上是九只包袱,九只包袱是紫色丝绸。

    从这一处码头开始,大量的东罗马士兵开始往这里涌,将公民以下的所有人驱赶,奴隶、贱民等连看一眼紫色丝绸的资格都没有。

    许多大贵族听到消息开始往这里赶。

    二十七只托盘,第一批九只被打开。三盘以白色为主,纯白、乳白、粉白色珍珠。三盘大唐茶具套装,耀青瓷、邢白瓷、卢黑瓷。三盘各七色油、粉、丹。油是精油,粉是香料粉沫、丹是唐道门合成的比如后世十三香等物品。

    商人们整齐的退离,退到交易区外,站在观赏区。

    珍珠的出现,代表着商人已经连交易的资格都没有。

    历史上,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是最早为珍珠立法的国家,从他们消失之后,才有不列巅王国为珍珠立法。

    这立法事实上大唐的礼部对不同身分等级的人有穿戴规则一样。

    珍珠对于东罗马帝国的贵族来说,有着非常严格的规矩,什么样身份可以戴多大的,戴几颗等等,都有着详细的规矩。

    而没有皇家特许商人,寻常商人连碰都不能碰。

    所以商人们退离。

    君士坦丁城有些小骚乱,连皇帝都被惊动,他派出了他身边的禁军。

    他更好奇的是,用紫色丝绸包装的货物能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宝物值得用紫色丝绸去包。

    第二批九只托盘被打开。

    大唐皇家名瓷器级别的皇家名瓷。越窑冰瓷、定窑净彩、东窑三彩。

    这东窑就是洛阳那里的一处官窑,在烧制礼器为主,唐三彩并不全是陪葬器。

    然后是大唐工艺师打造的头冠、衣饰。




第0790节 神奇的东方仙草

    接下来依然是三盘珍珠,却是放在刑白瓷盘上,银珠、绿珠、粉珠。

    这一次,许多低等贵族都退出了交易区,整个交易区除了一位穿着镶有紫边长袍的中年贵族之外,再无一个人。

    这位中年贵族很纠结,他看中那绿色的珍珠。

    但是,他搞不清珍珠法中对这种珍珠的定级,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格买回去。

    路乌斯这时暗示柳平:“让你的人再等一会,我看到那边似乎许多人过来,若是有元老院的人前来,再展示最珍贵的那几样。”

    “还有老三样,珍珠、瓷器、珍品。这一个级别的珍品是茶叶。”

    “还有……比这珍珠更珍贵的吗?”路乌斯感觉那些珍珠已经是除皇室之外其余的人没资格使用的。

    路乌斯充满着期待。

    这码头上那个人内心没有期待呢?

    柳平这时又玩了一个小花招,他走到码头那位小官的身边:“这交易区的人怎么都走了,货物换不成钱币,我如何交船泊费。”

    码头的小官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这里的许多物品根本就不是平民有资格买的。

    就是贵族,也要考虑自己是否够资格。

    终于,元老院的人到了,而且来的不止一两个,成群结队而来。

    柳平一副很开心的神色:“终于又有人来了,我可以换钱给你交船泊费!”

    码头上的小官没回答,因为他看到了皇家禁卫军,披着红色镶有紫边披风的精锐罗马战士,这些士兵一来就立即包围了这处交易场。

    柳平这才让人将最后的九只托架打开。

    仅看到以紫色丝绸为外包,这些元老们就感觉呼吸不那么顺畅了。

    前三个托盘,是三只玻璃瓶,玻璃瓶内装有一些绿色的,黑色的树叶,原本安静无比的码头沸腾了,不是因为欢喜,而是因为不理解。

    这些树叶凭什么由紫色丝绸包着,难道比紫色丝绸还珍贵?

    神奇的东方树叶,柳平信心十足,这份信心来自于柳木,他的主家。

    右侧的三个托架打开之后,大唐最顶尖的瓷器,骨瓷、汝瓷、钧瓷。这已经不仅仅是大唐瓷器的巅峰,因为柳木的到来,提前开启了中华瓷器的巅峰时代。

    虽然距离巅峰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此时已经足以惊天下。

    东罗马帝国的贵族以拥有一套真正的东方瓷器餐具而骄傲,可当他们发现自己家里的珍藏品在这里竟然如同瓦片与玉器的区别之时,内心的震惊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八位训练有素的唐人飞快的跑出,在交易区摆上座椅,茶桌,香炉,火炉等。

    一条大红色的地毯从船板一直铺到茶桌前。

    三年的训练才有资格为茶侍,五年的茶道才有资格为茶师。

    一穿着汉式长裙的素妆少女从船上走下来,每一步都带着神韵,茶桌前举手投足都带着一丝仙姿。

    长安城六大茶师之一,西子茶仙身边第二茶侍。

    柳平身边一位中年人低声给柳平指了人群之中的四个人,柳平立即暗示路乌斯去请那四人坐在茶桌前。

    路乌斯虽然不解,但装模作样的去请了。

    这四位都是元老院的元老,年龄都不算小,只是路乌斯不明白为何选了四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