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舅子-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多久,弩就成为欧洲官方的禁忌武器。

    让柳木没想到的是,罗马人也害怕弩,害怕弩带来的强大杀伤力。

    柳木很想告诉罗马人,他有多喜欢弩,这东西小巧轻便,是杀人放火的真正利器。最重要的是,训练非常容易,比起训练一个优秀的弓手需要两年三年的时间,训练一个优秀的弩手,只需要三个月。

    柳木和李道宗说话的功夫,那边的李君羡已经开始展示大唐重骑兵的威力。

    正如李道宗之前所说的,阿拉伯战马比起大唐原有的马匹更加的强壮,就凭这一点,重骑兵一定要配置。

    三百骑,人数算不多。

    不过以三百骑杀出的重骑兵战阵,惊的二千罗马士兵脸色苍白,他们相信自己这两千人面对这样的重骑军一个冲锋之后就会死伤过半。

    “可惜没有神策级重骑军械。”李道宗不无遗憾的说道。

    柳木却不以为然:“就他们的炼钢术,这些已经足够。我们走。”柳木没打算再留在训练场,这里有李君羡带人训练罗马士兵的重骑兵技巧。

    重骑兵在大唐,不仅仅是骑术,更重要的是战阵、配合、协同等等。

    所有的训练,先从学会看指挥官在马上的指挥手令开始,一级一级的分层指挥命令,靠的是手势与肢体语言,绝对不是靠喊。

    柳木带着李道宗离开,两人来到了柳木在城堡的一处地下室之中。

    火把照亮了整个地下室,地下室的墙上摆着一圈木人,每个木人身上都披着不同的甲。

    “从四百多年前旧罗马帝国强盛时期开始,一直到现在。罗马的将军级、精锐级、普通士兵的甲。周边蛮族的甲、波斯人的甲,近期得到的阿拉伯人的甲,以及不知道是什么人的,只要是这周边打过仗收集到的都在这里。另一个房间内摆着兵器、盾牌。”

    李道宗很认真的观察着这些甲。

    他没有太过深入的研究,李道宗相信柳木既然收集了这些,肯定已经安排人作过研究,并且有详细的资料备案。

    “二姐夫,罗马人的大马士革城是一个很重要的城镇,那里可以说拥有着罗马最高的钢铁工艺,在隋之前咱们的钢、铁是比不过这里的。若是这座城被阿拉伯人的萨拉森王国拿下,后果严重,非常的严重。”




第0917节 辛劳的大唐皇帝

    大马士革失守的后果非常严重。

    柳木这话不是危言耸听。

    这个时代若不是柳木的到来,那么最好的钢就有乌兹钢、大马士革钢,乌兹钢应该是波斯人发明的,大马士革钢就应该是拜占庭的产物,镔铁就是隋唐的产物。

    大唐的镔铁刀市价高达二千文。

    柳木的三层钢若是用大唐的原始工艺来制作,成本就需要五千文。

    李道宗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将军,大唐开疆扩土他功不可没,思考片刻之后李道宗说道:“那么,是时候让罗马人与波斯人见识一下,暴雨阵。”

    “问题是,来得及吗?”柳木反问道。

    制作弓也需要花时间,制作弩这里根本就没有能用的钢弩用高弹性钢板。

    李道宗说道:“我出发之后,圣人就安排了第二批人准备,这一批人带的最多的就是各种弩,大中小号的弩不会低于五千副,这些弩不是用来交易的,是用来建议咱们的防线,圣人认为,一万只重弩组成的防线,可以在一柱香的时间内杀死密集阵形的敌人五千以上。”

    暴雨阵是柳木的发明。

    一切都源自柳木在后世看的一部电影,那恐怖的如暴雨一般的吊射式飞弩阵。

    密集的步兵来多少死多少。

    罗马的大盾用的是木制,这样的盾面对唐兵重弩吊射,连盾带人全部射杀。

    “那么,我需要五千名听话的奴隶?”

    “收买奴隶的心,你一定有办法。”李道宗相信柳木,无比的相信。

    李道宗又说道:“我路过淡马锡补给淡水的时候听到了一个小故事,牛进达奉命攻打占婆城,原本的计划是倭人负责第一波试探性进攻,然后再推出箭楼车、投石车等重军械。”

    “然后呢?”

    “然后,哈哈哈!”李道宗大笑:“没有然后了,三千倭兵扛着云梯高喊着木,木,木。然后才死了一百多人就杀上城头并且站稳。牛进达立即吩咐大军压上,一鼓就冲破了占婆外城,第一个杀上城头的百人队正重赏这是题外话,重要的是倭人这种发疯式的作战方式,牛将军说一切缘自你。”

    柳木指了指自己,然后摇了摇头:“我没干什么,只是许下了重赏罢了。”

    李道宗没接话,只是说道:“给我三千精锐的奴隶兵,给我创造一次机会来打一个埋伏,最好再借给我五千至一万名骑兵,其中重骑军不能低于三千人。”

    “没有人会为你的战功封赏。”柳木毫不客气的打击了李道宗一次。

    李道宗摇了摇头:“圣人要求,找个机会展示大唐的国威。至于战功,我是宗室,我不在乎罗马这边的什么封赏,不过我若是打出威风来,别告诉我你弄不到好处?”

    “我来想办法,你确定圣人会陆续送装备过来,那怕我的信这会还没有到长安?”

    “我确定。”

    李道宗给了一个非常肯定的答案。

    几天后,长安城。

    伟大的千古一帝天可汗李世民,终于从堆积如山的卷宗之中抬起头来。长孙无垢已经安静的坐在一旁足足一个时辰,一碗海参汤已经是热过四次。

    李世民站了起来,趁着侍从又把海参汤拿去热的功夫在书房的空地处打了一套拳,这是老神仙孙思邈借古籍又数次改进,道家养生的拳法。

    李世民一套拳打完,海参汤也热好送了过来。

    这时长孙无垢才说道:“尚书省、内书司、内阁、六部要他们有何用,却是此等无能。”

    “何来此言?”

    长孙无垢抱怨着:“二郎每日忙碌如此,难道不是他们无能。史书之中也没有提及有那一位帝皇忙的如同秋收入粮仓的小吏。”

    李世民爽朗的大笑:“是忙了些,若不是各部司用心,怕是事情会更多。眼下还好,许多事情只是看,若他们处理的不好才需过问,事事批示会更累。”

    正说着,有侍从进来,尚书省房玄龄、杜如晦,户部尚书崔君肃、兵部尚书李靖、内阁阁主长孙无忌。

    在大唐现有的体系当中,内阁是低于六部尚书的。

    内阁还属于一个协调六部联合工作,对重要事务集中讨论,对许多无数决议事务的表决投票等。此时的内阁没有立法权,只有相对的行政权。

    长孙无垢示意让人等,李世民一碗汤都没有喝完呢。

    李世民却是知道,这些人前来必有重要的事情,三两口就把那碗海参汤喝下去,长孙无垢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命身边侍女收起碗跟自己一起离开。

    重臣们在门外向长孙无垢施礼之后依次入内。

    李世民的书房内已经有侍从摆上茶点,重臣们按各自的位置坐下,而后四位内书司的书记员也随之入内,两位负责记录谈话内容,两位负责端茶倒水、传递文件、朗读文件、临时计算某些数据等等。

    李靖先一步汇报:“圣人,精选的一千扶桑兵、三千突厥精骑已经在三原军营受训。”

    李世民微微点头,却并未开口。

    崔君肃说道:“圣人,这是去年一年来自罗马航路开通之后,总舶司远洋船队的收益报告,以及总舶司各舶司、转运、补给港在罗马航路的收益报告。”

    “念。”

    崔君肃身为户部尚书,若放在几年前,这样的数据是需要他亲自来读的。

    眼下规矩改了,崔君肃作为重臣每天工作繁重。这样没有技术含量,又并非需要特别保密的数据尽可能别让重臣们再辛苦。

    两位书记员上前,一人负责捧着卷宗,一人背着手挺胸朗声念出其中的数据。

    听到一半,李世民微微一抬手,两名书记员立即停止。

    李世民说道:“去年的国库收入是五千六百多万贯。这仅罗马航路一项,就为大唐创造了二千万贯的收益,朕以为再征调五千精锐,镇守所有的要道关卡重要海岛、港口。着令工部,加大造船业发展。”

    崔君肃一拱手:“圣人,这二千多万贯是指带给大唐的财富,收入国库远没有这么多,总量不会超过八百万贯。其中关税、海商经营税,上交约为三百七十万贯。舶司商队经营毛利润为六百万贯左右,这还需要再给各船、各军发赏。”




第0918节 柳木来信

    李世民听到崔君肃竟然说自己算错了,立即就说道:“卿这话不对,财富流入大唐,没有流进国库也流入了百姓的口袋里,这件事情是好事。”

    “臣没说不是好事,只是在会计学中各种收支有着详细的分类,也更方便于统计,统计学更有助于了解国内各行业的情况,并且加以引导。”

    崔君肃怼了李世民一句,李世民感觉自己争这些细节肯定争不过。

    所以李世民立即换了话题:“朕提议,增加五千精锐,卿以为如何?”

    “五千不够,至少一万。”房玄龄在旁提醒了一句。

    崔君肃转身问李靖:“李尚书,上次议事之时提出要分批次往罗马送去士兵与军械,不知道眼下已经有多少已经出海?”

    李靖说道:“第一批由燕王带队,是否到了罗马也不知道。第二批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离杭州,第三批算时间就算没有出发,也即将要出发。第四批还在准备之中,按计划再有十天时间就运往华亭。总数……”

    李靖没说,而是从袖子中拿出一个纸条给所有人看了一眼之后放在李世民的案头。

    李靖这么作或许是过于小心,谁能说小心是错,大唐的军用物资与兵力调配一直都是属于重要机密级的。

    那怕是往外调人,也一样。

    甚至于,各中级军官的名单都是属于保密内容。

    李世民很满意这样的安排,对屋内的重臣们说道:“朕看过南洋海图,朕以为柳木的安排是得当的,淡马锡港对大唐极为重要,再结合婆罗州北部,千岛道,大琉球岛、小琉求、扶桑道,那么大唐的东海、南海安稳。”

    “圣人英明。”

    这个战术是兵部论证过的,将整个南海包在其中,那么这整个南海的所有资源大唐都可以安稳的采收。

    虽然这个时代海洋的资源利用率极低,李世民却在为后世的子孙万代作准备。

    李世民又说道:“眼下,中南半岛是朕内心所牵挂的。特别是西南的六诏,朕每每想起就心中极为不安。”

    房玄龄站了起来:“圣人,慈溪县船坞有份给工部的正式公文上书。内容如下:

    柳木手下的鬼工级船匠提交了一份正式的报告,船只研究的鬼工们已经有些拿不定主意。眼下,慈溪船坞已经设计并且定型的两款船只。

    一款长达约三十八丈,采用七桅十一主帆的设计,速度可以达到顺风时每个时辰七十五里,船只最大载重可以超过万石,从慈溪到千岛道重船的巡航时速只有十七里左右。

    这条船所消耗的木料,差不多相当于在千岛道砍伐了四十亩的森林。

    这条船已经是风帆式武装商船的极限。

    未来无论在体积上,载重量,速度上有提升的空间没有多少了。

    听完房玄龄的汇报,李世民还是很满意这个效果的。李世民很清楚船越大,在海上越是安全,但速度也会越慢。高度船都不会有太大的体积。

    远在罗马的柳木内心也非常的清楚,大唐的造船能力已经到极限,除非有质的突破。

    眼下这条船已经有后世风帆战舰的巅峰,海上君王号的七成体积,胜利号的一半,连人连补给再加上火炮,货物,这条船的实际载重量已经超过一千吨。

    房玄龄又汇报了另一种船。

    无帆,用的蒸汽机带动两侧的桨轮,载重量轻松的突破了那条风帆武装商船,速度更是可以达到每个时辰一百里,而且不考虑风向,重船也能达到六十里。

    不过问题也多。

    海上没办法补充淡水,蒸汽机的稳定性不足以进行超过三千里的航行。

    船上带的煤,跑远了没办法补充。

    尝试过一次去千岛道,结果遇上风浪之后偏离了航线,煤与淡水都消耗一空后,还是靠着随行的风帆船拖到了岸边,然后运来煤与淡水,这才继续航行。

    听完这两种船的区别,李世民说道:“朕认为,两种船都要造,不造的话没办法让工匠积累经验,想让造船的技术再提高,有些必要有浪费是值得的。”

    “圣人英明,臣等讨论的结果是。蒸汽船用于运河运输,从船体上就不要制作海用的尖底船,就制作平底船。长江逆流而上,运河逆流而上,无论那一种都对运输是有利的。也可以尝试制作海用,还是靠着海岸行驶来的安全。”

    杜如晦提出的建议代表着大家商量的结果。

    “恩,很好。”

    “那么圣人,我等还议了两件事,关于给罗马那边派船,新式的战舰是不是要隐藏起来,最大只用到一千三百料武装商船,配两门小将军炮平时锁在船仓内,对外依然是使用弓、弩、投石机等。”

    这个问题李世民还没有想过,正在这时,突然人侍从官入内:“圣人,闻月阁叶四娘有急事求见。”

    “宣。”

    李世民同意让叶四娘入内的时候,四名书记员快速的退离书房,闻月阁有急事肯定是机密要务,没有特别允许的情况下,连六部尚书都可以隐瞒。

    叶四娘入内,只是快速的对李世民施了半礼,立即就拿出一份密封钢筒从内抽出一只纸卷双手放在李世民的案头。

    李世民快速的读完之后,脸上流露出一丝笑容之后,突然一巴掌用力的拍在桌上。

    “圣人?”房玄龄起身,他不知道什么事让李世民如此激动。

    “是柳木,他与东罗马、波斯人的萨桑王国口头约定的一项协议。初步协议的内容正在商讨,并且约定半年之后正式会盟。还有就是,他发现许多重大的财富之地,其有两处港口每年仅牛皮就可以提供两万张以上。”

    李世民快速的翻看着,突然卷轴就没了。

    最后一句写的是:“各种财富、货物等……”

    “多写几个字会累死吗?为何没有详细的清单,这混帐东西。”李世民很怒。

    叶四娘赶紧从身上的小包中取出一块纯白色的龙涎香,然后是一封来自独孤兰若的信:“这是长平公主的家信,写了许多珍贵的货物。这一块是极品龙涎香,听闻公主的船队已经封装了几十石。”




第0919节 磨刀霍霍

    “几十石?”李世民给吓了一跳,没等叶四娘递上独孤兰若的家信,站起来伸手就将信抢了过去。

    柳木写信用的是口语式的,同样的事情让他写比独孤兰若多用两倍的字数。

    独孤兰若写的字数不多,内容却是柳木那封信的数倍。

    其中独孤兰若提到了两处香料岛,都在东非沿岸,独孤兰若在信中写道,第一个岛不算太大,却是放眼望去有着无数的丁香树,派人初步调查,认为不会低于两百万株丁香树。

    另一处柳驸马称为马达加斯加岛,非常大的一个岛,有着无数的草生类香料,无数。

    独孤兰若把无数这两个字连写了两次,足以代表这岛上的香料有多少。

    然后是柳木准备在摩加迪沙建港的决定,那里有无数的乳香、没药,以及铺天盖地如蝗虫一样数量,奔跑起来惊天动地,有着规模数万,十万的野牛群,羊群,马群。

    信给所有重臣都传阅了一遍。

    房玄龄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圣人,还好早在几个月之前您就派执力思力远行,现在看来,需要加派突厥、室韦、契丹三族的精锐前去。十万头的野牛群狂奔之下,臣想不出来会是何等气势。”

    李靖在旁说了一句:“万马奔腾,一切阻挡在路上都会被碾碎。没看信中有写,给狮子造成死亡最多的就是死在野牛蹄下。”

    “挑一位合适的人选前去参与会盟之事。刚才得到了战舰之时,朕认为派出四艘主力战列舰驻守摩加迪沙,若有个什么紧急情况,必要的时候就算是动用船上的小将军炮,也要让敌人知道我大唐的威严。”

    原本兵部确实不打算将主力战列舰外派,眼下大唐积累了好几年,也仅仅只有八艘二千二百料的战列舰,这种船从设计上就是完全为海战、攻岸战作准备的。

    船上每一个船仓,每个楼梯的设计,都是为了让船能在炮火对轰之中提高生存力。

    那怕眼下除了大唐,还没有任何人有火炮这样的武器,不过大唐也要提早作出战略上的安排。

    柳木出行罗马都没有带这样的船。

    柳木用的是上一代只有一千三百米的,只能说偏战斗型的重武装商船,都算不上纯战列舰。

    大唐皇帝李世民发起狠来,还是相当恐怖的。

    特别是在大唐帝国的帝国利益上,李世民绝对是寸步不让。

    “今天的议事暂时,明天午后朕要大议。”

    “臣等领命。”

    李世民不想再就罗马那边的柳木要结盟的事情小范围的讨论,这件事情是需要认真研究的,派四艘战列舰可以说是大唐皇帝个人的一点私心。

    但派出多少士兵,配什么级别的军械,带什么样的战略物资等。

    李世民认为这件事情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众议,比起关起门来几个人的讨论会得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大唐皇帝李世民发起了明天午后的内阁大议事。

    大唐长安,李世民已经亮出了刀子。

    地中海,底比斯城旧址南。

    这里有一处规模庞大无比的工地,尼罗河通往红海的运河加宽、清淤、固堤等工程已经干了有一个月时间。

    在这里,有八千罗马士兵,一百大唐士兵。

    还有近十万名来自各地的奴隶。

    东罗马在与波斯恶战之前,拥有人口三千四百多万人。打了二百多年,人口下降了三成,人口比例之中,公民与奴隶的比例已经达到一比十三。

    也就是说罗马有一个公民,就有十三个奴隶。

    在尼罗河通往红海的运河工地上,十万奴隶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区。希拉克略会不断的增加这里的奴隶,全力工作,以死掉八万奴隶的消耗来用最快的速度保证让柳木的大船能够从运河来到尼罗河。

    然后从尼罗河北上,到达地中海。

    柳木来到了这里,他刚刚借由罗马大神官的帮助从罗马买到了五千名奴隶。

    一名奴隶的价格仅为一枚罗马金币。

    柳木给了双倍,就是五千名奴隶总共一万金币,罗马答应柳木可以在任何一个地区随意去挑选奴隶,任何一位罗马贵族都会把奴隶卖给柳木。

    那怕是一流的角斗士,只是加一点金币罢了。

    角斗士柳木看不上,那些只是个人的武力,柳木要的是协同性非常强的军团式作战奴隶,首先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强壮,无以伦比的强壮。

    混乱的奴隶居住区正中,五百罗马士兵强行划出一块空地。

    柳木站在空地的一边,身后摆着三只托盘,第一只托盘上摆着一盘罗马金币、第二只托盘上摆有一把珍珠,第三只托盘上放着一匹丝绸。

    “高虎!”柳木向前一指。

    只穿着一条大四角裤的高虎先是秀了一下自己强壮的肌肉,然后走到一旁的架子上拿起一根标枪,这架子上摆着四十只标枪,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木制,旧罗马军团使用的标准投枪。第二种是改良的新式标枪,多加了一个皮环,可以让人更容易使上力气。第三种是唐式短标枪,木柄长一点九尺,钢尖六寸,重不到两斤。最后一种是纯精钢的两尺长标枪,重不过四斤。

    第一只投枪,高虎投出了三十步的距离,第二只投出了五十步的距离,第三只高虎投出了差不多七十五步,最后一只,高虎在五十步的距离上精准的刺中立在那里的一个木人。

    柳木的一份通告翻译了五种以上的语言,在三天之内传遍整个奴隶营。

    任何一个人,四种标枪只要有两种破了纪录,三只托盘内的赏赐就归谁。

    柳木的通告之中写的非常清楚,你们都是奴隶,你们的身价也就是一枚金币,看看托盘上有多少价值,每个人都有资格前来一试。

    最先发疯的不是奴隶,而是罗马人。

    他们完全不明白,大唐来的人脑袋是不是有问题,立即就有罗马士兵找到这里驻守了几个月的那一百大唐士兵,询问他们是不是也可以去一试。

    “当然,谁都可以。”




第0920节 重赏

    罗马士兵依然还着疑惑:“真的超过那个纪录就会得到赏赐?”

    唐人士兵很轻松的回答着:“当然,因为赏赐是我们柳驸马发出的,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