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枭雄-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老汉吹嘘了半响,纵然杨琏脸皮颇厚,也有些挂不住了,老汉说杨琏是天上玉帝派下来的武曲星,是为了拯救百姓的,还说这天下,早晚都是杨琏的。这让杨琏有些警惕,在翅膀没有硬起来之前,杨琏不希望看到这种流言。
善谈的老汉说了半响,也觉得有些口渴了,便端起海碗一阵猛喝,杨琏这才找到机会,问起田地的事情来。老汉一听,立刻摇摇头。水灾之后,情况的确不容乐观。而且楚州的良田不像苏杭一带多,粮食产量不足。
就老汉家中分到的田地,他已经去看过了,很多土地因为水患的缘故,土质大为下降,这就会影响粮食的产量,以老汉的经验,这样的土地,练市产量非常低。
杨琏立刻让老汉带他去看地,老汉虽然觉得奇怪,还是收拾了一番,带着杨琏等人去看土地。老汉家中的土地已经被犁过,但田地里的土地依旧是大块大块的。这样的没有经过精犁的土地显然粮食产量会更低。
老汉也是没有办法,人力有限,只靠人犁地,显然不现实。杨琏举目四顾,所有的百姓都是依靠人力犁地。逃难而来的他们,缺少牛,而且,用来犁地的工具多半是耒耜,不要说曲辕犁,直辕犁都没有。很显然,这样的翻土效率是很差的。
必须要尽快制造一批工具以满足需要,此外,还需要大量的耕牛,才能种植更多的土地。
杨琏想着的时候,老汉又在说着,这段时间,正是种植冬小麦的季节,再晚了,淮南一带下了雪,土地坚硬,难以耕种。而且瑞雪兆丰年,抓紧时间种植,大雪还能杀掉地里的害虫,小麦有更好的收成。
听了老汉的话,杨琏不觉皱起了眉头,他是后世而来,没有经历过种植,卢多逊虽然多才,但也不精通农事,以至于杨琏犯下这等大错。杨琏如今最缺的是什么?粮食!积极恢复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在把灾民安置之后,是最重要的事。
杨琏皱起了眉头,前些日子的事情太多,以至于疏忽了这方面的事情,如今既然知道了,便要积极采取措施,恢复生产。首先是要尽快制造一批工具,其次,便是要购买耕牛。海楚两州耕牛不足,需要从广陵一带购买,甚至要到金陵购买。
杨琏想了又想,觉得时间紧迫,与老汉说了半响,带着人陈铁等人匆匆离去。老汉定定地看着杨琏离去的背影,觉得这个人有些不同,但一时有想不到究竟有哪些不同。
几个邻里来问着,毕竟杨琏等人骑着高头大马,身上的衣裳固然不算华丽,但看起来显然不是一般百姓。老汉哪里知道、应付了几句之后,慢悠悠地朝着家里走去。
杨琏派一名士兵先赶回楚州,令卢多逊召集楚州城的铁匠和木匠待命,又吩咐下去,清点海楚两州的耕牛数量,同时让卢多逊准备钱帛,南下购买耕牛。
卢多逊得到消息,立刻着手办理事情,楚州城内贴满了告示,要城中的木匠、铁匠两日后赶到衙门。杨琏趁着这段时间,考察了好几个村庄,越靠近楚州城,村庄的人越多,情况也好很多。甚至村子里还有木匠,已经制作出简易的直辕犁,村民们互相帮忙,已经耕了不少土地。
连日来的考察,杨琏了解了不少情况,这才返回楚州城。此时的楚州已经逐渐稳定下来,百姓三三两两走在街上,脸上也有了笑意。守门的士兵看见是杨琏,忙退到一旁施礼。
杨琏点头,匆匆而行,朝着府衙赶去。卢多逊正在忙碌着,听见杨琏回来,忙出门相迎。
“卢主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杨琏问道。
卢多逊忙回答着,告示已经贴了下去,明日楚州城内乃至于城外的木匠、铁匠,都会赶来。同时,楚州城的耕牛数量,已经清点了,有两百二十三头,其中有接近三成的耕牛是老牛。
这样的结果杨琏并不意外,大水过后,几乎寸草不生,楚州城缺乏耕牛,两百多头耕牛看起来不少,可实际上要负担起楚州城四周的万顷农田,根本远远不足。
杨琏点头,对卢多逊的表现很是满意,好生鼓励了一番之后,卢多逊继续去处理事情,杨琏先回府上。刚刚回到府上,杨琏便发现气氛有些不对,整个府上的人情绪很是低落,当看见杨琏回来,一名亲兵奔了过来,脸上带着喜色。
“杨节度,终于回来了。”亲兵说道,杨琏记得他的名字,叫做朱琦,是海陵人氏,属于杨琏当初从禁军中挑选的士兵之一。
杨琏从朱琦的话语里捕捉到不好的信息,顿时眉毛一竖,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朱琦道:“从昨日开始,主母心情便不好,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总是在问杨节度什么时候回来。”
主母指的便是符金盏,杨琏立刻快步朝着后院走去。后院,符金盏正站在院子里,看着天空,脸上带着忧郁。听见杨琏的脚步声,抬起头来,看见是杨琏,便快步走了过来,上下打量了一番杨琏,这才松了一口气。不过,符金盏脸上的忧郁依旧没有消退,秀眉微蹙。
杨琏正要说话,张绮栎从不远处走过来,看见杨琏,脸上带着喜色,狂奔了几步,拉起杨琏的手,左看右看,见杨琏没有异状,同样松了一口气,用手轻轻拍着已经隆起的胸口,道:“杨大哥,你让傅姐姐和我,担心极了。”
杨琏看着符金盏,见她清澈的目光中,充满了担忧,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符金盏咬着嘴唇,慢慢踱步,杨琏知道她有话要说,便跟在她的身边,两人渐渐离开了众人,符金盏这才道:“昨日妾身接到消息,父亲在运粮回去的路上,遭受芒砀山群贼的伏击,父亲虽然没有受伤,但所带的粮食全部被山贼劫走。”
杨琏眼睛一瞪,道:“什么山贼,敢如此大胆,当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符金盏叹息了一声,道:“幸好父亲安然无恙。”回头看了一眼张绮栎,见她没有跟来,这才放了心。她如今的身份依旧是傅姑娘,与符彦卿的关系还不能让太多人知道,包括张绮栎。
杨琏皱着眉头,道:“符节度带来的士兵,足有百人,再加上民夫,起码超过五百人,要想击败符节度,夺得粮食,这些山贼的人数,至少要持平。”符彦卿带兵多年,前来运粮,带来的士兵必然是精锐,不说以一当百,以一当五应当不成问题,换而言之,山贼的人数,至少要有五百人左右,不然面对符彦卿的骑兵,山贼根本不是对手。
符金盏摇摇头,道:“实际上人数不足两百人。”
杨琏诧异,道:“不足两百人的山贼,居然能击败符节度的百人骑兵?这不可能!”杨琏说着,连连摇头。
符金盏苦笑了一声,道:“可是事实偏偏是如此,父亲在信里,详细说了这一次的情况。”
杨琏抓住符金盏的手,道:“什么情况,你具体说来。”
符金盏点点头,慢慢将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符彦卿有百人骑兵押送粮食,一开始倒也没有问题,沿途十分顺畅,不过,在抵达祁家湾的时候,发生了一点意外。吃过午饭之后,居然有三分之一的民夫突然叛变,夺取粮草。事发突然,符彦卿以及亲卫都没有反应过来,可是等到反应过来之后,符彦卿发生情况更不对了。不少亲卫纷纷倒下了战马,口吐白沫,看来是中了毒。
随着亲卫一个个的倒下,不少民夫被吓破了胆,纷纷逃走,叛变的那部分民夫挥舞着大刀在人群之中砍杀,同时,从祁家湾的大街小巷里,涌出了无数的山贼,他们杀死百姓,夺取粮草。
符彦卿见势不妙,只得带着残余的亲兵逃走,到了徐州,清点人数,活着的亲兵不足二十人,这是一场惨败,对于符彦卿这等老将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PS:恢复更新,前几天在家里被三司会审,差点挂掉。。。。泪奔。。。
。。。
第十八章 出兵?
&;&;&;&;符彦卿的信里,把事情说的颇为详细,符金盏口齿伶俐,说的又是绘声绘色,很是吸引人。&;&;
杨琏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不由皱起了眉头,道:“这件事情不对劲,我与符节度的书信,都是秘密,按道理旁人绝不可能知道。运送粮草的事情,根本是绝密。粮食在大唐境内,没有问题。在大汉境内遭到抢劫,有极大的可能是符节度那边,泄露了消息。”
杨琏的分析自然是有道理的,符金盏事先也想过这个问题,便道:“从种种迹象来看,父亲身边的亲卫没有嫌疑,而是那群民夫有问题。”
“这些民夫,多半是临时拼凑,难免良莠不齐,有了他们的配合,那些山贼才能顺利夺得粮食,因此,民夫很大可能是山贼派出去的。不过,那些山贼是如何得到消息,进而派出内应,混入民夫之中?”杨琏问道,充满了疑惑。
符金盏摇摇头,这其中的缘故,她也不知道,就连来送信符家子弟,都不了解此事,符金盏又怎么会知道呢?沉默了片刻,符金盏道:“粮食被劫,徐州的情况依旧恶劣,还望、望杨公子援手。”
杨琏道:“符节度对我有恩,这件事情,我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但那些山贼一日不除,这粮食很难运输到符节度的手中。要先运粮,必须要先剿匪。”
符金盏点点头,表示同意,忽然又想起来杨琏的话有些不对,似乎父亲对他,并没有什么恩德,便疑惑地看了杨琏一眼,道:“父亲对你有恩?妾身怎么不知道?”
杨琏哈哈一笑,伸出手去,捉住她的柔荑,道:“符节度把这么好的女儿许配给我,这不是恩德是什么?”
纵然是符金盏十分沉稳,脸色也变得绯红,忙甩开杨琏的手,走上几步,却又缓了下来。
杨琏跟了上来,道:“粮食自然是要送的,这一次不能出任何差错,但这样只能是一次两次。要想一劳永逸,清除山中贼人,需要楚、徐、宿三州共同努力,清除了山贼,才能打开商榷,互通有无。不仅对楚州,对徐州、宿州也是好事。”
符金盏点点头,她虽然是一名女子,但巾帼不让须眉,很多道理还是懂的。只是想要彻底清除山中贼人,何其难也。符金盏便将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如今是乱世,芒砀山一带又是两国边境,国土犬齿交错,正是这样的缘故,贼人能在两国流窜,汉国去剿匪,他们就逃到大唐,这让汉国徒唤奈何。反之,大唐去剿匪,贼人同样会逃到汉国,为了不引起两国纠纷,大唐士兵同样不敢北上。
杨琏的建议是好,但两国围剿,非同小可,必须要得到两国皇帝的同意,不然纵然是节度使,妄自调动兵马,也会被朝中的御史弹劾。
这个道理杨琏自然知道,而且杨琏早就存了这样的心思,杨琏对说服齐王,或者说是说服李瓃有很大的把握,关键是汉国那边。杨琏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符金盏也表示担忧。
不管如何担忧,事情还要去做,符金盏修书一封,让心腹赶往徐州,向父亲禀明此事。杨琏同时写了两份折子,声称楚州位于大唐与汉国边境,芒砀山纵横其中,山中多有盗匪,他决定带兵剿匪,肃清四野,希望朝廷能够允许。杨琏特意让亲兵不走润州,以免引起李弘冀的注意。
金陵,齐王府内,怀柔公主无聊地靠在亭子的柱子上,手中拿着一支已经萎了的花朵,愣愣地看着河里优哉游哉游着的鱼儿,心中充满了羡慕。忍不住说道:“鱼儿啊鱼儿,若本公主能像你们一样,无拘无束那该有多好?”
绿裳在身后听见,知道怀柔公主是在想什么,忙道:“公主,可是想念驸马了?”
怀柔公主一瞪眼,喝道:“这个负心的男人,谁想他了?”
绿裳知道自家公主多半是嘴硬心软,便道:“公主也不用担心,楚州刚刚泛了水灾,想来事情很多,驸马必定忙的不可开交,一时忘记了,也是情有可原。”
怀柔公主伸出手去,迅抓住了绿裳的耳朵,揪着,道:“你倒是了解的清楚,这么快就心疼他了?”
绿裳哎哟一声,连声哀求,道:“公主,饶命,饶命,奴婢再也不敢了。”
怀柔公主冷哼了一声,松开了手,幽幽叹息了一声,这才现手中的花朵已经枯萎,愤愤地把花朵一掷,花朵落入水中,随着流水飘走。
就在怀柔公主心中有些伤感的时候,皇城内,齐王李景遂正在翻阅着各地送来的折子。皇太弟这个称谓虽然足以让世人仰望,但其中的苦楚也只有他知道。皇兄李瓃做了一个甩手掌柜,将大唐的朝廷的事情都甩给了他,时不时问些事情。如此多的事情,把李景遂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李景遂看了半天折子,眼睛有些酸了,便放下折子,用手揉着睛明穴,缓解眼酸。这时,一名小吏走了过来,低声道:“齐王,顺天节度使的急报。”
“啊?”李景遂吃了一惊,他知道杨琏送来急报,一定是有什么急事。以李景遂的猜测,十之是楚州赈灾的事情。不过,早在半个月前,他就收到了杨琏的奏报,说是海楚两州的赈灾已经接近尾声,想来没有大碍了才对。就算是赈灾顺利结束,应该不会用急报呀。
李景遂有些担心,忙吩咐小吏将急报呈上来。
小吏却摇头,禀告之后退下,很快带来一人。这人一副商人打扮,正是杨琏派出去那位名唤朱琦的亲卫。朱琦见了齐王,拱手施礼。
李景遂心急如焚,哪里肯等?忙道:“不必施礼,呈上信来。”
“喏!”朱琦收回了手,迅取出了两封信。信件已经湿了,带着一股汗臭,可以判定朱琦是疾奔而来,根本没有停歇。
李景遂让小吏送了两杯茶水过来,朱琦一饮而尽。李景遂仔细地看着书信,眉头不由皱起。杨琏在信中,自然不会说出真实情况,而且说游荡在芒砀山的山贼近日受到汉国围剿,不少山贼纷纷逃到大唐境内,他们占山为王,无恶不作,打劫村民,抢夺粮食,甚至袭击军队。杨琏提出,他要用兵剿匪,因此上书,请求朝廷同意。
李景遂有些担心,山贼凶恶,杨琏受伤,而在信中,杨琏又没有说。不过见他字迹苍劲有力,不像受伤的人,李景遂便放了心,不过为了稳妥,还是问了朱琦一些情况。朱琦临行前,杨琏是千叮万嘱,自然知道如何应对,滴水不漏地回答了,李景遂知道杨琏只是受了轻伤,也就放了心。心中却对这群盗匪无比憎恨。
拆开了另一份书信,这一份是写给齐王李景遂的了,书信里,杨琏提出了几点要求,希望齐王能够帮忙。剿匪一事李景遂虽然能做决定,但李景遂还是想要找皇兄商量一番。便让朱琦去休息,又让小吏准备了食物,供朱琦充饥。
这时,李瓃正在后宫钟皇后的寝宫内,两人正在说着事情,无非是一些闲聊,先是说燕王李弘冀近来表现很好,治理润州,有几分欣欣向荣的气象,这让李瓃有几分安慰,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怎能不希望他上进呢?
钟皇后说着长子的好话,两人聊着,就又说起怀柔公主的婚事来。钟皇后很疼怀柔公主,希望怀柔公主尽快嫁给杨琏。如今海楚两州的事情已经稳定了下来,当初的诺言也算完成了,总要抽个时间,把婚事给办了。
李瓃也同意,怀柔公主个性刁蛮,而且年纪也不小了,嫁了人,也能定性一些。两人说着的时候,太监高泽在外面禀告着,齐王求见。
对于齐王,李瓃有几分愧疚之意,他把大唐的军政事情,都甩手给了齐王,偶尔才会来看一看,问一问,这日子过得十分逍遥。听见齐王求见,知道齐王必然是有事情。
钟皇后也是明事理之人,便躬身,道:“陛下,军国大事要紧,还是先去处理,臣妾告退。”
李瓃站起身来,走出了门去,李景遂正在门外焦急踱步,秋日的天气,额头上有着汗水。齐王居然急到这个地步,李瓃微微诧异,忙问着,道:“齐王,你为何如此焦急?”
齐王李景遂叹息了一声,道:“皇兄,大事不好了,楚州那边,突然出现了大批山贼,他们袭击百姓,抢夺粮食,杨琏为此受了轻伤。”
李瓃移动的脚步停了下来,回过头,看着齐王,有些吃惊,道:“你说什么?杨琏受伤?”
齐王李景遂点点头,道:“正是。”说着,把正式的折子取了出来,递给皇兄。
李瓃打开折子,边走边看,越看越觉得心惊,大唐煌煌天威,曾经威加四海,如今几个山贼居然敢袭击官员,真是让李瓃十分愤怒,他匆匆看完折子,冷哼了一声,道:“这群山贼,当真是可恶,必须要除掉他们,还边境一个安宁。”
对此,齐王李景遂深以为然,便问道:“皇兄,杨琏在折子里所言的事情?”
李瓃皱着眉头,仔细地想了想,虽说要与汉国徐州、宿州等地的节度使合作,但他相信杨琏不是卖国之人,仔细想了想,李瓃道了一声,“准!”8
。。。
第十九章 琐事
李璟之所以答应的如此爽快,是因为杨琏在海楚两州的确办了一些实事,此外,便是简在帝心,杨琏遇袭,让李璟十分愤怒。北方边境的安定,关系着大唐的赋税,所以李璟才会答应杨琏的要求。
李璟回到书房,亲笔写了一封书信,交代了一番杨琏,把密旨封好之后,递给李景遂,让他尽快送到楚州去。李景遂自然不敢怠慢,立刻召见朱琦,让他速速赶回楚州。
朱琦领命,收了书信,换上李景遂为他准备的新马,朝着楚州奔去。
润州,李弘冀完全掌控了这里,毕竟燕王的身份值得很多人投效。这段日子,李弘冀整改了军队,补足了缺额,操练,打造出一支强兵,只是可惜,日前大唐没有战事,不能让李弘冀一展身手。
李弘冀这一日闲来无事,便在江边游玩,这时,十几艘船只从广陵那边绕了过来,看船只的模样,应该是商船。李弘冀抬起马鞭,指着前方,吩咐亲兵去看一看,这些商船,是从哪里来的?
亲兵去了之后,很快带来了一个人,此人一副商人打扮,年纪不大,约莫三十来岁的模样。
“还不见过燕王?”亲兵一瞪眼。
那人忙拱拱手,道:“草民费砚见过燕王。”
“费砚?听你口音,不是江南人氏。”李弘冀问道。
费砚忙陪着笑,道:“启禀燕王,草民是巴蜀人氏,来江南是经商的。”
“哦?你都贩卖些什么?”李弘冀问道。
费砚道:“主要是粮食。”
李弘冀眼睛一亮,江南是鱼米之乡,自然不缺粮,虽然说今年遭受了水灾,但损失还能接受。反而北方的海楚两州,损失极大,这些船只是从广陵方向而来,莫非是去海楚两州贩卖粮食的?
李弘冀怀着深意,问道:“这么说来,你岂不是从海楚两州而来?”
费砚一愣,道:“燕王何以得知?”
李弘冀笑了笑,仔细盘问起来,很快就了解费砚这一行的目的,杨琏在海楚两州,大肆收购粮食。如果是前几个月,李弘冀还找不到理由,毕竟那时候海楚两州灾情十分严重,而如今,海楚两州的百姓已经安定下来,这让李弘冀认为,杨琏有囤积粮草的企图。囤积粮草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答案太容易了,那就是造反。
当李弘冀知道费砚回去之后,还要运输粮食到楚州,李弘冀更加确定,杨琏有不轨企图,杨琏十之**,肯定是要造反。不过,李弘冀没有打草惊蛇,他让费砚继续运输粮食,只不过,当他再度经过润州的时候,必须要留下粮食的数目。
费砚不知道李弘冀究竟要做什么,也就点着头答应了。看着费砚匆匆离去,李弘冀握紧了拳头,他知道,要扳倒杨琏,不能只靠这一件事情,他要收集更多的信息,一举击败杨琏。
朱琦一路紧赶慢赶,用了将近八天的时间,才赶到楚州,两条大腿已经磨得血肉模糊,行动不便。接到圣旨的杨琏自然是大喜过望,让朱琦下去休息之后,立刻召见了陈铁。让他挑选精兵一千,随时待命。
大唐天子已经同意,接下来就要看符彦卿那边,能够说服刘承祐了。为了一举成功,杨琏写了一封信给刘承祐,算算时间,刘承祐应该收到了。
汉国的事情,杨琏只能是尽力,在等待消息的日子里,杨琏吩咐下去的事情,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在各位木匠、铁匠的努力下,已经制作了曲辕犁五百多架,虽然还是不足,但总比没有的强。
而且杨琏以村子为单位,组织百姓进行耕种,不再是一家一户独自耕种。农夫们集中耕种,提高了效率,耕牛也得到最好的利用,大批的田地被开发,杨琏走在田间,泥土已经被翻新,不再是大块大块的泥土。
说起来,这样的办法一开始有百姓抵制,毕竟自家的田地都忙不过来,谁会有闲心去帮忙耕种别人家的田?杨琏找了一个都是灾民组成的村子,流民感谢杨琏的恩德,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