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枭雄-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你?”韩熙载嘴唇蠕动,说了出来。
来人正是杨琏,他让士兵打开了牢房,踱步走了进去。陈可言在他身边站定了,以防万一,不过他显然是多虑了,以杨琏的身手,韩熙载根本不可能伤着他,更何况韩熙载的手脚上都上了手链脚链。
“韩熙载,说起来,你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只是可惜,你跟错了人。”杨琏说道。
韩熙载抿着嘴不吱声,他不知道杨琏突然来这里,有什么目的?
杨琏见他不说话,笑了起来,道:“李弘冀造反已经伏诛,燕王一党的人都会受到牵连,如今陈栋慎、朱令赟、周弘祚等人已经伏法,只剩下了几个文臣,你,是其中之一。”
“坦白说,本王还是非常欣赏你的才能,这一次李弘冀造反,事先你也不知道,或许是因为李弘冀知道你在年轻的时候就跟着先帝,生恐你不会造反,所以没有告诉你的缘故。这足以证明,你至少没有反意。”杨琏说道。
韩熙载的喉结响动了一下,他的确没有反意,党争也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罢了,如今随着燕王的身死,他是连党争的资格都没有了。
杨琏说着,慢慢蹲了下来,道:“李弘冀造反之后,大唐岌岌可危,各地情况不明,想必你也清楚。和聪明人说话不需要转弯,本王就问你,你愿不愿意活下去?”
第四十六章 杨琏的建议
韩熙载有些惊讶地抬起头,仔细地打量着杨琏,杨琏肯让他活下来,难道原因就只有杨琏说的那么简单吗?还是说有什么阴谋?汉子心脸上阴晴不定,很快他又想到,自己已经是阶下囚,还能有什么阴谋不成?可是杨琏的话又说得十分清楚,只不过是看上了他的才能。杨琏,有这么大度吗?
杨琏看出了韩熙载的担心,他笑了起来,道:“你不用担心,本王既然放了你,陛下那边自会游说,至于之后的事情,只要你忠心为本王办事,本王自然不会亏待与你。”
韩熙载注意到杨琏说的话有两点,第一他自称本王,也就是说他从吴侯变成了王爷,这让他心中一惊,要知道异姓不能封王,可是杨琏还是封了,成了堂堂的异姓王,看来金陵的局势,绝非那么简单了。很有可能吴侯,不,吴王已经掌控了整个金陵的局势,陛下已经成为了傀儡,当年烈祖代吴的局面已经形成。
或许,这就是命运吗?当年的那一幕他曾经历过,而今,这一幕又要重现,李唐取代了杨吴,吴王难道又要取代李唐吗?命运的轮回,这或许就是了吧。
此外,第二点,韩熙载注意到杨琏说的是忠心为他办事,而不是忠心为天子,为大唐,这就足以证明了很多问题。至少,他有培养自己势力的年头。
这两点综合起来看,韩熙载几乎可以断定,当年的那一幕已经不远了。可是,即使知道又能怎么样?他已经是阶下囚,能够力挽狂澜吗?不,他做不到,当年徐温大权在握,不是没有人反抗,有的节度使举兵造反,可还是失败了,掌握兵权的武将都如此,他区区一个文人,又能如何?
杨琏能够如此明白的告诉他,是在警告他,如果选择了效忠杨琏,那就不要再有其他心思,老老实实的做事,自然会有他的好处,加官进爵自然不在话下。但是如果不忠于他,答案很简单,燕王的下场就是他的下场。
韩熙载的脸上阴晴不定,他沉默了好一会,直起了身子,目光复杂,半响,他点点头,弯腰,道:“叔言愿为吴王效力。”叔言,是韩熙载的字。
杨琏没有任何表情,问道:“不后悔?”
“不后悔!”韩熙载点点头,在尊严和性命面前,他选择了性命,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杨琏哈哈一笑,走上两步,扶起韩熙载,道:“叔言,本王既然选择信任你,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做。如今大唐内部,实则危机重重,你可能不知道,那郭荣已经潜逃出了金陵城,目前正被追捕中。如果他回到了开封,大唐又会增加一个劲敌。”
韩熙载并不知道此事有郭荣的参与,闻言便是一愣,沉吟了片刻,道:“吴王,郭荣也参与了此事?”
“不错,正是郭荣的参与,使得李弘冀坚定了造反之心,本王想,这一点萧寺卿很清楚吧。”杨琏说着,转过头,看着另一间屋子里的萧俨。
萧俨自从杨琏进来之后,一直死死地看着他,如今听见杨琏如此对韩熙载说,顿时眼睛一亮,他拼命地想要挤到韩熙载这边来,道:“吴王,吴王,救救我,救救我!”
杨琏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转过头,再度看着韩熙载,道:“这些人之中,只有你能活命,这是本王对你的赏识,希望你好自为之。”
韩熙载抿着嘴,他知道杨琏不仅救的是他,更是他的一家,当即跪在地上,朝着杨琏磕了几个响头,道:“叔言多谢吴王救命之恩!”
一边,萧俨听见杨琏赦免了韩熙载,更是急的大叫了起来,道:“吴王,救救我,我一定效忠吴王。”
“叔言,你可以出去了。”杨琏下令。
韩熙载站起身来,拱拱手,在几名士兵的护送下,朝走了出去。
杨琏转过身,朝着萧俨走了过去,萧俨这下更激动了,他挥舞着双手,拼命地叫着,声音嘶哑,如同乌鸦一般。
杨琏在一旁站定,目光充满了戏讪,道:“怎么,你想活下去?”
“想,想,吴侯请救我!”萧俨很是激动,看见杨琏,仿佛看见了活命之机。
杨琏笑了起来,抬起了手,晃了晃,道:“你,不可以,就凭你利用名单来误导本王,本王就饶不了你。萧俨,你名义上不参与党争,实际上却暗中为李弘冀效力,只是你隐藏得太深,不为旁人所知道罢了。但是,你想要骗过本王,那未免太天真了一些。”
萧俨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杨琏,失声道:“你,你都知道?”
“你以为那点伎俩能骗到本王?”杨琏笑了起来。
萧俨半响无语,脑海中却在急地转动着,这么说来,吴王早就知道,所以他才会利用了李弘冀,达到他的目的,这是一场计中计啊,萧俨倒吸了一口冷气,原本以为计划十分完美,实际上却在敌人的预料之中。
这一次政变的赢家,是谁也想不到的杨琏啊,他从这一件事情上,获得了最大的利益,成了异姓王。
萧俨想通了这一节,哈哈大笑了起来,道:“你承认这些,难道不怕我告诉天子吗?”
“谁会相信你的话?”杨琏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转身走出了监牢。
回到杨府,杨琏觉得十分疲倦,符金盏、张绮栎、米诗薇等人见他没有事情,松了一口气,虽说曾忆龄带回来了消息,但没有看见人之前,一颗心还是吊着的。
张绮栎最是贴心地端来了温热的饭菜,杨琏也觉得饿了,慢慢吃着东西,一碗米饭下了肚,体内暖洋洋的一片,也恢复了几分力气。
符金盏看着杨琏吃饭,并不说话,倒是张绮栎在一旁,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说着。无非就是说这一次的政变如何凶险,叛军攻入了杨府,差一点就擒获了符金盏、张绮栎等人,若非符将军带着家丁赶来,恐怕这一次凶多吉少。
曾忆龄与米诗薇在一旁没有说话,而是瞧着张绮栎在哪里说个不停。
张绮栎说完了,杨琏也吃得差不多了。符金盏这才笑道:“杨公子,事情没有那么严重,只是虚惊一场罢了。”
比起这些事情,曾忆龄更为务实一些,她在一旁问道:“如今大唐皇室的人死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了李景遂与李景达两人,李景遂已经登基称帝,而李景达依附李弘冀,同样是造反的大罪,想来也是死罪。今日朝会,李景遂怎么说?”
张绮栎这时见杨琏吃完,端了茶水过来。
杨琏慢慢品着茶水,这才开口,把事情说了一遍,几人听见杨琏升为了吴王,心中都非常高兴。今日只是朝会商定,过上几日,吏部那边就会正式下文,这个王爵之位,肯定是逃不了了。几人说着话,符金盏见杨琏眼睛里带着血丝,便让众人离开,先让杨琏休息。
这一觉杨琏睡得十分香甜,起来之后,身上的困乏全部消除,人也精神了许多。想着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杨琏吃过了早餐,朝着皇城赶了过去。
皇城里,群臣已经在忙碌着,最近的事情太多太忙,总要加班加点才能做完,群臣都忙着处理事情。金陵城内,由于有游侠儿和造反士兵的捣乱,损失不小,大理寺和兵部正在积极统计着损失,初步估计,死亡人数约在两万以上,至少有两千户人家的房屋被烧毁,损失的财物目前无法估量,这是金陵城数十年来最为严重的损失。
杨琏找来了户部的李平,让他统计人数之后,看看究竟有多少百姓受灾,这些百姓需要安置,需要抚恤,户部要理出一个章程出来,积极安置百姓。
烧毁的房屋需要重建,又要花费很多的金钱,所幸李弘冀也不想皇城有太大的损失,没有下令放火,所以皇城大致保持着原样。
除了这些事情,杨琏还关心郭荣的事情,不过周邺那边没有消息传回来,想来是没有捉住郭荣。杨琏进宫,与李景遂商谈了好半响,议论的重点是如何处置反贼。
杨琏把韩熙载的事情告诉了他,并说出了理由,这些人虽然曾经是燕王一党,但没有直接参与政变,不少人是受到挟持。对韩熙载既往不咎有几个好处,一是他不是政变的直接参与人选,饶了他,能尽快地稳定金陵的官吏之心。其二,这场政变影响深远,除了恶,天子能对韩熙载这样的人既往不咎,足以证明的心胸十分宽阔。一些逃走的逆贼就不会铤而走险,会选择投降,能够极快稳定局势。其三,这也是做给各地的官吏看的,可以让他们安心下来,就算曾经与燕王有关系,也不必焦急,新天子仁厚,不会乱杀无辜。
李景遂听了杨琏的分析,点点头,答应了杨琏的请求。两人聊了好一会,不知不觉已经是响午时分,宫女送来了酒食,两人一边吃着,继续说着事情。
“陛下,李氏宗族经此一乱,人丁稀薄,陛下还年轻,需要多纳嫔妃,才能为李氏开枝散叶,国家才会有继承人。”杨琏说道。尤其是皇后,一定要择优,国不可无君,也不能没有皇后。
李景遂抿着嘴,当年王妃死了之后,他就一直没有正式册立王妃,所以只有一个女儿。如今杨琏提起来,李景遂的情绪有些复杂。这是一个好建议,证明杨琏是为了李氏着想。难道说,自己的怀疑是错误的?李景遂心中想着。
他曾经一度认为这是杨琏的安排,毕竟燕王李弘冀是他的政敌,所以趁着李弘冀兵变,杀掉了他是最好的办法。此刻,李景遂听见杨琏如此说着,一颗心顿时迷糊了起来,他有些闹不明白了。
杨琏笑了笑,道:“陛下,这个建议即使微臣不提,想来其他臣子也会提起。陛下还是答应的好。”
李景遂点点头,杨琏说的有理,他选择了答应。
“陛下登基,需要收揽民心,不妨降低各地赋税,释放各地的犯人,当然了除了死罪的人。”杨琏又道。
李景遂同样选择了答应,新皇登基,这些措施都会有,也是收买人心的一种方式。
这个时候,杨琏已经吃的差不多了,他放下了筷子,神色有些凝重。李景遂见他如此,觉得十分奇怪,杨琏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表情。
“吴王突然如此,究竟为何?”李景遂问道。
烧毁的房屋需要重建,又要花费很多的金钱,所幸李弘冀也不想皇城有太大的损失,没有下令放火,所以皇城大致保持着原样。
除了这些事情,杨琏还关心郭荣的事情,不过周邺那边没有消息传回来,想来是没有捉住郭荣。杨琏进宫,与李景遂商谈了好半响,议论的重点是如何处置反贼。
杨琏把韩熙载的事情告诉了他,并说出了理由,这些人虽然曾经是燕王一党,但没有直接参与政变,不少人是受到挟持。对韩熙载既往不咎有几个好处,一是他不是政变的直接参与人选,饶了他,能尽快地稳定金陵的官吏之心。其二,这场政变影响深远,除了恶,天子能对韩熙载这样的人既往不咎,足以证明的心胸十分宽阔。一些逃走的逆贼就不会铤而走险,会选择投降,能够极快稳定局势。其三,这也是做给各地的官吏看的,可以让他们安心下来,就算曾经与燕王有关系,也不必焦急,新天子仁厚,不会乱杀无辜。
李景遂听了杨琏的分析,点点头,答应了杨琏的请求。两人聊了好一会,不知不觉已经是响午时分,宫女送来了酒食,两人一边吃着,继续说着事情。
“陛下,李氏宗族经此一乱,人丁稀薄,陛下还年轻,需要多纳嫔妃,才能为李氏开枝散叶,国家才会有继承人。”杨琏说道。尤其是皇后,一定要择优,国不可无君,也不能没有皇后。
李景遂抿着嘴,当年王妃死了之后,他就一直没有正式册立王妃,所以只有一个女儿。如今杨琏提起来,李景遂的情绪有些复杂。这是一个好建议,证明杨琏是为了李氏着想。难道说,自己的怀疑是错误的?李景遂心中想着。
第五章 灾民要造反?
杨琏吃了早饭,便匆匆走了,赈灾是大事,容不得半点迟延,昨夜与米诗薇聊了半响,对海楚两州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发放赈粮的事情,刻不容缓。
夏日的太阳升起的特别早,百姓也早早起来,不少人朝着粮店赶去。米价再贵,人总要吃饭不是?一个人有再大的理想,总要先生存下去,才有实现的可能。
不过,当很多人赶到粮店的时候,却发现平常早早就开门的粮店居然紧闭着大门,一些百姓围在门口,正在捶打着大门。
“快开门,我们是买米的!”
“别喊了,没用,粮店的人不知道是不是都死了。喊了半天也没有人来开门。”
“嘿嘿,粮店的人要死了,也是贪心贪死的。”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不免有人心生怨言,楚州遭受百年一遇的水灾,百姓多困苦,正需要官府开仓放粮,可是,楚州刺史不仅没有如此做,反而趁火打劫,提高粮价,赚取昧心钱。这样的人,在百姓看来,是要下阿鼻地狱的,永世不得翻身。
可是,百姓也知道官府的厉害,只敢腹诽,毕竟民不与官斗,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杨琏身着便衣,混迹在百姓中,谁也看不出他的身份,林仁肇等几名士兵跟在身后,百姓对于杨琏等人没有丝毫防备,毕竟这些人眼生得很,想来不是官府的人。
杨琏听见百姓们议论,又让林仁肇等人分散在城中打探了一番消息,等到众人回报,杨琏略作沉吟,便知道了刘彦贞的打算。在城里主要干道转了一圈,杨琏便带着众人朝着刺史府走去。
到了刺史府门口,一名士兵匆匆而来,差点撞到杨琏身上。杨琏反应极快地躲开,同时后退一步,十分警惕。
那士兵微微躬身,迅速爬起来,朝着刺史府内跑了进去。
杨琏叫了一声,但士兵脚步丝毫不停留,继续朝着府内狂奔。
“走,进去看看。”见这士兵行动匆匆,杨琏觉得事情有些不妙,便说道,同时加快了脚步。
这时,刘彦贞刚刚起来不久,正在吃着早餐,一个鸡蛋,一碗稀饭,另外还有一小碟切得薄薄的羊肉。刘彦贞刚吃了两口,那士兵匆匆进来,道:“刘刺史,大事不妙了。”
刘彦贞皱了皱眉,颇为不满地放下筷子,道:“出了什么事情,慌里慌张的。”
“禀告刘刺史,城外的百姓已经聚集在一起,想要攻打楚州城!”那士兵说道。
“这群刁民!”刘彦贞将筷子一扔,冷哼一声站起身来,走了两步,喝道:“传令下去,全城戒备,若有人图谋不轨,可杀之!”
那士兵应了一声,正要走出去,杨琏匆匆走了过来,摆摆手,道:“刘刺史,万万不可。”
刘彦贞见是杨琏,先是一愣,旋即道:“杨节度,城外的百姓多是汉国人的奸细,决不能姑息。”
“刘刺史,昨日我来的时候,就看见城外有数以万计的百姓,其中老弱妇孺不少,不能就这样杀了。”杨琏摇摇头。
刘彦贞拱拱手,道:“那以杨节度的意思,该如何做?”
“先去看看情况再说。”杨琏道。
“那也好。”刘彦贞说着,也不吃早饭了,与杨琏匆匆走出刺史府,早有亲兵牵来战马,众人朝着西城门赶去。一路上,不少百姓纷纷躲避,生恐被这群气势汹汹的官兵所杀。
半柱香的时间后,众人到了西城门,下了战马,匆匆跑上城墙,杨琏看清楚眼前的一切,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西城门外,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总之一眼望去,城门外全是百姓,站在最前面的,是一群妇孺,此外还有少量的壮汉。
妇孺们在地上哭泣着,不断磕头,哀求城墙上的士兵打开城门,放他们进去。少数壮汉手中拿着叉子、锄头,其中有几人拿着长刀、宝剑,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城头。
百姓们先是哭泣,随后,在一名壮汉的带领下,齐齐呐喊起来:“开门,开门!”
灾民们多半没有吃饱,但架不住人多,喊起来声音直冲云霄,倒有几分气势。
刘正看见刘彦贞来了,奔上几步,道:“叔父,这些灾民看样子想要攻城。”
“他们敢!”刘彦贞冷哼了一声,走到城墙边上,手扶着女墙,冷冷地看着城外。
杨琏也快步走了过去,城外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即使他们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这么多人攻城,也是极为恐怖的。
“刘刺史,这似乎是有人煽动。”杨琏说道,他一眼就看见在人群中,有那么几个人特别显眼,他们衣着干净,手中拎着大锤、长刀、长枪等武器,显然不是一般的百姓。
刘彦贞点点头,他也看出来了,叫过刘正,道:“传令下去,严加防范,决不能让他们攻城。”
刘正领命,匆匆而去,传达军令。
杨琏道:“依我看来,这些百姓攻城的机率不大,有心人虽然想要煽动,但恐怕更多的是试探。”
“应该是如此,不过,正是如此,更要严加防范,决不能让这些人入城。”刘彦贞说道。
“也不能轻易杀人,不然事情就会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杨琏说道。
刘彦贞对此深以为然,又吩咐了下去,没有得到命令之前,决不能擅自射击。
百姓中也有人看见了刘彦贞、杨琏等人,一个壮汉走了出来,到了城下,朝着百姓大声喊了几句,顿时四周的百姓都停止了哭喊之声,西城门一带,变得安静了许多。
“这个人,似乎是灾民的头。”杨琏低声道。
果不其然,城下那人靠近了城门,离城门不过十几步的距离,只见他朝着城墙上拱拱手,道:“刺史大人,我等皆是灾民,因为水患,这才逃难来到此地,还望刺史大人慈悲为怀,救救我等,自当感激不尽。”
刘彦贞问道:“你是何人?”
“小人叫做戴礼。”那人回答。
“戴礼,水患严重,百姓遭殃,这一点本将十分清楚,可是,你带着这么多人围在城下,意欲何为?”刘彦贞问道。
“刺史大人,我等逃难而来,还望刺史大人发放一些粮草,给我等度日,自当感激不尽。”戴礼说着,跪了下来,朝着刘彦贞磕头。
杨琏摇摇头,道:“刘刺史,你打算怎样做?”
刘彦贞笑了笑,道:“杨节度奉陛下之命,赶来楚州赈灾,更是陛下钦点的顺天节度使,负责海楚两州的事宜,本将自当听从杨节度的安排。”
“这只老狐狸,居然将这个锅甩到我的身上来。”杨琏皱皱眉,心中思忖道。表面上却不露声色,笑道:“刘刺史客气了。”
“怎会是客气?本将对杨节度一向恭敬的很。”刘彦贞说的一本正经。
杨琏呵呵一笑,道:“既然刘刺史如此厚爱,那么本将就当仁不让,处理此事了。”
刘彦贞微微一愣,这个杨琏居然顺着杆子往上爬,让他有些意想不到。不过,他已经捞足了利益,赈济灾民这种没有油水的事情,他也就不想参合了,便微微一笑,道:“杨节度正当如此。”
“既然本将全权负责处理此事,这么说来,刘刺史就该听我的命令了?”杨琏不露声色地问道。
刘彦贞觉得吃定了杨琏,便点点头,道:“杨节度是钦差,所作出的决定,本将自然会遵从。”
“好,那就好!”杨琏说着,看向了城下的戴礼,道:“戴礼,灾民之中,你能否说得上话?他们都听你的吗?”
戴礼微微一愣,回头看了一眼众人,这才道:“启禀大人,我能做主。”
“戴礼,本将是奉大唐天子之命,赶来楚州赈灾的钦差。有什么事情,你可以与我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