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枭雄-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氏客栈里,杨琏也忍不住松了一口气,韩熙载暂时偃旗息鼓,对于齐王来说,是好事。前些日子韩党攻势太猛,一日之内,折子如雪花一般飞进皇城,当真是让杨琏的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里。杨琏暗中面禀齐王数次,这个时候,决不能插手救援。有时候,放任才是最好的办法。
心情放松的齐王李景遂也来到杨氏客栈,两人一边喝茶,一边对弈。李景遂手中拿着一颗黑子,犹豫了很久,始终没有放下。与杨琏的对弈,似乎是输了。李景遂想了半响,叹息一声,弃子认输。
“想不到短短数月,你的棋艺大有长进。本王已经不是对手了。”李景遂叹息了一声。
“齐王承让。”杨琏笑道。从棋盘上捡回白子。
两人正在说话间,林仁肇匆匆而来,脸色有些惊慌,道:“齐王,杨指挥,刚刚得到消息,冯宰相上书为冯延鲁、陈觉等人求情。”
“什么时候的事?”杨琏一竖眉头,这个冯延巳,还是按捺不住。
齐王微微变了脸色,本来他是不相信杨琏之言的,但随着局势的展,他现杨琏对这一次的判断十分正确,因此选择了相信他。在冯延已上书之前,韩党虽然气势汹汹,弹劾陈觉、冯延鲁等人的折子雪花一般飞进去,但天子始终没有给出答案。实际上陈觉、冯延鲁等人虽然战败,但在李璟的心中,胜败乃兵家常事,而且冯延鲁的做法也有道理,之所以失败,是他有些大意,吴越军又太过于强悍所致。
之所以迟迟不作出处罚,是韩熙载、徐铉等人的上书太过于强势,令李璟不能过于明目张胆,为众人洗脱罪名,即使他是皇帝也不行。这些都是杨琏的猜测,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韩党越是嚣张,李璟越会维护陈觉、冯延鲁等人。
可是,冯延巳也许是迫于家族的压力,上书为众人求情,让本来有些平息的党争再度浮上了水面。果然,在冯延巳上书的当日下午,韩熙载、徐铉等人得到消息,迅炮制了一封联名折子,要陛下严惩败兵之将。
杨琏任何的猜测都比不得李璟的现状来的真实。李璟非常愤怒,就算他是一个好脾气的帝王,也不代表他不会愤怒。其实一直以来,以宋齐丘为的开国元老,在他身边聚集了那些人,李璟非常清楚。不过,宋齐丘毕竟是开国元老,在朝中有名望,有地位,大唐立国也不过十余年,根基还不算很稳,李璟又不是笨蛋,怎会去动开国元老。
可是,以韩熙载为的韩党,是李璟做太子时的旧人,对宋齐丘等开国元老很是敌视。这两股新旧势力的搏斗,李璟有所耳闻,但他对韩熙载很有感情,因此想要和稀泥,谁也不动。
可正是李璟这种和稀泥的态度,纵容了两党的嚣张。
“是该时候治一治了,不然他们还以为,这大唐的天子,软弱可欺。”李璟心中想着。
“陛下,齐王求见。 ‘c om”心腹宦官说道。
“齐王?难道他也按捺不住,要来游说朕,替陈觉、冯延鲁求情?”李璟想着,心中微微不悦。齐王李景遂与谁走的比较近,他这个皇兄还是知道的。
“宣他进来。”李璟说着,活动了一下肩膀,他倒要看看,齐王胆子有多大。
“见过皇兄!”齐王李景遂进来,依旧是恭敬的施礼。
“呵呵。”李景遂心情不好,干笑了两声,摆摆手,道:“免礼。”
齐王李景遂直起身子,看见李璟脸色不悦,道:“皇兄面色不佳,是不是昨夜没有休息好?”说着,叹息了一声,道:“臣弟无能,不能为国分忧,当真是无用。”
李璟抿抿嘴,喝了一口茶,这齐王还在卖关子。当即点点案几上的折子,道:“这近几日,弹劾陈觉、冯延鲁的折子朕根本看不过来。”说着,随手拿起一本,道:“你看看,这是御史中丞江文蔚的上书,你看看他在折子里说了什么?亲近小人,重用奸邪,长此以往,国将不国。那陈后主,便是朕的榜样!哼哼,朕一国之君,在他眼中,便是这等不堪?”
说着,狠狠将折子扔在了地上,余怒未消。
齐王李景遂弯腰捡起折子,略略一看,脸色也是变了。这江文蔚一向个性耿直,但这话说的也太过了。难道他不怕天子之怒?当即忙道:“皇兄,这江文蔚的话实在不像话,当罚之。”
“怎么罚?”李璟眯起了眼睛问道。
“江文蔚借忧国忧民,抨击皇兄,本该当斩,但为了宣示皇兄仁德,臣弟认为罚他一年俸禄便是了。”齐王李景遂说道。
李璟有些诧异地看了齐王一眼,道:“你当真如此认为?”
“皇兄,这几日弹劾陈觉、冯延鲁等人的折子当真是堆满了屋子,无论是韩熙载,还是江文蔚等人,在民间都有极大的名声,不管他们说得对不对,都不能动他们。相反,陈觉、冯延鲁等人战败是事实,这一点是绝无可辩,包括李征古、朱匡业、高审思等人也都兵败,令大唐受辱。臣弟以为,功必赏,过必罚。陈觉、冯延鲁等人必须要受到严惩。”李景遂说了一长串的话,令李璟感觉到奇怪。
“齐王,那将要如何惩罚?”李璟问道。
“当斩,以儆效尤!”李景遂说的很是肯定。
“斩?”李璟吃了一惊,在他心中,并没有如此想,所以李景遂的一个“斩”字,让他吃惊不少。
“斩!”李景遂重复。
“此事事关重大,朕还要想想。”李璟揉揉太阳穴。
李景遂眯起眼睛,心中也有些忐忑,杨琏提议让他觐见陛下,不退反进,反而比韩党还要严惩陈觉、冯延鲁等人,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效果?
“朕困了,你先退下去吧。”李璟说道。
“遵命。”李景遂施了一礼,正要退下,忽然又想起一事,问道:“陛下,如今春暖花开,今年的春猎是否还举行?”
“春猎啊。”李璟想了想,最近烦心的事情太多,出去散散心也好,便道:“此事就交给你去处理。”
“是,皇兄!”李景遂退下,出了皇城,便直奔杨氏客栈。
杨琏正在院子里练习箭法,他臂力十足,本能拉开三石的硬弓,但射箭没有准头,用的还是两石弓箭。相比练武,练习弓箭最是不易,眼力劲,准头都要讲究。
齐王李景遂来的时候,杨琏正满头大汗,忙用帕子擦净了额头,去见齐王。
李景遂正在屋子里踱步,他有些不安,按照杨琏的计划行事,会不会弄巧成拙?觐见了陛下之后,他的一颗心越来越觉得不安。见了杨琏,又将心中的担心说了出来。
“齐王不必担心,陛下心中自有明镜。对陈觉、冯延鲁的弹劾越重,他就越会顾虑。”杨琏安慰。
李景遂点点头,道:“但愿如此。”
“齐王不该担心陛下会如何审判,而是要担心一件事,那就是宋司徒、冯宰相绝对不能再为陈、冯等人求情。”杨琏又叮嘱。
齐王李景遂想了想,道:“本王这就去宋司徒、冯宰相府上走一趟!”说着,匆匆告辞。马夫与侍女护送着他,先是去宋齐丘的府上。
杨琏送走了齐王,嘴角却浮起了一丝冷冷的微笑,帝心难测,但也不是没有踪迹可寻,齐王李景遂反其道而行之,必然会有收获,只是,那宋司徒、冯宰相究竟会不会按照杨琏的计划行事,就不在杨琏的管控范围内了。
不过,即使宋司徒、冯宰相不听杨琏之言,对于杨琏来说,损失也不大。他只需要作出一种姿态,在适当的时候提醒齐王,这件事建议这样做,那件事建议那样做,这就足够了。
如果,宋司徒、冯宰相按照杨琏之言行事,杨琏也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天子必然不会杀掉陈觉、冯延鲁等人,处罚很有可能是贬到地方为官,最多是流放,可是大唐国土不大,即使是流放,也没有太过于偏僻的地方。只要熬过了这段时间,朝中有人运作,在适当的时候,他们还是能回来的。
主意是出了,杨琏已经做到了该做的,剩下的,就让齐王去处理,回到屋子,杨琏继续练习箭法。
第六十六章 党争
宋齐丘的府邸同样在秦淮河边上,不过位于皇城的西南角上,与国子监临近,文化氛围非常浓厚。‘齐王李景遂先是去宋齐丘的府上,不料宋齐丘不在府上,据门子说,是去栖霞寺烧香去了。
李景遂想了想,便去找冯延巳。
冯延巳的府邸与宋齐丘府邸不远,都在国子监附近,拐了两条街就到。听闻齐王来访,冯延巳忙出门相迎。其实在冯延巳得内心里,齐王李景遂并不是最好的储君人选,但李弘冀对他们这帮老臣非常敌视,而齐王个性温和,冯延巳、宋齐丘等人才会转而支持齐王李景遂。
将齐王迎进了屋里,吩咐下人上茶,两人便在屋子里闲聊。聊什么呢,最近最火热的是什么聊的便是什么。朝廷上的争斗虽然不见血却比打仗还要来的厉害,冯延巳在宦海混迹了大半辈子,怎能不明白其中的道道?
等到齐王告诉他今日与陛下的对话,冯延巳愣住了。他怎么都不肯相信齐王会做出这等蠢事,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齐王李景遂向他解释:“宰相,这是杨琏的计划,而且从目前来看,是奏效了的。”
冯延巳叹息一声,齐王的身份摆在那里,他不好直接拒绝,只得道:“杨琏,可是哪位解了常州之围,得到陛下赏赐,与前朝旧太子同姓同名的杨琏?”
“正是。”齐王说道。
冯延巳叹息了一声,道:“齐王,此人的身份我略有耳闻,可是此人乃一介武夫,毫无政治斗争的经验,殿下为何对他如此信任?”
齐王李景遂笑道:“杨琏虽然年轻,但做事沉稳,似乎至今为止,一直没有犯过大错。 ‘”
“他以前没有犯错,不等于现在不犯错,以后不犯错。”冯延巳毫不客气反击,他有他的资本。
齐王李景遂微微一愣,道:“话虽然是如此,但本王也觉得,按杨琏的说法,应该胜算更大。”
冯延巳摇摇头,讥笑道:“齐王,说的不客气一点,此人侥幸解了常州之围,加上神武军不少都头、指挥使战死,他的得以填补空缺。可是他毕竟是年轻人,或许打仗擅长,这政治斗争就要差不少了。”
“如今陛下压住了韩熙载、徐铉等人的折子,不愿处罚陈觉、冯延鲁等人,足以证明陛下已经对韩熙载等人不满。”
“这个时候,我们是要坚定陛下的信念,而不能让韩熙载、徐铉、孙晟等人继续扰乱陛下的视听,若是等到陛下拿定了注意,那就晚了。”冯延巳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一本折子,道:“韩熙载搞了个联名上书,我也要弄个联名上书。看一看究竟谁的人更多,力量更大。”
齐王李景遂接过折子一看,上面有除了有冯延巳的名字,还有查文徽、高审思等人的名字,不过并没有宋齐丘的名字。
“这,似乎有些不妥吧?”齐王李景遂说道,心中充满了忧虑。
“能有什么不妥?韩党气焰嚣张,若是任凭下去,才叫真正的不妥。我要反击,让韩党知道,我虽然老了,也不会任由他们胡来,暗算国家栋梁。”冯延巳说道。说起来,他与韩熙载一样,都是天子还是太子时期的藩邸旧臣,但韩熙载个性高傲,与他并不对付,两人时常争吵,关系非常僵。 ‘尽管后来太子登基,对两人都委以重用,但两人关系始终没有改善。
齐王李景遂叹息了一声,对于冯延巳的决定,有些无力。毕竟冯延鲁是他的亲人,如今被关押在天牢里,冯延巳怎能不紧张呢?见说不动冯延巳,齐王李景遂与他又聊了片刻,起身告辞。
又去宋齐丘的府邸看了看,宋司徒不知究竟去了那里,李景遂心情不佳,便让人通知杨琏一声,自己回到了府邸。
杨琏得到消息,不由叹息了一声,冯延巳毕竟是大唐朝廷的老资格,官居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怎会是他一个小小的指挥使能左右的?事情既然展到这个地步,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不幸中的万幸,齐王李景遂听从了杨琏的建议,在这场党争中保持了沉默。那宋齐丘也是老狐狸一只,在这场搏杀中,开始装病,几次朝会都托病不去。
杨琏虽然没有资格上朝,但依然不断有消息传来,其中齐王带来的消息最为准确,韩熙载、徐铉、孙晟、常梦锡等人连上折子弹劾,御史中丞江文蔚更是在朝廷上直言,若是不能赏罚分明,朝廷制度必然荒废,国将不国。
李璟本来就对江文蔚的折子十分愤怒,又见他在朝廷上大放厥词,顿时勃然大怒,要斩了他。若非韩熙载、徐铉等人求情,江文蔚就人头落地。最终李璟贬他为江州司士参军。
江文蔚受贬,冯延巳以为得到机会,主动反击,不料韩熙载状告冯延巳、冯延鲁、陈觉等人结党营私,专权误国。朝廷上的争辩,也传到了民间。杨琏在酒楼里,多次听见百姓对冯延巳、冯延鲁等人非常不满,便已经知道这场争辩的结局。
果不其然,又过了两日日,天子终究下了决定,陈觉流放蕲州,冯延鲁流放舒州,冯延巳也受到牵连,被天子怒骂一顿,不得不引咎告退,李璟念他是藩邸旧臣,任命他为太子太傅。只是此时尚未立太子,挂的是一个虚职罢了。
至于李征古、高审思等人,依旧维持原判。倒是高审思厌倦了这种生活,主动告老还乡,李璟思考了一番之后,答应了高审思的要求。朝廷党争暂时落下了帷幕,韩熙载一党占据了优势,冯延巳更是被打垮,被迫将宰相之位让出。韩党的胜利,让韩熙载欢欣鼓舞,大开宴席,与徐铉、孙晟等人庆祝得胜。
杨琏依旧过着平静的生活,每日按照他的训练方式,带着士兵训练。齐王李景遂来找他,不由叹息连连,若是当初冯延巳听了杨琏的话,又怎会落到这种地步。只是此时悔恨已经无用。杨琏只得笑笑。
五月中旬,中原有消息传来,已经灭了晋国的契丹在耶律德光的率领下,准备北回。早在大唐与吴越国在福州、苏常对峙的时候,契丹人灭了后晋,活捉了石重贵。由于契丹人在中原烧杀抢劫,引起中原百姓的反抗。每一天都有不少契丹人死于非命。
耶律德光几次派兵围剿,但中原百姓仗着地理熟悉,与契丹人周旋,耶律德光损失惨重,再加上天气回暖,契丹人长期居住在北方寒冷之地,士兵纷纷不适应,都建议回转北方。耶律德光也觉得身体不适,在上个月,宣布回国。
得到这个消息,杨琏顿时活络了起来,仔细想了想,好像是后晋被契丹灭了之后,占据太原的刘知远迅占领了中原,几乎是兵不血刃。不过,仓促建立起来的后汉根基不牢,等到刘知远病死,太子继位,不过两三年,就被郭威取代了。
由于刘知远是靠着中原百姓赶走契丹人建立,没有遇见对手,而五代藩镇林立,刘知远就算夺取了中原,民心不固,如果大唐挥师北上,当有一番作为。
杨琏身为神武军指挥使,是从五品的官员,已经有了一定的权利。杨琏当即写了一份折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杨琏建议大唐出兵北上,只需五万精兵,沿着大运河北上,抢先在中原群豪之前收复洛阳、汴梁等地,只要占据了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再以偏师夺取山东,则大唐两淮有了屏障,退可守,进可以夺取河北大地。如果有可能,可以从河南攻击关中。
以如今中原板荡的局势,杨琏相信很容易,至少能夺取河南、山东这两块要地,可是折子递上去了数日,依旧没有消息,也不知道是在哪里被卡主了。
杨琏想了想,又亲自去找齐王,述说此事。杨琏打算即使不能说服陛下大规模出兵中原,至少也要派万余人北上,尚有一线机会。
齐王李景遂如今对杨琏是深信不疑,至少从这一次党争的事件来看,杨琏的预言是成功了的。他并不知道杨琏只是猜透了李璟的心思,因此才有这番建议。
齐王李景遂匆匆进宫,专门找李璟说此事,李璟听了,心中升起一丝不祥之感,与吴越国的战事将他打怕了。如今连吴越国都打不过,怎么与中原大国较量?更何况那是灭了晋国的契丹!
李璟几乎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齐王的建议,反而问起齐王春猎的事情来。说是春猎,其实已经晚了一些,毕竟朝廷的这场搏杀,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李璟觉得心情糟糕透了,想要出去散散心。
齐王李景遂表示,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此次春猎的地方,选在了有“金陵毓秀”美誉的钟山,钟山方圆有六十多里,最高峰有一百三十多丈,森林茂密,里面有不少动物,随着春暖花开,已经逐渐长肥,正是春猎的好去处。
李璟闻言,心情大悦,想了想,将春猎的日子,定在了五日后。
第六十七章 春猎
钟山位于金陵城东北方向,是以金陵为都的政权狩猎的选之地。 ‘当杨琏接到五日后天子狩猎钟山,将他出兵中原的建议否决的时候,杨琏只得微微叹息。
五日很快就过去,作为神武军的指挥使,杨琏自然负责保卫皇室的安全,这一次春猎,不仅有皇室中人,也有朝廷的不少达官贵人。春猎那日,挤得满满的都是人,李璟留下李景逷留守金陵,率神武、天雄、建康军等出巡,加上宫女、太监,总计有三万多人,浩浩荡荡朝着钟山赶去。
南唐时期钟山是在金陵城外,约有二十多里的路程,走了一上午,三万多人才走到钟山,又继续走了十余里路,在钟山腹地一片比较平缓的地方驻扎了下来。大军连绵数里,军旗招展,十分壮观。
神武军的驻地离皇室的驻地有三里多的路程,毕竟除了常州的事情之后,皇帝对神武军、天雄军的信任度大减。历来都是由神武军守卫皇室驻地,这一次改为了建康军。杨琏到不在意,到了驻地之后,便下令所辖兵马不得随意走动,莫要让有心人误会。
李平、6孟俊、陈铁等人为杨琏下属,杨琏叮嘱了一番之后,各人散去,带领士兵扎下帐篷,修建栅栏。黄昏时分,神武军驻地大致有了模样。由于神武军统军高审思告老还乡,朝廷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边镐成为神武军新任统军。
杨琏见过边镐,对他印象颇深,实际上边镐几次带兵,都失败告终,事实证明边镐带兵能力不强,但陛下对他十分信任。
边镐下达了一系列的指示,众指挥使都领命而去。杨琏闲来无事,便在军营四周里闲逛。钟山占地颇广,而这一次陛下春猎,带了三万多人——实际也是深恐有人兵变,要将这些士兵牢牢控制在手中。
杨琏的驻地靠近玄武湖,只有七八里的路程,骑着马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玄武湖边上。‘远远望去,波光粼粼,岸边绿树成荫,隐隐可见玄武湖内部的几座小岛,美不胜收。
杨琏独自一人在岸边徘徊,最近朝廷的事情他根本无力,不仅仅是除了两党相争,北伐中原更让杨琏心寒,刘知远能以太原一地建立后汉,大唐势力不弱,偏偏李璟被吴越人打怕了,对北方中原政权更有深深的忌惮之心,不采纳杨琏的最佳建议。杨琏不由握紧了拳头,入住中原还有一次机会,就看那一次能不能把握了。若是等后周建立,这个对手就太强大了。
杨琏正在想着的时候,忽然前方脚步声响起,抬起头一看,原来是周宗。周宗此时官任宣州节度使,回京恰逢遇见天子春猎,便受邀而来。周宗前些年受到宋齐丘打压,一度被贬,尤其是在烈祖之时,天子登基之后,这种情况才有了好转。
杨琏眼睛一眯,已经认出了周宗,但周宗不认识他。依旧自顾走着,享受这傍晚阳光的温馨,在周宗身边,居然有一个女子,身着粉红的长裙,头上戴着簪子,打扮看起来不起眼,但相貌却是极美的。
杨琏看见女子,不由就是一愣,多看了女子两眼。
周宗在不远处看见,顿时眉头一皱,道:“你这军汉,是那一军的?”他是烈祖遗臣,说起话来,自然有一股上位者的气势。再说他身为宣州节度使,乃是从二品的官员,一个小小的军汉,他不放在眼中。
杨琏眯起了眼睛,淡淡的看着周宗,故作不认识的模样:“你这老头,又是哪里冒出来的?”周宗没有身着官服,只是穿了一身便衣,下巴又留着长长的胡须,说他是老头,也不算冤枉了他。
周宗闻言却是大怒,何曾有人这样对他?天子对他都还礼遇,这个小小的军汉,当真是无理。‘周宗不由冷哼了一声,目光十分锐利地看着杨琏,杨琏也不示弱,与他对视。
这时,周宗身边的女子在周宗耳边低声说着什么,片刻后,周宗冷笑了一声,道:“你就是最近风头正盛的杨琏?”
“我正是杨琏,但不知风头正盛是何缘故?”杨琏反问。
“嘿嘿。”周宗不屑地笑了笑,道:“木秀于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