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技大唐-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澹没有搞什么绿化、人行道之类的面子工程,现在需要做的是在短时期内搞出切实可行的成绩来。

  农田基本水利在江陵城周围也被很好的推行了下去,可以预见只要明年不是遇见太大的天灾,这江陵必定是会事一个丰收年,加上朝廷例行的免税三年的政策,这江陵的百姓生活水平将会有极大的提高。

  到了后来,长孙澹发放工资就不在只用粮食了,而是一半的粮食外加一半的钱,当然你也可以将粮食兑换为钱,或者长孙澹自己采购的腌菜。为什么是腌菜了?这给张少康出了个馊主意,自己也得圆过来不是,至于这腌菜为什么一两菜要用九两盐腌制了,这个我也不知道啊,反正我卖的是腌菜。

  百姓手里有了粮,有了钱,这个冬天自然不难过。

  “奸商!”不过,当武大丫无意间听见望江楼的掌柜向长孙澹汇报的时候,他和武小丫很是默契的齐齐“呸”了一声。

  这个绰号和我长孙澹有关系吗?我这么好的人怎么可能是奸商呢?他们一定是在说别人。某人不经意的摸了摸鼻子。

  

第十七章 生意经

  第十七章生意经

  刚刚骂完的武大丫有些歉意的看着长孙澹,这事有些大条了,只不过长孙澹赚了些钱而已,而且人家是正正经经的赚来的,又没偷又没抢的,骂人奸商是不是有些过了?

  “哼,奸商奸商奸商!”武小丫可没那么好说话了。

  “什么奸商啊!我这可没有奸商!”这屎盆子没人愿意往自己头上扣的。

  “哼,还不是奸商。你以为我不识数啊。你教那帮笨蛋这种计数方法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着了,那帮笨蛋愣是学了五天才明白,我这看了一天就会了。我来数数,你这半年赚了多少黑心钱。”武小丫这是打算摆事实讲道理了,这说的自然是长孙澹从算学时就开始大力推广但一直没能推广的阿拉伯数字了。

  “个、十、百、千、万,什么你居然赚了两万多贯,你你你……”武小丫虽然只有九岁,可架不住这估计一百六的智商,这些基本都能明白了。

  “什么?”武大丫有些不可思议了,作为姐姐,武顺知道的明显要多些,虽然自己的老爹有些过气了,可毕竟还挂着国公的名头不是。自己老爹作为二品的开国县公,这一年的工资总和也就大概三千贯左右,这小半年就挣两万贯也有些太不可思议了吧。

  长孙澹也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

  他知道望江楼肯定会大赚特赚,可是没想到这用操着卖白菜的心,挣着卖****的钱。

  那这望江楼靠什么赚这么多了?

  最赚钱的居然是腌菜,占到了一半左右的利润。

  “什么,你这是腌菜还是****?”武小丫又嚷嚷了起来,这****自然也是从长孙澹这里听来的名词。

  长孙澹对****的解释是:一种白色的粉末,外观和面粉类似,但是来自地狱哦,可以控制人们的思想,让你变得和行尸走肉一般。

  当时武小丫的回复是:什么是思想?什么是地狱?地牢吗?是有点可怕哦!

  腌菜的利润长孙澹可以理解,因为这涉及到偷税漏税的问题以及整封建社会空子的问题。

  可是这其余的利润高的就有些不像话了。不过仔细想想倒也能理解,这望江楼靠近江陵城的码头,来来往往的行商较多,加之这腌菜的生意,这盐商就比较多了,说到这盐商,基本就可以和钱画上等号了。

  除此而外,长孙澹还建设性开创性的对酒楼的经营做出了重要指示:开大排档。

  这码头上干活的都是些出力气的,照往常,一天能买几个馒头吃吃就不错了,可是今年这活特别多,东西转运腌菜,朝廷赈灾的粮食,这些长孙澹都是按照市价付了工钱的。

  对于这些苦哈哈的百姓来说,隔三差五的来大排档吃上一顿油汪汪的卤肉,满满一大盘子只需要三文钱,这几天的日子都能笑出来。

  至于望江楼的生意,现在都还红火的不行不行的。

  长孙澹抬头望着那高高的楼上被江风吹的冻得像孙子瑟瑟发抖却兴高采烈的一帮笨蛋们,不由自主的又卷了卷自己身上的皮裘。

  不是这望江楼没有取暖的设备,而是这些人非要坐在敞开的三楼上,而且还要靠着这窗户,这屋也无能为力啊,此时有没有玻璃有没有空调的。

  百无聊赖的长孙澹将目光收了回来,你说这十二三岁的小丫头,这又没吃激素什么的,怎么出了胸没见起色而外,这其他部分是该凸的凸,该凹的凹啊。

  这两个丫头一天到晚基本都跟着长孙澹胡混,也不知道这武士彟国公大人是怎么想的?难道现在就想抱外孙了,长孙澹恶意的猜测。

  “坏人,你在看什么?”这是武小丫,这丫头似乎对于对她有恶意的人有着一股天然的直觉,一抬头就知道这长孙澹没想什么好事。

  “没想什么啊。”这长孙澹老脸一红,这要是一十七八岁的大姑娘,自己一句“想你了”绝对能当场秒杀,虽然自己的情商实在不咋样,可毕竟是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四美”青年不是,可是这偷看十二三岁的被抓了个现行,这就有些禽兽了啊。

  这武大丫一抬头看见长孙澹的眼神,这脸却是比长孙澹还要红。

  长孙澹将目光转了过来,其实,这些东西说起来很简单,可是实际上却是困难重重,首先,你作为服务性质的行业,要是大环境不行是不可能赚到钱的,恰好,这受赈灾的影响,这运输行业和服徭役的收入是不低的,虽然这些人不可能上望江楼来消费,可是他们是绝对不会将大部分钱财积攒起来的。

  有了消费的基础,你还得想办法将这些钱流动起来,过低的物价也是不行的,所以,长孙澹基本上将每月赚到的钱又花了出去,和多数地主不一样,长孙澹并没有买地,而是大规模的购买上好的木材,流水不腐,只有当钱流动起来,带来的效益才会更好。

  再次,这张少康家里运来的腌菜收益可是不少,加上赈灾款项中拨付出来用于购买水泥的钱,这长孙澹账面上就有了两万贯的结余。

  当然他现在真正能用的钱是远没有这么多的,其一就是各地的工钱需要结算,他不想开一个恶劣的口子,其二就是购买木料的钱却是没有和各个小头目结算的。

  今天就是结算这些的时候,所以一大早长孙澹就让几个管事一早就拿了账本过来。

  望江楼的外面却是早已挤满了人,长孙澹早命人将大排档里安放了几个大炭盆子。

  此时望江楼二楼却也是人声鼎沸,都是些准备结了工钱好回家给底下工人们发钱的大小管事们。

  长孙澹早就命人准备好了各式各样的工钱,有“开元通宝”(不是唐玄宗专用,武德四年开始使用得),有粮食,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腌菜。

  长孙澹这是打算尽最大的可能攫取利润了,都到了不择手段臭不要脸的地步了,问题是当你臭不要脸的水平能让百姓高高兴兴的回家却也是一种本事。

  在大小武不可思议的用看傻子的眼光中,这些傻子们居然将一船的腌菜全部拿完了,然后高高兴兴的回了家。

  所以,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先是搞清楚自己目前的情况,而不是凭着想象和勇气一往无前的横冲直撞。

  

第十八章 过年

  第十八章过年

  长孙澹发了大财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武元庆的耳朵里。

  原本在武士彟的高压下,跟着长孙澹混了一个月时光的武元庆有些搞不明白这长孙澹到底是什么来路,一些很复杂的事情,让他三下五除二就给解决了,而有些很简单的事情长孙澹干的却又拖拖拉拉。

  所以,这武大公子自然而然的就溜号了,他实在是受不了那份罪啊!

  还是打猎好些,每日里就跟着那些个纨绔钻深山老林。

  前一段时间,这王珪在的时候,各位纨绔可是被各家管的严严实实的,谁也不愿意往枪口上去撞,尽管这江陵县令陆新鸿的事情看着王珪基本没什么动作,可是通过各方面传回来的情况看,这姓陆的后边的日子也不太好混了。

  王珪在江陵呆了差不多一个月,就乘船从长江由水路去了江南视察那里的情况去了。

  所以被憋了一个月的纨绔们待王珪一走就没了管束,加之这时节也到了秋天,正是狩猎的好时机。

  乘此机会武元庆迅速的和他们混到了一起。

  这里不仅有自身的因素,也有武士彟的默许。

  不管什么时候,****是不可能混的好的,前一段时间武士彟先是观察这些地方官吏的状况,后来又来了这王珪。

  武士彟是打算通过武元庆组织的纨绔,大致的摸清这里的状况,该拉拢的拉拢,该分化的分化,该打压的估计马上要连自己在哪都不知道了。

  是以这一段日子以来,武家的两个小丫头就跟着长孙澹混了,武士彟居然对此没有任何阻拦的意思,这就让长孙澹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过,这样也好,这武家只要不造反,以李二千古一帝的气概和对功臣的态度来说,富贵几年问题还是不大的,而且这荆州对长孙澹来说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这件事情交由武元庆来照拂无疑是最恰当的。

  作为穿越者之一,虽然长孙澹对目前的状况越来越满意,可毕竟还是要干些什么吧,这老天爷将自己扒拉个精光的丢到了这唐朝,不干点什么实在是说不过去。

  但是,这历史的发展毕竟是有着自己的规律的,长孙澹这只头脑强壮的蟑螂要想推动历史的车轮驶上另一条道路却是不那么容易的,就招小弟来说,自己的进度都已经严重滞后了,这别人混了五六年,什么良将美女早收了一大推了,可是自己了,就一个吴江东而已,就连这独臂王铁胆也只能算个打长工的,至于这美女,就两个小美女,还是下不去嘴的那种。唉!

  叹气完毕,牢骚完毕,可这事情还是要干的。

  长孙澹将一干大大小小的工人们打发回家,自己也准备过年了。

  唐代时分,这年还不叫春节,春节是民国以后的叫法。

  这年根底下,再穷的人都会弄上些肉回去,让一大家子人打个牙祭。

  穿梭在熙熙攘攘的江陵城中,长孙澹有些时空错乱的感觉,除了着装不一样外,这过年的习俗却是有很多依稀可见的影子映在了他的记忆中。对国人来说,这年就是一个信仰,一个回家的信仰,这不管有多远,都是需要回家看看的。

  这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力量,与无声无息中流淌在每一个国人的心中,不论我们走多远,我们的根一直都在。

  长孙澹一早就买了些江陵的特产给长安的各房姨娘和便宜老爹以及赵博士送了过去,这些都是应有之义,当然王珪的那份也是不能少的。

  这江陵城的特产香菇和木耳是很不错,神农架里出产的原生态无污染黑色食品,怎么看怎么都是妥妥的地摊货。可是就这点东西却卖出了天价,卖东西的商人还一脸你捡了便宜的表情。这山珍海味大抵如是。

  自己的年货还是要准备的,不过这些都不需要自己考虑。

  武元庆老早就从国公府里支应了四个婢女过来负责长孙澹的一应起居,也让长孙澹好好的享受了一把腐朽的生活,要是再漂亮一点就好了,长孙澹碎碎念着。

  “你说什么?”武小丫大姑娘发毛了,再抗争了几次后,这称呼就由小丫头改为小丫大姑娘了。

  “没说什么啊,你一定是幻听了!”长孙澹当然不会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哼,看来我给你挑的这几个婢女你不是很满意啊,这样也可以,我把我哥身边的那几个给你选过来,怎么样啊?”原来这根在这里啊,果然夫子说的没错啊: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啊!长孙澹心里一阵哀鸣。

  这武元庆虽然是国公府的大公子,也以十三四岁的年纪经常出没于某些地方,可这家里的婢女却是武士彟亲自拍板定的几个五大三粗的大婶级别的,此时的大户基本都是这样的,长孙冲的婢女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的。

  想的有些走神,武小丫大姑娘以为是自己说的话有些不中听了,惹的长孙澹生气了,扯了扯长孙澹的袖子,指了指前面的小摊,一个卖头饰的货郎离着担子,周围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姑娘……

  得益于这不间断的锻炼身体,逛了大半天的长孙澹倒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就是腿酸了些,胳臂上被小丫头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小饰品。

  就这样两人回了家……

  当然是小丫头的家——应国公府。

  雪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刚铺上不久的水泥路面都没有被打湿,人群还是那样的摩肩接踵,长孙澹却是有些感伤了,过年的时候是团聚的时候,不能团聚的人们就会有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虽然没有后世满大街的鞭炮声和礼花声,但是人们总是会想到办法的,江陵城地处南方,到处不缺竹子,将竹子扔进篝火里,不一会儿,受热膨胀的空气就将竹节撑爆了,此起彼伏的“嘭”“啪”声和后世的鞭炮倒也差不了多少,这就是鞭炮为什么又叫爆竹的原因了。

  这个年武元庆极力的邀请长孙澹去国公府过,可这打小就被灌输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思想的长孙澹婉拒了。

  

第十九章 造船

  第十九章造船

  这个年没有长孙澹想象当中的凄凉,人还是蛮多的。

  这是因为长孙澹将那些没能回家的工匠们都聚在了一起,这些人是他派人从洪州、饶州等地请来的造船工匠。

  他们一直在负责将长孙澹收集的木材处理好,那么问题来了,长孙澹要那么多的木材干什么呢?

  造船。这就是答案。

  古时的造船远比后世要麻烦的多,首先这材料一关就不好弄。

  这砍伐下来的原木先去皮,然后在水中浸泡数月,才可以做成木料进而造船……

  光处理木料这就需要数年的功夫,好在这江陵城虽然不是什么造船重地,却也有个小的造船厂,虽然洪水把设备什么的冲的七零八落的,可是人还在啊。

  至于造船的用意是什么,当然是出海了。

  海洋的意义其实对于国人来说是很少有人能够理解的。英国和日本是地地道道的海洋国家,中国的海洋面积和海岸线都是长于这两个国家的,但中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陆国家。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大陆国家必须要通过第三国才能和不直接接壤的国家产生联系,而理论上来说,只要有哪怕一公里的海岸线都可以和任何一个有海岸线的国家产生联系。

  这些对于目前的长孙澹来说还是有些早的,他造船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是种子,土豆红薯以及玉米的种子;第二就是橡胶。

  种子有些远,目前大唐的粮食还是够的,二十年内能够拿回来就可以了;可是这橡胶干系甚大。

  这些都是长孙澹的想法,可这些现在却不能直接说。

  唐朝时期规定的假期是七天,可毕竟这只是规定不是。

  都督府的衙门和江陵县衙基本上是过了二月二才开始正常办公,这二月二也是个比较重要的日子。

  在长孙澹的碎碎念中,武元庆却是终于找上门来了。

  武元庆本不想来的,这长孙澹人士不错,可也太能折腾了,自己的前途自己知道,能把这应国公的爵位降一级改封个什么侯爷就不错了,那些官场上的东西不是自己能玩的转的。可是在武士彟的严令下,在自己两个妹子的威胁下,自己不得不万分不情愿的前来效力。

  其实,这造船是个技术活,有着自己的一套,就连长孙澹想提几个建设性的建议都被人笑话了。

  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

  “黄大匠啊,这船怎么造我不知道,我也不管,但我有几个要求。”这长孙澹原本是打算直接称呼这些匠人为某工的,他已经开始实行了等级制,不同的工匠对应不同的等级,这大匠就是造船的总工程师了。本来长孙澹是想直接叫“黄工的”,可这称呼太响亮了,只能改叫大匠了。

  “请公子吩咐。”这黄大匠是来自洪州的造船世家,对造船的一切了如指掌,听闻长孙澹一说这心里不免有些湍湍。

  “其他的你们看着办就好了,这船是一定要设计成水密舱的形式。”长孙澹凭着后世的经验,知道这水密舱设计对船上人员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敢问什么叫水密舱?”这黄大匠一脸的懵逼。

  “就是将船只设计成一个一个独立的舱室,一个或数个舱室进了水,不会导致船只有什么大的问题。明白?”适当的装下逼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更何况这种在专业人士面前装的机会可是不多见的。

  黄大匠一干人等面面相觑,长孙澹并没有等来想象中那种拨开乌云见日出的场景。

  “可是隔舱设计?我们造大船一直都是这样设计的啊,就我们这次来过来的船都是这种设计啊。”黄大匠的一名徒弟小心翼翼的说。

  “嗯?”长孙澹这次是囧大发了,这种事情居然自己给自己摆了个乌龙。

  “那还不带我去看看,几位大匠忙,就你带我过去就可以了。”长孙澹意识到了不对,可这也不能硬撑着不是,就找了个借口先离开。

  “这娃子倒是不错,就是这心眼有点不够啊!”刚刚跨出门,就被人补了一刀。唉,这倒霉催的,上赶着让人骂缺心眼啊!

  这徒弟也姓黄,不过是黄大匠收留的孤儿,不知道自己的姓就改姓黄了。

  一圈下来,长孙澹拍拍舱壁,看看放水门,一切居然比自己所想到的做的更好。看来这造大船出海的日子是不远了。

  长孙澹灰溜溜的走了,没有像往常那样去和那帮匠人门打招呼,他的脸皮还是需要继续锻炼啊,这么薄的脸皮该怎么应对接下来的那帮脸皮比长城长度还要厚的官场老油子呢?我们现在可以为不远的将来长孙澹在官场的不幸遭遇默哀了。

  气急败坏的长孙澹正在气头上的时候,就遇上了前来的武元庆,也算是这武元庆出门没看黄历(尽管此时还没有这个东西),被长孙澹逮住就是一顿损,损的差点让武元庆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过程如下:

  “来了啊。”

  “嗯。”武元庆拿起长孙澹刚泡好的茶就是一顿猛灌,这是从鼻子里挤出来的声音,差点没被呛着。

  “你这样一天到晚的声色犬马的有意思吗?”

  “有啊,我们哥几个昨天还猎了一头麂子,用你给的辣椒烤着吃了,那叫一个……”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你这样实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是在将你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游玩中去,你这相当于慢性自杀,你知道吗?”

  “有这么严重吗?”这已经开始怀疑人生了。

  “难道你没有觉得吗?”忽悠人是要靠全套的,特别是这种初中二年级水平和年龄的少年,要是以把他忽悠住了,他一般是很难自己逃出来的。

  “真的有吗?”怀疑值加五十。

  “噗呲。”长孙澹实在是憋不住了,这开玩笑总归是有限度的。如果你一直盯着某人看,即使没什么问题,也有可能被盯出神经质来。

  毕竟这长孙澹请武元庆过来不是调戏他的,而是有重要事情交给他去做的。

  

第二十章 准备离去

  第二十章准备离去

  “跟你开玩笑的。叫你过来是有重要的是需要你去帮我完成的。”长孙澹的心情被这么一搞,却是好了很多。

  “吓死本宝宝了!”这当然也是长孙澹带过去的口头禅了。

  “是这样的,我目前需要做的事情比较多,这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你老爹给我封的这个司户参军,总得给你老爹干点什么事情吧!”长孙澹这是威逼。

  “可是这是你的事情吧,你看这个我最近也是有些忙的啊,实在是抽不开身啊,要不我把元爽给你拉过来?”武元庆被长孙澹坑了几次后就没那么好骗了。这第一次掉坑里是路的问题,可是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连续掉同一个坑里就绝对是人的问题了。

  “你觉得呢?”小样,不给你点颜色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啊,对于这种色厉内荏的货色,你要用强势的带有质问口吻的语气先让其自行败退。

  这武元爽的存在可以说完美的应证了反派小角色的特征:喜欢装,没眼力,没本事。不过在武元庆和武士彟的压制下倒也不会搞什么幺蛾子出来。所以这个事情还是得着落在武元庆的头上。

  “这样不好吧,我最近事情也比较多啊!”

  “那要不我跟你爹汇报汇报你最近的动向啊。”

  “咱俩这关系还用说嘛!说吧,什么事儿!”两人这种对话的次数多了,谁也不以为意。

  “是这样的,这不我这搞了个酒楼和造船厂嘛,你帮我照看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