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技大唐-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下祖上本是江东之人,开皇年间,父亲被举为孝廉,来到这汉中做了府城东边城固县的县丞,不期大业年间得罪了当地的一个痞子。武德年间,这朝代换了,家父的差事也就交卸了,全家就搬到了这府城,可谁知这痞子却阴差阳错的成了这汉中府治所南郑县的捕头,找了个由头将父亲下了大狱,倾家荡产后才得从狱中出来,却不成想因此落下了病根,不几天就和母亲撒手人寰。这几年来,家里全靠内人操持,原本想着迁回祖籍,可这衙门却是不肯出具路引不能成行,前几日内人也病了,我却连治病的钱都没有,哎,就像公子所说的那样,百无一用是书生啊!”吴江东一口气说完,早已泪流满面。

  “勾起了兄台的伤心事,却是不当,我自罚一碗。”长孙澹却也是有些动容。

  “唉,不提了。这一切都多亏了公子,要不是公子的话,也许这汉中府又多了两个孤魂野鬼了。”

  “兄台严重了,不知还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地方?”

  “这已经很是麻烦公子了。所以我今日来见公子一是谢过公子,昨日因心情激荡在下未曾谢过公子却是失礼了。这二来还想麻烦公子一件事情,就是不好开口。”

  “但说无妨!”

  “我目前的状况有些不好,公子的五贯钱却是可能需要很久才能还上,不知公子能否告知详细的住址才好还钱,或者在下也可鞍前马后的为公子效力,直到还完这钱为止。”吴江东根据长孙澹的言谈举止,知道也许自己要远离这南郑县就得着落在长孙澹身上了。

  “这样啊……”长孙澹有些迟疑。

  “要是不方便的话那就算了,还请公子告知地址。”吴江东有些失望。

  “是这样的,我乃是陇西长孙家六子,不过却是庶出。”长孙澹如实相告,自己没有什么野心,而且庶出是个比较尴尬的地位。

  “这……”吴江东有些犹豫,跟着庶出的话,自己最多是衣食无忧,要想抱大腿却是指望不上了,至于改换门庭这种事是比较忌讳的,但是想想自己目前的处境也就只能答应了。

  就这样,长孙澹的草台班子基本成形,尽管管家张忠有些小气,尽管护卫头子王铁胆只有一只手臂还没有投效,尽管这个吴江东看起来也不像太靠谱的样子……

  

第八章 论古

  第八章论古

  说了这么半天,一坛五斤的黄酒差不多下去了一半,可菜却基本没动,好在上的都是些凉菜。这吴江东虽然看上去不太靠谱,可毕竟曾经是这里的地头蛇,对这里的菜品倒也非常熟稔,边吃边介绍说这是卤好的野猪肉,那是晒干的笋干,这个是麂子也叫四不像云云……

  菜过五味,酒过三巡而人带着些微微的醉意,这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这汉中啊,倒是块风水宝地……”这是吴江东。

  “此话怎讲?”长孙对这些事倒也是比较关心的,前世他就想环游世界,可顶多在家门口的小河里环游了好几百圈。

  “这里是刘邦的龙兴之地,刘邦就是在这里最终完成了大业。”尽管此时我们还不自称为汉人,可一个延续了四百年大一统的朝代在唐人的眼光里还是有很高地位的。当时很多有大功的人的封地就在汉中。

  “汉末先有张鲁布五斗米教,后有刘备称汉中王,打算以此效仿祖先从新建立刘氏王朝。可以说汉中对汉朝来说很重要。”吴江东自顾自的说着,他可以理解留侯张良对大汉帝国的重要性,但是理解不了博望侯张骞以及龙亭候蔡伦的重要性,这不是其他的问题,这是历史局限性问题,就想春秋时期没人能够知道孔子在后世的重要性是一个道理。

  “刘邦有张萧,刘备有诸葛,可我又算什么?”当文人喝的有些多了,特别是自谓怀才不遇的文人,这抱怨自然也就是难免的。当然这些都是些酒话,当不得真。

  “我家祖上,却也是江东的大户,只是是家族的旁系,父亲因为在族中不得志,所以远赴汉中当了一个县丞,父亲是希望我能衣锦还乡的,所以取名为江东,可我这个样子,连糊口都不行啊。”长孙澹只是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吴江东却已是泪流满面。不论什么时候,家对所有在外的游子来说,不只是一所房子,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是一种信仰!

  “江东是好地方啊,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长孙澹下意识的脱口而出,却不知这句话的杀伤力,顺风耳就因为可以听清千里外的声音,所以成了神仙,却不知现在人手一部手机,人人都是千里眼和顺风耳。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吴江东的眼神亮了,有喃喃的重复了一遍。“可还有上联?这句很有气势啊。”

  长孙澹郁闷了,我就是随口说说而已,平时这种句子多了,谁知道一不小心就顺嘴带了出来,这以后需要注意了,当然这心态就像某次不小心没付款就带着东西出了超市,总是有一种忐忑的感觉,次数多了每次都还没有被发现就会习惯了。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现在的长孙澹脸皮还没有那么厚,还是微红的,只是最近连日赶路被太阳晒黑的脸膛倒也没有什么异常。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长孙澹微微思虑了以下,还是将李清照的这首《夏日绝句》的全文吟了出来。

  “好诗,一句话道尽了项羽的心境,没脸回故乡啊。”也许这句话勾起了吴江东的思乡之情。

  “是啊,项羽可算英雄,却不是枭雄。”

  “公子的意思是枭雄比英雄更值得称赞?”

  “不是英雄不值得称赞,英雄恰恰是最值得称赞的,可一般是不能笑到最后的。”长孙澹回忆了一下岳飞,于谦等等这些雨危难之中力挽狂澜的大人物一般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相反曹操、刘邦、朱元璋这些却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此话怎讲?”

  “枭雄和英雄最大的不同在于英雄注重过程,而枭雄却只看结果,对枭雄来说,过程是不重要的,如何不择手段的获得一个较好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英雄上了神坛,接受我们的祭祀,而枭雄则掌握着最后的果实。我们需要英雄,也需要枭雄!”长孙澹的一番说辞让吴江东的酒意清醒了许多。

  “有道理,我们总是在赞赏项羽,贬低刘邦,殊不知要让项羽的大楚成了气候,也许现在依旧是纷乱的天下。”一句话就可以看出吴江东接受新思维的本领还是不错的,领悟能力也是不错。“崇尚暴力的项羽就好比是一把锤子,遇见一切都是一锤下去,可遇见了不择手段的刘邦却是有力无处使的感觉,失败就是难免的了。”

  “是啊,项羽这把锤子如果做了皇帝,那估计天下用不了多久就会再次陷入分裂的。”长孙澹心中此时也是起伏难平,他在想,我呢?我能为这即将到来的盛世做些什么?历史是一条不能踏入两次的河流,自己这个不小心第二次踏入了这条河,未来的走向又会去向何方?

  “不说这项羽了,说的有些郁闷了,很多事情我们明明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可是还是会惋惜。”吴江东又干了一碗,刚刚被压下去的酒意又涌了上来,一旁的王铁胆面色如常,一坛酒却是被三人喝的差不多了。

  长孙澹让小二将吴江东送去自己的房间休息,带着有些欲言又止的王铁胆出了客栈的门。

  来到街上,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被大雨洗刷一净,雨也不知道什么停了,夏初的天气倒是这样捉摸不定的,路上行人也渐渐的多了起来。

  长孙澹背着手,漫步在这条街上,街道不长,一眼望去就能看见城墙矗立在不远处。长孙澹就这样漫无目的的走着,脑海的那些种种年头纷至沓来,向岳飞那样做英雄吧,下场有些悲惨;像屈原那样叹息吧,有些哀怨;像项羽那样壮烈吧,先挂了……

  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年代,可即使是这样,这个年代的人均寿命大约也只有三十多岁,像自己昨天在褒谷口遇见的老农乍一看大概有六十多岁,可充其量只有四十岁,物质的极度匮乏造就了这一切。

  在我们的映像中,唐前面都会加上一个“盛”字而称其为盛唐,可即使唐代最为繁荣的开元时期的人口数量也没有开皇和大业初年的高,而人口则是古代最重要的国力没有之一。

  或许,我的到来,可以让这个时代变的有一点点的不一样,长孙澹暗暗下定了决心。

  此时,一阵大风吹散了厚重的云层,阳光照在不远处的芭蕉叶上,一滴水珠将光线折射进王铁胆的眼里,这一瞬间,长孙澹是那样的高大……

  一挂彩虹出现在了湛蓝的天空里,风雨过后才会有彩虹,不是吗?

  

第九章 金牛道

  第九章金牛道

  行程被大雨阻了一整天,这倒是没有影响到长孙澹的心情,一来想明白了一些事情,二来收了一个不知道好坏颇具可塑性的手下。

  说到这个吴江东,昨日酒醒后,长孙澹让张忠再给了五贯钱安顿发妻,让她养好病后找长孙家在这里的管事,跟着长孙家的车队去找福伯一家。本来长孙澹觉得现在还用不上吴江东,待自己回长安大展拳脚的时候才打算启用的。可是打发吴江东去搬家的过程中,吴江东说路引的问题,这个问题让张忠去府衙一趟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很困难的事情,换一个层次,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尽管长孙澹只是一个没有什么政治前途的庶子,可即使这样,背靠长孙家这颗大树,依然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这也是唐代盛行门阀政治的主要原因。

  第二日一早,长孙澹三人出发的时候,吴江东却是一身新衣等候在客栈的门口。

  长孙澹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张忠又去买了匹马,一行四人打马从西门出了汉中府城南郑,向着金牛道而去。

  入蜀的路不是太多,从汉中出发向南沿米仓道可抵巴州,而至益州的一为金牛道,另一条就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青泥道。

  金牛道据说是战国时期秦国欲灭掉蜀国,奈何蜀道难行,于是置五个石牛,每日派人将金子塞到牛屁股里,派人对蜀国说,我这有五头金牛送你了,你派人来运回去,蜀主派了五个大力士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石牛运了回去,秦军跟着就灭掉了蜀国。这是金牛道的传说,尽管昏聩的蜀主做了亡国之君,可蜀中却因此和中原大地紧密的联系起来,也成为了一条重要的商道和军事要地。

  这一路上的古战场却是不少,最著名的莫过于武侯祠和武侯墓,相传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后归葬于定军山下。几百米远的地方,马超却也长眠于此。

  既是路过,此地自当一游。可是只见翠柏深深,一座不高的坟茔矗立其中,一块碑文上写满了汉隶,此时还没有通传天下的《三国演义》,诸葛亮和关羽也没被神话,有些破败的场景不免令人有些感伤。

  说到诸葛亮的一身,可以说真的达到他自己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蜀汉的可以说在后刘备时代是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

  如果诸葛亮只是作为宰相,处理蜀国的内政,而不过多的插手军政的话,蜀国的境况也许会好很多。我们在评价诸葛亮的时候总是会提起付不起的阿斗——刘禅。刘禅作为一国之君,后世的评价几乎是一面倒的,最为著名的就是那句有名的“此间乐,不思蜀也”了,可是看看另一位后主南唐李煜,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将自己却给了了。就是翻看将诸葛亮捧上圣坛的《三国演义》也可以看到,五路伐蜀时刘禅是何等的聪明,为何刘禅小时了了,大不佳了。该因诸葛亮将该处理的处理的都差不多了,刘禅当个橡皮图章即可,这样长久下去想混个名堂都不行啊。当然这是从蜀国的立场来说的,就诸葛亮自己来说,他可以说对不起自己而外,该对的起的就都对的起了。

  蜀国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诸葛亮起到的作用不是决定性的。后世评价说诸葛亮六出祁山是错误的,空耗了蜀国的国力。殊不知天下九州,蜀只是占了一个益州,吴占荆州外加半个扬州,如果三家和平发展的话,要不了四十多年,十年蜀国就亡国了。三国也因为连年不断的征伐,加上前期的军阀混战,中华大地的人口由东汉时顶峰的5600万降至900万。

  诸葛亮的故去还有一些当时社会风气的问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间开始流行嗑药——炼丹,大炼丹家葛洪就是这一时期的。从后世的考古工作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就是遗骸的铅和汞都是严重超标的,这些重金属是炼丹的重要原料,服用弹丸也严重损害了诸葛亮的健康。这些士大夫服用丹药不是为了长生不老,更多的原因是为了摆脱风湿造成的影响而导致的慢性中毒。后世的两湖四川这些地方喜欢次辣椒就是因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风湿带来的关节疼痛。

  收拾起了对诸葛亮的种种思考,四人从武侯祠出来却已是离开汉中的第二日午后时分了,此时的汉水谷地却也是越来越窄,山也越来越近了。

  当天就抵达了阳平关古战场,虽然此地乃是咽喉之地,可毕竟多年未经历战火了,一段关墙却是倒了,城门也是显得有些破旧了,曾经经历过战火的痕迹也被岁月所抚平。长孙澹没有过多的感慨些什么,很多话涌上心头,却在下一刻消弭的无影无踪。

  过了阳平关,山就离得越来越近了,有些路段一面是山,另一侧就是河,河水因为刚下过大雨的原因还是有些略微的昏黄,路也是越来越难走了。

  两日后,四人抵达了五丁关,就是以蜀王派去修路的那五个壮士命名的关卡,李白在诗中写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的地方。连绵不绝的大山被一条清澈的小溪一分为二,山高不见天日。四人只好牵马步行,不时的从河的一边走到河的另一边。

  长孙澹以前总以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成语有些夸大,可是这里的地势不用一夫就可当千军万马。白色的石灰石被流水所侵蚀,日积月累就形成了这样的峡谷地带。

  四人在峡谷中穿行了大约有半个时辰才找了一个可以看见阳光的地方,准备吃些干粮。

  就在四人吃干粮的当下,一骑背着红翎的使者不顾马力打马狂奔而去,四人都在猜测着发生了什么事情。

  稍事休息后,四人继续赶路,不多时峡谷总算是告一段落开始上山。山路大体沿着雨水冲刷出的沟槽而行,在有些高度差距太大的地方却也是绕了几下。

  上山的过程中,兴奋的吴江东一直走在最前方,甚至发现了一头野猪,正准备猎杀时却被王铁胆阻止了,搞德吴江东老大不愿意。

  直到长孙澹发了话,吴江东才不再抱怨。长孙澹知道在这种地方野猪的危害性是很高的,后世因为狼等大型掠食动物的灭绝让野猪成了害,很多地方都有报道说猎户非法打猎被野猪追杀至死。

  

第十章 绿野芳踪

  第十章绿野芳踪

  过了五丁关,路变得又宽阔起来,四人打马前行沿途在一座驿站住宿一晚,风景倒是几乎没怎么变,一条小河被高山围住,有些地方有几处平坝,坝里的麦子已经开始收获了,几个小子光着屁股跟在大人身后捡拾这麦穗。

  也不知是长孙澹的运气不好,还是出门没看黄历,不过也就走了六七百里路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不说,还光遇上些意外。

  以前的意外是人祸,这次是天灾。

  三天前的那场大雨在汉中府下了一夜,可是在这里却下了整整一天。暴雨形成的泥石流不仅摧毁了入蜀的道路,还堵塞了河水,加上刚下过雨不久,水势颇大。

  一行四人就被困在了这金牛道上,被堵住的当然不止他们四人,这里的一个小村庄里的十几户人家都被借宿满了,四人连住的地方也没有,不得已只能采用以往露宿的法子。

  可这毕竟是入蜀的必经之路,虽然此时人口不怎么流动,可百十号人还是有的,这小小的村子却是连柴草都不够消耗的,也有派随从自己上山砍柴的。

  别无他法,长孙澹只好让张忠出钱去买些柴草来,如果没有的话就想办法让村子里的人上山去砍些。

  既然到了这地方,长孙澹却是不愿意就待着闲聊的,和吴江东一合计,两人都打算上山去看看。

  转过一道弯,一道绿影扑面而来,避让不及之下撞在了一起,一个粉雕玉琢的小丫头先往后边瞟了一眼,一看长孙澹就开始抱怨:“你这人是怎么搞得嘛!把人家撞疼了。”

  长孙澹定睛一看,小丫头忽闪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雪白的肌肤,绿色的罗群上沾了一些泥土,大约六七岁年纪,不禁升起了一个念头:这长大了又是个祸水级的美女。

  “哎呀,好啦,不找你麻烦啦!等会你帮我把后边那两个人打发了我就原谅你了。”不待长孙澹回答,小丫头就躲进了路边的灌木从里,只是一抹绿色的裙角留在了外面。

  不多时,两个气喘吁吁的丫鬟打扮的女子从山上跑了下来,边跑边喊:“小娘子,慢些跑,这山上危险。”

  两人看见长孙澹时也是一愣,一人上前一福,问道:“公子,可曾见到一位穿绿色衣裙的小娘子,他刚刚从这里下去了。”

  不待长孙澹回答,另一名不断张望的女子却是发现了露出的绿色衣裙,径直上前将小丫头从灌木丛里拽了出来,小丫头一边不断的挣扎着,可是奈何力气不够,最终还是被拽了出来。

  另一名女子上前将挂在小丫头身上的树叶摘下,拽着小丫头的丫鬟则死活不在松手,将小丫头紧紧的拽住。

  小丫头看挣扎不开就怒了,说道:“哎呀,你们真烦,从文水出来就一直跟着,一直跟着,我一个人出来找个玩伴都不行,真是的,等见了我娘有你们好看。”

  嘟着的一张嘴一转眼就看见还在看热闹的三人,好像明白了什么,向着长孙澹就冲了过来,吓得丫鬟赶紧跟着追了过来,来到长孙澹面前,小丫头就冲着长孙澹吼了起来:“哼,你个坏人,说好了不跟她们说的,这一转眼就说了,她们是不是给你什么好处了,你等着我要你好看。”

  也不等长孙澹回话,小丫头就径直下山了,一个丫鬟原本还打算上来赔罪,可是看小丫头走的飞快只好放弃了。

  长孙澹摸了摸鼻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养成了这个不管郁闷不郁闷先摸摸鼻子的毛病,很是有些无奈,我这没招谁没惹谁的,这就被教训了,关键是教训他的人年纪有些大,已经不是四五岁的小孩子了,人家大概已经差不多七八岁了。

  当长孙澹还在对着背影若有所思的时候,吴江东插话了:“怎么?看上哪个了?难道还是那个小的不成,那你得准备多等几年了,太小了啊!”

  经过几天的接触,吴江东倒是基本摸清楚了长孙澹的脾性,没什么架子,适当的开一些玩笑也是可以的,倒是这种玩笑却是第一次开。

  长孙澹的确不以为意,后世养成的一些习惯却是改不掉的,对下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等级观念,做不到平等,可也不是那种万恶的统治阶级的一份子,这种等级的玩笑到也不算什么。

  两人继续上山,这里的山势并不陡峭,更像丘陵,坡度较为缓和,雨水将山坡冲刷的又有些像黄土高原的沟壑。山谷里早已被开垦为梯田,一阶阶的延伸开去,有些田里充满了水,反射着阳光,有一块梯田里一位农夫嘴里喊着带有节奏的号子,将沾了水的鞭子在田里甩的啪啪作响,却是不肯打在耕田的牛背上。这里的牛是水牛,一身灰褐色的牛皮上覆盖着稀疏的毛,不时的甩甩尾巴,赶走那些讨厌的蚊子。

  不远处,黛色松林在风中沙沙作响,更远处,一条狗正在追赶着一只苍蝇,太阳已经半边隐入了大山,是该归去了。

  几名妇女的声音传了过来,夹着笑骂声。不多时就出现在长孙澹和吴江东的眼前,典型的农妇打扮,不过一人手里提了一个竹篾编织的筐子,边走边笑。

  经过长孙澹和吴江东的时候,几人不禁加快了步子,长孙澹却是发现了他们筐子里的物件——茶叶。

  也许倒霉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有所转机,对现在的长孙澹来说就是这样的。

  来到唐朝的这几年已经习惯了很多东西,也改掉了一些毛病,烟被强制戒了,酒的度数比较低,而且浑浊的酒业也让长孙澹敬而远之,唯有这茶让长孙澹念念不忘。

  此时的茶基本都是发酵过的黑茶,而且被打成了面,饮用的方法是这样的:将茶叶、面粉加上动物油、香料、葱姜蒜等煮制,口味有些重,长孙澹倒是也能接受,可这不是饮,而是吃。此时的大唐基本是一日二餐,午后时分,来点这种后后世早点摊上卖的油茶有些相似的茶,即可提神,又可管饱,很是惬意,但这毕竟已经不能算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