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遂明-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太监服侍他一个个去上香,从太祖皇帝一直到他的兄长熹宗。慢慢的,崇祯皇帝的心境变的平和了,想到二百年前,太祖皇帝开创基业,而今传到自己手中已经是第十六位。太祖、成祖当年打江山守江山,那一个不比自己要难的多?自己碰到了这样的小事,居然还会大发雷霆,崇祯皇帝一时间自惭不已。
  他上完最后一炷香出来后,脸色已经恢复如常,面上透出一股坚毅之色,让久立等候的张皇后十分高兴,绝色的容颜忍不住露出一丝微笑,犹如温暖的太阳暖入人心。至少崇祯皇帝就是这样想的。


第一百四十二章 炮击天津卫(一)
  周皇后低着头在一旁不作声,此时此地,可没有她说话的份。张皇后轻声道:“日后若再有烦恼,便来给祖宗们上炷香,咱大明此时风雨飘摇,正需要你这样英武果敢的明君来力挽乾坤,你若是燥了,那天下还有什么指望?”
  崇祯点了点头,说道:“朕知道了,多谢皇嫂教导。”张皇后拉着周皇后的手,转过身去,说道:“哀家便先回去了,皇帝去处理政务吧。”她也不多言,自和周皇后同乘一辇去了。
  崇祯皇帝带着平静的心情回到宫里,望着被他打的头破脸破的曹王两人,本来想杀他们的心也淡了,沉声道:“起来吧,如果不是皇嫂求情,朕就将你们立毙杖下。”
  曹王两人本来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没想到居然还能死里逃生,两人大喜过望,虽然各被崇祯皇帝降了一级,但两人也是十分的高兴。
  崇祯皇帝此时脑子一清醒,立时便想到要查一查是谁做出了这天大的案子。想到这,自然就想起了李开国,他是用的顺手了。立时他就派人去传李玉前来。但小太监去了半天,回来报说,李同知昨夜子时,持皇上给的圣旨,带了约四千人出京去了,无法传唤。
  崇祯皇帝立时大疑,马上派人去详查,结果查出那四千多人里有兵仗局、户部的工匠约三千人,兵部右侍郎全家无踪,是李玉带着他们出了京城,到现在也没回来。
  崇祯皇帝感觉到不对劲,他其实心中一直隐隐有个念头,却一直没有浮上心头,此时他忽然想到了,这个李玉以前从未听过,以他的才能本事,怎么会埋没这么多年?他越想越疑,立时就拿出钥匙让王承恩去查锦衣密档。
  王承恩捧着锦衣密档的名单查了数十遍,然后脸如土色的捧着密档回奏道:“万岁爷,咱们都上了贼人的当了,这里没有一个叫李玉的百户,就连小旗也没有。”
  崇祯皇帝其实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此时听闻,仍是一屁股坐倒在龙椅上,说不出话来。王承恩连连叩头,说道:“皇上,咱们有三千多工匠被他给绑了去,此时可要快些发兵去救啊,如果这些工匠为贼人所用,那可是塌天大祸……”
  崇祯皇帝立时清醒,王承恩说的一点也没错,这些都是造火器的精工良匠,不论是到了谁的手中,立时便能造出无数的火器来。
  他立刻传诏,令左军都督府立刻派出一万骑兵,追杀李开国,如遇顽抗,格杀勿论,尤其是那些工匠,宁可救不回来,也不能让贼人得了去。
  左军都督府接到旨意,立时头大如斗,这皇上也太不靠谱了,你一张嘴就说一万骑兵。是,兵册上的确写有十万骑兵,可那只是写在纸上给人看的。别说左军都督府在京辖下只有七百骑兵,还是一些老马残兵,就是整个五军都督府骑兵也不过四千,还不如五城兵马司呢。
  没办法,皇帝说一万,你当然不给给四千,那就借吧。于是左军都督四处借骑兵,好不容易天黑的时候才凑够了九千多骑兵,也差不多了,就这样吧。
  可是天已经黑了,黑夜是无法行军的,更何况那些骑兵也没有调齐,户部的粮草也没有拨到位,今夜是说什么也不可能出兵的。就算人不吃,那马也得吃。于是左军都督马决定,明早再出兵追赶。
  这和李开国料的一样,以大明朝廷的效率,这已经是最快的了。如果不是就在崇祯皇帝眼皮底下,要调一万骑兵,说什么也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凑齐了兵马去追李开国。
  可是此时就在三百多里外的天津卫,正处在血腥的屠杀之中,没错,就是屠杀。海东冠他们接受命令之后,立时便快速的做好了作战筹划。然后将筹划报给李开国,李开国摆了摆手,说道:“本官不看,本官只要结果,你们既然做好了准备,那就开始吧。”
  海东冠见李开国果真完全放权给他,心中大喜,这对他可是莫大的信任。立时他就传令,所有战舰开往天津卫,一个时辰后,那些货船再行出发。
  李开国根本不理会这些,他只是闭目养着神,其实在他的脑海中,每过半个时辰便会闪现出正在往天津卫开来的绑架队伍的图像。这是李开国交待过的,亲兵队长在平安时每过一个时辰念叨李开国一次。
  如果遇到危险,则在心里狂叫大人救命。虽然亲兵队长不知道这样做有没有用,但他一丝不苟的遵照李开国的命令行事。
  等到李开国再一次接收到绑架队伍的图像时,近五十艘战舰已经排开战斗队形,往天津卫的海岸逼去。
  天津卫是有深水港的,别说是二号福船,就是最大的福船也可以驶进去开炮,而天津三卫设卫堡之地离海岸只有三里之地,三千斤以上的红衣大炮和千斤佛朗机炮可以轻松打到。天津海防炮台就在海边,那些海防关所更是在千斤佛郎机的射程内,如果离得近些,甚至都可以平射。而天津卫是没有成建制的水师的,只有一些小的战船,长久以来也没有用过,也不知能用不能用。
  所以海东冠的战法就是,无论大小战船,进港之后,排成三排,小的苍山、海沧船快速逼近,用船上的千斤佛郎机炮快速定点清除天津卫的固定炮台。
  中型战舰和大型福船在第一轮和第二轮抢先开火,掩护苍山、海沧船的逼近。等到炮台被清除后,如果有天津卫战船来袭,那就由中型战舰上前迎敌,苍山、海沧船协助。
  而大型福船和所有带有三千斤红衣大炮的战船,则在一二轮炮击后就开始打击天津三卫的城堡,那里可是有着一万六千八百名士名,当然,这是应该有的,实际上,能有八千就不错了。
  可那也是一股强大的战力,所以大型福船要在第一时间将明军的集结打散。这个时机正好在一二轮炮击之后,明军正在慌乱集结之时,如果此时一发炮弹落入人群中,立时便能将集结的兵给驱散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炮击天津卫(二)
  筹谋已定,那便立刻施行。于是,所有正在进入海河口转运的漕粮船们惊恐的看到了巨大无比的战舰向他们驶来,那集结在浅海海面上足足排有三里的粮船看着巨大的战舰擦身而过,还没有意识到,这些战舰是来打天津卫的,都站在船板上指指点点。
  战舰们在深水港成三排排开,各船上好弹药,都看着旗舰上的旗手,旗手接到海东冠的命令,猛的一挥号旗,“嗵嗵嗵……”近千门大炮一起开火,七八里宽的海面登时陷入火药产生的烟雾之中。巨大的后坐力推得战舰猛得一压,推起一波海浪。
  那些船重吃水深的外围粮船登时便有百余艘进了水,这时那些粮船上的人才吓傻了眼,等到第二轮炮击响起,这才回过神来,到处都是尖叫声,喊人起船逃走的声音,生怕战船看他们不顺眼,要是来上一炮,他们可就死无葬身之地。
  这个时候,海岸上的固定炮台已经是火光冲天,尽管大海上波浪摇摆不定,不易瞄准,但近千余火炮一次齐射,便已经完全摧毁了所有的炮台,完全不需要再次射击。海东冠反应极快,从千里镜中看到这一点,立时便改变作战计划,原定的二轮炮击不再进行,苍山、海沧船趁着明军没有反应过,抢先去打击那些零散明军战船。
  中型战舰和大型战舰立刻向天津三卫发炮,将天津三卫的堡垒轰平。立刻,除了红衣大炮外,所有的佛朗机火炮射程够得到的,全都将炮口瞄向天津三卫的堡垒。只花了半刻的功夫调整,火力已经分配完毕。
  从千里镜上看,明军正在慌里慌张的整队,海东冠面无表情的一挥手,“嗵嗵嗵……”开花弹、实心弹带着尖啸声落入堡垒里。三卫的堡垒甚大,就算是弹道有些不准,也大多都能打到堡中。
  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无数的黑烟在堡垒里炸开,在千里镜里甚至还可以隐约看见被炸飞起来的人体飞在空中。
  在天津卫的历史上,也是在众多漕粮船工们的见证下,第一次让许多人见识到了近千余火炮一起开火的威力。
  不说那惊天动的巨响,能呛死人的烟雾,也不说那一发开花弹就炸死数十甚至上百条人命,就说那圆溜溜的实心弹,经过火药推发的巨大动能,打在近一米厚的堡墙上,就和一个大人用指捅破一张纸一般容易。
  数百颗实心弹只是在堡墙上一穿就过,天津三卫的堡墙就全垮了,透过垮塌的堡墙,海东冠还看到那些实心弹在穿过如此厚的堡墙后,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弹跳着乱蹦,无论是什么挡在它的面前,它都会毫不停留的穿过,无论是人体还是建筑物。
  三轮,仅仅发射了三轮,还不够喝一盏茶的功夫,天津三卫的堡垒全塌了,在近三千枚炮弹的肆虐下,所有的建筑物全都垮掉了。
  无数的明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死在炮火下,有的甚至都没有从屋里跑出来,就做了冤魂野鬼。很多明军都被密集的开花弹、实心弹给震聋了、吓傻了,大多数呆呆的站在原地,好似丢了魂似的。
  这也难怪他们如此不堪一击。第一,是有心算无心,谁也没有想到,敌人从海上来,还有这么多的火炮,他们根本没有准备。第二,是根本没有应付火炮的经验,火炮来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应付,甚至连原地趴下都不知道,大多数明军被第一轮打击后,下意识的就往房子里跑。
  第三,明军们不知道,这房子根本挡不住火炮的实心弹跳跃破坏,有很多都是房子忽然垮塌,将一屋子明军压死一半。第四,明军们训练的太少,到现在为止,他们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到处都是明军的死尸,呆傻的明军,还有受惊乱跑乱叫的明军。
  可以说,海东冠的战舰只用了四轮炮击,便已经将天津三卫完全击溃了。近一万的明军在四轮炮击中死了近三千人,直接死于火炮下的不到一千,被房子压死的过二千。
  从千里镜里看到这些情况,海东冠大喜,这是他带领舰队第一次和正规军作战,而且还是海陆作战,打到这里,这场仗已经是稳胜不输了。
  海东冠立刻便下令,已经准备好登陆的士兵立刻开拔登陆,进行清理战场的收尾。为了保险起见,在士兵们登陆期间,再发一轮齐射,然后停火,各船静待,随时准备炮火支援。
  值得一提的是明军的战船,让苍山、海沧船等直接俘虏了,根本就没有明军准备驾船下海和灵山卫舰队交战,他们也不傻,自已那几条破船,还想着那么巨大的战舰交火?猪头才干这事呢,所以一开战,原本在战船上的卫所兵立刻就弃船而逃,生怕慢了一丝丝,炮火就打到船上来。
  李开国一直冷眼看着灵山卫军和明军的交战,待看到明军惨败的一塌糊涂,完全没有还手之力时,他心中并没有胜利的喜悦,反而有些沉重。就这种水平的明军,难怪打不过鞑子,到最后连李自成的农民军都打不过,好好的一个大明王朝,硬生生的让流寇给毁了。
  想到这里,李开国眼中杀机大现,下令道:“本官命令,此次作战,不留活口,所有明军,一律杀光。”
  海东冠心中一寒,不知道李开国为什么下这道命令,但他还是立刻应是,让旗手把命令传到已经登陆成功的灵山卫军。
  海东冠以为李开国是惨忍好杀,或是为了震慑朝廷,或是为了行动保密。这里他猜对了二条,惨忍好杀是不对的,如果李开国真是惨忍好杀,那怎么会放过在一旁观战的漕粮船,这些人可是好几万,杀死他们可比天津卫的明军要多的多。
  震慑朝廷,让朝廷意识到火炮的威力才是他的本意,他要让崇祯皇帝注意一下即将到来与鞑子的大战,注意保护工匠和火炮。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尽量保住他们是灵山卫军的秘密两个月,两个月,他只要两个月,他就会在山东出手了,只要到了明年,天下大势便会显现,时势已经不等人。


第一百四十四章 行军途中
  这道命令很快就传到陆上灵山卫军那里,本来已经投降的明军登时大部被杀,更多的明军一看灵山卫军杀俘,他们只有一个选择,逃走。
  还有一半以上的明军处于被灵山卫军的分割包围中,好多明军一看投降不成,逃走也不成,只能做困兽之斗,但他们迎战是纯火器,鲁密铳排枪射击,每九人一小队的灵山卫军集火射击,任明军有的已经抱团约百人,也是一击即溃,最主要的是他们没有将军的指挥。
  所以溃灭已经成为铁打的事实,顽抗不过是拖延时间罢了,只是那屠杀不收俘的命令让人甚是胆寒。那几万的漕粮船就在一旁见证了天津卫军的覆灭。他们不是不想逃走,而是逃走时人人争抢河道,本来甚宽的河道被几万漕船一挤,登时慢如蜗牛。所以不是不想逃,而是他们逃不了。
  爱财的他们也舍不得丢下漕粮,这里的粮食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更何况还有很多人拿着官凭运送许多不是粮食的东西。
  李开国的确没打他们的主意,此时他看到大局已定,站起身来,对海东冠淡淡的道:“虽然明军太弱,但你指挥也颇得章法,此一战本官记你一功,等卫初平到了,你自己找他报功罢。”
  海东冠大喜,他可知道这功不好得,第一百户他们想死李开国开口说他们有功劳了,可是到现在他们也没有升到千户的位子上,可见这功劳有多珍贵。
  立时他就跪下叩了头,笑道:“属下多谢大人。”
  李开国拍拍他的肩,微微一笑,说道:“这里战场就交给你了,你要守好此地,本官带人去接人,什么时候本官回来,什么时候才可以放弃天津卫的港口。”
  海东冠大声应是,立刻传令让早就准备好的一千五百精锐灵山卫军登陆。李开国也不磨叽,立时便和他们一起上岸,不管天津卫还没有清理完毕的战场,直接冲过天津卫的关卡,往京城的方向进军。
  这一次,他要和朝廷的大军争一下时间,否则等到工匠们被救回去,那他这一趟进京的目的就完全失败了。
  他们只有二十匹战马,是由斥侯用的,就是有大量的战马,灵山卫军也不会骑,因此只能用脚赶路,而陆地行军最快也不过一日夜二百五十里,虽然天津卫一战结束之快出乎他的预料,但也只是争取了半天时间,时间依旧很紧。
  因此他带着一千五百灵山卫军,也不停留,就以最快的速度前进和卫初平他们会合,沿途的斥侯放出二十里。经过一夜的行军后,在离天亮还有两个时辰的时候,他们已经离天津卫近七十里了,李开国点查了人数,居然没有一个人掉队,这让他甚感意外,想了一想,却又觉得没什么。
  船上的水军多数都是原来陆军转来的,想来他们的底子还没丢,以前灵山卫军首先练的就是行军速度。一夜的奔行让士兵们都是疲惫不堪,李开国下令,全军驻扎休息两个时辰。
  得到休息的命令,随行的百户立刻派出二百人布哨,每哨五十人,每半个时辰一换。所有士兵开始吃干粮喝水,谁先吃完喝完,谁就自行将背上仅一人宽的小薄毡毯拿下来,自行铺齐了睡觉。此时是末夏,无需盖的东西,只是怕地上潮湿,会让士兵们骨头里进了寒气,所以带上了行军毡毯。停下不过一刻钟,疲累的士兵们全都熟睡了。
  李开国穿行在熟睡的士兵群中,百户本来要跟着他巡视,李开国看他也累得不行,就让他也去睡了,自己巡视士兵们。
  他一路穿过去,没有一个熟睡的士兵惊醒,全都陷进了深沉的睡眠中,李开国用夜视眼望着一千多在黑暗中熟睡的士兵们,心中满是得意。也只有在这时,他才会有得意和高兴的情绪。
  此时脑海中一幅图像猛然一闪,正是已经一个黑夜没有联系的亲兵队长在执行他的命令,念叨着李开国。
  李开国将这幅图像竭力回忆,发现卫初平他们行的也不慢,他们一直走到入夜才休息,不间断的半夜加一日行程,他们倒也走出了近八十里。那些锦衣卫们倒也硬气,虽然不知道卫初平他们是什么人,但人人都慑于李开国的威仪,还是没有提出异议,也没有人出来叫苦什么的。
  那些工匠们就更没有办法叫苦了,他们的嘴到现在还堵着呢。直到了天快黑停下来吃饭,才给他们把嘴里的东西掏出来,五花大绑的绳子却是不解,每人丢一块饼丢一碗水在地上,谁有本事谁就吃,没有本事就饿着。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锦衣卫和卫初平他们不是一心,而且指挥起来不是如臂使指,所以不能将工匠们松绑,只能让工匠们吃点苦头。而且现在是休息了半夜,天再有两个时辰就会亮,又吃了一顿饭启程后,亲兵队长才想到李开国的交待,一向不折不扣执行命令的他马上又念叨起来,这才让李开国再次得知了他们的处境。
  李开国暗自算了算,等到灵山卫军休息好,卫初平他们又能行军两个时辰,两个时辰可以走二十里,那就是说大约早上六点的时候,双方相距不过一百一十里,也就是说大约午时过后,如果顺利的话,他们就可以相会。
  计算完毕,李开国也找了一块地方坐下来休息,以他的体质一日夜没睡又来回奔波,虽然身体上抗的住,但精神总是要养一养。他还穿着那一身的铠甲,也不用毡毯,那身铠甲比毡毯好用。
  两个时辰转眼便过去了,平安无事。灵山卫军十分敏捷的收拾好东西,列队行军,一边走一边吃早饭,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正好可以加快行军速度。四个小时的休息虽然不能完全补充,但他们也恢复了近八成的体力,支持长途快速行军完全没问题。
  快到午时的时候,斥侯来报,他们已经碰到了卫初平他们。卫初平见到了斥侯,这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气,虽然李开国走之前都已经安排好了,但每一时每一刻他都沉浸在煎熬之中,夜里都没有休息好。直到斥侯主动接触到他,得知李开国带着士兵们离他们只有二十里地,卫初平这才放下了一颗心。


第一百四十五章 做好属下的秘诀
  李开国接到消息,立时便让带队的百户领军前行,他自己骑着战马先行前往。单人马速甚快,不过半个时辰,李开国便见到了大队人马。无论是卫初平还是锦衣卫他们,都是欢欣非常。
  锦衣卫百户上前笑道:“大人,您总算回来了,自从您昨日离开,属下心里如同丢了魂似的,时常感到不安。此时大人回来,属下这魂又回来了。大人,下次您要是再办什么事,可一定得带上属下,否则再有一次离开大人,属下这魂丢了可再回不来了,怎么为大人效犬马之劳。”他一见到李开国回来便大拍马屁,显然是认定李开国将来是前途无限的。
  他这想法倒也对,趋炎附势是一些人的本性,但李开国的成就却不是他认为的最多就是锦衣卫指挥使。李开国挥了挥手,让迎上来的卫初平和亲兵队长先等在一边,先把锦衣卫们处理好再说,他对这些锦衣卫倒也不会做过河拆桥的事,至少不会把他们全杀掉。
  李开国哈哈笑道:“只怕本官要让你失望了。行了,你们送到这里任务就已经完成,本官命令,你带着锦衣卫们这就回京吧,此次你们都立了大功,本官定然会禀报皇上,人人都有赏。但本官也不会没有表示,这样罢,你们回去后,就传本官的命令,今日在场之人每人五十两银子,什么时候回到京城什么时候就能拿到手,你们这就走水路回去吧。”
  他这话说的时候运足了精力,声音远远的传了出去,近千锦衣卫登时欢声雷动。别说五十两银子锦衣卫们看不上眼,那是位居权要的百户千户佥事同知们才看不上眼,其他锦衣卫大多都是苦哈哈,这次不过出京两天,便得了五十两银子,这可是近半年的饷银,怎么能不高兴?
  锦衣卫们登时觉得当真遇上了体恤下属的好大人,没看大人才上任几天,就解决了积年欠饷,此次又发赏银,功过分明,怎能不让人死心塌地。当下人人跪倒在地,大声道:“谢大人赏。”
  那百户虽然一心想变成李开国的亲近属下,但也知道不可操之过急,关键是让大人觉得他听话好用,登时说道:“属下遵令。兄弟们,大人想得真周到,怕咱们累着了,还让咱们乘船回京,咱们这就走吧。”他也不问把这么多被绑之人丢在这里怎么办。
  这事情明摆着有蹊跷,换了别人可能会追根究底想弄个明白。但对于这些锦衣卫们来说,是决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做让大人喜欢的属下第一要诀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