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遂明-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饺子),萨其玛(你没看错,是满族人发明的面食),烤肉……。
  然后便开始了传统的歌舞和从蒙古那里传来的最重要的节目——摔跤。为了凑趣,更是为了提升威严和士气,济尔哈朗宣布,摔跤要决出个胜负来,最后胜利的鞑子,可以做他的亲卫,可以称为巴图鲁(勇士),赏十头羊,一匹马。
  这让本来娱乐的摔跤立时提升为无限制规则的摔跤。所谓无限制规则就是除了挖眼、掏阴、不准用兵器以外,其他方法都可以使用。
  这一场摔跤大战几乎六千青壮鞑子都上了场,从早上一直大战到半夜,才决出了六十强,今夜就算是不睡觉,明天一早也要把冠军决出来。因此不管如何的疲累,鞑子们尽情的散发着野性和欢乐,完全没有意识到,一个要他们命的敌人正穿着衣服在他们中间穿行。
  济尔哈朗只是白天兴致勃勃的看了一会,便回堡去了,他的亲卫有三百多人,虽然不图亲卫的名声,但对于巴图鲁的称号,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济尔哈朗没有让他们参加,而且到了晚上,失败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五千多人,因此晚上回堡居住不再看比赛的足有一千多人,和平时差不了多少。
  按照惯例,堡门关闭了,没有回堡的鞑子也不在意,反正外面这么热闹,天再冷也不怕,因此没有什么人对于关堡门有异议,只有一个人,李开国。
  此时他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得的摸到了通远堡的城门下,那不过一丈多高的城门根本挡不住他,但他不知道城上还有没有守军,虽然有异能为他示警,但得是有人对他有杀意时,异能才会自动将阻隔物外的敌人标注出来。
  但这也难不倒李开国,大不了谁发现了他,就杀谁罢。他握住钢丝鞭的鞭梢,精力透出,手腕还没有动,那钢丝鞭如同有了灵性一般,从身上松开,悄无声息的爬上城墙,最多不过四米的城墙对于十九米的钢丝鞭来说毫无压力。
  李开国的身体随着钢丝鞭的拉力缓缓上升,快到得城墙口时,李开国伸头探了探,只见有四个鞑子正靠在一起看着什么,边上还有一支火把被寒风吹得摇摆不定。再仔细看看,这一段近一百米的城墙只有他们四个守军。
  钢丝鞭毫不犹豫,如同长了眼睛一般,鞭梢瞬间连续穿过四个鞑子的脖子,将他们连在一起,画出一个不等边的四边形,只听得出气的丝丝声不绝,四个鞑子同时伸手去拉那坚韧的穿喉钢丝鞭,手还没有碰到,便已经死掉了。
  李开国手不动,肩不摇,精力只是一吐,那钢丝鞭便悄无声息的缩了回来,四个鞑子这才倒地。


第一百六十三章 无人之境
  李开国走到近前,这才看到,四个鞑子居然在看一幅春宫画,画上女子半裸着身体,正在从水池中走出,妙处被一只玉手掩住,头上罩着一层薄纱,但却可看到一点猩红的樱唇,正在抿着,似乎在诱人在上面亲一口。
  再加上那曼妙的身体,轻轻的弓着身体,突出硕大的臀部和丰满的胸部,难怪四个鞑子看得如此入迷,没当场连发四枪,已经算是有定力的了。不过李开国对此毫无兴趣,一张破画有什么看的。
  他刚要走,忽然心念一动。这画上的女子看来不似汉人,而像是满人。春宫画用笔精良,画风娴熟,乃是难得一见的上好春宫画,这四个鞑子怎么会有这幅画?李开国想了一想,鞭子卷起地上的春宫画,送到他手里,他随便折了折,便放入怀中带走。
  李开国顺着城墙游走,正面向南那一段居然架了四门火炮,而且还有不少的子铳和火药炮弹。李开国皱着眉头,虽然这些火炮不过是明军仿制佛朗机炮造出来的劣质货,就是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膛。但也足以说明,鞑子历年来已经非常重视火炮的抢夺和制造。
  如果此次不能将盛京的火炮工匠一锅给端了,将来还不知道有多少汉人死在鞑子的手上。李开国心中已然下定决心,就是把五千灵山卫军全留在盛京,也要将鞑子的火器制造场全给炸了。
  他将每一尊火炮塞上一枚子铳,然后在炮膛里再倒上一子铳的火药,再塞入炮弹,这样一来,火炮里便有双倍的火药,鞑子不开火则已,只要一开火,火炮会立刻炸膛。
  四门火炮很简单就搞定了,在这期间居然没有巡逻岗哨到来。李开国也懒得再想为什么,一一为火炮插上火绳,然后结成一团,到时只要一点火,四门火炮就会同时炸毁。
  不过此时也不忙先炸,李开国还是要先进到堡中去,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的火药炸掉整个通远堡。他估计火炮边的火药,只有大约一千斤,这点火药,只够炸个城墙的。李开国索性也插上一根长长的火绳,一直坠到城墙外。
  南面搞完,他就去了东面,不出他所料,北面也有四个鞑子驻守,四门火炮。鞑子被他毫不费力的杀了,然后依样做了炸炮炸城墙的准备。他一边做还一边直摇头,这鞑子真他娘的不会用炮,火炮只有集中起来,才有大的杀伤力。
  这样一边城墙放上四门炮,看起来是面面俱到,可是火炮的威力就减弱。运气好还能炸死几个敌人,运气不好,连敌军一根毛都碰不到。
  再转到北面,北面没有火炮,倒有十四个鞑子驻守,李开国钢丝鞭如同索魂铁链一般,瞬息之间便穿刺七个鞑子的身体,还没有等剩下的鞑子反应过来,钢丝鞭已经猛的一震,七个鞑子身体四分五裂,脱出桎梏的钢丝鞭只是一个横扫,剩下七名鞑子全都被拦腰扫断,破空的呜呜声一响即消,并没有传出多远,但十四个鞑子已经全都去见努尔哈赤,做了一堆冤死鬼。
  西面也没有火炮,也没有鞑子。李开国想了想,刚才北面的十四个鞑子里一定有西面巡视的鞑子,溜号到北面来,却没想到,少活了一会。
  李开国跳下城墙,他围着通远堡绕了一圈,用了半个时辰,杀了这么多鞑子,此时还是神不知鬼不觉,因为堡里的鞑子们也正在校场那里围了四个超大的篝火,正在大吃大喝,载歌载舞,一边鬼嚎着唱着不着调的俚歌,一边在一些满族少女面前竭力表现自己。而校场一侧便是马厩,长长的一排,估计约有三百多匹战马。
  李开国远远的看了一眼,便顺着一间屋子的墙边往堡中间的屋子走去。那里有全堡最好的房子,想必济尔哈朗一定就住在那里。
  他不住的穿行在鞑子人群中,因为要过去,就一定得穿过校场。如果现在有鞑子在空中向下看,就会发现有一个背着近一人高火枪的鞑子不急不慢的往旗主的房间而去,那个鞑子所体现出来的气势是那样的显眼,只要稍微拉远一点视线就能发现不同,可能要心怀不轨。只可惜,没有鞑子能在空中看到这一幕。
  就算狂欢中的鞑子们有人不注意的扫视一眼,发现有些不对,但李开国身影很快就会被其他的鞑子挡住,而让发现不对的鞑子以为是自己的错觉而放弃追查。
  李开国以一种不急不慢的特定脚步,慢慢的脱出狂欢的人群,走向堡中心有守卫的一个小院。他一边走还一边抬头看看天色,半个月亮高高的挂在天空,清冷的光辉被火光一照,似乎让人觉得是两个世界一般。
  看来已经快是子时了,李开国摸了摸肚子,他腹中已经饥饿,济尔哈朗的屋子里一定有最好的食物。
  守门的四个鞑子看到一个鞑子扬着脸,一边看天,一边走过来。都疑惑的望望天空,没什么奇怪的啊?一个鞑子眼看李开国就要到近前,‘擦’的一声拔出刀来,嘴里‘喔喔呵呵’的叫了几句。
  李开国听不懂,他也不想听懂。钢丝鞭悄无声息的在黑暗中刺出,将四个鞑子再次穿了脖子,提成一串。钢丝鞭毫不费力的将四个鞑子拖进小院,丢在地上,然后李开国掩上院门,用一根门闩将门闩住。
  院中居然没有人,所以也没人发现李开国进来了。只是十多米外的房里,灯光明亮。隐隐传来女子的笑声还有琴声,一个温和的男声正在不停的说着满语,每说一句,便有女子娇笑的声音响起。
  李开国冷酷的笑了笑,他也不躲躲藏藏,将头上的帽子一丢,假辫子落在地上,便大摇大摆的直接走到房前,一脚将房门踢开,然后手中钢丝鞭突入房中,在房中狂舞,尖叫声中,转瞬间便杀了八个年纪在四十以上的鞑子军官,只留下一个年轻的鞑子没杀,还有五个女子。


第一百六十四章 济尔哈朗
  这个房间是个小厅,李开国杀进来前,济尔哈朗正在和手下甲喇、固山等招待皇太极的使者还有皇太极二女马喀塔。
  马喀塔今年只有八岁,但满族的女儿,十二岁已经可以嫁人了,所以八岁已经不算小。这次皇太极派了使者来给济尔哈朗送来粮草,摆明就是要拉拢这位贝勒,毕竟镶蓝旗也是八旗里重要的力量。
  马喀塔听说这件事,便要跟着来,因为济尔哈朗有汉女,听说还是明朝的官员的千金小姐,懂得诗书琴棋。马喀塔向来对汉学十分的好奇,她不但会说汉话,还会写汉字。读汉人的书越多,她便越是向往书中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
  可惜后金虽数次抢掠百姓,但掳获的千金小姐着实不多,就是有,也大多是士财主家的小姐,大字不识一个的比比皆是。马喀塔也见过几个,实在是和书中描述的才女相差甚远。
  时间长了,大家也都知道她的所好,有人说起济尔哈朗就有四个汉女,听说就符合马喀塔心中才女的形象。
  她正想着怎么见一见呢,可巧皇太极正缺一个子女前去送粮草,以示对济尔哈朗的抚慰和尊重。长子豪格是不行的,有些太过重视,容易引起其他的旗的不满。马喀塔是皇二女,不大不小正合适,因此马喀塔就是不说,她也会被皇太极派来的。
  济尔哈朗脸色铁青的望着停在咽喉前的钢丝鞭梢,他手中虽然已经抓住了长刀的柄,但却一动也不敢动。刚才就是这鞭梢,一转眼便杀了手下最精锐最勇猛的甲喇和固山,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就他自己这点本事,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反抗一定会死,他可不是热血冲动的普通鞑子,所以他不敢动。
  马喀塔是被吓傻了,而四个汉女则是闭着眼睛不停的尖叫。虽然她们经历过许多惨无人道的摧残,但胆子还是没多大。
  李开国之所以不杀她们,他就是要搞清楚,留下的这个是不是济尔哈朗。所以他猛地喝道:“闭嘴”
  四个汉女同时停下尖叫,她们被大喝吓住了,但同时也回过神来,发现李开国头上有发髻,是个汉人,登时心神便安宁了许多。四个汉女同时闪过一个念头,能向他求救吗?但马上又将这个念头抛掉,就算是被救回去,也是一个死字,比起回去,现在的生活倒也不错。
  李开国看她们不再尖叫,喝道:“你们说,这个人是不是济尔哈朗?”四个汉女还没有回答,济尔哈朗道:“我就是济尔哈朗。”他吐字发音居然是正宗的京师口音,字正腔圆,如果不是头顶着半秃,还拖着一根猪尾巴,光听声音,是绝对听不出是个满人说的。
  李开国虽然没想到济尔哈朗会说汉话,但也没什么惊奇的。钢丝鞭刷得收回身上,李开国伸手一拉被鲜血染红的桌布,桌布一卷,将那些吃过的残羹剩菜卷成一团,然后呼得一声,被李开国丢出门外。
  李开国将身后的燧发枪取下来,放在桌侧,大剌剌的找了一张还没有被血溅上的圆凳坐下,这是以前的明军留下的,鞑子可没有多少人坐凳子,他们都是坐炕。猛然一拍桌子,李开国对着四个汉女喝道:“快去,给本官重上一桌上好的酒菜。”
  四个汉女吃得一吓,连忙娇俏俏的跑了出去,心中暗想,这个汉家男子怎么如此凶恶,简直比那些鞑子还凶恶。
  李开国瞧着济尔哈朗一声不吭,手中刀柄握得死紧,就算要人命的鞭梢没再指着他,还是不敢稍动,他脸色铁青,但却没有表现出一丝惧意。
  李开国哼了一声,说道:“看来你不怕死啊,本官有言在先,从现在起,你活不过一天,趁着现在还活着,就多看看这人世间的东西,下了地狱可再也看不到了。”他倒是没说假话,无论如何,济尔哈朗他都是要杀掉的,在他的手下,不会有满清的俘虏存在。
  济尔哈朗此时慌乱的脑子渐明,他虽然表面装得很有勇气,但李开国太过骇人,以至于他这尸山血海中杀过几回的人也免不了畏惧李开国三分。
  他已经几次听到李开国自称是本官,此时脑中急转,想要找个脱身之计,更想弄清楚眼前这个厉害的‘本官’是从哪来的。
  济尔哈朗拱拱手,这是他学的汉人礼节,可惜用错了地方,李开国是官,他是蛮夷,按规矩只有跪下磕头。但李开国也不介意,他跟个死人介意没意思。在他的眼中,济尔哈朗已经是个死人了。如果不是等到天明时他还有用,李开国怎么会放任他活着?
  济尔哈朗强笑道:“不知这位大人自称本官?可否告知官职?”
  李开国猛的一拍桌子,叫道:“快快上酒上菜。”门外四个汉女已经走到门口,此时听到叫声,连忙应‘是’,端了一些酒肉上来。
  济尔哈朗心中一沉,他本以为四个汉女会出去叫他的兵来救他,此时看来,对她们再好,她们心里也是想着汉家的。
  李开国看了看,不过才八个菜,六个全都是肉,一盘水饺,一盘萨其玛,切得方方正正的,看着就有食欲。此时鞑子们可不会用窑洞种菜,冬天是没什么蔬菜可吃的,有些肉吃就不错了。
  李开国拿起汉女呈上的筷子便挟了一块萨其玛,放入口中,只觉得甜腻可口,登时赞道:“好东西,这是鞑子们创造出的最好食物,没污染过,原味的啊。”
  马喀塔在一旁听着李开国的话,虽然听不懂什么鞑子、污染、原味的,但仍是忍不住‘噗嗤’一下笑出声,随即便觉得不对,连忙掩住了口。她也是年纪小,没人说过汉人称他们后金是鞑子,她岂能笑得出来?
  李开国冷冷向她一瞧,一道杀气向她袭了过去。马喀塔不过八岁,还是个女子,虽然满族女子胆大,但也受不了李开国这带着杀气的一眼,登时便被吓晕了过去。
  济尔哈朗大惊,连忙抢上扶住马喀塔,发现她不过是昏过去,这才松了一口气,连忙将她放在炕上。
  皇太极派来的使者死了倒没什么,有马喀塔做证,皇太极也不会怀疑是他下的手。但如果马喀塔死了,他可就没证人了。到时皇太极问起来,他如果将今日之事如实说出,而没有能让皇太极相信的人佐证,只怕立时便有杀身之祸。
  直到此时,他也还以为李开国刚才说他活不过一天是在吓唬他,却不知道,李开国从不唬人,尤其是一个快死的人。


第一百六十五章 狂人
  房中寂静下来,济尔哈朗和四个汉女站在一旁,李开国则是放口大嚼,不住的喝酒。他这几天吃的基本就是干粮,灵山卫士兵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此时虽然鞑子做的食物不是特别美味,但也比吃干粮什么要好的多。
  特别是那盘饺子,这个时候能吃到面食可不容易,他一口一个,转眼间便吃得精光。吃完了站起身来,伸手便从一汉女腰间抽出一块香帕,擦了擦嘴,然后走到炕前,一伸手便将马喀塔提起来,就在济尔哈朗的怒喝中把她扔到地上。
  然后自己躺到炕上,对急忙将被摔醒马喀塔扶起的济尔哈朗说道:“本官现在要休息,你们全都站在原地不准动,谁动,本官就提前送你们见阎王。”说完便闭目睡去。
  马喀塔吃得一摔,再加上刚才一吓,此时已经是恐惧非常,见到济尔哈朗,连忙往他怀中缩去,连一声都不敢吭。济尔哈朗从来没有见过象李开国这样的狂人,他压住心中沸腾的怒火,轻轻的拍着马喀塔,安抚她的情绪。
  济尔哈朗其实从本质来说,并不像是传统的鞑子性情。如果今天换了任何一个鞑子,包括皇太极在内,无论是自不量力和李开国拼命,还是想着计谋要从李开国手里脱身,都不会像他这样,呆呆木木的,显得好似应变能力不足。
  其实这正是济尔哈朗的处世之道,他深信“一动不如一静”才是处世的不二法门,而他的一生就是这样做的,并且是鞑子能团结起来争得天下的最大幕后功臣。在皇太极死后,他不与多尔衮争,不是争不过,而是为了团结。多尔衮最牛叉的时候,也是他保住了顺治,让顺治得以登基,并且一直支持顺治,并没有取而代之。
  所以,如果济尔哈朗没有遇到李开国,他的不二法门将让他一辈子受用无穷。可惜的是,他偏偏遇上李开国,李开国铁了心要一个人死的时候,几乎这个人就死定了,除非他自己改变主意,否则谁也救不了。
  济尔哈朗不动不说话,就这样抱着马喀塔,盯着李开国。眼看着李开国气息匀称,仿佛已经陷入沉睡之中。济尔哈朗心中翻转不停,他不知道李开国是真的睡着了,还是在装睡。屋子里面有了敌人还敢大睡,而且那把火枪还靠在桌边,难道这明朝军官是个白痴?
  如果他相信李开国是个白痴,那他自己才是最大的白痴。这是济尔哈朗真实的想法,没有人会在敌人面前真的睡着。可事实是,李开国真的睡着了,他之所以敢睡,是有异能示警,只要有人对他作出攻击行动,异能会立刻接管他的身体进行避让或是反击。
  就这样,李开国足足睡了两个时辰,天很快就要亮了。而济尔哈朗和四个汉女就这样站了半夜,动都不敢动。马喀塔则是睁着大眼睛紧紧的盯着李开国,生怕他忽然从炕上跳起来,用那根长鞭穿破她的身体,她还小呢,还不想死。
  济尔哈朗在这两个时辰里无数次的想要去拿桌边的那根火枪,也无数次的想抽刀上前砍死李开国,但都没有付诸行动。他在等,他要等一个机会,一个能成功脱险把握较大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终于到来,狂欢了一夜的鞑子终于发现不对,快天明时去城上换防的鞑子发现尸体,立时便吹响了牛角,立时整个通远堡的鞑子们都行动起来,乱哄哄的拿上武器,四处寻找敌人。
  而一些牛录和甲喇在找上官的时候发现居然找不到上官,他们立时大惊,马上就想到不对,这牛角都吹了一会了,怎么不见旗主出来?就算人不出来,也应该派人出来问一问,可是一个人都没有。
  出事了。这是所有牛录和甲喇的共同想法。立刻,鞑子们集中起来,性情急的牛录等不及大军集结,就往济尔哈朗的住所跑,一见门前的守卫居然不在,他们更是大急。
  济尔哈朗要是死了,说不定全镶蓝旗得死上一半军官给他陪葬,能不着急吗?拍了两下门,吼了几句,济尔哈朗的小院里毫无回音,一个牛录再也忍耐不住,后退几步,猛往前冲,“砰”的一声撞断门闩,冲了进去。
  一进去牛录便大叫道:“旗主,你在那?”只听‘砰’的一声响,却不是这个牛录又撞断什么,而是燧发枪发出的声音。那牛录头上突然出现一个血洞,死之时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紧跟着他冲进来的鞑子们大惊,这是火枪啊,立时便有甲喇大叫道:“快快,敌人有火枪,去调火枪队来。”
  一个鞑子提起院中一个小石臼,运足臂力,忽得一声扔向房门,想要打破房门,看看里面情况。就在这时,那房门忽然开启,一只手臂伸出,抓住那个飞来的石臼,一反手,就扔了回去。
  一个牛录反应不及,被石臼撞中头,登时头变成稀烂,血水喷得到处都是。鞑子们又惊又怒,他们什么时候见过能接住飞掷石臼并反扔回来杀人的臂力?就在这时,济尔哈朗忽然出现在房门前,鞑子们大喜,旗主没事……。
  这个念头还没消失,就见到济尔哈朗居然双脚不沾地,是被人用左手抓住后颈,提在空中。提他之人当然是李开国,他用手扣住济尔哈朗后颈中的两大筋,让他不能动弹,然后举着他就走出来。
  出来后他也不说话,就是说话鞑子们也听不懂,那根刚才杀了一人的燧发枪已经收回到后背上,右手已经握住钢丝鞭的把柄,精力一吐,钢丝鞭如同一根十九米的长枪,直线刺出,瞬息之间便有十多个鞑子被一刺致命。但所耗精力也非同小可,就这一刺,足足耗了二十人的精力。
  李开国手腕一抖,钢丝鞭在空中卷成一个个圈子,圈子有大有小,一些鞑子避让不及,被圈子剐到,立时便被扯下一大团骨肉,倒地痛叫,有些受伤是在胸口的,都将胸骨都扯了下来,内脏露出,几息后就死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 绞肉机
  李开国钢丝鞭不过出手两次,便在鞑子包围圈中开出一个长方形的通道。他也不迟疑,脚下疾行异能发动,钢丝鞭在前方开路,几乎是瞬息之间,便冲出小院门,来到校场上,他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鞑子的尸体。
  鞑子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从没有想到居然有人敢在六千人的包围中,把他们的旗主给抓住,而且还肆无忌惮的杀人。无数的鞑子眼睛都红了,野性让他们的血液流动加快,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