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遂明-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满人也受损不少。得以让大部分蒙古部族再次独立,对满人形成牵制之势。
这让崇祯皇帝喜出望外,更让他高兴的是,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的陈奇瑜密奏一个对流寇进行围剿的可行性非常强的奏折,备言不出六个月,必然将大部流寇歼灭。
这让崇祯皇帝大喜过望,他没有想到,才刚一过年,就喜讯连连,虽然一些事情还没有完成,但总的来说,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每天回宫时,也有心情和周皇后说说笑笑,对待太子和儿女们也备显慈父之态。直到一个消息传来,这才让崇祯皇帝的心情开始变坏。
二月十四,灵山卫的这一天清晨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各地的客商纷纷将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入灵山卫。虽然山东巡抚明令不许将一切物资运往灵山卫,但在逐利的商人看来,这一命令还不如一个屁响。
有银子赚就是杀头也得去,更何况这些商人手眼通天,每个人背后都通着官呢。只要李开国没有明面上反明,他们就敢大摇大摆的将灵山卫需要的一切物资运进去。现在有很多人已经十分佩服李开国当初没有公开反明,给大明朝廷留了颜面,也让自己得到实惠。
现在的灵山卫除了官员是灵山卫指挥使李开国自己任命的,其他和各地县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官员清廉一些,不敢贪污而已。
但并不是说做官就没有什么油水,李开国开出的俸禄实在是优厚之极。一个七品的县令原来年俸不过四十五两,而且还不能实发,有时还折成实物什么的。李开国治下的县令年俸却高达一千一百两,这还是明面上最低的收入,如果县令政绩考核优异,还可以得二百两银子的赏钱。
但有一条,既然拿了高俸就不许有一丝一毫的贪污舞弊之行为,只要一经查实,无论贪污多少,只有一个刑罚,全家处斩。
有很多人非议这个刑罚,说是贪污的不过是当官一人之行为,家人何罪。有人壮着胆子向李开国反映,李开国冷笑道:“贪官之家人就算不知道贪官的贪腐之行为,必然也享用贪污之银,既然如此,那有福可以同享,自然有难就得同当。”
此语一出,天下登时哗然,有说对的,有说不对的,争来争去争得很厉害。但李开国却我行我素,不过他也不冤杀官员,每一个因贪污被发现而面临全家处斩者,李开国都在大庭广众之下当街设堂,亲自问案。
他给每一个贪官一次当面上诉的机会,只要证实有一样贪污之行为,让贪官无话可说,李开国必当堂将所有官员家人一体处斩,没有什么秋决之类的延期。如此一来,光明正大,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只能暗地里大骂李开国是个屠夫。
第一百九十七章 状告山东巡抚
但让这些大叫屠夫的人想不通的是,李开国治下的官员在胡萝卜加大棒的野蛮政策下居然当真扭转了明政府的那些歪风邪气,为官者每当想要伸手之时,都会想到这手一伸的后果,自己死不要紧,连累家中老小一起死可就太不值了。
再加上给的俸银又多,就是不贪污,也足以做人上之人,可以偶尔奢侈一回。所以只在一开始,李开国杀了三名官员的满门。从那之后,直到现在,半年多过去,居然一个敢贪污伸手的官员都没有了。
官员的风气一时大好,老百姓们也纷纷夸赞,这让许多等着看笑话的人都等瞎了眼,他们不明白,如此简单粗暴的政策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威力,太祖时,剥皮也没有挡住官员们伸手,怎么到了李开国手里就用这么简单的加银子一招给解决了?
其实有些事就是如此简单,当年明太祖如果不是太天真,以为天下的官就该一心为百姓奉献,就该不拿银子,最好不吃饭,饿死也得为民办事。如果他也高俸养廉,以他的刑罚之重,也早就能解决八成以上的贪腐之行为。
所以二月十四早晨,灵山卫县令一大早起来,就连批了七八份公文才吃早饭。他不如此不行啊。灵山卫原来没有县令,可是慢慢的民众越来越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越来越多,李开国索性设了一个县衙,专管民事。
在李开国眼皮子底下做事,灵山卫县令能不战战兢兢,勤政为民?所以就算是做样子,他也得把样子做足了。
谁料到今天当真不是一个好日子,县令饭才喝了两口,就听到鸣冤鼓响了起来。这鸣冤鼓并不是能乱敲的,只有紧急情况下,来不及写状纸才可以敲,一般都是人命大案,才会有人敲鼓,否则告其他民事案件,必须得要有状纸才行。
听到鼓声,县令立刻便得升堂问案。所以灵山卫县令不敢怠慢,传令升堂,告状的只是一年过五十的老者。
县令没有猜错,的确是一人命大案,告的不是民,还是官,而且是兵部右侍郎兼山东巡抚朱大典,正二品的大官。告他奸、淫其女朱白氏,并将其杀害掩埋,随堂奉送的还有朱白氏的血书一封。
灵山卫县令傻了眼,围观的民众也“哄”的一声,所有的人都议论纷纷,这白老头是不是傻了?居然敢告正二品的山东巡抚,而且是到灵山卫县衙来告,脑子不是坏掉了吧。就是三岁小儿都知道,灵山卫治下和明朝廷他不是一回事。
就算是要告官,你也得告灵山卫治下的官才对。你到一半公开的反贼县衙来告明朝正二品的大员,这事怎么听怎么荒唐。
就连老百姓都觉得荒唐,更别说灵山卫县令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按理,有了原告,就该将被告传来,当堂审案,更何况是人命官司,只要有告,无论真假,必须得传被告到堂问讯。
可他传的来吗?不说只凭一封血书,而无尸体,无法判断白老头说的是真是假,就算是真,他一告票发出去,谁敢去济南府抓一巡抚?
灵山卫县令思之再三,望着白老头泪流满面的不住磕头,再看看堂外等着他说话的民众,灵山卫县令叹了口气,刚要出言推脱,忽然想到一个办法,登时兴奋起来。
他立刻说道:“白老汉,你的状子本县接了,但传讯一个正二品的大员,实非本县之所能。但本县不能,不代表指挥使李大人不能。本县将会在今日将你的状纸呈给指挥使李大人,一切事情,由大人定夺,你可敢同去?”
白老汉伏地大哭,叫道:“青天大老爷,小的辗转千里,四处上告,无一衙门敢接小的状纸。本想去京城告状,但想到官官相护,小的有命去,无命还。因听说李大人不畏权贵,英雄虎胆,才斗胆来到灵山卫告状,本也没想太尊接下状子,只为小老儿冤屈没处申,想让众位乡亲都知道罢了。没想到太尊没有推脱,小的感激不尽,无论李大人如何定夺,小的无有不服。”
他一番话说出来,登时听得百姓们心中发酸,有些也有冤屈而四告无门的,禁不住和他一起流泪。灵山卫县令点了点头,说道:“好,既然如此,你随本官前去指挥使府,当场向大人申诉。”
说着就整衣下堂,也不乘轿,三班衙役排开,带着白老汉往指挥使府而去。按说灵山卫县令也不是不通官场之事。自己处理不好的,推给上官,乃是官场之大忌。一来显得你无用。二来,如果事事都推给上官,要你何用。
所以如果在大明制下,灵山卫县令敢这么做,等待他的只有一个下场,被上司所怒。最好的结果能落得一个安然回家,就算他祖上积了八辈子的德。
但在灵山卫制下可就不一样了。不是说灵山卫制下的官就那清如镜,廉如水,个个都是为民请命,不怕权贵的好官。
而是灵山卫的官现在心里都很着急,虽然自家指挥使大人很牛叉,牛叉到山东境内无人敢惹,但就是迟迟不扩大地盘,只是在山东东部活动,而且只控制灵山卫至诸城、高密、胶州这一带。
这些指望着李开国升官发财的官们早就着急了。如果换了一个人,在灵山卫聚集了如此多的物资,如此多的兵将,早就占据整个山东全境,可是李开国呢?
虽然带兵去鞑子盛京逛了一圈,获得很高的声望。但回来后,一直就窝在指挥使府里,除了见见卫初平,还有冯国用和兵团将领之外,什么动静也没有。
眼看着灵山卫物资积聚的都快放不下了,李开国还是一直下令继续花大价钱买粮、买铁,买一切军用物资。
据灵山卫官场的内部信息,现在灵山卫的账上没有多少钱了,最多只有四百万两银子,而且每天还流水一样的进了那些商人的腰包。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就算存了再多的粮食又有什么用?吃不完,还不是烂吗?
但没有人敢去问李开国,也没有人敢建议,说大人,您看,咱们是不是该占一占地盘了。因此今日白老汉前来告状,灵山卫县令灵机一动,这可是个好机会,一个试探李开国心意的好机会。
因此他不惜冒官场之大忌,带着白老汉和浩浩荡荡的百姓,来到指挥使府门前,恭恭敬敬的求见。
此时的李开国,正在看着情报,他回来这么长时间,一直都在看情报,看各地的情报。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正在逐渐的成型。他没有那么多的谋士在身边,因此有些事情都要靠自己来的完成。
所以在一些重大决策上,他一向是独断专行,从不问讯他人的意见。而且他对于治下之所,一向只抱着一个宗旨,那就是以简治繁,他不会去列种种规矩,而是力求一切从简,简到一些事情只有一个规则。
比如贪污官员的惩治之法就是如此,很简单,就是一个杀字。但配上高俸禄,一切运转的十分良好,这全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所以他打算,以后万事都不制定繁杂之法,只用简单之法治民和治军。这一段时间,他都是在思考这些事,也在思考着灵山卫的未来,对于下步的谋划,已经在他的脑中成型,正想过两日便有大动作,忽然亲兵来报,说灵山卫县令带着告状之人在府外求见,而且还有很多的百姓跟着看热闹。
李开国一听,立时便觉察出不对来。他喜怒不形于色,虽然觉得不对,但对于他来说,还没有什么会让他怕的。只是略一思索,他站起身来便往府外走去。
正在庭院中说悄悄话的海兰珠和苏茉儿两个女子看到李开国往府门走去,对她们连看一眼都没有,苏茉儿不禁气道:“额格其,你说,这个李国是不是一个大木头,碰到额格其这样的大美女,也不看一眼。”
海兰珠连忙捂住她的嘴,低声道:“别乱说,要是被他听到了,小心你屁股。”
苏茉儿脸一红,随即恨恨的咬着牙,自从被绑来,她们两人就被放在都指挥使府中,一切行动都不自由,时时刻刻有人盯着她们。而且从进府的那一刻起,李开国就好像将她们忘记一样,不说前来侵犯她们,就是平日里看到了,也当她们是石头一般,十分的打击她们的女子自尊心。
前天,苏茉儿终于忍耐不住,她做了一个玩火的举动,等李开国有一次经过她身边的时候假装崴了脚,“啊唷”一声娇呼,往李开国身上就扑,却被李开国一手推开,摔倒在地。李开国瞧也不瞧他,扬长而去。
留下苏茉儿悲愤的摸着自己的玉臀,感觉天都要塌了,但却不敢使性子,只能一瘸一拐的自行回房。对了,李开国也没有给她们配丫环,除了吃饭时有一个粗手大脚的婆子给她们送饭外,一切事情都得她们自理。
海兰珠这时说出这话,倒不是调笑她,而是警告她,不要再挑战李开国的耐心,依她这段时间的观察,李开国对女色毫不在意,这样的人,可以专心于事,显然更加容易成功。对比起皇太极来,海兰珠只觉得一直被人称为天生聪明的大汗,只配给李开国做个将军。这并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而是真的这样想。
苏茉儿使劲推开海兰珠的手,说道:“额格其,你就不好奇他要去做什么吗?咱们去瞧瞧。”说着不管海兰珠的抗拒,拉她往前走。海兰珠没奈何,只好往府门前走去。
来到照壁后,两个女子探出头去,望向府门,登时吓了一跳,门口围着的百姓人山人海,一见到李开国立时都跪倒在地,全都激动的大叫道:“给李大人叩头。”
李开国点了点头,也不说话,微微抬了抬手,立时便有亲兵叫道:“大人请百姓们起来。”百姓们眼带崇拜的爬起来,有的还再叩两个头才起身,可见灵山卫百姓对李开国那种从心底里爱戴之情。
而灵山卫县令和三班衙役、白老汉则不敢起来,跪在原地不动。李开国淡淡的道:“灵山卫县令,你此来所为何事?莫非有苦主告了你不敢提审之人?”
灵山卫县令一凛,大人这语气可不对啊,连忙说道:“大人,不是属下不敢提审,而是提审不到。被告乃是兵部右侍郎兼山东巡抚朱大典。他是正二品的大员,属下才是个七品,如果发了火票,到时提不到被告,怕伤了大人的威风。”说着呈上状纸和血书。
他今天是豁出去了,一定要激得李开国表态才行。反正这么多百姓看着,李开国也不会杀他。其实他错了,李开国要杀他,绝不会讲究什么场合,有什么人看着,只要下定决心,不管是谁,一定有死无生。
灵山卫县令很幸运,他如果早来一天,李开国一定会杀掉他,而且是当着这么多百姓的面前。难道他以为李开国很笨吗?灵山卫县令一提被告是兵部右侍郎兼山东巡抚朱大典,李开国就知道他想做什么,他手底下这些官吏心里想什么他怎么会不清楚?就算他不清楚,马英也会告诉他。经过上一次李开国的敲打,现在马英可是什么也不敢瞒他。
如果不是李开国已经确定筹划,灵山卫县令正好送个由头上来,此时他已经身首异处。李开国个性,是决不允许任何人试图操控他,凡有此心思者,只有一个下场,必死无疑。
就算今天灵山卫县令来的正是时候,但其心可诛,虽可免一死,但活罪是难逃的,今日过后,灵山卫县令必然会惨不堪言。
李开国只是略翻一下状纸和血书,然后淡淡的一笑,说道:“你尽管发火票便是,令朱大典接到火票之日起十五日内,赶来灵山卫县衙来待审,否则本官亲去济南府提他。”说完李开国便将状纸和血书交给亲卫,走进府中。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每个人都知道李开国说这句话的份量,用火票提一个山东巡抚?除了包龙图这样干过,再也没有人敢做了。而今天,他们亲耳听到,李开国说,要发火票去提一个正二品大员。
百姓们一下子就沸腾了,白老汉眼泪旺旺,大叫道:“李大人是青天大老爷啊。”立时无数的百姓也都跟着大叫“青天大老爷。”
而灵山卫的官员们也十分的兴奋,李开国的话里透露出的意思十分的明白,用火票去提一省之巡抚,肯定是提不来的,那就只有一个办法,打到济南府去,大人终于是要开战了。
那个什么十五日内必须来待审,说明李开国在十五日之后就会尽起大军进犯济南府。灵山卫官员兴奋的奔走相告,大人终于开窍了,不容易啊。百姓和官员们的立场不同,一件事情倒弄出两种不同的看法。却不知,这本就是李开国筹划的一部分。
“这些官员只知道打仗,却不知兵凶战危,能不打的仗就不要打。”这是一些老学究气哄哄的屁话,只是极少部份的反对意见,没有人敢到李开国身边去说,李开国自然也没听见。
第二天,山东巡抚朱大典就知道了此事,他震怒之极,立刻召集济南府的大小官员商议好何应对。其实这还用得着商议?让朱大典去灵山卫?别开玩笑了,作为一省的最高官员,如果朱大典当真前往灵山卫应讯,失了朝廷的威严和脸面,明廷一定会杀了朱大典,所以朱大典除非是投降,否则绝不可能他灵山卫应讯。
这样一来整个山东唯有一战,问题是,兵从那里来。山东总兵吭哧半天搞出个建议,立刻向京城求援。
朱大典大怒,立刻严词驳斥,还嫌他不够丢人吗?他身为朝廷任命的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管河道提督军务一职,本就有便宜行事之责,现在灵山卫的李国矛头直指他,若当真向京城求援,且不说十五日内来不来的及,就是开一个朝会,只怕也得五六日才有结果,他现在要的,是马上能用到的方法。
所以朱大典引经据典,慷慨陈词,说了一通忠君为国,为圣上分忧,为百姓谋福祉,解万民于倒悬的废话屁话。当时就有官员在心里腹腓,李国是要传你应讯,如果不是你乱搞女人,怎么会让一个百姓告了,没有人告你,又怎么会被李国找到这个借口?这个时候说这些屁话,还不如快些想办法打败李国才是。
朱大典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儒人,崇祯三年,当时登镇参将孔有德等以八百精锐发动兵变,横扫整个山东,抢夺东江战船,攻克登州坚城,攻杀三巡抚数总兵。
鲁军浙军辽军均或节节败走或不敌瓦解。朱大典当时临危授命,集结包括辽军骑兵五千人在内的三万大军主动出击叛军,大败轻敌的叛军主力,杀贼将陈有时。
然后乘胜围攻登州,杀贼帅李九成,差点将其全部歼灭。当时吴三桂、刘良佐等均在朱大典麾下为偏将。此战大获全胜,为明末少见的胜利。当时明廷论功行赏,朱大典乃于六年升兵部右侍郎,仍为山东巡抚。
第一百九十八章 危险不知处
所以对于朱大典来说,他可不是一个软柿子,谁想捏就捏,他可是知兵之人。之所以召人来商议,无非是想统一意见而已,所以他在否定山东总兵的提议之后,立刻提出,将全省各地之兵,无论多少,立刻向济南府集结,各州县,不需留一兵一卒,他要在济南府城下,与李开国决一死战。
疯了,朱大典疯了,所有与会的山东官员脑海中就只有这一句话。山东全境的兵都集中到济南府,那岂不是说,将放弃山东全省,只留下济南府?到时李开国如果不来济南府,而是派兵去各州县,岂不是轻轻松松的就占有了大片地方?
为官者,有守土之则,如果当真失去这大片土地,到时朝廷怪罪下来,可不是死一个朱大典就能了事的,众官都得被他连累。
可朱大典一意孤行,仿佛这连三岁孩童都懂的事情,他一点也不懂似的,一份份调兵的公文如同雪片一般的发往山东全境,要求除登州、威海卫外,每一州的所有卫所、盐道、兵备道、乡壮团全都在二十日内赶赴济南府,过期不至者以叛逆论处。
这份公文一出,山东哗然,所有的人都以为朱大典确实是疯了。五日后的京城朝会,御史言官们纷纷上折子,备言此事,全都是一个口调,要求立刻撤去朱大典的山东巡抚之职,召其回京治罪。
本来大家以为,这些折子只要一上达天听,崇祯皇帝一定会怒发如雷,锁拿朱大典进京,可诡异的是,崇祯皇帝居然没有任何反应,内阁也没有任何反应,整个朝廷,除了御史们大叫大嚷,没有一个有份量的大臣再言此事。好像这件事情是一个笑话一般,没有人再提及。
日子就在这十分诡异的情况下一天天过去。整个山东全省到处都是十分的平静,除了在官道上赶路的兵丁之外。
让人十分奇怪的是,灵山卫军也十分的平静,既不见李开国集结军队,也不见大批的斥侯往来查察。这让早就做好打仗准备的军官和文官们也十分的着急。毕竟现在离十五日之期还有五天,如果等到十五日之后再行动,只怕到时明廷真的派出援军,济南府就不好打了。
卫初平瞪着眼睛望着满屋子的军官,叫道:“你们围着我这也没用,有什么事情,你们去问大人去。”
各千户队的千户们一齐陪笑道:“卫先生,俺们都是大老粗,您看,俺们连先生都能惹生气喽,要是真的去见大人,大人还不把俺们都杀了。”
卫初平气得直喘粗气,叫道:“你们不敢问,难道我就敢问?大人的脾气,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谷县令的下场,你们都清楚吧,敢算计大人,谁也没有好果子吃,我也不例外。出去,全都出去,反正我是不敢去问,要不你们去求求冯大人,他的资格老,或许能在大人那里得到什么消息。”
谷县令就是灵山卫县令,他试探李开国的第三天,李开国就找个由头,撤了他的县令之职,提升他为从六品,任他一个新职务,公厕官,要他在半年之内,在李开国所控境内,每五百人之住所,必须建一公厕。
公厕建成后,必须派专人打扫,务必每日一清,凡有懈怠者,以渎职论。这一手相当之狠,谷县令一夜之间便多了一个新外号,夜香县令。文人都重名,李开国这一手太狠了,一下就把谷县令近四十年的名望败坏的干干净净。
自从知道此任命,谷县令当时就病倒了,卧床不起,上折子辞官。但李开国不同意,他当着很多人的面明确说道:“这个公厕官,非他不可,他现在不是病了吗?没关系,只要不死,什么时候病好什么时候上任,这个公厕官,本官给他保留一辈子。”
所以这个时候卫初平提出谷县令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