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遂明-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十门火炮一起开火,登时便将鞑子们的攻势再一次打退。李开国坐在马上,就在近处观战,对这些当然是洞若观火,十分的清楚。但他并不插手指挥,一切都交给手下将军,这是练兵的好机会,只有在血战之中成长起来的将军,才能够独当一面,成为一个好的将军。
  鞑子冲击方向的豹营士兵压力极大,最后逼得副将调集四个参将八千人,火炮六十门进行阻击,才能够将鞑子阻挡在一百八十步外,不让他们冲出重围。
  这倒不是说火枪手不行,而是包围鞑子的兵马实在太少,又要活捉蒙古人的马匹,又要挡住近两万勇猛鞑子的冲击,用起兵来捉襟见肘。能够做到不被击破,已经算是不错了。
  至少李开国还是满意的,虽然豹营死了近五百士兵,但打仗那有不死人的。不是说你有超前的火器,就能够一个兵也不死,那不是真正的战争,而是在打网络游戏。
  科尔沁的蒙古骑兵很识趣,他们一向喜欢依附强者而不羞愧。在发现他们和鞑子们被分割包围后,崔烈只是命人喊了一轮要其投降的话,蒙古骑兵就十分干脆的下马投降了。
  崔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李开国却很是了解蒙古人的想法。向强者投降不丢人,只要能保命,其他的都无关紧要。所以李开国忽然改变了想法,对崔烈道:“这些蒙古人先不要杀,全都送到济南府去,本抚要用他们来换战马。”
  腾出手来的豹营立刻展开对鞑子的总围剿,不足两万的火枪兵几乎是在用极限的速度不断开枪阻挡鞑子们突围。
  岳讬红着眼睛带着鞑子们在寻找豹营包围圈的弱点,但无论看上去有多容易突围,却总是被火炮和排枪打回来。虽然数次突到一百步内,弓箭手也拼了命的射击,杀伤了不少豹营火枪手,但那是以十比一的比例换来的。
  也就是说鞑子要死十个人,豹营才会死一个。岳讬已经疯狂了,突围到现在,他不足两万的兵马已经只剩下八千多人,他满眼望去,都是死掉的鞑子,那些鲜血,曾经是那么让他兴奋,但现在看到自已满人的鲜血汇流成河,岳讬绝望了,鞑子们也绝望了。
  没有人下令,也没有人喊话,忽然有鞑子丢掉手中兵器,跪倒在地,大声的叫道满语:“投降,不杀,投降、不杀。”
  虽然他马上就被自己人给砍了脑袋,但投降的念头已经是大多数鞑子心里一直所想的。所以立刻就有会汉话的鞑子丢下兵器,大叫道:“我要投降,不要开枪杀我。”他一叫起来,便有数十鞑子跟着叫嚷,丢下兵器举着双手,想要活命。
  但豹营士兵毫不停手,即使鞑子们手无兵器,也照样开枪杀掉。因为以前还是灵山卫军时候,李开国就已经反复强调,绝对不要鞑子俘虏,只要是鞑子,一律将其变成死人。
  岳讬望着还在拼死护卫他的亲卫,如果没有他们,自己也早就被明军火枪给打死了。眼看着明军不接受投降,还在继续屠杀着满人,岳讬忽然想到,皇太极是对的,看着明军这些火器,如果他们的火器场不被烧掉,如果那些火炮他们也有,今天这四万多满洲兵就决不会死这里,反过来明军一定会被他们歼灭。
  二百门火炮再次集中起来,对着挤成一团的鞑子,炮营将军兴奋的下令点燃火炮,“轰轰轰”再多的人墙也挡不住火炮的轰击,岳讬只觉得满天的黑子猛然扑来,跟着眼前的亲卫被打成碎肉,再后来,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陷入黑暗之中,但在这之前,他脑中最后一个念头是,我们满人完了。而就在同时,疯狂的多铎也被火炮给轰死。
  从和多铎交战到现在歼灭岳讬部,不过一日夜的功夫,李开国以豹营两万兵马,以少打多,以火器对冷兵器,俘获七千蒙古骑兵,全歼四万多鞑子兵,豹营损伤达四千以上。尽管这是灵山卫军成立以来,最大的损失兵力,仍然让护国军的士兵们欢腾不已。
  他们不敢相信,传说中那些勇猛无比,作战时可以以一敌百的鞑子,就让他们只付出四千人的代价,就将四万多鞑子全歼了?等到认清这个事实,每一位护国军的士兵,都激动的不能自已。
  副将清理完战场,激动的跪在李开国的脚下,大叫道:“大人,我们大胜了。”护国军上下一齐跪倒,大叫道:“我们大胜了。”


第二百二十二章 逐鹿开始
  相比起李开国的豹营如同捏死小鸡一般将正白旗、正红旗、镶红旗给断了根,皇太极的正黄、镶黄和德格类的正蓝旗则是春风得意,在京津地区往来纵横,明军无一兵一卒敢上前阻挡。
  就这么坐看着鞑子慢条斯理的将百姓牛羊金银财物等抢掠一空,崇祯皇帝每一瞬间都觉得血要从脑门里冲出去爆开。
  从第五天开始,崇祯皇帝就连连下旨,催促勤王之军与鞑子交战,可惜的是,到现在已经十余日了,居然连一个鞑子都没有杀掉,每一个将领报来的都是情况不明,等待战机,以免中了鞑子的埋伏。
  一开始崇祯皇帝还能够接受这个借口,可是听了十余日之后,他终于爆发了,叫来兵部尚书张凤翼,令他亲赴勤王军中督战,务必要在半个月内驱离鞑子,否则提头来见。
  可怜张凤翼年纪一大把,还要上战阵,这不是要他的老命吗?可皇帝已经下了旨,不去不行,张凤翼也不带家人,单人匹马来到祖大寿军中。
  祖大寿一听是兵部尚书张凤翼来了,登时暗暗叫苦。他知道崇祯皇帝太性急了。以明军的战斗力,在野外根本不是鞑子的对手。有心要躲,可能躲到那里去?
  只能拜见张凤翼,祖大寿给张凤翼叩头见礼。张凤翼将其扶起,叹道:“你的心思,老夫知道,可是皇上的性子你也明白。这样吧,你去虚晃一下,只要有了接触,我也好回去交差。”
  祖大寿听了张凤翼的话,眼睛都差点瞪出眼眶,大叫道:“张大人,您愿意担个这风险,大寿还有什么说的?您放心,我至少给您拿回一百鞑子的人头,让您老也不太犯愁。”
  半日后,祖大寿三万辽东铁骑出击,去找老是在京城外观光旅游的正蓝旗麻烦。令祖大寿意外的是,德格类一见是辽东铁骑出击,立刻便开始向东逃走,一日之间,便退了七十里。
  祖大寿十分的郁闷,倒不是说未战即胜让他不高兴,而是一百个鞑子人头没地方砍了。有心再次撤回广渠门,但想到一战没有打就退回,让崇祯皇帝知道了,一定会龙颜大怒,雷霆大作,祖大寿只能硬着头皮追击。
  其他密云、山海关、和通州来援的共十万明军,见到鞑子居然避而不战,退走东面。立时精神大振。有些将领的胆子这时才大起来,就算鞑子再厉害,他正蓝旗也不过只有八千多人。
  而他们来援明军达十万之多。如果倾力并进,当真把正蓝旗给吃了,大家至少加官一级啊。财帛动人心,官爵迷人眼。一帮要官不要命的东西当真以为鞑子是纸做的老虎,壮着胆子出来试探一下。
  不出他们所料,果然正蓝旗再次退了三十里。来援明军精神大振,到了这时如果还看不出鞑子色厉内荏,他们这些老油条就白活了。就连祖大寿都开始犹豫起来,可等到有不要脸的将领给皇帝上奏章,说鞑子已经被他赶出百十里,请皇上放心,臣定然将其赶回辽东云云……。
  崇祯皇帝大喜,立刻便令人带来圣旨,赏官一级。这一下,如同冷水滴进了热油锅,看到别人名利双收,谁能够淡然处之?就是祖大寿也拗不过属下将军的上进之路,只好带一万铁骑留在后面压阵,让别的将官去追。
  之所以留一万,是因为祖大寿觉得这其中还有些不对劲的地方,他要以防万一。事实证明他的感觉很对。
  就在九万明军追至尚庄之时,尚庄北侧山林中忽然冲出正黄旗和镶黄旗两万人马,还有蒙古贵族一万五千骑,汉军旗五千,一共四万人马冲击明军阵列。
  猝不及防的明军几乎是一冲即溃,此时正蓝旗也掩杀回来,四万八千人赶得明军如同惊慌失措的鸭子一般,被鞑子们从背后不停的掩杀。幸亏祖大寿及时带一万骑兵压阵,这才挡住大部攻击。让其余明军能够逃往京城。
  但他一万铁骑只撑了半天就损失殆尽,如果不是老天保佑,京畿忽然刮起了大风沙,只怕祖大寿也逃不回来。
  就算是老天爷帮忙,但这一次,明军也损失惨重,十万明军只剩下二万,其中还有一万辽东铁骑。而鞑子所付出的,不过二千余人的伤亡。对比起李开国杀鞑子,鞑子杀明军的战损比例更狠,达到四十比一。
  就在这时,皇太极终于露出他的真正意图。四万六千兵马威胁在京师城下,首先剪除在城外的明军。不过半日,二万明军再损一万,剩下一万由德胜门逃进京师。此时京师已经不复前几日那种安定的生活了。
  鞑子根本没有停止进攻,分成两队,从德胜门和广渠门进攻京师。皇太极趁着潜伏期造了很多的攻城器械,此时运到城下,下令攻城。登时京师城墙上杀声震天,炮火轰鸣,一日之内,广渠门瓮城三易其手,京营拼死反击,京师副将刘保战死。德胜门祖大寿率一万辽东铁骑与正黄旗镶黄旗正面对上,血战一个白天,皇太极见天色转黑,这才下令退兵。
  崇祯皇帝心急如焚,急召在京所有官员连夜公议。可惜这群混蛋只会说召兵勤王,和出一些馊主意,就连崇祯皇帝都觉得不靠谱。其间有一御史大胆上奏,说不如议和,当场被朝臣大加申斥,更有同为御史言官的大臣直言他于满洲鞑子私通,乃是叛臣。
  崇祯皇帝也是大怒,立时将其下狱,由三法司会审后,拉菜市口剐了。这时首辅大臣成基命奏道:“皇上,老臣斗胆,请您下旨,宣山东巡抚李国进京勤王。”崇祯皇帝听到默然不语。成基命又奏道:“皇上,李国虎狼之心,天下皆知,但召他入京勤王,却有百利而无一害。”
  崇祯皇帝大奇,说道:“爱卿仔细说来。”
  成基命道:“皇上,召李国带兵入京,一则可借鞑子之兵消耗其实力。二可得知李国真实的战力。三则可待其他援军到来之际,趁机剪除之。”
  张凤翼出奏道:“成大人,你说的是不错,但那李国如果不奉诏前来又怎么办?”
  成基命胸有成竹,说道:“张大人放人,那李国胆大包天,又曾经带兵去过鞑子的老巢,让他在京师在天下人面前展示一下武力,他岂会不来?”
  说着他转向崇祯皇帝,说道:“皇上,您只要下旨即可,从济南至京师,乃是除河北之外最近的兵马,此时已经到火烧眉毛的时候,请您不要再犹豫了。”
  崇祯皇帝长叹一声,终于俯允。下旨召李国进京勤王。另下旨召陈奇瑜等五省兵马进京。流寇什么的,他也顾不得了,只能让百姓们受一受苦,先保住国要紧。
  圣旨在一日后就到了李开国手里。虽然崇祯皇帝裁撤了天下所有的驿站,但从京城到南京这一条保留下来,也幸好保留下来,崇祯皇帝的八百里加急圣旨才会在一天内到了济南府。
  不出成基命所料,李开国见到圣旨便立刻带着十万兵马前往京师。其实他早就准备进京杀鞑子,并不是一定得等到圣旨才进发,而是想带二十万兵马进京去,一路尾随鞑子杀到盛京城下,将鞑子这一次彻底剿灭。
  此时他羽翼已成,无需再靠鞑子牵制明廷的兵力,所以想一劳永逸。本来以为明廷至少也能支撑个月余,正好借此段时间运转粮草和兵器。谁知道崇祯是个猪头,自毁长城,居然把援军折腾光了。
  李开国可不会让京师落到鞑子手中,那些可都是他的东西。还有那么多的银子古董和黄金。最主要的是现在京师还没有被李自成这个混蛋给破坏,如果等到后来再接手重建,那可是要花大笔银子的。
  所以李开国将圣旨和马英发来的情报一对证,立刻便提十万兵马进京勤王,临行前他告知卫初平,务必要在半个月之内,筹到足够的粮草,让另外十万兵马得以进京助他。
  现在李开国共有三万骑兵,他亲带三万骑兵前行为前锋,其余七万大军沿路慢上,一路建立粮草供给路线。这个非常重要,李开国可不对明廷报有解决粮草问题的希望,到时候崇祯不给他暗地里来一下狠的,那可就不是他熟知的崇祯皇帝了,也不会弄死他的哥哥,坐在这皇帝的位子上。
  没错,李开国心知肚明,此次进京他是腹背受敌。不光是鞑子,崇祯皇帝也是他的敌人,后续进京的明廷援兵也是他的敌人,所以他才要带如此之多的兵马进京。
  七日后,李开国带着三万骑兵进驻京畿。他来的算是很快了,每日行军约有一百里,连续七天一百里,无论人马皆是疲惫之极,所幸京师陆续有大同、河北、辽东四万人马前来,顶住了这七日鞑子疯狂的进攻。
  皇太极和德格类是在李开国驻军休息半日之后得到消息的。初一听闻鞑子斥候来报,有三万骑兵打着山东巡抚李国的旗号,皇太极就心中大震,心脏霍霍直跳,他忽然便意识到,山东居然还能拿得出三万骑兵支援京师,说明多铎和岳讬一定出了问题。
  但他还不敢多想,急令多尔衮和德格类前来议事。多尔衮听后大恐,连忙派出数路斥侯。本来十多日没有收到岳讬和多铎的消息,他早就有不安,只是相信八旗兵的实力,在大明朝已无对手,只要注意一点,最坏也不过是兵力大损而已。
  皇太极十分的焦躁,多日来攻城连日不顺,不断有明军援兵前来骚扰,而他军中又无火炮等攻城利器,只能靠着攀爬攻城,连日来损伤兵马达三千之多。好在多数都是蒙古兵和汉军旗兵。
  多尔衮猛然将刀一挥,砍断书案一角,说道:“大汗,我带本部兵马前去,只要击溃李国,就能知道详情。”
  皇太极点了点头,多尔衮带着镶白旗和正白旗的部份兵马,共一万五千人,出营前往李开国的驻地。
  他带兵出营,一刻钟后,李开国就在床上接到多尔衮率兵来攻的消息,只是冷冷一笑,说道:“传令杨达,让他带五千人挡住多尔衮的进攻,其他兵马,继续睡觉。”
  传令兵得令而去。副将杨达则是喜笑颜开,李开国将如此重任交付于他,显然是十分的看重他。
  当下抖擞精神,带着五千火枪手和炮营在营寨之后防守。过不多时,喊杀声震天,炮声如雷,李开国却只是翻了个身体,继续大睡。其他兵将可没有李开国这般大心脏,虽然都躺在毛毯上,但手上都紧紧抓着火枪,侧耳听着战斗进程,以防万一有变,立刻跳起来防守。
  可杨达指挥甚是得力,他也不需要做什么,只是火炮火枪轮番发射,便牢牢的将多尔衮一万五千兵马阻在八十丈外而不能冲进一步。
  多尔衮不是个笨蛋,只攻了三轮,损失了两千人马后,就知道多铎和岳讬已经凶多吉少。眼前李国所带明军火力之猛烈,实是他做梦也想不到,尤其是那些火炮,五十多门一齐齐射,足以将一个胆小之人活活吓死,更别说他的兵直面飞来的大量铁沙子。
  进攻无力,多尔衮断然率兵退走。杨达十分的失望,他只得到守的命令,可不敢违背李开国的命令出去进攻。好在首战之功他是拿定了,倒也没有太过纠结。
  杨达来到李开国帐前,正想让亲兵通报。亲兵已经笑道:“杨将军,大人说了,你如果得胜而来就记你首功。如果你败了,就抹脖子自尽罢。但无论胜败,都不得打扰大人休息。”杨达吓出一身冷汗,他没有想到李开国居然会有这个命令,好在他胜了,否则今天难免做刀下之鬼。
  天黑之前,李开国来到京师城下的消息也已经送到崇祯皇帝的案头,崇祯皇帝松了一口气,对兵部尚书张凤翼道:“你以兵部的名义派一个侍郎前去嘉奖,还有,从内库里领些貂裘,再让御膳房做些吃食给李国送去。叮嘱他务必尽心竭力,朕不会忘记他的功劳。”
  张凤翼心中一颤,当年袁崇焕千里来援,崇祯皇帝送的就是这两样。现在还想重施故伎?李国可不是袁崇焕,没个脑子会被你算计。
  可这些话他只能放在肚子里,也算是他倒霉,孙承宗虽然奉诏入朝,总领兵马,但一进京城,便从马上摔了下来,到现在还昏迷不醒,自己只能继续顶上了。当下奉旨而去。可刚到宫门口,一个宫女拦住了他,宫女低声道:“张大人,皇后有懿旨,命你给李国带去一封信,切记,不能让皇上知道。”说着将一封信偷偷塞到张凤翼的手上。
  张凤翼大惊,但却不敢拒绝,京里没人知道,他其实是皇后的人。皇后如今有秘事要他做,就是杀了他的头也得办成,否则自己一大家子,可活不了了。
  他不知道信上写的是什么,也不想知道,这种事情,知道的越少越好。一日后,张凤翼派了一个老家人和侍郎将御食和貂裘送到李开国手上。同时老家人趁侍郎不注意,将那封信送到李开国手上。
  李开国看到只有一些吃的东西和貂裘,登时大怒,崇祯小儿这是在打发叫花子哪?当下将侍郎打了五十大板,逐了回去,让他转告崇祯皇帝,先拿十万人的粮草和粮饷来。
  李开国看着信上写着李大人亲启几个簪花小楷,心中大奇,他实在是想不到居然有女子给他写信,这还是头一遭。
  拆开还带着女人香味的信,李开国登时怔住了,其实里面内容很简单,与其说是信,不如说是恳求。周皇后求他,如果京师真的被鞑子攻破,请他带着兵将太子朱慈烺送往南京,扶他称帝。
  李开国眯着眼睛,他不知道怎么说周皇后才好,这个笨女人,以为他李开国是什么人?上了她然后会心怀愧疚,对她的要求予取予求?按实打实的说,李开国是她正儿八经的仇人。
  李开国将信一丢,就抛在脑后了。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如果再见到周皇后,他一定会送她上西天,居然还求到他头上,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就连周皇后都在为太子预备退路,可想而知京师中的百姓是如何恐慌了。李开国叹了口气,就算鞑子再厉害,也不过四万多人,别说京中光是京营便有数十万,再加上百姓约有八十万,一百多万人的京师,居然害怕成这个样子。
  鞑子就是再厉害,就算是一头雄狮,也挡不住二十只带角的山羊冲撞。只要崇祯皇帝出面,鼓振士气,大发银饷,区区四万多鞑子,有何可惧?还要发诏天下兵马勤王?
  不过说这些有何用处?他又不是崇祯皇帝,否则依他的性格,嘿嘿,这京城里的权贵只怕得死七成。尤其是那些充斥朝廷上下的东林党人,那些为士绅商人的利益代言,为一己之私利而置天下安危于不顾之臣,李开国不管他们是奸是忠,是贪官是清官,全都杀掉。
  虽然这会让天下读书人齐声反对,必然是舆论滔滔,可李开国是谁?他杀人,从来都没有什么顾忌,而且他深信,屠刀只要用得好,比任何嘴皮子都好用。此时大明朝已经是重病缠身,快要死的王朝,那些满口大道理,却为行龌龊之事的蛀虫,也该到还债的时候。
  既然事情让李开国的心思起了变化,李开国立刻便决定,先解决鞑子的问题,这一次,进犯京畿的鞑子,一个也不要回去了,就把命留在这里吧。


第二百二十三章 谁在算计谁
  可鞑子不是明军,就算是明军,没有足够的兵力,还是能逃掉大半的。而京畿地区又没有多少地势险要之处。就算是有,鞑子也不是笨蛋,尤其是多尔衮和皇太极这两个人,都是历史已经证明过的乱世之枭雄,最为精明之人,更不会上当。
  因此,只有用堂堂正正之兵,正面将其击溃,然后尾随掩杀,从这里一直杀到鞑子的老巢去。
  李开国默算了一下,那护国军虎营那七万步军,还得十天才能抵达京师。这个速度已经不慢了,毕竟还有那么多的火炮要运来,不光是虎蹲炮,还有千斤佛朗机。就让鞑子再过十天舒心日子,到时候送他们上路。
  皇太极听到多尔衮亲口诉说李开国火器之强,登时便如同老了十岁一般,他跌坐在椅子上,半晌不语。多尔衮则拿过地图来仔细看,也不再说话。其实他心中也急如火焚,但此时绝不能乱,他有感觉,这是他们满洲兵生死存亡的时刻。
  一旁的德格类也不是蠢人,虽然没有皇太极和多尔衮那么精明,但也搞懂了发生什么事。德格类想了半天,说道:“大汗,我觉得咱们不能在京城呆下去了,不如回盛京吧。”
  皇太极一怔,随即大怒,吼道:“回盛京?如果没有大批的金银财物和牛羊百姓,别说族人那里交不了差,就是跟随我们来的这些蒙古贵族,就会立刻造反。”
  德格类根本不怕皇太极,虽然他手上只有八千人,但他知道,皇太极不敢对他下手,因为多尔衮是他背后的靠山。虽然名义上皇太极还掌握着正黄、镶黄、正白三旗,但其实正白旗只是挂在他名下的,其真正的旗主一直都是多尔衮。只是多尔衮平日里一半借给多铎,另一半有七成借给了皇太极,三成自己带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