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糯米)天下-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不上和他们多说,连忙往外走。
  没多久便瞧见门口果然孤零零站了个小孩儿,锦衣玉袍,粉嫩白皙,偏偏神情严肃得很,说不出的可爱。
  赵肃大吃一惊。
  小世子三个字到了嘴边,又硬生生憋住,改成:“钧儿!”
  “肃肃!”小孩儿眼睛一亮,蹬蹬跑过来,扑了个满怀。
  “你怎么会跑到这里来,冯保和其他人呢!”赵肃不见喜色,反倒紧紧拧眉。
  小屁孩憋着嘴,委委屈屈:“我离家出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howareyou2046、谢沉颜、1106985721。sdo三位童鞋的地雷,谢谢大家的留言和支持(^o^)/

  第 47 章

  要说赵肃的教育还真是功不可没,这从朱翊钧离家出走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实践上就看得出来。
  首先是勘察地形。朱翊钧小朋友借着主人翁的身份之便,早就把从自己院子到门口的最短距离摸索出来了,由于正门目标太大,还特地选择了府里下人出入的小门。
  然后是支开不相干的人。趁着冯保有事走开的当口,他独自跑到院子里玩,又故意左弯右绕,不要侍女跟着,然后从另外一个门溜掉。
  平日里赵肃经常带他出门,所以朱翊钧对京城已经算很熟悉了,跑出来之后,一边走还一边问路,终于抵达目的地,结果被拦在门口不让进,朱翊钧灵机一动,拽住刚从外面要进去的潘允端,仰头就说要见叔叔。——他甚至还记得赵肃的教诲,在外面不要轻易表露身份,不然很容易碰到坏人,也知道自己是偷偷跑出来的,更不能让人知道。
  赵肃听完,半晌无语。
  不知道该摸着他的脑袋夸他聪明好,还是该懊恼自己的教育效果好过头了。
  小孩子犹不自知,还仰着脑袋眨巴眼睛等他夸奖。
  还是鼓励为主吧,挫折教育要不得。
  赵肃想着,蹲□,与他平视。
  “好端端的,怎么离家出走了?”
  不说还好,一提起这个,小孩儿的脸色顿时黯淡下来,依入他怀里,手揽上赵肃的脖子。
  “肃肃要成亲了吗?”
  赵肃一愣:“谁说的?”
  “父王和陈师傅在说,我又问了冯大伴的。”
  朱翊钧原本听到赵肃要成亲还挺高兴的,因为冯保和他说,成亲是一件好事。可当他知道什么叫成亲之后,就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了。
  “大伴说,成了亲之后,就要生儿育女,还要抚养他们长大,教他们诗书礼仪,那这样的话,肃肃你不就不能陪我了吗?”朱翊钧看着他,脸色很认真:“我不想你被抢走。”
  赵肃哭笑不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朱翊钧见他没有回答,愈发把事情当真了,眼睛蒙上一层泪雾,可又想起赵肃说过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好抽抽鼻子,两眼水汪汪地瞅他,又道:“父王有美人儿,母妃有弟弟,我只有你了。”
  赵肃捕捉到中间那句,微微诧异:“李妃娘娘有喜?”
  朱翊钧点点头:“大家都很高兴,父王还说一定是弟弟,大伴说母妃要养胎,不能轻易去打扰。”
  赵肃曾经以为,像朱翊钧这样,虽然生在王侯之家,但作为裕王独子,又是受宠的侧妃所生,理当受尽万千宠爱,事实上,裕王确实非常喜爱这个儿子,在吃穿用度上也从未委屈过他,但是裕王本身喜欢玩乐享受,三天两头看不见人也是常事,更不可能手把手教导朱翊钧了,而李氏出身贫寒,虽然飞上枝头,成为王爷侧妃,却对朱翊钧的要求越发严格,生怕别人因为她的出身而说她小家子气,不会教子。
  在这种情况下,要说父母关爱,实在少得可怜,所以朱翊钧对朝夕相处的赵肃才会如此依赖和看重,对他来说,赵肃不仅仅是老师,还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父亲和玩伴的角色。
  那语气很哀怨,听得赵肃又心酸又好笑。
  “我不会被谁抢走的,我永远会在你身边,只要你还需要我。”他轻轻抚着小孩儿的背,眼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温柔。
  朱翊钧听了这话,才又高兴起来:“肃肃说话要算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子曰,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子又曰,言必信,行必果,子还曰……”他把自己读过的典故全背出来。
  “……”赵肃投降。
  妥协的结果是,被缠着又去外头买了一大堆零嘴安慰他,才把人带回去,那时候裕王府上下早就鸡飞狗跳了。
  等赵肃回到家,已经是夜色降临了。
  院子里静悄悄的,没有点起烛火,赵暖也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赵肃和陈洙虽然当了官,却还像从前一样,和赵暖住在一起,他们喜欢这种热闹的氛围,闲暇时三个大男人聚在一块儿,一壶小酒,几碟小菜,对月胡侃,也是乐事一桩,可惜随着赵肃和陈洙入了翰林院,赵暖从诏狱出来,又忙着生意之后,这种机会就越来越少了。
  赵肃先去了陈洙的屋子,敲了几下,没人应,便径自推门而入,接着月色,依稀瞧见床上被子隆起,像是躺了个人。
  点了烛火,走近一看,还真是陈洙在睡觉,只是脸色看起来很不好。
  伸手探向他的额头,很烫。
  他的书童呢,怎么放着主人在这儿也不管?赵肃皱了皱眉,拧了一条湿布巾过来放在他头上,又去灶房里生火下米做饭。
  陈洙是被一阵饭香刺激醒的,他只觉得脑袋昏昏沉沉,喉咙又干又涩。
  迷迷糊糊想爬起来喝水,却发现四肢无力,还咳嗽连连。
  颈子被稳稳地托住,扶起来,温水从外面涌入微微张开的嘴巴,水不冷不热,刚好。
  陈洙忍不住喝了许多,浑身觉得舒坦一些,这才慢慢睁开眼。
  熟悉的人影映入眼帘,一口还没咽下的水差点呛了出来,他脸色涨红。
  “咳咳咳!”
  “没事吧?我熬了粥,等会凉了先喝一些,我再给你抓药去。”
  “不用了,这个时辰药铺早就关门了,我躺会就好。”陈洙摆摆手,“怎么是你?”
  赵肃在床边坐下,闻言挑眉:“怎么不能是我,我听元驭他们说你病了,本想早点回来,结果被小世子绊住,早知道你病得这么严重,说什么也要赶回来的。”
  陈洙苦笑:“也不是什么大病,兴许是昨晚吹了风,我身体素来很好,极少生病的,你别管我了,快进屋歇着吧,怎好劳你来服侍!”
  “男人大丈夫,少婆婆妈妈的,你要真想让我走,就赶紧养好病!”赵肃觉得他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自觉过了头,自己的事情从来不用别人操心,朋友的事情他也成天想帮忙。
  陈洙被他这一说,只好脸色赧红重新躺下。
  赵肃见状,忍不住调侃:“我喂你喝个水,你也脸红成这样,将来娶了媳妇可咋办,那不还得夜夜相对无语?”
  陈洙早就习惯了他私底下的恶劣:“你且慢取笑我,我看你现在麻烦比我还大,陈家小姐和陆家小姐,想必发愁得很吧?”
  有些话对着申时行他们可能不大好说,面对陈洙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赵肃叹了口气:“知我者伯训也,这两边的亲事,若真说起来,还是陆大人家的好一些,但是他的身份摆在那儿,我不希望别人觉得我是在攀附徐阁老这可大树。”
  陈洙不明白他为何对徐阶心存忌惮。实际上这个时候,徐阶的名声在朝廷和士林中都非常好,一方面他为了对付严嵩,隐忍多年,但现在严党已经渐渐失势,构不成太大的威胁,他也不再小心翼翼,反而经常公开和严党对着干,逐渐博得其他人的好感,另一方面他这些年也确实做了不少实事,也保下不少人,种善因得善果,这些事情现在都开始显露出效果,被他保过的人也感激涕零,肝脑涂地。
  包括陈洙在内的翰林院众人,自然也对徐阶抱有好感,在他们眼里,这位为人和蔼的徐阁老,可比严嵩父子好太多了。
  相比之下,赵肃的理由却说不出口,他总不能告诉陈洙,如果真娶了陆家小姐,以后自己就会变成夹心饼干,左右为难吧?
  于是只能随便扯个理由:“我只是不希望让自己背上靠裙带关系往上爬的名声。”
  陈洙蹙眉,倒是很认真地在帮他分析:“那如果娶了陈家小姐,就更摆脱不了这个名声了,以陈大人的学识资历,将来是有可能入阁的,届时你要是作为他的孙女婿,确实会惹人诟病,说不定他为了避嫌,也不会举荐你。”
  说罢,又叹了口气道:“可惜令堂没有先帮你订下一门亲事,否则你也不必如此为难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赵肃灵光一闪,却被他这句话勾起一个主意。
  陈洙说得没错,父母之命难违,如果母亲帮他订下亲事,那么饶是徐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不过这件事情,还得等他与陈氏商量过后再下定论。
  一有主意,心情也好了很多,赵肃瞅着陈洙,笑盈盈道:“可惜了伯训兄如此善解人意,却不是祝英台,否则我无论如何,也是要娶你为妻的。”
  陈洙先是愣愣的,然后慢慢反应过来,脸色也逐渐涨红,最后红得快滴出血来。
  赵肃又是一阵大笑。
  嘉靖四十二年十月,因兴化大捷,戚继光大败倭寇,平定闽、浙两境,被巡抚谭纶上奏引为首功,升为福建总兵,镇守全闽。
  同年十二月,朝廷禁辽东海运。大家早已习惯朝廷时不时来个禁海,相比皇帝的病情,这条措施反倒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只有赵肃千方百计找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典籍来查看。
  嘉靖四十三年二月,戚继光又败倭寇于福建仙游,擒斩数百人,大获全胜,残余倭寇逐渐流入广东。
  此时,春暖花开,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嘉靖帝的身体似乎也有了起色,在久违了大半年之后,第一次召见了内阁大臣,而后又出现在百官面前,破天荒地举行了一次早朝。
  徐阶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计划把上章预告的东西全写出来,结果一看时间就快11点了,只能先发了 TOT周末存稿,周一继续日更,这周比较空,俺争取写多一点。周一有小随笔,大家想看神马也可以点播(*^__^*)谢谢不断重复、周生、九方翎、谢沉颜、1182675309。sdo几位童鞋的地雷,谢谢nicoleji的手榴弹,谢谢大伙的留言和支持!

  第 48 章

  徐府。
  张居正捧着南京山东道御史林润的折子认真看着,手微微有些发抖,不小心泄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徐阶看在眼里,只是一笑:“怎么,高兴?”
  张居正深吸了口气,跟着笑了起来:“自然是该高兴,学生还未恭喜老师呢,陛下的病一好,倒严的时机也就到了,再加上这封奏折,端的是十拿九稳。”
  “哦,何以见得?”
  “陛下原先就对严世蕃不满,只是碍于严嵩的情分,才一次次放过他们,这回我们去江西查严家的人也回来了,证据可都在林若雨这封折子上写着,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心,日夜与龙文诽谤朝政,盅惑人心……此间字字句句,必然正中陛下心病,还愁扳不倒严党么?”他神色肃然,朝徐阶拱手道:“老师,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请不要再犹豫了。”
  徐阶看着这个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门生眼里多了赞许之色:“能当机立断,才是成大事的根本,你有这份魄力,很好……只不过,之前我们已经失败了太多次,所以这次一定要一击即中,决不能失手。”
  张居正一愣:“老师的意思是?”
  徐阶慢慢道:“再过几天,就是三月了。严嵩腿脚不好,每年三月,乍暖还寒之际就会犯病,届时必然告假在家,没有他在陛下面前晃悠,弹劾的事情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折子等几天再呈上去也无妨。”
  也只像他们这样斗了数十年的老对手,才会清清楚楚了解对方的弱点。
  徐阶很明白,严嵩年纪一大,很多言行举止频频出现破绽,加上严世蕃又不在身边,这才会让己方有机可趁,若是严嵩再年轻个十岁,现在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对于自己老师的算无遗策,张居正则是彻底折服,再无二话。
  不出徐阶所料,三月没过几天,严嵩就因为犯了旧疾告假在家休养,到了他这个年纪,天天到内阁办公已经是难得,皇帝自然很爽快就恩准了。
  皇帝病情刚有起色,生怕大权旁落,开始迫不及待地处理起这些日子堆积的政务,徐阶瞅准他的心理,把林润的折子呈上去。
  嘉靖帝果然大怒,命林润到江西捉拿严世蕃进京审问,心腹党羽罗龙文也从广西被缉拿进京,刑部尚书黄光升受命亲自审理此案。经过三天三夜的讯问,罗列严世蕃私造兵器,勾结倭寇王直,违制建宅,结交藩王朱典楧,多聚亡命意图不轨等十大罪呈交御前。帝又命三法司联合审问,具实奏报。
  这些都是定钦犯大罪的基本流程,但徐阶反应很快,他知道如果不趁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严世蕃彻底拉下来,一旦严党回过神,马上就会反扑,所以当即让所有人连夜加班加点,不过两天时间,结果就出来了:事已勘实,其交通倭寇,潜谋叛逆,具有显证。请亟正典刑,以泄神人之忿。
  这一次,严嵩连宫门都进不去,再也救不了自己的儿子,在严党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嘉靖帝已经大笔一挥,准了。
  严家父子执掌权柄二十余年,整桩案子却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从三月到十一月,历经弹劾、缉拿、审问、定罪等诸多环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部尘埃落定。严党并不只有严家父子二人,他们的党羽耳目遍布朝野,均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只是皇帝的决心加上徐阶的授意,整个过程竟没有能让人插足下手的余地,所有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严嵩被削职为民,遣返原籍,而严世蕃则被定为谋逆罪,暂押天牢,待来年春天斩首弃市。
  嘉靖四十三年的所有大事,都没能盖过这桩案子的风头,或者说,纵然还有其它许多事情,但大家关注的焦点,都只在这上面。
  严党根深蒂固,举朝上下没有几个不曾依附于他们的,就连胡宗宪这样的地方督抚大员,也要时时向严家父子孝敬金银,以表立场,其他人更不必说了,所以严家父子落马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光严党内部分崩离析,还有许多跟严党有旧怨的人,有仇报仇,有冤抱冤,其中不乏一些跟严党无关的,也趁机被清算。
  在普通老百姓看来,这是老天开眼,终于把大贪官收了回去,但事实上,就算严世蕃被杀,他们的生活也没有因此好过一点儿。而在官员们眼里,严党的败落,意味着各方势力的重新洗牌,从此以后,徐阶将取代严嵩,成为真真正正的宰辅,帝国内阁的第一人。
  几家欢喜几家愁。
  像裕王现在站在嘉靖帝的寝宫内,心情并没有因此舒畅半分。
  他又偷偷瞄了自己的弟弟景王一眼,却见对方也是眉头不展,绷着张脸的模样。
  严党败落,对于裕王来说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好处,他依然是要夹起尾巴做人,生怕他父亲嘉靖帝哪天心情不好,就把他给废了。
  而对于景王来说,先前严党隐隐是支持自己的,还不时都有财帛进献,让自己赚点外块,生活水平明显比哥哥裕王高,但现在,严家父子死的死,遣返的遣返,自己断了经济来源不说,还要担心嘉靖帝迁怒于他。
  两个王爷就这么耷拉着脑袋站在御前,不知道的还以为二人这是要上刑场。
  相比之下,嘉靖帝在软榻上小憩一觉,又慢吞吞了服了丹药之后,才拿奏折开始看,这个过程中没有看过两个儿子一眼,似乎有意晾着他们。
  两人战战兢兢站了大半个时辰,裕王开始神游物外,景王则强捺下不耐烦,眼睛盯着地砖,黄锦看了看他们,又见嘉靖帝不为所动的模样,不由暗叹了口气,凑过去低声提醒:“万岁爷,两位王爷还站在那儿呢……”
  嘉靖唔了一声,懒懒抬头,目光在他们身上扫过。
  “看看这两份折子,都说说想法。”
  他把折子递给黄锦,黄锦双手捧着,拿过去先给裕王。
  裕王看了半天,还是有点茫然,可又不敢表露,忐忑地又把折子传给弟弟。
  只听得嘉靖帝淡淡道:“这两份折子,都是言官上的,一份弹劾胡宗宪,一份弹劾福建总兵戚继光,说他们阿附严党,你们觉得,该怎么处理。”
  见二人踟蹰不语,他直接点名:“裕王,你说呢?”
  裕王暗自叫苦,绞尽脑汁想了很久,才讷讷道:“儿臣以为,既然他们证据确凿,从严办了就是。”
  嘉靖帝不置可否,又转向景王:“你呢?”
  景王拱手:“儿臣以为,此二人抗倭多年,于国有功,当仔细查证才是,不能冤枉了功臣,也寒了天下人的心。”
  嘉靖帝略吃了一惊,对两个儿子他早就失望,万万没想到景王竟能说出这番颇有水平的话来,想及此,不由眯眼:“这番话,谁教你的?”
  景王忙道:“这些话都是出自儿臣肺腑,绝无任何人授意!”
  也是,折子也是自己一时兴起抽出来的,他不可能事先准备好。嘉靖帝放下心,徐徐道:“你们说得都对,也都错,若是朕来处理,那便是,胡宗宪要严办,而戚继光若查证属实,罚俸也就可以了。”
  裕王还没说话,景王已道:“愿闻父皇详解,儿臣洗耳恭听。”
  他反应如此快速,皇帝对他的满意又多了一点:“弹劾胡宗宪的,已经不是一趟两趟了,从嘉靖四十一年开始,就陆续有人弹劾他,说他侵盗军饷,苛敛财物,这些年来,他进献给朕的东西也不少,这些罪名,十条中起码也有几条是确凿的。朕念他有功于社稷,从轻发落,给了他好几次的恩典,但他依旧不思悔改,恩典再多,也是会用尽的,也该是发落的时候了。”
  “而戚继光呢,他是个老将了,打的仗不少,从来没有输过,东南一隅想要安宁,还是少不了这种人的,轻责几句也就可以了。有些事情,朕心里亮堂得很,可笑底下那些人,还想拿朕当杀猪刀么?”嘉靖帝闷哼,就此定了两个人的命运。
  饶是迟钝的裕王,此时也已经反应过来,他们的父皇这是借着案子,在给他们上课呢。
  嘉靖帝说的这些,归根结底,其实也就一句话:胡宗宪这个目标太明显了,得罪的人太多了,只杀一个严世蕃,还不足以让其他人安心,局势已经开始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就算身为皇帝,有时也需要安抚人心,做一些妥协。
  景王却有些窃喜。
  父皇把他们两个都召到面前说这些事情,无非是教儿子将来如何为人君,如果他已经选定了裕王为储君,也就没有必要再喊上自己,这说明他这大半年来随侍左右,还是有效果的,在父皇心里,还没有真正选定继承人。
  本来严党倒台,景王还沮丧了好一阵,现在却发现,自己原来还有机会。
  自从上次生病之后,嘉靖以为自己可能捱不过去,也就没有再死守着“二龙不相见”的信条,把两个儿子召到病榻前日夜侍奉,以此来观察他们的心性,结果发现,要挑一个来当储君,还真难。
  裕王年长,占了名分,如果要说优点,仁慈勉强也能算上一个,可对帝王,尤其是嘉靖帝来说,仁慈简直就是没用的东西,这个儿子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主见,优柔寡断,如果把国家交给他,嘉靖还真不放心。
  再看景王,他很聪明,这从刚才的应答就能看出来,颇有嘉靖帝年轻时的风范,可这儿子也有个缺陷,就是暴躁。嘉靖帝虽然对治理国家漫不经心,可他毕竟还是朱家子孙,要是日后养出个隋炀帝来,他九泉之下也没脸面对列祖列宗。
  于是,嘉靖帝再次纠结了。
  由于应对不当,还被训斥了一顿,裕王愁眉苦脸地回到府里,又愁眉苦脸地把这个事情向亲近的人吐槽,这其中就包括赵肃。
  在赵肃看来,嘉靖这种教育方式是很不妥当的。
  往小了说,他在两个儿子之间摇摆不定,迟迟没有选定继承人,这就让另外一个抱着希望,如果像历史上那样最后选定的是裕王,以景王不甘寂寞的性子,也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来。
  往大了说,朝廷内外现在都在观望,等着选定储君,自己也好站队,结果内阁已经好几次上书了,皇帝就是不定下来,好像故意玩他们似的,让众人的心跟着一起悬着。
  于是他把这件事情当成典型案例来教育朱翊钧。
  “为人君者,就要用堂堂正正的手段,像前朝的隋炀帝,虽然聪明过人,城府也很深,但如果总靠阴谋诡计,试探人心,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
  妄自议论帝王是大罪,赵肃也只能借古喻今,旁敲侧击。
  朱翊钧不解:“可是肃肃,你之前不是说过,对付坏人,要比他们更坏才行吗,如果臣子里有些心思奸狡的,又要如何是好?”
  赵肃一笑:“我只说不要用阴谋,没有说不能用阳谋。”
  “阳谋?”
  “不错,阳谋者,光明磊落,你明明知道那是对方的计谋,却还不得不跳下坑,这就是阳谋的最高境界。战场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