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黑领-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在去年香港出现禽流感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将活禽纳入检验检疫部门的全食物链管理体系。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职能分属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农业部所属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局和卫生部所属的卫生检疫局,后合并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这恰好为后来供港澳鲜活商品监管体系的完善搭建了平台。

  今年五月,香港多名居民因食用内地供应的猪肺汤而中毒,而此时广东也出现了因喝猪肺汤而中毒的患者,这件事情引起了高层的高度重视,组织了全国各地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调研。

  香港、澳门的牲畜、禽类、蔬菜等鲜活产品大部分来自内地,保障港澳食品稳定供应一直是被当作政治任务来抓的。

  五九年的时候,港澳曾出现鲜活商品短缺,向中央求援,在总理亲自过问之下,全国各地收集商品支援港澳,出现了保障港澳生命线的三趟快车。

  直至今日,供港澳活猪、活鸡、活牛等大宗农产品依然采取配额制,无论市场起伏,都首先保证港澳食品的稳定供应。

  有些时候,内销肉猪价格高于港澳,导致港澳猪肉供应紧张时,有关部门还得紧急协调,各地商务部门和检验检疫部门出面调配,确保港澳市场的稳定。

  如今出了瘦肉精问题,高层当然非常关注,表示要解决这个问题,打造一个比较安全的监管体系,比如说在活猪身上打针印,一旦猪肉出问题,可根据针印追溯到出栏的猪场问责。

  “谁出的这个主意?”陈明洛对于打针印这个做法还真是不了解。

  “澳门那边儿。”萧名学回答道。

  明洛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正文 第四百七十一章 有些事情咱不做

  第四百七十一章有些事情咱不做

  “不过,这个跟您有什么关系?”陈明洛坐在这里琢磨了一阵子,还是猜不透这事儿跟萧名学有什么关系。

  毕竟阳朔这边儿虽然也拥有生猪养殖业,但是跟输出到港澳那边儿就没有什么关系,就算是追查源头什么的,也没有听说过阳朔这边儿曾经出过类似的事情,因此陈明洛猜不透上面的意思。

  “上面是希望,阳朔这边儿能够担负起这项政治任务来。”萧名学对陈明洛表示道。

  “这样啊——”陈明洛挠了挠头,一时之间也感到有些纠结。

  严格地说起来,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儿,既然是要当做政治任务来完成的,那也就是说经济利益方面自动被忽略掉了,也就是说搞这件事情估计是不赚钱的,甚至可以说注定是要赔钱的。

  既然是赔钱的生意,同时还要担负起非常严肃的政治责任,当然大家都不是很乐意来做这样的事情了,毕竟有那个精力和金钱,干什么不好,为什么非要上杆子地溜舔别人呢,那不是自己吃饱了撑的?

  可是陈明洛也清楚,国内一向就有这样的惯例,一旦把什么事情挂上了政治任务四个字,那你就是要赔钱,也是赔得喜气洋洋了。

  “看起来是推不掉了?”陈明洛觉得自己这么问,几乎是等于一句废话。

  “当然推不掉,所以我才坐困愁城。”萧名学没好气地回答道。

  萧名学肯定是感到比较纠结的,因为按照要求,供港澳的猪,外形要好看,后臀要丰满,瘦肉率要高,体重也有要求,不能超105公斤,不能低于95公斤。

  今年粤港爆发猪肺汤事件后,香港对内地生猪供应说过不,但是说不也很难,毕竟不可能不吃猪肉,香港本地没有什么人养这种东西,所以最终还是要依靠内地来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这就催生了内地食品安全体系的变革,当然了,仅仅是针对港澳地区而已,也就是说和国内食品安全由数个部门分段管理不同,针对港澳地区的供应,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由一个监管部门独力监督全食物链安全,并逐步推及其余供港食品。

  可惜内地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由于港澳地区总体需求不大,加上为了完成任务,各方面不计成本,搞现代化集约生产,结合当地有着相对完备的法治背景和监管体系,强强联手,自然可以保证万无一失,但放在内地,这样的成功却难以复制。

  内地的生产模式相对落后,散养的个体农户遍地,与西方现代化集约养殖模式大相径庭,难以形成统一的质量保证体系,源头监管难度极大,如遇收购商户利益熏心,与养殖户沆瀣一气,往往会形成一头问题猪击垮整个市场的惨剧。

  “这些年,为了保障公众餐桌安全,国内的立法取得重大进展,一些法律法规的出台更是帮助监管步入依法行政的快车道,同时还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食品监管队伍,但由于生产方式和监管体制的双重滞后,导致食品安全的隐患难以消除。”萧名学对陈明洛说道,“尽管法规不断完善,但责任主体却是政府,而参与的部门众多,交叉管理严重,有利益时往往出来争功,出了问题则互相推诿,且对官员问责远不如法办违法企业那么畅快淋漓。”

  陈明洛点头称是,随口接着说道,“其实,中央部门在履职时还会遇到个别地方政府强大阻力,对于一些地方支柱企业、利税大户,政企构建牢固利益链条,以至经常出现以公众健康为筹码对抗法规和监管的现象。这么做造成的一个恶果就是在没有危及社会稳定的恶**件爆发时,很多食品安全事故都没有认真追究,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实际存在的。”

  实际上,陈明洛一直认为国内相关法规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偏低,比如说食品安全法中规定假一赔十,几乎是对安全事故制造者的公开放纵,这种处罚力度实在也太轻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官方态度,所以才导致了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什么毒奶粉、地沟油、毒大米、毒馒头、毒龙虾、瘦肉精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恶**件屡屡发生,成为破坏市场正常经营秩序甚至危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成就便是让公众普遍有了肉吃,而多数人民收入不高,所以就必须调控猪肉价格,如按照港澳标准统一内地的生产加工流程,必然加大企业运营成本,势必导致不少企业破产。”陈明洛说道,“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内地企业为港澳提供放心肉积极踊跃,而对内地同胞却往往难以尽心。”

  “内外有别,这种事情古已有之,现在也改变不了。”萧名学说道。

  虽然说他对这种事情也感到非常不满,可是也很清楚,在特权社会中,这种事情是无法避免的,只要当权者有私心,就不可能扭转这种差别待遇。

  对于萧名学而言,要决定这件事情其实是很简单的,既然上有所好,那么下面跟着照办就行了,但是他也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一旦阳朔接下这个任务之后,对于他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儿,可以出政绩的,但是对于阳朔的养殖业就未必有什么好处,尽管看上去专攻港澳的生猪价格要稍微比内地销售的高那么一点点,但是其他方面的费用就相当多,算下来的话,总体上还是比较亏。

  在专供港澳地区的猪场里,猪崽就如同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被百般呵护,在猪场约三米高的围墙里,猪舍被分成许多功能区。种猪安置在上风口,降低防疫风险。母猪配种时,有专门的配种间,临产前一周,母猪会进入产房生产。仔猪产下二十多天之后,转移到保育间,再稍大一些就养在育肥间,最后等待输往港澳。

  更严格的是对人的要求,工本人进入猪舍必须沐浴更衣,趟过齐膝盖高的消毒池,进入不同功能区,必须再次消毒。

  如果工人休假外出后回到猪场,须静养三天,降低携带传染病的风险。

  检验检疫人员下场巡查时,也不能串场,意思就是不能上午去这家猪场,下午去另一家,避免交叉感染。

  在生产中,要求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猪场不能购买仔猪,必须自己繁育,每批肉猪必须整体出栏,空栏彻底清洁消毒后才能进下一批猪,避免交叉感染。

  猪场日常生产活动都需记录在册,供监管部门查阅,每个月进行两次瘦肉精检测,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常规监测,监测项目多达四十多项。

  在入冬、春末疫情高发期,还要加强疫情监控。

  即便是这样养殖出来的肉猪,也并不是每一头都有资格供应港澳,还要看猪的品质,外形要好看,后臀比较丰满,身体比较结实的才有机会,另外对瘦肉率要求也比较高,体重也有要求,不能胖不能瘦。

  总体而言,这么培养出来的生猪,最多有一半儿才有资格被送到港澳去。

  萧名学觉得,自己要是接下这个任务,估计整个阳朔的生猪养殖户,都要为此而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心里面一直是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如何取舍?

  “那就推了呗——”陈明洛此时想清楚了,就笑着对萧名学说道,“我们不去捧那个臭脚,谁爱捧谁捧去,凭啥他们就高人一等了?当了一百年的二等公民,这会儿反倒是骑到咱们头上来了?没有那种道理嘛”

  “你说的倒是轻松,哪有那么容易的——”萧名学白了陈明洛一眼道。

  推掉这件事情倒是可以,可是给上级领导留下一个什么印象呢?没有大局观?没有整体战略眼光?还是对一国两制的表示不满意?任何一个大帽子扣下来,似乎都不是那么好应付的,至少现在萧名学还没有想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其实很简单,你就说阳朔的气候不适合养猪就行了,这里爆发猪瘟的几率比较大——”陈明洛对萧名学建议道,“我这边儿给你配合一下,散布一下猪瘟的谣言,应该很容易就能搞定了。”

  “你——”萧名学顿时被陈明洛给气得直哼哼,心说这么损的主意也能想得出来啊?

  两个人虽然是在这里说笑,但是没多久萧名学接接到了电话,听完之后的神色就变得有些古怪,看了陈明洛一眼,然后说道,“乌鸦嘴啊”

  “不会是真的吧?”陈明洛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一语成谶,难不成阳朔真的爆发猪瘟了?没有那么巧吧?

  “不是猪瘟,是禽流感——”萧名学回答道,“不过这个消息应该会对我们被选为专供港澳的生猪基地有些负面影响,如果渲染一下,这事情应该能黄了。”

  “虽然是阳朔可以建设生猪基地,那也得先保证阳朔本地的供应,没有必要充当别人的养猪场,传了出去,名声不好。”陈明洛说道,“咱们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是很快的,再过几年也不次于什么港澳了,既然如此,有些事情咱是不做的,省得留下一个难听的话柄。”

  萧名学回答道,“我倒是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单纯地从经济上来考虑,不利于阳朔老百姓利益的事情,我自然不能答应,不管是以什么名义来进行。”

  两个人在这方面的意见倒是高度一致,少不了为此喝上一杯。

  萧名学平时虽然不喝酒,但是这会儿已经回了家,偶尔也喝点儿葡萄酒什么的感怀一下,正好儿有陈明洛送过来的洋酒,两个人就各自倒了一杯,然后边喝边聊,谈起了一些阳朔市面上流传的事情来。

  “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这种洋酒的味道,总是发酸发涩的居多——”陈明洛喝了一口,用手晃动着高脚杯,看着那鲜红的液体在酒杯中荡起了一层层淡红色的润液,然后就说道,“以前小时候经常喝的那种国产葡萄酒,甜甜的很好喝,只是现在大家都在崇洋媚外,风格大变,反倒是喝不到那种东西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其实陈明洛说的这种情况,也是一种普遍现象,虽然说以前国内有很多优势项目,但是自从开放之后,大家的审美标准发生了变化,盲目崇洋的风气大盛,结果弄得很多传统优势都保持不下去了,反倒是要等而次之,向西方的一些后进来学习,降低自己的档次,这么一搞,倒是销量大增,不能不让人觉得万分感慨。

  就拿葡萄酒来说,以前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那是何等的名贵,现在也要变成酸涩的法式红酒大行其道,真不能说不是一种历史的悲哀。

  “其实,关键还是看经营者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萧名学对此倒是有不同的看法,“你不能怨消费者不买账,而是要转变经营观念,商品这东西,很多时候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内流行不起来,到了国外未必就不行嘛,大家喝的都是一个新鲜劲儿,之后才是什么历史底蕴民族风情什么的,你说是不是?”

  “那倒是真的——”陈明洛点了点头,对萧名学的话表示赞同。

  萧潇过来的时候,就发现老爸和陈明洛两个人各自端了一大杯红酒,正在那里喝得脸红脖子粗,似乎是在讨论什么问题。

  “老爸,你怎么喝这么多酒?医生不是说了,每天只能喝一小杯吗?”萧潇很快就把萧名的杯子给夺了下来,然后又非常不满意地瞪了陈明洛一眼,显然是对于他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示抗议。

  “别看我,其实我是被迫的——”陈明洛立刻举起双手对萧潇表白道。

  “你这小子,真没有义气啊”萧名学顿时瞪起眼睛。

  “要是伯母来了,你也可以说自己是被迫的——”陈明洛笑道。

  正文 第四百七十二章 惹上麻烦

  第四百七十二章惹上麻烦

  今年的国庆节长假刚好跟中秋节重合了,算得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长假。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长假期间,很多学生都打算趁这个机会回家看看,省得呆在学校里面无所事事。当然了,留在学校的学生人数也不少,这样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校团委这边儿就有干部提议说,最好是在国庆期间搞一个什么连续的活动,以利于这些留校学生们打发时间,省得他们无所事事闹出什么令人担忧的事情来,到头来还得要学校出面来解决。

  陈明洛对于这个提议是表示赞同的,他也认为大学生平时的闲暇时间比较多,而他们本身又大多精力过剩,一旦闲下来之后就容易生事,最好是能够引导一下。

  不过在搞什么活动项目上,大家的意见就颇有些不统有人认为可以组织一系列大学生电影节,在报告厅里面连续放上几天电影,还有人表示要组织三大球项目的对抗赛什么的,也有人表示可以请专家过来做一个系列的报告,总而言之都是从大型活动项目这方面来考虑的。

  “为什么不选择干点儿有意义的事情呢?”陈明洛对于这些提议并不是很满意。

  也没有别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这些提议有点儿太平常了,引不起陈明洛的什么兴趣来,而且媒体方面估计对于这些事情也不会很关心,就算是大学生们,愿意参加这些活动的也不会有很多。

  不过大家商量了半天,也没有提出什么更好的建议来,也只得暂时按照这几个项目来操作了,至少不会是一事无成。

  这段儿时间里面,陈明洛觉得日子过得比较无聊,也许是前一阵子过得太刺激了,平淡的生活无法提起他的兴致来,倒是整天跟萧潇在一块儿,两个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至少陈明洛搂着她睡觉的时候,萧潇已经很习惯了。

  倒是在国庆节长假之前,白胖子专门来了阳朔一趟儿,和陈明洛长谈。

  作为国安第十七局的局长,白胖子的行踪一向都是比较诡秘的,这也比较符合他身为经济领域特殊力量领导人的身份。

  不过跟陈明洛凑到一起的时候,白胖子还是非常从容的,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两个人是在一家水上餐厅见面的,所谓的水上餐厅,也就是那种建在湖面上的水榭之类的东西,只不过这阵子秋高气爽,湖面上波光粼粼,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确实比较适合在外面聊天儿吃饭。

  阳朔这边儿的餐饮业自然也会牢牢地抓着这个机会,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上的自然资源,来压榨顾客们钱包中的那些人民币们。

  “最近国内的经济不是很景气啊——”白胖子跟陈明洛坐定之后,就长叹道。

  陈明洛喝了口茶水,看着白胖子笑了笑。

  香港金融风暴成功度过之后,其实大的环境还是向好发展的。

  金融保卫战打退了国际炒家企图利用香港股市下跌大发横财的如意算盘,而在汇市方面也正是由于香港当局坚守联系汇率制度不动摇,使得港币并未大幅贬值,未出现东南亚一些国家那样财富缩水、经济倒退的现象,从而使以往香港的经济发展成果没有受到太过严重的影响,这也为未来经济的复苏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使得香港经济有可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摆脱阴霾。

  事实上,香港这一次之所以能挺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祖国内地的强大支持,在香港股市和汇市受到国际炒家的轮番冲击时,中央政府曾严正声明,一旦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受到冲击,中央政府将坚决支持港元汇率。

  正是中央政府的明确表态,打击了国家炒家的嚣张气焰和信心,使其在300亿美元与香港980亿美元的强大外汇储备面前,不得不选择了退缩。

  但是从现实层面来看,尽管官方不大愿意承认,或者拒绝承认,社会生活方面总还是受到了这一次金融风暴的影响。

  “这也是美国人的一贯伎俩,见不得别人过上好日子——”陈明洛对白胖子说道,“其实不管是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衰退也好,还是如今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也好,其主力虽然都是索罗斯等人搞出来的的,但是,背后都有美国政府的支持。”

  陈明洛这个说法自然是有原因的,从1980开始的,特别在第一名的美国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间的GDP差距迅速缩小,当时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一半,日本人在欢呼,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成为“正常国家”了。

  当然美国人没有吭声儿,眼看着美国是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了,世界各国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那个“历史性时刻”,而日本企业更加疯狂,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的精神象征好莱坞被日本人买下了。

  美国人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

  结果,美国人搞了一个广场协议,推高日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8年初的1美元兑120日元,很快又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到了1995年,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日元升值的后果是什么?洛克菲勒广场重新回到了美国人手中,通用汽车在这个广场的一卖一买中净赚四亿美元,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

  美国人民胜利了,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1995年之后,日本和美国的GDP之比重新拉开了距离,而且越来越大。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假设我是美国财团,我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假设我在1983年吧,我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4000亿日元,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日本经济的蓬勃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开始升值,到1988年初,股市和房地产假设我已经赚到了至少一倍,那就是48000亿日元。”陈明洛对白胖子说道,“这时,日元升值到20。我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然后兑换回美元,那么,就是400亿美元,在五年时间中,我净赚三百亿美元。那么日本呢?突然离开的巨额外资就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崩溃,经济学用词叫泡沫经济破灭,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而我连本带利的400亿美元回到美国,你想一想,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美国赚够了,日元现在又重新回到了40的位置上,美元的坚挺依然和二十年前一样,美元暂时性的贬值,并没有损害到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场美日的经济战争,以美国完胜而告终。”

  事实上正如同陈明洛所言,美国人玩上瘾了。

  同样的手法在东南亚四小龙四小虎身上又来了一次,这就是亚洲金融风暴。

  唯一不同的,这次不需要广场协议了,因为直接对亚洲这些小虎小龙的外汇储备进行阻击就可以大获全胜,东南亚货币在先升后跌中,经济发展的成果被美国抢掠一空。

  唯一硬挺住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

  尽管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港舆论,大肆攻击香港政府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没有民主自由,要是当时中国屈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进行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祸,又不知道要有多少国人像当年的日本人那样因破产而跳楼自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