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黑领-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妙将信将疑地跟随陈明洛沿着旋梯上了楼顶,就发现这边儿的楼房顶上,连带着周围很多高架子上面,都是安装着由无数面小镜子一样的东西构成的反射镜,原来这上面居然都是可以根据太阳位置的变化自动调整方向的反射镜。
林妙注意观察了一下,楼顶上弯弯曲曲的管道,几乎每一段儿都在几个大反射镜的聚热焦点上整个楼顶上的管道,无一例外地被反射镜的聚热焦点所覆盖。
“难道,这个就是太阳能发电设备?”林妙想起了自己以前听过的太阳能发电设备,似乎跟眼前所见到的景象有所相似,于是就问道。
“嗯,不错,这个就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设备。”陈明洛点头肯定道,然后又补充道,“不过,我们这个设备跟普通的太阳能发电设备还是有所不同的。”
太阳能是极好的可再生能源,如何储存从阳光获取的能量,以满足夜间或无光照条件下的电力需求,是太阳能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的问题。
这其中的困难,就在于电力很难储存,电池还没有达到大规模有效储存能量的水平。
正因为如此,全球的太阳能电力行业正尝试一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陈明洛在几年前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他的构想就是捕获太阳的热量,和电流不一样,业内已经知道如何对热量进行经济有效的储存。
“怎么说呢?一个咖啡保温瓶所能贮存的热量,与笔记池所储存的热量相当。而保温瓶的成本仅为五块钱,而笔记的电池成本大概是一百五十块钱,这也就是为什么太阳能热利用将成为主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的原因。”陈明洛对林妙说道。
“关键在于成本?”林妙听出了陈明洛的意思。
“没错儿,就是要控制成本,否则的话,太阳能发电就很难真正被利用起来。”陈明洛点头肯定道。
陈明洛他们这个项目组,现在正在研究的就是太阳能储热系统。
和现有的太阳能热电站一样,太阳能储热系统收集太阳的热量,将水烧开变成蒸汽,推动涡轮来发电,但它并不是马上将热量用,如同水坝里面的水一样,热量将被储存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这样一来,电厂就可以储存其输出电力,基于预期价格选择出售电力,这些电厂加上蓄热器,即使在夜晚没有太阳的情况下,或者白天气候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电力输出供应不受影响。
“说起来,这个加装储热系统是一个发电塔,有点像水箱,高高翘起,四周围绕着数以百计的太阳能反射镜。这些反射镜由两根倾斜的轴支撑,一根轴负责调整其在一天中跟随太阳的转动,另一根负责调整其一年中都能跟随太阳转动。塔中和其下的水箱里是成千上万加仑的熔盐,可以被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但是压强却不会变得很大。”陈明洛介绍道,“通过这样的模式,我们就可以将太阳能很方便地储存起来了。”
“似乎,是非常有前景的一种发明?”林妙反问道。
“应该是这样的——”陈明洛点了点头,非常慎重地表示道。
如今的情况,是煤电油气等传统资源的储量已经越来越少,按照现在大家的采掘速度,用不了几十年,可以供开采的资源基本上就该采完了。
传统资源采完,我们该用什么替代能源呢?风力,水电,核能,这些肯定都是选择之但是相对而言,最简单易用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是别的,正是太阳能。
虽然说如今很多太阳能电池已经在使用当中,但是转换效率还是太低了,只能用于某些具体的方面,不能大量推广到日常生活当中来,这就需要研究能够储能的太阳能利用方式。
陈明洛有鉴于此,早早就开始动手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如今,总算是有了一些收获了,他这个熔盐储热系统总算是能够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了。
正文 第五百三十八章 陈明洛的构想
第五百三十八章陈明洛的构想
事实上,陈明洛这个多角度反射聚能太阳能发电加上熔盐储热系统二十四小时发电课题,是一个非常好的环保发电商业项目。
这种新技术,可以使50平方英寸的太阳能聚热效能是80年代平板式太阳能板的70倍,相当于3500平方英寸的聚热效率,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提升,而熔盐储热系统则提供了可以用来实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发电的可能性。
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即便是两天见不到太阳,这个系统依然会继续正常运转。
林妙和陈明洛一块儿参观的时候,就生出了很多感慨来,没想到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居然会产生如此大的效能,这让她对陈明洛兴办创新实践活动基地地初衷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
随后两人又回到了楼下的实验室中,跟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了解这项技术的最新动态。
事实上,这个项目中,学生们的参与并不是很多,因为这个项目的立项时间比较早,大部分都是陈明洛自己公司里面的研究人员们在按照陈明洛的要求做一些研究。
学生们的加入,一方面是使这个项目也挂上创新实践活动基地的牌子,更容易受到各方关注,另一个方面,就是陈明洛也希望在市场化这个项目的时候,能够得到比较多的政策层面的支持。
现在的情况是,一旦跟高校的科技创新挂靠上之后,想要在国家拿到一个什么扶持政策,就比较容易一些。
关于这一套庞大的发电系统,实验室的主管为林妙做了比较直观的介绍。
一般而言,太阳能热电站产生的蒸汽越热,就可以捕捉到更多的太阳能。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在研究升级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动其温度极限,使它高于目前的设计。
水蒸气的温度是有限的,即便是加以高压,其温度也不可能升得太高,所以现在大家就考虑到重新选择材质,提升电厂的蒸汽温度,争取靠近或达到540℃,这是蒸汽涡轮机可以采用的最高温度。
在所有的大型太阳能热电厂目前的经营中,捕捉太阳能热量,都是采用成列的槽状抛物面反射镜,把阳光聚集到钢制集热管上。这种设计的致命弱点是内部采用了合成机油来传递热量,因为机油要流经钢管,把捕获到的热量传送到心,但是合成机油在390℃以上就会分解,这就限制了电站的设计温度。
出于这样的考虑,一些公司提出,可以回避合成油的温度上限,建立所谓的电力塔站,利用场地的镜子,把阳光聚集到中央塔。但是,如果升级槽形设计,更换为具有热稳定性的熔盐,收集槽中热量,这样的设计不仅应该更有效,胜过现有的槽式电站,而且建造价格也相对低廉。
在基地现在推出的处理系统中,它的集热管可以处理熔盐,集热管采用了一种耐热金属陶瓷涂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热量吸收,又采用较厚的钛稳定钢管,抵御高温弯曲。
在高端,损耗来自热量,这些热量被集热管所捕获,然后会散发,之后才被传递到工厂的涡轮机。
“热损失是一个指数曲线,它骤然爬升,是在较高温度下。”实验室主管解释说,“我们一直在寻求实现尽可能高的温度,但也不会太高,因为温度太高了的话,这些损耗将会超过从热蒸汽中所获得的收益。”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考虑到融盐的凝固点问题。
现在他们所采用的熔盐,凝固点是在降温到低于200°C的时候。
这种凝结在储存罐中很容易预防,只需要保温和加热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发生在延伸几公里长的集热管中,那就比较麻烦了。
为了对付凝固的威胁,电厂必须使熔盐在管中保持在250℃以上,这会使用大量的热量,而这些热量本来是可以用来发电的,这就无端地浪费掉了。
实验室主管也解释说,他们正在试图寻找一种新的熔盐配方,使其具有130°C或更低的凝固点,如果这样的话,就可以使用更少的热量来防止管盐凝固,从而提高发电热利用效率。
“如果我们的努力取得成功,那么槽式电厂加热熔盐就可在现有的基础上降低发电成本20%,基本上跟现在的火力发电在投入方面持平。”实验室主管表示道。
林妙毕竟不懂这方面的东西,听了之后也是懵懵懂懂,她总觉得,太阳能发电应该价格比较低廉呀,怎么这么折腾来折腾去的,发电成本还比传统发电项目要高呢?
当她向陈明洛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陈明洛就笑着回答道,“你们平时所能够接触到的那些资料,都是属于科普性质的,带有理想化色彩,实际上,如果太阳能发电项目那么容易搞的话,现在的传统发电项目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哦——”林妙听了之后,点了点头。
太阳能发电确实很不错,但是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电能的储藏问题,假如说世界上真的有那种科幻可以储存能量的神奇晶体的话,那么一切问题都简单了,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那种储能晶体,所以研究人员们就不得不自行寻找一个比较合理的改进方法,以便可以持续地利用太阳能发电,满足人们的日常用电需求。
“其实,我理想当中的太阳能发电项目,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工程。”陈明洛对林妙说道,“太阳能最为充足的,自然首推青藏高原了,那边儿地广人稀,特别适合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假如占个几万平方公里的地面用于开发太阳能发电项目,处理得当的话,每年烧掉的煤和油气什么的就都可以节省下来了。”
“但是,这样的话,估计投入费用也是一个天文数”林妙想了想,觉得陈明洛的构想虽然听起来很好,但实践起来的难度太大,尤其是投入方面就难以估算。
陈明洛笑了笑道,“其实没有那么难的,一旦规模化之后,一个单位的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加起来也没有多少钱,算下来,也不过相当于建设几个三峡工程而已,可是获得的收益,却是远非三峡工程可以比较的。而且,最大的好处是没有系统性风险嘛。”
“三峡工程——”林妙听了这句话之后,就嘀咕了两句。
如今正在开始修建的三峡工程,可以说是规模浩大,投入数千亿元之多,其中所牵涉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复杂,而根据规划中所描述的宏伟蓝图似乎可以让人们感觉到,一旦这项工程建成之后,国内将拥有充足的、价格低廉的电力,大家都对此报以殷切的希望。
可是陈明洛是过来人,自然知道这里面是怎么一回事儿。
别的不说,就说工程质量本身吧,开始的时候宣扬的是可以抵御万年一遇的大洪水,到了几年后就表示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后来又降低了预期,说是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到了最后更加干脆一些,说不能指望大坝本身在这方面有多大的作用。
就从这几方面来看,大家心都凉了,至效能什么的、产生的电力总量什么、对于缓解电荒的作用什么的,比起宣传中的种种,实在是差距巨大,不能给人以任何的欣喜。
“但是,在没有投入使用之前,谁也不能保证这项技术是成功的。”林妙也提醒陈明洛道。
“这一点,我自己也是明白的。”陈明洛点头表示同意道。
事实上,也确实如同林妙所说的那样,现在虽然在实验室中取得了成功,可以要推向实用的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了造价,包括了实用性问题,包括了是否可以找到合适的地方进行建设,是否可以得到国家的支持等等,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
虽然说国家对于新能源也是表示支持的,可是毕竟多数情况下都是局限在书面上的,一旦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的时候,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阻挠和人为设置的障碍。
就好像是当年的大飞机项目,可以说是功败垂成,科学家和工作人员们努力了几十年终于获得了成功,但是因为某些利欲熏心的官员们的釜底抽薪,终于让试飞成功的样品机成了展览品。
类似的事情,其实不在少数,除了一些商业方面的利益纠葛之外,也不排除外国政府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利用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对新兴的国内科技及技术的打压。
几乎可以预见到,一旦自己的这项新技术打算投入运作的时候,肯定也会遭到各方势力的围剿,这一点绝对是不可避免的。
“唉,为什么想做一点儿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事情,总是会这么难呢?”陈明洛有鉴于此,也不由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
林妙看了一眼怅然若失的陈明洛,忽然发现这个时候的他,让自己很动心。
正文 第五百三十九章 双管齐下
第五百三十九章双管齐下
将校团委的工作托付给林妙之后,陈明洛就开始潜心研究阳朔重机的问题。
他手中所掌握的资料,已经可以在阳朔重机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了,只不过这些资料应该如何来利用,还是需要商榷的。
在陈明洛看来,无论是官场也好,国企也罢,性质都是一样的,都讲究一个水至清则无鱼,吃吃喝喝拿拿送送什么的,都是不可避免的,否则大家怎么可能有向上的积极性?
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干部们并没有什么股权激励或者现金奖励什么的,这就制约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毕竟管理工作和生产工作的区别是很大的,对于生产方面而言,你只要是简单地生产加工出产品来,就算是没事儿了,但是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他所要考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显然是管理者更加重要,市场调查、选择生产项目、产品推广、经营方向调整、利益分配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耗费精力来做工作的。
虽然国企中的领导似乎天天都是在酒桌饭局中渡过的,但是那是因为国企处在垄断经营当中,这些管理什么的都是比较死板的,可是一旦企业被推向市场之后,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继续这样混日子肯定是不行的。
一家没有优秀的经营管理者控制的企业,显然是没有多少好日子可以过的。
因此陈明洛认为,在企业内部的领导们,小毛病是难免的,也不需要太过计较,只要不是太过分太嚣张的话,在经营管理方面有比较强能力的领导们,还是可以容忍的。
毕竟,就像是阳朔重机这么大的一家国企,职工人数超过十万人,它的存在不但为国内提供了很多重型机械产品,同时也养活了多大数十万的职工及家属,同时它的附属产业更是影响到周围近百万人的生活质量。
对于这么大的一家国企,稳定发展就是最大的问题,至于小吃小拿什么的都是细枝末节,就算是领导层们每年贪污个几百万上千万的,只要是企业搞得蒸蒸日上,那么这点儿损失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陈明洛在苏锦文的陪同下,对阳朔重机的其他几个分厂进行了深入调研,计划等到西岭大学这边儿放手以后,就在元旦之前对阳朔重机展开工作。
原本他是打算即刻进行改制工作的,但是因为阳朔重机的老总穆思远仍在京城活动,没有回到阳朔,所以陈明洛就在考虑一个问题,是不是这老头儿不欢迎自己?
如果是那样的话,陈明洛现在去阳朔重机,就很有可能遭到众人的抵制,毕竟上级派人来重组企业,本身就会面临很多障碍和变数,而派过来的又是陈明洛这么一个年轻得不像样儿的毛头小子,那就更会让人感到不能接受了。
陈明洛可以肯定,只要是有人制造稍微一点儿的舆论,立刻就可以把自己给撵走。
强势入主阳朔重机,以秋风扫落叶的姿态解决多年沉积下来的问题,固然是大快人心的,但是现在看起来不是那么可能,但是拖拖拉拉的话,之能事耽误时间。
现在陈明洛也沉下气来,心想你穆思远不可能一直躲着不回来吧?
假如到了元旦之前,穆思远还不回来的话,陈明洛就决定以此为理由,要求撤换此人。
当总厂领导的,而且还是一把手,居然常年在外,几个月不在厂子里面工作,这样的领导,要跟不要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过陈明洛虽然没有去阳朔重机就任,可是私底下并没有闲着,该调查该走访的并没有耽搁,现在厂子的基本情况他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又有了白胖子提供的情报,对阳朔重机的人事情况心中有数,就开始有针对性地对某些个人进行约谈。
苏锦文对此感到有些忧虑,“直接约谈的话,以什么名义呢?”
如今陈明洛已经正式向萧名学提出了借调苏锦文担任自己秘书的要求,萧名学在这一点上自然也没有什么不同意的,本来让苏锦文陪同陈明洛去阳朔重机调研走访,就是打的这个算盘,此时准女婿提出了要求,未来老丈人自然是要大力支持的。
苏锦文也了解到了陈明洛如今的真实身份,很是感到有些震撼,只是他在阳朔重机也呆了多年,对于厂子里面的事情也多有认识,知道这些人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企业里面的人,怎么说呢?比较容易抱团儿,也就是形成小势力团体,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工作性质也不同,所以跟政府层面的职员有很大的区别,相对而言对政府方面的压力更容易无视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企业工作难做的缘故。
因为企业改制的事情,各地都发生过性质相似但是程度不同的对抗行动,造成的影响都极其恶劣,这其中虽然不乏有人进行挑唆,但是跟工人们的生存环境和职业习惯也是有关系的。
长久以来,企业工人的一个传统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所以是不怕闹,闹不怕,怕不闹,从来都不会顾忌会有什么严重后果,法不责众这一条默认的规则,几乎是所有人所信奉的,而且也屡试不爽。
苏锦文很担心,约谈的事情容易办,但是如何来谈,谈些什么?谈过之后,会不会被对方把自己的情况泄露出去,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这些都是需要重视的。
陈明洛对此倒是早有安排,只是笑道,“这个不用担心,你只需要按照名单上的顺序,帮我搞到对方的住址就行了,我自然会上门找他们谈话,他们是不敢泄露半个字的。”
陈明洛早就想好了,自己这一次过去,就以国安的名义出动,这个大牌子压下来,估计没有几个人敢于对抗的,毕竟国安的名声实在是太吓人了一些,没有人敢对他们说半个不字。
苏锦文见陈明洛主意已定,便也没有再说什么,现在充当陈明洛的临时秘书,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如果陈明洛这事儿办好了,自己的前途自然是一片光明,此时此刻,还是严格按照他的意思去办事儿就好,不需要顾忌其他,这也是萧名学特意吩咐他的。
毕竟,如果陈明洛没有什么本事的话,怎么可能获得萧名学的重视,桑明达的提拔,乃至洪总理的肯定呢?想想这三位大人物都看好陈明洛的前途,苏锦文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必要去杞人忧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很快就到了一二九纪念日,这对于学校而言,是一件大事。
西岭大学对于这一次纪念活动也非常重视,校学生会和校团委双双联合起来,举办了一场大型演出,校团委围绕这个活动主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在当今时代中,依然要有忧患意识,并且有所作为,并顺势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
陈明洛对此是非常支持的,毕竟林妙提的这个建议,从大方向上来说肯定是正确的,虽然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合时宜,跟现在提倡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向钱看的论点有些不搭调儿,但是陈明洛认为这事儿还是要提出来,并且认真解决的。
一个国家,如果只注重发展物质文明,而罔顾精神文明建设的话,到头来势必会形成非常恶劣的影响,罔顾信义、没有道德底线、高度**、犯罪率提升等等恶劣后果是难以避免的。
尤其对于这些即将走出社会成为新的社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们,他们也这样堕落下去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彻底没救了。
虽然陈明洛认为自己现在还没有能力去影响整个社会层面,也无法改变某些领导人的执政观点,但是在学生层面上提出这个鲜明的观点,并且通过努力提高整个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尤其是对于一些特别恶劣的社会丑恶现象,那就必须予以揭露并迎头痛击,否则的话,这个社会将会越来越坏。
林妙跟陈明洛就这个问题也进行过深入交流,两个人都认为自己必须做点儿什么来改善这方面的条件,因此这一次就接着一二九纪念日的机会,由西岭大学校团委的名义,向全国大学生发出了倡议,向不文明现象宣战。
陈明洛很大方地指示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