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秋儒侠-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韦陀挖掘出来的好马,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韩少云家中那匹驽马,韦陀也看过很多遍,知道这匹马瘦骨嶙峋,行走都有些踉跄,更不用说是日行千里了。

  韩少云猜透了韦陀的心思,正色道:“伯父若是不信,可以将那匹马养在家中,好好待它,少则半月,多则三月,它就能展现出自己的不凡。”

  “那个时候,伯父再决定是否要收下这个聘礼不迟。”

  言毕,韩少云也不继续停留,就踉跄着走出庭院。

  “少云,少云。”

  韦萍在后面大声喊着,可是韩少云却头也不回离开了,背影显得有些萧瑟。

  桓常却是直接走到了庭院内,看着那披红挂彩却瘦骨嶙峋的马,打量许久都没有现它像是千里神驹。

  “这匹马骨架很大,可是身上却没有优美的流线型,双目也显得黯淡无光,绝对是驽马无疑,那韩少云还想欺骗我!”

  细细打量过这匹马以后,韦陀却是怒气冲冲的说道。

  “伯父,我曾听阿萍说过,韩兄当初在北方牧场,也是识马、养马的好手,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才从流放囚徒变为正常牧民。”

  “若事情属实,那么韩兄相马能力必定非常出众,伯父何不等待些许日子,将这匹马养壮实了,再下结论呢?”

  韦陀闻言,沉默半晌终究还是点了点头。

  这场婚事因为洛云的出手,已经暂时告一段落。

  桓常离开韦府,先是前往韩少云家中,替洛云向他道歉,然后就骑着小黑离开了,想要寻找到洛云踪迹。

  然而,洛云却好像已经离开,桓常寻找了几天时间,都没有找到洛云以及踏雪。

  无奈之下,桓常在赵国游历了一个月,再次返回了北方牧场。

  他也想要知道,被韩少云当作聘礼的那匹马,究竟是不是千里神驹。

  不过桓常刚刚来到北方牧场,就得到了韩少云已经娶了韦萍,并且前往秦国的消息。

  至于当初那匹瘦骨嶙峋,走路都有些摇晃的驽马,却是长得体壮膘肥,乃是当之无愧的千里神驹。

  “居然这么快就离开了。”

  桓常看完了那匹焕然一新的千里神驹,却是感觉心中有些惆怅,辞别了再三挽留的韦萍,就朝着秦国方向追去。

  因为桓常听说,韩少云与韦萍二人,离开北方牧场也没有多长时间,凭借小黑的度,桓常有自信能够追上两人。

  “踏踏踏!”

  官道之上,一匹骏马奔行,马上骑着一男一女,正是韩少云以及韦萍。

  “少云,桓少侠当初说的推荐信你还没有拿到,就这样前往秦国,会不会太过莽撞?”

  离开常年居住的故乡,前往秦国这个数千里之外的异国,韦萍多少有些担心。

  她虽然不懂政治,却也知道像韩少云这种没有功名,出身又低的人想要得到官府重用,根本没有可能。

  前路漫漫,前途渺茫。

  韦萍哪怕早就下定决心,愿意跟着韩少云去任何地方,此时都有些畏惧了。

  “若秦王果真求贤若渴,凭借我的才能纵然没有任何人推荐,早晚也能建功立业。”

  “如果秦王不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就算有了桓兄的推荐信,能够在秦国立足,此生成就也会非常有限。”

  “而那样的秦国,也不值得我留下。”

  韩少云搂住韦萍的腰肢,眼神却有些深邃。

  “踏踏踏!”

  忽然之间,有马蹄声从后面传来,韩少云转头望去,却是看到了桓常的身影。

  “停!”

  韩少云颇感意外,急忙勒住了缰绳,让马匹停在路上。

  “桓兄,你怎么来了?”

  韩少云跳下马匹,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

  “韩兄,你走的时候也不知会我一声,也好让我将推荐信给你啊。”

  桓常翻身下驴,也是大步走了过去,口中虽然带着抱怨的语气,眼中却是露出了笑意。

  自从看到那匹马的确是千里马以后,桓常心中对于韩少云的那丝芥蒂,也缓缓消散。

  “我倒是想通知你,可你居无定所,哪里找得到你啊。”

  韩少云无奈的耸了耸肩,却是上前拉住了桓常手臂。

  “我听阿常说过,你如今正在诸侯国漫无目的的游历,何不与我一同前往秦国,看看秦王究竟是否真的雄才大略呢?”

  桓常闻言也有些心动,不过忽然想起了什么,却是坚定的摇了摇头。

  “秦国我早晚都要去,却不是现在。”

  “为何?”

  韩少云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色,想要知道其中原因。

  这倒并非韩少云八卦,只是他虽然与桓常相识不久,两人却有些意气相投,韩少云也希望桓常能够与自己一同入秦。

  毕竟,齐国想要强大,不仅要改革内政、展军事力量,还需要像桓常这样有潜力的武者。

  韩少云哪怕不会武功,也坚信只要给桓常时间,桓常未来的成就肯定不可限量。

  “我有些私事,早就想要前往宋国一趟,当初因为种种原因先是去了齐国,后来又前往东海,最后又来到赵国。”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多。”

  “宋国我必须走上一遭,若是现在就与韩兄前往秦国,却也不知会在那里耽误多长时间。”

  韩少云眼中露出了失望的神色,不过也没有追问桓常,究竟有什么事情必须前往宋国。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有缘再见!”

  ……

  赵国篇完结了。

  有书友抱怨说我在水文,写很多无关主题的人物,写武侠就要有武侠的样子,让我去看看金庸的作品。

  先我说一下,按照现在的订阅来算,每章我也就只有十块钱左右的收入,为了这点钱水文,除非自己脑子抽了,我其实想现在就完结了,那样更好。

  其次,这本书按照分类来讲,应该算是架空类历史武侠,不过网站没有这个分类,所以可以算是架空历史,也能算是武侠,我本意是想写类似于春秋的那个时代。

  至于墨子任、方离、仲丘、姬伯、韩少云这些人,分别代表墨家、纵横家、儒家、法家、兵家,他们也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人物,这些人先后入秦,我觉得铺垫已经很明显了,后续剧情大家应该能猜一些。

  很多读者的心理我了解,大约就是喜欢打怪升级的小说套路,就比如主角今天杀了小弟,被小弟老大追杀,然后突破反杀老大,再然后引出老大背后势力,再被追杀,再突破灭了那个势力……

  这样的小说有很多,不过这本书既然开了头,我就不准备那样写,实在不喜欢我也没办法,我只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按照自己的作者道德底线,把心中的故事写完。

  不过我想要说的是,如果有书友抱着这个心理看小说,就不要拿金庸的书来说事,因为我敢肯定,有这种心理的读者肯定看不下去金庸的小说,不信自己可以去试试,只是开篇的环境描写你们估计都觉得烦,直接跳过不看。如果金庸小说连载的话,写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杨康这些人的时候,你们估计也觉得是在水文。

  还有就是,金庸的武侠一部才多少字,网文一部又有多少字,自己可以去算算,标准可能一样么?

  我敢拍着胸脯保证,那些被我花费笔墨描写的人物没有一个是龙套,不像很多小说一样,人物都是主角升级的垫脚石,到了高级地图根本都不会出现。

  多的也不说,这卷书写完了,该铺垫的人物基本都出现了,下一卷宋国篇主角真正出仕,九州风云才刚刚开始。

  不过我想说,这不是简单的武侠,如果想要看练功升级的读者,我也只能无奈的摊手。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或者直接访问网站  

第一章 追寻身世

  大周之前,还有夏、商两个强大的朝代。

  商灭夏朝,历经千余年,因纣王残忍暴虐,有周武王率领诸侯起兵伐纣,商朝这才灭亡。

  不过按照分封制的礼法,纵然商朝覆灭,仍然不能将以前的贵族宗祀灭绝。

  故此,当武王分封诸侯时,纣王儿子武庚就被分封于殷地,以奉其宗祀。

  待周武王去世后,武庚领兵叛乱,想要恢复商朝的辉煌,却被周公平叛杀死,又另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

  自此以后,宋国建立已经数千年矣。

  按照血统来算,宋国宗室其实流淌着商朝王族的血脉,在等级森严的九州大6,这个血脉无疑非常高贵。

  哪怕商朝已经灭亡数千年,这份传承自血脉的荣耀,仍然被宋国宗室继承,也是宋国宗室自傲的资本。

  由于宋国宗室起源于商朝正统,故此哪怕时代不断改变,宋国仍旧非常注重传统。

  不过相比起遵循周王室礼法的鲁国,宋国所遵循的传统很多都来自于商朝,这就使得宋国风俗与其余国家有些大相径庭。

  桓常辞别韩少云以后,前往飘雪峰一趟,却得知阿牛已经闭关,近几年根本不会见任何人。

  无奈之下,桓常只得辞别了飘雪峰峰主,就朝着宋国赶来。

  进入宋国境内,桓常感到了浓浓的不适,他甚至感觉自己来到了传说中的商朝。

  相比起其余国家,宋国显得更加和谐,国民的性格也非常温和,而且官府提倡仁义,律法也相对比较宽松。

  桓常让小黑放缓了度,就在宋国境内慢慢游历。

  期间,桓常看到有盗贼被官差捉拿,官府却并没有对盗贼进行处罚,反而将其带到了自己的家乡,就把盗贼放了。

  乡邻得知乡中出了盗贼,全都深以为耻,那个盗贼居然因为羞愧跳河自杀。

  若非桓常正好经过那里,并且将那名盗贼救下,恐怕那名盗贼就已经死了,不过从那以后,盗贼再也没有脸面回到家中,远走他乡不知所踪。

  除此之外,桓常在赶路的途中,还现很多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这种风气也让桓常大为吃惊,没想到宋国治安居然如此好。

  最为重要的是,相比起其余国家,宋国境内武者却非常罕见,桓常走过几个郡城,遇见的武者也没有多少。

  至于武功高强者,更是寥寥无几。

  “这就是宋国么?真的好特别啊!”

  这个时候,桓常似乎有些明白,当年的书剑阁祖师为何会相助宋国了。

  书剑阁先书后剑,虽然也是隐世宗门,骨子里却有一种儒雅,与宋国的风气非常契合。

  桓常在宋国游历两月有余,新年也已经过去,仍旧没有直接前往宋国国都商丘。

  在宋国这种安详的氛围下,桓常也感觉心灵得到了升华,在此之前身上所积累的那些暴虐气息,也被缓缓消融。

  “怪不得各大宗门弟子,在达到某种境界以后都会游历九州诸侯国,只有见识过诸侯国迥异的风景,眼界才能变得更加开广。”

  武功修炼一途,想要依靠苦修达到巅峰,根本没有丝毫可能。

  修炼也是修心问道,世间万物都有其运行的轨迹,而这些轨迹也都是道,只有触摸到这些轨迹,武者境界才能不断提升。

  到了最后,当武者能够彻底看清某种轨迹以后,甚至能够脱其外,也就成了堪破生死玄关的绝世强者。

  桓常在游历过程中,也感觉自己心境不断在提升,而且体内真气更是缓缓增多,虽然没有达到入室巅峰境界,却也不停积累着。

  “在宋国,我感受到了一种自然之道,这里没有过多律法的约束,就连官府很多时候,也不愿意强制性解决问题。”

  “宋国以这种方式治国,能够存留至今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宋国的风气,虽然使得国内无比祥和,却也导致官府太过软弱,军队无论在战斗力还是数量上,比其余诸侯都要相差甚远。

  事实上,宋国若非有着以前的辉煌,再加上传承了商朝王族血统,恐怕早就被灭国了。

  “这样的国家太理想化了,虽然百姓安居乐业,却不适合生存在这个大争之世。”

  看着那些行走间都带着笑容的宋国国民,桓常忽然有些心痛,他不知道在这种大环境下,宋国还能保持现状多长时间。

  这两年多时间,桓常早就感觉九州风起云涌,各大宗门天才弟子辈出,诸侯国也是大动作不断,想要招揽人才进行变法强国。

  再加上当年签署的条约已经失效,五大隐世宗门先后出世,桓常能够预料,九州早晚都会掀起惊涛骇浪。

  桓常有些担心,弱小的宋国在这种惊涛骇浪下,根本没有办法保全自身。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我如今不过是小人物罢了,根本影响不了九州局势,宋国前途究竟如何,我也管不了。”

  最终,桓常还是叹了一口气。

  其实桓常还有另外的心思,那就是有些怀疑书剑阁与宋国宗室起了矛盾。

  不然的话,师傅徐妄也不会带着自己,躲到鲁国隐名埋名这么多年了。

  “我现在只想知道,自己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

  桓常甩了甩脑袋,不由自主握紧了手中的玉佩,感受着玉佩传来的温热感觉,桓常古今无波的心境,居然都有些砰砰作响。

  这么多年以来,桓常虽然很少提及自己父母,却也非常想要知道自己身世。

  只不过,小时候桓常追问过徐妄很多次,可是徐妄每次都左右而言他,不肯将实情告知桓常。

  留给桓常仅有的线索,就是他的姓氏以及身上佩戴的那块玉佩。

  以前的桓常,并不知道自己姓氏有多么特别,直到在曲阜遇到方离以后,听了对方的讲解,才知道这个姓氏早就不存在了。

  就算曾经存在,也与宋国宗室有关。

  那个时候,方离还提起过宋公宗室姓氏的演变,其中有八大姓分别是:宋、孔、华、萧、戴、桓、牛、穆。

  而这些姓氏,很多都是由子姓演化而来。

  当初的宋襄公正是以子为姓,不过自宋襄公以后,却是不知为何,子姓也几乎绝迹。

  桓常身上佩戴的那块玉佩,相传也与宋国宗室有关,因为在玉佩上面刻着一个‘子’字,还有代表宋国宗室的图案。

  “看来,我必须前往宋国国都一趟了。”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或者直接访问网站  

第二章 安阳君

  

  商丘,乃宋国国都,也是已经覆灭夏朝、商朝的都城。

  这里城墙高大,城池占地面积极其广袤,乃是九州十分罕见的古城,留有很多古朝遗址。

  桓常骑着小黑来到商丘,也被那气势恢宏,且带着古朴韵味的古都所折服。

  “这商丘真不愧是三朝古都,仅仅这份气势都让人心生敬畏。”

  桓常站在城外许久,这才调整好了心绪,朝着城内走去。

  宋国虽然乃是小国,无论国土面积还是国内人口都非常少,可商丘城内却是熙熙攘攘,繁荣程度比之鲁国曲阜犹有过之。

  桓常穿梭在街道之上,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听着小贩们的叫卖声,忽然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更加真实。

  桓常在街道上走了许久,这才找到一个客栈住下,然后接连数日都在了解商丘这个都城。

  过了半月时间,桓常对于商丘也大致摸熟悉了。

  “我的身世应该与宋国宗室有关,可是怎样才能接近宋国宗室呢?”

  桓常有些犯难。

  书剑阁离开宋国三百年,这些年哪怕宋国逐渐衰弱,甚至被其余诸侯国侵略,书剑阁也从来没有站出来相助。

  桓常并不知道,三百年后的今天,自己书剑阁传人的身份,究竟能不能在宋国受到隆重接待。

  “姜小白对于李健亲近有加,阿牛刚刚得到飘雪峰传承,赵、魏、韩三国就迫不及待前去拉拢。”

  “只是不知道这么年过去了,宋国宗室还记得书剑阁么?”

  桓常脸上露出了挣扎的神色,却是正在犹豫要不要亮明自己身份。

  不过思索许久,桓常最终还是觉得,书剑阁可能与如今的宋国宗室之间,有着些许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弄清楚这些秘密以前,桓常决定不暴露自己的身份。

  好在宋国武者不多,而且庙堂与江湖信息也不共享,哪怕桓常已经在江湖中闯出了赫赫威名,也不见得会被诸侯国记住。

  毕竟,诸侯国都是雄踞一方的存在,很少会关心蜕凡境界以下的武者。

  而且正如桓常闯荡江湖,很少从武者口中得到有关诸侯的消息那样,诸侯官吏之间也很少谈论江湖事。

  有时候,在庙堂上谈论江湖事,甚至算得上是大忌。

  当然,像方离、姬伯、仲丘、韩少云这些人,并不算是江湖客。

  “我如果不亮明身份,想要接近宋国宗室调查身世,恐怕并不容易。”

  决定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桓常却感觉有些犯难了。

  宋国可不是齐国,齐国国君求贤若渴,不管文士还是武者,都会不遗余力的招揽。

  可桓常在宋国行走这么多天,才发现宋国非常守旧,比较排斥武者,武者想要在宋国出仕,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就算能够当官,也很难被有权势的宋国宗室看重,更不用说是见到宋国国君了。

  “我究竟该怎么办呢?”

  桓常眉头紧皱,漫无目的在城内走动着,思索着如何才能接近宋国宗室,调查自己身世的来历。

  桓常还想知道,当年的书剑阁与宋国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才导致宋襄公一脉几乎被灭绝,就连书剑阁祖师也重伤垂死。

  就在桓常愁眉不展的时候,却有两个中年文士从身边经过。

  “齐兄,你我前来商丘已经两月有余,身上财物都所剩无几,若还不能谋求到差事,恐怕就连回家路费都不够了。”

  “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就先做教书先生,在教导学生的同时也能继续谋求前途啊。”

  这两位中年文士,身上衣着都比较陈旧,看起来不像是大家族子弟。

  桓常听到这个文士的言语,也能猜测两人在商丘混得并不算好。

  “谭兄,这段时间我虽然没有找到出仕门路,却也了解到安阳君招贤纳士,凭借你我二人胸中所学,前去投奔安阳君也会得到重用。”

  “纵然身为安阳君客卿,也要好过当做教书先生吧。”

  另外那个文士,却是压低声音说道,眼中露出炽热的光芒。

  “安阳君大名在下也有所耳闻,不过传闻只有那些名望的文士以及贵族子弟,才会得到安阳君的接待。”

  “你我出身都不算好,也没有什么名望,就这样前去投奔安阳君,安阳君也不见得能够器重我们。”

  “谭兄此言差矣,安阳君以前,的确只厚待那些有名望的文士以及贵族子弟,不过据我所知,如今只要有一技之长之人,都会受到安阳君厚待。”

  “你我虽然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也饱读诗书,料想投奔安阳君不会明珠暗投。”

  谭姓文士闻言,脸上不由露出了犹豫的神色,不过想到自己如今处境,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桓常目送二人离开,眼中却是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安阳君名字桓常也听人说过。

  此人乃是宋公亲弟弟,再加上本人喜欢招贤纳士,豢养门客,在宋国也算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至于宋公,则是宋国国君。

  像齐国、楚国、赵国、秦国、魏国这些国家,国君早就称王,不过宋国由于国家弱小,国君仍旧只是公爵爵位。

  事实上,三百年前的宋国由宋襄公执政,那个时候的宋国国力也非常强大,有资格称王。

  不过当时最强大的晋文公也没有称王,宋襄公自然也只能拥有公爵爵位,等到后来宋国衰弱下来,则是失去了称王的资格。

  “安阳君宋贤身为宋国国君的亲弟弟,也算得上是位高权重,如果我前去投奔此人,或许打听到想要知道的消息。”

  桓常摸了摸下巴,心中就已经有了计较。

  他先是定做了一些文士的衣服,然后回到客栈将小黑寄养在那里,自己却是换掉了平常穿的武士服,反而穿上了代表文士身份的青衫。

  随后,桓常将湛泸悬挂在腰侧,打听好地方以后,就朝着安阳君的府邸赶去。

  桓常来到安阳君府邸,看到门口竖立着朱红色的大铁门,两旁有异常神骏的麒麟石像,雕刻得栩栩如生。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带甲护卫手持利刃站在门口,眼神犀利。

  “站住!”

  桓常刚刚来到门口,就被那两个护卫拦了下来,二人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审视着桓常。

第三章 轻视

  

  桓常以往不论去哪里,都被人奉若上宾,就连承天泽、姜小白、左倾城这等人物,面对桓常都没有任何倨傲的神情。

  可是桓常刚刚来到安阳君府邸,就感受到了守门人的轻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