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雄-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九叹道:“大帅何必斤斤计较过去的身份?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注1)

    大唐高祖皇帝李渊,曾是杨广的臣子;后粱朱温也曾是大唐的臣子;大晋石敬瑭同样曾是李从珂的臣子。

    这些事情,难道大帅看不透么?

    凡是都应该向前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十九虽曾是大帅的家奴,但现在不是了。既然如此,大帅何不将彼此当作合作的伙伴?

    又何必将可以成为伙伴的人逼成仇敌?”

    杜重威冷冷地道:“本帅可以当你做伙伴,但你想对如月图谋不诡,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吧!”

    十九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单方面获利的合作,不会长久。十九可以继续帮大帅,可是大帅又能拿得出十九看得上的东西呢?十九一向自视都很高。”

    “天下的一流高手,可不止你一个。如果每个人都要老夫拿一个女儿做交易,老夫哪来那么多女儿?”杜重威答道,“你应该知道,如月已经许配给了李天尧,你又能拿出什么东西能与李守贞相比。”

    十九呵呵笑道:“若是早几个月,十九还真拿不出多少东西与李将军相比。可是现在情况不同了,今时不比往日,李守贞只不过是冢中枯骨,败亡只在旦夕。虽说有永固宫为他撑腰,不过,永固宫主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哪些人值得支持,而哪些人是扶不起的阿斗。

    而十九则不同,十九现在虽然没有什么势力,不过好歹能在辽人面前说上几句话。这几句话,在关键时刻,也许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说着,十九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令牌上面用契丹文刻着几个字,杜重威认得,乃是“如朕亲临”四个字。

    杜重威大惊,反复查看那令牌,确认的确是原契丹的金漆令牌,简称金牌。耶律德光所发出这样的令牌没有几块,非信任器重之人不赐予。每一块令牌都配有相应的诏书,明确所使用的范围。

    “你,你,你,你果然出卖了老夫!”杜重威遥指着十九,手指有些发抖。

    十九摇摇头,道:“大帅多疑了,这枚令牌是萧翰萧大人看重十九,特意从耶律大汗那里求来的,方便十九行事。十九若是出卖了大帅,萧大人又怎么可能如此看重十九?

    不过,今日与大帅恩怨一了,以后是敌是友,还要请大帅自行斟酌决断。

    这世上,想做皇帝的人,可不止只有大帅一人。

    十九虽又野心,但还没有狂妄到以为自己可以当皇帝。

    而李守贞不同,和大帅一样,他同样想登上皇帝的宝座。换一句话说,他朝一日,他若真的得势,大帅与他难免还是会反目成仇。到时,你叫如月如何抉择?

    而十九不同,大帅完全不必为此担忧。”

    “哈哈哈哈!”杜重威突然笑了起来,“好你一个十九,果然是深谋远虑,倒是老夫小看你了。你说你不想做皇帝,恐怕只是你现在没有这个实力吧?

    说到底,你也是想借如月,搭上永固宫这条线,同时也能借老夫的势。

    有朝一日,你势力成长起来,你敢说你不想做皇帝?”

    十九也笑了起来,拱手道:“明人不说暗话,未来的事,谁又说得准?当初李嗣源没想到石敬瑭会灭掉后唐,石敬瑭恐怕也没料到如今刘知远在河东称帝的事情吧?

    至少现在,十九对大帅的雄心壮志,还构不成威胁,不是么?若说不想做皇帝的人,天下又有几人?大帅总不成将这些人都视作敌手,都杀了吧!

    如果大帅能答应十九的条件,十九保证,尽心竭虑,助大帅登上中原皇帝的宝座,绝不食言。

    倘若大帅没十九的帮助,十九可以断言,十有八九,大帅做了这么多年的美梦,到头来,也只是竹篮打水,水中捞月。

    哦,十九还有一件事要告诉大帅,请大帅命令二三三将黑衣卫中他的亲信带走。十九打算清洗一下黑衣卫,如果伤了二三三的人,就不好了。”

    杜重威脸色陡变,猛地一拍桌案,喝道:“你敢!”

    十九哈哈大笑起来:“十九有何不敢?大帅既然能领着三十万大军投降耶律大汗,那十九带着黑衣卫离开大帅又有什么不敢的?大帅,这件事还要感谢大帅。杀了十七,已经将黑衣卫大多数人的心杀寒了,否则,十九也不会这般容易说服他们。

    这件事,大帅相比还要考虑几天,几天后,十九会再来问大帅。”

    说罢,十九不管不顾,转身扬长而去。

    注1:取自《孟子?告子下》


………………………………

第五百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开封,御书房中。

    耶律德光的手指轻轻敲打着书案,过了许久,方才道:“赵将军,起来吧!朕有一事拿不定主意,这才请将军来这里。”

    二月的开封,依旧寒意逼人,只是赵延寿背后依旧湿透了,伴君如伴虎,谁也不知那只老虎会张开血盆大口,将自己一口吞下。

    耶律德光登基做了中原的皇帝,赵延寿只是发了几句牢骚,结果不知谁人将这些话添油加醋告诉了耶律德光。如果不是李崧将事情透漏给他,他恐怕一直都蒙在鼓里。

    他赵延寿有说错吗?当初耶律德光南征中原之时,亲口对他许下诺言,如若取了中原,会立他为中原皇帝。如今,中原打下来了,可是中原皇帝,耶律德光他自己却做了。他赵延寿心中怎会没有几分牢骚?

    可是世上有哪一位真龙天子设身处地地为臣子想过?任何人,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露出半点对龙榻的贪婪之意,都会被他处以极为严厉的打击。

    “不知陛下找臣来要商议哪一件事?”赵延寿站起身来,半勾着腰,低着头小心翼翼地问道。自从耶律德光入主中原以后,他对中原君臣之礼这一套,越来越喜欢,身穿汉人皇帝冠冕不说,对臣子说话,也喜欢自称是“朕”、“寡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常常自称是“我”。赵延寿也不得不注意对耶律德光的称谓。

    “赵将军何必这般紧张?朕还是当初的朕,赵将军你也做当初的赵将军。与朕拉拉家常!来人,给赵将军搬张椅子来!”耶律德光笑道。

    一边侍候的两名小太监急急忙忙搬来一张椅子,赵延寿不敢坐实,半个屁股落在椅面上,说实话,这样坐着,比站着更难受几分。

    “自二月初一,朕做了这中原的皇帝到如今,也有几天了。这些天,朕感到,这中原的皇帝也实在不太好做呀!

    四周都不安稳。

    彰义节度使史匡威,雄武节度使何重建的事不必多说,周围诸多州郡的乱民也不必多说。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一边向朕道贺,一边却立刻称帝,意图与朕分庭抗礼,图谋不诡。南唐与西蜀蠢蠢欲动。

    如今又传来消息,密州刺史皇甫晖、棣州刺史王建也率众投奔南唐;淮北一带的贼帅也多请求归附,听命于南唐。

    最让朕担心的是陈桥的那三十万降军,实在是朕的心腹之患。如若生变,则祸生肘腋,等若是断了我辽国大军的归路。

    朕欲除之,赵将军意下如何?”

    赵延寿心中打了一个突。

    耶律德光不问别人,只向他一个人问此事究竟是何意?难道只是在试探他的忠心?

    如果他说,这些降卒可杀,那无疑是对耶律德光表了忠心。可是耶律德光要是正杀了这些降卒,那罪魁祸首无疑就落到了他的头上。自古坑杀降兵的名将,都没有落得好下场。白启如此,项羽也是如此。

    三十万降兵,有多少亲戚朋友,这一杀,更不知有多人会对他赵延寿恨之入骨。

    在中原,他赵延寿的名声本来就不好,如若再加上这一条,日后难保不会成为第二个张彦泽,被耶律德光砍了脑袋用来安抚民心。

    想到这里,赵延寿不禁身上又出了一身冷汗。

    “赵将军,赵将军,你在想什么?”耶律德光叫道,眼睛中闪现一道寒光。

    “哦,臣在想,陛下不惜亲率兵马,甘冒箭矢之险,夺得了晋国江山,欲自有之乎,或是为他人取之乎?”赵延寿醒过神来,下定决心,理了理思路道。

    耶律德光脸色微变,答道:“朕统率大军南征,五年间不解衣甲,历尽千辛万苦这才取了中原天下,岂能是为他人!”

    “这就是了!”赵延寿接着道,“中原南面有南唐,西面有西蜀,与中原素来互为仇敌,陛下可知?”

    耶律德光点了点头:“这一点,朕也知道。”

    赵延寿道:“如今中原粮草短缺,三十万大辽铁骑势必不能长久驻扎在中原,而中原东起沂州、密州,西至秦州、凤州,绵延广袤数千里,边境与南唐、西蜀相接,却必须派兵镇守。

    陛下若是杀尽了这些降兵,那种原的精锐尽去。

    但是南方暑热潮湿,我大辽的将士恐怕很难适应,难以长驻。他日陛下车驾北归,而这辽阔的中原疆土无兵把守,南唐、西蜀怎会放过,一定会乘虚入侵。

    这样一来,陛下这一场辛苦,夺取了中原,难免化为一场东流水,这难道不是为他人取之乎?”

    耶律德光眼光微微一黯,站起身来,走到地图边,盯着地图看了良久,方才道:“赵将军可有什么良策,不妨直说。”

    赵延寿也站起身来,走到耶律德光的身后,答道:“陛下何不让陈桥降卒,派往南边戍边,防备南唐与西蜀。这样一来,中原精锐犹在,南唐与西蜀不足为患矣!”

    耶律德光叹了口气,说道:“当年,在上党时,朕便失策于当断不断,把后唐的降兵都交给晋国。没想到后来晋国竟然反过来与我大辽为仇,背信弃义北面与朕交战。朕辛苦操劳好几年,这才再次战胜晋国。

    如今,晋国的降兵有幸落在朕的手里,若是不乘着这时把他们翦除干净,即便他们此时不叛朕,日后也难免旧事重演,后患无穷。”

    赵延寿微微一笑,道:“陛下若是为此事担忧,倒是不必。臣有一策,可制住三十万大军。”

    耶律德光眼睛一亮,道:“计将安出,请将军直言道来。”

    赵延寿答道:“南朝的兵马,与草原的兵马不同。草原的兵卒讲究强者生存,用父老妻子往往难以牵制住他们,因为只要他们活着,随时都能抢来女子为他们繁衍后代。

    中原人不同,讲究长幼有序,最注重孝道和香火的传承。正所谓百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中原兵卒对家人十分看重。

    当年,陛下将晋兵留在河南,却不将他们的妻子家人当作为人质,所以晋兵才有背叛陛下的可能。

    现在陛下只需把他们的家人全迁到镇州、定州、云州、朔州等各州,然后每年轮番让他们把守南部边疆,何怕他们生变?而且,这样一来,也可充实如今已经人烟稀薄的河北之地。

    此乃上策!”

    耶律德光大喜,道:“好主意!全按将军的意见去办!”

    赵延寿心中松了一口气,心知这一关他算是终于过了,正要告辞离去,忽听耶律德光道:“朕听说你对朕有些埋怨之言。”

    赵延寿吓得魂飞魄散,急忙跪倒在地道:“臣万万不敢!”心存怨怼,从来是皇帝杀大将的一个借口。耶律德光忽然提及,怎能不让赵延寿心惊?

    耶律德光哈哈大笑,亲手扶起赵延寿,道:“将军何须如此?当年朕曾答应将军,若取南朝,必立将军为南朝皇帝。

    可惜,取了这南朝,朕却不能兑现这诺言。将军有所怨念,也在情理之中。

    朕这般做,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

    想当初,朕立石敬瑭为南朝皇帝,石敬瑭对朕何尝不是俯首帖耳?但石敬瑭一去,出帝石重贵便背信弃义,让大辽与晋国反目成仇,难以善终。

    将军乃是朕的肱骨之臣,朕要与将善始善终,要让将军子嗣永享富贵荣华,不愿旧事重演,所以朕才不得不出此下策,毁弃当初的诺言。

    朕本想立将军为皇太子,只是皇太后已经下旨立下皇太弟,实在是不宜再立皇太子。

    当然,将军若觉得朕处事不公,大可直言,朕绝不会怪罪。可禅位于将军,立燕王为中原皇帝便是!”

    赵延寿“扑通”一声再次跪倒在地,感激流涕道:“臣又自知之明,凭臣的才能,哪有资格做中原的皇帝?当年臣的妄念,请陛下当做一个笑话,忘掉算了!

    若陛下一定要立臣为中原皇帝,臣恐怕也坐不稳这帝位,迟早被各路枭雄乱刀分尸,非但如此,还会祸延子孙。

    臣只愿永远跟在陛下的身边,做陛下的鹰犬。”

    耶律德光放声大笑,道:“好,将军能这般想,朕心甚慰!朕一定会给将军一个善终,咱们君臣一世,为万世立下一个表率!

    赵将军,你且先回去!你今日之策,昔日之功,朕都记在心中,朕会给你个交代!”


………………………………

第五百十三章 夜探吴王府

    再次来到扬州,犹如来到了世外桃源。

    不对比不知道,如今开封、洛阳因战火而颓落,而扬州依然繁华如旧,来到了扬州,李风云反而有些不习惯。

    “再繁华,也只是梦幻泡影!”李风云长叹一声,繁华在战火面前,是那般的脆弱不堪,当初的开封何尝不繁华,可是几场大战打下来,如今的开封已经是破败不堪,教人可叹又可惜。

    听了此话,苏语侬心中一跳,道:“风云哥哥,你是说有朝一日,扬州也会如开封洛阳,甚至是河北那般?”她生长在扬州,自然对扬州有着不同的感情,想到河北如人间炼狱般的惨景,苏语侬不寒而栗。

    李风云摇摇头,道:“我不知道,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也是想避免河北的惨况在江南再现。只是,我也不知道,我这法子究竟有效还是没有效果。不说这些,我们先去找花姐,不知她肯不肯随我们去藏军谷。”

    苏语侬咯咯笑道:“也不知是谁说了,事情总要做了才知道结果,的啦!”

    李风云也哈哈大笑,这句话正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

    “走,我们去雅韵轩!”李风云提马道。

    这也不知是李风云第几次来雅韵轩,雅韵轩的老鸨居然认出了李风云,叹了口气道:“李大侠,你来晚了一步,花解语如今已经不在雅韵轩,她已经被人赎身,离开了雅韵轩。”

    李风云一呆,花解语若是要赎身,早就能赎身了。不过她名声这般大,身后又没有什么势力保护她,贸然赎身,只会给她带来祸事,不知会被哪家达官贵人抢去做了小妾。

    现在可不是什么太平盛世,扬州虽然繁华,也只是相对而言,其底下盘根错节,又哪来昭昭日月可循?无权无势的平民老百姓也许能在乱世勉强维生,花解语一介弱质女子,长得又清丽可人,对她垂涎三尺的人又岂在少数?身在欢场,在各方势力中周旋,反而有一丝生机。

    想到这里,李风云心中一寒,急声问道:“究竟是谁为花姐赎的身?”

    老鸨吱吱呜呜不肯多说,被问急了,低声哀求道:“李大侠,莫要再问,这人雅韵轩实在是惹不起,我也不敢说。你就放过我吧,青楼女子,谁个又不是这个命?兴许,解语她现在过得十分快活!”

    李风云心中升起一团怒气,“啪”的一掌拍下,将梨木圆桌拍下好大一块来,瞪眼道:“你怕那人,难道你就不怕我李风云?逼急了,我李风云一样会杀人。快说,抢走花姐的,究竟是何人?不说,你现在就得死,说了,你兴许还能活下来。”

    老鸨吓得“噗通”一声做倒在地上,叫道:“大侠饶命,大侠饶命!”又看看四周,低声道:“解语是被当今的齐王殿下赎身的。”

    “李景遂?”李风云立刻想起了此人,心中不由得更是怒火中烧,“好哇,真当老子的话不算数?我便要看看这个齐王究竟有多少能耐!”

    当初,齐王李景遂就曾看中花解语,强逼花解语为妾,正碰上李风云,李风云寄书一封恐吓李景遂,让神偷时骏潜入李景遂的居所,寄书留刀。

    此后,也不知是李景遂真的被恐吓住了,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李景遂的确很长时间没来骚扰花解语。

    可是,随着晋国被辽国所灭,李风云也在滹沱河畔打了败仗,李景遂的心思又活动了起来,居然再次打起花解语的心思。

    这怎教李风云不如火上浇油?

    “李景遂现在在何处?可在扬州?”李风云厉声问道。

    老鸨哆哆嗦嗦地道:“解语是三天前被抢走的,听说前天,齐王殿下就已经启程回金陵去了。其他的,我便不知了。李大侠呀,你可千万别说这些消息是我说的,齐王殿下的人说过,消息若是走漏半点,就诛灭我九族。”

    李风云再三盘问了一番,确定老鸨并没有说谎,不理老鸨,立刻与苏语侬离开了扬州,急忙赶往金陵。

    来到了金陵,李风云打探好齐王府的地点,又与苏语侬在齐王府附近观察了半天地形,回客栈准备了一番,准备夜探齐王府。

    苏语侬也想要跟去,却被李风云拒绝,不管怎么说,李景遂都是南唐的齐王,而且曾经做过南唐皇帝李璟的皇太弟,深受李璟的宠幸,齐王府中必定是戒备森严,未必没有一流高手坐守,负责李景遂的安全。

    苏语侬虽然毒术厉害,但武功并不高,虽算是二流高手,真要动起手来,未必打得过三流顶尖的高手,曾经在燕王府吃过瘪的李风云,再不似当初那般狂妄,无视天下英雄。如果有什么事,凭他如今的本事,想要逃跑还是有把握的。但若是带上苏语侬,就不一定了。

    说服了苏语侬,才过子时,李风云便穿上了夜行衣,只带了宵练宝刀,跃上屋顶,朝齐王府摸去。

    一路无话,李风云躲过几拨巡街的官兵,纵身跳进了吴王府,又抓了一个家丁,问清吴王李景遂的寝宫位置,便打晕了那家丁,直朝李景遂的寝宫而去。

    吴王府果真不愧是吴王府,府中机关不少,巡逻的兵丁和暗哨也不少,比之燕王赵延寿的府邸虽有所不如,但也差不了多少。

    不过李风云早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耳聪眼明,身手灵敏矫健,对危险有本能的预感不说,更有苏语侬准备的迷药帮忙,绕过数道岗哨,躲过几拨巡逻的兵丁,又迷翻了两个实在躲不过的暗哨,终于来到李景遂寝宫的院中。

    李景遂房中的灯火还未熄灭,窗户上印出一个人影,晃来晃去。

    “……王爷,天色已经不早了,让臣妾服侍王爷就寝吧!”一个女子的声音从屋内传出。若不是李风云的听力异于常人,几乎便听不到。

    李风云心中一喜,李景遂果然在这里。

    轻轻地跃上屋顶,揭开屋顶的一只瓦片,李风云侧目朝屋中看去。

    只见一名男子身穿朱袍,在屋中走来走去,由于是从上往下看,看不清那人的模样。


………………………………

第五百十四章 夜谋

    (上一章的“吴王”应为“齐王”,正文部分已经改过来,但标题改不了。请大家注意)

    “……你先睡吧,孤不困。”那人抖了抖袖子,道。

    “是在想那位姑娘吧?”圆桌前坐着的一位妇人幽怨地说道,头上的珠玉金饰品在烛光下闪闪发光。

    “你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你的?”李景遂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起来。

    “还要人告诉么?这王府中谁不知道?”那妇人声音中充满了怨意与醋意。

    李景遂不耐烦地道:“妇道人家,莫要管这事。这王府都快成筛子了,有什么事,马上传得谁都知道。”

    “王爷的事,臣妾不敢管,不过那贱……女子终究是青楼出身,传扬出去,对王爷的清誉有损。王爷喜欢新奇,将她养在府外便是,又何必要带进王府?”那妇人沉默了一会儿,又忍不住幽幽地道。

    “你懂什么?”李景遂有些烦躁不安,“不知道便莫要乱说!”

    来回走动了几步,李景遂似乎想起了什么,转过身去,对着那妇人道:“那女子不许你动他,听清楚了没有?她若少一根毫毛,本王便拿你是问。”

    “究竟她给王爷喝了什么迷魂药,臣妾可是王爷的王妃!臣妾又几曾动过王爷的女人。”那妇人的声音中满是嗔怪与不满。

    李景遂冷哼了一声,道:“莫以为本王不知道,那几个小妾是怎么死的,尸体又是被谁扔到乱葬冈,本王知道得一清二楚。本王只是懒得说透罢了!”

    屋顶的李风云心中一颤,原来这齐王王妃也不是良善之辈,这种事,他以前也只是听人说过,没想到在齐王府中却是真真实实地发生过。

    一股怒火不由得从李风云心底升起,辽人滥杀汉人,这些身居庙堂的皇家贵族,又比辽人好出多少?不是一样滥杀汉人,他们又几曾把治下的百姓当过一回事?在他们的眼里,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