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骨拼图-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五十度加热三十分钟。”

【注】:指Tactical Supermarket Response Forcc。

莱姆也笑了,又啜了一口威士忌,仔细地咂摸味道。那股略带烟熏味的酒香,是他一度错过的东西。(尽管在无意识的睡眠中,你又能真的错过什么?就像证物,一旦没有了基准,你便无从判断失去的究竟是什么;而在不朽的来生,你什么都不会再失去。)

库柏摊开一些样本。“四十六个保鲜膜样本,来自全市各大商场和连锁超市。”

莱姆望着这些样本,觉得类别鉴定的成功机会会很高。辨别单一的保鲜膜难度很大,那块在牛小腿骨上发现的保鲜膜碎片,当然不可能和这些样本完全相同,不过,由于连锁商店的商品贮备通常由总公司统一供应,因此或许可以查出嫌疑犯八二三是在哪个系统的连锁店买的牛小腿肉,进而缩小他可能居住的范围。也许他应该打电话给调查局的证物小组,让他们……

不、不,别忘了,现在这案子是他们的了。

莱姆吩咐库柏:“把它们装起来,寄给我们联邦调查局的兄弟。”

莱姆想关闭电脑,但有时不大灵敏的无名指却碰错了按键,麦克风发出一阵刺耳的噪音。

“妈的,”莱姆气急败坏地说,“该死的机器。”

莱姆的突然发怒让塞林托有些不安,他望着自己的酒杯,开玩笑说:“嘿,莱姆,一定是这上等的威士忌让你喝醉了。”

“他会醉?”托马斯嘲讽地说,“那真是大新闻了。”

他把车紧靠着巨大的排水管道停了下来。

一钻出汽车,他就闻到臭水的味道,黏糊糊的,散发着腐败的气味。这些排水管位于从西区高速公路到哈得孙河一长排管道最远端的死角,在这里,没有任何人能看到他们。

集骨者走到出租车后排,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被他掳来的老者,正如他欣赏那个被他绑在蒸气管前的女人,以及今天早些时候那只在铁轨路基上微微晃动的手。

他盯着那双惊惧的眼睛。这个人比他想象的还要瘦,还要苍白,头发乱蓬蓬的。

肌肤虽老,骨骼还是年轻的……

这个老人颤抖着向车里退缩,双手防卫似的交叉在他窄小的胸前。

集骨者打开车门,拔出手枪抵在老人的胸骨上。

“饶命,”他的猎物用颤抖的语调哀求,“我没有多少钱,但你可以全拿去,我们去找一个自动提款机,我会……”

“出来!”

“求求你别伤害我。”

集骨者把头一撇,示意他下车,那个虚弱的老人先可怜巴巴地环顾一下四周,才一点点地挪下车来。他站在车子旁边,身体缩成一团,双臂仍然交叉在胸前,虽然天气炎热,可他还是抖个不停。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集骨者后退两步,伸手在口袋里摸寻手铐。他戴着厚厚的手套,因此费了几秒钟才摸到手铐的铬合金链条。当他掏出手铐时,他似乎看到一艘四帆快船行驶在哈得孙河面上。这里逆向的水流不如东河那么强,那边航行的船只要想从东区经蒙哥马利和外码头向北,得花上好长一段时间。他眯起眼睛,不对,等一等——这不是帆船,只是一艘私人游艇,有几个雅痞懒洋洋地躺在长长的前甲板上。

他拿着手铐走上前,却被老者一把揪住衬衫,抓在手里死死不放。“求求你,我要上医院,所以我才拦你的车。我胸口痛得厉害。”

“闭嘴。”

老者突然抓向集骨者的面部,用布满褐斑的手紧紧扣住他的脖子和肩膀,用力掐紧。老人发黄的指甲深深地嵌入他的皮肉里,顿时散发开一阵剧痛。一股怒气冲上头来,他猛地把老人的手掰开,粗暴地铐上手铐。

集骨者撕下一条胶带贴在老人嘴上,拖着他下到碎石砌成的堤岸,走向排水管出口。排水口的直径大约有四英尺。他停下来,估摸着老人的尺寸。

要把你变成骨头简直太容易了……

骨头……触摸它、聆听它。

他抬起老人的手。老人用惊惧的眼神望着他,嘴唇不停地颤抖。集骨者轻轻抚摩着老人的手指,把他的指骨夹在自己的指骨之间——他真希望能摘掉手套,但是却不敢,然后,他举起老人的手掌,用力压在自己的耳边。

“干什么?……”

他用左手绕过还一脸茫然的俘虏的小指头,慢慢向后拉,直到他听见“喀”的一声骨头折断的声音。多么美妙的声音。老人放声哀号,尖厉的哭声却全被胶带捂在嘴里,只传出几声断断续续的闷响,旋即整个人瘫倒在地上。

集骨者把他拉起来,拖着他跌跌撞撞地走进排水管口,用力把老人往前推。

他们消失在老旧、破烂的码头下。这里是一个极其肮脏恶心的地方,到处散布着鱼类动物腐烂腥臭的尸体,潮腻腻的石头上沾满了垃圾,还有一层铺满海藻的灰绿色烂泥。一大团海藻在水中忽起忽落,像一个痴肥女人波涛起伏的前胸。尽管在这个城市的其他地方傍晚依然溽热难当,这里面却冷得像春寒三月天。

老奥特加……

他把老人下浸到河水中,将他铐在一根桥柱上,再一次把他手腕上的手铐拧紧。老者死灰色的脸孔露出水面很低。集骨者小心翼翼地走过光溜溜的岩石回到排水管旁。他转过身,停了一会儿,望着,望着。他对警察是否会找到其他的受害者并不太在意,比如汉娜、出租车里的女人,但这一次……集骨者希望他们不会及时发现他。最好,他们永远也别发现他,这样他就可以在一两个月后重新回到这里,看看这温顺的河水是否已经把他的骨头冲刮干净。

回到碎石路上,他脱下头套,在离他停车位置不远的地方布置好下一个现场的线索。他很生气,对警察恨得要命,因此这次他把线索藏了起来,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小小的惊奇,这是特别为警察准备的。一切妥当后,集骨者回身向出租车走去。

一阵微风吹来,空气中夹杂着河水的酸味。草丛沙沙作响,与这座城市永不缺少的车辆往来的刷刷声交相应和。

就像用金刚砂纸打磨骨头的声音。

他停住脚步,凝神倾听这种声音。他高高地仰起头,仿佛他的视线能穿越万家灯火闪烁、像一团椭圆的星云般一直向北延伸的建筑群。就在这时,一个跑得飞快的女人突然出现在排水管边的一条慢跑道上,差点和他撞个满怀。

这个穿着紫色短裤和上衣,体态纤细的女子猛地跳到路边,喘着粗气停了下来,伸手抹掉脸上的汗水。她身材不错,肌肉也很结实,可惜相貌差了一点——鹰钩鼻,厚嘴唇,皮肤上满是疙瘩。

但是在皮肤下面……

“你不应该……你不该把车停在这里。这是慢跑道……”

她的声音越来越小。她看看面前这个男人的脸,又看看出租车,然后把目光转向他手中的滑雪头套,眼神中流露出恐惧。

她知道这个人是谁了。他微笑着,冲着她格外突出的锁骨点了点头。

她的右脚踝稍稍移动了一下,准备承受她突然转向时变换过来的重心。但是他抢在了前面。他身子一沉,作势要向她扑来,当她带着尖叫向下挥动手臂阻挡他的进攻时,集骨者却突然挺起身,用手肘飞快地击向她的太阳穴。她的头骨发出啪嗒一声,好像被皮鞭抽中一样。

她重重地倒在碎石地上,一动不动。集骨者吓了一跳,急忙屈膝蹲下,扶起她的头部,嘴里念叨着:“不要、不要、不要……”他恨自己打得太用力,从心里惋惜自己可能打破了这颗隐藏在浓密毛发和平庸面孔下的完美头颅。

阿米莉亚·萨克斯又完成一张证物保管卡后,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到自动售货机那边,买了一杯劣质咖啡。她端着咖啡回到这间没有窗户的办公室,望着面前这些她一手收集的证物发呆。

她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觉得自己还挺喜欢这些恐怖的证物。也许是因为她已经不必再去收集这些东西了。她的关节还火烧火燎般地疼痛不止,而且一回想起今天早上埋在第一个现场的尸体、想起那只伸出地面的血手和T。J。科尔法克斯身上大片大片剥落的皮肉,她就忍不住浑身颤抖。今天以前,“证物”这个词对她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证物”只是她学生时代某个睡意蒙眬的春日午后一堂乏味的课程。“证物”只是数学,是一些表格和图表,是一门科学。“证物”是毫无生气的东西。

不,阿米莉亚·萨克斯要做的是一个和人打交道的警察。徒步巡逻、制服无赖、对付吸毒的瘾君子,把法律的威严散布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就像她父亲那样,或者像英俊的尼克,那个当了五年警察的老兵,处理街头犯罪的高手,总是以“嗨,你有麻烦了吗?”作为开场白,带着微笑迎向世界的尼克·卡瑞里,把自己深深植根在市民的心目中。她想着想着,不由得微笑起来。

这才是她想要做的事。

她看着在牲畜场地下坑道找到的那片干黄的枯叶,这是不明嫌疑犯八二三特意留给他们的线索。还有这件内衣。她想起来,当联邦调查局的探员走过去把证物全部收走时,库柏的化验还没有做完,他用……用那台什么仪器来着?色谱分析仪?她真想知道吸浸在这内衣棉质里的液体是什么。

然而,这些思绪最后全都归结到林肯·莱姆的身上,而他又是她此时最不愿意想起的一个人。

她开始继续登记剩下的证物。每一张证物保管卡上都有一长串空白栏位,让所有经手过证物的人依次签下自己的名字,从第一个在犯罪现场发现证物的人开始,直到证物被呈送上法庭,无一例外。萨克斯以前也经手保管过几次证物,也填过证物保管卡,不过,今天还是她第一次在保管卡签名栏的第一行签下:阿米莉亚·萨克斯,纽约市警察局五八八五号。

再一次,她拿起那个装有枯叶的塑料证物袋。

他一定摸过这片叶子,那个杀害T。J。科尔法克斯的人,那个抓住莫娜莉·格杰肥胖的手臂用刀子深深割下去的人。那个人现在一定在物色下一个受害者——如果他此前还没有抓到人的话。

他在今天早上活埋掉那个可怜的男人,让他露出一只永远召唤不到救援的手。

她想起洛卡德的交换法则。两个人只要有过接触,一定会传递一些东西到对方身上。这东西有时很明显,有时很细微,而且绝大部分是在当事人并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的。

不明嫌疑犯八二三在这片枯叶上又留下了什么东西?一点点皮肤细胞?一滴汗水?这种想法很吸引人。她感到刺激、兴奋,又有些害怕,仿佛这个杀手就在她身边,就和她一起待在这个狭小逼仄、空气流通不畅的小房间里。

她继续填写证物保管卡,又花了十分钟时间才把所有卡片填完。就在她刚刚完成最后一张时,房门被突然推开,她吓了一跳,猛地转过身来。

弗雷德·德尔瑞站在门口,身上那件绿色外套已经脱掉了,原本浆得笔挺的衬衫也起了皱。他用手指夹住架在耳朵上的香烟。“把手里的工作暂时放下一两分钟,先跟我来,警官。答案快要出来了,我想你也一定想早点知道。”

萨克斯保持两步距离跟在他身后,穿过一条短短的走廊。

“指纹自动辨识系统的结果已经送出了。”德尔瑞宣布。

作战室里比刚才更加忙碌了。探员们个个脱去外套,在办公桌间来回穿梭。他们佩戴着平日值勤时才用的武器——一把大号的十毫米口径西格索尔手枪,一把点四五口径的史密斯威森自动手枪。至少有半打以上的探员团团围在那台带扫描仪的电脑屏幕前。

萨克斯不喜欢德尔瑞从他们手中抢走这个案子的方式,但她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满嘴俚语粗话、打扮流里流气的德尔瑞确实是一个好警察的材料。FBI的探员不论老少,都会到他那里请教问题,而他也耐心地一一解答。他经常拿起电话,时而哄骗,时而怒骂,一定要电话那端的人答应他的请求才肯罢休。更有些时候,他会抬起头望着乱哄哄的作战室,大吼一声:“我们就要逮住那个杂种了吗?没错,你最好打赌我们会。”每当这个时候,那些一本正经的探员们都会表情不太自然地望着他,但他们的心里都很清楚,如果真有人能逮住这个嫌疑犯的话,那个人肯定是德尔瑞。

“来了,结果传来了。”一个探员高喊。

德尔瑞吼道:“我要开通纽约市、新泽西和康涅狄格州车辆管理局的电话线路,还有教养和假释中心,移民局也要。叫他们准备好,随时接受我们提出的资料查询,要每一个部门各就各位。”

探员们立刻分头拨打电话。

电脑屏幕上出现资料了。

萨克斯不敢相信,德尔瑞居然也会把瘦长的手指交叉成十字,企求好运。

整个房间里寂静无声。

“找到了!”坐在电脑前的探员叫了起来。

“他现在再也不是无名嫌犯了。”德尔瑞哼着小曲俯身凑近屏幕,“各位听好,我们已经有他的名字了:维克托·彼得斯,一九四八年出生,本地人。父母来自贝尔格莱德。看来,我们要和塞尔维亚扯上关系了。身份验证结果告诉我们他有吸毒、伤害前科,其中一次伤人致死。他坐过两次牢。好了,听听这个——他有精神病史,有三次犯罪是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发生的。他先后住过贝尔维尤和曼哈顿的精神病院,最近一次出院是在三年前。最后居住的地址是华盛顿高地。”

他抬起头问:“谁负责和电话公司联络?”

好几位探员同时举起手。

“快打电话查询。”德尔瑞下令。

等待的五分钟漫长得似乎没有尽头。

“不在这里,他不在目前纽约电话公司的名单上。”

“也不在新泽西。”另一位探员回报。

“康涅狄格州也没有。”

“妈的,”德尔瑞嘟囔着,“把姓名顺序颠倒一下再试一次。还要查询过去一年来因没有缴费而被取消账户的客户名单。”

接下来的几分钟,作战室里又是一片此起彼伏的说话声,像时涨时落的潮水。

德尔瑞像发了疯似的走来走去,萨克斯现在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瘦了。

突然一个探员喊了起来:“找到他了!”

所有人都转头看向他。

“我正在和纽约车辆管理局的人通话,”另一位探员也喊道,“他们查到他的资料了,现在正在传送……他是出租车司机,有营业执照。”

“这倒不让人感到意外,”德尔瑞喃喃地说,“早该想到这一点了。他住在哪里?”

“晨边高地,离河边一个街区。”那个探员把地址记在纸条上,举得高高的递给德尔瑞。德尔瑞匆匆奔过去接过纸条。“我知道那片地方,很荒凉,有一大堆吸毒者。”

另一个探员正在把这个地址输入电脑终端。“好的,检查房屋契约……这是幢老房子,所有权登记在一家银行名下。他一定是租来的。”

“你需要人质救援小组吗?”一个探员隔着人声嘈杂的房间大声问道,“我和匡提科联系上了。”

“没时间了,”德尔瑞宣布,“就用这里的特警小组吧,叫他们准备出发。”

萨克斯问:“那下一个人质怎么办?”

“什么下一个人质?”

“他已经抓到下一个人了。他知道我们已经找到线索一两个小时,因此他肯定布置好了新的人质现场。”

“目前没有任何人失踪的报告,”德尔瑞说,“即使他真的抓了人,十有八九也可能关在他家里。”

“不,他不会这样做。”

“为什么?”

“因为他们会留下太多的物证。”她说,“林肯·莱姆说他一定有个安全屋。”

“好吧,那我们就先逮住他,再让他说出人质藏在哪里。”

旁边一位探员插嘴说:“我们说服人的本事高得很。”

“我们走吧,”德尔瑞叫道,“来,各位伙计,让我们对这位阿米利亚·萨克斯警官表示感谢,是她发现并采下了那枚指纹。”

她脸红了,红得发烫,连她自己都能感觉到。她觉得很难为情,但就是忍不住要面红耳赤。她低下头,注意到自己的鞋子上有几道奇怪的线条。她眯起眼睛仔细一看,才发现她的鞋子上还套着勘察现场时绑上的橡皮筋。

当她抬起头来,发现满屋子的调查局探员都在一脸严肃地检查着自己的武器,陆续朝门口走去。当他们回头望向她时,她感觉,他们的眼神与伐木工人打量木材的目光毫无二致。

第十九章

一九一一年,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在这座美丽的城市。这一年的三月二十五日,数百名年轻女工正在曼哈顿下城区格林尼治村的一家服装加工厂里勤劳工作着。这一带有许多类似的加工厂,而且有一个很难听的绰号——血汗工厂。

这些工厂的老板只顾一味地追逐金钱,不愿为手下的女工提供任何基本设施,甚至连奴隶应享有的工作条件都做不到。老板不信任这些女工,也丝毫没有考虑她们会在上班时间突然着急上厕所,便把剪裁房和缝纫房的大门关闭,还上了锁。

集骨者开车回到他住的地方。他经过一辆警车,但眼睛始终注视着正前方,所以那些警察根本没有留意他。

在灾难发生的那天,大火从八楼开始蔓延,不出几分钟整个工厂就变成一片火海。厂里的女工想要逃命,却因大门被锁住而无法脱身。许多人被烧死在里面,而更多人,有的身上还燃着火苗,是从一百英尺高的高处跃下,摔死在坚硬无比的鹅卵石地面上。

在这场“三角牌服装厂”的大火中,共有一百四十六人死于非命。然而警方在清点尸体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一位名叫埃斯特·威拉伯的女子。有好几位目击者都亲眼看到她从八楼的窗户跳了出去。所有跳楼的人都摔死了,埃斯特没有理由会奇迹般地幸免于难。所有遇难者的尸体都排列在街上供家人指认,只有可怜的埃斯特小姐的遗体不知去向。

于是,尸体被人盗走的流言开始产生,人们纷纷谣传当时有名男子背了一大捆东西逃走。这一传闻令警方大为震怒,居然有人盗尸,亵渎无辜年轻少女的遗体,他们随即全力展开追缉。

几星期后,警方的勤奋工作终于有了收获。两名格林尼治村的居民向警方报告说,火灾当时他们的确看见有名男子肩上扛了一捆“像地毯一样”的东西逃离现场。警方顺藤摸瓜,沿着这条线索一路追踪到西城,在走访了当地的一些住户后,他们发现这名嫌疑犯的特征与负案在逃的詹姆斯·施奈德十分吻合。

警方逐渐缩小搜索范围,最后把目标锁定在地狱厨房某条街巷内一幢破旧的住宅,离六十街的牲畜交易市场不远。他们一进入这条小巷,迎面而来的是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

他现在正在经过的地方,就是当年发生大火的“三角牌服装厂”的旧址——也许是潜意识驱使他把车开到了这里。当年工厂所在的那座名为“艾什大楼”的建筑物——名字很讽刺【注】——早已不复存在,如今这里已经属于纽约大学的一部分。岁月如梭……如果此时看到身穿白色短衫的女工,拖着火花和黑烟坠落,像雪片一样摔死在他周围,集骨者也一点儿不会感到惊讶。

【注】:英文中艾什大楼(Asch Building)的名字与灰烬(Ash)同音。

警方冲进施奈德的住宅,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景象,即使是他们中间历练多年的老警察,也不禁为之骇然失色。他们在地下室发现了埃斯特·威拉伯的尸体——也许叫骨骸更确切些。施奈德果真从火灾现场偷来尸体,并且慢慢地剥除了她的皮肉,使用的手法骇人听闻,难以描述。

在对这座令人恶心的住宅进行彻底搜查后,警方又在地下室的旁边找到一个隐秘的房间,里面堆满了肌肉已被剥离干净的白骨。

一名警察在施奈德的床下找到一本日记,里面详尽记载了这个变态狂魔的犯罪历程。“骨头,”施奈德写道:“是人类最终的核心。它不会变化,不会欺骗,不会退缩。一旦我们外表的肌肉腐烂朽败之后,那些人种上的缺憾,那些性别上的弱点,都会被烧去或煮掉。我们是——全部都是——珍贵的骨头。骨头不会说谎,它是不朽的。”

在这本疯狂的日记中,记录了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实验,都是他寻找到的清除被害人骨头上的肌肉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他尝试过用水煮、用火烧、用碱水熬、绑在野地里供动物啃食,以及浸泡在水里。

不过,有一种方式是他最喜爱的。“我的结论是,这种方式最好。”他在接下来的日记中写道,“只需把尸体埋在土里,让大自然去做那些沉闷单调的工作。这是最耗费时间的做法,却也是最不会散发引人注意的气味的做法。虽然我无法肯定地说出理由,但我特别喜欢在生物体还活着的时候掩埋他们。”

在警方发现的隐秘房间里,至少有三具尸体是处于这种状况。从这几位可怜的被害人张开的手臂和惊惶的面容可以看出,当施奈德将最后一锹泥土盖到他们头上的时候,这些人都还活着。

正是这些残忍的手段激发了小报记者们的灵感,送给施奈德一个流传千古的绰号——集骨者。

他继续开车向前,思绪又回到后备箱里的那个女人——埃斯特·威拉伯的身上。她的胳膊肘很瘦,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