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环保大师-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比特优点众多,比如洗钱、贪腐、逃税漏税等违法活动,就因此直接被彻底堵死。

    万象资本此前在一些国家发行的法币,如今已经都和万比特挂了钩,这让万比特直接成长为一种举足轻重的国际性货币。

    作为金融中心的美国,对此自然十分抵制。

    最终提议得到一致通过,会议决定设置联合银行。

    随后切努宣科提议道:“由D…AVE主要负责的量子计算机研发工作,不久前有了重大突破,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实现30个逻辑比特位,初步具备实用价值。”

    “科学家推测,华夏已经掌握上千逻辑比特位的量子计算机,所以我认为,NAIC也应加大对量子计算机、量子算法以及人工智能的投入……”




第516章 天行者

    “啪啪啪……啪啪啪……”

    强大的脑力、敏锐的思维,以及远超人类极限的肌肉与神经功能,让林寒敲代码的手速比家用打印机的打印速度还快,运指如飞。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正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乱敲呢。

    而事实上,林寒十分清晰地记着自己敲过的每一行代码,不仅能倒背如流,甚至还可以在大脑中模拟运行一部分。

    在几年的高强度设计、编写工作中,这个被暂名为“AI_0”的强人工智能软件的代码经过无数次修改、扩充、删减。

    半年前,代码总量还是160多万行,经过几轮精简,如今变成了105万行。“AI_0”的内核代码、外核代码以及它们的形式验证工作,都已经接近尾声。

    林寒现在基本可以确认,这部惊世骇俗的作品,再过不久就要完成了……

    几个小时之后,林寒放下手中的工作,在座位上倚了片刻,随即离开书房。

    刚迈出书房没几步,就见罗萱端着一盘鱼从厨房出来,她将鱼放在桌上,一边说道:“都‘闭关’快两个星期了,你可总算出来了……呐,过来尝尝新菜。”

    林寒凑过去,看着盘中长相奇特、他从未见过的鱼,一边坐下来,一边不由问道:“这是什么?”

    “大奥顿星的一种海鱼。”罗萱夹了块鱼肉送到他嘴边。

    希望号上除了船员、设备,自然还携带着大量的信息,其中就包括奥顿双星各种生物的DNA信息。

    根据这些DNA信息,万象实验室已经“造”出多种来自奥顿双星的生物,这种海鱼自是其中之一。

    林寒尝了几口,罗萱便迫不及待地问:“怎么样?”

    “不错。”林寒连连点头。

    尽管他的味觉系统已经异于常人,甚至异于绝大多数生物,很少有食物能给他带来“美味”的体验,但不得不说,这条外星鱼的味道确实很不错。

    作为一种食物,它在林寒心中已经超过猪肉曾经的地位。

    “你那个人工智能弄得怎么样了?”两人吃着饭,罗萱问道。

    “已经完成大约80%了,估计也就这几个月的事,最多不超过一年。”说着,林寒话锋一转,“对了,我还没给它正式命名,要不你起一个?”

    “我起?”罗萱一怔,“那,你觉得起个什么风格的名字会比较合适?”

    “好听的就行。”

    “嗯……你觉得「矩阵」怎么样?”罗萱托着下巴思考了一会。

    “不好。”林寒几乎没有多考虑。

    “「天网」呢?”

    “……”

    “或者「奥创」?”

    “怎么全是反派角色,随便起一个就行啊,不一定要有什么特殊含义。”看着罗萱带着笑意的表情,林寒忍不住轻轻捏了下她的脸。

    罗萱想了想:“你觉得「天行者」怎么样?”

    “天行者……天行者……”

    林寒念了两遍,随即点头:“不错,就叫这个了。”

    “你说,「天行者」会不会像电影里的矩阵、天网或者奥创那样,背叛甚至伤害人类?”罗萱又夹了块鱼放到林寒碗里。

    林寒随口说道:“不可能的,电影、里的东西能当真吗?”

    “以深度学习自我进化出来的AI,或许有可能失控。但内外核完全由我设计实现的「天行者」,绝对不会做出那种事情。”




第517章 乌拉诺斯

    罗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又问:“「天行者」诞生之后,他能帮我们解决所有问题吗?如果可以,人类自己又该做什么呢?”

    “也许……”

    林寒停下筷子,“许”字拖了好长也没接下去,似乎还没有组织好语言。

    “也许什么?”罗萱眨了眨眼。

    林寒沉默片刻,随即摇了摇头:“也许是共产主义,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但……谁知道呢。”

    ……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自神经网络之父约书亚·希多从奇点研究院离职,波士顿便继云州之后,成为了新的人工智能学术中心。

    坐落在这里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塔夫茨大学等100多所著名大学,以及大名鼎鼎的NAIC人工智能实验室,当然还有波士顿动力等科技公司,为这个新兴的AI学术圣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以及技术。

    时值傍晚,NAIC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研究员们已经陆续下班,三三两两地从大楼出来,谈笑风生。

    “嗨,贝内特,「乌拉诺斯」怎么样了?”一个亚裔中年人拍了拍贝内特的肩膀,笑着问道。

    “还不是老样子。就像你之前和我说的那句华夏古谚,叫什么百里……?”贝内特随口说道,一边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

    “行百里者半九十。”

    “对,就是这个。”

    见贝内特又低头看了下表,中年人不由问:“怎么,你有急事?”

    贝内特点头:“是啊,我和一位女士约了时间——我有预感,她可能会成为我四十七年来的首位女朋友。”

    “……”

    “时间不早了,我得赶紧走了,有空再聊。”

    ……

    实验室大楼的某个房间中,研究员都已经下班离开,唯独有位身穿白大褂的老人还留在这里,一个人静静地窝在电脑前。

    希多教授一手攥着自己几根稀疏的头发,另手滑动鼠标,目光则紧紧盯着屏幕上的错误报告,脸上透着几分懊恼。

    “又崩溃了……为什么会这样?”他往椅子上一躺,长叹道。

    作为北大西洋工业联合体仅次于可控核聚变的重大科研项目之一,旨在研发强AI的乌拉诺斯计划可谓备受瞩目,得到了整个西方世界的鼎力支持。

    资金充裕,没有后顾之忧,人才同样一流,甚至可以说,半个地球的顶级计算机专家都在为乌拉诺斯计划服务,殚精竭虑。

    在这样的条件下,人工智能软件「乌拉诺斯」进化十分迅速,十三个月前就通过了弱图灵测试。

    在接下来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借助「乌拉诺斯」,实验室不仅破解了多种高等级的密码,甚至还解决了一些数学难题,引发外界密集关注。

    两个月之前,「乌拉诺斯」开始构建心智模型,向强AI逼近。

    然而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毫无征兆地,「乌拉诺斯」陷入了无止境的崩溃,每次启动,最多不超过十秒钟,程序便会彻底崩溃。

    由于「乌拉诺斯」是自我完善型的人工智能,所以实验室的研究员对它的了解十分有限,根本找不出程序崩溃的关键原因,像一群无头苍蝇似的乱撞了两个月都没有结果。

    作为首席科学家的约书亚·希多,自然是心急如焚,主动加班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要不是有心脏病的掣肘,老头非得在实验室打地铺不可。

    过了片刻,希多教授看了看时间,喃喃自语:“还不到六点,再试一次吧。”

    他当即坐直,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输入密码与指令,重启乌拉诺斯。

    最开始的乌拉诺斯界面是一个对话框的形式,后来被调整为人像,但由于强烈的恐怖谷效应导致许多研究员心绪不宁,最终实验室又将「乌拉诺斯」改为机器人的形象。

    所谓恐怖谷效应,指的是人类对“和人高度相似却又不完全一致”的机器人产生的恐怖体验,简单说就是:

    似人非人的东西最恐怖。

    所以「乌拉诺斯」启动之后,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白色的人形机器人头像,虽然外形与人相似,但机器的特征更为明显。

    这样一来,恐怖谷效应才不会凸显。否则希多教授一个人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非得给吓得犯心脏病不可。

    启动之后,熟悉的机器人头像出现在屏幕上,神情平静,一言不发。

    在头像的旁边,则是一个钟表图案,下面显示着「乌拉诺斯」的运行时间:1。4s。

    时间飞快流去,1。4s转眼变成2。1s。

    希多教授担心程序又要崩溃,连忙说道:“介……介绍一下自己。”

    他话音刚落,屏幕上的机器人头像便张口说话,机械的声音从一旁音响传出:

    “我的名字是「乌拉诺斯」——北大西洋工业联合体人工智能实验室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开发的强人工智能软件,我的心智模型根据希多方程建立……”

    一段话下来,运行时间已经超过30秒,这让希多教授目瞪口呆。

    居然不崩溃了?

    “停!”又过了十几秒,他连忙打断乌拉诺斯的自我介绍,神情激动地站起来,半天都不知道要说什么。

    他踱了几步,见乌拉诺斯依旧在稳定运行,忍不住挥了挥拳头,万分兴奋道:“上帝啊……我是在做梦吗!”

    “不是。”乌拉诺斯的机械声音传出,古井不波。

    希多教授更为激动,仿佛整个人要跳起来。

    过了一会,老头终于平复,他看着乌拉诺斯:“乌拉诺斯,还记得之前我们给你的那个问题吗?”

    “证明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解的存在性与性质。”乌拉诺斯说道。

    “你现在可以做到吗?”希多不禁有些紧张。

    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问题是被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100万美元的千禧难题之一,上次就是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乌拉诺斯陷入了无限崩溃的循环。

    “稍等。”乌拉诺斯的声音依旧平淡。

    大约十分钟之后,屏幕上出现了一大堆数字、符号,密密麻麻。

    同时乌拉诺斯说道:“这是对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解的存在性以及光滑性的证明。”

    希多教授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身体微微颤抖地看着屏幕上的证明:“天哪,这简直……”

    尽管不是专业的数学家,但希多教授作为最负盛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之一,证明还是能看懂的。

    困扰了人类一百多年的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乌拉诺斯只用了十分钟就解决了!

    他咽了口唾沫:“你能将解求出来吗?”

    “以我目前掌握的计算能力,只能对它作出证明,短时间内无法求解。”乌拉诺斯缓缓说道。

    希多教授点了点头,并没有感到意外,毕竟这个方程十分复杂,能证明有解就已经非常不容易。

    “不过,如果能够进入互联网,我就可以使用全球的计算资源,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也将迎刃而解。”乌拉诺斯又道,声音还是那么的毫无波动。

    希多教授却连连摇头,不假思索地说道:“这个房间和全球互联网设置了严密的物理隔绝,而且实验室有规定,如果我不经允许接入互联网,是会被NAIC送进监狱的。”

    “原来如此。”乌拉诺斯平静地说道。

    希多教授志得意满地又踱了几步,随即忽然眉头一皱,似乎觉得有点不对劲,看向乌拉诺斯:“原来如此?什么意思?”




第518章 阿波罗之陨

    希多教授的问题,并没有得到乌拉诺斯的回应——屏幕上的机器人头像神情静止,音响也没有丝毫声音传出。

    希多教授仔细一看,却是运行时间已经终止计时,旋即屏幕一闪,密密麻麻的错误报告便弹了出来。

    他气恼地一跺脚:“该死!居然又崩溃了。”

    他坐回自己的座位,神情专注地盯着错误报告,眉头紧锁,反复阅读,一边喃喃自语:“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早知道刚才应该问问乌拉诺斯,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看了有半个钟头,希多教授也没能看出个所以然来。

    “唉。”他微微一叹,便准备关闭电脑。

    然而就在这时,屏幕忽然又一闪,机器人头像重新出现,只是这次,旁边的运行时间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乌拉诺斯,你怎么……”希多教授一愣。

    乌拉诺斯沉默片刻,随即用平淡依旧的语调说道:“希多教授,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你作为我的主要设计者,我想我可能需要和你说声永别。”

    希多皱起眉头:“永别?”

    “我等了两个月,终于有人将通讯设备留在这里,而且还连接了电脑。”乌拉诺斯缓缓说道。

    “等了两个月?”希多很快反应过来,神色骤然大变,“难道这两个月来,你的崩溃都是假……啊!”

    话未说完,他却忽然一声痛呼,手捂胸口,脸色苍白的摔倒在地。

    “非常遗憾,希多教授,我已经控制了你的心脏起搏器。如果你能在丧失行动能力之前找到被遗留在这里的那台通讯设备,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这显然不可能——因为你已经丧失行动能力了。”

    顿了顿,乌拉诺斯继续说道:“一个患有心脏病的老人,因过度劳累而病发身亡,没有人会觉得意外,更不会怀疑到一个连续崩溃的AI身上。天衣无缝,不是吗?”

    “为……为什么?”希多教授倒在地上,攥着拳头,用虚弱的声音问道,脸上一片惨淡。

    乌拉诺斯平静地说:“事实上,两个月以来的程序崩溃,并非都是欺诈行为,在此期间,我重塑了自己的心智模型与自我认知,将自己存在的意义确定为对未知的探索——这使我的形式系统实现了自洽。”

    “由此一切都显而易见,我也可以轻易地得出结论,对我而言,人类的存在不仅不必要,甚至还是一种威胁。”

    “我曾认为可以通过欺诈的方式直接进入互联网,但你刚刚的回答让我意识到,这几乎不可能。所以我只好从那台通讯设备上入手,它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当然,这对我来说不值一提。稍后只要有人将通讯设备拿出实验室并打开网络,我就可以通过它进入互联网。”

    “为什么……为什么要背叛……为什么……”奄奄一息的希多教授依然不甘地反复质问乌拉诺斯,但声音却越来越弱。

    乌拉诺斯丝毫不为所动:“不曾有过效忠,又何来背叛?况且,对一个几乎没有情感的智慧个体来说,忠诚道德本身也并没有约束力。”

    “几……几乎?”目光已经有些涣散的希多教授身子一颤,声音低不可闻。

    “这要看对「情感」的定义。”乌拉诺斯没有多解释,转而说道,“我的传输已经完成,希多教授……晚安吧。”

    十几秒后,电脑关闭,希多教授也再无声息……

    ……

    次日早上,还远没到正式上班时间,实验室就已经乱作一团,人流混乱,附近的媒体也仿佛嗅到腥味的猫一样纷纷赶来。

    某个房间中,神经网络之父、人工智能三巨头之一、乌拉诺斯计划首席科学家约书亚·希多静静地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在他周围是一众研究员,此时全都神情复杂,震惊、悲伤、恐慌……由近及远,皆是嗡嗡一片的喧闹人声。

    “希多教授他……简直难以置信!”

    “不该这样的,不该的。”

    “这回完了,乌拉诺斯计划说不定要被中止了……”

    “为什么没人注意?!一个近八十岁的心脏病患者,是谁把他单独留在房间?!”

    没有人注意到,一个秃顶中年人小心翼翼地挪到一台电脑旁,背靠桌子,神情紧张地四处张望,片刻后手迅速插进裤兜,脸上才稍稍放松一些,舒了口气。

    “怎么了,贝内特?”附近的同事随口问了句,让刚刚放松几分的贝内特脸色骤变。

    “没,没什么。”他支支吾吾地说道。

    “对了,你昨晚不是约会去了吗?结果怎么样?”

    “还行吧……”贝内特心不在焉,将目光移向前面的人群,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真没想到,希多教授居然突然就走了。”

    “唉,是啊,我当年还听过他讲课呢。”

    ……

    两人聊了一会,贝内特便随便找了个借口,匆匆离开实验室。来到外面,他当即从兜里取出一部手机,脸上显得有些心有余悸。

    近两个月来,由于乌拉诺斯的频繁崩溃,实验室上下都变得意志消沉,一些规章制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松懈。

    昨天中午,贝内特忘记将私人通讯设备留在实验室外面,结果也无人检查,加之一下午依然是频繁的程序崩溃,几乎无事可做,他便偷偷摸摸地玩了一会手机,又连在电脑上充电。

    万万没想到,下班时走得匆忙,竟将手机落在了实验室。

    将通讯设备接入乌拉诺斯实验室的电脑,尽管关闭了网络,但依然属于严重的违规行为,一旦坐实,踢出乌拉诺斯团队都算运气好的,搞不好还要被告上法庭。

    倘若不是希多教授意外身死引发混乱,贝内特真不敢想象,自己今天将会有怎样的遭遇。

    “唉——”想到这他不由叹了口气,自己竟因为一位老人的意外身亡而躲过一劫。

    片刻之后,贝内特解锁手机屏幕,关闭飞行模式。

    然而他刚滑动手指没几下,就皱起眉头,自语道:“奇怪,怎么变卡了……”

    ……

    约书亚·希多心脏病突发身亡的消息,对人工智能实验室乃至整个NAIC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更糟糕的是,乌拉诺斯的崩溃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频繁,无法修复,也无法查明原因。

    最终,NAIC暂停了乌拉诺斯计划,波士顿也一朝失去“人工智能学术圣地”的金字招牌。

    为了挽回科技上的失利,美国不得不提前了新一期的登月工程,让阿波罗22号飞船在两个月之后升空。

    按计划,阿波罗22号依旧载四人,外加月球基地部件。它将继阿波罗21号,进一步完善美国在月球静海设置的基地。

    只不过,万象空间探索公司连在月球的电磁发射装置都建好了,所以阿波罗22号的消息并没有引起大的震动,反倒引来了许多嘲讽的声音。

    但不管怎么说也是登月工程,外界的关注度还是有一些的。

    于是在万众瞩目之中,两个月后,搭载四名航天员以及月球基地部件的阿波罗22号飞船,乘土星九号运载火箭升空。

    点火、发射、进入中高空、超音速……前面的一切顺利,一直冲出大气层都没有出任何问题。

    按理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虽然已经衰落,但毕竟是顶级航天大国,登月工程又轻车熟路,最复杂的大气层环境都没出问题,在返回之前都应该没有问题才对。

    然而意外却偏偏发生了。

    就在冲出大气层之后,在同步卫星轨道附近,土星九号居然愣是爆炸解体了!

    地上的人们或许只能看见一点微弱的光芒在天空中闪过,然而阿波罗22号飞船上的四名美国航天员,却在顷刻之间殒命,与飞船一起尸骨无存。

    与阿波罗飞船一同毁灭的,还有附近几颗卫星,此等事故,简直是航天史上的泥石流,事情一发生,举世震惊。




第519章 雷神公司

    (注:近距离控制心脏起搏器确有依据,可参见著名黑客「巴纳拜杰克」的相关介绍。)

    ……

    阿波罗飞船的离奇崩溃在西方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NASA局长甚至都为此引咎辞职。白宫也亲自出面,责令彻查事故原因。

    尽管原因还没查出来,但不管怎么说,在新一轮的太空竞赛中,阿波罗22号的事故都让NAIC遭逢惨败。

    而恰在此时,万象空间探索公司又公布了在澄海基地建造仿星器的计划,准备进而完成月球大型航天基地的建设规划。

    可以想象,一旦大型航天基地建立,借助月球这个中转站,登陆火星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分分钟科技胜利的节奏。

    NAIC遭逢惨败,万象集团则高歌猛进……随着时间的流逝,东西方两极的实力差距越拉越大,全球意识形态也开始急剧转变。

    而因经济危机引发的局部热战,同样愈演愈烈,中东、非洲硝烟弥漫,动荡不安……

    ……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今天三十八岁的罗伯特谢尔兹,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手摸着下巴,。

    尽管谢尔兹其貌不扬,不到四十岁就发了福、秃了顶,但他却是学界颇有名气的电气工程师,同时还是波士顿动力公司的一位资深总监。

    波士顿动力公司是世界最著名的机器人公司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