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环保大师-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一种频率较高的电磁辐射,X光可以对实体粒子产生较大的影响,对生物体而言,这就会破坏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从而增大基因突变的概率。

    于是,在密集X光环境下,一部分沃尔巴克氏菌的遗传物质,产生了结构上的改变,换而言之,也就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X光照射一段时间之后,五十个培养皿中的沃尔巴克氏菌,有的死亡,有的突变,有的无动于衷。

    关闭X光机,加入营养液。

    在林寒的影响之下,细菌们纷纷陷入亢奋状态,迅速开始进行繁殖活动,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

    有限的培养皿之中,随着细菌越来越多,生存空间也就越来越紧张。

    于是,各个沃尔巴克氏菌之间,为了抢夺营养和空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

    _____

    ps:

    传说中的第三更,感谢书友【唇v继续微笑】的舵主打赏!

    乡亲们,来张推荐票吧。。。。。。

    另外:

    通过沃尔巴克氏菌感染蚊子,来消灭登革热,国内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关于这个细菌的介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主角在实验室的那一波骚操作,基本都我自己推测出来的,大家看看就好,千万不要模仿。。。。。。


第99章 北大

    简陋的实验室,两天的忙碌,野生生物学家居里林寒,终于完成目标:将最初的五份沃尔巴克氏菌菌株,变成了五百份各种各样的变异样本。

    “实验”完成之后,他无意间发现,由于密集的电磁辐射环境,整个房间内的微生物已经出现大批量的死亡、变异,让他不由感到一阵咋舌。

    看来房间里布置的那一堆防辐射设备,差点事啊。。。。。。还是得去搞一些铅板,把屋子重新“装修”一遍才行。

    看着这些游离在房间里的变异微生物,林寒忽然想到一个问题:“盖亚,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是怎么产生的?”

    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意识的起源,都是目前科学还无法彻底解决的终极疑问。

    进化论解释了物种的起源,但关于生命的起源,却依然没有答案。

    现在的人们只能认为,第一个生命的诞生纯属概率问题。。。。。。不过根据现有的推算,如果是纯概率问题,这个概率简直低到令人发指,很难有说服力。

    “不知道。”盖亚说道,“第一个或者说第一批生命的诞生,和我的诞生是同时发生的。那个时候,我的意识还很低级,没什么印象。”

    林寒有点失望,看来这个问题只能靠以后科学家们的努力了。

    出于保险起见,对于这些变异微生物,他还是选择进行集中销毁,清理干净。

    随后,林寒便将五百个培养皿低温密封保存好,装满十个箱子,然后委托运往首都的北大微生物研究所。

    。。。。。。

    北大,是华夏最富盛名的两所高等学府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最高的科研水平。

    此时此刻,在北大的某间教室里,著名学者陈哲聿教授,正在为北大学子们讲课。

    讲着讲着,他说道:“问同学们一个小问题,你们觉得,艾滋病和癌症,哪个会被更快攻克?”

    一众学生听了,不由开始低声讨论起来。

    半晌,陈教授一指:“张豪同学,说说你的看法。”

    一个青年站起来:“陈老师,我认为艾滋病比癌症更容易攻克。艾滋病本质是由病毒引起的,一个病毒,它的靶点是明确的,只要找到相应的抑制剂,至少可以进行控制。”

    张豪扶了一下黑框眼镜:“相比之下,癌症涉及到人体基因等多方面问题,情况要复杂得多,应该是任重道远。”

    陈教授点点头,又指了另一个学生:“唐恩同学,你怎么看?”

    唐恩看起来有些瘦弱,他站起来,犹豫了一下:“我觉得,癌症更可能出现突破性的进展。”

    陈教授眉头一动:“为什么呢?”

    “现在药物研发的成本,可以高达数十亿美元,想要开发出治愈艾滋病的药物,想必成本只会更高。”

    “有可能花费上百亿美元,开发出来的药物,其价格一定十分高昂。”唐恩停顿了一下,“而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艾滋病患者,更多地分布在非洲这样的落后地区,以及发达地区的社会底层群体。。。。。。”

    “我想,有能力的科研组织,很可能不会去做这种赔本的生意。”

    此言一出,偌大的教室,陡然安静了许多。就连站在台上的陈教授,一时也有些无言,轻咳了两声。

    其实不止是在艾滋病方面,很多所谓的难题,除了是技术上的困难,同时也是利益上的僵局。

    就在这时,教室外面走过来一个眼镜男,对陈哲聿挥了挥手:“老板。”

    称陈教授为老板的,显然就是他带博士生。

    陈哲聿说了句:“抱歉各位同学,我有点事情要处理一下。”

    说完,他就快步走出教室:“有什么事吗?”

    眼镜男说道:“老板,万象的东西已经送到实验室了,你要不要去看一下。”

    “这么快就到了?有多少份?”陈哲聿问道。

    “五百份样品,不过菌种可能有一千多。。。。。。”眼镜男说道,“我们大概看了一下,不少培养皿里面有一些能共存的菌种,貌似万象并没有特意分离出来。”

    这么糙?

    陈哲聿不由皱眉:“没其它问题吧。”

    眼镜男摇头:“其它好像没什么问题,不过这么多菌种,处理起来,估计也要花费不少时间。”

    陈哲聿想了想:“我去找几个学生过来帮忙,你先回去。”

    回到教室,他继续为学生们讲课,下课之后,他说了句:“张豪、魏天铎、唐恩、伏圣章。。。。。。你们过来一下。”

    。。。。。。

    将五百份沃尔巴克氏菌样本送出去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林寒倒没做太多事情。

    除了把自己的实验室重新装修一遍,加装了一堆防辐射的铅板,以及处理化学污染的设备,他大多都在办公室闲着。

    毕竟手下的人一个比一个能干,把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

    要说他近来做的事情,主要也就是跟着杨卓学了半个月的搏击术,然后终于可以空手把杨卓撂倒。

    这个结果虽然没有出乎杨卓的意料,但还是让杨卓深受打击,再也不提自己是首都军区全军搏击冠军的事情了。

    整天就是像个教官一样,天天训练手底保安,一星期一轮,一轮十个人,可把万象的保安给训练惨了。

    不过训练效果也相当不错,从保安的精神面貌,就可以直观地看出来。

    中央警卫员的能力,到底不是吃干饭的。

    一个多月无事,直到这天,林寒接到了陈哲聿教授的电话。


第100章 垃圾问题

    “是陈教授啊,沃尔巴克氏菌的情况怎么样了?”

    陈哲聿笑道:“运过来的五百份样本,我们已经初步检验完成。。。。。。其中有三十多种新型沃尔巴克氏菌,效果都不错,目前我们和中大那边,正在进一步筛选,预计在三个月内,就能尝试释放蚊株了。”

    顿了顿,他又感慨说道:“这次真是多亏了万象,否则等到明年夏天,还研制不出来新型沃尔巴克氏菌,说不定东广省那边又要流行一场登革热。”

    林寒笑了笑:“惠泽人民嘛,义不容辞。”

    “不止是遏制登革热方面,万象提供的这一批菌种里面,各种特性非常丰富,甚至包括一些高度特化的样本。对于我们以后的科研工作来说,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沃尔巴克氏菌作为许多生物学家的宠儿,这么多的变异体,自然会对科学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陈哲聿又说道:“对了,事情我和东广省卫生局说过了,只要实验通过,万象将会获得一百万奖金,还有一些荣誉嘉奖。”

    “举手之劳而已,奖励什么的,还是不用了。”

    “这怎么行,举手之劳,该奖励的也要奖励。如果不奖励,以后别人恐怕连举手之劳都不愿意做了。”陈哲聿说。

    林寒想了想,随即说道:“既然这样,万象想用这一百万,向北大微生物研究所进购一些东西,陈教授觉得如何?”

    陈哲聿有些诧异:“买什么?”

    “万象前不久注册了一家垃圾处理公司,我们的初步设想,是利用万象在微生物领域的一些技术优势,以微生物来处理垃圾。”

    “不过万象实验室目前的生物技术,还比较单一,在定向培育方面,有很大欠缺。。。。。。”林寒缓缓说道,“我们希望能够向北大进购一些相应的菌种,用来处理各种垃圾。”

    如今万象资金充足,已经可以将垃圾处理公司办起来。

    但处理垃圾可比处理污水要麻烦,即便有微生物这个利器,想要做好做大,也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

    陈哲聿沉吟稍许:“微生物处理垃圾啊,我们这边确实有一些相应的菌种,只不过效率不算高,如果万象愿意的话,当然是可以出售的。”

    “那就多谢陈教授了。”

    只要有相应的菌种,效率不存在问题。

    陈哲聿想了想:“另外,我带的一个博士生叫姜瑞洋,马上就要毕业了。他对微生物处理垃圾这方面,有一定的深入。我一会去找他说说,应该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些帮助。”

    。。。。。。

    很快,陈教授传来消息,说姜瑞洋愿意来帮助万象建设垃圾处理公司,很快就会飞往云州市。

    林寒得知,还有点小诧异。

    这就搞来一个博士生?

    不过他转念一想,也就释然,现在连四代的前贴身警卫员,都跟他签了十年的劳动合同,一个北大博士,也就没那么出奇了。

    当然,作为老板,态度还是要有的。于是乎,在姜瑞洋乘机飞到云州的时候,他便特地跑到机场去迎接。

    天空划过一道长长的白线,飞机降落在云州机场,没多久,林寒就见到了陈哲聿教授推荐来的博士生。

    跟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北大博士生姜瑞洋,居然是一个巍峨的胖子,身高目测一米八多,体重嘛,应该不到三百斤。

    “姜博士,你好。”

    林寒笑着与他握手,随即感到整只手都被一团暖肉包裹住。。。。。。

    姜瑞洋笑道:“林总好,关于垃圾处理的几种细菌,我已经顺便带过来了。”

    林寒有点惊讶:“有哪些?”

    “哦,一共有几十种,细说就话长了。”姜瑞洋想了想,“我就说几个比较先进的吧。”

    “比如说Ideonella_sakaiensis201F6,它。。。。。。”

    林寒连忙打断:“什么?”

    姜瑞洋眨了眨眼:“Ideonella_sakaiensis201F6啊,怎么了?”

    林寒一阵汗颜:“这么长,没有简称或者译名吗?”

    “译名倒没有,简称是有,不过我觉得比较别扭,还是喜欢说全名。”姜瑞洋说道。

    林寒有点无语:“行吧,你继续说。”

    “林总你应该也知道,塑料制品的降解是比较麻烦的,自然界分解的话,花费上百年的时间也说不定。虽然说,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塑料也可以被降解,但耗能很大,效率很低,几乎没有任何商业价值。。。。。。”

    “这个Ideonella_sakaiensis201F6,它就可以比较高效地分解塑料制品,将其分解为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这两种无害物质。。。。。。”姜瑞洋侃侃而谈。

    “当然,它的高效只是相对以前而言。想要实现商业化,这个还得依靠万象。”

    林寒闻言,不由点头:“不错,这个东西挺好。”

    白色污染,一直都是现代城市的顽疾。据统计,华夏国内,塑料制品的回收率只有25%,还有75%的塑料制品,成为环境的污染物。

    每年没有被回收的这75%塑料制品,重量大概是500万吨。

    塑料的密度都是比较轻的,500万吨,可是相当恐怖的一大坨。

    “还有其它的吗?”

    姜瑞洋接着说道:“还有尼龙菌,是一种非常年轻的细菌,从进化出来到现在,只有几十年。”

    “尼龙菌,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分解尼龙材料的细菌。尼龙这种材料,也是比较难处理的一种材料,如尼龙66,在一般的土壤环境中,降解需要30年。”姜瑞洋缓缓说道。

    “除此之外,还有。。。。。。”

    一边走,姜瑞洋一边侃侃而谈,就连坐上林寒那辆价值三百万的迈巴赫S,都一无所觉。

    ____

    ps:

    分解塑料和分解尼龙的细菌,都是真实存在的。但北大有没有,这个我就不清楚了。

    求推荐!


第101章 农村包围城市

    上了车,林寒忽然想起来:“瑞洋啊,我有个朋友也是北大的,学的也是生物,你们要不要见一下?”

    姜瑞洋先是一怔,随即点点头:“行啊。”

    林寒当即就给宋书清打了电话,把姜瑞洋来的事情说了,并约定等一会到清平乐吃个饭。

    宋书清自然痛快地答应,挂断电话之后,林寒开着车,慢悠悠地驶向市区的清平乐大酒店。

    几个月以来,万象酒业产的“金樽清酒”,在云州市已是大大的有名,尤其是金樽酒,名声响亮,不少有钱人都想去尝上一尝。

    名气上来了,金樽的价格自然也一涨再涨,从最初酒店出售的2998元一瓶,如今已经涨到将近4000元一瓶。

    尽管如此,万象酒业还是死活不肯多产,每个月除了给清平乐提供100瓶,顶多再产个三五十瓶。

    就这样,还非要雨露均沾,一家经销顶多分个五瓶,怎么求都没用。

    于是,万象金樽自然而然就被贴上了一系列高大上的标签,诸如“珍稀”、“奢华”、“工匠精神”。。。。。。

    并且随着酒品的持续紧缺,这些标签的属性被不断强化,甚嚣尘上,连带着万象酒业也被吹上了天。

    在云州当地的某小报上,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篇文章,大意是说,现在华夏人精神如何如何空虚,社会风气如何如何浮躁,道德沦丧,人性扭曲,能够专注品质的企业已经凤毛麟角,不幸中的万幸是,还有万象这样的良心企业。。。。。。

    林寒看到这篇报道就觉得奇怪,一问才知道,果然是刘语风顺手帮他搞的新闻。

    虽然是自己人,但他还是忍不住感慨,现在这些媒体啊,听风就是雨。。。。。。

    不管怎么说,金樽以及万象酒业的招牌,已经渐渐做起来。与万象酒业相关的,或多或少都会从中收益,

    如清平乐大酒店,仅仅因为金樽酒的销售,每个月就有十多万的利润入账,至于由此吸引来的顾客,自是不必多说。

    为此,林寒还拿到一张酒店的白金VIP卡,优惠多多。

    到了地方之后,刚一下车,站在酒店门口的宋书清,就快步迎上来,和姜瑞洋握了握手:“姜学长,你好。”

    姜瑞洋也笑呵呵地与他问候,闲聊几句后,三人便一同进到酒店,包了个小单间,坐在一起吃饭。

    边吃边聊,姜瑞洋与林寒、宋书清都渐渐熟络起来,闲聊的话题,也渐渐转到即将开始建设的垃圾处理公司。

    半晌,宋书清说了句:“姜学长带来的这些菌种,应该都是很不错的,加上万象的技术,确实可以在垃圾处理这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林寒,你具体打算怎么办厂子?”

    林寒沉吟稍许:“北大方面提供的菌种,加上万象独有的生物技术,最起码在处理有机垃圾的时候,应该十分高效的。”

    “比如说,那个什么I。。。。。。”

    姜瑞洋提示道:“Ideonella_sakaiensis201F6。”

    林寒一汗:“对,就是这个。可以分解PET塑料制品,分解产物为对苯二甲酸,以及乙二醇。据我所知,这两种物质都是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应该可以出售给相关企业。”

    姜瑞洋摆了摆手:“应该做不到。”

    “做不到?”林寒一怔。

    “举个栗子,塑料袋差不多是最难回收的塑料制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塑料袋体积小而面积大,其上的灰尘、污渍非常多,回收成本高昂,回收物也会含有大量的杂质,完全无法利用。”

    “即便能够高效利用细菌分解全部的PET塑料,也只能保证不污染环境,如果要想把生成物出售,就还需要经过提炼除杂,这个就麻烦了。”

    林寒皱眉:“这么说,除了可直接回收的一部分之外,塑料垃圾的处理,是很难实现独立的盈利模式了?”

    “目前来看,是这样的。”

    宋书清这时说道:“姜学长,咱们国内的堆肥处理,发展得怎么样了?”

    姜瑞洋停顿了一会:“国内发展得并不好,现在最大的堆肥处理厂,一年的处理量也不过几十万吨。”

    “更多的情况是,堆肥厂生产出来的肥料,质量比较差,销路不好。”他缓缓说道。

    “这也是因为杂质的问题,毕竟能用来堆肥发酵的垃圾,只是有机垃圾的一部分而已,但现在的垃圾分拣工作,很不到位。”

    处理垃圾最大的难题就是分类问题,如果垃圾能够分拣到没有杂类,垃圾处理也就不再是个问题了。

    不过,垃圾分类、分拣,还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有些国家如日国,借助全体国民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对垃圾进行分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日国为了推行这个制度,花费了将近30年的时间,仍然会有一小部分人乱扔垃圾。

    华夏要想推行这种制度,恐怕也不会少许30年。

    林寒沉思了一会:“垃圾处理的关键在于分拣,而这个问题又没有捷径。既然这样,我们不妨弱化分拣的这个环节。”

    “怎么说?”宋书清和姜瑞洋都有些好奇。

    “嗯。。。。。。我的初步设想是,垃圾处理公司分成四个部分。其一是收集,其二是堆肥,其三是能源,其四是冶炼。”

    “收集不用多说。收集之后,我们只要进行简单的分拣,将有机垃圾含量最高的一部分垃圾,堆肥处理,生产肥料投入农业。我们能直接处理的有机垃圾,比其它公司要多,生产出来的肥料,质量自然也就更高。”

    “然后,将有机成分含量较低的垃圾,进行燃烧或者生物发酵产生可燃气体,从而发电。”

    “再然后,将发电之后的残渣与无机垃圾混合,利用生物冶炼,提取金属资源,剩下的基本就是渣土等无机非金属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就很低了。。。。。。”

    说完,林寒喝了杯上星期产的金樽,润润嗓子:“你们觉得怎么样?”

    姜瑞洋有些迟疑:“这个,对生物技术的要求很高啊,后面三个部分全都有用到。。。。。。林总,万象有把握吗?”

    林寒笑了笑:“有了北大方面提供的帮助,这个不是问题。”

    宋书清想了一下:“堆肥厂还好说,发电、冶炼,投资都很大,而且城市垃圾处理的市场,已经被其它企业占去不少,你这个计划。。。。。。”

    “堆肥厂好办,那就先办堆肥厂。城市那边有麻烦,就先从农村开始。”林寒说道,“毕竟,农村和堆肥厂更配。”

    宋书清眼前一亮:“这倒没错,南水县那边,农村多的是,垃圾也堆积已久。”

    姜瑞洋笑道:“林总,你这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啊不,是科技夺取市场。”


第102章 堆肥厂

    国内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大概在3亿吨左右,其中大部分的城市垃圾,都会采用填埋的处理方式。

    填埋处理分为三种,一种称为简易填埋,直接埋了了事,没有其它任何工程措施。这种方式简单粗暴,治标不治本,但由于成本低,却是最主流的填埋方式。

    好一点的被称为可控填埋,有一定的工程措施,对自然环境污染相对较小,但实施也相对较少。

    而在一些大城市,采用的则是卫生填埋处理,也就是填埋的垃圾经工程措施,实现与环境系统最大限度的隔绝,基本无害化。但由于成本高昂,这种方式主要在北上广等地有所实施。

    除了最主流的填埋处理,还有一少部分采取焚烧处理,以及极少的一部分采取堆肥处理。

    焚烧处理的主要问题是投资巨大,一个日处理一千吨的焚烧发电厂,大概需要一亿以上的投资,这里的一亿指的是美元。。。。。。

    除此之外,垃圾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二噁英”毒性巨大,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近些年,欧美等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采用堆肥法来处理垃圾,但在国内,堆肥处理的发展依然有待提高。

    南水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偏多,十几个乡镇,将近三百个村子,这些村子的生活垃圾,大多都没有完备的收集处理措施。

    粗略估计,这将近三百个村子,每天大概可以产生200吨…300吨的生活垃圾,一年下来就是将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