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环保大师-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闻言,场中众人纷纷露出不可思议乃至于震惊的表情。

    37。5%!

    阿里集团在公益领域的投入是每年收入的0。3%,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比例。而万象基金刚刚创办就是37。5%,这简直不可思议!

    林寒微微一笑:“可能有人会觉得不敢相信,但这些都不是什么秘密,只要稍一查证,就能证实我所言非虚。此时此地,我也没有必要为此说谎。”

    会场逐渐安静下来。

    如果一家公司能够把37。5的资金放到公益事业,那么不管怎么说,它都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万象能在公益领域下这么大的投入,并非一时冲动或者考虑不周,而是有一些客观的因素在。”

    林寒停顿了一下:“简单来说,就是万象拥有更先进的技术,拥有远超其它企业的营利空间。。。。。。就好像格利一样,掌握着核心的科技。”

    台下一片笑声掌声,格利公司的代表则哭笑不得。

    “作为无尽的欲望,金钱将充满铜臭。而作为一种经世的手段,金钱则可以布满神圣的光辉。”林寒笃定而谈。

    “万象可以创造更多的利润,这些利润,我希望能够用来做点什么。所以我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环境问题以及社会问题上面。”

    他说出这一段话,在场的许多企业代表纷纷露出些许意动之色。

    万象怎么处理自家的生意,他们不在乎。

    但万象如果真的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无疑会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合作伙伴。。。。。。

    “我们以所有伟大的企业为目标,而牟利不配成为一个伟大企业的愿景。”林寒缓缓说着。

    “我希望,通过万象的力量,可以让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协调、合理,让文明和自然在某一框架下,实现高度的统一。。。。。。”

    “万象的愿景,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应该是‘让世界更加有序’。”

    “啪啪啪啪。。。。。。”

    人们纷纷鼓掌,掌声如同潮水一般涌来。

    让世界更加有序!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伟大的愿景。

    而一个将37。5%的资金划入公益领域的企业,毫无疑问也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一时间,在场的媒体纷纷特别记录下这句话,这句前所未有的话——这是万象的愿景。

    好一会,会场才逐渐平静下来。

    谈完了企业的愿景,林寒忽然说了一句:“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知道世界上一共多少棵树?”

    此言一出,台下的人们纷纷议论起来,有说几千亿棵的,也有说几万亿棵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林寒笑了笑:“这个问题在几年前还没有人能说清楚,不过近来已经有科学家做出了明确的答复。即全世界一共有约三万亿棵树,而在一万年前,这个数字是六万亿。”

    全世界一共有约三万亿棵树,这是由一位耶鲁大学的学者得出的结论,前不久刚刚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上面刊登。

    “这一万年内,每年平均减少三亿棵树。而从近代开始,树木锐减的速度飙升,目前人类每年消耗的树木大约是一百五十亿棵。”

    停顿了一下,他继续说道:“如果延续这样的势头,我甚至怀疑,我们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一个树木灭绝的世界。”

    树木灭绝。。。。。。这样的场景,确实想想就让人觉得恐怖。台下观众再次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

    “现在问题是,我们是否有能力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林寒扫视四周,场内立时安静。

    “答案是显然的。”他微微一笑。

    “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全球有三万亿棵树,根据我国的森林面积与全球的森林面积之比,可以粗略地估计出,华夏目前大概有一千多亿棵树。”

    “一千多亿棵,只要再加五百亿棵左右,华夏的森林覆盖率就可以接近唐朝水平。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对于环境、经济也都是可以接受的。”

    “我在创业之前,曾是一名护林员。据我所知,大批量购买树苗,单价不会超过一元。五百亿棵树,树苗的总成本不会超过五百亿元。。。。。。”

    护林员?

    话音未落,会场中便突然热闹起来,人们仿佛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表情纷纷有些精彩。

    一个二十五岁就创办了多家企业并小有所成的人,人们第一反应便是此人会有怎样的背景。

    而现在林寒亲口说出,他曾经只是一名护林员而已。有势有钱或者有权的人,谁会去当护林员。

    这是什么?

    这是逆袭,这是励志啊!

    现场的媒体都躁动了,闪光灯亮个不停。

    某媒体主编当即对旁边的属下吩咐道:“把照片发回震惊部,让人迅速准备一篇报道,题目就叫《从护林员到福布斯,揭秘林寒的传奇历程》。”

    属下一愣:“福布斯?他上福布斯了?”

    “你管他上没上呢!赶紧发!”

    “那他的传奇历程怎么写?”

    “上百渡搜一下啊!实在不行,想象力还没有吗?”

    “噢。。。。。。”

    好一会,场中才逐渐安静下来。只不过,一个护林员的传说,已经在不经意间诞生、流传。。。。。。

    林寒继续说道:“雇人种树以及期间的照顾看护是大头,但也不会超过两千亿元。即便中间不产生任何利润,总投资也不过两千多亿元。”

    “分散到十年时间、全国范围,每个人只要一个月省下一瓶矿泉水的钱,就足以支撑起这个计划。”

    说着,林寒笑起来:“也许有人会说,你这个想法,和‘每个人给我一块钱,我就成富翁了’不差不多吗?”

    “但我要说,这显然是不同的。不是乞丐,没有人会凭白施舍,即便是乞丐,也不会博得每个人的同情。”

    他看了看四周,停顿了一会:“所以,万象森林公司,并没有将绿化全世界的宏伟目标完全寄托在人们的捐赠上面,因为这是不现实的。”

    “我们的绿化基金,在接受善良人们馈赠的同时,也更关注各种投资产生的回报,以及各种获得附加效益的途径。。。。。。简而言之,我们绿化世界的资金,既来自善意,更来自努力。”

    “万象森林既是公益,更是事业。”

    会场中响起热烈的掌声,人们纷纷报以热情。

    掌声渐渐平息,林寒又说道:“可能会有人觉得万象森林的目标太过远大,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电话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美国总统曾说要为每个小镇都配上一部电话,这在当时被视作豪言壮语。然而到了今天,我们几乎为每个人都配上了一部电话。”

    “马总曾说要做几百亿的生意,结果别人问他识数吗。到了现在,阿里集团市值几万亿。”

    “哈哈哈。。。。。。”

    台下的人们纷纷拍手笑起来,马伝也是如此。

    林寒说道:“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人用万象森林公司的例子,来阐述属于他自己的豪言壮语。”

    最后,他先是沉默地看了看台下的众人,目光平静,仿佛酝酿着什么,随即缓缓说道:

    “这是唯一的可能,因为如果我们失去了森林,也就不会有所谓的‘不久的将来’。”

    “啪啪啪啪。。。。。。”

    雷动的掌声仿佛积压已久的云雨,宣泄而来,不少人甚至站起身来,为林寒鼓掌喝彩。




第122章 堆肥厂开工(第三更求订阅)

    林寒的发言,基本算是此次大会的末尾环节,当属于他的掌声渐渐褪去,主持人便上台做最后陈述。

    “林总的讲话引人深思,我们相信,在阿里、万象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万象森林公司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为华夏乃至世界的绿化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啪啪啪啪。。。。。。”会场又响起一阵掌声。

    “最后,请各位有意对万象森林捐款的来宾,到捐款处进行登记捐赠。。。。。。”

    一众来宾皆是身家不菲,还有不少人是代表各自企业前来,是以多多少少都捐了一些,少则一两万,多则十几万,包括马伝,也以个人名的义捐出了一百万元。

    一场盛大的仪式,足足筹集了两千多万元的捐款。

    算上之前万象、阿里的投入,此时的万象森林公司,已经拥有将近五千万元的资金,勉强也算是财大气粗,最起码初期的发展是无须为资金问题而顾忌了。

    捐款之后,人们便三三两两地从会场离开,还有一些企业代表则找上林寒,表示愿意和万象进行一些商业上的沟通与合作等等。

    对此,林寒自然是热情招呼一番,谈笑风生之后,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毕竟不管怎么说,就算没有合作,这些企业那也是一种资源,潜在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会场渐渐冷清,刘语风走过来,对他说道:“真没看出来,你上台之后居然这么厉害,简直跟乔布斯附体似的。”

    “尤其是你最后那句话,简直太吊太吊太吊了,你可能不知道,坐在台下的人听到那句话时的感觉。。。。。。我都给震感了。”

    “这么夸张?”林寒不太相信。

    刘语风十分郑重地说道:“绝对不夸张。我觉得,等你成名之后,这段演讲说不定可以和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相媲美。”

    《葛底斯堡演说》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最著名的演说,名垂青史,声震寰宇,是世界历史上被引用最多的演说之一。

    “反正我已经决定了,云州电视台近期一定要把这段视频重复播十遍才行。”

    林寒咧了咧嘴:“快给你吹没边了。”

    刘语风忽然想起来:“我记得你之前写的稿子,跟你刚才讲的内容不太一样吧?”

    “嗯。。。。。。有些差别。”

    “你还没背稿子!诶,你是怎么做到的?上台前还紧张得要死,一转眼就气场爆棚。”

    “不知道,反正我一登上台阶,感觉瞬间就不一样了。”

    刘语风默然半晌,随即一笑:“我果然没有看错,你就是一个天才。”

    “但愿吧。”

    过了一会,马伝从不远处走来,哈哈一笑,拍了拍林寒的肩膀:“表现不错,今天的捐款,估计有一半都是你拉来的。”

    林寒笑了笑,随即说道:“马总,这是我之前跟您说的,云州电视台新闻主管刘语风。”

    马伝看向刘语风,伸出手面带微笑:“你好。”

    刘语风连忙与之握手:“马总好,非常荣幸能够采访到您。”

    马伝点头,一边朝不远处指了一下,一边说道:“咱们到那边谈吧,等一会我还有场会议。晚上我看看,如果有空,请你们吃顿饭。”

    “谢谢马总。”

    。。。。。。

    一场万象森林大会,除了为万象森林狠狠宣传一波之外,还让林寒这个名字,第一次走进全国人民的视线之中。

    本来,凭借阿里媒体的强势影响力,有关万象森林公司的一切,已经得以广为流传。

    如今林寒又发表了这么一段精彩的演说,加上他本人从护林员迅速崛起的人生历程,使他的个人魅力顿时带上了一抹浓浓的传奇色彩。

    这一下,其它各系媒体也都争相报道,相关的资料、视频随之流传开来,让林寒的人气火速蹿升,几乎能比上一个三线的明星了。

    万象森林游戏也愈发火爆,随着资金越来越充沛,绿化种植的具体事宜也开始有条不紊的展开。

    大会结束不久,第一批参与到万象森林公益项目的阿里淘商家也迅速出炉。这些商家只要缴纳少量的费用,别人在购买其产品之后,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绿色能量,用来种树。

    而商家缴纳的这些费用,也全部都投入到万象森林之中。

    由于万象森林游戏的缘故,阿里宝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得以大大增强,阿里社交圈的衍化已经略显端倪。

    这让阿里集团的高层颇为振奋,当即做出安排,要求接下来几个版本的阿里宝更新,务必要强化其社交相关的属性。

    马伝、蔡冲信等大佬亲自对技术部门做出指示,态度极为郑重严肃,俨然是要杀几只程序猿祭天的架势。

    而与此同时,林寒则接到了来自姜瑞洋的电话,说是堆肥厂的建设已经初步完成,随时都可以开工。

    得到消息之后,他立刻就买了飞机票,赶回云州。

    。。。。。。

    万象垃圾堆肥厂的几间主要厂房,目前已经基本建设完成,两个大型发酵仓长,高宽皆是四米,长接近三十米。

    与这两个发酵仓连接着的,则是传送机、布料机等,一些工人已经开始再各处忙碌。

    除厂房、发酵仓、工厂设备之外,不远处的一处空地上,还堆放着一座小山般的有机垃圾。

    林寒跟着姜瑞洋,在工厂内四处看了看,随即问道:“现在工厂的日处理能力怎么样?”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忙活,这位胖胖的北大博士,已经明显瘦了不少。

    只听姜瑞洋说道:“现在已经可以实现日处理一百吨有机垃圾。”

    林寒点了点头:“如果工厂全面建设完成,最多能处理多少?”

    姜瑞洋想了一下:“工厂的日处理能力上限,大约为1200吨左右,足以承包附近三四个县。不过要想完全建成还早,现在一天一百吨,已经绰绰有余了。”

    “现在可以开工了吧。”

    “前几天就可以开工了,您说要等您回来再开工。”

    那是自然,林寒如果不回来,堆肥厂开工即便又能怎样。

    而此时在他的感知里,那两个巨大的发酵仓之内,已经布满了各种能力强大的微生物细菌,俨然蠢蠢欲动。

    半晌,林寒说道:“那就开工吧。”




第123章 打折(第一更)

    “开工!”

    “嗵嗵嗵。。。。。。”

    一应机械设备启动,工人们也随之忙碌起来。

    先是将空地上堆积如山的垃圾,运送到传送机,然后经由传送机,传送至布料机。

    堆肥厂的发酵仓,又被称之为隧道。故而由布料机进行的处理流程,叫做隧道布料。

    隧道布料完成之后,这些垃圾便被置入发酵仓之中。

    在那里,无数的微生物由生物权限的影响,早就陷入了亢奋的状态,严阵以待。

    加上发酵仓的环境本就又湿又热,对微生物细菌而言,无异于天堂。

    是以这些垃圾甫一进入发酵仓,一阵微弱的“呲呲”声音便若有若无地响动起来。一堆堆的垃圾,几乎肉眼可见地,逐渐被降解。

    一般来说,只要垃圾中有机物含量超过50%,就可以进行堆肥处理,从而产生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

    万象收集过来的这些垃圾,都是农村的生活垃圾。其主要成分,无外乎厨余垃圾、残羹剩饭、塑料破布一类,有机含量很高,是较为理想的有机肥原料。

    将有机垃圾变成有机肥,中间需要经过发酵、熟化、后熟化等步骤,这一系列的操作,也就是发酵仓内各种微生物对有机垃圾的降解过程。

    一般的堆肥厂,受限于微生物的降解能力,许多垃圾如塑料、尼龙,虽然也属于有机垃圾,却无法有效地降解转化。

    但万象的堆肥厂,一是有北大微生物研究所提供的各种特化细菌,二是有林寒可以大幅提高细菌降解速率的生物权限,几乎可以对所有的有机垃圾进行降解转化,且效率极高。

    一般堆肥厂处理有机垃圾耗费的时间,为两三个月左右,而万象大藏概只需要一星期,就可以将有机垃圾进行充分的处理。

    前一段时间,堆肥厂已经积压了从附近农村收集过来的数百吨垃圾,这数百吨垃圾陆续进入发酵仓进行处理,最终转化为将近一百吨的肥料。

    仅仅一个多星期,就将这么多的垃圾转化完成,如此效率,让姜瑞洋震惊不已,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要知道,目前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堆肥厂是位于首都的一家堆肥厂,隶属于首都环卫集团。即便是这家堆肥厂,处理一批垃圾也得8个星期的时间。

    而万象居然只用了一个多星期!这是何等效率!

    为此,他还亲自上阵,对这批成品有机肥进行了一番检验。

    结果得出,这批有机肥不光生产迅速,质量还出奇得高!

    以他的知识、经验来看,万象有机肥的质量,绝对是国内第一。

    比其它厂子生产出来的那些杂七杂八的有机肥,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林寒找来姜瑞洋,问道:“以你的经验来看,咋们厂子生产出来的有机肥,应该怎么定价才合适?”

    姜瑞洋沉吟片刻,才缓缓说道:“如果以质量定价的话,我觉得一吨至少要卖2500元,甚至是3000元。”

    据林寒所知,国内质量最优的复合肥,一吨大约是2700元左右。万象有机肥卖到2500…3000元,基本算是肥料中的战斗机了。

    而且这些有机肥的原料都是没人要的垃圾,成本极低,即便算上人工、运输等等,依然称得上是暴利产业。

    “不过。。。。。。”姜瑞洋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

    “目前国内的有机肥,生产销售情况十分混乱。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也相差极大,就整体情况而言,可以说是相当的低迷。如果咱们一开始就定价那么高,我估计卖不出去。”姜瑞洋说道。

    以前农业生产用的有机肥,都是以人畜粪便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

    这种有机肥天然无公害是不错,但由于传统处理手法十分粗糙,效果和化肥相差很远,再加上掏粪本身也是一件让人很不愉快的事情,所以到了今天,无机化肥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流。

    但无机化肥的弊端也很明显,就是用多了会污染环境、加剧土壤盐渍化。

    为了解决无机化肥的弊端,人们自然便寻求新的有机肥生产方式,也就是各种现代堆肥技术。

    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这一类技术发展较快,有机化肥的使用率逐年上升,无机化肥的使用率逐年下降。

    但国内的堆肥技术,一直都没有取得较大的进步。绝大多数厂家生产出来的有机肥,不管价格高低,质量普遍较差。

    即便是国内最大的堆肥厂,每年生产出来的有机肥,也会有很多积压卖出不去。

    至于小厂就更不用说了,一些混得比较惨的厂家,甚至得靠着政府的补贴,才能苟全性命。

    姜瑞洋想了一下:“林总,要不咱们先搞个促销?比如定价2800,然后打个五折,等名气做起来了,再全价销售?”

    林寒沉默了一会:“1400元一吨,对于有机肥来说还是有些贵。农业生产不同其它,周期较长,如果步步为营的话,时间成本就太高了。”

    “咱们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让更多的农民知道万象有机肥的效果,利润什么的,可以先缓一缓。”

    姜瑞洋一怔:“那实际的销售价格定在多少合适?”

    林寒想了想:“打个四折吧,这个价格对于咱们厂来说,利润空间已经很大了。”

    “今年生产的有机肥,全都四折出售。另外,在销售的时候,要注意分散地区,争取在一年内覆盖整个汉东省。等到明年,万象的有机肥就该供不应求了。。。。。。”

    姜瑞洋点点头:“好,我这就去联系经销商。”

    林寒又想起来:“对了,这两天运些有机肥卖到田湖村,让田湖村的村民们都先用上。”

    。。。。。。




第124章 省气象局(第二更)

    汉东省京州市,省气象局。

    现任局长章士候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一张报纸,看得津津有味。

    他时不时地扶一下搭在鼻梁上的黑框老花镜,斑白的两鬓之间,是一片宽敞光亮的额头。

    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他,遗憾地错过了“50后”称号的末班车。等他刚刚进入校园,却不幸地碰上一场长达十年的华夏浩劫。

    十年间,亲身经历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他的学业也断断续续走完,勉强从三代贫农转职成为一个知识分子。

    适逢动乱结束、恢复高考,章士候稀里糊涂地考进了后来改名为汉东信息工程大学的原汉东气象学院。

    然后他就进了吕州气象局工作,担任一个小科员,步步高升,一直干到现在的省气象局局长。

    章士候绝对不知道,他一个吕州气象局的小科员,是怎么选到省气象局,还一直做到局长的。

    但不管怎么说,已经五十多快六十岁的他,升任副部级已经基本无望,估计再过一两年就会调任虚职,准备退休了。

    当着这个关口,章局长行事难免就要多一些迟疑,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有冲劲和事业心了。

    比如,前不久云州市气象局上报,说当地有家名叫万象的公司,成功帮助气象局修正预测结果,及时防范了一场登陆临海县的强台风,为挽救人民财产做出巨大的贡献。

    当地气象局局长亲自推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