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环保大师-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来了!”

    “我擦嘞,这么多牛蛙!”

    就在两人眼皮底下,成群结队的牛蛙云集而来,迅速聚到桥墩附近,蛙影跳动。

    “咕呱——”

    过了一会,赶来的牛蛙渐渐稀零,蛙声也有些低了。

    而在桥墩周围,赫然已经密密麻麻地围了一群体型肥硕的野生牛蛙,除了呼吸或者偶尔叫上两声,皆是一动不动,几如入定一般。

    看着这般场景,两人皆是面面相觑。

    “这就下去捡牛蛙?”

    “那就下去吧。”

    两人当即下了石桥,戴好手套,拎着麻袋跑到了牛蛙聚集圈的外围。

    胖子小心翼翼地走过去,仿佛生怕牛蛙逃走似的。

    随即他蹲下身子伸手一抓,一只体型肥硕的牛蛙便被他拎住。

    “咦,居然真不反抗!”

    胖子一脸惊奇地用手指戳了戳牛蛙,牛蛙也只是象征性地叫了两声,晃了晃腿,旋即又不再动弹。

    旁边的瘦子已经忙活起来,一手拎住两三只牛蛙,就直接往麻袋里扔。

    “赶紧抓吧,这么多牛蛙。”

    没多久,瘦子就装了半麻袋的牛蛙。随即他拽起麻袋提了提,引得牛蛙一阵乱叫。

    “咕——呱——”

    瘦子看着手里的这半待,又看了看附近还剩下的牛蛙,不禁微微皱眉。

    两人负责的这处,本来只是个小收集点,牛蛙数量按理说不是太多。

    不过眼下一看,两个麻袋还不一定能够用。

    “咱们农业局负责收集的这些牛蛙,我记得都是受污染水体附近的吧?”

    胖子一边捡牛蛙,一边点头说道:“好像是这样。听说是准备当做有机垃圾,用来制肥和发电。”

    “既然这样那就不用管死活了呗。”

    瘦子当即把麻袋口往旁边一偏,随即两手并用,对着半袋的牛蛙使劲一按。

    “呱!呱呱!”

    “呱!咕呱”

    经过一番压缩,麻袋里的许多牛蛙当场丧命。

    胖子见状,不由咧嘴道:“你真变态。”

    瘦子提了提麻袋:“不压一压空间,两个麻袋还不一定够。等会集合点的车过来收,难道要直接把牛蛙往车里扔?”

    每就近十几个牛蛙收集点,居中最大的收集点被当做是众人的集合点,有两辆货车待命,负责后续的装运。

    一到午夜时分,集合点的货车就会开始在集合点之间走一趟,将众人收集的牛蛙统统装进车里,再运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两人忙活了半晌,桥墩附近的牛蛙就被收拾干净,悉数装进麻袋里。

    “终于装完了。”

    两人擦了擦汗,坐在石桥上等车。

    “胖子,你不是学生物的吗。你说万象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牛蛙都聚集到桥墩附近的?”瘦子问了句。

    “你还问我,你不也学生物的吗。”

    瘦子呵呵一笑:“学艺不精”

    胖子说道:“我也正纳闷呢。一般来说,吸引某种动物自行聚集,也就是在指定地点投放一些特殊化学物质了。如果无色无味的话,咱们察觉不到也没什么。”

    “但我就奇怪了,要是这附近有啥特殊化学物质,为啥偏偏到夜里十点才生效?”

    瘦子想了想:“也许,这玩意是定时的?”

    “怎么定时?”

    “这个不知道所以才问你啊。”

    “”

    等了好一阵,两辆货车终于开过来。其中一辆车上,赫然已经装满了麻袋,看上去鼓鼓囊囊的。

    另一辆货车,则挤了半车装牛蛙的麻袋,以及其他负责收集的农业局工作人员。

    “赶紧把牛蛙放车上吧。”司机探出头来说道。

    “麻袋不太够用,不少牛蛙都给挤死了。得尽早送去蒸煮灭活,要不然就腐坏了。”

    经过一整夜的忙碌,江浙省北部的野生牛蛙便被悉数收集起来。

    农业局的工作人员还好,反正是污染牛蛙,也不用顾忌死活,往麻袋里硬塞,一趟搞定。

    养殖协会的人可就费事了。

    毕竟他们抓的牛蛙,可是用来准备销售的,为了保证存活,不得不来回跑了两三趟,一直忙到天蒙蒙亮才算收工。

    农业局收集的污染牛蛙,第二天就全部进行了高温蒸煮,杀菌灭活。

    而后,经过处理的这些牛蛙尸体,根据地区取样进行化验,用以检测其中的重金属含量。

    经过检测之后,结果却发现。这些受污染的野生牛蛙,重金属含量超标还真不少,不光不能吃,用来制做化肥也影响质量,只能拿去当做生物质染料,为电力做贡献了。

    考虑到绝大多数的生物质发电厂,技术有待提高,处理不够彻底,重金属成份也无法有效利用。

    所以林寒最终决定,将这些牛蛙尸体经过防腐处理之后,运输到云州市的万象垃圾处理公司。

    等自家的生物质发电厂开始运转了,再将这些有机含量超高的优质发电材料,送到发电厂发电。

    算上运费虽说亏了些钱,但相比于治理入侵物种数以亿计的收费,这点损失显然算不上什么了。


求月票

双倍月票最后一天,国庆假期也快要结束了……求月票!

    ___

    (ps:感言章节删除之后,qq阅读可能会出现章节重复)


第202章 卫生厅

    从北部地区开始,江浙省的野生牛蛙迅速被清理干净。

    这些野生牛蛙,要么经过高温蒸煮,成为预备的生物质发电燃料,要么被养殖户收集作为即将出售的食材,总之无一能够幸免。

    在此过程中,林寒还顺便清理了其它一些寿命较长的入侵动物,比如福寿螺之类。

    福寿螺的寿命虽然只有一年多,但相比于几天几个月的害虫,显然也算是比较长命的存在。

    由于体内含有许多的寄生虫,烹饪比较麻烦,其上餐桌的机会一般较少。

    加之其行动缓慢,不易于大范围召集。所以经过考虑,林寒最终选择和当地的鹅鸭养殖户达成合作,让鹅鸭去消灭在水里、田里密布的福寿螺。

    鹅鸭的啄食,本来就是遏制福寿螺的主要方法。

    现在福寿螺又被“太监buff”剥夺生殖能力终身,外加一定程度的小范围集中,在极短的时间内,其数量就得以迅速锐减。

    江浙省的全部入侵植物,以及大部分的入侵动物,都得到了彻底的清理,效果十分显著。

    当然,有一小部分的入侵动物,林寒一时半会还无法彻底解决,比如巴西龟。

    虽说巴西龟是龟类生物里著名的短命鬼,但千年王八万年龟,巴西龟再短命也是龟,活个一二十年还是没问题的。

    太监buff虽然可以让其丧失生殖能力,但作为一个族群,短时间内显然还无法消亡。

    拿来给人吃,这东西味道不怎么样,基本没有市场。

    拿给家禽家畜吃,一般动物又拿成年巴西龟的铁甲没有办法。

    动物园里的狮子老虎,倒是能像嗑瓜子一样干掉这种体型较小的龟,但狮子老虎显然又看不上。

    收集起来制肥发电,以巴西龟的行动速度,召集又太过麻烦,恐怕要费不少时间才行。

    最终,林寒只好暂时放过巴西龟一马。反正已经集体丧失生殖能力,迟早都是要灭绝的。

    毕竟眼下的当务之急,是争取在今年内清理全国30%的入侵植物、入侵动物。

    如果为收拾极个别入侵圈大佬,而大费周章耽误时间,就太不值当了。

    ……

    东广省卫生厅。

    办公大楼的走廊之间,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手里拿着一沓文件,七拐八拐不一时来到厅长办公室门口。

    “咚咚。”他敲了敲半掩的门。

    “进来。”

    年轻人进到办公室,将手中的文件放到魏厅长的办公桌前。

    “厅长,这是最新的登革热疫情风险监控报告书,您看一下。”

    魏厅长一边抬手扶了下黑框眼镜,一边拿起报告书仔细端详起来。

    “根据疫情防控委员会的反映来看,由于植入新型沃尔巴克氏菌的蚊株在各地的投放,今年登革热流行的风险,已经降至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年轻人大致介绍道。

    魏厅长点头:“这么说,登革热已经基本省内控制住,以后很难再流行了?”

    “是的。”

    魏厅长放下报告书,笑着说道:“陈教授不愧是最年轻的长江学者,这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我原本以为要等两年呢。”

    登革热虽然只是地方性疫病,但毕竟也是具有致死能力的,每次爆发,多少也会死几个人。

    人命关天的事,从来都不是小事。

    省、国家领导对登革热多少都有所关注,有时还会过问一下。倘若疫病一直得不到解决,年年都死人,东广省卫生厅非得集体抑郁了不可。

    现在只要等特型蚊种繁衍壮大,登革热病毒在东广省就再无立足之地。以往用于防控登革热疫情的资金,也可以节省很多,用于其它领域。

    南海、胡建等南方省份,也肯定会争相效仿,收购蚊株进行投放。用不了多久,登革热就在整个华夏灭绝了。

    而魏厅长,则无疑会成为华夏消灭登革热的先驱……至少在政治上是这样。

    “我记得,除了北大微生物研究所之外,还有汉东省的万象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中大的生物学院,也参与到研发工作了。是这样吧?”魏厅长似乎想起了什么。

    年轻人点头:“北大和万象负责的是新型沃尔巴克氏菌的研发,中大负责的是蚊株培育。”

    魏厅长说道:“既然控制效果良好,剩下的款项,本月就要全部付清。”

    “另外,我准备在中大举行一场关于登革热防控工作的报告会,北大、万象、中大这三方都去通知一下,还有南海、胡建省卫生厅,也邀请一些人来参与。”

    年轻人刚要离开,魏厅长又说了句:“还有一件事,以东广省卫生厅的名义,发表一封公开感谢信……”

    ……

    几天之后,一封以东广省卫生厅名义发表的公开感谢信,开始在各大媒体流传,除主流媒体之外,网络上也有一些相关的新闻报道。

    这封感谢信大意说了三点。首先一点,说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华夏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

    然而转入正题,说东广省率先克服登革热,并且登革热疫病有望在三年内,彻底远离华夏,为全人类的卫生医疗事业,做出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最后,东广省卫生厅代表东广省人民,向北大、万象、中大三家科研机构,表示感谢,同时邀请他们参与即将在中大举行的一场疫情防控工作报告会……

    由于这封感谢信主要是在官媒传播,所以其影响力也比较有针对性。各官方机构,以及科研机构反响较大。

    因为治理入侵物种一事,近来万象可谓是名声大噪,在科研尤其是生物技术领域,其声望仿佛做了火箭一般。

    所以这个感谢信一出,很多大学、科研机构都不禁有些泛酸:怎么又是万象……

    林寒本来刚刚清理完江浙省的入侵物种,准备到邻近的胡建省继续。

    然而看了这封感谢信以及报告会邀请之后,稍作考虑,他就改了行程,转而直接去了东广,那个号称入侵物种天堂的地方。

   

第203章 报告会

    就经济总量来说,东广省长期以来都是华夏第一经济强省,其身后的汉东省苦追数年,至今也没能超越。

    坐落在东广省的企业,如滕讯、华伟、美帝、格利……皆是声名显赫的产业巨头。

    除东广省本身的经济优势之外,其毗邻的香港,更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直与纽约、东京等超级都市一较高下,辐射整个东南亚,与东广可谓珠联璧合。

    由于地处华夏陆地的南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以东广省的降水量十分丰沛,又湿又热,物种丰富。

    加之其运输发达,沟通全球,入侵物种登陆并繁衍的可能性远高于其它大部分地区,一度成为华夏入侵物种的天堂。

    基本上,林寒之前见过的入侵物种,东广省都能见到,之前没见过的入侵物种,在东广省也能见到不少。

    为治理入侵物种,东广省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甚巨却无法根治,困扰不已。

    万象在汉东、江浙的治理效果,已经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再加上卫生厅的感谢信“做保”,东广省农业厅也没有多迟疑,很快就确定合作。

    林寒来到东广之后,动作也十分迅速,坐着飞机在几个城市之间辗转一趟,反绿buff与太监buff就覆盖全省,全部的入侵植物、部分入侵动物统统灭绝。

    剩下的那些比较长命的入侵动物,包括牛蛙、巴西龟这些“老朋友”在内,林寒则按照之前的思路,一一处理。

    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入侵动物,往往都是作为肉用引进华夏的,所以常常能找到相应的养殖场。

    林寒拿出和对付牛蛙一样的套路,此类入侵动物也很快步入灭绝的进程。

    不能吃的,如果容易收集,就收集起来准备当做有机垃圾处理。

    不易收集的,能灭则灭,不好灭就暂时先放着。

    有了在江浙省的处理经验,林寒这次在东广省的治理任务,可以说是丝毫不拖泥带水,效率很高。

    ……

    “盖亚,华夏的入侵物种,现在已经解决多少了。”林寒在意识中问道。

    盖亚说:“入侵植物已经消灭33%了,入侵动物只有25%,还差一些。”

    入侵植物已经消灭超过30%,晋升条件之一算是完成。入侵动物还差5%,估计等解决南海以及胡建两省之后,也就绰绰有余了。

    入侵物种的治理目标达成,剩下的就是垃圾处理量需要达到五万吨。

    时间还算宽裕,今年晋升中级大地使者,应该没什么问题。

    东广省入侵物种治理工作差不多快完成的时候,卫生厅在东广最高学府中大举行的“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报告会”,也如期召开。

    林寒接到邀请,于是就代表万象,前往中大参与了报告会。

    ……

    作为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命名的大学,中大可以说是东广乃至华夏最优秀的一批大学。

    其生物学成就在全国范围内,更是声名显赫,无怪乎成为卫生厅的委托方以及此次报告会的举办地点。

    来到中大之后,林寒先是在学校游逛了一圈,随即才前往报告会举行的会议厅。

    让林寒有些意外的是,北大的陈哲聿教授竟然也亲自出席,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虽说万象和北大微生物研究所已经有不少接触,不光宋书清、姜瑞洋都是这位陈教授的学生,林寒和他也有过好几次沟通。

    只不过,两人之间的联系基本都是在diàn huà中进行的,在此之前并没有亲眼见过。

    “耳闻不如一见,陈教授果然风采不凡,不愧是华夏最年轻的长江学者。”林寒与陈哲聿握手,忍不住笑着说道。

    陈教授今年不到四十岁,衣着打扮又十分简洁大方,看起来更显年轻。

    能在这个年龄拿到长江学者的荣誉,肯定不是光努力就能做到的。

    就气质来说,陈哲聿可谓是十分贴近人们心中的科学家形象,颇有几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睿智感

    所以很多人只要第一眼看见他,心里都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智商仰视感。

    陈哲聿哈哈一笑:“在林总面前,我可不敢以年轻自居。”

    两人随便聊了几句,随即便进入会场,在第一排找了两个挨着的座位坐下。

    参加报告会的人陆续到场,包括中大校方人员,以及省卫生厅厅长、登革热防控委员会,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科研机构来人。

    除此之外,在会场靠后的位置,则是许多中大生物学院的学生。

    这些学生中既有běn kē生,也有研究生,不少人手里还拿着书或者笔记本。甚至还有人戴着耳机,若无其事地背着yīng yǔ单词。

    距离报告会开始还有一会,台下众人正在三三两两地交谈着。

    “林总,听说万象在东广的入侵物种清理工作,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陈教授问道。

    林寒点头:“全部的入侵植物,以及大部分的入侵动物,都已经清理完成了。”

    陈教授忍不住问道:“松材线虫你们也清除了?”

    “陈教授对入侵物种也有研究?”

    陈教授微微点头,似乎在回忆着:“松材线虫入侵华夏,就是我的硕士导师在三十多年前偶然发现的。”

    作为入侵物种,松材线虫的案例可以说是让人不寒而栗,教训也极为深刻。

    它最初在华夏被发现的时候,其附近的松林之中,已经出现了松树成批死亡的情况。

    在发现当时,仅仅是当地附近的一些松树出问题。

    可是松材线虫的扩散速度却是惊人的,而且一直没有办法进行有效控制。

    除了在我国,已经造成了数亿株松树死亡外,还对很多著名风景区内的松树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黄山风景区的“迎客松”闻名遐迩,可松材线虫也逼近了风景区,如果被松材线虫侵入到风景区,那么“迎客松”必将遭到灭顶之灾。

    于是,黄山风景区不惜投入巨资,将风景区周围几公里之内的针叶林全部砍掉,形成数公里的隔离带,才让迎客松躲过一劫。js3v3




第204章 谈笑自若

    除了危害巨大之外,松材线虫的传播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堪称松树间的艾滋病。

    比如第一批进入华夏的松材线虫,竟然是一家工厂在引进设备时,没有及时销毁外包装的木质框架,从而让这一害虫得以蔓延。

    一直以来,对于治理松材线虫,人们都没有找到什么有效的方法。许多科学家绞尽脑汁,最终也是无功而返。

    陈哲聿穿插着讲述了几件自己读书时的事情:“……当时我还特意做了一些实验,希望能够找出某种遏制松材线虫的方法,但最终也没什么收获。”

    “后来我研究的方向渐渐侧重到微生物上面,松材线虫就没怎么上心了。我倒是有些好奇,你们究竟是怎么清除那些松材线虫的?”

    林寒微微一笑:“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只是破坏了松材线虫群体的生殖能力而已。”

    一般的清理手段,对这种繁殖能力强大的微米级小虫而言,显然难以起到什么突出的作用。

    但松材线虫的强大完全取决于它超强的繁殖能力,如果失去了繁殖能力,其个体的寿命只有几个月,很快就会尽数死亡。

    其他科研机构完全无可奈何的松材线虫,对林寒来说,解决起来也就是挥一挥手的难度。

    只是,他这一句“没什么大不了”,差点把陈教授吓得从座位上跌下来。

    精准破坏全体松材线虫的生殖能力!而且目测还包括其它入侵动物……

    这样的黑科技,倘若公布出来绝对是足以震动学术界的,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成果。

    这种级别的技术,到了林寒嘴里,却变成“没什么大不了”……

    陈哲聿似乎受惊不轻,好一阵才平复过来,整理语言道:“恕我直言,林总……你对生物技术到底了解多少?”

    林寒随即反应过来,哈哈一笑道:“实在见笑,我对生物的了解基本也就是高中水平。至于公司实验室里的一些专业性的东西,更是一窍不通。”

    陈教授点点头,似乎稍稍释怀了些,但却就此沉默,两手搭在身前,眉头紧锁俨然陷入了沉思。

    报告会早已开始,魏厅长此时正站在台上的讲桌前,当着投影幕侃侃而谈。

    “……坚持党的领导……为落实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

    台下众人,要么正襟危坐面无表情,要么低头玩着手机,还有一些学生在看书学习,反正基本没人去关注魏厅长的讲话内容。

    而魏厅长自己,似乎也早已习惯,通篇讲下来都是神色从容。

    等他讲完,台下便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而后作为北大微生物研究所的代表,陈哲聿走到讲桌旁,拍了拍麦克风开始发言。

    此次报告会由于是在校方举行,所以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视作一个学术会议。

    陈哲聿教授作为华夏最年轻的长江学者,以及微生物学领域的权威专家,讲的内容也是偏向学术,干货满满。

    “……沃尔巴克氏菌是一种能够经卵传递的革兰氏阴性胞内共生菌,它的演化史虽然十分短暂,甚至可能只有不到一亿年。但它却能以蛮横的传播方式,在自然界节肢动物体内广泛存在……”

    台下众多的科研人员以及学生纷纷侧耳倾听,时而窃窃私语地交谈着。

    尤其是一些学生,都在说着“陈教授看起来这么年轻”之类的话。

    陈哲聿指着投影幕:“在研发新型沃尔巴克氏菌的过程中,我们研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